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0665A -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0665A
CN109680665A CN201811464021.3A CN201811464021A CN109680665A CN 109680665 A CN109680665 A CN 109680665A CN 201811464021 A CN201811464021 A CN 201811464021A CN 109680665 A CN109680665 A CN 109680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arm
algae
waters
ostentati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640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0665B (zh
Inventor
张保祥
高印军
刘健
金丽
卜庆伟
李妍妍
罗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18114640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0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0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0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 C02F1/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echanical oscillations ultrasonic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述槽斗形的舱体前、后侧帮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发明实现对水域内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连续清理,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自动化都获得极大提升,针对内陆水域发生的浮华乃至海水中发生的赤潮等防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陆水域,发生水华时的藻类,以蓝藻居多。蓝藻 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生存能力强,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有些种类还能与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按照危害性大小,蓝藻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 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 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温度越高繁殖越快。更为严 重的是,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繁殖,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的死 亡个体分解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 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s耐热,不易被 沸水分解,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经常发生蓝藻毒素 中毒事件。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养殖水体投饵增加,蓝藻较容易大量暴发。近年来研究表明蓝 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也有很大关系。蓝藻的光合作用强烈,导致水体的pH 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 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在消耗大量氧气的同时会分解产生大量毒素。会造成养殖动物的 食欲降低,免疫能力下降,并且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鱼虾误 食后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极大地增加了患病概率。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 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仅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蓝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温度。蓝藻一般需要高温条件下才会大规模暴发,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 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夏季 高温水华爆发时,面对偌大的水域,进行温度调控很难操作,况且温度变化会对水域内的 其他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危机,影响生态安全。
水体富营养化也是诱因之一。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水产品苗种放养量、投饵量, 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水生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色呈“绿 豆汤”色。池底沉积大量淤泥,又黑又臭,污染环境,造成“光水塘”、也称养殖水体“荒漠化”,这种片面强调消费者,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极为不平衡。致使在水塘等不流动的类似水域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但换水会增加养殖成本,而且实践证明,在温度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频繁的换水并不是每次都有效。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取“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而且换水后的水质变化,同样会对水域内生物造成 应激反应,影响存活率和品质,特别是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加剧,这种治理蓝藻的方式 也不可取。
