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564A -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564A
CN109713564A CN201811598202.5A CN201811598202A CN109713564A CN 109713564 A CN109713564 A CN 109713564A CN 201811598202 A CN201811598202 A CN 201811598202A CN 109713564 A CN109713564 A CN 109713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sistance
amplifier
input termin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82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3564B (zh
Inventor
吴戈
胡佳琪
田小建
汝玉星
高博
聂鸿宇
李余隆
彭小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982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3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3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5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主要结构有电流设置模块(1)、限幅设置模块(2)、功率输出模块(3)、负载判断模块(4)、延时补偿模块(5)、电压跟踪模块(6)、断电保护模块(8)和前面板(14)等等。本发明在工作时能够主动适应负载的变化,具有效率高、负载适应范围宽、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以其效率高、散热好、光束质量好、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高精度工业加工等领域。光纤激光器基本组成为泵浦源、光纤增益介质和光学谐振腔。其中泵浦源是整个光纤激光器系统最基础的部件,对光纤激光器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泵浦源主要由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驱动与控制电路构成,由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是一种高功率密度并具有极高量子效率的器件,对于电冲击的承受能力较差,其驱动电流的微小变化将导致输出性能参数(如激射波长,噪声性能,模式跳动)和输出光功率的极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泵浦源输出激光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与控制电路有着极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对驱动与控制电路的主要要求如下:1、驱动电流的稳定度要高;2、具有上电冲击保护、过流保护、超温保护等完善的保护措施;3、效率要高,在激光二极管的电光转换效率一定时,驱动器自身效率会影响整个激光器系统的整体效率,因此驱动器内部损耗要尽可能地小;4、由于激光二极管经常以阵列方式工作,因此其等效阻抗是不确定的,当激光器阵列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时,驱动器要能主动适应负载的变化。
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专利号为ZL200710056012.6的中国专利“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驱动器”(本课题组早期申请的)。该专利利用末级场效应管(也称MOS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深度负反馈技术,通过对输出电流进行取样并反馈,使输出驱动电流的稳定度大大提高,同时,该专利还实现了软启动保护、限流保护等功能。
但上述专利中的方案还存在诸多缺点:
首先,ZL200710056012.6公开的驱动器负载适应能力差。当所驱动的激光二极管(或阵列)的等效阻抗增大时会导致末级控制电流输出的MOS管进入饱和区,进而导致最大输出电流迅速下降,无法保持恒流驱动;而当负载等效阻抗减小时则会使MOS管进入到欠压区(因为负载小,负载两端产生的电压也小,在本领域内称为欠压),由于MOS管与负载同处一个串联回路中,且MOS管是非线性器件,因此负载电压的减小导致MOS管自动承担回路多余的电压,进而导致MOS管的内部功耗急剧上升,而这种功耗属于驱动器的“副产物”,对系统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管功耗的增加会使管子温度急剧升高而增加管子烧坏的风险(降低仪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负载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功率供给导致整个驱动器的效率大幅度降低,造成功率的浪费,这在将激光器系统用于移动设备时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移动平台上工作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续航时间,效率往往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项指标。
其次,ZL200710056012.6在末级使用了两个MOS管Q1和Q2(参见该专利的附图1),其中Q2用于控制输出的驱动电流,而Q1用于实现限流保护。两个管子由于都处于末级的输出回路中,必然都产生额外的功耗,这种额外的功耗降低了整个驱动器的效率。显然,这种限流方式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安全性的提高。
再次,ZL200710056012.6没有过流断电和超温断电的保护功能,一旦限流模块失效时会导致输出驱动电流超过安全电流的风险,造成被驱动的激光二极管的损坏。
综上,现有的激光二极管驱动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当所驱动的激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阵列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时,能够自动调节驱动器内部的参数,以适应负载的阻抗变化,保持高效率,且具备过流断电及超温断电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
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结构有前面板14、电流设置模块1、限幅设置模块2、功率输出模块3、显示驱动模块10、软启动模块11和电源管理模块13;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参考电压模块12、负载判断模块4、延时补偿模块5、电压跟踪模块6、过流判断模块7、断电保护模块8和超温判断模块9;其中,电流设置模块1与限幅设置模块2相连,限幅设置模块2还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3和显示驱动模块10相连,软启动模块11与功率输出模块3相连,功率输出模块3分别与显示驱动模块10、负载判断模块4、过流判断模块7相连,参考电压模块12与负载判断模块4相连,负载判断模块4与延时补偿模块5相连,延时补偿模块5与电压跟踪模块6相连,电压跟踪模块6与功率输出模块3相连,过流判断模块7、超温判断模块9均与断电保护模块8相连,断电保护模块8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3和电压跟踪模块6相连;电源管理模块13是能将市电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压的电路,为各模块提供Vcc、Vcc/2、Vdd三种直流电压;
所述的限幅设置模块2的结构为:电阻R45的一端作为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入端,记作端口CL-in,另一端接运放U12B的同相输入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运放U11A的输出端和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运放U11A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1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43一端相连,电阻R43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7的滑动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7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地,运放U12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46的一端相连,电阻R46的另一端与运放U12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12B的输出端作为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出端,记作端口CL-out,接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4;
