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805B -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805B
CN109713805B CN201910159751.0A CN201910159751A CN109713805B CN 109713805 B CN109713805 B CN 109713805B CN 201910159751 A CN201910159751 A CN 201910159751A CN 109713805 B CN109713805 B CN 109713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oad
transmitting coil
transmission system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97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3805A (zh
Inventor
何正友
徐叶飞
顾耘东
麦瑞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597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3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3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3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包括直流电压源,与直流电压源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和高频逆变器,所述高频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的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二谐振电感,所述第二谐振电感的另一端串联若干个开关,所述高频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的另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一谐振电感后与若干个开关连接,所述若干个开关中的每一个开关上都并联一个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与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涉及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四种系统,其中一对一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一个逆变器、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端,当存在多个接收端用电需求时,就需要多个逆变器和发射端,使得系统结构复杂,灵活性差,综合利用率低,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高;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两种,一种包括一个逆变器、一个圆形或矩形大发射线圈和多个小接收线圈,另一种包括一个逆变器、多个发射线圈和多个小接收线圈,都存在传输效率低,电磁辐射严重,接收端受电电压不可控的问题。
而且,现有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每个发射线圈都独立拥有一套补偿电路,使得系统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大多数系统只能实现拓扑功能,不能实现系统的效率优化。
因此,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直流电压源E,与直流电压源E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和高频逆变器VT,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二谐振电感LPT2,所述第二谐振电感LPT2的另一端串联若干个开关Sn,其中,n≥1,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另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一谐振电感LPT1后与若干个开关Sn连接,所述若干个开关Sn中的每一个开关上都并联一个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与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RLn连接,其中,n≥1。
进一步地,所述LCL补偿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感LPT1,第二谐振电感LPT2,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感LPT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感LPT2连接的一个谐振电容CPT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RL之间还连接有高频整流器VRT和直流电压变换器VDC
进一步地,所述一个发射线圈包括串联的一个发射线圈电感LPn,其中,n≥1,和一个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n,其中,n≥1。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个接收线圈包括串联的一个接收线圈电感LSn,其中,n≥1,和一个接收线圈补偿电容CSn,其中,n≥1,所述接收线圈电感LSn与发射线圈电感LPn互感。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效率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效率优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实际负载RL1、RL2、……、RLn的个数,即n的值;
步骤2:测量系统中发射线圈电感LP1、LP2、……、LPn与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1、CP2、……、CPn两端的电压URP1、URP2、……、URPn,和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UDC
步骤3: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
步骤4: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
步骤5: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后,再计算出此时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步骤6:设置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为UDCopt,从而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优化到最高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根据公式(1)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所述公式(1)为: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2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根据公式(2)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所述公式(2)为: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22
其中,PLeqi为负载RLi吸收的有功功率,Re[]为取复数的实部,UPRi为发射端电压,表达式为UPRi=UPi+IPiRPi,UPi为LPi和CPi上的电压之和,IPi为通过LPi的电流,Mi为第i个发射线圈电感LPi与第i个接收线圈电感LSi的互感值,Mi=M,RPi为第i个发射线圈的内阻,RPi=RP,RSi为第i个接收线圈的内阻,RSi=RS,ω为系统谐振角频率: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31
其中,CPi为第i个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Si为第i个接收线圈补偿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公式(4):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32
其中,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33
由上述公式(4)和公式(5)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
步骤5.2:再由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计算公式(6):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34
从而,得到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个发射线圈共享一个LCL补偿网络和高频电源,简化了系统拓扑结构,降低了成本;在闭环控制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无需建立通信连接,节省了无线通信设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2.本发明的每个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均可由独立的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控制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不工作的发射线圈就停止工作,控制简单,且从电磁耦合机构的角度,耦合机构是一对一的,减小了漏感,从而综合降低了系统的电磁辐射。
3.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相比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序负载只能适用于负载按序排列的工况,而本发明的负载不需要按顺序放置,局限性相对较小,再通过系统建模与控制算法结合,实现系统的效率优化,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
图1是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路拓扑图;
图2是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效率优化控制方法的电路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直流电压源E,与直流电压源E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和高频逆变器VT,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二谐振电感LPT2,所述第二谐振电感LPT2的另一端串联若干个开关Sn,其中,n≥1,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另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一谐振电感LPT1后与若干个开关Sn连接,所述若干个开关Sn中的每一个开关上都并联一个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与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RLn连接,其中,n≥1。
