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1619B -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1619B
CN109681619B CN201710979067.8A CN201710979067A CN109681619B CN 109681619 B CN109681619 B CN 109681619B CN 201710979067 A CN201710979067 A CN 201710979067A CN 109681619 B CN109681619 B CN 109681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isc
groove
shaf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90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1619A (zh
Inventor
陆慧叶
袁海峰
谭秀杰
孙博
杨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90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1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1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1/00Rotary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41/24Details
    • F16H41/30Details relating to venting, lubrication, cooling, circulation of the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6Means for guiding lubricant into an axial channel of a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3Friction devices, e.g. clutches or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其中,该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包括变速箱和配油盘总成,所述配油盘总成包括配油盘和盘轴,所述配油盘包括套筒和盘体,所述盘轴压装于所述配油盘;所述配油盘安装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且所述套筒插接于所述变速箱内离合器的控制腔中;所述盘体设有第一油道,所述套筒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孔均与所述第一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本发明所提供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配油盘总成巧妙地利用了配油盘与盘轴间的过盈配合,将设于盘轴的第一油槽转化为油道,不仅大幅简化配油盘总成的结构,还可使得该配油盘总成的加工更为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油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其配油盘总成。
背景技术
配油盘总成一般应用于无级变速箱或自动变速箱领域,其通常包括配油盘和盘轴,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上。配油盘总成主要具有以下两个功能:1)通过盘轴上的花键固定液力变矩器的导轮轴;2)通过配油盘总成的油路设计,实现变速箱内润滑用油液的分配。
目前,配油盘总成的油液分配一般是通过配油盘上的油道与盘轴上油孔简单对接实现,如果油液的传输路径复杂,如换向等,则需要设置多条油道,使得配油盘总成的整体油路结构十分复杂,配油盘总成的加工难度也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配油盘总成,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其中,该配油盘总成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包括变速箱和配油盘总成,所述配油盘总成包括配油盘和盘轴,所述配油盘包括套筒和盘体,所述盘轴压装于所述配油盘;所述配油盘安装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且所述套筒插接于所述变速箱内离合器的控制腔中;所述盘体设有第一油道,所述套筒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孔均与所述第一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
本发明所提供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配油盘总成仅通过设于盘体的第一油道、设于套筒的第一油孔以及设于盘轴的第一油槽相配合,即可实现油液的换向。
较之现有技术中设置多条油道的方案,本发明所提供配油盘总成,巧妙地利用了配油盘与盘轴间的过盈配合,将设于盘轴的第一油槽转化为油道,不仅大幅简化配油盘总成的结构,还可使得该配油盘总成的加工更为容易。
可选地,还包括液力变矩器,所述盘轴远离所述离合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液力变矩器,且所述盘轴为空心轴;所述盘体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二油槽,且所述第二油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槽内油孔,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二油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二油槽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槽内油孔沿轴向错位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穿设于所述盘轴,且二者之间沿轴向间隔设有两密封环,两所述密封环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一槽内油孔能够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二油槽;所述输入轴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液力变矩器的内腔,且该端还同轴设有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引流孔,以连通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环形腔。