所述的功率输出模块3的结构为:继电器EK1的开关的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1,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WR-out1,继电器EK1的线圈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2,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源极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WR-out2,电阻R1的一端接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3,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四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4,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及运放U1B的输出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1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s的一端相连,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三个输出端,记作端口PWR-out3,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负载判断模块4的结构为: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1,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1相连,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U2A的输出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和运放U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3A的输出端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运放U3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U2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2,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2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和运放U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运放U3B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jdg-out,与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运放U3B的反相输入端和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放U4B的输出端和运放U4B的反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4B的同相输入端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线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3,与参考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参考电压模块12的结构为:电阻R63的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和滑动变阻器W10的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10的正极和滑动变阻器W10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W10的滑线端与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U7B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参考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ref-out,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端口Vjdg-in3相连;
所述的延时补偿模块5的结构为:电阻R13的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并作为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入端,记作端口Vdly-in,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端口Vjdg-out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运放U4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相连,运放U4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放U4A的输出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和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运放U5A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dly-out,与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二个输入端相连,运放U5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源Vcc/2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运放U5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19的一端接运放U5B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Vcc/2;
所述的电压跟踪模块6的结构为,电阻R23的一端接电源Vcc/2,另一端与运放U6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运放U6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6的一端与运放U6A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运放U6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27的一端与运放U6B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电源Vcc/2;电容C3的一端及电阻R28的一端与运放U6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6B的输出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与运放U7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并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Vflw-in1,与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相连;电阻R30的一端与运放U7A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Vflw-in2,与延时补偿模块5的端口Vdly-out相连;电阻R31的一端与运放U7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电源Vcc/2;运放U7A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电源Vcc,源极接电感L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均相连,并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输出端,记为端口Vflw-out,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1相连;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过流判断模块7的结构为,运放U9A的同向输入端作为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入端,记为端口OC-in,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3相连;电阻R35的一端与运放U9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36的一端与运放U9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3的一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3的另一端和滑线端与运放U9A的输出端及运放U9B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4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地,滑线端与运放U9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9B的输出端作为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出端,记为端口OC-out,与断电保护模块的一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断电保护模块8的结构为,与非门U8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两个输入端,记为端口BRK-in1和端口BRK-in2,并分别与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出端、超温判断模块9的输出端相连,与非门U8A的输出端接与非门U8B的一个输入端,与非门U8B的另一个输入端接与非门U8C的输出端,与非门U8B的输出端接与非门U8C的一个输入端和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非门U8C的另一个输入端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开关K1的一端和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源Vdd,开关K1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电阻R34的一端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BRK-out1,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2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并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BRK-out2,端口BRK-out2同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3和电压跟踪模块6的端口Vflw-in1相连;
