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719A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87719A CN109587719A CN201811592032.XA CN201811592032A CN109587719A CN 109587719 A CN109587719 A CN 109587719A CN 201811592032 A CN201811592032 A CN 201811592032A CN 109587719 A CN109587719 A CN 1095877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link
- data
- transmission
- link
- mass f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检测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一个电子设备在同一时段往往会运行多个应用的程序,现有技术中,用户使用应用时,传输应用数据的网络的信号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卡顿,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以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
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
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传递目标应用的数据信号,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然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针对应用的数据传输,能够根据当前传输链路的网络时延,控制电子设备启用其他传输链路,并分流传输应用的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避免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因网络质量差而卡顿,提高应用数据的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所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SI与第一质量扣分之间的关系对应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LR与第二质量扣分之间的关系对应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T与第三质量扣分之间的关系对应图;
图2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链路的质量分数与链路质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具备指纹识别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电子设备(Terminal Device,TD)等等。
链路聚合,是指使设备可以同时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口进行上网,比如,在手机上通过链路聚合,同时使用无线传输系统(Wireless Fidelity,Wi-Fi)和移动网络进行网络访问。android网络系统,在Wi-Fi被使用的时候,会导致移动网络不可使用(ConnectivityService网络评分机制导致数据网络断开),而链路聚合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用网络,所以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Wi-Fi和移动网络共存。
如图1所示,目前,电子设备101可以连接移动网络103,移动网络是用来传输数据业务的通信网;可以连接Wi-Fi 102,Wi-Fi允许电子设备接入一个无线局域网,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射频频段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本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当前传输目标应用数据的唯一传输链路,可以是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也可以是Wi-Fi传输链路,所述目标应用可以是游戏应用,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也可以是通信应用,还可以是购票应用,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的具体方式可以是:电子设备获取通过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从所述数据中解析得到数据对应的应用标识,将该应用标识与预设的应用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则确定该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为目标应用的数据,该过程也即是确定目标应用正在运行的过程。
S20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ound-Trip Time,RTT)可以是采用主动测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被动测量的方式,具体实现中,可以是电子设备将探测包注入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中,该探测包记录了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中的传递情况,电子设备通过解析探测包来获取网络性能数据,得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RTT。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使用监测设备或工具,通过捕获所述第一传输链路所传递的数据包来分析网络特性,得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RTT。
S203,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
其中,该第二传输链路是该电子设备能够启用的,但当前处于未启用状态的传输链路,该第二传输链路可以是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也可以是Wi-Fi传输链路,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预设RTT为不会造成应用的显示界面卡顿的时延。
具体实现中,例如,预设RTT可以为200ms,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周期检测传输当前应用数据的传输链路的RTT,当传输链路的RTT大于或者等于200ms时,就启用第二传输链路。
S204,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以是:通过预设分流策略,将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大小的数据分流到不同的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具体实现中,可以是电子设备对目标应用的不同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原本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分流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不作限定。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然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针对应用的数据传输,能够根据当前传输链路的网络时延,控制电子设备启用其他传输链路,并分流传输应用的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避免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因网络质量差而卡顿,提高应用数据的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第一Wi-Fi热点的Wi-Fi链路,所述第一路由器支持双热点功能;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包括: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启用第二Wi-Fi热点的请求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热点开启通知消息,接入所述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其中,热点开启通知消息可以第二Wi-Fi热点的预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Wi-Fi热点的名称以及密码输入信息,热点开启通知消息也可以第二Wi-Fi热点的连接信息,包括所述第二Wi-Fi热点的名称以及连接状态信息,所述接入所述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可以是在检测到用户输入正确连接密码的情况下接入该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也可以是在获取到历史热点连接记录后,根据历史热点连接记录自动接入该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在此不作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能够在当前连接的链路为Wi-Fi链路时,接入所述其他Wi-Fi热点以建立其他传输链路,将将应用的数据通过不同的Wi-Fi链路进行分流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与智能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质量分数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质量分数;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或者,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与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三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三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其中,当所述第一、第二质量分数均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不作任何链路切换处理,即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举例来说,预设分数为50分,当第一Wi-Fi热点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为60分,第二Wi-Fi热点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为50分,将第二Wi-Fi热点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Wi-Fi热点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当第一、第二Wi-Fi热点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均为50,则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三传输链路,将第一、第二Wi-Fi热点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三传输链路进行传输,等等。
