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0600B -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0600B
CN109690600B CN201880002221.9A CN201880002221A CN109690600B CN 109690600 B CN109690600 B CN 109690600B CN 201880002221 A CN201880002221 A CN 201880002221A CN 109690600 B CN109690600 B CN 109690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chain
us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ti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2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0600A (zh
Inventor
袁振南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liantong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lianto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liantong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liantong Networ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90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0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6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using messaging services or messaging ap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220/00Business processing using cryptograph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权证为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确定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上述方法可避免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用户对区块链资源的滥用,同时保证平台真实性用户正常使用该平台。

Description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为结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以及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技术。基于区块链平台可开发多个区块链应用。区块链应用可以在IOS操作系统和Android操作系统上运行。对于区块链应用的用户而言,区块链平台近似一块“公地”。如果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正常使用区块链平台资源,其底层区块链资源完全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如果区块链平台遭遇恶意攻击,容易造成区块链资源滥用,产生所谓的“公地悲剧”。
为了防止底层区块链资源被滥用,在以太坊项目中,用户发起的每一条交易均需要花费Gas(燃料费),以用户自身的代价防止了资源的滥用。但是这也导致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较高,直接增加了使用成本,不利于区块链应用中项目的大规模应用。EOS(EnterpriseOperation System)项目提出了一种类似“保证金”的机制,即每个用户账户内需要沉淀一定的冻结资金,该账户可以使用的区块链资源与其冻结资金成正比。这一方法解决了每笔交易均需消费的问题,但是会导致中心化的问题,同时并没有解决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防止区块链平台中区块链资源的滥用,使得区块链资源的使用合理化。
本申请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包括若干区块链节点,用于给所述区块链应用提供基础功能;所述区块链应用基于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开发;所述区块链应用运行时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所述权证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转移到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转移到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包括:按照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分配给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各个区块链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照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分配给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每个区块链节点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每个区块链节点的权证的数量,向所述每个区块链节点发放相应数量的代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向同一用户发放权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所述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包括:确认所述即时通讯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进行即时通讯时,根据即时通讯产生的数据量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装置,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包括若干区块链节点,用于给所述区块链应用提供基础功能;所述区块链应用基于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开发;所述区块链应用运行时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放模块,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所述权证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扣除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验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第二发放模块,用于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禁止模块,用于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用于区块链系统中,以控制区块链系统中的区块链资源的使用。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该方法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权证,以用于在使用区块链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区块链节点。当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随着使用情况逐渐减少。若用户恶意攻击区块链平台,滥用平台的底层区块链资源,用户权证消耗很快。当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系统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若用户为恶意攻击平台,滥用区块链资源,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系统的真实性验证,此时系统将禁止该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因此可避免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用户对区块链资源的滥用。同时,若用户的身份通过了系统的真实性验证,系统也可继续给该用户发放相应数量的权证,以保证平台真实性用户正常使用该平台。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由终端和区块链系统所构成的硬件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区块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这里使用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别同一技术特征,并不对该技术特征的顺序和数量等加以限定。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0和区块链系统200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终端100和区块链系统200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可以在区块链系统200所包含的服务器中执行。终端100向区块链系统200发送交易活动服务的申请或非交易活动服务的申请,区块链系统200中包含的服务器用于响应终端100发送的交易活动服务的申请或非交易活动服务的申请,对该交易活动服务的申请或非交易活动服务的申请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交易信息打包成区块并记录在区块链中。终端100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移动手机等终端设备。区块链系统200包括多个区块链节点。区块链节点可以是服务器挖矿成功后成为区块链的一个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终端100的用户对区块链系统200中区块链资源的使用。以下先对本申请所述的区块链系统200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2所示,区块链系统200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10以及区块链应用20。区块链技术平台10包括若干区块链节点,用于给区块链应用20提供区块链资源以及各种基础功能。区块链技术平台10为基于该技术平台开发的各种应用提供开发环境和开发资源,并且为所述各种应用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应用20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平台10提供的基础功能而开发的应用,并且区块链应用20运行时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10的区块链资源。区块链技术平台10给区块链应用20提供的区块链资源包括区块链应用20实现非交易活动所需的非交易服务资源和实现交易活动所需的交易服务资源。本申请主要针对区块链应用实现非交易活动时对区块链资源的使用控制。具体地,系统为区块链应用20的用户发放一定数量的权证,用于作为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10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区块链技术平台10中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
