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382B -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382B
CN109713382B CN201811510513.1A CN201811510513A CN109713382B CN 109713382 B CN109713382 B CN 109713382B CN 201811510513 A CN201811510513 A CN 201811510513A CN 109713382 B CN109713382 B CN 109713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ranch
liquid
inle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05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3382A (zh
Inventor
张俊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05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3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3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3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多个冷却支路、以及控制器,每个冷却支路中设置有用于电池模组散热的液冷冷板,第一冷却装置的出液口与干路分流阀的进液口连通,每个冷却支路的进液口依次设置有支路分流阀及支路流量阀,干路分流阀的第一出液口、第二冷却装置的出液口与每个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的进液口连通,干路分流阀的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冷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多个冷却支路的出液口与第一冷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本发明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能够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其工作温度一般在0℃~40℃之间。放电的不均衡以及散热的不均衡导致电池模组单体间温差较大,电池包内部温度一致性较差,易引起热量集中,使得单体某区域温度过高而使电池寿命终结。现有的电池包冷却系统无法实现电池包内温度一致性,导致电池热管理策略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电池板冷却系统无法实现电池包内温度一致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多个冷却支路、以及控制器,每个所述冷却支路中设置有用于电池模组散热的液冷冷板,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出液口与干路分流阀的进液口连通,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进液口依次设置有支路分流阀及支路流量阀,所述干路分流阀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出液口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所述支路分流阀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干路分流阀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支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进液口连通,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
进一步的,所述液冷冷板包括基板、以及覆盖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的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所形成的空间内容置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支路连通。
本实施例采用双层结构的液冷冷板,提高换热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铝材,所述盖板为铜材。
本实施例采用铝材作为基板,采用铜材作为盖板,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冷冷板的进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冷冷板的进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出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一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出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二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电池电芯温度传感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以根据各测试点温度,实时调节干路分流阀、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驱动泵、以及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所述干路分流阀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泵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所述支路分流阀的进液口连通。
本实施例在第一冷却装置1和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设置水泵,以定流量和定压力驱动冷却液。
进一步的,所述干路分流阀为步进电机分流阀,所述支路分流阀为步进电机分流阀,所述支路流量阀为步进电机流量阀。
本实施例使用步进电机分流阀和步进电机流量阀以精确调节分流比例和支路流量。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风冷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制冷压缩机。
本实施例采用风冷和压缩机进行散热,提供冷却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冷却支路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的流量,控制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和支路流量阀;
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以及每个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的分流比例。
本实施例通过流量及温度联合调控液冷冷板的冷却效率,能够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的流量,控制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和支路流量阀,具体包括:
对液冷冷板的散热功率q与液冷冷板的入口流量V、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Tinlet进行对应标定,得到与不同的q对应的(V,Tinlet)对;
以固定采集频率对每个冷却支路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进行采样,得到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根据关系式q=cm电芯ΔT电芯求得每个冷却支路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生热率q,其中c为冷却液比热容,m电芯为冷却支路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质量,ΔT电芯为冷却支路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
令每个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目标散热功率为每个冷却支路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生热率q,确定每个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V,Tinlet)对,设定每个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的入口流量目标V目标为每个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V值,设定每个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目标T目标为每个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Tinlet值;
动态调节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直至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等于T目标,动态调节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直至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的入口流量等于V目标
本实施例通过精确调整支路冷却液的混合比例和流量,使得液冷冷板4的散热功率达到电芯生热率,从而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一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以及每个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的分流比例,具体包括:
周期性采集第一冷却装置的出口周期平均温度T1、以及第二冷却装置的出口周期平均温度T2
计算各冷却支路的液冷冷板的入口温度的实时多路平均值Tav
确定干路分流阀的分流比例
Figure GDA0002707052290000041
根据分流比例k对干路分流阀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通过每个支路的温度传感器的实时值进行平均,从而反馈到干路实现干路温度与支路温度平衡。
本发明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能够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液冷冷板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冷冷板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液冷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如前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包括:第一冷却装置1、第二冷却装置2、多个冷却支路3、以及控制器,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中设置有用于电池模组5散热的液冷冷板4,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与干路分流阀6的进液口连通,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进液口依次设置有支路分流阀7及支路流量阀8,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所述支路分流阀7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进液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进液口连通,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8。
