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9595A -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9595A
CN109729595A CN201711027014.2A CN201711027014A CN109729595A CN 109729595 A CN109729595 A CN 109729595A CN 201711027014 A CN201711027014 A CN 201711027014A CN 109729595 A CN109729595 A CN 109729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carrier wave
network side
side equipment
f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270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绍君
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TD Tech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270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9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9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9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Description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LTE系统中,单载波最大支持20M的系统带宽,如果要支持更大的带宽,则需要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在3GPP协议中,支持最大5个载波的聚合,但要求下行载波数大于等于上行载波数。在公网运营商网络中,一般下行业务需求大于上行业务需求,3GPP定义的载波聚合可以较好地满足运营商网络。
但在一些行业网络应用中,会存在大量的视频监控类业务,此时上行的业务需求大于下行的业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3GPP定义的载波聚合方案无法很好地满足行业网络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大量的上行业务需求场景,需要引入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非对称载波聚合技术。
但是,在非对称载波聚合中,目前还没有实现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以实现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包括:
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11以及终端设备12。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制式,例如,可以适用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及未来的5G等网络制式。可选的,上述通信系统可以为5G通信系统中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简称URLLC)传输的场景中的系统。
故而,可选的,上述接入网设备11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简称BTS)和/或基站控制器,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gNB)等,本发明在此并不限定。
上述终端设备12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再例如,无线终端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12还可以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目前的LTE系统中,单载波最大支持20M的系统带宽,如果要支持更大的带宽,则需要采用载波聚合技术。在3GPP协议中,支持最大5个载波的聚合,但要求下行载波数大于等于上行载波数。在公网运营商网络中,一般下行业务需求大于上行业务需求,3GPP定义的载波聚合可以较好地满足运营商网络。但在一些行业网络应用中,会存在大量的视频监控类业务,此时上行的业务需求大于下行的业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3GPP定义的载波聚合方案无法很好地满足行业网络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大量的上行业务需求场景,需要引入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非对称载波聚合技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行载波数为M,下行载波数为N,N小于M,即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对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可以分解为如图3所示的形式。如图3所示,载波聚合簇31、载波聚合簇32、载波聚合簇33分别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至少一个上行载波,具体的,载波聚合簇31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两个上行载波,载波聚合簇32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一个上行载波,载波聚合簇33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多个上行载波。其中,每个载波聚合簇中的下行载波及该下行载波对应的一个上行载波定义为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FDD)载波,例如,载波聚合簇31中的FDD载波311、载波聚合簇32可作为FDD载波、载波聚合簇33中的FDD载波331。每个载波聚合簇中除了FDD载波中的上行载波之外的其他上行载波定义为补充上行或全上行(Supplemental Uplink,简称SUL)载波,例如,载波聚合簇31中的SUL载波312、载波聚合簇33中的SUL载波332、SUL载波333。
多个载波聚合簇之间的聚合实际上就是FDD载波之间的聚合,等同于3GPP中定义的载波聚合。另外也可以引入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TDD)载波的聚合,TDD载波与FDD载波的聚合类似于3GPP中定义的载波聚合。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中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K个上行载波,该下行载波和该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载波构成FDD载波,除了FDD载波中的上行载波之外剩余K-1个SUL载波。对于聚合的多个上行载波,可分为以下几种可能的场景:
一种可能的场景是:聚合的载波为处于同一BAND内的连续载波。
另一种可能的场景是:聚合的载波为处于同一BAND内的非连续载波。
再一种可能的场景是:聚合的上行载波为处于不同BAND内的载波。
又一种可能的场景是:上述场景的混合。
但是,在非对称载波聚合中,目前还没有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进行规定。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提供了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接入网设备11,在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11具体为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
具体的,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载波指示域CIF,所述载波指示域CIF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资源块RB分配指示信息,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
如图4所示,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则终端设备在上行方向可存在多个载波,多个载波可以包括一个FDD上行主载波和至少一个SUL载波,或者多个载波可以包括多个SUL载波。eNodeB通过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中设置载波指示域(Carrier Indicator Field,简称CIF),具体的,eNodeB在DCI 0中设置CIF,CIF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哪个载波上发送上行数据。eNodeB可将CIF与载波的映射关系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
另外,eNodeB还在DCI 0中设置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分配指示信息,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SUL载波上的哪个RB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502、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CIF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设置在PDCCH承载的DCI 0中,并通过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 0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具体的,eNodeB将DCI 0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简称PDCCH)中,并通过FDD下行主载波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也就是说,eNodeB通过FDD下行主载波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0,该DCI 0包括上述的CIF和RB分配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eNodeB不需要在DCI 0中设置CIF,如果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eNodeB需要在DCI 0中设置CIF,可见,由于CIF的引入,使得DCI 0的信息位会增大,或者需要扩展DCI 0原有信息位的bit数。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导致DCI 0的信息位增大,或者需要扩展DCI 0原有信息位的bit数。具体的,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DCI 0中RB分配指示信息的bit数会增加。可选的,RB分配指示信息的bit数可表示为如下公式(1):
