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0608A -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0608A
CN109700608A CN201910073387.6A CN201910073387A CN109700608A CN 109700608 A CN109700608 A CN 109700608A CN 201910073387 A CN201910073387 A CN 201910073387A CN 109700608 A CN109700608 A CN 109700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roll shaft
auger roll
wind push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33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晓芝
崔晓宁
孙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733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0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0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060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床框架,在床框架中部的通口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绞龙辊轴及分别位于绞龙辊轴两端的送风箱和驱动箱,绞龙辊轴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式缠绕有受压板,驱动箱内设有驱动绞龙辊轴转动的机构;受压板的厚度外侧面上等间距设有弹性囊,弹性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口位于弹性囊外表侧的端口为缝隙式条形口,出气口的口径由其位于弹性囊内侧的端口向外侧端口渐小,送风箱内设有给弹性囊输送暖和空气的机构;送风箱和驱动箱的底部连接翻身机构。本发明能够对患者躯体受力部位进行更替变换同时产生按摩功效,还具有除湿干燥和翻身功能,实现多方面防治褥疮,且采用的驱动部件较少。

Description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因患病而卧床不起的人,由于长期卧床极易患上褥疮,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褥疮严重时,不易治好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护理卧床病人是一项劳动强度和责任较大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也极易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能够通过机械结构自动帮助病人翻身、坐起、方便排便的护理床。在授权公告号为CN 100544695C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褥疮护理床,其包括床架、升降床板、托臀机构和翻身机构,床架上安装有两个升降床板,两个升降床板上的床板是间隔分布的,托臀机构安装在一个升降床板的下面,翻身机构安装在床架两侧。其通过升降床板的交替上下微动,可以使病人背面得到运动,预防褥疮产生;通过将病人臀部托起而排便,不用抽板,减轻了对臀部的摩擦,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拉动柔性布翻身,动作轻缓,不易对病人造成伤害。但其存在如下缺点:其仅通过对患者躯体受力部位的交替变换和翻身功能发挥防治褥疮的功效,其防治功效不足,且采用的驱动部件较多,操控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能够对患者躯体受力部位进行更替变换同时产生按摩功效,还能发挥除湿干燥和翻身功能,实现多方面防治褥疮,防治功效较好,且采用的驱动部件较少,操控较为简单。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包括床框架及设于床框架头尾两端下方的支腿板,所述床框架上方置有床垫;所述床框架为矩形环体,床框架中部形成一个足以容纳一个成人的通口,所述通口内两端分别设有送风箱和驱动箱,所述送风箱和驱动箱之间转动连接有至少两根沿床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绞龙辊轴,所述绞龙辊轴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式缠绕有固定在绞龙辊轴表面上的受压板,所述受压板顶部不低于送风箱和驱动箱的顶面,所述受压板的厚度外侧面上等间距设有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设有一个弹性囊,所述弹性囊呈椭圆形,且其中部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槽口口径小于弹性囊中部的直径,所述弹性囊顶部高于安装槽的端口,所述弹性囊的上部和底部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三个出气口和一个进气口,所述绞龙辊轴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气腔,所述受压板内位于安装槽底部设有连通进气口和通气腔的通气分腔,所述出气口位于弹性囊外表侧的端口为缝隙式条形口,出气口的口径由其位于弹性囊内侧的端口向外侧端口渐小;
