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9119A - 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9119A
CN109659119A CN201811166791.XA CN201811166791A CN109659119A CN 109659119 A CN109659119 A CN 109659119A CN 201811166791 A CN201811166791 A CN 201811166791A CN 109659119 A CN109659119 A CN 109659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coil
spiral
coil block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67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大雄
赵宰亨
全大成
李晟旭
张基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59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9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06K19/0726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circuit for tun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an antenna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77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 G06K19/07779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the inductive antenna being a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06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 or spacing of turns of the winding(s), e.g. to produce desired self-reson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0Radiating elements coated with or embedded in prote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Parts Pri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基板;以及线圈布线,结合到所述基板并包括螺旋布线和引线布线,其中,所述螺旋布线包括形成所述螺旋布线的外部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线宽窄。

Description

线圈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1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2997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利用电力对便携式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除了执行诸如射频识别(RFID)、近场通信(NFC)、磁安全传输(MST)的功能之外,用于无线地发送电力的系统也已经添加到便携式终端。此外,这些功能通常由线圈执行,因此多个线圈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
由于多个线圈通常安装在薄的便携式终端中,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显著减小线圈组件的尺寸并提供高的无线传输效率的线圈结构。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按照简化的形式对所选择的构思进行介绍,并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所述构思。该发明内容不意在限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帮助确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的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基板;以及线圈布线,结合到所述基板并包括螺旋布线和引线布线,其中,所述螺旋布线包括形成在所述螺旋布线的外部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线宽窄。
所述线圈布线可满足0.2×P1≤P2<P1,其中,P1是形成所述第一部分的螺旋布线部的线宽,P2是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的螺旋布线部的线宽。
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螺旋布线的匝数可以是所述螺旋布线的总匝数的75%或更少。
构成所述第一部分的螺旋布线部可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螺旋布线部的端部可彼此连接。
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螺旋布线部可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螺旋布线部的端部可彼此连接。
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螺旋布线部可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可彼此串联连接。
所述引线布线可在所述螺旋布线的直径方向上穿过所述螺旋布线。
所述引线布线可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可通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层间连接导体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布线。
所述螺旋布线可包括通过压制金属板形成的呈线圈形状的压制线圈、平坦型线圈和绝缘线圈中的任意一者。
所述引线布线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部。
所述线圈组件还可包括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并且所述引线布线形成在所述连接基板上。
所述螺旋布线可包括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匝连接布线,并且所述连接布线的线宽可朝向所述第二部分逐渐减小。
所述线圈布线可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用于无线充电的电力。
所述线圈组件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布线附近的第二线圈布线和第三线圈布线,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布线和所述第三线圈布线中的每个被配置为执行射频识别(RFID)功能、近场通信(NFC)功能和磁安全传输(MST)功能中的任意一者。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连接基板,包括引线布线,所述引线布线的第一端连接到连接垫;以及线圈布线,包括从所述引线布线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一部分螺旋地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线宽窄。
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布线部的线宽可以是形成所述第一部分的布线部的线宽的20%或更大。
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线圈布线的匝数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线圈布线的总匝数的75%或更少。
所述线圈组件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布线的外部的另一线圈布线,其中,所述线圈布线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用于无线充电的电力,并且所述另一线圈布线被配置为操作为天线。