其中,表示系统带宽包括的RB数。如果FDD上行主载波的带宽为1.4MHz,则DCI0/1A的长度为20bits,如果SUL载波的带宽为10M,则DCI 0所需长度为25bits,如果DCI 0中还需要加上CIF,则DCI 0的长度还将进一步增加。DCI 0和DCI 1A的长度与系统带宽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可见,由于CIF的引入或者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导致DCI 0的长度增加。相应的,本实施例针对CIF的引入或者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提供了如下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其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的起始偏移,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起始偏移不同,以使不同终端设备调度SUL载波的不同RB资源;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进一步的,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将所述RB资源的起始偏移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例如,可以保持DCI 0的长度不变,由于一个终端设备在发送上行数据时,可能无法占用SUL载波的所有RB资源,因此,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eNodeB还可以在DCI 0中设置SUL载波的RB分配的起始偏移,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起始偏移不同,以使不同终端设备在发上行数据时调度SUL载波的不同RB资源,通过多个不同终端设备调度SUL载波的RB资源,使得SUL载波的整个系统带宽分配完毕。另外,给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RB的带宽由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决定。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或需要支持多个上行载波调度时,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CIF的比特数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对所述DCI 0的长度进行扩展。
例如,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或需要支持多个上行载波调度时,eNodeB根据CIF占用的比特数,以及RB分配指示信息需要增加的比特数,对所述DCI 0的长度进行扩展。当终端设备上行方向存在多个上行载波时,eNodeB可按照最大系统带宽的上行载波,确定RB分配指示信息需要增加的最大比特数,再考虑可能的CIF所需比特数,从而对DCI 0的长度进行最大程度的扩展。
可选的,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增加所述终端设备对PDCCH的盲检次数。在这种情况下,扩展后的DCI 0可以只在专用搜索空间上发送,也可以既在专用搜索空间上发送,也在公共搜索空间上发送。
或者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将DCI 1A的长度调整到与DCI 0的长度相等的长度。例如,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可以对DCI 1A补零,以使DCI 1A的长度和DCI 0的长度相等。在这种情况下,扩展后的DCI 0只在专用搜索空间上发送,但是可以保证UE的盲检次数保持不变。
再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的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指示的RB资源的粒度为RB组,以减小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
例如,可以保持DCI 0的长度不变,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将SUL载波的上行RB进行分组,可选的,相邻的RB分为一组,从而将SUL载波的上行RB分为若干组,此时,重新定义DCI 0中RB分配指示信息的含义,例如,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SUL载波上的哪个RB组上发送上行数据,从而增大了RB分配指示信息指示的RB资源的粒度,RB资源的粒度越大,RB分配指示信息所需的比特数越少,但是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会变差。RB组的大小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CIF的引入或者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
具体的,DCI 3/3A用于携带TPC命令字,可选的,DCI 3/3A用于携带FDD上行载波和SUL载波的多个终端设备的TPC命令字。或者,DCI 3/3A用于携带FDD上行载波的多个终端设备的TPC命令字。或者,DCI 3/3A用于携带SUL载波的多个终端设备的TPC命令字。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包括如下几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同一个DCI 3/3A中。
例如,终端设备1配置了FDD上行载波和SUL载波,终端设备2也配置了FDD上行载波和SUL载波。eNodeB可以将终端设备1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终端设备1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终端设备2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终端设备2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同一个DCI 3/3A的不同位置。可选的,eNodeB还可以向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发送指示信令,以指示终端设备1其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SUL载波的TPC命令字在DCI 3/3A中的位置,以及指示终端设备2其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SUL载波的TPC命令字在DCI 3/3A中的位置。
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不同的DCI 3/3A中,不同的DCI 3/3A承载在不同的PDCCH上。
例如,终端设备1配置了FDD上行载波和SUL载波,终端设备2也配置了FDD上行载波和SUL载波。eNodeB可以将终端设备1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终端设备2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一个DCI 3/3A中,另外,将终端设备1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和终端设备2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另一个DCI 3/3A中。两个不同的DCI 3/3A分别由不同的PDCCH信道来承载。进一步的,eNodeB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发射功率控制-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ransmit Power Control-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简称TPC-RNTI)对不同的PDCCH信道进行加扰,以使终端设备可以通过TPC-RNTI来区分不同的PDCCH信道中承载的DCI 3/3A。
另外,如果eNodeB将终端设备1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终端设备2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一个DCI 3/3A中,将终端设备1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和终端设备2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另一个DCI 3/3A中,可选的,两个不同的DCI 3/3A可以采用相同的负载大小(payload size),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负载大小(payload size),当两个不同的DCI 3/3A采用不同的负载大小时,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DCI 3/3A的负载大小对两个不同的DCI 3/3A进行隐式区分。
本实施例通过网络侧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实现了在非对称载波聚合时,对DCI 3/3A的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对DCI 1A的负载大小(payload size)进行设定,具体设定过程包括如下几种可能的情况: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当DCI 1A用于调度公共信令(例如P-RNIT,SI-RNTI,RA-RNTI)时,DCI 1A的负载大小是根据FDD上行载波的系统带宽和FDD下行载波的系统带宽确定的。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当DCI 1A用于调度用户的专有数据时(例如C-RNTI或SPSC-RNTI)时,需要根据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情况来确定DCI 1A的负载大小,具体的,根据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情况来确定DCI 1A的负载大小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终端设备仅配置了FDD载波,即只配置了FDD上行载波和FDD下行载波。在这种情况下,DCI 1A的负载大小是根据FDD上行载波的系统带宽和FDD下行载波的系统带宽确定的。
