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9556A -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9556A
CN109729556A CN201910111634.7A CN201910111634A CN109729556A CN 109729556 A CN109729556 A CN 109729556A CN 201910111634 A CN201910111634 A CN 201910111634A CN 109729556 A CN109729556 A CN 109729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mmunication link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16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9556B (zh
Inventor
黄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82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58B/zh
Priority to CN201910111634.7A priority patent/CN109729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9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955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850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351A1/zh
Priority to EP20756697.7A priority patent/EP3923626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9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9556B/zh
Priority to US17/398,879 priority patent/US2021036857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链路连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有利于减少链路连接消耗的时间,减少网络延迟,优化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数据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终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一般通过蜂窝移动网络通信或者Wi-Fi通信等方式发送数据,在移动环境有些Wi-Fi信号非常弱,此时用户的手机是不能上网的,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并且随着环境的更改,手机网络的不断变化,会出现卡顿、延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以期提高链路连接的速度,减少网络延迟,优化用户的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连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连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链路连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其次,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最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可见,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当前前台运行程序的通信链路进行不同的链路分配,进而达到应用程序资源在多个链路中的不同分配,能够提高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避免了因网络延迟造成的网络断开重连,增强了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所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链路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链路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连接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具备数据传输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链路聚合,是指使设备可以同时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口同时进行上网,比如在手机上通过链路聚合的同时使用Wi-Fi和数据网络来进行网络访问。android网络系统,当Wi-Fi被使能的时候,会导致数据网络不可使用(connectivityService网络评分机制导致数据网络断开),而链路聚合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用网络,所以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缩写为SLA)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Wi-Fi和数据网络共存。如图1所示,目前电子设备101可以连接数据网络103,数据网为用于传输数据业务的通信网;Wi-Fi 102,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的技术;通常使用2.4G UHF或5GSHF ISM射频频段;以及蓝牙104,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等。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链路连接方法包括:
步骤201,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可以为游戏应用、视频应用等,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延、历史运行时间和交互状态参数。
步骤20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步骤203,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其中,所述智能链路聚合功能可以包括通过蜂窝通信链路和Wi-Fi通信链路,或者双Wi-Fi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会通过将待处理的数据流进行拆分,通过启用蜂窝移动网络模块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对待处理的链路连接任务进行分流传输。例如通过给数据包打上不同的mark值,从而通过匹配不同的mark值,查询不同的路由表,使数据包从不同的接口访问网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其次,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最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可见,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当前前台运行程序的通信链路进行不同的链路分配,进而达到应用程序资源在多个链路中的不同分配,能够提高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避免了因网络延迟造成的网络断开重连,增强了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包括一个应用程序,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包括: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若所述时延低于预设时延,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低于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将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其中,所述历史运行时间为应用程序在一个月、三个月或半年的累积使用时间,具体时间段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所述预设时延可以为出厂时厂商设定或是根据历史网络速率得到,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能够灵活的根据运行参数对链路进行调整,确定出有时延的链路,并将无时延或低时延的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保证了在运行应用程序时链路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有利于提高链路连接的智能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和历史运行时间,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筛选出超过预设时延的应用程序;获取所述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历史运行时间;根据所述历史运行时间确定大于预设运行时间的第一目标应用程序;检测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若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则关闭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预设时延可以为出厂时厂商设定或是根据历史网络速率得到,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所述预设运行时间可以为三天、五天、半个月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所述关闭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链路可以为第一目标应用的通信链路仅关联第一目标应用才关闭。
举例来说,前台运行有A应用、B应用和C应用,分别获取A应用、B应用和C应用的时延分别为20ms、60ms、61ms,选出超出预设时延50ms的应用程序为B应用和C应用,获取B应用的历史运行时间为100分钟、C应用的历史运行时间为300分钟,则检测用户是否对C应用有触控操作,若无,则关闭C应用对应的第一链路,此处第一链路仅关联C应用。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根据前台运行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多个运行参数调整通信链路,筛选出网络速率较差的应用,进一步的通过关闭链路通道改善当前的网络不稳定性,有利于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交互状态参数和时延,所述交互状态参数包括连续触控时长,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的连续触控时长;筛选出大于预设时长的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确定超过预设时延的第二目标应用程序;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
其中,所述交互状态参数包括连续触控时长和/或单点触控频率。
其中,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拆分,分成两部分数据,分别从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交互状态参数包括单点触控频率,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调整所述多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连接状态,包括:获取所述多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单点触控频率;筛选出大于预设触控频率的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确定超过预设时延的第二目标应用程序;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连接状态。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交互状态参数,及时的调整链路连接状态,避免了对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进行误关闭或误连接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链路连接智能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包括:获取所述通信链路连接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接受率、包成功接受率、包接收成功传输次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噪比、链路质量指示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可根据通道数量和链路质量参数得出链路连接任务拆分的数据分组的数据量,并筛选出链路质量最优的目标通信链路进行连接,保证了大数据匹配优质链路并无时延的进行传送,利于提高链路连接智能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链路分流进行传输,所述链路分流为所述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和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同时进行传输。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可将时延过长的应用程序,通过链路分流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网络延迟和提高了传输速率,保证了链路连接质量,提高链路连接的速度,避免延迟。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目标应用程序处于团战场景,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多个应用程序中除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外的应用程序;保持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连接。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团战场景,及时的调整连接链路,避免了在移动网络有延迟的情况下,出现卡顿的情况,保证了第三目标应用程序在链路质量好的通信链路上运行,有利于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如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链路连接方法包括:
S301,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S30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S303,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
S304,所述电子设备若所述时延低于预设时延,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S305,所述电子设备确定低于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
