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6766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6766B
CN109686766B CN201811589750.1A CN201811589750A CN109686766B CN 109686766 B CN109686766 B CN 109686766B CN 201811589750 A CN201811589750 A CN 201811589750A CN 109686766 B CN109686766 B CN 109686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sensor
display
transparent
me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97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6766A (zh
Inventor
郭林山
符鞠建
曹兆铿
胡天庆
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897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6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6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6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6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在柔性基板上且位于显示区的多个透明单元和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弯折轴,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在非透明显示状态下,显示面板沿弯折轴折叠,透明单元在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像素单元完全重叠;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芯片和至少一个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传感器组,传感器组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传感器组用于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向控制芯片发送感应信号。如此,使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已经成为海内外非常先进的显示器产业,被喻为下一代的“明星”显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OLED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发光效率高、面板厚度薄、可制作大尺寸与可弯曲式面板、制程简单、低成本等特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不同需求,推出了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人们可透过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看到放置于其背后的物品,并且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面板上还能显示信息,这种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运用于橱窗显示,客户可透过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看到位于其后的商品,同时在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面板上可以显示商品的相关信息,十分方便。
如何使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能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引入了传感器组,传感器组能够识别显示面板是否折叠,使显示面板在折叠时进入非透明显示状态,在非折叠时呈现透明显示状态,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透明单元和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弯折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在所述非透明显示状态下,所述显示面板沿所述弯折轴折叠,所述透明单元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单元完全重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芯片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的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组用于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向所述控制芯片发送感应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柔性基板,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沿弯折轴发生弯折,特别是,本申请在显示面板中引入了传感器组,该传感器组能够感应显示面板的弯折程度,当显示面板未发生弯折或者发生弯折而未折叠时,使显示面板呈现透明显示状态;当显示面板发生折叠时,使显示面板呈现非透明显示状态,此时,透明单元在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像素单元完全重叠。如此,使得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既能实现透明显示,也能实现非透明显示,显示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发生弯折的一种结构图;
图3所示为将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折叠后的一种AA’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金属线圈或第二金属线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不同需求,推出了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人们可透过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看到放置于其背后的物品,并且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面板上还能显示信息,这种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运用于橱窗显示,客户可透过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看到位于其后的商品,同时在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面板上可以显示商品的相关信息,十分方便。
如何使透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能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引入了传感器组,传感器组能够识别显示面板是否折叠,使显示面板在折叠时进入非透明显示状态,在非折叠时呈现透明显示状态,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发生弯折的一种结构图,图3所示为将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折叠后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设置有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
包括:柔性基板10以及设置在柔性基板10上且位于显示区11的多个透明单元40和多个像素单元30,像素单元30至少包括红色子像素31、绿色子像素32和蓝色子像素33;
显示面板100具有至少一弯折轴50,显示面板100包括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在非透明显示状态下,显示面板100沿弯折轴50折叠,位于折叠轴一侧的第一显示区的透明单元40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位于折叠轴另一侧的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单元30完全重叠,而位于折叠轴一侧的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单元30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位于折叠轴另一侧的第二显示区的透明单元40正好完全重叠;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控制芯片90和至少一个与控制芯片90电连接的传感器组60,传感器组60包括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传感器组60用于根据显示面板100的显示状态向控制芯片90发送感应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上所包含的透明单元40和像素单元30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透明单元40和像素单元30的实际尺寸和数量,而且像素单元30和透明单元40的排布形式也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形式,也仅为示意性说明。此外,图3所示的截面图仅示出了在显示面板100发生折叠后像素单元30和透明单元4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膜层结构。