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除去水域中的有机磷在当前尤为人们所重视,使用无 磷洗衣粉的公告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个别地区还会大量使用其他富含有机磷的清洁制剂, 由于涉及面较广,不易监管,需要全体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好,所以,短期内难以奏效, 要想迅速实现对蓝藻的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现如今,人们防止蓝藻爆发也想出了很多办法,防治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两大类,就物理方法而言,有彻底清理消毒、定期更换新鲜水以及人工捞除等方式,彻底 清理消毒、定期更换新鲜水在上面已有论述,不仅成本高,而且收效不大;人工捞除,因没有称手的工具对整个水域内进行大量打捞,往往在增加人力和物力消耗后收效甚微。
化学方法防治有很多种,其中,利用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的特点,将铜制 剂用作抑藻、杀藻剂。但高浓度的铜离子会引发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严重缺氧。铜制剂的使用还会引起对虾蓄积性中毒,造成其肝、肾组织损害,影响生长;同时,过多过 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腐蚀虾的鳃丝,形成黑鳃等疾病。经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因 此,铜制剂使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造成生物链的危害往往不可逆,不宜采用。
利用茶麸治理蓝藻,适用于蓝藻爆发初期,研究表明,因为茶麸含有茶皂素,除对虾 养殖外,对以血红蛋白为氧载体的其他水产动物毒害较大,不易采用。
利用蓝藻的固氮作用进行选择性施肥治理蓝藻,虽然低氮磷比,有利于蓝藻的固氮, 高氮磷比有利于绿藻繁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6:1时,能有效控制固 氮蓝藻的爆发。但这样一来,往往会引入氮类等其他物质,造成水域内氮氧化物等其他元 素的比例变化,相当于对水域的二次污染,也不利于开展。
同样,利用高锰酸盐、硫酸铝、高铁酸盐复合药剂、液氯、次氯酸、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不仅遗留制剂在水域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仅仅也是一种治标方法,必须慎重使用。更主要的,一是用化学药剂除藻后的蓝藻尸体仍留在水体中,并不断释放藻毒素,危 害性变的更长和更隐蔽;二是化学杀藻剂对水体其他生物影响很大,使用化学药剂后的河 道不利于生物恢复;三是使用化学杀藻剂仅能在短时间内对水体中藻类有控制作用,由于 不能彻底杀灭,时隔不久又死灰复燃,有时会因藻类具备抗药性甚至变本加厉,水体将是 一种恶性循环。可以说,运用化学方法治理河道是“饮鸩止渴”。国家已经限制化学方法在 河道治理中的使用。
综合上述分析获得,当水域内发生水华后,目前的物理除藻方法和化学除藻方法存在 效率低、成本高、大规模除藻副作用大等弊端,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差距。因此,急需找出 一种切实可行的藻类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内陆水域中的藻类尤其是蓝藻水华的治理问题,为实 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 述槽斗形的舱体前、后侧帮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 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前、后侧帮靠近所 述左端帮的一端分别延伸有L形臂,所述L形臂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所述横向臂的端部与前、后侧帮端部连接,在前、后侧帮的上沿靠近所述槽斗形的舱体的右端帮处向上延伸有支撑侧板,所述L形臂中的竖向臂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部一道与顶棚连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 所述排污装置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 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所述L形臂的横向 臂和竖向臂连接转折处的中心端轴,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 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且垂 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位于所述中心端轴 中的同一个端部旁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共面且间隔120度辐射角 度排布,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远离中心端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盒, 两个间隔角度、方向一致的支撑臂上的轴承盒之间配合连接有轴辊,各个轴辊的辊面之间 套接在同一输送带上,与第一支撑臂上端轴承盒连接的轴辊的一侧轴端部连接有花键轴, 所述花键轴与安装在临近所述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的蜗轮蜗杆机构配合,所述蜗轮蜗杆 机构还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蜗轮蜗杆机构所处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带为丝网结构,在丝网结构的经线或纬线上设有 若干垂直于丝网上表面的软刺,所述软刺为柔性材料,所述刮板呈楔形,在楔形上下面之 间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软刺之间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粉碎机,所述粉碎机的进料口与所述舱 体的左侧帮的上边缘连接的刮板相衔接,所述粉碎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排污装置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泵本体安装在所 述顶棚上部,所述泵体的进料口呈管状延伸至槽斗形的所述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棚上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 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位于所述顶棚的左端前沿上连接有拦污栅栏,所述拦污栅栏 包括由所述顶棚朝左侧斜下方延伸的钢筋棍,所述钢筋棍与所述顶棚的左端前沿相交接处 还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的灯头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舱体的右端帮的外壁上还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 声波发生器的发射端朝向舱体右端帮的下方且位于舱体的吃水线下。