可选地,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设于所述输入轴、所述盘轴之间,并与其中一者过盈配合,与另一者间隙配合;所述衬套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衬套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两所述密封环位于两所述衬套之间。
可选地,靠近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衬套与相邻所述密封环之间形成第二环形腔,所述盘轴的周壁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轴油孔、第二轴油孔,且所述第一轴油孔、所述第二轴油孔均与所述第二环形腔相连通,所述液力变矩器流出的油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轴油孔进入所述第二环形腔;所述盘体设有第三油道,且所述第三油道通过所述第二轴油孔与所述第二环形腔相连通,所述第三油道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三油口。
可选地,所述盘体设有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四油口;所述盘体还设有若干分油道,各所述分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交叉于一点。
可选地,所述分油道包括第五油道,所述第五油道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五油口,所述第五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三油槽,所述第三油槽与所述第五油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油槽的槽底设有第二槽内油孔;所述输入轴远离所述液力变矩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离合器,且该端同轴设有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的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槽内油孔相对接的第二引流孔。
可选地,所述盘体背离所述变速箱的一面设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五油道相连通,用于润滑外接的链轮。
可选地,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六油道,所述第六油道设有背离所述变速箱的、用于排油的第六油口,所述第六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前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七油道,所述第七油道设有朝向所述变速箱、用于排油的第七油口,所述第七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油盘总成,包括配油盘和盘轴,所述配油盘包括套筒和盘体,所述盘轴压装于所述配油盘;所述配油盘安装于变速箱的壳体,且所述套筒插接于所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的控制腔中;所述盘体设有第一油道,所述套筒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孔均与所述第一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
可选地,所述盘体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二油槽,且所述第二油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槽内油孔,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二油槽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槽内油孔沿轴向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盘轴的周壁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轴油孔、第二轴油孔;所述盘体设有第三油道,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二轴油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油道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三油口。
可选地,所述盘体还设有第四油道和若干分油道,所述第四油道设有用于进油的第四油口,各所述分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交叉于一点;所述分油道包括第五油道,所述第五油道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五油口,所述第五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盘轴的压装面设有第三油槽,所述第三油槽与所述第五油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油槽的槽底设有第二槽内油孔;所述盘体背离所述变速箱的一面设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五油道相连通,用于润滑外接的链轮;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六油道,所述第六油道设有背离所述变速箱的、用于排油的第六油口,所述第六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前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七油道,所述第七油道设有朝向所述变速箱、用于排油的第七油口,所述第七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变速箱的配油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