所述驱动箱内设有连接驱动电机且平行于绞龙辊轴的驱动轴,所述绞龙辊轴穿入驱动箱内部并通过轴承连接到驱动箱内壁上,所述驱动箱内的绞龙辊轴和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送风箱内设有热风产箱,所述热风产箱一侧敞口,且所述送风箱上正对该敞口侧的箱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热风产箱的敞口内设有抽吸风扇,所述抽吸风扇背向敞口侧的一侧依次设有除湿部件和电控加热器件,所述热风产箱相对电控加热器件的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加热器件背向抽吸风扇一侧的热风产箱的侧壁上连接有连通热风产箱内腔和热风产箱外侧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绞龙辊轴一一对应,所述送气管另一端连通相应的通气腔;所述送风箱和驱动箱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和翻身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分别铰接于驱动箱和送风箱底部的两块“V”形板及铰接于“V”形板下端的多级液压缸,所述驱动箱和送风箱的尺寸规格一致,所述“V”形板的上部两端对称的铰接在驱动箱或送风箱的底面中部,所述“V”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箱和送风箱的长度方向,所述支腿板上活动连接有用来插入“V”形板上部两端铰接处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有四根,分别用来对驱动箱和送风箱底部的铰接处进行限位;所述“V”形板的中部与驱动箱或送风箱的中部对齐,所述“V”形板下部开设有与“V”形板相似的“V”形孔,所述多级液压缸的自由端竖直朝上设置并固定有插入“V”形孔的凸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于“V”形板下部的支柱,所述支柱上端刚好卡合于平放状态下“V”形板的下部。想要实现翻身功能时,将一侧的两根凸杆分别插入送风箱和驱动箱底部相应侧的铰接处,便可限定送风箱和驱动箱该侧的高度,然后驱动多级液压缸,推动送风箱和驱动箱绕被限定侧的铰接处发生转动,带动绞龙辊轴随之转动,从而便能推动躺在床垫上的患者进行翻身;驱动多级液压缸复位,便能拉动送风箱和驱动箱绕上述铰接处反向转动,直至复位。翻身活动的操控简单,便于应用。当“V”形板处于平放状态时,患者躺在床垫上,较大的压力作用于送风箱、驱动箱和绞龙辊轴上,此时,支柱刚好支撑于“V”形板的下端,可提供必要的支撑力,多级液压缸通过凸杆与“V”形板接触,可加强支撑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所述“V”形板上部两端的铰接处设有水平设置的短通管,所述短通管的内径不小于限位杆的直径。短通管可将“V”形板上端铰接处与驱动箱或送风箱底部的铰接处联合在一起,保持两个铰接处的对齐关系,从而便于限位杆的插入。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水平位于“V”形板上部相应铰接处的一旁,所述“V”形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外侧均设有一根水平设置且低于限位杆的转轴,每根转轴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固定在支腿板上,转轴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到另一块支腿板上,每根转轴上均套装有两个分别位于驱动箱和送风箱下方的滑块,所述限位杆固定在相应侧的滑块上,所述转轴上对应滑块的移动范围内的部分为丝杠结构,所述转轴下方设有平行于转轴的导杆,所述导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支腿板上,所述滑块底部固定有套装在导杆上的导块;所述限位杆位于驱动箱和送风箱之间,所述驱动箱下方的限位杆和和送风箱下方的限位杆的移动方向相反,同一根所述转轴上的两段丝杠结构部分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启动一侧的正反转电机,可带动该侧的转轴发生转动,在丝杠滑块结构的作用和导杆导块的辅助下,使得滑块在丝杠结构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即水平方向)发生移动,便能控制限位杆插入“V”形板与送风箱或驱动箱的铰接处,从而能实现对送风箱和驱动箱一侧的限位作用。只需控制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就能实现对限位杆的状态控制,且一个电机能控制同侧的两根限位杆,操控方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所述凸杆两端分别插入两块“V”形板的“V”形孔内,所述多级液压缸固定连接于凸杆的中部,两块所述支腿板下部之间固定有支撑于多级液压缸底部的座板,所述支柱固定在所述座板上。这样设置,通过一个多级液压缸能同步驱动送风箱和驱动箱向同侧转动,有利于减少组装部件而降低成本,并能简化对翻身操作的控制。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所述进气口内固定有延伸至通气分腔内的小通管。这样设置能够保障弹性囊内腔与通气分腔的连通关系,同时还能提升弹性囊位于安装槽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绞龙辊轴连接送风箱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到送风箱内腔中,所述绞龙辊轴固定于密封轴承的内侧部分,所述密封轴承的外侧部分固定有圆筒形且位于绞龙辊轴相对侧的外接头,所述送气管连通通气腔的一端固定有与外接头相适配的内接头,所述内接头外侧面和外接头的内侧面通过螺纹适配连接,所述通气腔一端正对送气管的一端。通过外接头与内接头的适配组合,可将送气管连通通气腔的一端限定在外接头内,使送气管出口端正对相应的通气腔,即在不影响绞龙辊轴转动的同时实现稳定的向绞龙辊轴的通气腔内充入气体。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每根绞龙辊轴上的受压板的螺旋方向相同,每根绞龙辊轴上受压板的顶点位置与相邻的绞龙辊轴上受压板的顶点位置相间错位分布。