具体地,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了多个像素单元30和多个透明单元40,像素单元30包括红色子像素31、绿色子像素32和蓝色子像素33,以实现不同画面的显示,可选地,像素单元30除包括红色子像素31、绿色子像素32和蓝色子像素33外,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其他颜色的子像素,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特别是,显示面板100为柔性显示面板,能够沿其弯折轴50进行弯折,并且在显示面板100中引入了传感器组60,该传感器组60包括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当显示面板100未发生弯折时,请参见图1,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之间的感应信号值几乎为0;当显示面板100沿弯折轴50进行弯折时,请参见图2,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二者之间的感应信号值逐渐变大;当显示面板100沿弯折轴50折叠时,请参见图3,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之间的感应信号最大;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能够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90,从而通过感应信号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程度,当感应信号最大时,说明显示面板100发生了折叠,透明单元40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像素单元30完全重叠,此时控制芯片90可控制显示面板100进入非透明显示状态;当感应信号未达到最大值时,说明显示面板100未发生折叠,此时控制芯片90可显示面板100进入透明显示状态,使得像素单元30对应的区域进行画面显示,透明单元40对应的区域呈透明态。如此,控制芯片90根据传感器组60发送的感应信号即可控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状态,使显示面板100既能实现透明显示状态,也可实现非透明显示状态,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功能更加多样化,满足用户对显示面板100的不同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沿列方向,透明单元40构成多个透明单元列45,像素单元30构成多个像素单元列35;沿行方向,透明单元列45和像素单元列35交替排布;弯折轴50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相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1,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列35和多个透明单元列45,像素单元列35和透明单元列45沿行方向交替排布,而且弯折轴50沿列方向延伸,如此,在沿着弯折轴50将显示面板100进行折叠后,各透明单元列45将能够与像素单元列35完全重叠,与此种情况下相当于显示面板100在显示过程中不再包含透明的部分,整个显示面板100呈现非透明显示的状态。透明单元列45和像素单元列35沿行方向交替排布的方式,简单易实现,既能够实现透明显示状态,又方便在显示面板100折叠后透明单元列45能够与像素单元列35完全重合,进而顺利实现非透明显示状态。此外,当显示面板10呈现非透明显示状态时,由于透明单元列45将能够与像素单元列35完全重叠,相比透明显示状态而言,在相同单位面积内,非透明显示状态下像素单元的数量为透明显示状态下像素单元数量的两倍,也就是说非透明显示状态下的PPI(Pixels Per Inch)为透明显示状态下PPI的两倍,如此可以使显示面板所能显示的画面更加细腻,因而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在非透明显示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透明单元40和像素单元30还可采用其他的排布方式,例如请参见图4和图5,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实施例中,透明单元40还可构成多个透明单元列46、像素单元30构成多个像素单元列36;沿行方向,透明单元列46和像素单元列36交替排布,弯折轴50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相同;图5所示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列单元39,每个列单元39均包括像素单元列35和透明单元列45。示例性地,沿列方向相邻的三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列35,沿列方向相邻的三个子透明单元48构成一个透明单元列45,沿行方向,像素单元列35和透明单元列45交替排布;沿列方向,像素单元列35和透明单元列45也交替排布;弯折轴50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相同。在显示面板100沿弯折轴50发生弯折并折叠后,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单元30和透明单元40的排布方式,均能使透明单元40与像素单元30完全重叠,均能够使显示面板100实现非透明显示状态。当然,图1、图4和图5也仅示出了像素单元30和透明单元40的几种排布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像素单元30和透明单元40还可采用其他的排布方式,例如,多个像素单元可以与一个透明单元相邻,该一个透明单元的尺寸与位置与多个像素单元对应,折叠后,一个透明单元与多个像素单元重叠,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对于弯折轴50呈轴对称设置。
具体地,当将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对于弯折轴50呈轴对称设置时,在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折的过程中,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之间能够感应到的感应信号变化更加灵敏,如此,控制芯片90能够接收到的从传感器组60发来的感应信号的变化更加灵敏,因此更容易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状态,从而使得控制芯片90能够准确地在显示面板100的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分别向像素单元30发送不同的数据信号,使显示面板100在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均能实现正确的画面显示。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均位于非显示区12。
具体地,从图1可看出,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均位于显示区11之外的边框区,通过此种设计,在引入传感器组60后,无需改变显示区11原有的线路构造,有利于降低引入传感器后显示面板100的布线复杂度,同时,将传感器组60置于非显示区12时,还不会对显示区11的开口率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12通常会设置栅极驱动电路,当将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均位于非显示区12中时,可将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设置在显示面板100边框的角落位置,以避免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的引入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正常布线造成影响。另外,图1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上包括一个传感器组60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上还可包括两个或多个传感器组6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再次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像素单元30包括开口区71和非开口区72,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位于非开口区72,且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在柔性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透明单元40不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6,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1通常设置有黑矩阵70,显示区11中被黑矩阵70遮挡的区域即为非开口区72,未被黑矩阵70遮挡的区域即为开口区71。此处的开口区71指的是显示面板100上光线能透过的有效区域,现有技术的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显示面板100上信号线所在的区域、薄膜晶体管本身、还有储存电压用的储存电容等所在的区域并不完全透光,也由于经过这些区域的光线并不受到电压的控制因此无法显示正确的灰阶,这些区域用黑矩阵70遮挡,形成非开口区72,不透光。本申请将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设置在非开口区72时,不会对显示面板100的开口率造成影响,同时也能避免传感器组60的引入对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此外,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还与透明单元40不交叠,如此,有效避免了透明显示状态出现传感器可见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在非透明显示状态下传感器遮挡光线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12的传感器组。