S306,所述电子设备将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其次,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最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可见,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当前前台运行程序的通信链路进行不同的链路分配,进而达到应用程序资源在多个链路中的不同分配,能够提高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避免了因网络延迟造成的网络断开重连,增强了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此外,电子设备能够灵活的根据运行参数对链路进行调整,确定出有时延的链路,并将无时延或低时延的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保证了在运行应用程序时链路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有利于提高链路连接的智能性和稳定性。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链路连接方法包括:
S401,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S40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S403,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的连续触控时长。
S404,所述电子设备筛选出大于预设时长的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
S405,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延。
S406,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时延确定超过预设时延的第二目标应用程序。
S407,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通信链路连接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S408,所述电子设备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
S409,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其次,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最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可见,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当前前台运行程序的通信链路进行不同的链路分配,进而达到应用程序资源在多个链路中的不同分配,能够提高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避免了因网络延迟造成的网络断开重连,增强了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此外,电子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交互状态参数,及时的调整链路连接状态,避免了对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进行误关闭或误连接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链路连接智能性和稳定性
与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电子设备500包括应用处理器510、存储器520、通信接口53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5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应用处理器5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其次,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最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可见,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当前前台运行程序的通信链路进行不同的链路分配,进而达到应用程序资源在多个链路中的不同分配,能够提高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避免了因网络延迟造成的网络断开重连,增强了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包括一个应用程序,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在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若所述时延低于预设时延,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低于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将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和历史运行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筛选出超过预设时延的应用程序;获取所述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历史运行时间;根据所述历史运行时间确定大于预设运行时间的第一目标应用程序;检测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若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则关闭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交互状态参数和时延,所述交互状态参数包括连续触控时长,在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的连续触控时长;筛选出大于预设时长的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确定超过预设时延的第二目标应用程序;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通信链路连接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之后,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链路分流进行传输,所述链路分流为所述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和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同时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之后,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第三目标应用程序处于团战场景,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多个应用程序中除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外的应用程序;保持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连接。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链路连接装置6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链路连接装置600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单元601和连接单元602,其中,所述检测单元601,用于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所述检测单元601,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连接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其中,所述链路连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3,用于存储电子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单元603可以是存储器。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其次,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最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可见,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当前前台运行程序的通信链路进行不同的链路分配,进而达到应用程序资源在多个链路中的不同分配,能够提高链路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链路连接质量,避免了因网络延迟造成的网络断开重连,增强了应用程序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包括一个应用程序,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在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方面,所述连接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若所述时延低于预设时延,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低于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将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和历史运行时间,在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方面,所述连接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筛选出超过预设时延的应用程序;获取所述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历史运行时间;根据所述历史运行时间确定大于预设运行时间的第一目标应用程序;检测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若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则关闭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交互状态参数和时延,所述交互状态参数包括连续触控时长,在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方面,所述连接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的连续触控时长;筛选出大于预设时长的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延;根据所述时延确定超过预设时延的第二目标应用程序;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方面,所述连接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通信链路连接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之后,所述连接单元60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链路分流进行传输,所述链路分流为所述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和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同时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之后,所述连接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第三目标应用程序处于团战场景,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多个应用程序中除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外的应用程序;保持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链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包括一个应用程序,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时延;
若所述时延低于预设时延,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确定低于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
将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时延和历史运行时间,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延;
根据所述时延筛选出超过预设时延的应用程序;
获取所述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历史运行时间;
根据所述历史运行时间确定大于预设运行时间的第一目标应用程序;
检测针对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触控操作;
若未检测到所述触控操作,则关闭所述第一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或第二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交互状态参数和时延,所述交互状态参数包括连续触控时长,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在预设时间内的连续触控时长;
筛选出大于预设时长的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延;
根据所述时延确定超过预设时延的第二目标应用程序;
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的链路连接,包括:
获取所述通信链路连接中每个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
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超过预设链路质量参数的目标通信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链路分流进行传输,所述链路分流为所述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和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外的通信链路同时进行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三目标应用程序处于团战场景,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为所述多个应用程序中除所述第二目标应用程序外的应用程序;
保持所述第三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连接。