这样设置可使得对应患者躯体长度方向上较多的部位受到受压板的支撑作用,从而能提高患者的应用舒适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箱和送风箱之间设有两根绞龙辊轴,两根绞龙辊轴上的受压板的螺旋方向相同,两根绞龙辊轴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床框架的上表面的头尾两端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挡板;所述驱动电机和驱动轴设于两根绞龙辊轴之间的中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装在驱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及固定套装在绞龙辊轴上的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于主动齿轮的两侧。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转动,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齿轮转动,就能带动两根绞龙辊轴同向转动;因为绞龙辊轴上的受压板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绞龙辊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会把床垫带向床框架一端,故而设置挡板可阻止床垫的移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箱和送风箱之间设有两根绞龙辊轴,两根绞龙辊轴上的受压板的螺旋方向相同,两根绞龙辊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床框架的上表面两侧的长度外沿上均固定有挡条板;所述驱动电机和驱动轴设于两根绞龙辊轴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驱动轴与其中一根绞龙辊轴的传动齿轮组及连接驱动轴与另一根绞龙辊轴的传动带组件,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分别固定套装在驱动轴和相应绞龙辊轴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传动带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套装在驱动轴和相应绞龙辊轴上的两个带轮及环绕在两个带轮上的传动带。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转动,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一根绞龙辊轴进行反向的转动,并通过传动带组件带动另一根绞龙辊轴进行同向的转动,即驱动两根绞龙辊轴进行方向相反的转动;因为绞龙辊轴上的受压板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绞龙辊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会使床垫发生歪斜,故而设置挡条板可阻止床垫的偏移。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床框架中部的通口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绞龙辊轴及分别位于绞龙辊轴两端的送风箱和驱动箱,绞龙辊轴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式缠绕有固定在绞龙辊轴表面上的受压板,驱动箱内设有驱动绞龙辊轴转动的机构。应用时,病人躺在床垫上位于通口上方的部分,受压板顶部接触床垫,起主要的支撑患者躯体的作用,启动绞龙辊轴转动,受压板随之转动,受压板顶部与床垫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化,呈水平移动的动态,使得患者躯体的受力部位不断的更替,可避免机体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而致使褥疮的产生,与现有技术中活动床板交替上下活动的方式,本发明只需控制绞龙辊轴的转动即可,操控较为简单;同时,受压板绕绞龙辊轴中心轴转动,且受压板顶部位置的更替,产生按摩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进而有利于防治褥疮。
(2)本发明的受压板的厚度外侧面上等间距设有弹性囊,弹性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三个出气口和一个进气口,出气口位于弹性囊外表侧的端口为缝隙式条形口,出气口的口径由其位于弹性囊内侧的端口向外侧端口渐小,送风箱内设有给弹性囊输送暖和空气的机构。当弹性囊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气口封闭,而当受压板顶部受到患者躯体的压力时,该处的弹性囊被挤压,出气口外侧端口被压向内侧,该外端口的侧壁受到向出气口两侧的拉扯力,且弹性囊内部的暖气的气压增大,使得出气口打开,弹性囊内部的暖气从弹性囊上部的出气口冲出,喷向床垫,甚至透过床垫与患者背面接触,可对床垫和人体背面进行除湿干燥,使得患者背面保持干爽,从而有利于防治褥疮。
(3)本发明的送风箱和驱动箱的底部连接翻身机构,驱动翻身机构可带动送风箱、驱动箱及绞龙辊轴整体发生翻转,即能实现翻身的效果,进而有利于防治褥疮;且翻身机构的驱动可仅由一个多级液压缸驱动,操控较为简单。
综上,本发明能够对患者躯体受力部位进行更替变换同时产生按摩功效,还能发挥除湿干燥和翻身功能,实现多方面防治褥疮,防治功效较好;且采用的驱动部件较少,操控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1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床垫30;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囊4及其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受压板2处于平直状态;
图4为绞龙辊轴1及受压板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翻身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送风箱40的放大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2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床垫30。
