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1874A -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1874A
CN109671874A CN201910005380.0A CN201910005380A CN109671874A CN 109671874 A CN109671874 A CN 109671874A CN 201910005380 A CN201910005380 A CN 201910005380A CN 109671874 A CN109671874 A CN 109671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electrode
layer
charging zone
function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53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1874B (zh
Inventor
梅文海
张晓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053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1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1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18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6345 priority patent/WO2020140761A1/zh
Priority to US16/767,900 priority patent/US1161101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1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1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04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 H01L33/0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within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g. quantum confinement structure or tunnel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35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31/035209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mprising a quantum structures
    • H01L31/03521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mprising a quantum structures the quantum structure being quantum do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1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active inorganic nanostructures, e.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功能层;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带电区域,所述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在所述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第二电极性和所述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利用第一电极性和第二电极性的相互吸引作用,在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从而形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通过对带电区域的精确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图案的形状和位置,实现了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化并保证了图案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曾被公认为有希望成为取代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下一代显示器,但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高分辨率产品成为显示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然而,高分辨率的AMOLED产品很难同LCD竞争,主要原因有:有机发光显示的有机层结构通常采用掩膜蒸镀的方法制备,而掩膜蒸镀方法存在对位困难、良品率低、无法实现更小面积发光的缺陷;精确控制蒸镀区域能力不足,导致AMOLED无法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要求;采用印刷或打印形成有机层的工艺,其获得的分辨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高分辨率的AMOLED产品存在技术难度高、产品良率低、价格高的问题。
随着量子点技术的深入发展,电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的研究日益深入,量子效率不断提升,已基本达到产业化水平,从而,通过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来实现电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产业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记载形成电致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图案的具体方法,因此,如何形成电致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图案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实现电致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功能层;
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带电区域,所述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在所述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第二电极性和所述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可选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中包括光降解物质,还包括纳米粒子或体材料。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带电区域,包括:
采用UV光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照射,在UV光照射区域形成带电区域。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
对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除去位于所述带电区域外围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
对所述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除去位于所述带电区域外围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
可选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进行电性中和,使得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在所述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功能层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阳极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功能层,设置在基板上,所述第一功能层具有带电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层在所述带电区域内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位于所述带电区域内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可选地,
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叠设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中包括光降解物质,还包括纳米粒子或体材料,所述第一电极性为正电极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的背离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一侧的阳极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量子点发光面板。
本实施例提出的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对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的带电区域,从而,利用第一电极性和第二电极性的相互吸引作用,在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从而形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该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容易实现对带电区域的精确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图案的形状和位置,实现了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化并保证了图案的精确度,保证了量子点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功能层的带电区域形成第一电极性离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在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位于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第n层量子点层后的结构示意图,n≥3;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第二电极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作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
S1: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功能层;
S2: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带电区域,所述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S3:在所述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第二电极性和所述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本实施例提出的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对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的带电区域,从而,利用第一电极性和第二电极性的相互吸引作用,在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从而形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该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容易实现对带电区域的精确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图案的形状和位置,实现了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图案化并保证了图案的精确度,保证了量子点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功能层的带电区域形成第一电极性离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S11:如图2所示,在基板10上形成第一功能层100,具体包括:
在基板10上形成第一功能层100,第一功能层100的材质中包括纳米粒子和光降解物质。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在基板10上涂覆第一功能溶液,第一功能溶液中包含光降解物质,还包括纳米粒子或体材料。旋涂速度为3500rpm~4500rpm,优选为4000rpm;旋涂时间为35s~45s,优选为40s。优选地,纳米粒子可以包括氧化锌纳米粒子。光降解物质可以包括酰亚胺类(如三甲基氨基苯甲酰亚胺)、烯二唑类(如苯并苯烯二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体材料为尺寸在微米级及以上的材料,材质可以包括氧化锌。光降解物质经UV光照射后可以生成氨基类物质,如伯胺、仲胺、叔胺等。
S12:形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具体包括:
S121:对所述第一功能层100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带电区域20,所述带电区域20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采用UV光对第一功能层进行照射,在UV光照射区域形成带电区域20,带电区域20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采用UV光对第一功能层100照射后,UV光照射区域的光降解物质分解产生氨基类物质,纳米粒子的配体中包含卤素原子和季铵盐离子,卤素原子如氯原子(Cl)、溴原子(Br)、碘原子(I)。氨基类物质与纳米粒子的配体发生作用产生第一电极性离子,从而形成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的带电区域20。体材料表面含有很多悬挂基团,诸如羟基,羧基等,以羟基为例,使用丙胺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体材料表面的羟基反应,经UV照射后可以产生氢离子,氢离子与氨基类物质发生作用也可以产生第一电极性离子。在本实施例中,UV光照射时间为4min~6min,优选为5min。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实施中,可以精确控制UV光在第一功能层上的照射区域,从而可以精确控制带电区域,从而实现对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图案的精确控制。
对第一功能层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5℃~90℃,退火时间为15min~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85℃,退火时间为20min。对第一功能层进行退火处理,使得第一功能层中的分子进行重排,有利于载流子传输。
S122:在带电区域20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在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在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将第二电极性量子点涂覆在电子传输层上,以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旋涂速度为2000rpm~3000rpm,优选为2500rpm;旋涂时间为40s~50s,优选为45s。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包括具有第二电极性的CdSe、具有第二电极性的ZnS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5℃~90℃,退火时间为15min~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85℃,退火时间为20min。对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可以除去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中的溶剂,并且使得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分子重排,有利于载流子传输。
对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以除去位于带电区域20外围区域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形成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2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己烷对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第二电极性与第一电极性的电极性相反,因此,当采用己烷对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冲洗时,由于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与第一电极性离子相互吸引作用,从而,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无法被己烷冲洗掉,位于带电区域20外围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由于不存在与电子传输层的相互作用而被己烷冲洗掉,这样就形成了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21。
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123:在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上形成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位于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在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上形成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在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上形成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可以覆盖第一功能薄膜100。旋涂速度为2000rpm~3000rpm,优选为2500rpm;旋涂时间为40s~50s,优选为45s。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包括具有第一电极性的CdSe、具有第一电极性的ZnS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5℃~90℃,退火时间为15min~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85℃,退火时间为20min。对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可以除去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中的溶剂,并且使得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分子重排,有利于载流子传输。
对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以除去位于带电区域20外围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形成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叠设于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己烷对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第二电极性与第一电极性的电极性相反,因此,当采用己烷对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冲洗时,由于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与第二电极性量子点相互吸引作用,从而,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无法被己烷冲洗掉,位于带电区域20外围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由于不存在与电子传输层的相互作用而被己烷冲洗掉,这样就形成了位于带电区域20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叠设于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的上方。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第n层量子点层后的结构示意图,n≥3。当n=1时,完成步骤S122后即完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2时,完成步骤S123后即完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3时,可以按照S122和S123的方法依次重复制作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和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直至制作完成第n层量子点层,以完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如图5所示。
容易理解的是,图5只是示意性地示出量子点发光结构层21包括n层量子点层,第n层量子点层可以是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也可以是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当n≥2时,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124:对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进行电性中和,以使得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性为正电极性,第二电极性为负电极性。当第n层量子点为第一电极性即正电极性量子点时,可以采用带有相对应负离子的溶液进行浸泡。例如,量子点配体氨基生成铵盐离子带正电,中和正电时采用稀碱溶液(氢氧化钾)进行浸泡,利用氢氧根与铵盐基团的氢正电离子反应,得到电中性量子点。当第n层量子点为第二电极性即负电极性量子点时,可以采用带有对应正离子的溶液浸泡。例如,量子点配体上含有磺酸根离子带负电,中和负电时采用稀酸溶液(稀盐酸)进行浸泡,利用氢离子和磺酸根离子结合去除量子点的表面负电。
在制作完成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后,对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电性中和,以使得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这样,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它对应颜色的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不会影响到先前制作完成的量子点发光结构层。
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125:在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上形成第二功能层200。可以采用沉积或涂覆方法形成第二功能层200,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第二电极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二功能层200上形成第二电极层400。
