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5624A -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5624A
CN109695624A CN201711005204.4A CN201711005204A CN109695624A CN 109695624 A CN109695624 A CN 109695624A CN 201711005204 A CN201711005204 A CN 201711005204A CN 109695624 A CN109695624 A CN 109695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shaft
twin axle
axle dri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52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5624B (zh
Inventor
徐安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 Sat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 Sat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 Sat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 Sat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052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5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5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5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所述软性显示设备包括两个支撑装置及安装于上述两个支撑装置的软性显示屏。每个支撑装置包括双轴式驱动模块及分别位于双轴式驱动模块相反两外侧的两个缓冲模块。双轴式驱动模块包含两个轴杆及连动件,两个轴杆平行地间隔设置,连动件夹持于两个轴杆之间。每个缓冲模块包含固定于连动件的内接件、相对滑动地设置于内接件的外接件、及能被所述连动杆驱动而驱使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移动的连杆机构。当两个支撑装置的双轴式驱动模块同步转动时,软性显示屏被弯折且总长度保持不变,而每个缓冲模块中的外接件相对于内接件移动。因此,通过外接件相对于内接件移动,避免支撑装置对软性显示屏产生拉伸。

Description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当现有的支撑装置在弯折时,由于现有支撑装置内的枢纽模块的总长度在弯折前后维持不变,所以安装于支撑装置外侧的板件会受到拉伸,而可能会导致板件形变。也就是说,当软性显示屏安装于现有的支撑装置并弯折时,安装于支撑装置外侧的软性显示屏容易被支撑装置所拉伸,进而可能会造成软性显示屏的损坏。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于是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用来解决现有支撑装置所可能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软性显示设备,包括:两个支撑装置,各包括有:一双轴式驱动模块,包含:两个轴杆,平行地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轴杆的外表面凹设形成有螺旋角介于40度至60度的一螺旋轨道槽;及一连动件,包含有一连动块及连接于所述连动块的一连动杆,所述连动块夹持于两个所述轴杆之间并于相反两侧各突出形成有一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螺旋轨道槽;其中,两个所述轴杆的其中一个所述轴杆能自转,以通过所述连动块带动另一个所述轴杆同步自转;及两个缓冲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的相反两外侧并且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杆,每个所述缓冲模块包含:一内接件,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轴杆;一外接件,能相对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内接件;及一连杆机构,枢接于所述内接件并且能被所述连动杆驱动而驱使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移动;其中,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能于一展平位置与一外折位置间运动;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位于所述展平位置时,所述支撑装置呈平板状;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位于所述外折位置时,所述支撑装置呈弯曲状,并且两个所述内接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内侧;以及一软性显示屏,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装置;其中,当两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同步自所述展平位置朝所述外折位置运动时,所述软性显示屏被弯折且总长度保持不变,并且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的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朝向相对应的所述连动件移动。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中,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动块,而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凸块,并且两个所述凸块分别驱动两个所述缓冲模块中的两个所述连杆机构。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有枢设在所述内接件上的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而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连动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接件,所述第一连杆能被相对应的所述连动杆驱动,而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于所述内接件枢转,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外接件移动。