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类型服务时,系统无需收取用户的代币。然而,正是因为系统免费给用户提供非交易类型服务,导致有些恶意用户滥用非交易服务造成区块链资源的浪费。如,恶意用户非正常频繁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类型服务,导致底层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滥用。本申请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防止恶意用户对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区块链资源的滥用。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所述权证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
权证是用户消耗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需要向系统支付的消费证明,同时系统也将用户消耗的权证转移到提供非交易服务资源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相应的区块链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以便用户在使用区块链资源中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区块链技术平台中提供服务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可根据统计预设周期时间内预设数量的用户消耗权证的数量确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包括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文字消息、语音消息以及视频消息等。为了保证普通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防止恶意攻击。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可以根据以下方式确定: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使用所述即时通讯应用发送消息使用的数据量,根据该数据量确定在该段预设时间内系统发放给该用户的权证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周期性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其中,所述周期性为每个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发放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同时,控制每个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例如,系统首次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第一预设时间段之后,检测到该用户的账号内还剩余一定数量的权证。此时,系统在下一个第一预设时间内,设置该用户的权证数量为第一预设数量。如,系统在一天的零点时分,给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不管当天时间内该用户是否使用完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在下一天的零点时分,系统重置该用户的权证数量仍然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保证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每天时间内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S200,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
在本实施例中,当系统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将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扣除的权证的数量与用户使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大小成正比。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可以是:根据预设的计算方式确定用户使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再根据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与权证数量的关系式确定扣除的权证的数量。
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为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消息产生的数据量。当用户发送预设数量的消息产生相应的数据量时,区块链技术平台消耗的区块链资源的数量,此处为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从而计算出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消息产生的数据量与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的关系式。进一步地,根据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消息产生的数据量与消耗的权证的数量的关系式,确定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扣除的该权证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步骤S200,包括:
确认所述即时通讯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进行即时通讯时,根据即时通讯产生的数据量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
在该实施例中,即时通讯应用为基于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开发的应用。即时通讯应用通过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区块链资源进行功能性运行。即时通讯应用的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进行即时通讯时,消耗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系统根据即时通讯产生的数据量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此处,即时通讯产生的数据量包括发送文字消息、语音消息以及视频消息等产生的数据量。
S300,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使用区块链应用时,间接使用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每次使用均消耗相应数量的权证。正常情况下,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权证的数量满足每个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该预设时间段内的正常使用。然而,若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中存在恶意攻击该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通过使用区块链应用滥用区块链资源时,该用户的权证在该预设时间段内很快就消耗完。
此时,系统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其中,可以是系统自动检测每个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是否为零。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也可以是,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为零时,该用户主动向系统申请身份真实性验证。系统响应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申请后,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
S400,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
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为零时,有可能是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例如,在服务器通过“挖矿”形成区块链节点的过程中,“挖矿”成功的服务器成为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然而,“挖矿”不成功的服务器,不能成为区块链节点时,很可能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造成平台中区块链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同时,也不排除区块链应用的某些用户根据需求导致权证的使用过多,导致权证在预设时间内为零。因此,需要对权证为零的用户进行身份真实性验证。
若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则说明该用户不属于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该用户属于正常范围内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区块链资源。此时,系统将再次向该用户发放权证,以便该用户继续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核实用户的身份之后,向该用户发放的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比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少。具体地,每次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之后,系统向该用户发放权证的数量均比上一次发放的权证的数量少。可以是,系统向用户发放权证的数量为上一次发放的权证的数量的一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向同一用户发放权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与第一预设时间相同或者不相同。例如,系统控制一天时间内,向同一用户发放权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即使用户的身份再次通过真实性验证,系统将不会向该用户发放权证。