所述的超温判断模块9的结构为,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源Vdd,正极接运放U10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0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及二极管Q4的射极相连,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源Vdd,电容C9的另一端接运放U10B的输出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运放U10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并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OT-in1,电阻R37的一端与运放U10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OT-in2,端口OT-in1、端口OT-in2分别与前面板14中的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的两个端子相连;滑动变阻器W5的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另一端接地,滑线端与运放U10A的同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10A的输出端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输出端,记为OT-out,与断电保护模块8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10的结构为,电阻R4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48的一端和运放U12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8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8的一个固定端,运放U12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DIS-in1,与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出端相连,用来采样限幅设置模块2设置的限流值,运放U12A的输出端接滑动变阻器W8的滑线端和开关SW1的一个选择端,电阻R4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50的一端和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0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9的一个固定端,运放U13B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DIS-in2,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3,用于采样功率输出模块3实际输出的电流值,运放U13B的输出端接滑动变阻器W9的滑线端和开关SW1另一个选择端,运放U13B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负电源端接地,开关SW1的公共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输出端,记为DIS-out,接前面板14中的数字表头1403的信号输入端,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接电源Vdd,阴极接开关SW2的一个选择端,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接电源Vdd,阴极接开关SW2的另一个选择端,开关SW2的公共端接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前面板14的结构包括:显示选择1401、电源开关1402、数字表头1403、限制电流指示灯1404、输出电流指示灯1405、输出控制1406、限幅设置1407、电流设置1408、电流输出端口1409、复位按钮1410和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
在本发明的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中,所述的电源Vcc、电源Vcc/2、电源Vdd分别优选48V、24V和5V。
在本发明的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中,所述的延时补偿模块5的电路参数优选如下:电阻R13、R14为4K,R15为40K,R16、R21为20K,R17、R20为10K,R18、R19为1K,R22为5.1K,电容C2为5pF。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负载判断模块、延时补偿模块和电压跟踪模块协同工作,实现驱动器对负载阻抗的自适应,使得负载阻抗在大范围变化时,驱动器均能安全、稳定、高效地工作。
2、本发明在设计负载判断模块时,采用特殊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既不影响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电流又不影响实际负载的前提下实现对负载变化的有效判断。
3、本发明利用限幅设置模块,通过对电压的限幅实现输出限流的功能,与传统的通过限流功率管实现限流的方式相比,减小了功率器件的使用,提高了驱动器的整体效率,增加了可靠性。
4、本发明具有断电保护功能,通过对输出电流和激光器工作温度的双重监测,当输出电流超过预设的安全值或者激光器的工作温度超过安全温度后,迅速切断功率输出模块的供电回路,且同时把功率输出模块及电压跟踪模块的控制信号均锁死到0,实现对系统的多方位保护,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5、本发明的断电保护采用单向触发机制,一旦断电保护被触发,需要排除故障后手动复位才能正常输出电流,以防止断电保护模块在安全值附近反复动作,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面板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流设置模块1的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限幅设置模块2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功率输出模块3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负载判断模块4的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延时补偿模块5的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压跟踪模块6的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过流判断模块7的原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断电保护模块8的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超温判断模块9的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显示驱动模块10的原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软启动模块11的原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参考电压模块12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所标示的参数为各实施例选用的优选参数,而不是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有电流设置模块1、限幅设置模块2、功率输出模块3、负载判断模块4、延时补偿模块5、电压跟踪模块6、过流判断模块7、断电保护模块8、超温判断模块9、显示驱动模块10、软启动模块11、参考电压模块12、电源管理模块13和前面板14;其中,电流设置模块1与限幅设置模块2相连,限幅设置模块2还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3和显示驱动模块10相连,软启动模块11与功率输出模块3相连,功率输出模块3分别与显示驱动模块10、负载判断模块4、过流判断模块7相连,参考电压模块12与负载判断模块4相连,负载判断模块4与延时补偿模块5相连,延时补偿模块5与电压跟踪模块6相连,电压跟踪模块6与功率输出模块3相连,过流判断模块7、超温判断模块9均与断电保护模块8相连,断电保护模块8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3和电压跟踪模块6相连。
实施例2本发明的电流设置模块
本发明的电流设置模块1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电阻R40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和滑动变阻器W6的一个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滑动变阻器W6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电阻R41的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6的滑线端,另一端接运放U11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1B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2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接运放U11B的输出端,并作为电流设置模块1的输出端,记为端口CSet-out,与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
其中滑动变阻器W6位于前面板14上,是前面板14中的电流设置1408,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W6可以控制电流设置模块的输出电压,最终影响功率输出模块3的输出电流。
实施例3本发明的限幅设置模块
本发明的限幅设置模块2的原理电路如图4所示,电阻R45的一端作为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入端,记作端口CL-in,与电流设置模块1的输出端(即实施例1中的端口CSet)相连,另一端接运放U12B的同相输入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运放U11A的输出端和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运放U11A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1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43一端相连,电阻R43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7的滑动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7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地,运放U12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46的一端相连,电阻R46的另一端与运放U12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12B的输出端作为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出端,记作端口CL-out,接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4。