附图标记:1-绞龙辊轴,2-受压板,3-安装槽,4-弹性囊,5-出气口,6-进气口,7-通气腔,8-通气分腔,10-床框架,11-“V”形板,12-多级液压缸,13-限位杆,14-“V”形孔,15-凸杆,16-支柱,17-短通管,18-转轴,19-正反转电机,20-支腿板,21-滑块,22-丝杠结构,23-导杆,24-导块,25-座板,26-小通管,27-挡板,28-挡条板,30-床垫,40-送风箱,41-热风产箱,42-抽吸风扇,43-除湿部件,44-电控加热器件,45-温度传感器,46-送气管,47-密封轴承,48-外接头,49-内接头,50-驱动箱,51-驱动电机,52-驱动轴,53-传动机构,531-主动齿轮,532-从动齿轮,533-齿轮,534-带轮,535-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包括床框架10及设于床框架10头尾两端下方的支腿板20,所述床框架10上方置有床垫30;所述床框架10为矩形环体,床框架10中部形成一个足以容纳一个成人的通口,所述通口内两端分别设有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所述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之间转动连接有沿床框架10长度方向延伸的绞龙辊轴1,所述绞龙辊轴1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式缠绕有固定在绞龙辊轴1表面上的受压板2,所述受压板2顶部不低于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的顶面,所述受压板2的厚度外侧面上等间距设有安装槽3,如图3及图4所示,每个安装槽3内均设有一个弹性囊4,所述弹性囊4呈椭圆形,且其中部位于安装槽3内,所述安装槽3槽口口径小于弹性囊4中部的直径,所述弹性囊4顶部高于安装槽3的端口,所述弹性囊4的上部和底部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三个出气口5和一个进气口6,所述绞龙辊轴1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气腔7,所述受压板2内位于安装槽3底部设有连通进气口6和通气腔7的通气分腔8,所述出气口5位于弹性囊4外表侧的端口为缝隙式条形口,出气口5的口径由其位于弹性囊4内侧的端口向外侧端口渐小;
所述驱动箱50内设有连接驱动电机51且平行于绞龙辊轴1的驱动轴52,所述绞龙辊轴1穿入驱动箱50内部并通过轴承连接到驱动箱50内壁上,所述驱动箱50内的绞龙辊轴1和驱动轴52之间通过传动机构53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送风箱40内设有热风产箱41,所述热风产箱41一侧敞口,且所述送风箱40上正对该敞口侧的箱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热风产箱41的敞口内设有抽吸风扇42,所述抽吸风扇42背向敞口侧的一侧依次设有除湿部件43和电控加热器件44,所述热风产箱41相对电控加热器件44的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45,所述电控加热器件44背向抽吸风扇42一侧的热风产箱41的侧壁上连接有连通热风产箱41内腔和热风产箱41外侧的送气管46,所述送气管46与绞龙辊轴1一一对应,所述送气管46另一端连通相应的通气腔7;所述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和翻身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2所示,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分别铰接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底部的两块“V”形板11及铰接于“V”形板11下端的多级液压缸12,所述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的尺寸规格一致,所述“V”形板11的上部两端对称的铰接在驱动箱50或送风箱40的底面中部,所述“V”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的长度方向,所述支腿板20上活动连接有用来插入“V”形板11上部两端铰接处的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有四根,分别用来对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底部的铰接处进行限位;所述“V”形板11的中部与驱动箱50或送风箱40的中部对齐,所述“V”形板11下部开设有与“V”形板11相似的“V”形孔14,所述多级液压缸12的自由端竖直朝上设置并固定有插入“V”形孔14的凸杆1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于“V”形板11下部的支柱16,所述支柱16上端刚好卡合于平放状态下“V”形板11的下部。想要实现翻身功能时,将一侧的两根凸杆15分别插入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底部相应侧的铰接处,便可限定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该侧的高度,然后驱动多级液压缸12,推动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绕被限定侧的铰接处发生转动,带动绞龙辊轴1随之转动,从而便能推动躺在床垫30上的患者进行翻身;驱动多级液压缸12复位,便能拉动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绕上述铰接处反向转动,直至复位。翻身活动的操控简单,便于应用。