配油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配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配油盘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盘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盘轴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配油盘总成与离合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配油盘总成与离合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配油盘总成与输入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配油盘总成的第二油道与输入轴、液力变矩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配油盘总成的第二油道与输入轴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配油盘总成的第三油道与输入轴、液力变矩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配油盘总成的第三油道与输入轴、液力变矩器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配油盘的径向剖面图;
图15为配油盘总成的第五油道与输入轴、离合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变速箱、11离合器;
2配油盘总成、21配油盘、211套筒、211a第一油孔、212盘体、212a第一油道、212a-1第一油口、212b第二油道、212b-1第二油口、212c第三油道、212c-1第三油口、212d第四油道、212d-1第四油口、212e第五油道、212e-1第五油口、212f第六油道、212f-1第六油口、212g第七油道、212g-1第七油口、212h封堵件、212l第二油孔;
22盘轴、221第一油槽、222第二油槽、222a第一槽内油孔、223第一轴油孔、224第二轴油孔、225第三油槽、第二槽内油孔225a;
3液力变矩器;
4输入轴、41密封环、42第一引流槽、421第一引流孔、43衬套、44第二引流槽、441第二引流孔;
A控制腔、B第一环形腔、C第二环形腔、D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或结构,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8,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变速箱的配油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配油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配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配油盘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盘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盘轴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配油盘总成与离合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配油盘总成与离合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包括变速箱1、
配油盘总成2以及液力变矩器3,配油盘总成2包括配油盘21和盘轴22,配油盘21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于变速箱1的壳体上,液力变矩器3固定于盘轴22。
工作时,变速箱1控制模块的油液可通过其壳体进入配油盘总成2的各油道中,然后通过各油道将油液分配到液力变矩器3及其他部件当中,
而进入液力变矩器3的油液可实现液力变矩器3的变矩及锁止。
再如图3-6所示,配油盘21包括套筒211和盘体212,盘体212设于套筒211的外周,或者说,套筒211垂直于盘体212的盘面、并位于盘体212的中部,套筒211与盘体212具有贯通的压装孔。
套筒211与盘体212可以一体铸造成型,也可以分别加工,然后通过焊接、粘结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连。比较而言,一体铸造成型的生产效率更高,更便于批量生产,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安装时,上述盘轴22可以压装于配油盘21的压装孔,配油盘21安装于变速箱1的壳体,并使得套筒211能够插接于变速箱1内离合器11的控制腔A中。
盘体212上可以设有多条油道,盘轴22可以设有相应的油槽、油孔等,通过油道与油槽、油孔的配合,可实现变速箱1油液的分配。
具体地,上述盘体212设有第一油道212a,套筒211设有第一油孔211a,盘轴22与配油盘21的配合面,即压装面上设有第一油槽221,第一油道212a、第一油孔211a均与第一油槽221相连通,第一油道212a又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212a-1。
如图7、图8所示,第一油道212a(及其他油道)的外端部可通过钢球或碗形塞等封堵件212h密封,其内端部可以与第一油槽221相连通,变速箱1控制模块的油液可通过其壳体、第一油口212a-1进入第一油道212a,然后进入第一油槽221内。本文中所述“内”、“外”等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相对于套筒211的中轴线的而言,靠近该中轴线的方位称之为内,远离该中轴线的方位称之为外。
如前所述,盘轴22与配油盘21为过盈压装配合,那么,设于盘轴22压装面的第一油槽221实际上也相当于油道,第一油槽221中的油液可通过第一油孔211a进入离合器11的控制腔A中,以控制离合器11的动作;换而言之,上述的第一油道212a-第一油槽221-第一油孔211a,实际上形成了离合器11的控制油路。该离合器11设于变速箱1内部,具体可以为D/R挡离合器,可实现D挡、R挡之间的挡位切换。
较之现有技术中设置多条油道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巧妙地利用了配油盘21与盘轴22间的过盈配合,将设于盘轴22的第一油槽221转化为油道,可容易地实现油液的换向,不仅大幅简化了配油盘总成2的结构,还可使得配油盘总成2的加工更为容易。