其中滑动变阻器W7位于前面板14上,是前面板14中的限幅设置1408,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W7可以设置一个安全的限幅值(视要驱动的负载参数而定),当电流设置模块1输出的电压小于此限幅值时,通过限幅设置模块2输出到功率输出模块3的控制电压等于电流设置模块1输出的电压(没改变幅度),而当电流设置模块1输出的电压大于此限幅值时,输出到功率输出模块3的控制电压被限制到此限幅值而不再受电流设置模块1的控制,进而使功率输出模块输出的电流值被限定到一个固定值而不会被电流设置模块1进一步提高。本发明通过限制控制电压实现对输出的限流控制,结构简单可靠,功率损耗小。
实施例4本发明的功率输出模块
所述的功率输出模块3的原理电路图如图5所示,继电器EK1的开关的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1,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WR-out1,继电器EK1的线圈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2,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源极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WR-out2,电阻R1的一端接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3,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四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4,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及运放U1B的输出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1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s的一端相连,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三个输出端,记作端口PWR-out3,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
功率输出模块在限幅设置模块2输出的电压的控制下,将电压转换成对应的输出电流,通过前面板14的电流输出端口1409输出至负载。
实施例5本发明的负载判断模块
所述的负载判断模块4的原理电路如图6所示,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1,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1相连,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U2A的输出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和运放U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3A的输出端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运放U3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U2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2,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2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和运放U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运放U3B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jdg-out,与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运放U3B的反相输入端和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放U4B的输出端和运放U4B的反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4B的同相输入端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线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3,与参考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相连。
当本发明所驱动的负载发生变化时,由于本发明输出为恒流,因此会导致负载两端电压发生变化,功率输出模块3中的场效应管由于其非线性特点则会调整自身所分担的电压,因此该负载判断模块4通过端口Vjdg-in1、Vjdg-in2检测场效应管Q1两端(即功率输出模块3中的端口PWR-out1和PWR-out2)的电压变化实现对负载变化的判断:负载变大时,负载两端电压增大,进而Q1两端的电压变小;负载变小时,负载两端电压变小,Q1两端电压则变大。由于Q1与负载同处于一个输出回路中,因此流过Q1的电流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输出至负载的电流的稳定度,因此在对Q1两端电压进行检测时要求尽量不能影响流过Q1的电流,本发明的负载判断模块4采用高阻抗无损检测的设计,既保证对Q1两端电压的检测达到极高精度,又保证检测电压时完全不影响流过Q1的电流。检测出的Q1两端的电压与端口Vjdg-in3处的参考电压(来自参考电压模块12)进行比较求差,其差值决定了后级电压跟踪模块所要调整的电压量。
实施例6本发明的参考电压模块
所述的参考电压模块12的原理电路如图14所示,电阻R63的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和滑动变阻器W10的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10的正极和滑动变阻器W10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W10的滑线端与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U7B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参考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ref-out,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端口Vjdg-in3相连。
实施例7本发明的延时补偿模块
由于后级的电压跟踪模块6中的电感、电容网络存在延时效应,因此在负载判断模块4检测出负载的变化到最终电压跟踪模块6作出适应性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延时,因此本发明采取了延时补偿设计,通过延时补偿模块5消除该延时,使电压跟踪模块6的电压适应性调整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检测完全处于同步工作,以实现精确有效的控制。所述的延时补偿模块5的原理电路如图7所示,电阻R13的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并作为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入端,记作端口Vdly-in,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端口Vjdg-out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运放U4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相连,运放U4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放U4A的输出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和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运放U5A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dly-out,与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二个输入端相连,运放U5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源Vcc/2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运放U5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19的一端接运放U5B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Vcc/2。
实施例8本发明的电压跟踪模块
所述的电压跟踪模块6的原理电路如图8所示,电阻R23的一端接电源Vcc/2,另一端与运放U6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运放U6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6的一端与运放U6A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运放U6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27的一端与运放U6B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电源Vcc/2;电容C3的一端及电阻R28的一端与运放U6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6B的输出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与运放U7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并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Vflw-in1,与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相连;电阻R30的一端与运放U7A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Vflw-in2,与延时补偿模块5的端口Vdly-out相连;电阻R31的一端与运放U7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电源Vcc/2;运放U7A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电源Vcc,源极接电感L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均相连,并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输出端,记为端口Vflw-out,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1相连;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