具体来说,第一冷却装置1输出的冷却液的通路形成第一冷却干路101,第二冷却装置2输出的冷却液的通路形成第二冷却干路201,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调节第一冷却干路101和第二冷却干路201的流量。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控制第一冷却干路101和第二冷却干路201进入每个冷却支路的流量,支路流量阀8控制进入液冷冷板4的总流量。
本发明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能够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如图2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冷板4包括基板41、以及覆盖所述基板41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的盖板42,所述基板41与所述盖板42所形成的空间内容置有冷却液流道43,所述冷却液流道4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支路连通。
液冷冷板4采用双层结构,分别是布置冷却液流道43的基板41和与电池换热的盖板42,热量44向盖板42散发。液冷冷板4的四周通过沉孔螺栓固定,进出口分别与冷却支路相连。
本实施例采用双层结构的液冷冷板,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41为铝材,所述盖板42为铜材。
本实施例采用铝材作为基板,采用铜材作为盖板,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冷冷板4的进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所述液冷冷板4的进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流量传感器10、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出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一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出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二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2、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5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电池电芯温度传感器13。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以根据各测试点温度,实时调节干路分流阀6、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泵14、以及第二驱动泵15,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泵14与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泵15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所述支路分流阀7的进液口连通。
本实施例在第一冷却装置1和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设置水泵,以定流量和定压力驱动冷却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路分流阀6为步进电机分流阀,所述支路分流阀7为步进电机分流阀,所述支路流量阀8为步进电机流量阀。
本实施例使用步进电机分流阀和步进电机流量阀以精确调节分流比例和支路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为风冷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为制冷压缩机。
本实施例采用风冷和压缩机进行散热,提供冷却效率。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如前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步骤S501,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流量,控制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和支路流量阀8;
步骤S502,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口温度、以及每个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分流比例。
其中,步骤S501、S502的顺序可以交换或者并联执行。
本实施例通过流量及温度联合调控液冷冷板的冷却效率,能够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流量,控制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和支路流量阀8,具体包括:
对液冷冷板4的散热功率q与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V、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Tinlet进行对应标定,得到与不同的q对应的(V,Tinlet)对;
以固定采集频率对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进行采样,得到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根据关系式q=cm电芯ΔT电芯求得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生热率q,其中c为冷却液比热容,m电芯为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质量,ΔT电芯为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
令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为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生热率q,确定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V,Tinlet)对,设定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目标V目标为与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V值,设定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目标T目标为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Tinlet值;
动态调节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支路分流阀7直至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等于T目标,动态调节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8直至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等于V目标
具体来说,先对散热功率q与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V、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Tinlet进行对应标定,即确定不同的散热功率所对应的入口流量值和入口温度值。然后实时检测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确定其电芯生热率,该电芯生热率即为液冷冷板4所要达到的散热功率,因此,将该电芯生热率作为液冷冷板4的目标散热功率,并获取标定的入口流量值作为入口流量目标V目标,将标定的入口温度值作为入口温度目标T目标,并通过调节支路分流阀7和支路流量阀8使得入口流量和入口温度分别达到V目标和T目标
本实施例通过精确调整支路冷却液的混合比例和流量,使得液冷冷板4的散热功率达到电芯生热率,从而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场均匀,实现温控一致性和精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口温度、以及每个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分流比例,具体包括:
周期性采集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口周期平均温度T1、以及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口周期平均温度T2
计算各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的实时多路平均值Tav
确定干路分流阀6的分流比例
Figure GDA0002707052290000081
根据分流比例k对干路分流阀6进行调整。
整个冷却系统存在如下热量关系:
令Q1+Q2=Q,即cρV1T1+cρV2T2=cρVTav,其中:
c:冷却液比热容;
ρ:冷却液密度;
所以,分流阀干路分流阀6的比例系数
Figure GDA0002707052290000091
故根据各温度传感器返回值实时求得k值,动态调节干路分流阀6即可实现分流。
本实施例通过每个支路的温度传感器的实时值进行平均,从而反馈到干路实现干路温度与支路温度平衡。
如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包括:第一冷却装置1、第二冷却装置2、多个冷却支路3、第一驱动泵14、以及第二驱动泵15、以及控制器,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中设置有用于电池模组5散热的液冷冷板4,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与干路分流阀6的进液口连通,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进液口依次设置有支路分流阀7及支路流量阀8,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所述支路分流阀7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进液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进液口连通,在所述液冷冷板4的进液口设置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温度传感器9、在所述液冷冷板4的进液口设置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流量传感器10、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出液口设置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一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1、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出液口设置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二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2、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5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电池电芯温度传感器13,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泵14与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泵15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所述支路分流阀7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为风冷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为制冷压缩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8。