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安装有浮筒的舱体放置在有藻类生长的水域内,启动岸上的控制装置,使 位于舱体中的粉碎机、泥浆泵运行,同时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的位于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 侧的电机得电运行,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转动,蜗轮蜗杆机构再通过花键轴驱动输送装 置中的第一轴辊转动,第一轴辊带动输送带使另外轴辊一起联动,使位于水表层的藻类附 着在输送带表面并沿输送带输送至刮板处,
步骤二,刮板对设有软刺的输送带的表面进行刮除,藻类经刮板刮至位于舱体内的粉 碎机进料口进行粉碎,经粉碎后的藻类通过泥浆泵泵至岸上,通过人工进一步进行集中处 理。
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控制装置将所述钢筋棍与所述顶棚的左端前沿相交接处设 有的紫外线灯开启,在输送带输送被打捞的藻类的同时对藻类进行紫外线照射。
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控制装置将所述舱体的右端帮的外壁上设有的超声波发生 器开启,超声波发生器的发射端位于水下,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超声波清理。
本装置及其治理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本装置安放在蓝藻爆发的水域中,将控制装置设 置在岸上,控制装置中包括设有的PLC控制器以及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充电器与装置的顶 棚上的设有的太阳能电池板连接,PLC控制器的功能是对装置进行全面的控制,它可以实 现对装置中的粉碎机、泥浆泵以及驱动输送装置的电机进行启动、停止操作。同时在必要 情况下,还可以对设置在舱体左端和顶棚左端前沿结合处的紫外线灯以及设置在舱体右端 吃水线下的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启停控制,使该装置最大幅度的实现清理蓝藻水华的功能。
输送装置的输送带表面的经线或纬线上设有若干垂直于丝网上表面的软刺,伴随输送 装置中的输送带的转动,浮在水表面的细小的蓝藻浮华在软刺的辅助下,借助水的表面张 力以及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离开水面的一刻被“粘”在输送带上并脱离水面输送到上部, 途经搭接在输送带表面的刮板被剐蹭时,输送带上的大部分蓝藻被剐蹭起来顺着刮板表面 送入设置在一旁的粉碎机进料口内,同时软刺被刮板刮倒,在途经刮板表面设置的通孔时, 柔性软刺的弹性势能获得释放,对粘附在刮板表面上的蓝藻斑块进行弹拨起来,可以保持 刮板自身的整洁,避免因蓝藻在刮板上的拥堵淤积,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落入粉 碎机中的蓝藻被进一步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乃至呈糊状,这里,粉碎机的作用是对丝绦状、 条状、带状的藻类浮华进行粉碎,避免对后续泥浆泵工作的影响。本来在输送装置前方已 经设有拦污栅栏,其作用是对如树枝等较大障碍物的隔离,现在经粉碎机的进一步粉碎, 更便于泥浆泵运行。
经泥浆泵通过管道泵到岸上的蓝藻或其他藻类的水华物质,可以通过转运至收集站进 行集中处理。装置可以利用自身的太阳能电池板蓄能电能工作,也可在市电的驱动下连续 工作,设有的太阳能电池储能可以作为市电的补充,有效减小能源消耗,本装置处理流程 清晰,可以解决传统打捞式治理藻类水华没有专业机械,无法实现高效打捞和打捞不彻底 的弊端,避免蓝藻水华死灰复燃,,治标不治本的弊端。
本发明在不需要增加太多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对水域内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连续清理, 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自动化都获得极大提升,针对内陆水域发生的浮华乃至海水中发生的赤 潮等防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 和容易理解;
图1是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刮板示意图;
其中:101.浮筒,102.拦污栅栏,103.紫外线灯,104.L形臂,105.电机,106.顶棚,107.刮板,108.粉碎机,109.泥浆泵,110.管道,111.支撑侧板,112.超声波发生器,113. 舱体,114.输送带,115.第一支撑臂,116.通孔,201.中心端轴,202.轴辊,203.花键轴, 204.软刺,301.蜗轮蜗杆机构,401.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附 图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中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包括舱体113,所述舱体113为槽斗形,以图1的方位所示,所述槽斗形包括左端帮和右端帮,在所述左端帮和右端帮之间连接有前侧帮和后侧帮,所述舱体113的前、后侧帮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浮筒101,所述舱体113 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107,所述刮板107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113 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前、后侧帮与所述左端帮连接的一端各自分别延伸有L形臂 104,所述L形臂104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所述横向臂的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前、后侧帮 端部连接,在前、后侧帮的上沿靠近所述槽斗形的舱体113的右端帮处向上延伸有支撑侧 板111,所述L形臂104中的竖向臂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侧板111的上端部一道与顶棚106 连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113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113内还 