电压跟踪模块6将电源管理模块13提供的电压Vcc自动调节后输出到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1,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电流输出回路的功率电压,该电压会跟随负载的变化,在负载发生变化时,使得端口PWR-in1处的电压既不会因为负载减小而出现冗余也不会因为负载变大而不足,始终工作于“临界状态”,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率。
实施例9本发明的过流判断模块
所述的过流判断模块7的原理电路如图9所示,运放U9A的同向输入端作为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入端,记为端口OC-in,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3相连;电阻R35的一端与运放U9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36的一端与运放U9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3的一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3的另一端和滑线端与运放U9A的输出端及运放U9B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4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地,滑线端与运放U9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9B的输出端作为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出端,记为端口OC-out,与断电保护模块的一个输入端相连。
该模块实时检测功率输出模块输出的电流值,并与设定的安全值(由图中的滑动变阻器W4设置)进行比较,当实际输出的电流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会通过端口OC-out输出过流信号,用来触发断电保护模块8执行断电动作。
实施例10本发明的断电保护模块8
本发明的断电保护模块8的原理电路如图10所示,与非门U8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两个输入端,记为端口BRK-in1和端口BRK-in2,并分别与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出端、超温判断模块9的输出端相连,与非门U8A的输出端接与非门U8B的一个输入端,与非门U8B的另一个输入端接与非门U8C的输出端,与非门U8B的输出端接与非门U8C的一个输入端和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非门U8C的另一个输入端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开关K1的一端和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源Vdd,开关K1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电阻R34的一端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BRK-out1,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2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并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BRK-out2,端口BRK-out2同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3和电压跟踪模块6的端口Vflw-in1相连。
该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监测过流判断模块7的“过流信号”和超温判断模块9的“超温信号”,其中有任意一个信号出现高电平时,均会触发断电动作,即控制场效应管Q3导通,端口BRK-out1与功率输出模块3中的端口PWR-in2相连,将触发功率输出模块3中的继电器EK1将开关断开,切断输出电流回路中的能量来源;而端口BRK-out2同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3、电压跟踪模块6的端口Vflw-in1相连,使端口PWR-in3、端口Vflw-in1处电压同时被限制为0,同时切断了功率输出模块3和电压跟踪模块6的控制电压,进一步提高了断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断电保护模块8还采取了单向不可逆触发方式,一旦断电信号出现触发了断电动作,即使断电信号消失了,也不会立刻解除断电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手动按动开关K1(即前面板14上的复位按钮1410)才能解除断电状态,以防止触发信号在安全值临界点附近反复触发。
实施例11本发明的超温判断模块
所述的超温判断模块9的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源Vdd,正极接运放U10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0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及二极管Q4的射极相连,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源Vdd,电容C9的另一端接运放U10B的输出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运放U10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并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OT-in1,电阻R37的一端与运放U10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OT-in2,端口OT-in1、端口OT-in2分别与前面板14中的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的两个端子相连;滑动变阻器W5的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另一端接地,滑线端与运放U10A的同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10A的输出端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输出端,记为OT-out,与断电保护模块8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
激光器在被驱动时会发热,使用不当(如散热系统故障、驱动电流过大等)则会导致激光器的管芯温度持续升高,进而烧坏激光器,因此大部分激光器内部都会集成一个热敏电阻用于监测激光器的温度,本发明提供了超温断电功能,端口OT-in1和端口OT-in2分别与前面板14上的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的两个端子相连,使用时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与被驱动的激光器内部集成的热敏电阻相连,以检测激光器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由图中滑动变阻器W5设置)时,通过端口OT-out输出超温信号,以触发断电保护模块8执行断电动作。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实施例12本发明的显示驱动模块
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10的原理电路如图12所示,电阻R4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48的一端和运放U12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8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8的一个固定端,运放U12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DIS-in1,与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出端相连,用来采样限幅设置模块2设置的限流值,运放U12A的输出端接滑动变阻器W8的滑线端和开关SW1的一个选择端,电阻R4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50的一端和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0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9的一个固定端,运放U13B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DIS-in2,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3,用于采样功率输出模块3实际输出的电流值,运放U13B的输出端接滑动变阻器W9的滑线端和开关SW1另一个选择端,运放U13B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负电源端接地,开关SW1的公共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输出端,记为DIS-out,接前面板14中的数字表头1403的信号输入端,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接电源Vdd,阴极接开关SW2的一个选择端,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接电源Vdd,阴极接开关SW2的另一个选择端,开关SW2的公共端接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1的另一端接地。