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所述内接件形成有一容置槽,并且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所述外接件设有一第一限位槽与一第二限位槽,所述内接件设有能选择性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其中之一的一弹性定位部。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中,每个所述轴杆具有形成所述螺旋轨道槽的一驱动段、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段相反两外侧的两个延伸段、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段相反两外侧的两个末端段;而于每个所述轴杆中,所述螺旋轨道槽的深度介于所述驱动段最大外径的1/5至1/7,并且所述螺旋轨道槽沿所述轴杆的长度方向投影至一平面所形成的一投影区域呈圆弧状,所述投影区域的圆心角在90度以内。
优选地,于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中,所述连动块包含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两个凹陷面,并且两个所述驱动部分别自两个所述凹陷面底部突出形成;在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的两个所述轴杆与所述连动块的一横剖面中,每个所述驱动段呈圆形,每个所述凹陷面呈圆弧状,并且两个所述凹陷面的圆心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驱动段的圆心上。
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装置包含有一定位模块;于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中,所述定位模块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缓冲模块内的两个所述内接件,并且所述定位模块能提供一扭力,以使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倾向朝所述展平位置或所述外折位置运动。
优选地,每个所述定位模块包含有一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两个弹簧与一固定凸轮、及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固定凸轮的两个转动杆;于每个所述定位模块中,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凸轮的一端,而所述固定凸轮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齿型部,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形成有分别配合于两个所述齿型部的两个凸轮部,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相对应的两个内接件;而于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中,两个所述轴杆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叠于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心轴线。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一双轴式驱动模块,包含:两个轴杆,平行地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轴杆的外表面凹设形成有螺旋角介于40度至60度的一螺旋轨道槽;及一连动件,包含有一连动块及连接于所述连动块的一连动杆,所述连动块夹持于两个所述轴杆之间并于相反两侧各突出形成有一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螺旋轨道槽;其中,两个所述轴杆的其中一个所述轴杆能自转,以通过所述连动块带动另一个所述轴杆同步自转;以及两个缓冲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的相反两外侧并且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杆,每个所述缓冲模块包含:一内接件,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轴杆;一外接件,能相对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内接件;及一连杆机构,枢接于所述内接件并且能被所述连动杆驱动而驱使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移动;其中,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能于一展平位置与一外折位置间运动;当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自所述展平位置朝所述外折位置运动时,所述支撑装置由平板状变成弯曲状,以使两个所述内接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内侧,并且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的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朝向相对应的所述连动件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软性显示设备与支撑装置,在其双轴式驱动模块于展平位置与外折位置间弯折运动时,能通过外接件相对于内接件移动,借以避免支撑装置对上述软性显示屏产生拉伸。因此,所述软性显示屏的外型能与支撑装置保持一致,以使上述软性显示屏能够被所述两个支撑装置有效地支撑。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软性显示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软性显示设备向外弯折180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省略软性显示屏)。
图4为图3的支撑装置的平面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轴式驱动模块弯折180度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双轴式驱动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双轴式驱动模块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的轴杆的驱动段示意图。