其中,链路质量打分策略具体可以是:获取待测Wi-Fi传输链路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根据所述RSSI得到该传输链路的第一质量扣分;获取该传输链路的链路层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PLR),根据所述PLR得到所述传输链路的第二质量扣分;获取该传输链路的RTT,根据所述RTT得到所述传输链路的第三质量扣分;根据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质量扣分得到所述Wi-Fi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其中,获取待测传输链路的RSSI、PLR、RTT可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但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其中,质量扣分为Wi-Fi传输链路被扣的质量分数。
其中,如图2a所示,图2a为一种RSSI与第一质量扣分之间的关系对应图,当RSSI小于或者等于-85db,第一质量扣分为30,当RSSI大于-85db且小于或者等于-75db,第一质量扣分为20,当RSSI大于-75db且小于或者等于-65db,第一质量扣分为10。如图2b所示,图2b为一种PLR与第二质量扣分之间的关系对应图,当PLR大于或者等于0.75,第二质量扣分为30,当PLR大于或者等于0.5且小于0.75,第二质量扣分为20,PLR大于或者等于0.25且小于0.5,第二质量扣分为10,其中,PLR的计算方式可以PLR=(sum-z)/sum,sum表示Wi-Fi链路在一段时间内总共发包数,z成功发包数;如图2c所示,图2c为一种RTT与第三质量扣分之间的关系对应图,当RTT大于或者等于250ms,第三质量扣分为30,当RTT大于或者等于200ms且小于250ms,第三质量扣分为20,当RTT大于或者等于150ms且小于200ms,第三质量扣分为10分,所述待测Wi-Fi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与所述第一质量扣分、第二质量扣分以及第三质量扣分的对应关系为:Y=100-X1-X2-X3,Y为Wi-Fi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100为Wi-Fi质量分数默认分数,X1为第一质量扣分,X2为第二质量扣分,X3为第三质量扣分。其中,Wi-Fi链路的质量分数可以是根据预设周期获取,比如,每3s重新获取一次。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Wi-Fi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确定Wi-Fi链路质量,如图2d所示,图2d为一种Wi-Fi链路的质量分数score与链路质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图,当score大于50且小于或者等于60时,Wi-Fi链路质量差,当score大于40且小于或者等于50时,Wi-Fi链路质量比较差,当score小于或者等于40时,Wi-Fi链路质量非常差,进而,还可以根据质量分数做传输链路切换操作。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能够根据针对Wi-Fi传输链路,通过质量分数来确定其Wi-Fi链路质量,进而可以根据Wi-Fi质量分数做一些分流策略,使数据传输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包括: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模块,并通过所述Wi-Fi网络模块接入一个Wi-Fi传输链路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在当前连接的链路为移动网络链路,接入Wi-Fi热点以建立其他传输链路,将将应用的数据通过移动网络对应的网络链路以及Wi-Fi链路进行分流传输,让数据传输更加具有灵活多变。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其中,当所述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不作任何链路切换处理,即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举例来说,当预设分数为60时,在Wi-Fi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为50分时,则将Wi-Fi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Wi-Fi热点的Wi-Fi链路;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包括: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举例来说,当预设分数为70时,在Wi-Fi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为60分时,则将Wi-Fi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其中,当所述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不作任何链路切换处理,即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包括:划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标识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具有唯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二链路标识与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具有唯一对应关系,最终,第一数据只能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即是第二数据只能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划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可以是根据目标应用的数据的种类划分数据,例如,视频数据划分为第一数据,将语音数据、图片文字数据划分为第二数据,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游戏应用对应视频数据,语音数据,图片文字数据等,其中,将视频数据用第一链路标识标记,语音数据流,图片文字数据流等数据流用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最终,该游戏应用的视频数据通过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语音数据、图片文字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传输的应用数据的种类,实现数据的分流传输,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流畅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应用的宽带需求值;根据所述宽带需求值划分所述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一般而言,应用的宽带需求越大,其分配的传输链路的容量越大,才能保证该应用对应的数据能够快速成功的传输,不同的应用的宽带需求不同,不同的传输链路用来传输数据的通道对数据的容量不同,当应用的数据越大,宽带需求越大,也即是,其所需要的传输链路的容量越大,应当分配的传输链路的容量越大,因此,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具体根据应用宽带需求结合传输链路的容量为相应的数据分配传输链路。
举例来说,当应用的宽带需求大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容量时,将应用数据划分所述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最终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以实现应用数据的成功传输。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对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的宽带需求分配不同的传输链路进行数据流的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传输速度。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如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301,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
S30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
S303,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
S304,所述电子设备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质量分数和/或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质量分数。
S305,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和/或第二质量分数切换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然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针对应用的数据传输,能够根据当前传输链路的网络时延,控制电子设备启用其他传输链路,并分流传输应用的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避免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因网络质量差而卡顿,提高应用数据的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此外,电子设备能够根据针对Wi-Fi传输链路,通过质量分数来确定其Wi-Fi链路质量,进而可以根据Wi-Fi质量分数做一些分流策略,使数据传输更加多元化。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如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401,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
S40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
S403,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
S404,所述电子设备划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S405,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
S406,所述电子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
S407,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然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针对应用的数据传输,能够根据当前传输链路的网络时延,控制电子设备启用其他传输链路,并分流传输应用的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避免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因网络质量差而卡顿,提高应用数据的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此外,电子设备能够根据传输的应用数据的种类,实现数据的分流传输,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流畅性。
