CN109731441A -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1441A
CN109731441A CN201910181993.XA CN201910181993A CN109731441A CN 109731441 A CN109731441 A CN 109731441A CN 201910181993 A CN201910181993 A CN 201910181993A CN 109731441 A CN109731441 A CN 109731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bent
exhaust gas
vocs exhaust
bed
vo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19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819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14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1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144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其特征是:吸附剂移动床体内压降达到设计值后,启动布料器及驱动装置运行,吸附剂在重力和卸料盘的帮助下移动下落,VOCs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经通风孔向吸附剂床层播散,吸附剂吸附VOCs废气趋于饱和、捕集VOCs废气携带的颗粒物填充相互间空隙导致床层压降增加,不断通过布料器补充更新的吸附剂保持设计的压降值,吸附剂移动归集到锥斗后经料封管排出,吸附剂从料封管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VOCs废气向吸附剂移动床体底部窜出,从而引导VOCs废气向上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排放,中心筒内的少量积灰经漏灰口下落随吸附剂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是大气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VOCs)是对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作用的气态污染物,同时也是影响工作场所中操作人员的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它广泛来源于油漆、涂料、涂装、润滑油、橡胶等化学工业。由于其对人体和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作用,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其治理和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化学氧化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等。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废气均为低浓度的气态污染物,常采用吸附法进行治理,但是吸附剂吸附VOCs饱和后,需要更换吸附剂,那么就需要停止生产来配合完成,而化工企业一般为连续生产,停车对正常生产的产品质量、成本影响非常大,为此需要能够满足连续生产所需的净化装置。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77796.1,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大风量VOCs废气治理的电热式净化滤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风量VOCs废气治理的电热式净化滤芯,包括围护结构和其内部装填的吸附床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式净化滤芯外观为进风面、出风面平行的箱式多面体结构,进风面、出风面为一层或多层的多孔筛板或筛网,所述的围护结构包括密封部分和上述的进风面、出风面;吸附床层由活性炭网眼布或多孔活性炭纤维布通过平面压紧叠加而成,吸附床层任意两个相对端面或与之接近位置设有电极A和电极B,可对吸附床层通入电流,吸附床层中设有电偶,在电热升温过程中测试吸附床层的温度;或者,所述的电热式净化滤芯外观为圆柱体,围护结构由内筒体、端盖和外筒体组成,内筒体和外筒体分别为进风面和出风面,内筒体是一端封闭的中空多孔圆柱体,其上紧密缠绕活性炭网眼布或多孔活性炭纤维布形成吸附床层,外筒体由一层或多层网状或多孔材料制成,以端盖为电极或在吸附床层上下端面或与之接近位置设置电极A和电极B,可对吸附床层通入电流,吸附床层中设置电偶,在电热升温过程中测试吸附床层的温度;所述的活性炭网眼布网眼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纵向任意相邻的两个孔的内径大于其孔壁,采用纵向紧密缠绕或平面压紧叠加的方式形成吸附床层;或横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孔的内径大于其孔壁,采用横向紧密缠绕或平面压紧叠加的方式形成吸附床层;所述的多孔活性炭纤维布,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纵向任意相邻的两个孔的内径大于其孔间距,采用纵向紧密缠绕或平面压紧叠加的方式形成吸附床层;或横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孔的内径大于其孔间距,采用横向紧密缠绕或平面压紧叠加的方式形成吸