图9为沿图4的剖线IX-IX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沿图4的剖线X-X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4的缓冲模块在双轴式驱动模块弯折180度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图4的缓冲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4的缓冲模块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图4的定位模块在双轴式驱动模块弯折180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4的定位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应附图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型,仅用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用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软性显示设备1000,包含有两个支撑装置100、安装于上述两个支撑装置100的一软性显示屏200、及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装置100的两个连接件300。其中,本实施例的软性显示设备1000尤其是指所述软性显示屏200的中央处(如:软性显示屏200对应于上述两个支撑装置100的部位),能够向外弯折180度(如图2)而不会有所损坏,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再者,每个连接件300是连接两个支撑装置100的同一侧,例如:图3中的左侧连接件300是连接上述两个支撑装置100的左侧部位。
须说明的是,所述软性显示设备1000中的连动关系是属于相对运动,但在本实施例的图式中,将以固定部分构件的方式作一说明,借以便于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再者,本实施例虽是以两个支撑装置100应用在软性显示设备1000作一说明,但所述支撑装置100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设备上,而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记载的软性显示设备1000。
以下将先就所述软性显示设备1000呈平板状时的各个组件构造作一说明,而后再适时介绍所述软性显示设备1000的各个组件连接关系及软性显示设备1000弯折时的各个组件运动关系。其中,由于所述两个支撑装置100的构造大致相同或对称,为避免赘述,所以下述仅说明其中一个支撑装置100的组件构造与其连接关系。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00包含有一双轴式驱动模块1及分别位于上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相反两外侧的两个缓冲模块2。其中,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包含有两个轴杆11、局部夹持于上述两个轴杆11之间的一连动件12、及套设于所述两个轴杆11的一扭力垫片组13。以下将分别说明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中的各个组件构造及其连接关系。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两个轴杆11大致平行地间隔设置,也就是说,上述两个轴杆11的中心轴线L相互平行。所述两个轴杆11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呈镜像对称设置,所以为了便于理解所述轴杆11的构造,以下先就单个轴杆11的构造作一说明。
所述轴杆11包含有一驱动段111、分别位于驱动段111相反两外侧(如:图6中的驱动段111左侧与右侧)的两个延伸段112、及位于两个延伸段112相反两外侧(如:图6中的两个延伸段112左侧与右侧)的两个末端段113、113’。所述驱动段111大致呈圆柱状且其最大外径也就是所述轴杆11的最大外径。
所述轴杆11于驱动段111的外表面凹设形成有相互平行的两个螺旋轨道槽1111,并且每个螺旋轨道槽1111的螺旋角σ(如图8)介于40度至60度。所述螺旋角σ于本实施例是以45度为例作一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其中,每个螺旋轨道槽1111的深度D(如图9)介于上述驱动段111最大外径的1/5至1/7,而上述螺旋轨道槽1111的深度D于本实施例中大致为驱动段111最大外径的1/6。再者,每个螺旋轨道槽1111沿上述轴杆11的长度方向(如:中心轴线L的方向)投影至一平面所形成的一投影区域P呈圆弧状(如图8),并且上述投影区域P的圆心角σ1大致在90度以内,所述圆心角σ1于本实施例中是以90度作一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所述每个延伸段112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呈圆柱状,并且延伸段112的外径小于上述驱动段111的最大外径。所述两个末端段113、113’的其中一个末端段113为截面呈非圆形的柱体,用来分别固定于上述两个缓冲模块2。
当改以两个轴杆11的角度来看,每个轴杆11的两个延伸段112分别穿设于上述两个扭力垫片组13,并且所述两个扭力垫片组13分别位于两个驱动段111的同一侧。也就是说,所述扭力垫片组13是套设于位在两个轴杆11同一侧的两个延伸段112,借以通过扭力垫片组13与相对应延伸段112之间的摩擦,以提供双轴式驱动模块1所需的扭力;并且上述两个扭力垫片组1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维持上述两个轴杆11的相对位置。
再者,位在两个轴杆11同一侧(如:图6中的两个轴杆11左侧)的两个末端段113是用来分别固定在两个缓冲模块2上,而位在两个轴杆11另一侧(如:图6中的两个轴杆11右侧)的两个末端段113’则呈悬空状。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连动件12包含有一连动块121及连接于上述连动块121的一连动杆122。其中,所述连动杆122的一端固定于连动块121,而所述连动杆122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凸块1221,并且两个上述凸块1221分别用来驱动相对应的两个缓冲模块2。需说明的是,上述连动杆122以及连动块1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是可分离地相互组接,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再者,所述连动块121包含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如:图6中的连动块121前侧与后侧)的两个凹陷面1211、自上述每个凹陷面1211底部突出形成的两个驱动部1212、及在上述每个驱动部1212周缘所凹设形成且呈圆环状的一凹槽1213。其中,所述连动块121的四个驱动部1212于本实施例中是以大致呈镜像对称设置作一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更详细地说,所述连动块121夹持于上述两个轴杆11之间,并且所述连动块121的两个凹陷面1211分别面向上述两个轴杆11的驱动段111。其中,每个凹陷面1211收容相对应的部分轴杆11,而每个凹陷面1211上的两个驱动部1212则分别穿设于相对应轴杆11的两个螺旋轨道槽1111。