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液冷冷板4包括基板41、以及覆盖所述基板41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的盖板42,所述基板41与所述盖板42所形成的空间内容置有冷却液流道43,所述冷却液流道4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支路连通,所述基板41为铝材,所述盖板42为铜材。
液冷冷板采用双层结构,分别是布置冷却液流道43的基板41和与电池换热的盖板42,四周通过沉孔螺栓固定,进出口分别与冷却支路相连。
其中温控传感器采集电池电芯温度、冷却支路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流量计采集冷却支路流量大小,并将采集数据实时反馈至单片机控制器。
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分流阀和流量阀包括步进电机阀及其驱动器。
第一冷却装置1输出的冷却液的通路形成第一冷却干路101,第二冷却装置2输出的冷却液的通路形成第二冷却干路201,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调节第一冷却干路101和第二冷却干路201的流量。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控制第一冷却干路101和第二冷却干路201进入每个冷却支路的流量,支路流量阀8控制进入液冷冷板4的总流量。
其中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步进电机驱动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控制方法如下:
步骤一: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电池电芯温度传感器13动态实时采集电池电芯温度、液冷冷板入口温度传感器9采集环境温度、冷却支路入口温度、以及液冷冷板入口流量传感器10采集入口流量,第一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1采集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2采集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温度。
步骤二:信号采集系统将采集数据反馈至单片机控制器;
步骤三:单片机经内部控制算法驱动,动态发送指令至步进电机驱动器;
步骤四:完成液冷冷板冷却功率动态调控。
其中,控制逻辑如下:
1.预先标定液冷冷板散热功率q与入口流量V及入口温度Tinlet对应关系式q=q(V,Tinlet);
2.电池电芯温度传感器13固定采集频率得到电芯的温度数据,求得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根据关系式q=cm电芯ΔT电芯求得电芯生热率,其中c为冷却液比热容,m电芯为电芯质量,ΔT电芯为电芯的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
3.令q=q求得所需液冷冷板入口流量V目标及温度T目标
4.动态调节支路分流阀7直至液冷冷板入口温度传感器9采集数据等于T目标,动态调节支路流量阀8直至液冷冷板入口流量传感器10采集数据等于V目标为止。
冷却干路控制逻辑如下:
1.根据第一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2周期性采集得到的数据,可得风冷散热器出口温度周期平均值T和压缩机散热器出口温度周期平均值T
2.实时求得多个支路液冷冷板入口温度的平均值Tav
3.干路总流量存在关系:V=V+V,则整个冷却系统存在如下热量关系:
令Q+Q=Q,即cρVT+cρVT=cρVTav,其中:
c:冷却液比热容;
ρ:冷却液密度;
所以,干路分流阀6的比例系数
Figure GDA0002707052290000111
故根据各温度传感器返回值实时求得k值,动态调节干路分流阀6即可实现分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装置(1)、第二冷却装置(2)、多个冷却支路(3)、以及控制器,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中设置有用于电池模组(5)散热的液冷冷板(4),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与干路分流阀(6)的进液口连通,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进液口依次设置有支路分流阀(7)及支路流量阀(8),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所述支路分流阀(7)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进液口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进液口连通,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以及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8),其中:
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流量,控制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和支路流量阀(8);
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口温度、以及每个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分流比例;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每个所述液冷冷板(4)的流量,控制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分流阀(7)和支路流量阀(8),具体包括:
对液冷冷板(4)的散热功率q与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V、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Tinlet进行对应标定,得到与不同的q对应的(V,Tinlet)对;
以固定采集频率对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温度进行采样,得到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根据关系式q=m电芯ΔT电芯求得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生热率q,其中c为冷却液比热容,m电芯为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质量,ΔT电芯为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单位时间温度变化量;
令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为每个冷却支路(3)所冷却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生热率q,确定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V,Tinlet)对,设定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目标V目标为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V值,设定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目标T目标为每个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目标散热功率对应的Tinlet值;
动态调节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支路分流阀(7)直至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等于T目标,动态调节每个所述冷却支路的支路流量阀(8)直至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流量等于V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冷板(4)包括基板(41)、以及覆盖所述基板(41)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的盖板(42),所述基板(41)与所述盖板(42)所形成的空间内容置有冷却液流道(43),所述冷却液流道(4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支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1)为铝材,所述盖板(42)为铜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冷冷板(4)的进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所述液冷冷板(4)的进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液冷冷板入口流量传感器(10)、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出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一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出液口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第二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12)、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5)与控制器输入端通信连接的电池电芯温度传感器(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泵(14)、以及第二驱动泵(15),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泵(14)与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泵(15)与每个所述冷却支路(3)的所述支路分流阀(7)的进液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路分流阀(6)为步进电机分流阀,所述支路分流阀(7)为步进电机分流阀,所述支路流量阀(8)为步进电机流量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为风冷散热器,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为制冷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口温度、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口温度、以及每个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控制所述干路分流阀(6)的分流比例,具体包括:
周期性采集第一冷却装置(1)的出口周期平均温度T1、以及第二冷却装置(2)的出口周期平均温度T2
计算各冷却支路(3)的液冷冷板(4)的入口温度的实时多路平均值Tav
确定干路分流阀(6)的分流比例
Figure FDA0003028807880000031
根据分流比例k对干路分流阀(6)进行调整。
CN201811510513.1A 2018-12-11 2018-12-11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713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0513.1A CN109713382B (zh) 2018-12-11 2018-12-11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0513.1A CN109713382B (zh) 2018-12-11 2018-12-11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382A CN109713382A (zh) 2019-05-03
CN109713382B true CN109713382B (zh) 2021-06-04

Family

ID=66255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0513.1A Active CN109713382B (zh) 2018-12-11 2018-12-11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3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443B (zh) * 2019-09-25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温控系统
CN110680364A (zh) * 2019-11-16 2020-01-14 新乡市特美特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x射线管组件冷却方法及冷却系统
CN110931913B (zh) * 2019-11-18 2021-05-25 创普斯(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池温度控制设备和介质
CN111048867B (zh) * 2019-11-26 2022-06-21 江苏大学 一种风液耦合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53851B (zh) * 2020-04-30 2022-03-08 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传热计算的电池包
CN111736673A (zh) * 2020-05-28 2020-10-0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及其节点散热动态调配系统
CN111786057B (zh) * 2020-06-16 2022-02-25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99885A (zh) * 2020-12-07 2021-04-02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液冷系统
CN113597215B (zh) * 2021-07-29 2023-04-1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双相冷板液冷系统并联支路流量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4284593B (zh) * 2021-12-17 2023-07-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节动力电池温度的热管理系统
WO2024067855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5192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
US9680190B1 (en) * 2017-02-27 2017-06-13 Bordrin Motor Corporation, Inc. Intelligent multiple-loop electric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07069140A (zh) * 2017-03-30 2017-08-18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包热失控控制系统及电池包
CN207233912U (zh) * 2017-09-06 2018-04-13 南通市阳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08134155A (zh) * 2016-12-01 2018-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
CN207868340U (zh) * 2017-12-29 2018-09-14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711659A (zh) * 2018-05-17 2018-10-26 吉林大学 电动汽车电池复合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9328B2 (ja) * 2011-11-17 2016-09-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
CN106972207B (zh) * 2016-11-11 2020-02-28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模块化可扩展的温度调节系统
CN108382161B (zh) * 2018-04-16 2021-03-3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二次回路空调热泵系统的制热制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5192A (zh) * 2016-11-30 2017-05-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8134155A (zh) * 2016-12-01 2018-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水冷型冷却-加热系统
US9680190B1 (en) * 2017-02-27 2017-06-13 Bordrin Motor Corporation, Inc. Intelligent multiple-loop electric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07069140A (zh) * 2017-03-30 2017-08-18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包热失控控制系统及电池包
CN207233912U (zh) * 2017-09-06 2018-04-13 南通市阳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07868340U (zh) * 2017-12-29 2018-09-14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711659A (zh) * 2018-05-17 2018-10-26 吉林大学 电动汽车电池复合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382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3382B (zh) 电动汽车电池板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678257B1 (en) Temperature regulation method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for vehicle-mounted battery
CN106785192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3904382A (zh) 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动力电池冷却控制方法
CN111929087B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多功能测试台架
CN108428916A (zh) 燃料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50355287A1 (en) Battery pack
CN107959092A (zh) 用于控制电池单元温度的方法
CN107845843B (zh) 动力电池系统及车辆
CN115020765B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05242148A (zh) 一种热电模块特性测试装置
CN110887680B (zh) 一种多功能水冷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12687984A (zh) 一种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207322A (zh) 冰水主机的冰水温度动态调整方法
WO2019062945A1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210638898U (zh) 一种具有水冷散热功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设备
WO2020207228A1 (zh) 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电动汽车电池冷板测试系统
CN103904384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的冷却控制方法
US20230024244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and energy store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09599636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9591541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7749506A (zh) 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
CN113183734A (zh) 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13725460A (zh) 一种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温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80152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