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784A -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4784A
CN109714784A CN201811511848.5A CN201811511848A CN109714784A CN 109714784 A CN109714784 A CN 109714784A CN 201811511848 A CN201811511848 A CN 201811511848A CN 109714784 A CN109714784 A CN 109714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zimuth
antenna
communication cell
service poi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18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4784B (zh
Inventor
郭建川
陈刚
何春霞
黄智勇
孔祥斌
廖江
钟豫粤
黄炜
俞敏
范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18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4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4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优化天线方位角时,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导致运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不断迭代更新,网络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率,提升网络价值,从而提升用户感知,这是每个运营商都关注的重点。对网络优化而言,提升小区覆盖的业务密集区域的用户感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传统的覆盖优化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这些传统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往往是在出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优化天线方位角时,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导致运维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优化天线方位角时,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导致运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包括: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其中,每个业务点对应一个第二经度坐标和第二纬度坐标,并且业务点包含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密度等于业务点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指定通信小区在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等于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过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等于业务点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距离;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基于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然后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最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从而可以实时地确定该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使得运维人员仅需根据确定的该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优化天线方位角即可,从而无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降低了运维的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优化天线方位角时,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导致运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其中,每个业务点对应一个第二经度坐标和第二纬度坐标,并且业务点包含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密度等于业务点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指定通信小区在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等于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过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等于业务点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距离;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第一方面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坐标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直角坐标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通信小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的通信小区的业务分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10;
获取单元-101;处理单元-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网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现有技术中,优化基站小区覆盖方位角的方法主要有:
一、利用路测数据、小区无线统计指标,再结合地图信息,基于覆盖情况和优化人员的经验优化天线覆盖方位角。
二、从普通MR覆盖信息着手,借助传统覆盖优化软件,以整体覆盖率为最终目标,优化天线覆盖方位角。
三、从用户投诉信息着手,借助投诉打点系统及地图信息,以投诉相对集中区域来优化天线覆盖方位角。
四、日常优化现场勘查,根据现场无线环境,建筑物密集情况等来优化天线覆盖方位角。
上述几种方法在优化小区覆盖方向上存在以下不足:
一、路测数据采集耗时耗力耗资源,且数据准确性受到测试人员、测试设备的影响较大,且车辆遍历的范围有限,分析结果准确性不高,且输出结果慢,无法快速优化。
二、现场勘查、投诉分析、或MR覆盖信息分析,均需要人工逐个分析判断,重复性工作较多,且大多依赖优化经验,对优化人员的要求较高,且问题定位的准确度受限。
三、目前的优化方法主要优化小区整体覆盖率指标,没有考虑业务分布密度,小区覆盖方向可能偏离主要业务方向,影响业务感知。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优化天线方位角时,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导致运维的成本较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无线信号环境复杂,不同设备的性能也千差万别,为降低建模难度和复杂度,如图1所示现将实际环境简化,做出如下假设:
一、所有业务点均与天线处于视距情况,暂不考虑存在反射和多径情况。
二、天线的覆盖范围排除与天线的距离小于R0或者大于R1的范围,即不考虑天线近端覆盖和远端超距覆盖情况。
三、天线的位置不能调整,只调整天线朝向,定义天线方位角与指定方向(示例性的,以正北方向为指定方向)的夹角为β。
四、在天线的覆盖区域内,同一半径的半圆弧上,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天线方位角的夹角越小,说明信号越强;反之,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天线方位角的夹角越大,说明信号越强(即边缘信号最弱)。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于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英文全称: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AGPS)的测量报告(英文全称:MeasureReport,简称:MR)中已经含有用户上报的经纬度位置信息,不再需要后期通过算法做定位。可从网管中周期性采集用户级的测量报告MR,并存放至本地服务器中;因此,可以利用测量报告及天线参数等数据进行自动计算,从而减少人工处理数据时间,降低数据出错可能性,实现快速优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AGPS信息,可以准确定位用户位置,再结合业务分布情况(即用户的实际的分布情况,其中每个业务对应一个用户),将业务热点区域纳入主覆盖区域,克服仅考虑覆盖的不足。
S102、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其中,每个业务点对应一个第二经度坐标和第二纬度坐标,并且业务点包含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密度等于业务点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指定通信小区在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等于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的连线与过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等于业务点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距离。
具体的,为了方便起见,本发明中方位角是指在顺序针方向上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的连线与过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
S103、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后,如图3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4、对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进行栅格化处理,确定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
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包括:
S1020、根据确定的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确定每个栅格的第一业务重心点以及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具体的,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经度坐标等于纬度坐标等于其中,m表示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的总数,Xi表示业务点i的经度坐标,Yi表示业务点i的纬度坐标。
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S1030、根据每个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具体的,在实际的应用中,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也可以等于业务重心点与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
可选的,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后,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5、根据K-平均算法,将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划分为K类业务点。
具体的,将数据分为K类(规定在指定通信小区中包含K个标准业务点)包括:根据用户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计算该用户距离每个标准业务点的标准距离,并在K个标准距离里选取最小的标准距离对应的标准业务点作为该用户归属的标准业务点;根据每个用户归属的标准业务点,将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划分为K类。
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包括:
S1021、根据划分后的K类业务点,确定每一类业务点的第二业务重心点以及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具体的,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经度坐标等于纬度坐标等于其中,j表示任一类业务点中包含的业务点的总数,Xi表示业务点i的经度坐标,Yi表示业务点i的纬度坐标。