S500,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若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身份未能通过系统的真实性验证,则说明该用户属于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系统将禁止该用户后续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禁止的方式可以是,对该用户进行暂时性冻结。如,禁止该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也可以是,永久性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禁止的方式可以根据该用户使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情况确定。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用于区块链系统中,以控制区块链系统中的区块链资源的使用。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该方法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权证,以用于在使用区块链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区块链节点。当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随着使用情况逐渐减少。若用户恶意攻击区块链平台,滥用平台的底层区块链资源,用户权证消耗很快。当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系统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若用户为恶意攻击平台,滥用区块链资源,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系统的真实性验证,此时系统将禁止该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因此可避免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用户对区块链资源的滥用。同时,若用户的身份通过了系统的真实性验证,系统也可继续给该用户发放相应数量的权证,以保证平台真实性用户正常使用该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
S210,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转移到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扣除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之后,将该部分的权证转移到为该用户提供区块链资源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210包括:
S211,按照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分配给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各个区块链节点。
步骤S211之后,还包括:
S213,根据所述每个区块链节点的权证的数量,向所述每个区块链节点发放相应数量的代币。
在该实施方式中,系统转移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权证,根据区块链技术平台中每个区块链节点为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提供的工作量,计算每个区块链节点应获得的权证的数量,并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应获得的权证的数量,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分配给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各个区块链节点。进一步地,系统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的权证的数量,向每个区块链节点发放相应数量的代币。
以下提供一具体实施场景,以详细描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
BCM:Blockchain Message,即时通讯应用。
BCM权证为系统针对BCM用户发行的聊天权证。BCM用户需拥有且花费BCM权证才能使用BCM发送消息。并且,BCM权证不可在用户账户间转移,也不能兑换成代币,只能转移至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底层区块链节点,作为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证明。
以下将从BCM权证的发放、花费和交易费三个方面对进行阐述。
BCM权证的发放:
BCM权证发放的原则基于保证普通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防止恶意用户对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攻击。首先,按照国际通用的打字速度标准,普通4级的打字员每分钟可以输入50个单词。按照平均每个单词5个英文半角字母计算,共约250个字节。假设用户全天24小时在使用BCM进行文字聊天,那么总共发送约360000个字节。根据公式Bt=round(BQ/1024)计算,则用户需要花费约352个BCM权证。其中,Bt表示权证数,BQ表示字节,round函数表示四舍五入取偶。
根据用户使用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的通讯数据情况的统计计算,每日1000个BCM权证可以满足正常用户的使用需求。具体的发放规则如下:
1)BCM用户在注册账户时,系统自动给用户发放1000个BCM权证。
2)每日0点系统自动检查用户账户中的BCM权证余额,并自动将每个用户账号的BCM权证数量重置为1000。
3)用户账户中BCM权证上限为1000;每日由单一用户账户转出的BCM权证最多也为1000。如系统检测到用户转出的BCM权证多于1000,则认定该用户作弊。
BCM权证的花费:
BCM用户使用BCM发送消息即为1笔交易。其中,发送消息需要花费BCM权证,而接收消息不需要花费BCM权证。为了降低服务器处理压力,减少交易笔数的频繁运算,将BCM用户从第一次发送消息开始2个小时内,其BCM用户发送的所有消息,打包作为1笔交易。该笔交易所需花费的BCM权证数量与其所发送消息的数据量大小成正比关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用户花费的BCM权证:
Bt=round(BQ/1024)
其中,Bt为需要花费的BCM权证数,BQ(Byte Quantity)为该笔交易所包含的消息总字节数,round函数表示四舍五入取偶。
举例说明:BCM用户A在10点整向BCM用户B发送了1条消息,之后用户A分别又向BCM用户C和BCM用户D发送了共20条消息。截止至12点,BCM用户A累计向其他用户发送了51224字节的消息,则系统在12点计算BCM用户A花费的BCM权证时,需扣除BCM用户A 50个BCM权证。
如果BCM用户在一天内耗尽1000个BCM权证,那么系统会使用CAPTCHA验证码的方式对该用户进行真实性身份验证。如果用户通过了真实性验证,系统则会发放1/2*1000数量的BCM权证。用户一天之内最多可进行4次真实性身份验证,每次验证通过后的系统向该BCM用户发放的BCM权证数为上次获得的权证数的1/2。也即是,每天每个BCM用户最多可获取约1938个BCM权证。如果BCM用户的CAPTCHA验证码进行真实性身份验证不通过,则认为该用户为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该用户恶意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导致区块链资源的浪费。此时,根据该用户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情况对该用户进行暂时性冻结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或者对该用户进行永久封禁,不再给该用户提供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
BCM权证转换为交易费:
BCM用户使用BCM非交易服务资源所花费的BCM权证,将会转移至提供服务的区块链节点。每一个区块周期,系统根据各区块链节点收到的BCM权证衡量其工作量大小,从而发放相应数量的代币奖励,此部分的奖励即为区块链节点的交易费收益。
区块链节点在为BCM提供非交易服务资源过程中,获取的BCM权证即为该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证明。系统根据工作量为区块链节点发放交易费。假设在一打包周期内,一共有Qtotal个BCM权证从BCM用户流向底层区块链,某一工人环节点Wnode收到了Qwnode个BCM权证。系统总共发放的交易费为T个代币。那么,该工人环节点Wnode可以得到的交易费,由如下公式决定:
Tx=(Qwnode/Qtotal)*T
其中,Tx为区块链节点获得的交易费。
上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区块链资源的滥用,并且可以为区块链节点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工作量提供衡量方式,减轻了系统在防用户作弊和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衡量层面的技术压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装置。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包括若干区块链节点,用于给所述区块链应用提供基础功能;所述区块链应用基于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开发;所述区块链应用运行时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所述区块链系统参见图2,以及上述图2的相关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发放模块11、扣除模块22、验证模块33、第二发放模块44以及禁止模块55。
第一发放模块11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所述权证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权证是用户消耗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需要向系统支付的消费证明,同时系统也将用户消耗的权证转移到提供非交易服务资源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相应的区块链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以便用户在使用区块链资源中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区块链技术平台中提供服务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可根据统计预设周期时间内预设数量的用户消耗权证的数量确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包括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文字消息、语音消息以及视频消息等。为了保证普通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防止恶意攻击。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可以根据以下方式确定: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使用所述即时通讯应用发送消息使用的数据量,根据该数据量确定在该段预设时间内系统发放给该用户的权证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周期性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其中,所述周期性为每个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发放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同时,控制每个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例如,系统首次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第一预设时间段之后,检测到该用户的账号内还剩余一定数量的权证。此时,系统在下一个第一预设时间内,设置该用户的权证数量为第一预设数量。如,系统在一天的零点时分,给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不管当天时间内该用户是否使用完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在下一天的零点时分,系统重置该用户的权证数量仍然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保证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每天时间内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扣除模块22用于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在本实施例中,当系统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将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扣除的权证的数量与用户使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大小成正比。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可以是:根据预设的计算方式确定用户使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再根据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与权证数量的关系式确定扣除的权证的数量。