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线圈组件的后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是图6中示出的线圈组件的后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在整个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起见,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在此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变型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此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在此所阐述的示例,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在此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会显而易见的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任意一项以及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
虽然在此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方便描述,在此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在……之下”以及“下”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相对术语意在除了包含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定位,并将对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各种示例,而不被用来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含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以及“具有”列举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这里,注意到,关于示例或实施例(例如,关于示例或实施例可包括或实施什么)的术语“可”的使用指的是存在包括或实施这样的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或实施例,但所有示例和实施例不限于此。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发生附图中示出的形状的变型。因此,在此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特定的形状,而是包括制造期间发生的形状上的变化。
在此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虽然在此描述的示例具有多种构造,但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行的。
在下面的描述中,无线电力充电装置可以是发送电力的电力发送装置或者是被配置为接收电力并将电力储存在其中的电力接收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电子装置(无线电力充电装置)可以是被配置为无线地发送电力的充电装置20或者被配置为无线地接收电力并将电力储存在其中的便携式终端10。
便携式终端10包括电池12和电力接收装置100,电力接收装置100被配置为将电力供应到电池12,以利用电力对电池12充电。
电池12可以是可再充电的二次电池并且可被构造为可从便携式终端10拆卸,但不限于此。
电力接收装置100可被容纳在便携式终端10的壳体11中并且可直接附着到壳体11的内表面或者可设置为与壳体11的内表面尽可能地相邻。
电力接收装置100包括磁部102和线圈组件110。
磁部102可具有平板形状(或片形状),且可设置在线圈组件110的一个表面上并被固定且附着到线圈组件110。设置磁部102,以有效地形成由线圈组件110的线圈布线产生的磁场的磁路径。为此,磁部102利用诸如铁氧体片的可容易形成磁路径的材料形成。
虽然未示出,但是如果必要,可在磁部102和电池12之间添加金属片,以阻挡电磁波或泄漏的磁通量。金属片可利用铝形成,但不限于此。
另外,粘合部104可介于线圈组件110和磁部102之间,使得线圈组件110和磁部102彼此牢固地固定并粘合。
粘合部104可设置在线圈组件110和磁部102之间,并且可使磁部102和线圈组件110彼此结合。粘合部104可利用粘合片或粘合带形成,并且可通过将粘合剂或具有粘合性的树脂涂敷到线圈组件110或磁部102的表面而形成。
另外,粘合部104可包含铁氧体粉末,使得粘合部104可与磁部102一起具有磁性。
可设置充电装置20,以利用电力对便携式终端10的电池12充电。为此,充电装置20包括设置在壳体21中的电压转换部22和电力发送装置200。
电压转换部22可将从外部源供应的家用交流(AC)电转换为直流(DC)电,然后将DC电转换为具有特定频率的AC电压,然后将具有特定频率的AC电压供应给电力发送装置200。
当AC电压被施加到电力发送装置200时,电力发送装置200附近的磁场被改变。因此,电压可根据磁场的变化被施加到与电力发送装置200相邻地设置的便携式终端10的电力接收装置100。因此,可利用电力对电池12充电。
电力发送装置200可与上述的电力接收装置100相似地构造。因此,省略对于电力发送装置200的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电力接收装置100的线圈组件110。
图3是示出图2的线圈组件110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是线圈组件110的后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3至图5,线圈组件110包括基板120和设置在基板12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线圈布线130。
基板120可以是诸如聚酰亚胺膜的绝缘膜,其中,基板120是在其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电路布线的绝缘基板。然而,基板120不限于这样的聚酰亚胺膜,可使用各种材料作为基板120,只要其具有小的厚度并且电路布线可形成在其相对的表面上即可。
可使用基板120的相对的表面形成线圈布线130,并且作为示例,线圈布线130可在基板120上具有利用铜箔形成的一些电路布线。
线圈组件110可通过使双面覆铜箔层压板(CCL)图案化来制造。另外,线圈组件110可通过光刻法形成在诸如膜的柔性绝缘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可使用例如双面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制造。
因此,线圈组件110可形成为具有非常小的厚度。然而,如果必要,线圈组件110也可使用多层基板或使用具有刚性的PCB来制造。
参照图3和图4,线圈布线130可利用薄的金属层形成,并且可包括形成线圈形状的螺旋布线131a和131b(为了方便,统称为“螺旋布线131”)、引线布线137和连接垫138。
连接垫138可以是使线圈组件110电连接到另一组件的接触点。
仍然参照图3和图4,螺旋布线131a和131b可分别设置在基板120的相对的表面上,以彼此面对。也就是说,螺旋布线131a可以是形成在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a上的第一螺旋布线131a,螺旋布线131b可以是形成在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0b上的第二螺旋布线131b。
第一螺旋布线131a可部分地断开,引线布线137可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131a的断开区域中。
因此,引线布线137可被设置为在第一螺旋布线131a的直径(径向)方向上通过断开区域穿过第一螺旋布线131a。引线布线137是使第一螺旋布线131a的设置在第一螺旋布线131a的中央(例如,最内匝)处的一端与连接垫138中的一个彼此连接并使第一螺旋布线131a的设置在外部(例如,最外匝)处的另一端与连接垫138中的另一个彼此连接的布线。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螺旋布线131a和第二螺旋布线131b通过层间连接导体139彼此电连接。层间连接导体139可设置在与断开区域相邻的位置处。因此,第一螺旋布线131a和第二螺旋布线131b可彼此平行地分别设置在基板120的相对的表面上。另外,第一螺旋布线131a可通过层间连接导体139在设置有引线布线137的断开区域中与第二螺旋布线131b电连接。
如图5所示,绝缘保护层140可形成在线圈布线130上。绝缘保护层140可保护线圈布线130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并且可被设置为提供与外部组件的绝缘。连接垫138可与外部组件接触,并且可电连接到外部组件。因此,可在连接垫138上部分地去除绝缘保护层140,因此连接垫138的至少部分可暴露到外部。