另一种情况是:终端设备配置了FDD上行载波和FDD下行载波,同时还配置了SUL载波。在这种情况下,DCI 1A的负载大小根据FDD上行载波的系统带宽和FDD下行载波的系统带宽来确定。如果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则DCI 1A的负载大小根据FDD上行载波的系统带宽和FDD下行载波的系统带宽来确定。
再一种情况是:终端设备配置了FDD下行载波、一个或多个SUL载波,没有配置FDD上行载波。在这种情况下,DCI 1A的负载大小可以根据FDD上行载波的系统带宽和FDD下行载波的系统带宽来确定。此时,DCI 1A可以使用专用搜索空间,也可以使用公共搜索空间。或者,DCI 1A的负载大小还可以根据FDD下行载波的系统带宽和一个由eNodeB决定的SUL载波的系统带宽来确定。此时,DCI 1A的负载大小和DCI 0的负载大小相等,DCI 1A只能限制在专用搜索空间使用。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执行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网络侧设备60包括:确定模块61、设置模块62、发送模块63;其中,确定模块61用于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设置模块62用于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发送模块63用于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确定模块61具体用于:确定载波指示域CIF,所述载波指示域CIF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确定资源块RB分配指示信息,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
可选的,设置模块62具体用于:将所述CIF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设置在PDCCH承载的DCI 0中;发送模块63具体用于通过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 0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网络侧设备60还包括:扩展模块64,扩展模块64用于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或需要调度多个载波时,根据所述CIF的比特数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对所述DCI 0的长度进行扩展。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增加所述终端设备对PDCCH的盲检次数;或者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1A的长度不等,则将DCI 1A的长度调整到与DCI 0的长度相等的长度。
可选的,确定模块61还用于: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确定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的起始偏移,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起始偏移不同,以使不同终端设备调度SUL载波的不同RB资源;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发送模块63还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将所述RB资源的起始偏移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指示的RB资源的粒度为RB组,以减小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
可选的,设置模块62还用于: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具体的,设置模块62具体用于: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同一个DCI 3/3A中。
或者,设置模块62具体用于: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不同的DCI 3/3A中,不同的DCI 3/3A承载在不同的PDCCH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并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对SUL载波的调度方法。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载波指示域CIF,所述载波指示域CIF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
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资源块RB分配指示信息,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并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CIF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设置在PDCCH承载的DCI 0中,并通过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 0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或需要调度多个载波时,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CIF的比特数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对所述DCI 0的长度进行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增加所述终端设备对PDCCH的盲检次数;或者
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将DCI 1A的长度调整到与DCI 0的长度相等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其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的起始偏移,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起始偏移不同,以使不同终端设备调度SUL载波的不同RB资源;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将所述RB资源的起始偏移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的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指示的RB资源的粒度为RB组,以减小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同一个DCI 3/3A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不同的DCI 3/3A中,不同的DCI 3/3A承载在不同的PDCCH上。
1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终端设备支持全上行SUL载波聚合时,确定对SUL载波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调度信息设置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频分双工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载波指示域CIF,所述载波指示域CIF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
确定资源块RB分配指示信息,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CIF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设置在PDCCH承载的DCI 0中;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FDD下行主载波将所述DCI 0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展模块,用于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或需要调度多个载波时,根据所述CIF的比特数和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对所述DCI 0的长度进行扩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1A的长度不等,则增加所述终端设备对PDCCH的盲检次数;或者
如果扩展后的DCI 0的长度与DCI 1A的长度不等,则将DCI 1A的长度调整到与DCI 0的长度相等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确定所述网络侧设备调度的SUL载波的RB资源的起始偏移,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起始偏移不同,以使不同终端设备调度SUL载波的不同RB资源;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将所述RB资源的起始偏移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SUL载波的系统带宽大于FDD上行主载波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指示的RB资源的粒度为RB组,以减小所述RB分配指示信息的比特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还用于:
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载波配置信息,设置PDCCH承载的DCI 3/3A中的TPC命令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同一个DCI 3/3A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将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FDD上行载波的TPC命令字和多个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的TPC命令字设置在不同的DCI 3/3A中,不同的DCI 3/3A承载在不同的PDCCH上。