本发明多个发射线圈共享一个LCL补偿网络和高频电源,简化了系统拓扑结构,降低了成本;在闭环控制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无需建立通信连接,节省了无线通信设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且每个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均可由独立的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控制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不工作的发射线圈就停止工作,且从电磁耦合机构的角度,耦合机构是一对一的,减小了漏感,从而综合降低了系统的电磁辐射。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效率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效率优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实际负载RL1、RL2、……、RLn的个数,即n的值;
步骤2:测量系统中发射线圈电感LP1、LP2、……、LPn与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1、CP2、……、CPn两端的电压URP1、URP2、……、URPn,和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UDC
步骤3: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
步骤4: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
步骤5: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后,再计算出此时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步骤6:设置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为UDCopt,从而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优化到最高值。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相比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本发明的负载不需要按顺序放置,局限性小,再通过系统建模与控制算法结合,实现系统的效率优化,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N表示系统中最多的负载数量,也就是最终的发射端/接收端的数量,说明书中的n表示某一工作状态下系统中存在的负载数量,也就是其中的某个发射端/接收端,并不特指,1≤n≤N,且说明书中的i也表示泛指。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直流电压源E,与直流电压源E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和高频逆变器VT,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二谐振电感LPT2,所述第二谐振电感LPT2的另一端串联若干个开关Sn,其中,n≥1,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另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一谐振电感LPT1后与若干个开关Sn连接,所述若干个开关Sn中的每一个开关上都并联一个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与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RLn连接,其中,n≥1。
进一步地,所述LCL补偿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感LPT1,第二谐振电感LPT2,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感LPT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感LPT2连接的一个谐振电容CPT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RL之间还连接有高频整流器VRT和直流电压变换器VDC
进一步地,所述一个发射线圈包括串联的一个发射线圈电感LPn,其中,n≥1,和一个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n,其中,n≥1。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个接收线圈包括串联的一个接收线圈电感LSn,其中,n≥1,和一个接收线圈补偿电容CSn,其中,n≥1,所述接收线圈电感LSn与发射线圈电感LPn互感。
工作原理为:
所述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将直流电压源E的输出电压UDCB变换为UDC后输出至高频逆变器VT,所述高频逆变器VT将UDC变换为高频交流电压源,并为LCL补偿网络供电,当高频交流电的电流IPT流通发射线圈电感LPn时,在发射线圈电感LPn周围产生高频电磁场;接收线圈电感LSn在此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感应产生高频交流电压,此高频交流电压先经高频整流器VRT整流,再经直流电压变换器VDC变换,即可为负载RLn供电。
本发明多个发射线圈共享一个LCL补偿网络和高频电源,简化了系统拓扑结构,降低了成本;在闭环控制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无需建立通信连接,节省了无线通信设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且每个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均可由独立的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控制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不工作的发射线圈就停止工作,且从电磁耦合机构的角度,耦合机构是一对一的,减小了漏感,从而综合降低了系统的电磁辐射。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开关控制方法和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所述开关控制方法相比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开关控制方法,本发明可通过控制开关Sn的状态直接控制开关Sn对应的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当开关Sn断开时,第n个发射线圈工作,当开关Sn闭合时,第n个发射线圈停止工作,不需要按顺序放置,局限性相对较小。
所述效率优化方法,如图2所示为效率优化时的电路拓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实际负载RL1、RL2、……、RLn的个数,即n的值;
步骤2:测量系统中发射线圈电感LP1、LP2、……、LPn与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1、CP2、……、CPn两端的电压URP1、URP2、……、URPn,和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UDC
步骤3: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
步骤4: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
步骤5: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后,再计算出此时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步骤6:设置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为UDCopt,从而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优化到最高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根据公式(1)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所述公式(1)为: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7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根据公式(2)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所述公式(2)为: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72
其中,PLeqi为负载RLi吸收的有功功率,Re[]为取复数的实部,UPRi为发射端电压,表达式为UPRi=UPi+IPiRPi,UPi为LPi和CPi上的电压之和,IPi为通过LPi的电流,Mi为第i个发射线圈电感LPi与第i个接收线圈电感LSi的互感值,Mi=M,RPi为第i个发射线圈的内阻,RPi=RP,RSi为第i个接收线圈的内阻,RSi=RS,ω为系统谐振角频率: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73
其中,CPi为第i个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Si为第i个接收线圈补偿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公式(4):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74
其中,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81
由上述公式(4)和公式(5)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
步骤5.2:再由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计算公式(6):
Figure GDA0002534727500000082
从而,得到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相比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本发明的负载不需要按顺序放置,局限性小,再通过系统建模与控制算法结合,实现系统的效率优化,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以及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所述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直流电压源E,与直流电压源E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和高频逆变器VT,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二谐振电感LPT2,所述第二谐振电感LPT2串联若干个开关Sn,其中,n≥1,所述高频逆变器VT交流输出端的另一端串联LCL补偿网络的第一谐振电感LPT1后与若干个开关Sn连接,所述若干个开关Sn中的每一个开关上都并联一个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与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接收线圈与负载RLn连接,其中,n≥1;