再者,为使所述两个轴杆11与连动块12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为稳定,本实施例通过下述结构设计来进一步提升两个轴杆11与连动块121之间的连接关系稳定性。
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的所述两个轴杆11与连动块121的一横剖面中(如:图9和图10,上述横剖面于本实施例中是指垂直于任一轴杆11中心轴线L的剖面),每个驱动段111大致呈圆形,每个凹陷面1211大致呈圆弧状,并且上述两个凹陷面1211的圆心C2大致分别位于两个驱动段111的圆心C1上,每个凹陷面1211的半径R2大致等同于(或略大于)每个驱动段111的半径R1,每个凹陷面1211的圆心角σ2较佳是介于80度至110度(本实施例的凹陷面1211的圆心角σ2则大致为95度),但本发明不以上述条件为限。
此外,本实施例虽是以轴杆11形成有两个螺旋轨道槽1111、并且所述连动块121是在其每个凹陷面1211形成有两个驱动部1212作一说明,但在本发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轴杆11也可以形成单个螺旋轨道槽1111,而所述连动块121是在其每个凹陷面1211形成有单个驱动部1212,以穿设于轴杆11的螺旋轨道槽1111。
以上为本实施例双轴式驱动模块1的构造说明,下述将着介绍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的运作方式。其中,所述两个轴杆11的其中一个轴杆11能自转,以通过所述连动块121带动另一个轴杆11同步自转。进一步地说,当其中一个轴杆11(如:图6中的左侧轴杆11)自转时,其两个螺旋轨道槽1111压迫内部所收容的两个驱动部1212(如:图6中的左侧驱动部1212),以使两个驱动部1212各沿着相对应的螺旋轨道槽1111移动,进而使连动块121另一侧的两个驱动部1212(如:图6中的右侧驱动部1212)压迫另一个轴杆11(如:图6中的右侧轴杆11)的两个螺旋轨道槽1111,以迫使上述另一个轴杆11同步地自转。其中,当上述两个轴杆11自转时,所述连动块121是沿着平行任一所述轴杆11的一方向直线移动(如:图4和图5)。
如图4、及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两个缓冲模块2分别安装于两个轴杆11的末端段113,并且每个缓冲模块2包含固定于相对应轴杆11(末端段113)的一内接件21、能相对滑动地设置于上述内接件21的一外接件22、及枢接于内接件21并且能被连动杆122(的相对应凸块1221)驱动而驱使外接件22相对于内接件21移动的一连杆机构23。也就是说,所述连动杆122的两个凸块1221能分别驱动两个缓冲模块2中的两个连杆机构23。其中,由于所述两个缓冲模块2的构造及连接关系大致相同或对称,为避免赘述,所以下述仅说明其中一个缓冲模块2的细部构造及连接关系。
需先说明的是,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能于一展平位置(如图4)与一外折位置(如图11)间运动。其中,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位于展平位置时,支撑装置100呈平板状;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位于外折位置时,支撑装置100呈弯曲状,并且两个内接件21位于支撑装置100的内侧。
如图4、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内接件21大致呈板状且固定于相对应的连接件300部位,内接件21包含有一板体211及设置于上述板体211的一弹性定位部212,所述弹性定位部212的局部突伸出板体211的边缘(如:图4中大致垂直于轴杆11的板体211底缘)并且能相对于板体211弹性地伸缩移动。本实施例的弹性定位部212是以一块体2121及连接上述块体2121与板体211的多个弹性组件2122(如:弹簧)为例作一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其中,所述板体211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2111、与上述第一固定部2111间隔设置的一第二固定部2112、及一容置槽2113。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固定部2111与第二固定部2112位于邻近双轴式驱动模块1与定位模块3的板体211一侧部位(如:图12中的板体211右侧部位)。所述第一固定部2111形成有截面呈非圆形的一第一贯孔2114,用以供相对应的轴杆11末端段113插设固定,而所述第二固定部2112形成有截面呈非圆形的一第二贯孔2115,用以固定于定位模块3。
所述容置槽2113是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1与第二固定部2112之间的板体211部位朝向远离双轴式驱动模块1的一方向(如:图12中的朝左)凹设所形成,以使上述容置槽2113能用以供连杆机构23设置于内、并提供上述连杆机构23运动所需的空间。再者,所述连动杆122的相对应凸块1221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2113内并位在所述第一固定部2111与第二固定部2112之间。
如图4、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外接件22大致呈板状且可滑动地设置于内接件21的板体211的两个相对边缘(如:图4中大致垂直于轴杆11的板体211顶缘与底缘)。其中,在面向设有弹性定位部212的外接件22部位凹设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限位槽221与一第二限位槽222,并且第一限位槽221与相邻轴杆11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槽222与相邻轴杆11的距离。
再者,所述内接件21的弹性定位部212能选择性嵌设于第一限位槽221与第二限位槽222的其中之一。进一步地说,当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位于一展平位置时(如图4),上述内接件21的弹性定位部212选择性嵌设于外接件22的第一限位槽221;当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位于外折位置时(如图11),上述内接件21的弹性定位部212选择性嵌设于外接件22的第二限位槽222。