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为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消息产生的数据量。当用户发送预设数量的消息产生相应的数据量时,区块链技术平台消耗的区块链资源的数量,此处为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从而计算出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消息产生的数据量与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数量的关系式。进一步地,根据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应用发送消息产生的数据量与消耗的权证的数量的关系式,确定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扣除的该权证的数量。
验证模块33用于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在本实施例中,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使用区块链应用时,间接使用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每次使用均消耗相应数量的权证。正常情况下,系统在预设时间段内向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权证的数量满足每个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该预设时间段内的正常使用。然而,若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中存在恶意攻击该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通过使用区块链应用滥用区块链资源时,该用户的权证在该预设时间段内很快就消耗完。
此时,系统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其中,可以是系统自动检测每个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是否为零。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也可以是,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为零时,该用户主动向系统申请身份真实性验证。系统响应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申请后,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
第二发放模块44用于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权证为零时,有可能是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例如,在服务器通过“挖矿”形成区块链节点的过程中,“挖矿”成功的服务器成为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然而,“挖矿”不成功的服务器,不能成为区块链节点时,很可能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造成平台中区块链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同时,也不排除区块链应用的某些用户根据需求导致权证的使用过多,导致权证在预设时间内为零。因此,需要对权证为零的用户进行身份真实性验证。
若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则说明该用户不属于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该用户属于正常范围内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区块链资源。此时,系统将再次向该用户发放权证,以便该用户继续使用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系统核实用户的身份之后,向该用户发放的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比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少。具体地,每次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之后,系统向该用户发放权证的数量均比上一次发放的权证的数量少。可以是,系统向用户发放权证的数量为上一次发放的权证的数量的一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向同一用户发放权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与第一预设时间相同或者不相同。例如,系统控制一天时间内,向同一用户发放权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即使用户的身份再次通过真实性验证,系统将不会向该用户发放权证。
禁止模块55用于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若区块链应用的用户的身份未能通过系统的真实性验证,则说明该用户属于恶意攻击区块链技术平台的用户,系统将禁止该用户后续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禁止的方式可以是,对该用户进行暂时性冻结。如,禁止该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也可以是,永久性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禁止的方式可以根据该用户使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的情况确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还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中,对应各个步骤执行的操作,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内存储器或外存储器,或者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者。内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快闪存储器、或者随机存储器。外存储器可以包括硬盘、软盘、ZIP盘、U盘、磁带等。本申请所公开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类型的存储器。本申请所公开的存储器只作为例子而非作为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图1中的区块链系统200中每一个区块链节点相当于一个服务器。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72、存储装置73等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示出的结构器件并不构成对所有服务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存储装置73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71以及各功能模块,处理器72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73的应用程序71,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装置73可以是内存储器或外存储器,或者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者。内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快闪存储器、或者随机存储器。外存储器可以包括硬盘、软盘、ZIP盘、U盘、磁带等。本申请所公开的存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这些类型的存储装置。本申请所公开的存储装置73只作为例子而非作为限定。
处理器72是服务器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脑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7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装置内的数据,执行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于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
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包括若干区块链节点,用于给所述区块链应用提供基础功能;
所述区块链应用基于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开发;所述区块链应用运行时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
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所述权证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为区块链应用实现非交易活动使用的区块链资源;
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
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
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
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权证的初始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转移到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转移到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包括:
按照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分配给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各个区块链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区块链节点的工作量将所述相应数量的权证分配给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每个区块链节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区块链节点的权证的数量,向所述每个区块链节点发放相应数量的代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向同一用户发放权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应用为即时通讯应用;所述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包括:
确认所述即时通讯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进行即时通讯时,根据即时通讯产生的数据量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
9.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技术平台以及区块链应用;
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包括若干区块链节点,用于给所述区块链应用提供基础功能;
所述区块链应用基于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开发;所述区块链应用运行时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区块链资源;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放模块,向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发放第一预设数量的权证;所述权证为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支付给所述区块链节点的虚拟费用,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为区块链应用实现非交易活动使用的区块链资源;
扣除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时,根据使用情况扣除该用户相应数量的权证;
验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区块链应用的用户拥有的权证为零时,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
第二发放模块,用于若该用户的身份通过真实性验证,向该用户发放第二预设数量的权证;
禁止模块,用于若该用户的身份未通过真实性验证,禁止该用户使用所述区块链技术平台提供的所述非交易服务资源。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
CN201880002221.9A 2018-08-22 2018-08-22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690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1827 WO2020037578A1 (zh) 2018-08-22 2018-08-22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0600A CN109690600A (zh) 2019-04-26
CN109690600B true CN109690600B (zh) 2023-05-26

Family

ID=66191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221.9A Active CN109690600B (zh) 2018-08-22 2018-08-22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0600B (zh)
WO (1) WO20200375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5555A (zh) * 2020-02-17 2020-06-23 北京艾鸥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资源交易发送方法、装置、储存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01866A (zh) * 2020-03-13 2020-07-10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手续费的预存和扣除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8109A (zh) * 2016-11-24 2017-05-31 江苏通付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认证权限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6897150A (zh) * 2017-03-29 2017-06-27 杭州秘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许可链的资源配额管理方法
CN107993066A (zh) * 2017-12-20 2018-05-04 国民认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交易方法及电子钱包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2085B (zh) * 2017-06-30 2018-06-22 浙江华信区块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主动防御方法及节点
CN107832139A (zh) * 2017-09-26 2018-03-23 上海点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区块链节点的计算资源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943580A (zh) * 2017-11-13 2018-04-20 上海点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区块链节点处的用户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347350B (zh) * 2018-01-25 2022-04-1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306819B (zh) * 2018-04-20 2022-03-04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即时通讯系统实现方法、介质和计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8109A (zh) * 2016-11-24 2017-05-31 江苏通付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认证权限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6897150A (zh) * 2017-03-29 2017-06-27 杭州秘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许可链的资源配额管理方法
CN107993066A (zh) * 2017-12-20 2018-05-04 国民认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交易方法及电子钱包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7578A1 (zh) 2020-02-27
CN109690600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1088B (zh) 用于解决在网络故障情况下与区块链外通道相关出现的安全性相关漏洞的系统和方法
US200601068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er-based local generic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of stored value
EP1659530A1 (en) Method for pay-as-you-go computer and dynamic differential pricing
EP1984878B1 (en) Disaggregated secure execution environment
US20070192824A1 (en) Computer hosting multiple secure execution environments
US20120005721A1 (en) Processing unit enclosed operating system
US20090037929A1 (en) Secure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Security Policies
CN109690600B (zh) 区块链资源使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66676B (zh) 一种预防恶意攻击的方法及装置
RU2463658C2 (ru)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оплаченный доступ к обработке данных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еренос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хранения данных
US20070192826A1 (en) I/O-based enforcement of multi-level computer operating modes
CN109639416B (zh) 一种验证人节点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40279438A1 (en) Bridging suspension of accounts
US20080047024A1 (en) Passive memory lock
KR20080041207A (ko) 소프트웨어 계량 상태를 강행하기 위하여 전원 상태를사용하는 방법
KR102610011B1 (ko) DApp의 스마트 컨트랙트 수수료 감소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 매체 및 연산 서버
JP747675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643015B (zh) 转账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15323B (zh) 区块链的捐赠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284023A1 (e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180133051A (ko) 외화송금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814150A (zh) 区块链的违约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81029A (zh) 一种登录电话银行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US20090094455A1 (en) Frequency Managed Performance
KR20190043510A (ko) 외화송금 방법 및 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