显示驱动模块10为前面板提供显示信号的驱动与选择,其中开关SW1和开关SW2构成一个双刀双掷开关,即前面板14中显示选择1401,通过此开关可选择“限制电流”或“实际输出电流”送至数字表头1403显示。
实施例13本发明的软启动模块
为了减小上电电流对激光器的冲击,在激光器驱动器中需要采取软启动方式,软启动可参考现有常规技术进行设计,也可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其原理电路如图13所示,开关K2的一端接电源Vdd和电阻R52的一端以及电阻R53的一端,电阻R5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7的阳极、电阻R55的一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53的另一端接电阻R54的一端和运放U13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运放U13A的同相输入端,开关K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7的阴极和电阻R57的一端,电阻R57的另一端接接地,运放U13A的负电源端接地,正电源端接电源Vdd和电阻R60的一端,电阻R6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场效应管Q7的栅极和电阻R62的一端以及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62的另一端和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Q7的源极接地,漏极作为软启动模块11的输出端,记为端口SST-out,接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3,场效应管的源极S接电阻R62的另一端和电容C11的另一端以及地,三极管Q6的基极接电阻R61的一端,电阻R61的另一端接运放U13A的输出端和电阻R59的一端,电阻R59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场效应管Q5的源极接地,栅极接二极管D8的正极、电容C10的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以及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8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8的负极和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电源Vdd。
实施例14本发明的前面板
所述的前面板1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显示选择1401、电源开关1402、数字表头1403、限制电流指示灯1404、输出电流指示灯1405、输出控制1406、限幅设置1407、电流设置1408、电流输出端口1409、复位按钮1410和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所述的显示选择1401是由显示驱动模块10中开关SW1和SW2构成的一个双刀双掷开关,用来控制数字表头1403显示限制电流或实际输出电流,所述的电源开关1402是整个装置的电源总开关,所述的数字表头1403是一个数字电压表,其信号输入端接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10的端口DIS-out,所述的限制电流指示灯1404、输出电流指示灯1405是两个发光二极管,分别是显示驱动模块10中的发光二极管D5和D6,用来指示数字表头1403当前所显示的是限制电流还是实际输出电流,所述的输出控制1406是所述的软启动模块11中的开关K2,用来控制电流输出端口1409是否输出电流,所述的限幅设置1407、电流设置1408是两个阻值均为100kΩ的旋钮式滑动变阻器,分别是限幅设置模块3中的滑动变阻器W7和电流设置模块1中的滑动变阻器W6,分别用来设置限制电流和实际输出电流值,所述的电流输出端口1409是一个两相的接口,正、负极分别和功率输出模块3中的端口PWR-out2、端口PWR-out3相连,用来将本装置产生的驱动电流输出至需要驱动的激光二极管,所述的复位按钮1410是所述的断电保护模块8中的开关K1,所述的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的两个端子分别接超温判断模块9的端口OT-in1和端口OT-in2(连接顺序随意,不分正负极)。

Claims (3)

1.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结构有前面板(14)、电流设置模块(1)、限幅设置模块(2)、功率输出模块(3)、显示驱动模块(10)、软启动模块(11)和电源管理模块(13);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参考电压模块(12)、负载判断模块(4)、延时补偿模块(5)、电压跟踪模块(6)、过流判断模块(7)、断电保护模块(8)和超温判断模块(9);其中,电流设置模块(1)与限幅设置模块(2)相连,限幅设置模块(2)还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3)和显示驱动模块(10)相连,软启动模块(11)与功率输出模块(3)相连,功率输出模块(3)分别与显示驱动模块(10)、负载判断模块(4)、过流判断模块(7)相连,参考电压模块(12)与负载判断模块(4)相连,负载判断模块(4)与延时补偿模块(5)相连,延时补偿模块(5)与电压跟踪模块(6)相连,电压跟踪模块(6)与功率输出模块(3)相连,过流判断模块(7)、超温判断模块(9)均与断电保护模块(8)相连,断电保护模块(8)分别与功率输出模块(3)和电压跟踪模块(6)相连;
所述的限幅设置模块(2)的结构为:电阻R45的一端作为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入端,记作端口CL-in,另一端接运放U12B的同相输入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运放U11A的输出端和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接运放U11A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11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43一端相连,电阻R43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7的滑动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7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地,运放U12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46的一端相连,电阻R46的另一端与运放U12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12B的输出端作为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出端,记作端口CL-out,接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4;
所述的功率输出模块(3)的结构为:继电器EK1的开关的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1,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WR-out1,继电器EK1的线圈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2,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源极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WR-out2,电阻R1的一端接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3,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四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WR-in4,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及运放U1B的输出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1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s的一端相连,并作为功率输出模块(3)的第三个输出端,记作端口PWR-out3,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负载判断模块(4)的结构为: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1,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1相连,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U2A的输出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和运放U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3A的输出端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运放U3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U2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2,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2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和运放U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运放U3B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jdg-out,与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运放U3B的反相输入端和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放U4B的输出端和运放U4B的反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4B的同相输入端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线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负载判断模块(4)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作端口Vjdg-in3,与参考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参考电压模块(12)的结构为:电阻R63的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0的负极和滑动变阻器W10的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10的正极和滑动变阻器W10的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W10的滑线端与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U7B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参考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ref-out,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端口Vjdg-in3相连;