需要说明,上述第一油道212a和第一油槽221的连通口,即第一油道212a的排油口,可以与第一油孔211a沿轴向错位设置,具体如图7、图8所示,以实现油液在不同轴向高度上的换向;上述排油口与第一油孔211a也可以位于轴向的同一高度,此时,二者需要沿盘轴22的周向错位设置,从而可实现油液在同一轴向高度上的换向。
上述第一油孔211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第一油孔211a可以沿套筒211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各第一油孔211a均与第一油槽221相连通。
可以理解,第一油孔211a的数量越多,油液进入控制腔A的速度也就越快,有利于D/R挡位的快速切换,而第一油孔211a的数量越少,配油盘21的加工相对更为容易;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上述第一油孔211a的数量、孔径。
请参考图9-11,图9为配油盘总成与输入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配油盘总成的第二油道与输入轴、液力变矩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配油盘总成的第二油道与输入轴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9、图10所示,盘轴22远离离合器11的一端可以插接于液力变矩器3,且该盘轴22可以为空心轴,其中部穿设有输入轴4;输入轴4的一端可以插接于液力变矩器3的短腔D中,另一端可以延伸入变速箱1内部,并与变速箱1内的行星齿轮机构相连。
盘体212上可以设有第二油道212b,盘轴22的压装面可以设有第二油槽222,而第二油槽222的槽底可以设有第一槽内油孔222a,第二油道212b可以与第二油槽222相连通,且第二油道212b可以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进油的第二油口212b-1。
变速箱1控制模块的油液能够通过变速箱1的壳体、第二油口212b-1进入第二油道212b,然后进入第二油槽222内,并通过设于槽底的第一槽内油孔222a进入盘轴22内壁与输入轴4外壁的间隙。
再如图11所示,输入轴4与盘轴22之间可以沿轴向间隔设有两密封环41,两密封环41之间可形成第一环形腔B,上述第一槽内油孔222a能够连通第一环形腔B、第二油槽222,也就是说,第二油槽222内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一槽内油孔222a进入第一环形腔B中。
输入轴4插接于液力变矩器3的一端可以同轴设有第一引流槽42,第一引流槽42的侧壁可以设有第一引流孔421,以连通第一引流槽42、第一环形腔B。
如此,第一环形腔B中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引流孔421进入第一引流槽42内,并最终流入液力变矩器3的短腔D中,以控制液力变矩器3的变矩;换而言之,上述的第二油道212b-第二油槽222-第一槽内油孔222a-第一环形腔B-第一引流孔421-第一引流槽42,实际上形成了液力变矩器3的变矩油路。
应当知晓,对于特定结构的变速箱1,输入轴4的结构以及输入轴4与变速箱1的相对位置均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第一引流槽42及第一引流孔421的轴向位置是确定的;而配油盘21安装于变速箱1的壳体上,即配油盘21的安装面也是确定的。
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油液顺利地进入第一引流孔421,通常采用的方案是使得第二油道212b的排油口,即第二油道212b与第二油槽222的连通口正对第一引流孔421设置。
如此,如果第一引流孔421的轴向位置较高(即如图11中所示)或者较低,在配油盘21安装面确定的前提下,就需要将第二油道212b设置为倾斜的,或者将第二油道212b的孔径扩大,再或者,可将第二油道212b的轴向位置调高或调低。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会导致配油盘21在第二油道212b处的厚度偏大,第二油道212b偏离安装面的距离增多,造成配油盘21的油路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加工及安装难度增加。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巧妙地采用了带有第一槽内油孔222a的第二油槽222与第一环形腔B相配合的结构,使得第二油路212b的排油口与第一引流孔421无需正对设置,使得第二油道212b偏离安装面的距离与其他油道大致相同,从而可大幅简化配油盘21油路设计,使得配油盘21的加工及安装过程更为简单。
进一步地,以图11为视角,上述第二油道212b的排油口与第一槽内油孔222a也可以沿轴向错位设置,以使得该排油口与第一引流孔421可以具有更大范围的轴向错位量。
或者,上述排油口与第一槽内油孔222a也可以正对设置,即第二油槽222整体可以相当于通孔结构,此时,仅通过第一环形腔B也可达到第一引流孔421与排油口错位设置的目的。
可以理解,上述第二油道212b的排油口、第一槽内油孔222a与第一引流孔421并非必须沿轴向错位设置,其需要结合实际安装情况而定,具体而言,仍可参考图11,如果第一引流孔421的轴向位置降低到恰好能够与排油口正对,显然也就不需要设置上述的第二油槽222、第一槽内油孔222a以及第一环形腔B。
请参考图12-图13,图12为配油盘总成的第三油道与输入轴、液力变矩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配油盘总成的第三油道与输入轴、液力变矩器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2、图13所示,输入轴4与盘轴22之间还可以设有衬套43,且该衬套43与输入轴4、盘轴22中的一者可以过盈配合,与另一者可以间隙配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衬套43可以过盈压装于盘轴22,并与输入轴4间隙配合。
上述衬套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衬套43可以设于盘轴22的轴向两端部,以对输入轴4进行支撑,前述的两密封环41可以位于两衬套43之间。如此设置,靠近液力变矩器3的衬套43与相邻密封环41之间可形成第二环形腔C。
盘轴22的周壁可以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轴油孔223、第二轴油孔224,且第一轴油孔223、第二轴油孔224均可以与第二环形腔C相连通;上述第一轴油孔223可以位于液力变矩器3的内部,且该第一轴油孔2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沿盘轴22的周向间隔分布,从液力变矩器3流出的油液可以进入第二环形腔C中。