附床层;或者,所述的多孔活性炭纤维布,孔的形状为长条形、X形、十字形、新月形、弧形、L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沿纵向成行循环出现,任意一孔与其相邻行中位置最接近的孔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投影都有重合,采用纵向或横向紧密缠绕或平面压紧叠加的方式形成吸附床层;或仅在横向上的投影有重合,且孔在横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横向相邻两孔间在纵向上的投影距离,或仅在纵向上的投影有重合,且孔在纵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纵向相邻两孔间在横向上的投影距离,采用纵向和横向交替紧密缠绕或平面压紧叠加的方式形成吸附床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510779318.9,专利名称为一种复合式VOCs吸附浓缩转轮及其使用方法)公开了一种复合式VOCs吸附浓缩转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分子筛转轮和蜂窝活性炭转轮同轴、同直径对接而成的,所述蜂窝活性炭转轮位于VOCs进口侧,每个转轮上布设有吸附区、脱附区和冷却区,在两个转轮的对接处设置有隔离环,所述隔离环用于将两个转轮的吸附区、脱附区和冷却区隔开,并重新布风、降低风阻;所述分子筛转轮是通过喷涂、淋洗或浸渍的方式将VOCs吸附剂附着在蜂窝状的转轮体上得到的。
现有技术一针对大风量VOCs废气治理实际问题提出围护结构和进风面、出风面为一层或多层的多孔筛板或筛网装填的吸附床层的电热式净化滤芯技术解决方案,但是在吸附VOCs废气饱和后在正常生产中如何更换电热式净化滤芯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现有技术二针对VOCs废气治理实际问题提出采用分子筛转轮和蜂窝活性炭转轮对VOCs废气吸附、脱附、浓缩、燃烧的技术解决方案,采用机械转轮的办法来解决VOCs废气吸附饱和后重新更换吸附剂的技术方案无疑是可行的,但是转轮这类动设备必须要解决密封问题,特别是转轮更换过程中连续生产条件下VOCs废气因密封失效泄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使用前将吸附剂移动床体、锥斗、料封管填充满吸附剂,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卸料盘旋转,吸附剂应正常从料封管排出,然后将VOCs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记录吸附剂移动床体内压降数据,根据压降数据调整吸附剂床层高度。
步骤二,吸附剂移动床体内压降达到设计值后,启动布料器及驱动装置运行,吸附剂在重力和卸料盘的帮助下移动下落,VOCs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经通风孔向吸附剂床层播散,吸附剂吸附VOCs废气趋于饱和、捕集VOCs废气携带的颗粒物填充相互间空隙导致床层压降增加,不断通过布料器补充更新的吸附剂保持设计的压降值,吸附剂移动归集到锥斗后经料封管排出,吸附剂从料封管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VOCs废气向吸附剂移动床体底部窜出,从而引导VOCs废气向上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排放,中心筒内的少量积灰经漏灰口下落随吸附剂排出。
发明人发现,要解决连续生产条件下持续净化VOCs废气技术问题,需要把吸附剂填料持续不断与VOCs废气保持相际接触,并在饱和前及时脱离接触,可以采用颗粒层移动床过滤器工作原理,即吸附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移动,VOCs废气持续不断自下而上输送与吸附剂保持相际接触和传质效率,吸附剂移动床体为静设备能够很好解决密封问题,吸附剂和VOCs废气持续保持相际接触解决了连续生产现有实际问题。由于吸附剂床层设计有一定的高度,如何在吸附剂床层均匀布风并保证布风管道不因VOCs废气自身携带的颗粒物沉降积灰导致管道堵塞是需要解决的又一实际技术问题,因此在吸附剂移动床体内设计了中心筒,中心筒周壁均匀分布倾斜向下的通风孔,顶部设计为圆锥形,底部设计有漏灰口。中心筒通过支承拱定位在吸附剂移动床体的中心,支承拱内为中空结构,可将VOCs废气引入中心筒内。吸附剂移动下落后归集到锥斗中,为防止废气经锥斗窜出,设计了较长的料封管,吸附剂从料封管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VOCs废气向吸附剂移动床体底部窜出,从而引导VOCs废气向上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排放。
发明人发现,VOCs废气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VOCs废气通过吸附剂床层的压降增加,而不同浓度VOCs废气与吸附剂床层的压降有线性关系,换言之VOCs废气通风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VOCs废气浓度与吸附剂床层的压降可以形成工作曲线,可以通过调整吸附剂的进料量,实现吸附剂的高效利用和持续净化VOCs废气的目标。