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与所述排污装置连接,所述排污装置还通过管道110与岸 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所述L形臂104的横向臂和竖向臂连接转折处 的中心端轴201,靠近所述中心端轴201的两个端部的径向方向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臂 115,所述第一支撑臂115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201的轴向轴线,靠近所述中心端轴201的 两个端部且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201的轴向轴线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 在所述中心端轴201中的同一个端部旁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 115共面且间隔120度角度辐射排布,所述第一支撑臂115、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远离 中心端轴20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盒,两个间隔角度、方向一致的支撑臂115上的轴承 盒之间配合连接有轴辊202,即两个中心端轴上的角度方向一致的支撑臂上的轴承盒之间 连接有轴辊202,使方向一致的支撑臂115呈叉状支撑。由此,轴辊202的轴向轴线和中心端轴201的轴向轴线平行。各个轴辊202的辊面之间套接在同一输送带114上,与所述 第一支撑臂115的端部的轴承盒连接的轴辊202的一侧辊端连接有花键轴203,所述花键 轴203与安装在旁边的所述L形臂104的竖直臂的外侧的蜗轮蜗杆机构301配合,所述蜗 轮蜗杆机构301还与电机105连接,所述电机105固定安装在蜗轮蜗杆机构301所处L形 臂104的竖直臂的外侧。
所述输送带114为丝网结构,在丝网结构的经线或纬线上设有若干垂直于丝网上表面 的软刺204,所述软刺204为柔性材料,所述刮板107呈楔形,在楔形上下面之间设有若干通孔116,所述通孔116与所述软刺204之间配合连接。
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粉碎机108,所述粉碎机108的进料口与所述舱体113的左侧帮的 上边缘连接的刮板107相衔接,所述粉碎机108的出料口与所述排污装置相连接。
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泥浆泵109,所述泥浆泵109的泵本体安装在所述顶棚106上部,所述泵体的进料口呈管状延伸至槽斗形的所述舱体113内。
所述顶棚106上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40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01与位于岸上的控 制装置电连接;位于所述顶棚106的左端前沿上连接有拦污栅栏102,所述拦污栅栏102包括由所述顶棚106朝左侧斜下方延伸的钢筋棍,所述钢筋棍与所述顶棚106的左端前沿相交接处还设有紫外线灯103,所述紫外线灯103的灯头朝向所述输送带114的上表面。
所述舱体113的右端帮的外壁上还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12,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12的 发射端朝向舱体113右端帮的下方且位于舱体113的吃水线下。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安装有浮筒101的舱体113放置在有藻类生长的水域内,启动岸上的控制 装置,使位于舱体113中的粉碎机108、泥浆泵109运行,同时与蜗轮蜗杆机构301连接 的位于L形臂104的竖直臂的外侧的电机105得电运行,电机105驱动蜗轮蜗杆机构301 转动,蜗轮蜗杆机构301再通过花键轴203驱动输送装置中的第一轴辊转动,第一轴辊带 动输送带114使另外轴辊一起联动,使位于水表层的藻类附着在输送带114表面并沿输送 带114输送至刮板107处;
步骤二,刮板107对设有软刺204的输送带114的表面进行刮除,软刺204可以采用尼龙材质的针状物,既结实又有弹性,有利于通过刮板上的通孔116对粘附在刮板上的藻类进行挑除,避免影响刮板的刮除效果。藻类经刮板107刮至位于舱体113内的粉碎机108进料口进行粉碎,经粉碎后的藻类通过泥浆泵109泵至岸上,通过人工进一步进行集中处理。这里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或采用填埋等手段进行处理,或通过烘干后当做发电燃料的尝试,或通过进一步深加工进行有机肥生产等方面的尝试。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控制装置将所述钢 筋棍与所述顶棚106的左端前沿相交接处设有的紫外线灯103开启,在输送带114输送被 打捞的藻类的同时对藻类进行紫外线照射。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控制装置将所述舱 体113的右端帮的外壁上设有的超声波发生器112开启,超声波发生器112的发射端位于 水下,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超声波清理。
控制装置中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位于岸上的控制箱中,PLC控制器输出端连接 的输出导线通过穿线管与舱体113上的包括粉碎机108、泥浆泵、超声波发生器、紫外线灯103以及蜗轮蜗杆机构301连接的位于L形臂104的竖直臂的外侧的电机105分别进行 电连接。穿线管可独立敷设,也可沿泥浆泵109泵至岸上的管道110敷设;太阳能电池板 401与控制箱中设有的蓄电池装置连接,PLC控制器可以使用太阳能电池板401发出的储蓄 在蓄电池中的电能工作,也可以使用岸上的市电作为动力来源。
泥浆泵可采用液下无堵塞排污型,能满足输送含有固体物和长纤维的功能。紫外线灯 112可采用每只12V/30W的灯管,使用两只集束安装,总功率大概在60W左右。电机105可以采用直流永磁同步电机,PLC控制器可选用三菱FXon或西门子S200等系列,第一、 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可选用与PLC控制器配套的无线RS485或RS232通讯模块。