与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电子设备500包括应用处理器510、存储器520、通信接口53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5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应用处理器5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然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针对应用的数据传输,能够根据当前传输链路的网络时延,控制电子设备启用其他传输链路,并分流传输应用的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避免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因网络质量差而卡顿,提高应用数据的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第一Wi-Fi热点的Wi-Fi链路,所述第一路由器支持双热点功能;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启用第二Wi-Fi热点的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热点开启通知消息,接入所述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模块,并通过所述Wi-Fi网络模块接入一个Wi-Fi传输链路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质量分数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质量分数;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或者,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与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三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三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模块,并通过所述Wi-Fi网络模块接入一个Wi-Fi传输链路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程序中的指令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Wi-Fi热点的Wi-Fi链路;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划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方面,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5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应用的宽带需求值;根据所述宽带需求值划分所述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6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600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单元601和通信单元602,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601,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3,用于存储电子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处理单元601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602可以是触控显示屏或者收发器,存储单元603可以是存储器。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然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针对应用的数据传输,能够根据当前传输链路的网络时延,控制电子设备启用其他传输链路,并分流传输应用的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避免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因网络质量差而卡顿,提高应用数据的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第一Wi-Fi热点的Wi-Fi链路,所述第一路由器支持双热点功能;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处理单元601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启用第二Wi-Fi热点的请求消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热点开启通知消息,接入所述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1还用于: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质量分数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质量分数;
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或者,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与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三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三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Wi-Fi热点的Wi-Fi链路;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处理单元601具体用于: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模块,并通过所述Wi-Fi网络模块接入一个Wi-Fi传输链路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1还用于: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Wi-Fi热点的Wi-Fi链路;在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方面,所述处理单元601具体用于: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单元601具体用于:划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单元60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应用的宽带需求值;根据所述宽带需求值划分所述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P-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P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P-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P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
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
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第一Wi-Fi热点的Wi-Fi链路,所述第一路由器支持双热点功能;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向所述第一路由器发送启用第二Wi-Fi热点的请求消息;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路由器的热点开启通知消息,接入所述第二Wi-Fi热点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质量分数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质量分数;
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或者,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大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当所述第一质量分数与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三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以及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三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的传输链路;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模块,并通过所述Wi-Fi网络模块接入一个Wi-Fi传输链路以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
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一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为第一路由器启用的Wi-Fi热点的Wi-Fi链路;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包括:
启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模块,并与移动网络侧建立第二传输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用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链路质量打分策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质量分数;
当所述质量分数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分数时,将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的数据切换到所述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包括:
划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
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应用的宽带需求值;
根据所述宽带需求值划分所述数据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第二链路标识;
使用所述第一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一数据,使用所述第二链路标识标记所述第二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传输第二数据。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确定通过第一传输链路传输目标应用的数据,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游戏应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传递目标应用的数据信号,检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往返延时RTT;在检测到所述RTT大于或者等于预设RTT时,启用第二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分流传输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92032.XA CN109587719A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PCT/CN2019/119471 WO2020134721A1 (zh) | 2018-12-25 | 2019-11-19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92032.XA CN109587719A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87719A true CN109587719A (zh) | 2019-04-05 |