发明人发现,广泛来源于油漆、涂料、涂装、润滑油、橡胶等化学工业排放的VOCs废气的主要特征就是低浓度、大风量,如果通过氧化燃烧这种可靠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所消耗的热能较高,不符合节能和经济的原则。而经过吸附剂吸附至饱和后脱附,一方面实现吸附剂再生回用,避免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另一方面脱附产生VOCs废气浓度较高,可以理解为原低浓度VOCs废气实现浓缩的过程,具备氧化燃烧净化处理的条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含有以下优点:第一,采用颗粒层移动床过滤器工作原理,即吸附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上而下连续移动,VOCs废气持续不断自下而上输送与吸附剂保持相际接触和传质效率,吸附剂移动床体为静设备能够很好解决密封问题,吸附剂和VOCs废气持续保持相际接触解决了连续生产现有实际问题;第二,VOCs废气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VOCs废气通过吸附剂床层的压降增加,而不同浓度VOCs废气与吸附剂床层的压降有线性关系,换言之VOCs废气通风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VOCs废气浓度与吸附剂床层的压降可以形成工作曲线,可以通过调整吸附剂的进料量,实现吸附剂的高效利用和持续净化VOCs废气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的A-A剖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驱动装置 2-卸料盘 3-支承拱 4-吸附剂移动床体
5-中心筒 6-通风孔 7-布料器 8-排气筒 9-料封管
10-锥斗 11-漏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使用前将吸附剂移动床体4、锥斗10、料封管9填充满吸附剂,然后启动驱动装置1驱动卸料盘2旋转,吸附剂应正常从料封管9排出,然后将VOCs废气经支承拱3引入中心筒5内并记录吸附剂移动床体4内压降数据,根据压降数据调整吸附剂床层高度。
步骤二,吸附剂移动床体4内压降达到设计值后,启动布料器7及驱动装置1运行,吸附剂在重力和卸料盘2的帮助下移动下落,VOCs废气经支承拱3引入中心筒5内并经通风孔6向吸附剂床层播散,吸附剂吸附VOCs废气趋于饱和、捕集VOCs废气携带的颗粒物填充相互间空隙导致床层压降增加,不断通过布料器7补充更新的吸附剂保持设计的压降值,吸附剂移动归集到锥斗10后经料封管9排出,吸附剂从料封管9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VOCs废气向吸附剂移动床体4底部窜出,从而引导VOCs废气向上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8排放,中心筒5内的少量积灰经漏灰口11下落随吸附剂排出。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

1.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使用前将吸附剂移动床体、锥斗、料封管填充满吸附剂,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卸料盘旋转,吸附剂应正常从料封管排出,然后将VOCs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记录吸附剂移动床体内压降数据,根据压降数据调整吸附剂床层高度;步骤二,吸附剂移动床体内压降达到设计值后,启动布料器及驱动装置运行,吸附剂在重力和卸料盘的帮助下移动下落,VOCs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经通风孔向吸附剂床层播散,吸附剂吸附VOCs废气趋于饱和、捕集VOCs废气携带的颗粒物填充相互间空隙导致床层压降增加,不断通过布料器补充更新的吸附剂保持设计的压降值,吸附剂移动归集到锥斗后经料封管排出,吸附剂从料封管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VOCs废气向吸附剂移动床体底部窜出,从而引导VOCs废气向上经吸附剂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排放,中心筒内的少量积灰经漏灰口下落随吸附剂排出。
CN201910181993.XA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Withdrawn CN1097314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1993.XA CN109731441A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1993.XA CN109731441A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1441A true CN109731441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70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1993.XA Withdrawn CN109731441A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144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374U (zh) * 1989-01-27 1989-08-09 王振声 一种颗粒物自动移动床过滤器
CN2076640U (zh) * 1990-07-20 1991-05-08 江苏工学院 一种颗粒层除尘器
US5538541A (en) * 1995-04-03 1996-07-23 On-Dem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an air stream
CN1709556A (zh) * 2004-06-18 2005-12-2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蓄热式移动颗粒床气体增温净化装置