当“V”形板11处于平放状态时,患者躺在床垫30上,较大的压力作用于送风箱40、驱动箱50和绞龙辊轴1上,此时,支柱16刚好支撑于“V”形板11的下端,可提供必要的支撑力,多级液压缸12通过凸杆15与“V”形板11接触,可加强支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V”形板11上部两端的铰接处设有水平设置的短通管17,所述短通管17的内径不小于限位杆13的直径。短通管17可将“V”形板11上端铰接处与驱动箱50或送风箱40底部的铰接处联合在一起,保持两个铰接处的对齐关系,从而便于限位杆13的插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限位杆13水平位于“V”形板11上部相应铰接处的一旁,所述“V”形板11长度方向的两端外侧均设有一根水平设置且低于限位杆13的转轴18,每根转轴18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正反转电机19,所述正反转电机19固定在支腿板20上,转轴18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到另一块支腿板20上,每根转轴18上均套装有两个分别位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下方的滑块21,所述限位杆13固定在相应侧的滑块21上,所述转轴18上对应滑块21的移动范围内的部分为丝杠结构22,所述转轴18下方设有平行于转轴18的导杆23,所述导杆23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支腿板20上,所述滑块21底部固定有套装在导杆23上的导块24;所述限位杆13位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之间,所述驱动箱50下方的限位杆13和和送风箱40下方的限位杆13的移动方向相反,同一根所述转轴18上的两段丝杠结构22部分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启动一侧的正反转电机19,可带动该侧的转轴18发生转动,在丝杠滑块21结构的作用和导杆23导块24的辅助下,使得滑块21在丝杠结构22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即水平方向)发生移动,便能控制限位杆13插入“V”形板11与送风箱40或驱动箱50的铰接处,从而能实现对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一侧的限位作用。只需控制正反转电机19的正反转就能实现对限位杆13的状态控制,且一个电机能控制同侧的两根限位杆13,操控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凸杆15两端分别插入两块“V”形板11的“V”形孔14内,所述多级液压缸12固定连接于凸杆15的中部,两块所述支腿板20下部之间固定有支撑于多级液压缸12底部的座板25,所述支柱16固定在所述座板25上。这样设置,通过一个多级液压缸12能同步驱动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向同侧转动,有利于减少组装部件而降低成本,并能简化对翻身操作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口6内固定有延伸至通气分腔8内的小通管26。这样设置能够保障弹性囊4内腔与通气分腔8的连通关系,同时还能提升弹性囊4位于安装槽3内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绞龙辊轴1连接送风箱40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47连接到送风箱40内腔中,所述绞龙辊轴1固定于密封轴承47的内侧部分,所述密封轴承47的外侧部分固定有圆筒形且位于绞龙辊轴1相对侧的外接头48,所述送气管46连通通气腔7的一端固定有与外接头48相适配的内接头49,所述内接头49外侧面和外接头48的内侧面通过螺纹适配连接,所述通气腔7一端正对送气管46的一端。通过外接头48与内接头49的适配组合,可将送气管46连通通气腔7的一端限定在外接头48内,使送气管46出口端正对相应的通气腔7,即在不影响绞龙辊轴1转动的同时实现稳定的向绞龙辊轴1的通气腔7内充入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根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每根绞龙辊轴1上受压板2的顶点位置与相邻的绞龙辊轴1上受压板2的顶点位置相间错位分布。这样设置可使得对应患者躯体长度方向上较多的部位受到受压板2的支撑作用,从而能提高患者的应用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之间设有两根绞龙辊轴1,两根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两根绞龙辊轴1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床框架10的上表面的头尾两端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挡板27;所述驱动电机51和驱动轴52设于两根绞龙辊轴1之间的中部,所述传动机构53包括固定套装在驱动轴52上的主动齿轮531及固定套装在绞龙辊轴1上的从动齿轮532,两个所述从动齿轮532啮合于主动齿轮531的两侧。驱动电机51驱动驱动轴52转动,并带动主动齿轮531转动,主动齿轮531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齿轮532转动,就能带动两根绞龙辊轴1同向转动;因为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绞龙辊轴1的转动方向相同,会把床垫30带向床框架10一端,故而设置挡板27可阻止床垫30的移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之间设有两根绞龙辊轴1,两根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两根绞龙辊轴1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床框架10的上表面两侧的长度外沿上均固定有挡条板28;所述驱动电机51和驱动轴52设于两根绞龙辊轴1之间,所述传动机构53包括连接驱动轴52与其中一根绞龙辊轴1的传动齿轮组及连接驱动轴52与另一根绞龙辊轴1的传动带组件,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分别固定套装在驱动轴52和相应绞龙辊轴1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533,所述传动带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套装在驱动轴52和相应绞龙辊轴1上的两个带轮534及环绕在两个带轮534上的传动带535。