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在形成第一功能层100之前,还可以包括,在基板10上形成第一电极层300。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电极性包括正电极性和负电极性中的一个,第二电极性包括另一个。第一电极层包括阳极层和阴极层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层包括另一个。第一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中的一个,第二功能层包括另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性为正电极性,第二电极性为负电极性,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极性相反。第一电极层为阳极层,第二电极层为阴极层。第一功能层为电子传输层,第二功能层为空穴传输层。本发明实施例中,形成的发光结构层为倒置型发光结构层,即发光结构层依次包括阳极层、电子传输层、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空穴传输层和阴极层。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同样适用于正置型发光结构层,即发光结构层依次包括阳极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层。
第二实施例:
基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作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采用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制作方法分别制作每个像素区域对应的发光结构层。下面以包含三个像素的显示面板为例,说明显示面板的具体制作过程。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为红色(R)像素,第二像素为绿色(G)像素,第三像素为蓝色(B)像素。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对应的发光结构层包括n层量子点层,其中n为自然数。
S21:如图7所示,在基板10上形成电子传输层11,具体包括:
在基板10上形成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中包括纳米粒子和光降解物质。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在基板10上涂覆电子传输溶液,电子传输溶液中包含光降解物质,还包括纳米粒子或体材料。旋涂速度为3500rpm~4500rpm,优选为4000rpm;旋涂时间为35s~45s,优选为40s。优选地,纳米粒子可以包括氧化锌纳米粒子,光降解物质可以包括酰亚胺类(如三甲基氨基苯甲酰亚胺)、烯二唑类(如苯并苯烯二唑)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体材料为尺寸在微米级及以上的材料,材质可以包括氧化锌。光降解物质经UV光照射后可以生成氨基类物质,如伯胺、仲胺、叔胺等。
S22:形成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具体包括:
S221:对所述第一功能层100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第一带电区域,所述第一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在这里,将第一带电区域称作红色像素区域,具体包括:
采用UV光对电子传输层进行照射,在UV光照射区域形成第一带电区域,第一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第一带电区域即为红色像素区域。采用UV光对电子传输层照射后,UV光照射区域的光降解物质分解产生氨基类物质,纳米粒子的配体中包含卤素原子和季铵盐离子,卤素原子如氯原子(Cl)、溴原子(Br)、碘原子(I)。氨基类物质与纳米粒子的配体发生作用产生第一电极性离子,从而形成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的第一带电区域即红色像素区域。体材料表面含有很多悬挂基团,诸如羟基,羧基等,以羟基为例,使用丙胺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体材料表面的羟基反应,经UV照射后可以产生氢离子,氢离子与氨基类物质发生作用也可以产生第一电极性离子。在本实施例中,UV光照射时间为4min~6min,优选为5min。
对电子传输层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5℃~90℃,退火时间为15min~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85℃,退火时间为20min。
S222:在红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在电子传输层11上形成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将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涂覆在电子传输层上,以形成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旋涂速度为2000rpm~3000rpm,优选为2500rpm;旋涂时间为40s~50s,优选为45s。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包括具有第二电极性的CdSe、具有第二电极性的ZnS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5℃~90℃,退火时间为15min~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85℃,退火时间为20min。
对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以除去位于红色像素区域外围区域的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形成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己烷对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第二电极性与第一电极性的电极性相反,因此,当采用己烷对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冲洗时,由于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与第一电极性离子相互吸引作用,从而,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无法被己烷冲洗掉,位于红色像素区域外围的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由于不存在与电子传输层的相互作用而被己烷冲洗掉,这样就形成了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
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223:在红色像素区域形成位于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之上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
在第二电极红色量子点层311上形成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可以采用旋涂工艺在第二电极红色量子点层311上形成具有第一电极性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可以覆盖电子传输层11。旋涂速度为2000rpm~3000rpm,优选为2500rpm;旋涂时间为40s~50s,优选为45s。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包括具有第一电极性的CdSe、具有第一电极性的ZnS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5℃~90℃,退火时间为15min~25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85℃,退火时间为20min。
对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以除去位于红色像素区域外围区域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形成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叠设于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己烷对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第二电极性与第一电极性的电极性相反,因此,当采用己烷对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薄膜进行冲洗时,由于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与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相互吸引作用,从而,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无法被己烷冲洗掉,位于红色像素区域外围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由于不存在与电子传输层的相互作用而被己烷冲洗掉,这样就形成了位于红色像素区域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叠设于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的上方,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具有第一电极性。
当n=1时,完成步骤S222后即完成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2时,完成步骤S223后即完成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3时,可以按照S222和S223的方法依次重复制作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和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直至制作完成n层红色量子点层,以完成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
当n≥2时,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224:对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进行电性中和,以使得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性为正电极性,第二电极性为负电极性。当第n层红色量子点为第一电极性即正电极性红色量子点时,可以采用带有相对应负离子的溶液进行浸泡。例如,量子点配体氨基生成铵盐离子带正电,中和正电时采用稀碱溶液(氢氧化钾)进行浸泡,利用氢氧根与铵盐基团的氢正电离子反应,得到电中性量子点。当第n层量子点为第二电极性即负电极性红色量子点时,可以采用带有对应正离子的溶液浸泡。例如,量子点配体上含有磺酸根离子带负电,中和负电时采用稀酸溶液(稀盐酸)进行浸泡,利用氢离子和磺酸根离子结合去除量子点的表面负电。
在制作完成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后,对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电性中和,以使得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这样,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其它像素区域制作对应颜色的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不会影响到先前制作完成的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
S23:形成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和第一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具体包括:
S231:对所述第一功能层100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第二带电区域,所述第二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在这里,将第二带电区域称作绿色像素区域。在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绿色像素区域的方法与在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红色像素区域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32:在绿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411,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在绿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411的方法与在红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233:在绿色像素区域形成位于第二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411之上的第一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412。该步骤所采用的的方法与在红色像素区域形成位于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之上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所采用的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n=1时,完成步骤S232后即完成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2时,完成步骤S233后即完成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3时,可以按照S232和S233的方法依次重复制作第二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和第一电极性绿色量子点层,直至制作完成n层绿色量子点层,以完成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
当n≥2时,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234:对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41进行电性中和,以使得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41对外不呈现电极性。对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41进行电性中和的方法可以与对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31进行电性中和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4:形成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和第一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具体包括:
S241:对所述第一功能层100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第三带电区域,所述第三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在这里,将第三带电区域称作蓝色像素区域。在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蓝色像素区域的方法与在第一功能层100上形成红色像素区域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42:在蓝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511,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在蓝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511的方法与在红色像素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243:在蓝色像素区域形成位于第二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511之上的第一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512。该步骤所采用的的方法与在红色像素区域形成位于第二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1之上的第一电极性红色量子点层312所采用的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n=1时,完成步骤S242后即完成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2时,完成步骤S243后即完成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当n≥3时,可以按照S242和S243的方法依次重复制作第二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和第一电极性蓝色量子点层,直至制作完成n层蓝色量子点层,以完成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
当n≥2时,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244:对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51进行电性中和,以使得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51对外不呈现电极性。对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51进行电性中和的方法可以与对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31进行电性中和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5:在红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上、绿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上、蓝色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12,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在空穴传输层12上形成阴极层14。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在形成电子传输层11之前,在基板10上形成阳极层13。
本实施例形成的显示面板,红色发光结构层、绿色发光结构层和蓝色发光结构层共用电子传输层11和空穴传输层12,容易理解的是,三个发光结构层也可以不共用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容易理解的是,三个发光结构层分别对应的阴极层通常相互电连接,三个发光结构层分别对应的阳极层彼此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形成的显示面板中,发光结构层为倒置型发光结构层,即发光结构层依次包括阳极层、电子传输层、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空穴传输层和阴极层。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同样适用于制作包括正置型发光结构层的显示面板,即发光结构层依次包括阴极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结构层、电子传输层和阳极层。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功能层100,设置在基板10上,第一功能层100具有带电区域20,带电区域20内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位于带电区域20内且设置在第一功能层100上,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进一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
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位于带电区域20内且叠设在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的上方。
进一步,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功能层100,设置在基板10上,第一功能层100具有带电区域20,带电区域20内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位于带电区域20内且设置在第一功能层100上,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n层依次交替设置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和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212,与第一功能层100接触的量子点层为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211,其中,n≥3。
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
设置在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上的第二功能层200,以及设置在第二功能层200上的第二电极层400。
进一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基板10和第一功能层100之间的第一电极层300。
进一步,当n≥3时,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性可以包括正电极性和负电极性中的一个,第二电极性可以包括另一个。第一电极层可以包括阳极层和阴极层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层可以包括另一个。第一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中的一个,第二功能层包括另一个。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电极性可以为正电极性,第二电极性可以为负电极性,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极性相反。第一电极层可以为阳极层,第二电极层可以为阴极层。第一功能层可以为电子传输层,第二功能层可以为空穴传输层。
第四实施例: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的量子点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功能层;
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带电区域,所述带电区域中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在所述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第二电极性和所述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中包括光降解物质,还包括纳米粒子或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处理,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带电区域,包括:
采用UV光对所述第一功能层进行照射,在UV光照射区域形成带电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带电区域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形成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
对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除去位于所述带电区域外围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上形成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