太阳能电池板采用长X宽(1200mmX550mm单位毫米)外形尺寸,开路电压21.5V,工作电流5.4A,100瓦单晶18V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为12V/32AH,充电控制器采用 18V/100W/200w/20A光伏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PLC控制器输入端与工作电源、装置的启动和停止开关、指示灯等相应外围电气配件 电连接,这些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技术,因此不再赘述。本装置除应用在内陆河道、 水库等水域,还可以大量投放在近海用于赤潮发生初期的治理中,维护成本低,可实现无 维护连续工作,不足之处尚多,其中之一是未能有效实现对位于水底的蓝藻进行清理,还 有对如长丝绦状的藻类爆发表现欠佳,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发生水华的藻类采用相应的 输送装置,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 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 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 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 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 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 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述槽斗形包括左端帮和右端帮,在所述左端帮和右端帮之间连接有前侧帮和后侧帮,所述舱体的前、后侧帮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前、后侧帮与所述左端帮连接的一端各自分别延伸有L形臂,所述L形臂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所述横向臂的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前、后侧帮端部连接,在前、后侧帮的上沿靠近所述槽斗形的舱体的右端帮处向上延伸有支撑侧板,所述L形臂中的竖向臂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部一道与顶棚连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与所述排污装置连接,所述排污装置还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所述L形臂的横向臂和竖向臂连接转折处的中心端轴,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的径向方向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且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在所述中心端轴中的同一个端部旁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共面且间隔120度角度辐射排布,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远离中心端轴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盒,两个间隔角度、方向一致的支撑臂上的轴承盒之间配合连接有轴辊,各个轴辊的辊面之间套接在同一输送带上,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部的轴承盒连接的轴辊的一侧辊端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与安装在旁边的所述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的蜗轮蜗杆机构配合,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还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蜗轮蜗杆机构所处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为丝网结构,在丝网结构的经线或纬线上设有若干垂直于丝网上表面的软刺,所述软刺为柔性材料,所述刮板呈楔形,在楔形上下面之间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软刺之间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粉碎机,所述粉碎机的进料口与所述舱体的左侧帮的上边缘连接的刮板相衔接,所述粉碎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排污装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泵本体安装在所述顶棚上部,所述泵体的进料口呈管状延伸至槽斗形的所述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上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位于所述顶棚的左端前沿上连接有拦污栅栏,所述拦污栅栏包括由所述顶棚朝左侧斜下方延伸的钢筋棍,所述钢筋棍与所述顶棚的左端前沿相交接处还设有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的灯头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右端帮的外壁上还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发射端朝向舱体右端帮的下方且位于舱体的吃水线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安装有浮筒的舱体放置在有藻类生长的水域内,启动岸上的控制装置,使位于舱体中的粉碎机、泥浆泵运行,同时与蜗轮蜗杆机构连接的位于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的电机得电运行,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转动,蜗轮蜗杆机构再通过花键轴驱动输送装置中的第一轴辊转动,第一轴辊带动输送带使另外轴辊一起联动,使位于水表层的藻类附着在输送带表面并沿输送带输送至刮板处;
步骤二,刮板对设有软刺的输送带的表面进行刮除,藻类经刮板刮至位于舱体内的粉碎机进料口进行粉碎,经粉碎后的藻类通过泥浆泵泵至岸上,通过人工进一步进行集中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控制装置将所述钢筋棍与所述顶棚的左端前沿相交接处设有的紫外线灯开启,在输送带输送被打捞的藻类的同时对藻类进行紫外线照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通过控制装置将所述舱体的右端帮的外壁上设有的超声波发生器开启,超声波发生器的发射端位于水下,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超声波清理。
CN201811464021.3A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Active CN109680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4021.3A CN109680665B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4021.3A CN109680665B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0665A true CN109680665A (zh) 2019-04-26
CN109680665B CN109680665B (zh) 2024-01-30

Family