Family
ID=6593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92032.XA Pending CN109587719A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87719A (zh) |
WO (1) | WO2020134721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9505A (zh) * | 2019-04-08 | 2019-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0290544A (zh) * | 2019-05-24 | 2019-09-27 |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WO2020134721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2153094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2291816A (zh) * | 2020-11-13 | 2021-01-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2888055A (zh) * | 2021-02-02 | 2021-06-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128251A1 (zh) * | 2019-12-27 | 2021-07-01 | 拉克诺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多通道的终端数据无线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3840313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4339886A (zh) * | 2020-09-25 | 2022-04-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基站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90066A2 (en) * | 2013-12-26 | 2015-07-01 | Son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ord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ame |
CN105578528A (zh) * | 2016-01-08 | 2016-05-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接口分流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9041262A (zh) * | 2018-08-23 | 2018-12-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09067571A (zh) * | 2018-07-24 | 2018-1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网络配置方法、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87719A (zh) * | 2018-12-25 | 2019-04-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11592032.XA patent/CN109587719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11-19 WO PCT/CN2019/119471 patent/WO20201347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90066A2 (en) * | 2013-12-26 | 2015-07-01 | Son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ord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ame |
CN105578528A (zh) * | 2016-01-08 | 2016-05-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接口分流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9067571A (zh) * | 2018-07-24 | 2018-1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网络配置方法、存储介质 |
CN109041262A (zh) * | 2018-08-23 | 2018-12-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4721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EP3944657A4 (en) * | 2019-04-08 | 2022-06-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WO2020207229A1 (zh) * | 2019-04-08 | 2020-10-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11974168B2 (en) | 2019-04-08 | 2024-04-30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 link,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0049505A (zh) * | 2019-04-08 | 2019-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0049505B (zh) * | 2019-04-08 | 2021-08-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0290544A (zh) * | 2019-05-24 | 2019-09-27 |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WO2020238668A1 (zh) * | 2019-05-24 | 2020-12-03 |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CN112153094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2153094B (zh) * | 2019-06-28 | 2024-03-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
WO2021128251A1 (zh) * | 2019-12-27 | 2021-07-01 | 拉克诺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多通道的终端数据无线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WO2021259168A1 (zh) * | 2020-06-24 | 2021-12-30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3840313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3840313B (zh) * | 2020-06-24 | 2024-02-06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4339886A (zh) * | 2020-09-25 | 2022-04-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基站 |
CN112291816B (zh) * | 2020-11-13 | 2023-03-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2291816A (zh) * | 2020-11-13 | 2021-01-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2888055B (zh) * | 2021-02-02 | 2023-08-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888055A (zh) * | 2021-02-02 | 2021-06-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34721A1 (zh) | 2020-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87719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1836329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20207229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618373A (zh) |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61837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04126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495880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17004902A1 (zh) | 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 |
CN107820291A (zh) | 网络切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9743783B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2665213B (zh) | 数据直通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9526020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WO2020114048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1951665A (zh) | 一种双卡移动终端的路由方法及双卡移动终端 | |
WO2020164351A1 (zh) | 链路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547469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4469665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用户端 | |
CN107690149A (zh) | 触发网络策略更新的方法、管理功能实体及核心网设备 | |
CN10748421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0351762A (zh) | 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4411006B (zh) | 路由器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路由器 | |
CN10939201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6559858A (zh) | 移动终端、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终端及网络节点 | |
CN108521665A (zh) | 快速入网的方法、待入网设备、服务器及终端 | |
CN107864158A (zh) |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