在输入轴4高速旋转时,第二环形腔C中的油液可以在衬套43与输入轴4的间隙形成油膜,该油膜一方面可起到动态密封的作用,以避免油液自该衬套43处中漏出,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输入轴4与衬套43之间的转动摩擦,以延长输入轴4、衬套43的使用寿命,并能够起到浮动定心的作用,有利于保证输入轴4与衬套43的同轴度。
盘体212可以设有第三油道212c,且第三油道212c可以通过第二轴油孔224与第二环形腔C相连通,第三油道212c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三油口212c-1。
采用这种结构,从液力变矩器3排出的油液可以先进入第二环形腔C,然后再进入第三油道212c中,并通过第三油口212c-1进入变速箱1的壳体内,并最终流入变速箱1的控制模块,完成油液的循环,并实现液力变矩器3的锁止;换而言之,第一轴油孔223-第二环形腔C-第二轴油孔224-第三油道212c,实际上构成了液力变矩器3的锁止油路。
请参考图14-15,图14配油盘的径向剖面图,图15为配油盘总成的第五油道与输入轴、离合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盘体212可以设有第四油道212d,第四油道212d可以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进油的第四油口212d-1,且盘体212上还可以设有若干分油道,各分油道与第四油道212d交叉于一点。
换而言之,第四油道212d相当于主油道,其通过第四油口212d-1接收来自变速箱1控制模块的油液,并通过与之交叉于同一点的各分油道将该油液分配到其他部件内,以实现变速箱1的主动润滑。
在现有技术中,配油盘21的各分油道与主油道通常交叉于不同点,导致各分油道的油压出现差异,使得主油道中油液分配不均,进而导致部分零部件的润滑效果不佳。
针对此,本发明实施例经过一定的试验研究,将上述各分油道与第四油道212d交叉于同一点,进而保证各分油道的油压及所分得的油液量较为均匀,有利于保证各零部件的有效润滑。
需要指出,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上述各分油道的具体数量作限定,在使用时,可根据待润滑部件的数量等实际情况选择设定各分油道的数量及设置位置等。
具体到本发明实施例,分油道可以包括第五油道212e、第六油道212f及第七油道212g,以下将针对各分油道的具体结构及作用等进行详细描述。
第五油道212e的内端部可以与套筒211相连通,外端部可以延伸至盘体212的外缘,且该外端部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五油口212e-1,第五油口212e-1可以与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以润滑设于变速箱1后壳体的零部件,如传动带轮等。
盘轴22的压装面可以设有第三油槽225,第三油槽225可以与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且第三油槽225的槽底可以设有第二槽内油孔225a;输入轴4远离液力变矩器3的一端可以插接于离合器11,且该端可以同轴设有第二引流槽44,第二引流槽44的周壁可以设有与第二槽内油孔225a相对接的第二引流孔441。
第五油道212e中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三油槽225、第二槽内油孔225a、第二引流孔441进入第二引流槽44内,并最终流入离合器11的润滑腔内,以润滑离合器11;换而言之,第五油道212e-第三油槽225-第二槽内油孔225a-第二引流孔441-第二引流槽44,实际上形成了离合器11的润滑油路。
以图15为视角,由于第三油槽225的存在,上述第五油道212e与第三油槽225的连通口,即第五油道212e的排油口与第二槽内油孔225a也可以沿轴向错位设置,也就是说,第五油道212e的排油口与第二引流孔441无需正对设置,使得配油盘总成2的油路设计可以大幅简化,配油盘总成2的加工及安装过程均更为容易。
上述第二槽内油孔225a与第二引流孔441之间也可以存在类似第一环形腔B的结构,如此,第二槽内油孔225a与第二引流孔441在轴向上也无需处于同一位置,可进一步地简化配油盘总成2的结构及安装过程。
进一步地,盘体212背离变速箱1的一面可以设有第二油孔212l(如图4所示),第二油孔212l可以与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以将第五油道212e中的油液引至外接的链轮,进而对链轮进行润滑。
第六油道212f可以设有背离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六油口212f-1,第六油口212f-1可以与变速箱1的前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以润滑设于变速箱1前壳体的零部件,如轴承、齿轮等。
第七油道212g可以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七油口212g-1,第七油口212g-1可以与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以润滑设于变速箱1后壳体的零部件,如离合器、输入轴等。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并未明确限定各油道用于进油或用于排油的油口的设置位置,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图2-4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调整各油口的位置。
基于上述各方案所涉及的配油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油盘总成2,具体可参考图2-6、图14,该配油盘总成2可以包括配油盘21和盘轴22,配油盘21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于变速箱1的壳体上。
配油盘21包括套筒211和盘体212,盘体212设于套筒211的外周,或者说,套筒211垂直于盘体212的盘面、并位于盘体212的中部,套筒211与盘体212具有贯通的压装孔。套筒211与盘体212可以一体铸造成型,也可以分别加工,然后通过焊接、粘结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连。
在安装时,上述盘轴22可以压装于配油盘21的压装孔,配油盘21安装于变速箱1的壳体,并使得套筒211能够插接于变速箱1内离合器11的控制腔A中。
