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1155A -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1155A
CN109661155A CN201910068216.4A CN201910068216A CN109661155A CN 109661155 A CN109661155 A CN 109661155A CN 201910068216 A CN201910068216 A CN 201910068216A CN 109661155 A CN109661155 A CN 109661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coolant flow
face
runner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82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志华
蔡春梅
刘瑞林
翁新全
许静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NIELL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IEL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IELL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IELL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682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11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1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11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本发明冷却流道布满五个面,冷却面积大,实现快速、均匀冷却;且箱体与冷却流道直接加工成型,无需装配、焊接,可靠性高。冷却流道设置在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大大减小了散热箱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箱体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经常需要用在高温环境中,同时要求保持高精度。在高温环境下,电子元器件会出现过热,导致电路参数指标下降,甚至损坏元器件,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为了保证电子线路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通常采用冷却系统(散热箱)进行冷却。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条件下,通过冷却系统保证电子线路在较佳的温度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常用的一种散热器是由腔体和散热组件组成,散热组件安装在腔体内部底面,散热组件设置循环冷却油路,通过散热组件冷却油循环,实现整个产品的冷却散热;这种散热器只冷却一个面,散热不均匀,散热效果差,不能保证产品性能要求。另外有一种散热器由内层外壳、外层外壳和折流筋组成。两层外壳焊接在一起,中间形成流道,通过折流筋的阻挡作用,使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水在空腔内流动,进行强制冷却;这种散热器由两层壳体焊接而成,装配过程复杂,焊缝多,可靠性低。还有一种散热器采用铸件立体管路埋管技术制作而成,采用无缝钢管进行五面立体弯曲形成冷却管路,采用铸造工艺将冷却管隐藏安装在箱体壁厚中心,在腔体五个侧壁布局冷却管路,可改善冷却效果;但这种五面铸造预埋立体管路散热箱,因弯管机无法实现小尺寸立体管路弯曲,管路弯曲半径大,管路弯曲过程中易出现管路空间交叉干涉,导致管路布局无法密集,冷却面积小,冷却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目前几种常见的散热箱主要存在冷却面积小,冷却不均匀,可靠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并且可靠性高的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箱体为六面体结构,箱体的其中一个顶面为开口,另外五个面分别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及底面,前面间隔设有所述进液管及出液管,前面的冷却流道包括左流道及右流道,进液管连接前面的左流道,出液管连接前面的右流道,前面的左流道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左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后面的冷却流道连通,后面的冷却流道分为左流道及右流道,后面的左流道一端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底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底面的冷却流道为U型结构,底面的冷却流道一端与后面的左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后面的右流道连接,后面的右流道另一端与右面的冷却流道一端连接,右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前面的右流道连接。
进一步,该箱体各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箱体在箱体的材质为TC4钛合金。
进一步,所述箱体各个面的内侧面及外侧面的壁厚均为0.5~2mm。
进一步,所述箱体各个面的各冷却流道截面为矩形,且最大化布设在各个面上,并且各冷却流道避开各面上的安装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的箱体五个面内具有一体加工成型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布满五个面,冷却面积大,实现快速、均匀冷却;冷却流道具有最大化冷却面积,最优的冷却流道路径,从而实现快速冷却,大大提高冷却效果及均匀性,且箱体与冷却流道直接加工成型,无需装配、焊接,可靠性高。冷却流道集成在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大大减小了散热箱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冷却流道的形状及走向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冷却流道的形状及走向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包括箱体100,箱体100为六面体结构,箱体100的其中一个面为开口,本发明中,将具有开口的一面命名为顶面,将该箱体100的另外五个面分别为:前面1、后面2、左面3、右面4及底面5,该箱体100的五个面1、2、3、4、5分别包括内侧面A及外侧面B,各面的内侧面A与外侧面B之间具有间隙C。该箱体100的前面1、后面2、左面3、右面4及底面5的间隙C内分别布设有冷却流道11、21、31、41、51。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箱体100的前面1间隔设有一进液管12及一出液管13,前面1的冷却流道11包括左流道11A及右流道11B,左流道11A及右流道11B在本实施例中为左右间隔设置,当然,根据进液管12及出液管13的位置,该左流道11A及右流道11B也可呈上下设置,进液管12连接前面1的左流道11A,出液管13连接前面1的右流道11B。前面1的左流道11A与左面3的冷却流道31连接,左面3的冷却流道31另一端与后面2的冷却流道21连通,后面2的冷却流道21分为左流道21A及右流道21B,左流道21A的一端与左面3的冷却流道31连接,另一端与底面5的冷却流道51连接;底面5的冷却流道51为U型结构,底面5的冷却流道51一端与后面2的左流道21A连接,另一端与后面2的右流道21A连接,后面2的右流道21A另一端与右面4的冷却流道41一端连接,右面4的冷却流道41另一端与前面1的右流道11B连接,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冷却液由进液管12依次进入前面1的左流道11A、左面3的冷却流道31、后面2的左流道21A、底面5的冷却流道51、后面2的右流道21B、右面4的冷却流道、前面1的右流道11B,最后从出液管13流出。
由于冷却流道11、21、31、41、51是设置在各面1、2、3、4、5的间隙C内,为了提供箱体100的耐压强度,该箱体100各面1、2、3、4、5的内侧面A与外侧面B之间分别布置有加强筋D,防止大压力下内侧面A和外侧面B发生变形。