所述的延时补偿模块(5)的结构为:电阻R13的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并作为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入端,记作端口Vdly-in,与负载判断模块(4)的端口Vjdg-out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运放U4A的反相输入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相连,运放U4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2,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放U4A的输出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和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运放U5A的输出端相连,并作为延时补偿模块(5)的输出端,记作端口Vdly-out,与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二个输入端相连,运放U5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源Vcc/2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运放U5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19的一端接运放U5B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Vcc/2;
所述的电压跟踪模块(6)的结构为,电阻R23的一端接电源Vcc/2,另一端与运放U6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运放U6A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26的一端与运放U6A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运放U6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电阻R27的一端与运放U6B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电源Vcc/2;电容C3的一端及电阻R28的一端与运放U6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运放U6B的输出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与运放U7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并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Vflw-in1,与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相连;电阻R30的一端与运放U7A的同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Vflw-in2,与延时补偿模块(5)的端口Vdly-out相连;电阻R31的一端与运放U7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电源Vcc/2;运放U7A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电源Vcc,源极接电感L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均相连,并作为电压跟踪模块(6)的输出端,记为端口Vflw-out,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1相连;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过流判断模块(7)的结构为,运放U9A的同向输入端作为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入端,记为端口OC-in,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3相连;电阻R35的一端与运放U9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36的一端与运放U9A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3的一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3的另一端和滑线端与运放U9A的输出端及运放U9B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4的一端接电源Vdd,另一端接地,滑线端与运放U9B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9B的输出端作为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出端,记为端口OC-out,与断电保护模块的一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断电保护模块(8)的结构为,与非门U8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两个输入端,记为端口BRK-in1和端口BRK-in2,并分别与过流判断模块(7)的输出端、超温判断模块(9)的输出端相连,与非门U8A的输出端接与非门U8B的一个输入端,与非门U8B的另一个输入端接与非门U8C的输出端,与非门U8B的输出端接与非门U8C的一个输入端和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非门U8C的另一个输入端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开关K1的一端和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源Vdd,开关K1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电阻R34的一端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BRK-out1,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2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并作为断电保护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BRK-out2,端口BRK-out2同时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in3和电压跟踪模块(6)的端口Vflw-in1相连;
所述的超温判断模块(9)的结构为,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源Vdd,正极接运放U10B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0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容C9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及二极管Q4的射极相连,电阻R38的另一端接电源Vdd,电容C9的另一端接运放U10B的输出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运放U10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并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OT-in1,电阻R37的一端与运放U10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OT-in2,端口OT-in1、端口OT-in2分别与前面板(14)中的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的两个端子相连;滑动变阻器W5的一端与电源Vdd相连,另一端接地,滑线端与运放U10A的同向输入端相连;运放U10A的输出端作为超温判断模块(9)的输出端,记为OT-out,与断电保护模块(8)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10的结构为,电阻R4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48的一端和运放U12A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8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8的一个固定端,运放U12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DIS-in1,与限幅设置模块2的输出端相连,用来采样限幅设置模块2设置的限流值,运放U12A的输出端接滑动变阻器W8的滑线端和开关SW1的一个选择端,电阻R4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50的一端和运放U13B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50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