ID=6618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64021.3A Active CN109680665B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06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4333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李梦圆 一种路桥工程混凝土废料处理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5383A (zh) * 2011-09-27 2013-04-0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漂浮植物的采集处理系统
CN103129713A (zh) * 2013-03-19 2013-06-05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除藻方法及移动除藻平台
CN105149315A (zh) * 2015-10-20 2015-12-16 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污物现地处理清污机器人及其水溶处理工艺
KR101679047B1 (ko) * 2015-07-24 2016-11-30 한국수자원공사 조류 제거용 수상콤바인 장치
CN107859016A (zh) * 2017-12-18 2018-03-3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水华藻类拦挡富集收集除藻系统
CN207159971U (zh) * 2017-08-28 2018-03-30 无锡康柏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拦污栅
CN108454794A (zh) * 2017-02-22 2018-08-28 郑百祥 一种清污船
CN209178962U (zh) * 2018-12-03 2019-07-30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5383A (zh) * 2011-09-27 2013-04-0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漂浮植物的采集处理系统
CN103129713A (zh) * 2013-03-19 2013-06-05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除藻方法及移动除藻平台
KR101679047B1 (ko) * 2015-07-24 2016-11-30 한국수자원공사 조류 제거용 수상콤바인 장치
CN105149315A (zh) * 2015-10-20 2015-12-16 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污物现地处理清污机器人及其水溶处理工艺
CN108454794A (zh) * 2017-02-22 2018-08-28 郑百祥 一种清污船
CN207159971U (zh) * 2017-08-28 2018-03-30 无锡康柏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拦污栅
CN107859016A (zh) * 2017-12-18 2018-03-3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水华藻类拦挡富集收集除藻系统
CN209178962U (zh) * 2018-12-03 2019-07-30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4333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李梦圆 一种路桥工程混凝土废料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0665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tel Threats, management and envisaged utilizations of aquatic weed Eichhornia crassipes: an overview
US11026410B2 (en) Energy-driven in-situ plankton collecting device
Kongkeo Comparison of intensive shrimp farming systems in Indonesia, Philippines, Taiwan and Thailand
WO2010132628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CN101269883A (zh) 一种定量调控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16524B (zh) 一种清除漂浮刚毛藻的方法
CN104828962A (zh) 自发式超声曝气水体净化装置
CN101786745B (zh) 一种可抗轻度风浪的大中型天然水体藻类污染应急修复工艺
CN101397166A (zh) 天然水域饮用水源地靶环式生态修复及水质改良技术
CN209178962U (zh)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
CN109680665A (zh)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CN103805371A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中水草表面污泥清除剂
CN106577460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池塘内大型有害藻类去除方法
CN102010072A (zh) 利用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水华藻生长的方法
CN209178963U (zh) 一种浮藻治理装置
CN209703458U (zh) 一种浮式除藻系统
CN106315975B (zh)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综合处理方法
CN205346986U (zh) 一种光能驱动曝气絮凝水体净化装置
CN204643906U (zh) 太阳能驱动超声波漂浮除藻装置
CN109629537A (zh) 一种浮式除藻系统及除藻方法
CN109371942A (zh) 一种浮藻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CN101559991A (zh) 一种微波治理漂浮生物污染的装置
Zhen-xio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nitrogen budgets of closed shrimp polyculture systems
CN208317948U (zh) 一种南美对虾苗种繁育池
KR101539444B1 (ko) 친환경 재료를 이용한 녹조 및 적조 제거제와 이를 이용한 녹조 및 적조 제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