驱动电机51驱动驱动轴52转动,通过传动齿轮533组带动一根绞龙辊轴1进行反向的转动,并通过传动带535组件带动另一根绞龙辊轴1进行同向的转动,即驱动两根绞龙辊轴1进行方向相反的转动;因为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绞龙辊轴1的转动方向相反,会使床垫30发生歪斜,故而设置挡条板28可阻止床垫30的偏移。
其他同实施例1。
上述褥疮防治护理床的具体应用原理为:
病人躺在床垫30上位于通口上方的部分,受压板2顶部接触床垫30,起主要的支撑患者躯体的作用,启动驱动电机51转动,直接带动驱动轴52转动,再通过传动机构53带动所有的绞龙辊轴1同步转动,受压板2随之转动,受压板2顶部与床垫30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化,呈水平移动的动态,使得患者躯体的受力部位不断的更替,可避免机体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而致使褥疮的产生;同时,受压板2绕绞龙辊轴1中心轴转动,且受压板2顶部位置的更替,产生按摩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进而有利于防治褥疮;
预先启动抽吸风扇42,向热风产箱41中充入空气,除湿部件43可对空气进行除湿,启动电控加热器件44,可对热风产箱4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45可辅助对热风产箱41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控,空气经加热后变成干燥的暖空气,暖空气通过送气管46直接送至各绞龙辊轴1内的通气腔7内,然后沿各通气分腔8和进气口6进入各弹性囊4;因为出气口5位于弹性囊4外表侧的端口为缝隙式条形口,出气口5的口径由其位于弹性囊4内侧的端口向外侧端口渐小,使得当弹性囊4处于自然状态时,出气口5封闭,而当受压板2顶部受到患者躯体的压力时,该处的弹性囊4被挤压,出气口5外侧端口被压向内侧,该外端口的侧壁受到向出气口5两侧的拉扯力,且弹性囊4内部的暖气的气压增大,使得出气口5打开,弹性囊4内部的暖气从弹性囊4上部的出气口5冲出,喷向床垫30,甚至透过床垫30与患者背面接触,可对床垫30和人体背面进行除湿干燥,使得患者背面保持干爽,从而有利于防治褥疮;
通过对患者进行翻身也有利于防治褥疮,当需要翻身时,启动一侧的正反转电机19,带动该侧的转轴18转动,在丝杠滑块21结构的作用和导杆23导块24的辅助下,使得该转轴18上的滑块21在丝杠结构22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即水平方向)发生移动,便能带动两根限位杆13分别插入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一侧与“V”形板11的铰接处,便可限定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该侧的高度,然后驱动多级液压缸12,其自由端同步推动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绕被限定侧的铰接处发生转动,带动绞龙辊轴1随之转动,从而便能推动躺在床垫30上的患者进行翻身;驱动多级液压缸12复位,便能拉动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绕上述铰接处反向转动,直至复位。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能够对患者躯体受力部位进行更替变换同时产生按摩功效,还能发挥除湿干燥和翻身功能,实现多方面防治褥疮,防治功效较好;且采用的驱动部件较少,操控较为简单。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包括床框架(10)及设于床框架(10)头尾两端下方的支腿板(20),所述床框架(10)上方置有床垫(3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架(10)为矩形环体,床框架(10)中部形成一个足以容纳一个成人的通口,所述通口内两端分别设有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所述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之间转动连接有至少两根沿床框架(10)长度方向延伸的绞龙辊轴(1),所述绞龙辊轴(1)上沿其长度方向螺旋式缠绕有固定在绞龙辊轴(1)表面上的受压板(2),所述受压板(2)顶部不低于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的顶面,所述受压板(2)的厚度外侧面上等间距设有安装槽(3),每个安装槽(3)内均设有一个弹性囊(4),所述弹性囊(4)呈椭圆形,且其中部位于安装槽(3)内,所述安装槽(3)槽口口径小于弹性囊(4)中部的直径,所述弹性囊(4)顶部高于安装槽(3)的端口,所述弹性囊(4)的上部和底部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三个出气口(5)和一个进气口(6),所述绞龙辊轴(1)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气腔(7),所述受压板(2)内位于安装槽(3)底部设有连通进气口(6)和通气腔(7)的通气分腔(8),所述出气口(5)位于弹性囊(4)外表侧的端口为缝隙式条形口,出气口(5)的口径由其位于弹性囊(4)内侧的端口向外侧端口渐小;