具体地,请参见图1、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引入的传感器组60可单独位于非显示区12,也可单独位于显示区11的非开口区72,亦可部分位于非显示区12、部分位于显示区11的非开口区72,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可选地,同一传感器组60中的两个传感器需同时位于非显示区12或同时位于非开口区72,以有利于提升在显示面板100弯折过程中所能获取到的感应信号的变化灵敏度。当显示面板100包括两组多组传感器组60时,控制芯片90能够通过该两组或多组传感器组60获得到更为准确的感应信号,因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状态及显示状态。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传感器组60为电磁传感器组,第一传感器61为第一金属线圈81,第二传感器62为第二金属线圈82。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采用金属线圈形成传感器,在显示面板100未弯折或者虽然沿弯折轴50发生弯折但未折叠时,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相互感应,将形成微弱变化的信号电流;在显示面板100完全折叠重合后,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中的电流发生较大变化,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将把电流变化信号传递至控制芯片90,控制芯片90在获取到该电流变化信号即可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状态,进而控制显示面板100进入透明显示状态或者非透明显示状态。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同一传感器组60中,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具体地,当将同一传感器组60中的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的形状和尺寸均设置为相同时,在沿弯折轴50将显示面板100折叠后,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在柔性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将完全交叠,这样使得在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在显示面板100弯折过程中二者之间产生的电流信号变化更加明显,更有利于控制芯片90识别,从而使得控制芯片90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状态,能够在显示面板100的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准确地为显示面板100提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除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外,还可采用其他的形式实现,例如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金属线圈81或第二金属线圈8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同样能够在第一金属线圈81和第二金属线圈82之间产生感应信号,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BB’截面图,请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栅极金属层51、电容金属层52、源漏极金属层53和阳极金属层54;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引入的第一传感器61位于栅极金属层51、电容金属层52、源漏极金属层53和阳极金属层54中的至少一个膜层,第二传感器62位于栅极金属层51、电容金属层52、源漏极金属层53和阳极金属层54中的至少一个膜层。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引入的第一传感器61可设置在图9中栅极金属层51、电容金属层52、源漏极金属层53和阳极金属层54的至少一个膜层,第二传感器62也可设置在图9中栅极金属层51、电容金属层52、源漏极金属层53和阳极金属层54的至少一个膜层,如此,复用显示面板100上现有的膜层即可形成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无需为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新增膜层,因而不会增加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薄型化需求。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层57,该发光层57包括上述阳极金属层54、发光材料层55和阴极金属层56,在发光层57远离柔性基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薄膜封装层58,该薄膜封装层58能够有效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进入发光层57中,避免对发光层57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传感器61或第二传感器62分布在不同的膜层时,例如第一传感器61同时分布在电容金属层52和阳极金属层54时,第一传感器61位于电容金属层52的部分与位于阳极金属层54的部分之间可通过打孔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二者之间的过孔贯穿二者之间的绝缘层;当第一传感器61体现为金属线圈时,金属线圈中位于不同膜层之间的部分同样可通过上述打孔电连接的方式形成闭合的线圈,如此同样能够在显示面板发生弯折的过程中产生感应信号变化发送至控制芯片。
可选地,请参见继续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分别通过检测信号走线91与控制芯片90电连接;
控制芯片90通过检测信号走线91获取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之间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感应信号的变化调节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和/或显示状态。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控制芯片90是通过检测信号走线91与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电连接的,通过检测信号走线91可分别获取到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发来的感应信号,通过感应信号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状态,进而可判断显示面板100的显示状态,即透明显示状态或非透明显示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芯片90还可根据感应信号的变化调节调节显示面板100的亮度,例如,控制芯片90根据感应信号判断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状态,在显示面板100未发生弯折时,使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较高;在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后,还可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在显示面板100折叠后,再调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以提升非透明显示状态下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如此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功能更加多样化,更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当然,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通过感应信号的变化调节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意显示面板。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柔性基板,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沿弯折轴发生弯折,特别是,本申请在显示面板中引入了传感器组,该传感器组能够感应显示面板的弯折程度,当显示面板未发生弯折或者发生弯折而未折叠时,使显示面板呈现透明显示状态;当显示面板发生折叠时,使显示面板呈现非透明显示状态,此时,透明单元在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像素单元完全重叠。