W9的一个固定端,运放U13B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DIS-in2,与功率输出模块3的端口PWR-out3,用于采样功率输出模块3实际输出的电流值,运放U13B的输出端接滑动变阻器W9的滑线端和开关SW1另一个选择端,运放U13B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dd,负电源端接地,开关SW1的公共端作为显示驱动模块10的输出端,记为DIS-out,接前面板14中的数字表头1403的信号输入端,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接电源Vdd,阴极接开关SW2的一个选择端,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接电源Vdd,阴极接开关SW2的另一个选择端,开关SW2的公共端接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前面板(14)的结构包括:显示选择(1401)、电源开关(1402)、数字表头(1403)、限制电流指示灯(1404)、输出电流指示灯(1405)、输出控制(1406)、限幅设置(1407)、电流设置(1408)、电流输出端口(1409)、复位按钮(1410)和热敏电阻输入端口(1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Vcc、电源Vcc/2、电源Vdd分别为48V、24V和5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补偿模块(5)的电路参数如下:电阻R13、R14为4K,R15为40K,R16、R21为20K,R17、R20为10K,R18、R19为1K,R22为5.1K,电容C2为5pF。
CN201811598202.5A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3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8202.5A CN109713564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8202.5A CN109713564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564A true CN109713564A (zh) 2019-05-03
CN109713564B CN109713564B (zh) 2020-08-07

Family

ID=6625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82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3564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5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426A (zh) * 2021-08-30 2021-09-2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母线临界故障位置计算方法及装置
WO2022109926A1 (en) * 2020-11-26 2022-06-02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Nanoseconds-pulse based current/voltage measurement for testing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3284A1 (en) * 2002-09-25 2007-03-29 Sturm Thomas A Multiple RF return pad contact detection system
CN101763128A (zh) * 2009-12-03 2010-06-30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流源
CN104300788A (zh) * 2014-10-24 2015-0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电压调节电路
CN105404347A (zh) * 2015-12-29 2016-03-16 吉林大学 一种双环反馈恒流源电路
CN105528009A (zh) * 2015-12-29 2016-04-27 吉林大学 一种便携式双向恒流源模块
CN106207730A (zh) * 2016-09-05 2016-12-07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高稳定度激光泵浦源
CN106444945A (zh) * 2016-09-05 2017-02-22 吉林大学 一种数字式程控恒流源
CN106486963A (zh) * 2016-11-25 2017-03-08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用抗辐照自恢复式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CN106785894A (zh) * 2016-12-22 2017-05-31 吉林大学 一种数字式半导体激光器脉冲驱动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3284A1 (en) * 2002-09-25 2007-03-29 Sturm Thomas A Multiple RF return pad contact detection system
CN101763128A (zh) * 2009-12-03 2010-06-30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流源
CN104300788A (zh) * 2014-10-24 2015-01-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电压调节电路
CN105404347A (zh) * 2015-12-29 2016-03-16 吉林大学 一种双环反馈恒流源电路
CN105528009A (zh) * 2015-12-29 2016-04-27 吉林大学 一种便携式双向恒流源模块
CN106207730A (zh) * 2016-09-05 2016-12-07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高稳定度激光泵浦源
CN106444945A (zh) * 2016-09-05 2017-02-22 吉林大学 一种数字式程控恒流源
CN106486963A (zh) * 2016-11-25 2017-03-08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用抗辐照自恢复式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CN106785894A (zh) * 2016-12-22 2017-05-31 吉林大学 一种数字式半导体激光器脉冲驱动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9926A1 (en) * 2020-11-26 2022-06-02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Nanoseconds-pulse based current/voltage measurement for testing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US11959945B2 (en) 2020-11-26 2024-04-16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Nanoseconds-pulse based current/voltage measurement for testing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CN113433426A (zh) * 2021-08-30 2021-09-2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母线临界故障位置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3433426B (zh) * 2021-08-30 2021-12-31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母线临界故障位置计算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564B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7730B (zh) 一种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高稳定度激光泵浦源
CN109713564A (zh)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CN102005718B (zh) 一种用于电子负载的保护装置及电子负载系统
CN109613952B (zh) 一种负载自适应恒流产生电路
CN109546528A (zh) 一种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09412001A (zh) 一种数字式高效率激光泵浦源
CN109412005A (zh) 一种程控式高效率激光泵浦源模块
CN106129794B (zh) 一种基于pid控制的高稳定度激光产生电路
CN109659811A (zh) 一种数字式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CN109524876A (zh) 一种程控式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模块
CN109346918A (zh) 一种便携式阻抗自适应激光二极管驱动模块
CN109412002B (zh) 一种高效率激光泵浦源装置
CN109343637B (zh) 一种电压跟踪型恒流源装置
CN109358695B (zh) 一种负载自适应恒流源装置
CN109445506B (zh) 一种便携式电压跟踪型恒流源模块
CN109634345B (zh) 一种程控式负载自适应变电压恒流源模块
CN209625074U (zh) 一种便携式电压跟踪型恒流源模块
CN210147263U (zh) 一种激光切割雕刻机的电路系统
CN109491436B (zh) 一种数字式负载自适应恒流驱动器
CN109346908B (zh) 一种便携式高效率激光泵浦源模块
CN109491441B (zh) 一种负载自适应恒流源模块
CN109449739A (zh) 一种低电损耗的激光泵浦源系统
CN109656297B (zh) 一种程控式负载自适应恒流源模块
CN109358696A (zh) 一种负载自适应变电压恒流源电路
CN109474177B (zh) 一种数字式负载自适应变电压恒流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