本发明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的箱体100各面1、2、3、4、5的冷却流道11、21、31、41、51是与箱体100一体加工成型,在箱体100的各个面1、2、3、4、5上加工形成一体式冷却流道。箱体100的材质可为TC4钛合金,各个面1、2、3、4、5的内侧面A及外侧面B的壁厚均设置在0.5~2mm之间,从而保证箱体100的强度。
各冷却流道11、21、31、41、51的截面为矩形,且最大化布设在各个面1、2、3、4、5上,并且在设计时避开各面1、2、3、4、5上的安装孔。各面1、2、3、4、5上的冷却流道11、21、31、41、51截面积保持接近,冷却流道11、21、31、41、51按最短路径进行布局。
本发明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的箱体100五个面1、2、3、4、5内具有一体加工成型的冷却流道11、21、31、41、51,流道布满五个面,冷却面积大,实现快速、均匀冷却;冷却流道11、21、31、41、51具有最大化冷却面积,最优的冷却流道路径,从而实现快速冷却,大大提高冷却效果及均匀性,且箱体100与冷却流道直接加工成型,无需装配、焊接,可靠性高。冷却流道11、21、31、41、51集成在各个面的内侧面A与外侧面B之间,大大减小了散热箱的重量。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六面体结构,箱体的其中一个顶面为开口,另外五个面分别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及底面,前面间隔设有所述进液管及出液管,前面的冷却流道包括左流道及右流道,进液管连接前面的左流道,出液管连接前面的右流道,前面的左流道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左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后面的冷却流道连通,后面的冷却流道分为左流道及右流道,后面的左流道一端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底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底面的冷却流道为U型结构,底面的冷却流道一端与后面的左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后面的右流道连接,后面的右流道另一端与右面的冷却流道一端连接,右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前面的右流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各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材质为TC4钛合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各个面的内侧面及外侧面的壁厚均为0.5~2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各个面的各冷却流道截面为矩形,最大化布设在各个面上,并且各冷却流道避开各面上的安装孔。
CN201910068216.4A 2019-01-24 2019-01-24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Pending CN1096611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8216.4A CN109661155A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8216.4A CN109661155A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1155A true CN109661155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2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8216.4A Pending CN109661155A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11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3460A (zh) * 2021-11-05 2022-01-25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0884Y (zh) * 2006-12-22 2008-01-02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车用dc/dc、dc/ac及其集成系统低阻水冷装置
CN204560095U (zh) * 2015-02-26 2015-08-12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五面立体预埋冷却循环回路散热箱
CN107896017A (zh) * 2017-12-26 2018-04-10 宁波菲仕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CN209676756U (zh) * 2019-01-24 2019-11-22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0884Y (zh) * 2006-12-22 2008-01-02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车用dc/dc、dc/ac及其集成系统低阻水冷装置
CN204560095U (zh) * 2015-02-26 2015-08-12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五面立体预埋冷却循环回路散热箱
CN107896017A (zh) * 2017-12-26 2018-04-10 宁波菲仕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电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CN209676756U (zh) * 2019-01-24 2019-11-22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3460A (zh) * 2021-11-05 2022-01-25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CN113973460B (zh) * 2021-11-05 2023-10-20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1002B2 (en) Radi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6455430B (zh) 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6233765A (ja) 蓄熱タンク
CN209676756U (zh)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CN109661155A (zh)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CN204041253U (zh) 直列多气缸的缸体水套结构
JP5027268B2 (ja) 排気冷却用管体及び内燃機関排気系
TW201826470A (zh) 水冷頭
CN209691906U (zh) 一种轻量化液冷板
US20200049430A1 (en) Header Tank for Heat Exchanger
CN206818042U (zh) 热镀锌片式散热器
JP4661417B2 (ja) 車両用電動機又は発電機における冷却ジャケット及び車両用冷却媒体循環路
KR20130100982A (ko) 열교환기
KR101385266B1 (ko) 열교환기
CN105234358B (zh) 铸铁管材水平连铸设备及工艺
CN104203451B (zh) 水套芯
US9222734B2 (en) Heat exchanger tank groove geometry
JP2018155468A (ja) 熱交換器
KR101280619B1 (ko) 열교환기
KR101291027B1 (ko) 열교환기
CN205036423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
US11241933B2 (en) Layout structure of refrigerant piping near heat accumulator in vehicle
JP6717236B2 (ja) 樹脂成形体
CN212179297U (zh) 冰浆发生器桶体
JP6362515B2 (ja) Egrクー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