如图4、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连杆机构23包含有枢设在内接件21上的一第一连杆231与一第二连杆232。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杆231呈长直形并且于其两端之间的部位枢接在内接件21的板体211上,以使第一连杆231能以上述枢接处为轴心而相对于内接件21的板体211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杆232呈L形并且其角落部位枢接在内接件21的板体211上,以使第二连杆232能以上述枢接处为轴心而相对于内接件21的板体211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231的一端相接于第二连杆232的一端(如:图12中的第一连杆231左端与第二连杆232右端相互枢接),而所述第一连杆231的另一端连接于相对应的连动杆122(如:图12中的第一连杆231右端呈夹子状,以夹固于连动杆122的相对应凸块1221),所述第二连杆2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接件22(如:图12中的第二连杆232的左端枢接于外接件22)。
据此,所述第一连杆231能被相对应的连动杆122(的凸块1221)驱动,而使所述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相对于所述内接件21(的板体211)枢转,以使所述第二连杆232带动上述外接件22相对于内接件21移动。
如图4、图14、及图15所示,所述定位模块3分别固定于上述两个缓冲模块2内的两个内接件21,并且所述定位模块3能提供一扭力,以使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倾向朝上述展平位置或外折位置运动。其中,本实施例的定位模块3包含有一壳体31、安装于上述壳体31内的两个弹簧32与一固定凸轮33、及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固定凸轮33的两个转动杆34。
更详细地说,所述两个弹簧32的一端(如:图4中的弹簧32顶端)固定于所述壳体31,两个弹簧32的另一端(如:图4中的弹簧32底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凸轮33的一端(如:图x中的固定凸轮33顶端),而所述固定凸轮33的另一端(如:图4中的固定凸轮33底端)形成有两个齿型部331。
再者,所述两个转动杆34的一端(如:图15中的转动杆34左端)位于壳体31内且形成有分别配合于上述两个齿型部331的两个凸轮部341,而两个转动杆34的另一端(如:图4中的转动杆34底端)分别固定于相对应的两个内接件21的第二固定部2112。上述两个轴杆11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叠于所述两个转动杆34的中心轴线L。
借此,当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在移动的过程中、并非位于展平位置或外折位置时,所述两个转动杆34上的两个凸轮部341分别压迫于固定凸轮33的两个齿型部331(如:凸轮部341顶抵于齿型部331的斜面上),以使固定凸轮33移动并压迫上述两个弹簧32以产生扭力,进而使两个转动杆34的两个凸轮部341倾向朝着不会接触齿型部331的位置(如:图15中任两齿型部331之间的凹槽)移动,也就是说,定位模块3能使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1倾向朝展平位置或外折位置运动。
上述为本实施例支撑装置100的结构与连接关系说明,以下将大致介绍软性显示设备1000的运作方式。具体来说,当所述两个双轴式驱动模块1同步自上述展平位置(如图1)朝外折位置(如图2)运动时,所述软性显示屏200被弯折且总长度保持不变,并且每个缓冲模块2中的外接件22相对于内接件21朝向相对应的所述连动件12移动。
依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软性显示设备1000,在双轴式驱动模块1于展平位置与外折位置间弯折运动时,能通过外接件22相对于内接件21移动,借以避免支撑装置100对上述软性显示屏200产生拉伸。因此,所述软性显示屏200的外型能与支撑装置100保持一致,以使软性显示屏200能够被上述两个支撑装置100有效地支撑。
再者,所述软性显示设备1000通过上述两个支撑装置100的结构设计(如:内接件21的弹性定位部212与外接件22的第一与第二限位槽221、222之间的配合,或是定位模块3),使得每个支撑装置100的双轴式驱动模块1难以自展平位置朝向非外折位置的方向运动,借以避免软性显示屏200内折而产生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显示设备包括:
两个支撑装置,各包括有:
一双轴式驱动模块,包含:
两个轴杆,平行地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轴杆的外表面凹设形成有螺旋角介于40度至60度的一螺旋轨道槽;及
一连动件,包含有一连动块及连接于所述连动块的一连动杆,所述连动块夹持于两个所述轴杆之间并在相反两侧各突出形成有一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螺旋轨道槽中;其中,两个所述轴杆的其中一个所述轴杆能自转,以通过所述连动块带动另一个所述轴杆同步自转;及
两个缓冲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的相反两外侧并且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杆,每个所述缓冲模块包含:
一内接件,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轴杆;
一外接件,能相对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内接件;及
一连杆机构,枢接于所述内接件并且能被所述连动杆驱动而驱使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移动;
其中,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能于一展平位置与一外折位置间运动;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位于所述展平位置时,所述支撑装置呈平板状;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位于所述外折位置时,所述支撑装置呈弯曲状,并且两个所述内接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内侧;以及
一软性显示屏,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其中,当两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同步自所述展平位置朝所述外折位置运动时,所述软性显示屏被弯折且总长度保持不变,并且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的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朝向相对应的所述连动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中,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动块,而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凸块,并且两个所述凸块分别驱动两个所述缓冲模块中的两个所述连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有枢设在所述内接件上的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相