CN201711027014.2A 2017-10-27 2017-10-27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9729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7014.2A CN109729595A (zh) 2017-10-27 2017-10-27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7014.2A CN109729595A (zh) 2017-10-27 2017-10-27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9595A true CN109729595A (zh) 2019-05-07

Family

ID=6629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27014.2A Pending CN109729595A (zh) 2017-10-27 2017-10-27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959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9584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带宽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2118605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738810A (zh) * 2019-10-28 2021-04-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5592A (zh) * 2019-11-21 2021-05-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2996114A (zh) * 2019-12-17 2021-06-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41028A1 (en) * 2020-08-27 2022-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supplemental uplink (sul) carriers
CN114679243A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996127B (zh) * 2019-12-17 2022-09-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0741A1 (en) * 2010-02-03 2012-11-29 Seung Hee H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07024A (zh) * 2010-03-30 2013-01-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系统中设置载波指示字段的方法
CN105450376A (zh) * 2014-08-28 2016-03-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04371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系统
US20170195999A1 (en) * 2014-11-07 2017-07-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assignment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0741A1 (en) * 2010-02-03 2012-11-29 Seung Hee H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07024A (zh) * 2010-03-30 2013-01-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系统中设置载波指示字段的方法
CN105450376A (zh) * 2014-08-28 2016-03-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70195999A1 (en) * 2014-11-07 2017-07-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assignment procedure
CN106304371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R1-1717973 "Discussion on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BIS》 *
SAMSUNG: "R2-1711807 "Initial access for SUL"", 《3GPP TSG-RAN WG2 #99BIS》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9584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带宽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9729584B (zh) * 2017-10-27 2022-06-1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带宽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2118605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118605B (zh) * 2019-06-19 2022-08-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738810A (zh) * 2019-10-28 2021-04-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5592A (zh) * 2019-11-21 2021-05-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2825592B (zh) * 2019-11-21 2022-03-0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2996114A (zh) * 2019-12-17 2021-06-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6127B (zh) * 2019-12-17 2022-09-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41028A1 (en) * 2020-08-27 2022-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supplemental uplink (sul) carriers
CN114679243A (zh) * 2020-12-24 2022-06-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9595A (zh)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pdcch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9275191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11438919B2 (en) TDD single Tx switched UL solution
EP31287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iggering buffer state reporting bsr
US20160345319A1 (en) Ofdma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mesh network
CN109152029B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JP2022062156A (ja) 上りdmrsの伝送位置を動的に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8292984A (zh) 上行探测信号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76035A (zh)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7027440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装置、端末装置、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0351848A (zh) 一种时域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465283A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429188A (zh) 基于Btrunc的集群用户测量GAP规避方法及设备
CN111770577A (zh)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5652A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076463A (zh) 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方法、上行参考信号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9392136A (zh) 一种时域资源的确定、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4363978A (zh) 一种传输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9029463A1 (zh) 一种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7534984B (zh) 一种分量载波组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WO2010075673A1 (zh) 资源配置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9729578A (zh)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上行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09729585A (zh) 网络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080848A (zh)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CN115865295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