盘体212设有第一油道212a,套筒211设有第一油孔211a,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一油槽221,第一油道212a、第一油孔211a均与第一油槽221相连通;第一油道212a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212a-1。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配油盘总成2,巧妙地利用了配油盘21与盘轴22间的过盈配合,将设于盘轴22的第一油槽221转化为油道,可容易地实现油液的换向,不仅大幅简化了配油盘总成2的结构,还可使得配油盘总成2的加工更为容易。
盘体212可以设有第二油道212b,盘轴22的压装面可以设有第二油槽222,且第二油槽222的槽底可以设有第一槽内油孔222a,第二油道212b与第二油槽222相连通,第二油道212b可以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进油的第二油口212b-1;且第二油道212b和第二油槽222的连通口与第一槽内油孔222a沿轴向错位设置。
盘轴22的周壁可以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轴油孔223、第二轴油孔224;盘体212可以设有第三油道212c,第三油道212c与第二轴油孔224相连通,且第三油道212c可以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三油口212c-1。
盘体212还可以设有第四油道212d和若干分油道,第四油道212d可以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进油的第四油口212d-1,各分油道与第四油道212d交叉于一点,即第四油道212d相当于主油道,为各分油道提供油液。
上述分油道具体可以包括第五油道212e、第六油道212f及第七油道212g,其中,第五油道212e远离套筒211的一端可以设有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五油口212e-1,第五油口212e-1可以与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以润滑设于变速箱1后壳体的零部件,如传动带轮等。
盘轴22的压装面可以设有第三油槽225,第三油槽225与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且第三油槽225的槽底可以设有第二槽内油孔225a,盘体212背离变速箱1的一面可以设有第二油孔212l,第二油孔212l可以与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以润滑外接的链轮。
第六油道212f可以设有背离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六油口212f-1,第六油口212f-1可以与变速箱1的前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以润滑设于变速箱1前壳体的零部件,如轴承、齿轮等。
第七油道212g可以朝向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七油口212g-1,第七油口212g-1可以与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以润滑设于变速箱1后壳体的零部件,如离合器、输入轴等。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包括变速箱(1)和配油盘总成(2),所述配油盘总成(2)包括配油盘(21)和盘轴(22),所述配油盘(21)包括套筒(211)和盘体(212),所述盘轴(22)与所述套筒(211)同轴设置,所述盘轴(22)压装于所述配油盘(21),并置于所述套筒(211)内;所述配油盘(21)安装于所述变速箱(1)的壳体,且所述套筒(211)插接于所述变速箱(1)内离合器(11)的控制腔(A)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212)设有第一油道(212a),所述套筒(211)设有第一油孔(211a),所述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一油槽(221),所述第一油道(212a)、所述第一油孔(211a)均与所述第一油槽(221)相连通;所述第一油道(212a)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212a-1);
还包括液力变矩器(3),所述盘轴(22)远离所述离合器(11)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液力变矩器(3),且所述盘轴(22)为空心轴;所述盘体(212)设有第二油道(212b),所述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二油槽(222),且所述第二油槽(222)的槽底设有第一槽内油孔(222a),所述第二油道(212b)与所述第二油槽(222)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212b)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二油口(212b-1);
还包括输入轴(4),所述输入轴(4)穿设于所述盘轴(22),且二者之间沿轴向间隔设有两密封环(41),两所述密封环(4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腔(B),所述第一槽内油孔(222a)能够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腔(B)、所述第二油槽(222);所述输入轴(4)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内腔,且该端还同轴设有第一引流槽(42),所述第一引流槽(42)的侧壁设有第一引流孔(421),以连通所述第一引流槽(42)、所述第一环形腔(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212b)和所述第二油槽(222)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槽内油孔(222a)沿轴向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套(43),所述衬套(43)设于所述输入轴(4)、所述盘轴(22)之间,并与其中一者过盈配合,与另一者间隙配合;
所述衬套(43)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衬套(43)沿轴向间隔设置,且两所述密封环(41)位于两所述衬套(4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衬套(43)与相邻所述密封环(41)之间形成第二环形腔(C),所述盘轴(22)的周壁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轴油孔(223)、第二轴油孔(224),且所述第一轴油孔(223)、所述第二轴油孔(224)均与所述第二环形腔(C)相连通,所述液力变矩器(3)流出的油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轴油孔(223)进入所述第二环形腔(C);