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而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连动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接件,所述第一连杆能被相对应的所述连动杆驱动,而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于所述内接件枢转,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外接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所述内接件形成有一容置槽,并且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所述外接件设有一第一限位槽与一第二限位槽,所述内接件设有能选择性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其中之一的一弹性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中,每个所述轴杆具有形成所述螺旋轨道槽的一驱动段、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段相反两外侧的两个延伸段、及位于两个所述延伸段相反两外侧的两个末端段;而在每个所述轴杆中,所述螺旋轨道槽的深度介于所述驱动段最大外径的1/5至1/7,并且所述螺旋轨道槽沿所述轴杆的长度方向投影至一平面所形成的一投影区域呈圆弧状,所述投影区域的圆心角在90度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中,所述连动块包含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两个凹陷面,并且两个所述驱动部分别自两个所述凹陷面底部突出形成;在每个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的两个所述轴杆与所述连动块的一横剖面中,每个所述驱动段呈圆形,每个所述凹陷面呈圆弧状,并且两个所述凹陷面的圆心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驱动段的圆心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装置包含有一定位模块;在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中,所述定位模块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缓冲模块内的两个所述内接件,并且所述定位模块能提供一扭力,以使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倾向朝所述展平位置或所述外折位置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模块包含有一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两个弹簧与一固定凸轮、及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固定凸轮的两个转动杆;于每个所述定位模块中,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凸轮的一端,而所述固定凸轮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齿型部,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形成有分别配合于两个所述齿型部的两个凸轮部,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相对应的两个内接件;而在每个所述支撑装置中,两个所述轴杆的中心轴线分别重叠于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心轴线。
10.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一双轴式驱动模块,包含:
两个轴杆,平行地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轴杆的外表面凹设形成有螺旋角介于40度至60度的一螺旋轨道槽;及
一连动件,包含有一连动块及连接于所述连动块的一连动杆,所述连动块夹持于两个所述轴杆之间并于相反两侧各突出形成有一驱动部,两个所述驱动部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螺旋轨道槽中;其中,两个所述轴杆的其中一个所述轴杆能自转,以通过所述连动块带动另一个所述轴杆同步自转;以及
两个缓冲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的相反两外侧并且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轴杆,每个所述缓冲模块包含:
一内接件,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轴杆;
一外接件,能相对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内接件;及
一连杆机构,枢接于所述内接件并且能被所述连动杆驱动而驱使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移动;
其中,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能在一展平位置与一外折位置间运动;当所述双轴式驱动模块自所述展平位置朝所述外折位置运动时,所述支撑装置由平板状变成弯曲状,以使两个所述内接件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内侧,并且每个所述缓冲模块中的所述外接件相对于所述内接件朝向相对应的所述连动件移动。
CN201711005204.4A 2017-10-23 2017-10-23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Active CN109695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5204.4A CN109695624B (zh) 2017-10-23 2017-10-23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5204.4A CN109695624B (zh) 2017-10-23 2017-10-23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624A true CN109695624A (zh) 2019-04-30
CN109695624B CN109695624B (zh) 2020-05-22

Family

ID=6622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5204.4A Active CN109695624B (zh) 2017-10-23 2017-10-23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56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7155A (zh) * 2019-09-29 2020-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和电子设备