所述驱动箱(50)内设有连接有驱动电机(51)且平行于绞龙辊轴(1)的驱动轴(52),所述绞龙辊轴(1)穿入驱动箱(50)内部并通过轴承连接到驱动箱(50)内壁上,所述驱动箱(50)内的绞龙辊轴(1)和驱动轴(52)之间通过传动机构(53)连接;所述送风箱(40)内设有热风产箱(41),所述热风产箱(41)一侧敞口,且所述送风箱(40)上正对该敞口侧的箱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热风产箱(41)的敞口内设有抽吸风扇(42),所述抽吸风扇(42)背向敞口侧的一侧依次设有除湿部件(43)和电控加热器件(44),所述热风产箱(41)相对电控加热器件(44)的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45),所述电控加热器件(44)背向抽吸风扇(42)一侧的热风产箱(41)的侧壁上连接有连通热风产箱(41)内腔和热风产箱(41)外侧的送气管(46),所述送气管(46)与绞龙辊轴(1)一一对应,所述送气管(46)另一端连通相应的通气腔(7);所述送风箱(40)和驱动箱(50)的底部连接支撑组件和翻身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分别铰接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底部的两块“V”形板(11)及铰接于“V”形板(11)下端的多级液压缸(12),所述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的尺寸规格一致,所述“V”形板(11)的上部两端对称地铰接在驱动箱(50)或送风箱(40)的底面中部,所述“V”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的长度方向,所述支腿板(20)上活动连接有用来插入“V”形板(11)上部两端铰接处的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有四根,分别用来对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底部的铰接处进行限位;所述“V”形板(11)的中部与驱动箱(50)或送风箱(40)的中部对齐,所述“V”形板(11)下部开设有与“V”形板(11)相似的“V”形孔(14);所述多级液压缸(12)的自由端竖直朝上设置并固定有插入“V”形孔(14)的凸杆(1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于“V”形板(11)下部的支柱(16),所述支柱(16)上端刚好卡合于平放状态下“V”形板(11)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板(11)上部两端的铰接处设有水平设置的短通管(17),所述短通管(17)的内径不小于限位杆(13)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3)水平位于“V”形板(11)上部相应铰接处的一旁,所述“V”形板(11)长度方向的两端外侧均设有一根水平设置且低于限位杆(13)的转轴(18),每根转轴(18)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正反转电机(19),所述正反转电机(19)固定在支腿板(20)上,转轴(18)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到另一块支腿板(20)上,每根转轴(18)上均套装有两个分别位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下方的滑块(21),所述限位杆(13)固定在相应侧的滑块(21)上,所述转轴(18)上对应滑块(21)的移动范围内的部分为丝杠结构(22),所述转轴(18)下方设有平行于转轴(18)的导杆(23),所述导杆(23)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支腿板(20)上,所述滑块(21)底部固定有套装在导杆(23)上的导块(24);所述限位杆(13)位于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之间,所述驱动箱(50)下方的限位杆(13)和送风箱(40)下方的限位杆(40)的移动方向相反,同一根所述转轴(18)上的两段丝杠结构(22)部分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杆(15)两端分别插入两块“V”形板(11)的“V”形孔(14)内,所述多级液压缸(12)固定连接于凸杆(15)的中部,两块所述支腿板(20)下部之间固定有支撑于多级液压缸(12)底部的座板(25),所述支柱(16)固定在所述座板(2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6)内固定有延伸至通气分腔(8)内的小通管(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辊轴(1)连接送风箱(40)的一端通过密封轴承(47)连接到送风箱(40)内腔中,所述绞龙辊轴(1)固定于密封轴承(47)的内侧部分,所述密封轴承(47)的外侧部分固定有圆筒形且位于绞龙辊轴(1)相对侧的外接头(48),所述送气管(46)连通通气腔(7)的一端固定有与外接头(48)相适配的内接头(49),所述内接头(49)外侧面和外接头(48)的内侧面通过螺纹适配连接,所述通气腔(7)一端正对送气管(46)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每根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每根绞龙辊轴(1)上受压板(2)的顶点位置与相邻的绞龙辊轴(1)上受压板(2)的顶点位置相间错位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之间设有两根绞龙辊轴(1),两根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两根绞龙辊轴(1)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床框架(10)的上表面的头尾两端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挡板(27);所述驱动电机(51)和驱动轴(52)设于两根绞龙辊轴(1)之间的中部,所述传动机构(53)包括固定套装在驱动轴(52)上的主