所述盘体(212)设有第三油道(212c),且所述第三油道(212c)通过所述第二轴油孔(224)与所述第二环形腔(C)相连通,所述第三油道(212c)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三油口(212c-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2)设有第四油道(212d),所述第四油道(212d)设有用于进油的第四油口(212d-1);
所述盘体(212)还设有若干分油道,各所述分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212d)交叉于一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道包括第五油道(212e),所述第五油道(212e)远离所述套筒(211)的一端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五油口(212e-1),所述第五油口(212e-1)与所述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三油槽(225),所述第三油槽(225)与所述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油槽(225)的槽底设有第二槽内油孔(225a);
所述输入轴(4)远离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离合器(11),且该端同轴设有第二引流槽(44),所述第二引流槽(44)的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槽内油孔(225a)相对接的第二引流孔(4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2)背离所述变速箱(1)的一面设有第二油孔(212l),所述第二油孔(212l)与所述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用于润滑外接的链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六油道(212f),所述第六油道(212f)设有背离所述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六油口(212f-1),所述第六油口(212f-1)与所述变速箱(1)的前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七油道(212g),所述第七油道(212g)设有朝向所述变速箱(1)、用于排油的第七油口(212g-1),所述第七油口(212g-1)与所述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10.一种配油盘总成,包括配油盘(21)和盘轴(22),所述配油盘(21)包括套筒(211)和盘体(212),所述盘轴(22)压装于所述配油盘(21);所述配油盘(21)安装于变速箱(1)的壳体,且所述套筒(211)插接于所述变速箱(1)内的离合器(11)的控制腔(A)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212)设有第一油道(212a),所述套筒(211)设有第一油孔(211a),所述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一油槽(221),所述第一油道(212a)、所述第一油孔(211a)均与所述第一油槽(221)相连通;所述第一油道(212a)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一油口(212a-1);
所述盘轴(22)的周壁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轴油孔(223)、第二轴油孔(224);所述盘体(212)设有第三油道(212c),所述第三油道(212c)与所述第二轴油孔(224)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油道(212c)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三油口(212c-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配油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2)设有第二油道(212b),所述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二油槽(222),且所述第二油槽(222)的槽底设有第一槽内油孔(222a),所述第二油道(212b)与所述第二油槽(222)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212b)设有用于进油的第二油口(212b-1);
所述第二油道(212b)和所述第二油槽(222)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槽内油孔(222a)沿轴向错位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配油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2)还设有第四油道(212d)和若干分油道,所述第四油道(212d)设有用于进油的第四油口(212d-1),各所述分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212d)交叉于一点;
所述分油道包括第五油道(212e),所述第五油道(212e)远离所述套筒(211)的一端设有用于排油的第五油口(212e-1),所述第五油口(212e-1)与所述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盘轴(22)的压装面设有第三油槽(225),所述第三油槽(225)与所述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且所述第三油槽(225)的槽底设有第二槽内油孔(225a);所述盘体(212)背离所述变速箱(1)的一面设有第二油孔(212l),所述第二油孔(212l)与所述第五油道(212e)相连通,用于润滑外接的链轮;