8.一种链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链路连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前台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时,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通信链路的连接状态,所述通信链路至少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
所述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进行智能链路聚合。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11634.7A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09729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231.1A CN112105058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1910111634.7A CN109729556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0/071850 WO2020164351A1 (zh) 2019-02-12 2020-01-13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0756697.7A EP3923626A4 (en) 2019-02-12 2020-01-13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AND ASSOCIATED DEVICE
US17/398,879 US20210368571A1 (en) 2019-02-12 2021-08-10 Method for link connec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1634.7A CN109729556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8231.1A Division CN112105058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9556A true CN109729556A (zh) 2019-05-07
CN109729556B CN109729556B (zh) 2020-10-20

Family

ID=6630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1634.7A Active CN109729556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2010998231.1A Active CN112105058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8231.1A Active CN112105058B (zh) 2019-02-12 2019-02-12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68571A1 (zh)
EP (1) EP3923626A4 (zh)
CN (2) CN109729556B (zh)
WO (1) WO202016435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715A (zh) * 2019-09-23 2019-12-24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链路集合云监控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164351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00748A (zh) * 2020-12-02 2021-04-02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vpn隧道的多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3325B (zh) * 2019-02-12 2020-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30089923A1 (en) * 2021-09-22 2023-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handling based on channel securit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6141A1 (en) * 2006-08-29 2008-03-0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nectivity Outage Detection for MPLS Core Networks Based on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US20150263908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cheduled Workload Assessor
CN10685045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链路带宽聚合的系统
CN108881012A (zh) * 2018-08-23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67571A (zh) * 2018-07-24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网络配置方法、存储介质
CN109120524A (zh) * 2018-08-23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274596A (zh) * 2018-08-23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03559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Power Savings for Aggregated Resources
US8909202B2 (en) * 2012-01-05 2014-12-09 Seven Networks, Inc.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ser interactions with foreground applications on a mobile device in distributed caching
JP5935572B2 (ja) * 2012-07-27 2016-06-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ケット振分け方法
CN103716252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发流量的链路聚合方法及设备
EP2944147B1 (en) * 2013-01-10 2018-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mode
US20140369329A1 (en) * 2013-06-18 2014-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 and external wifi bandwidth aggregation
CN103747471B (zh) * 2013-12-27 2017-04-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链路恢复方法和无线终端
EP3226472A1 (en) * 2016-04-01 2017-10-04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level of qoe of an application intended to be run on a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EP3282749B1 (en) * 2016-08-11 2019-12-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ignalling support for reduced latency oper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CN106412091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184428A1 (en) * 2016-12-28 2018-06-28 Laurent Cariou Associating and securitizing distributed multi-band link aggregation devices
CN107770814B (zh) * 2017-09-29 2021-06-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链路均衡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41262B (zh) * 2018-08-23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287001B (zh) * 2018-10-15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729556B (zh) * 2019-02-12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6141A1 (en) * 2006-08-29 2008-03-0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nectivity Outage Detection for MPLS Core Networks Based on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US20150263908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cheduled Workload Assessor
CN106850455A (zh) * 2016-12-27 2017-06-13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多链路带宽聚合的系统
CN109067571A (zh) * 2018-07-24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网络配置方法、存储介质
CN108881012A (zh) * 2018-08-23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120524A (zh) * 2018-08-23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274596A (zh) * 2018-08-23 2019-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4351A1 (zh) * 2019-02-12 2020-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611715A (zh) * 2019-09-23 2019-12-24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链路集合云监控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10611715B (zh) * 2019-09-23 2023-11-28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链路集合云监控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12600748A (zh) * 2020-12-02 2021-04-02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vpn隧道的多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600748B (zh) * 2020-12-02 2022-06-24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vpn隧道的多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3626A4 (en) 2022-06-22
US20210368571A1 (en) 2021-11-25
CN112105058B (zh) 2023-07-04
EP3923626A1 (en) 2021-12-15
CN109729556B (zh) 2020-10-20
CN112105058A (zh) 2020-12-18
WO2020164351A1 (zh)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9556A (zh)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618373A (zh)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898799B (zh) 基于信号强度的移动网络的多链路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347205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1837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781092B (zh) 测量信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8418667A (zh) 测量csi-rs的方法和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
CN104601286B (zh)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1004950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188102B (zh) 一种无线信道自动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4958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0412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026793A (zh)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62097A (zh) 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505653A (zh) 一种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27459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208635B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读取方法、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857070B (zh) 抑制多模干扰的方法、单元和移动终端
CN10958771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287001A (zh)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949024A (zh) Ap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249112A (zh) 一种用户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952602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40330A (zh) 频谱管理系统、空白频谱感知方法及空白频谱分配方法
CN109120524A (zh) 链路聚合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