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S1031、根据每个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如图5所示包括:
S1032、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三业务重心点的直角坐标。
S1033、根据直角坐标,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需要说明的是,当指定通信小区的业务点较为集中时,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方法确定天线最佳方向,即将业务重心方向确定为天线方向。将各个业务点的坐标按照第一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整个通信小区的业务重心的直角坐标,将其作为天线方向。
其中,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三业务重心点的直角坐标,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和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三业务重心点的直角坐标;其中,第一公式包括:
其中,x'表示沿X轴方向的坐标,y'表示沿Y轴方向的坐标(以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为原点,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指定方向),正东为x轴正方向的直角坐标系建立如图9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直角坐标,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和直角坐标,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其中,第二公式包括:
并且β∈[0,2π]。
其中,用户密度wi等于业务点i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指定通信小区在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ai等于业务点i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ri等于业务点i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的距离,n表示该指定通信小区内包含的业务点的总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i∈[1,n]。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根据每个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或者,根据每个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时,n表示该指定通信小区内包含的业务重心点的总数。
可选的,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后,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4、对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进行栅格化处理,确定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
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包括:
S1022、根据K-平均算法,将全部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划分为K类,并确定每一类业务点的第四业务重心点以及第四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具体的,第四业务重心点的经度坐标等于纬度坐标等于其中,j表示任一类业务点中包含的业务点的总数,Xi表示业务点i的经度坐标,Yi表示业务点i的纬度坐标。
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S1034、根据每个第四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MR中包含的用户的第一经度信息和第一纬度信息的数据量较大;通常用户以10240毫秒或者10秒的间隔向所在的通信小区上报数据,该通信小区一天的数据量可以达到三百六十万条记录;因此,必然需要将数据量降下来才能在合理时间内得到结果。
具体的,可以通过栅格化处理来降低数据量,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硬聚类算法K-means合并邻近数据从而最大化的降低数据量。
其中,栅格化降低数据量包括:通常,用户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的精度是保留6位小数;如果将保留的6位小数修改为4位小数,由于精度降低可以使得很多用户共用一个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从而达到降低数据量的效果;示例性的,如果将保留的6位小数修改为4位小数,则可将小区覆盖范围划分成11M×11M的栅格,以每个栅格为单位统计该栅格内包含的业务点信息(根据经度和纬度定义,小数点后保留四位精度大致为11m);那么一个半径为500m的小区,至多有不超过四千条记录。
K-means合并邻近数据包括:利用K-平均算法,对栅格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利用数据之间的欧式距离,将数据分为K类,再通过业务量维度,计算K类数据各自的重心,将该类数据业务量等信息映射到该重心处。这样就成功将数据量降低到K。
处理后的数据格式为:第i个业务点定义为ni(wi,ai,ri),其中wi指该点用户密度,即该点的记录数占小区目标区域总记录数的占比,ai指该点与天线位置连线的方位角,ri指该业务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
因此,经过上述数据处理后,使得数据量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可选的,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如图7所示包括:
S1035、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等于以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O为圆心,以业务点的直线距离ri为半径,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当前天线方位角之间形成的弧线(角γ对应的弧线,γ=θ-β)的弧度距离di
S1036、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
S1037、根据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信号损失F(Si)与业务点i到当前天线方位角的弧度距离di有关。
其中,弧度距离di为:
di=ri×|ai-β|。
为减小计算难度,令d'i=ri×(ai-β)2
当距离∑id'i最小时,总信号损失∑iF(Si)也一定是一个较优值。则可以定义综合弧度距离为:
即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为
可选的,根据每个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后,如图8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6、获取指定通信小区在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对应的覆盖范围内每个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
S107、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和每个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筛选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其中,θ表示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β表示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b表示天线半功率角。
S108、根据筛选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确定业务占比;其中,业务占比等于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的第三总数和指定通信小区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业务点的第四总数的比值。
S109、确定业务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无需再进行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保证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该指定通信小区内用户的体验;因此,根据该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对该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后,需要判别该调整后的天线方位角(即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具体的,当根据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确定的业务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此时该指定通信小区内的大部分用户均处于天线的最佳覆盖内,使得用户的信号质量较好,因此无需再对天当前的线方位角(即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无需再进行优化;而当根据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确定的业务占比小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此时该指定通信小区内的大部分用户并未处于天线的最佳覆盖内,使得用户的信号质量较差;因此,需要再次对该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方位角进行优化,保证用户的体验。
具体的,当根据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确定的业务占比小于预设阈值时,意味着该指定通信小区的覆盖范围内业务点的分布过于分散或者业务点相隔的距离较远,应考虑调整小区位置或者新增站点。(角度θ在内的业务点占比应不小于其中,α0表示天线的覆盖范围的一条边界与指定方向的夹角,α1表示天线的覆盖范围的另一条边界与指定方向的夹角。
示例性的,以在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方位角为(45°,225°),覆盖距离(30m,700m)且天线半功率角为60°为例,计算该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如图10所示,包括:
该指定通信小区的业务点分布如图11所示,经过计算,该小区的最佳方位角为157°,此时推测落在天线半功率角的业务占比为91.3%。
调整前该小区单用户吞吐率-下行为4.02Mbps,CQI为10.95;调整后单用户吞吐率-下行为7.49Mbps,增长86.3%,CQI为12.05,增长10.1%,优化效果明显。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基于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然后根据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最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从而可以实时地确定该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使得运维人员仅需根据确定的该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优化天线方位角即可,从而无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降低了运维的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优化天线方位角时,往往依赖路测数据或统计数据结合地图分析覆盖方向,或者到现场勘查覆盖角度,或者依靠用户投诉位置进行覆盖调整,导致运维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10,如图12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
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其中,每个业务点对应一个第二经度坐标和第二纬度坐标,并且业务点包含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密度等于业务点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指定通信小区在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等于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过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等于业务点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距离。