如此,使得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既能实现透明显示,也能实现非透明显示,显示功能更为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包括:柔性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透明单元和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弯折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明显示状态和非透明显示状态;在所述非透明显示状态下,所述显示面板沿所述弯折轴折叠,所述透明单元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单元完全重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芯片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的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组用于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向所述控制芯片发送感应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列方向,所述透明单元构成多个透明单元列,所述像素单元构成多个像素单元列;沿行方向,所述透明单元列和所述像素单元列交替排布;所述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在所述柔性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弯折轴呈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非开口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在所述柔性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明单元不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传感器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为电磁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为第一金属线圈,所述第二传感器为第二金属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圈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圈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金属层、电容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和阳极金属层;
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电容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和阳极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膜层,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电容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和阳极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通过检测信号走线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所述检测信号走线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的所述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的变化调节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和/或显示状态,其中,所述显示状态是指透明显示状态或非透明显示状态。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1589750.1A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686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9750.1A CN109686766B (zh)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9750.1A CN109686766B (zh)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6766A CN109686766A (zh) 2019-04-26
CN109686766B true CN109686766B (zh) 2020-08-25

Family

ID=6618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9750.1A Active CN109686766B (zh) 2018-12-25 2018-12-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6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8356A (zh) * 2019-05-08 2019-08-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面板
CN110619819B (zh) * 2019-09-17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及电子设备
TWI788844B (zh) * 2021-05-13 2023-01-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摺合式金屬背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8278B (zh) * 2015-09-30 2022-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电子设备
CN105676965B (zh) * 2016-03-29 2023-12-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7121344B (zh) * 2017-06-02 2019-10-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6766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398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8338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69027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4304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4800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01651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720193B2 (en) Display module
US2023016508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CN10968676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3742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369946A (zh) 一种显示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240130191A9 (en) Display panel
CN111952343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121115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8958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4182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211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0913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374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087851A1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3053979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397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83381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88601A (zh)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306684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