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六油道(212f),所述第六油道(212f)设有背离所述变速箱(1)的、用于排油的第六油口(212f-1),所述第六油口(212f-1)与所述变速箱(1)的前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所述分油道还包括第七油道(212g),所述第七油道(212g)设有朝向所述变速箱(1)、用于排油的第七油口(212g-1),所述第七油口(212g-1)与所述变速箱(1)的后壳体润滑油道相连通。
CN201710979067.8A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Active CN109681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9067.8A CN109681619B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9067.8A CN109681619B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619A CN109681619A (zh) 2019-04-26
CN109681619B true CN109681619B (zh) 2022-02-08

Family

ID=6618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9067.8A Active CN109681619B (zh) 2017-10-19 2017-10-19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1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339B (zh) * 2019-09-16 2021-07-16 杭州杰途传动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配油器
CN112983300A (zh) * 2021-03-18 2021-06-1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盘液压动力头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1921A1 (ja) * 2008-07-01 2010-01-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船用減速逆転機と船用減速逆転機の油圧装置
WO2014007164A1 (ja) * 2012-07-04 2014-01-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04315106A (zh) * 2014-08-19 2015-01-2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液力变矩器导轮轴总成
CN105570442A (zh) * 2014-10-30 2016-05-1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7100991A (zh) * 2016-12-30 2017-08-29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1600B2 (en) * 2003-02-28 2006-03-14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1921A1 (ja) * 2008-07-01 2010-01-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船用減速逆転機と船用減速逆転機の油圧装置
WO2014007164A1 (ja) * 2012-07-04 2014-01-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04315106A (zh) * 2014-08-19 2015-01-2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液力变矩器导轮轴总成
CN105570442A (zh) * 2014-10-30 2016-05-1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7100991A (zh) * 2016-12-30 2017-08-29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619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67036A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ssions
US8425361B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planetary gear set
CN107631014B (zh) 具有改进润滑的堆叠行星齿轮组件
US7442142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2840317B (zh) 旋转行星齿轮架的润滑设备
US7958969B2 (en) Transfer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869023B (zh) 一种取力器的自润滑系统
CN106801739B (zh) 手动变速器供油器
JPS6242186B2 (zh)
CN102094954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9681619B (zh)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KR101934066B1 (ko) 유성기어장치
CN107100991B (zh) 一种变速箱
CN113483088B (zh) 一种带有供油装置的船用齿轮箱摩擦离合器输入轴组件
CN113819228A (zh) 一种amt变速箱制动器强制润滑系统
JPS59106761A (ja) 歯車装置の潤滑油導入装置
US4621710A (en) Bearing lubrication system for extension housing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N216478808U (zh) At变速箱输出轴结构及at变速箱
CN107143644B (zh) 一种变速箱润滑油路
CN107339409B (zh) 一种变速箱变矩器壳体
KR100811755B1 (ko) 자동변속기의 오일펌프 설치 구조
CN219888695U (zh) 一种dct中间轴轴系润滑结构
CN218971806U (zh) 变速器输入轴结构和车辆
JPH0533814Y2 (zh)
KR20080102720A (ko) 오일펌프의 커버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