US20220038564A1 (en) * 2019-04-18 2022-0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lling display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3358A2 (en) * 2001-11-16 2003-05-21 Lg Electronics Inc. Rotatable hinge mechanism with enclosure for hous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3890519B2 (ja) * 2002-01-29 2007-03-07 コマニー株式会社 衝立パネルの連結構造
US20150013107A1 (en) * 2013-07-09 2015-01-15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204878290U (zh) * 2015-06-17 2015-12-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应用在软性显示屏幕的枢钮装置
US20160202736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Acer Inc. Hinge Device and Hinge Main Body
CN206144969U (zh) * 2016-08-24 2017-05-03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式传动装置及传动模块
CN206309760U (zh) * 2016-09-29 2017-07-07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CN206309758U (zh) * 2016-09-09 2017-07-07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3358A2 (en) * 2001-11-16 2003-05-21 Lg Electronics Inc. Rotatable hinge mechanism with enclosure for hous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3890519B2 (ja) * 2002-01-29 2007-03-07 コマニー株式会社 衝立パネルの連結構造
US20150013107A1 (en) * 2013-07-09 2015-01-15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US20160202736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Acer Inc. Hinge Device and Hinge Main Body
CN204878290U (zh) * 2015-06-17 2015-12-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应用在软性显示屏幕的枢钮装置
CN206144969U (zh) * 2016-08-24 2017-05-03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式传动装置及传动模块
CN206309758U (zh) * 2016-09-09 2017-07-07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CN206309760U (zh) * 2016-09-29 2017-07-07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38564A1 (en) * 2019-04-18 2022-0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lling display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0657155A (zh) * 2019-09-29 2020-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624B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260B (zh) 軟性顯示設備及支撐裝置
US10070546B1 (en) Bend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supporting device
WO2021007936A1 (zh)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753528B2 (en) Flexible screen support device and flexible screen
KR101891568B1 (ko) 연동형 힌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11134579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76775A (zh) 显示器系统
TW201910960A (zh) 軟性顯示設備及支撐裝置
TWI707225B (zh) 可折疊顯示裝置
US10168733B2 (en) Foldable body an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95624A (zh) 软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WO2020124789A1 (zh) 铰链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671360B (zh) 显示装置
CN115002247B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0703857A (zh) 转轴和电子设备
TWI574146B (zh) 可彎摺機構及可彎摺顯示裝置
CN111899649A (zh) 支撑结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TWM537374U (zh) 軟性顯示設備及支撐裝置
CN108962036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9404411A (zh) 软性显示设备、支撑装置及双轴式枢纽模块
TWI764364B (zh) 可撓式顯示器
US11953950B2 (en) Articulated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1641150U (zh) 扶手装置
TWI715757B (zh) 投影系統及伸展機構
CN209672924U (zh) 螺旋折流板及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