处理单元102,还用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还用于对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进行栅格化处理,确定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确定的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确定每个栅格的第一业务重心点以及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还用于根据K-平均算法,将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划分为K类业务点;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划分后的K类业务点,确定每一类业务点的第二业务重心点以及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三业务重心点的直角坐标。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直角坐标,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还用于对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进行栅格化处理,确定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K-平均算法,将全部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划分为K类,并确定每一类业务点的第四业务重心点以及第四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第四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其中,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等于以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为圆心,以业务点的直线距离为半径,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当前天线方位角之间形成的弧线的弧度距离。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可选的,获取单元101,还用于获取指定通信小区在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对应的覆盖范围内每个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
处理单元102,还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和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个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筛选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其中,θ表示业务点和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β表示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b表示天线半功率角。
处理单元102,还用于根据筛选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确定业务占比;其中,业务占比等于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的第三总数和指定通信小区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业务点的第四总数的比值。
处理单元102,还用于确定业务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无需再进行优化。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以及获取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对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用于支持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执行图2中的过程S101、S102和S103;获取单元用于支持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以处理单元为处理器,存储单元为存储器,获取单元为通信接口为例。其中,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参照图13中所示,包括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存储器503和总线504,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通过总线504与存储器503相连。
处理器502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2来控制执行。通讯接口5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与遥控器的信息交互。处理器502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此外,还提供一种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执行的方法操作的指令。另外,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上述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实施例一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
根据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其中,每个业务点对应一个第二经度坐标和第二纬度坐标,并且所述业务点包含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密度等于所述业务点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所述指定通信小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等于所述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过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等于所述业务点到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距离;
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进行栅格化处理,确定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包括:
根据确定的所述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确定所述每个栅格的第一业务重心点以及所述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K-平均算法,将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划分为K类业务点;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包括:
根据划分后的K类业务点,确定每一类业务点的第二业务重心点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三业务重心点的直角坐标;
根据所述直角坐标,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等于以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为圆心,以所述业务点的直线距离为半径,所述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当前天线方位角之间形成的弧线的弧度距离;
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
根据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指定通信小区在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对应的覆盖范围内每个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
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每个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筛选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其中,θ表示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β表示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b表示天线半功率角;
根据筛选的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确定业务占比;其中,所述业务占比等于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的第三总数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业务点的第四总数的比值;
确定所述业务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无需再进行优化。
7.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指定通信小区中每个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确定每个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其中,每个业务点对应一个第二经度坐标和第二纬度坐标,并且所述业务点包含至少一个用户,用户密度等于所述业务点包含的用户的第一总数与所述指定通信小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服务的用户的第二总数的比值,方位角等于所述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过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直线距离等于所述业务点到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进行栅格化处理,确定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每个栅格中包含的业务点,确定所述每个栅格的第一业务重心点以及所述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K-平均算法,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上报的第一经度坐标和第一纬度坐标划分为K类业务点;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划分后的K类业务点,确定每一类业务点的第二业务重心点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二业务重心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三业务重心点的直角坐标;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直角坐标,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用户密度、方位角和直线距离,确定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等于以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为圆心,以所述业务点的直线距离为半径,所述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当前天线方位角之间形成的弧线的弧度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业务点的第一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第二综合弧度距离,确定所述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指定通信小区在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对应的覆盖范围内每个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筛选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其中,θ表示业务点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的天线所处位置点的连线与指定方向形成的夹角,β表示指定通信小区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b表示天线半功率角;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筛选的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确定业务占比;其中,所述业务占比等于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业务点的第三总数和所述指定通信小区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业务点的第四总数的比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业务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优化后的天线方位角无需再进行优化。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