动齿轮(531)及固定套装在绞龙辊轴(1)上的从动齿轮(532),两个所述从动齿轮(532)啮合于主动齿轮(531)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50)和送风箱(40)之间设有两根绞龙辊轴(1),两根绞龙辊轴(1)上的受压板(2)的螺旋方向相同,两根绞龙辊轴(1)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床框架(10)的上表面两侧的长度外沿上均固定有挡条板(28);所述驱动电机(51)和驱动轴(52)设于两根绞龙辊轴(1)之间,所述传动机构(53)包括连接驱动轴(52)与其中一根绞龙辊(1)轴的传动齿轮组及连接驱动轴(52)与另一根绞龙辊轴(1)的传动带组件,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分别固定套装在驱动轴(52)和相应绞龙辊轴(1)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533),所述传动带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套装在驱动轴(52)和相应绞龙辊轴(1)上的两个带轮(534)及环绕在两个带轮(534)上的传动带(535)。
CN201910073387.6A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Withdrawn CN109700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3387.6A CN109700608A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3387.6A CN109700608A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0608A true CN109700608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3387.6A Withdrawn CN109700608A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060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7553A (zh) * 2020-04-09 2020-07-14 王佳天 一种医用病床及方法
CN111920617A (zh) * 2020-08-20 2020-11-13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一种腿部骨折时护理用的臀部防压疮装置
CN112237518A (zh) * 2020-10-16 2021-01-19 宋利 一种可循环移动式散风引流的烧伤整形外科医护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7553A (zh) * 2020-04-09 2020-07-14 王佳天 一种医用病床及方法
CN111407553B (zh) * 2020-04-09 2021-11-12 商青青 一种医用病床及方法
CN111920617A (zh) * 2020-08-20 2020-11-13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一种腿部骨折时护理用的臀部防压疮装置
CN111920617B (zh) * 2020-08-20 2021-06-25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一种腿部骨折时护理用的臀部防压疮装置
CN112237518A (zh) * 2020-10-16 2021-01-19 宋利 一种可循环移动式散风引流的烧伤整形外科医护装置
CN112237518B (zh) * 2020-10-16 2021-09-17 宋利 一种可循环移动式散风引流的烧伤整形外科医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0608A (zh)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JP5770101B2 (ja) 介護ベッド
CN111529301A (zh) 按摩医疗床
CN210301471U (zh) 一种新生儿护理床
CN107485507A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医疗用护理床
CN106109131B (zh) 一种康复床
CN207462316U (zh) 一种用于卧床病人的背部按摩康复装置
CN209734391U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康复用床垫
CN206079932U (zh) 一种多功能枕头
CN209808836U (zh) 一种组合式可调温压疮护理垫
CN201131827Y (zh) 一种腿型矫正器
CN113995630B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CN106510999B (zh) 一种硬软分离式新型多功能理疗床
CN215779392U (zh) 一种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
CN207024205U (zh) 一种暖箱内新生儿用翻身垫
CN215021070U (zh) 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装置
CN210750186U (zh) 消化内科用促进肠胃蠕动装置
CN211461136U (zh) 一种小儿腹部护理用按摩加热装置
CN210096130U (zh) 一种褥疮防治护理床
CN207520292U (zh) 一种全自动按摩翻身床
CN209713463U (zh) 医疗防褥疮床垫
CN209361134U (zh) 一种改进型多功能医疗保健防褥疮康复护理床
CN209519086U (zh) 一种骨科用腰部按摩装置
CN112402218A (zh) 一种医疗神经放松装置
CN207886400U (zh) 一种电磁式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