CN101537282A (zh) * 2008-03-19 2009-09-23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除尘刷的气固分离装置
CN103768892A (zh) * 2014-02-27 2014-05-07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变温吸附脱除硫化氢的径向错流移动床反应器
CN105013289A (zh) * 2015-07-04 2015-11-04 上海煜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均压移动床式活性焦吸附塔
CN205517130U (zh) * 2016-04-18 2016-08-31 无锡起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移动床VOCs吸附装置
CN107661681A (zh) * 2017-11-08 2018-02-06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烟气污染物净化塔
CN207899156U (zh) * 2018-01-25 2018-09-25 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阳极泥焙烧烟气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374U (zh) * 1989-01-27 1989-08-09 王振声 一种颗粒物自动移动床过滤器
CN2076640U (zh) * 1990-07-20 1991-05-08 江苏工学院 一种颗粒层除尘器
US5538541A (en) * 1995-04-03 1996-07-23 On-Dem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an air stream
CN1709556A (zh) * 2004-06-18 2005-12-2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蓄热式移动颗粒床气体增温净化装置
CN101537282A (zh) * 2008-03-19 2009-09-23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除尘刷的气固分离装置
CN103768892A (zh) * 2014-02-27 2014-05-07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变温吸附脱除硫化氢的径向错流移动床反应器
CN105013289A (zh) * 2015-07-04 2015-11-04 上海煜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均压移动床式活性焦吸附塔
CN205517130U (zh) * 2016-04-18 2016-08-31 无锡起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移动床VOCs吸附装置
CN107661681A (zh) * 2017-11-08 2018-02-06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烟气污染物净化塔
CN207899156U (zh) * 2018-01-25 2018-09-25 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阳极泥焙烧烟气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3603A (zh) 活性炭法烟气净化装置及烟气净化方法
CN109675410A (zh) 一种治理VOCs废气循环再生工艺系统运行方法
TWI689345B (zh) 吸附材料模組、氣體過濾結構及氣體過濾面罩
CN109718633A (zh)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
CN205760451U (zh) 活性炭法烟气净化装置
CN109745824A (zh) 一种治理VOCs废气循环再生工艺系统
CN109731441A (zh) 一种治理低浓度VOCs废气移动床运行方法
CN206944195U (zh) 一种沥青生产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13577979A (zh) 一种吸附型低阻力降填料塔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75403A (zh) 一种治理VOCs废气吸附剂循环再生工艺
CN206240331U (zh) 立式单段模块化烟气脱硫脱硝吸附/再生装置
CN107321077A (zh) 布袋除尘器
CN207755942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的排烟装置
CN208684408U (zh) 一种防尘的分子筛式制氧设备
CN106861363B (zh) 一种净化VOCs废气螺旋阶梯翅片塔的使用方法
CN109745823A (zh) 一种VOCs废气吸附剂脱附热解工艺
CN106955562B (zh) 一种净化VOCs废气螺旋阶梯翅片塔
CN111298614A (zh) 除尘除雾装置
CN109794230A (zh) 一种VOCs废气吸附剂再生热解炉运行方法
CN207270921U (zh) 布袋除尘器
CN109675404A (zh) 一种VOCs废气吸附剂脱附热解炉运行方法
CN109745825A (zh) 一种VOCs废气吸附剂再生热解炉
CN106076034A (zh) 一种处理泡料废气的装置及方法
CN109745822A (zh) 一种VOCs废气吸附剂脱附热解炉
CN109675405A (zh) 一种VOCs废气吸附剂冷却活化用链传动篦床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