14.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天线方位角的优化装置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
CN201811511848.5A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714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1848.5A CN109714784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1848.5A CN109714784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784A true CN109714784A (zh) 2019-05-03
CN109714784B CN109714784B (zh) 2022-03-15

Family

ID=6625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1848.5A Active CN109714784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47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189A (zh) * 2019-05-07 2019-09-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784880A (zh) * 2019-10-11 2020-02-11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权值优化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20006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天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53615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区域的信号连续覆盖方法、装置、设备及天线系统
CN113660608A (zh) * 2021-08-17 2021-11-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容量热点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1352A (zh) * 2021-11-02 2022-02-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权值模型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258066A (zh) * 2021-12-21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方位角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0135A1 (en) * 2009-12-01 2011-06-02 Hafedh Trigui Coverage hole detector
CN102340785A (zh) * 2010-07-20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4244292A (zh) * 2014-10-11 2014-12-24 深圳市华为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 优化通信网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6077529A1 (en) * 2014-11-12 2016-05-1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aligning base station antennae at a cell site
CN10693729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371173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65865A1 (en) * 2016-10-05 2018-04-12 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overshooting cells
CN108282737A (zh) * 2016-12-31 2018-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0135A1 (en) * 2009-12-01 2011-06-02 Hafedh Trigui Coverage hole detector
CN102340785A (zh) * 2010-07-20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调整方法和基站
CN104244292A (zh) * 2014-10-11 2014-12-24 深圳市华为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 优化通信网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6077529A1 (en) * 2014-11-12 2016-05-1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aligning base station antennae at a cell site
CN10693729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371173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65865A1 (en) * 2016-10-05 2018-04-12 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overshooting cells
CN108282737A (zh) * 2016-12-31 2018-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 XIANG: "Antenna Azimuth Calculation Based on MRR and Appl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OMPUTER & DIGITAL ENGINEERING》 *
周君: "基站天线工参监测方案研究", 《电子测试》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189B (zh) * 2019-05-07 2021-02-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247189A (zh) * 2019-05-07 2019-09-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2020006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天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20006B (zh) * 2019-05-30 2023-07-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天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84880B (zh) * 2019-10-11 2023-03-24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权值优化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84880A (zh) * 2019-10-11 2020-02-11 深圳市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权值优化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3615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区域的信号连续覆盖方法、装置、设备及天线系统
CN112953615B (zh) * 2019-12-10 2021-09-07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区域的信号连续覆盖方法、装置、设备及天线系统
CN113660608A (zh) * 2021-08-17 2021-11-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容量热点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60608B (zh) * 2021-08-17 2022-08-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容量热点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1352B (zh) * 2021-11-02 2023-05-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权值模型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071352A (zh) * 2021-11-02 2022-02-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权值模型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258066A (zh) * 2021-12-21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方位角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784B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4784A (zh) 一种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5933294B (zh) 网络用户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2170697B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301984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容量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405840A (zh) 地图数据更新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5884A (zh) 确定精确地理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0386B (zh) 一种天馈系统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20221A (zh) 职住分布确认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44812A (zh) 一种单站移动自动定位方法
CN111062525B (zh) 扩容小区的基站选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11748B (zh) 室内立体图构建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427505A (zh) 一种小区场景划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14997547B (zh) 气象采集终端布点方法和装置
CN104619018B (zh) 一种终端位置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3987118A (zh)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信号ZCA白化的接入点k-means聚类方法
CN110505651A (zh) 天线方位角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39359A (zh) 一种干扰源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63288A (zh) 基站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657027A (zh) 一种聚类选址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294841A (zh) 一种无线网络问题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140056828A (ko) 사용자 단말을 이용한 유동 인구 분석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9803270A (zh)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的优化方法和服务器
CN109948812A (zh) 确定故障原因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167510B (zh) 一种覆盖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826011B (zh) 一种图层动态格网化网络rtk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