所述一个发射线圈包括串联的一个发射线圈电感LPn,其中,n≥1,和一个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n,其中,n≥1;
所述一个接收线圈包括串联的一个接收线圈电感LSn,其中,n≥1,和一个接收线圈补偿电容CSn,其中,n≥1,所述接收线圈电感LSn与发射线圈电感LPn互感;
所述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实际负载RL1、RL2、……、RLn的个数,即n的值;
步骤2:测量系统中发射线圈电感LP1、LP2、……、LPn与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P1、CP2、……、CPn两端的电压URP1、URP2、……、URPn,和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UDC
步骤3: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
步骤4: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
步骤5: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后,再计算出此时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步骤6:设置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输出电压为UDCopt,从而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优化到最高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根据公式(1)计算高频逆变器VT的输出电压UPT,所述公式(1)为:
Figure FDA00025347274900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根据公式(2)计算负载RL1、RL2、……、RLn吸收的有功功率PLeq1、PLeq2、……、PLeqn,所述公式(2)为:
Figure FDA0002534727490000021
其中,PLeqi为负载RLi吸收的有功功率,Re[]为取复数的实部,UPRi为发射端电压,表达式为UPRi=UPi+IPiRPi,UPi为LPi和CPi上的电压之和,IPi为通过LPi的电流,Mi为第i个发射线圈电感LPi与第i个接收线圈电感LSi的互感值,Mi=M,RPi为第i个发射线圈的内阻,RPi=RP,RSi为第i个接收线圈的内阻,RSi=RS,ω为系统谐振角频率:
Figure FDA0002534727490000022
其中,CPi为第i个发射线圈补偿电容,CSi为第i个接收线圈补偿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用数字分析方法计算公式(4):
Figure FDA0002534727490000023
其中,
Figure FDA0002534727490000024
由上述公式(4)和公式(5)得出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
步骤5.2:再由接收线圈电感LSn的感应电压USopt计算公式(6):
Figure FDA0002534727490000025
从而,得到使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的直流电压变换器VDCB的感应电压UDCopt
CN201910159751.0A 2019-03-04 2019-03-04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713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9751.0A CN109713805B (zh) 2019-03-04 2019-03-04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9751.0A CN109713805B (zh) 2019-03-04 2019-03-04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805A CN109713805A (zh) 2019-05-03
CN109713805B true CN109713805B (zh) 2020-08-04

Family

ID=6626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9751.0A Active CN109713805B (zh) 2019-03-04 2019-03-04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2540B (zh) * 2019-12-17 2021-03-2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抽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效率优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257A (zh) * 2013-07-30 2015-02-11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6532987A (zh) * 2016-12-22 2017-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关于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
CN107196365A (zh) * 2017-06-06 2017-09-2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多负载智能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CN107834711A (zh) * 2017-12-15 2018-03-23 北京联盛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支持多负载的无线充电动态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1950B2 (en) * 2014-02-19 2019-08-13 New York University Resonant inverter topology, wireless charger, and control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257A (zh) * 2013-07-30 2015-02-11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6532987A (zh) * 2016-12-22 2017-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关于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
CN107196365A (zh) * 2017-06-06 2017-09-2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多负载智能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CN107834711A (zh) * 2017-12-15 2018-03-23 北京联盛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支持多负载的无线充电动态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805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7604B (zh) 适用于有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ai et al. Maximum efficiency tracking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dynamic coupling coefficient estimation
CN111106676B (zh) Lcc-s型mc-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2468768B (zh) 对电变换器非线性的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6532987B (zh) 一种关于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
CN110112841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参数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082540B (zh) 一种多抽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效率优化方法
CN108400657A (zh) 一种全方位选择性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1799895B (zh) 一种磁耦合结构及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713805B (zh) 适用于无序负载的一对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Qu et al. Dynamic modeling for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in domino structure
CN110867973B (zh) 一种静态-动态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线或离线互感辨识方法
CN106202690B (zh) 一种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电应力的设计方法
Angrisani et al.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upply
CN111884357B (zh) 一种基于可切换lcl电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方法
He et al. Load and Self/Mutual Inductan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LCC-S WPT System Based on PyTorch
CN115411848A (zh) 一种多中继无线恒流恒压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14580A (zh) 一种基于pt对称的并联多发射多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971009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793024A (zh) 一种中继线圈ipt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4784993A (zh) 一种多输入单输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4759686A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可持续无线供电系统
Ding et al. High-efficiency design and close-loop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for double-frequency double-load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17060604B (zh) 一种无线供电系统和输电系统
CN111931361A (zh) 一种馈电电参量可调的多发射单接收wpt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