对所述第一电极性量子点薄膜进行洗涤,除去位于所述带电区域外围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形成位于所述带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和所述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进行电性中和,使得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对外不呈现电极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在所述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功能层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阳极层。
9.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功能层,设置在基板上,所述第一功能层具有带电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层在所述带电区域内具有第一电极性离子;
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位于所述带电区域内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上,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包括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第二电极性和第一电极性的电性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量子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所述第一电极性量子点层叠设在所述第二电极性量子点层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量子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的材料中包括光降解物质,还包括纳米粒子或体材料,所述第一电极性为正电极性。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量子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层的背离所述量子点发光结构层一侧的阳极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量子点显示面板。
CN201910005380.0A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671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5380.0A CN109671874B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CT/CN2019/126345 WO2020140761A1 (zh) 2019-01-03 2019-12-18 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6/767,900 US11611015B2 (en) 2019-01-03 2019-12-18 Quantum dot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5380.0A CN109671874B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1874A true CN109671874A (zh) 2019-04-23
CN109671874B CN109671874B (zh) 2020-04-28

Family

ID=6614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5380.0A Active CN109671874B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1015B2 (zh)
CN (1) CN109671874B (zh)
WO (1) WO202014076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761A1 (zh) * 2019-01-03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234149A (zh) * 2020-10-14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044558A1 (ja) * 2019-09-04 2021-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デバイス、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238A (zh) * 2016-02-04 2016-04-20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6539A (zh) * 2016-12-08 2017-06-09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01887A1 (en) * 2016-11-29 2018-06-07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ulti-layered metal-carbon materials-based nanoarchite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3858A (ko) * 2009-02-17 201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자점층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여 제조된 양자점 발광소자
CN102907176B (zh) * 2010-05-24 2015-10-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021735B (zh) * 2014-05-23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08995B1 (ko) * 2015-10-21 2023-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광성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양자점-폴리머 복합체 패턴
CN107799672B (zh) * 2017-10-30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层图案化的方法、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US10978658B2 (en) * 2018-08-24 2021-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671874B (zh) * 2019-01-03 2020-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238A (zh) * 2016-02-04 2016-04-20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01887A1 (en) * 2016-11-29 2018-06-07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ulti-layered metal-carbon materials-based nanoarchitectures
CN106816539A (zh) * 2016-12-08 2017-06-09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RISTINE M. ANDRES,ET AL: "Inkjet Deposition of Layer-by-Layer Assembled Films", 《J. AM. CHEM. SOC.》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761A1 (zh) * 2019-01-03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611015B2 (en) 2019-01-03 2023-03-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Quantum dot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44558A1 (ja) * 2019-09-04 2021-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デバイス、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2234149A (zh) * 2020-10-14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2234149B (zh) * 2020-10-14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11015B2 (en) 2023-03-21
CN109671874B (zh) 2020-04-28
WO2020140761A1 (zh) 2020-07-09
US20210226084A1 (en)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874A (zh) 一种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78447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0505115B2 (en)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 subpixel arra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172605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JP6444586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705790B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84366B (zh) 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95029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0305049B2 (en) OLED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20060102896A1 (en)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CN108565352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84402A (zh) 一种非光刻像素bank的制备及其印刷显示应用方法
EP3675199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785760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2341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JP2022104578A (ja) 有機デバイス、マスク群、マスク、及び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557898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陣列
TWI556414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陣列的製備方法
CN11053466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5540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5958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驱动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23101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1481665B1 (ko)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9599364A (zh)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与oled显示面板
TW201530751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陣列的製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