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线圈布线130包括构成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外部的第一部分1311和构成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内部的第二部分1312。第一部分1311和第二部分1312可具有不同的线宽。详细地,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可大于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
因此,第一部分1311可包括至少一匝布线,并且第二部分1312可包括具有比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小的线宽的至少一匝布线。因此,螺旋布线131a和131b可包括具有不同的线宽并且彼此串联连接的两种布线。详细地,构成第一部分1311的螺旋布线可分别设置在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螺旋布线的端部可彼此连接。构成第二部分1312的螺旋布线可分别设置在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螺旋布线的端部可彼此连接。另外,螺旋布线可包括使第一部分1311和第二部分1312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匝连接布线1313。连接布线1313可形成为具有朝向第二部分1312逐渐减小的线宽。然而,线圈布线130不限于这样的构造,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例如,如图6所示,线圈布线的线宽可使用台阶而改变。
关于形成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线圈布线130可满足下面的式1。
(式1)0.2×P1≤P2<P1
P1:形成第一部分的布线的线宽
P2:形成第二部分的布线的线宽
由于第二部分1312中的线损耗大于第一部分1311中的线损耗,因此当第二部分1312的整体宽度W2增大时,会增大螺旋布线的整体线损耗。
作为在第二部分1312包括两匝并且第一部分1311包括九匝的状态下测量线损耗的结果,测量出:当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形成为是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的20%或更大时,螺旋布线的整体线损耗与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布线(例如,具有相同线宽的螺旋布线)的线损耗相似或者比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布线(例如,具有相同线宽的螺旋布线)的线损耗小。
因此,在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可形成为小于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并且可形成为是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的20%或更大。因此,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最大线宽可以是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的四倍。
例如,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可以是300μm或更大。然而,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不限于该示例。
此外,随着第二部分1312的匝数增大,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可增大。因此,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和第二部分1312的匝数可彼此成比例。
例如,当第二部分1312的匝数为一时,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可以是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的20%。另一方面,当第二部分1312的匝数为八并且总匝数为十一时,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可以是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的80%或更大。
此外,在线圈布线130中,设置在第二部分1312中的螺旋布线的匝数可以是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总匝数的75%或更少。
已测量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布线(例如,具有相同线宽的螺旋布线)中,基于在沿从螺旋布线的内部朝螺旋布线的外部的方向上的3/4点划分的内部布线和外部布线具有相似的线损耗。
因此,当第二部分1312的匝数大于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总匝数的3/4时,与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相比,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整体线损耗会由于在第二部分1312中产生的线损耗而增大。因此,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312的匝数可在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总匝数的75%或更少的范围内。
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螺旋布线131a和131b可总共具有十三匝。因此,与十三匝的75%或更少对应的范围是大约九匝或更少匝。因此,如图3所示,考虑到连接布线1313,第二部分1312可包括最多八匝,并且第一部分1311可包括至少四匝。
根据实施例,由于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小而增大的线损耗可通过使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形成为大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布线的线宽来补偿。
将更详细地描述线宽P1和P2的大小。在线圈组件110中,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相同匝数的螺旋布线(例如,具有相同线宽的螺旋布线)相比,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小,因此第二部分1312的整体宽度W2可占据较小的区域。因此,当螺旋布线131a和131b的整体宽度W0与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布线的整体宽度相同时,第一部分1311的整体宽度W1可比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布线宽。因此,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可形成为具有比根据现有技术的螺旋布线的线宽大的线宽P1。
由于如上所述的构造,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所有线圈布线具有相同的线宽的线圈组件相比,线圈组件110可显著地减小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通常,在螺旋线圈的情况下,可在靠近螺旋线圈的中央区域的布线中感应出比在螺旋线圈的外部的布线中更高的电压。
由于线损耗与电压成反比,因此在所有的线圈布线具有相同的线宽的现有技术中,靠近螺旋线圈的中央区域设置的布线中的线损耗可能小,并且在螺旋线圈的外部的布线中的线损耗可能大。
在上面公开的实施例中,靠近中央区域设置的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可具有小的线宽,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会增大第二部分1312中的线损耗。然而,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可具有更大的线宽P1,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减小第一部分1311中的线损耗。
下面的表1表示根据上面公开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第一线圈组件)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的无线传输效率的测量结果。
[表1]
在上述比较中,第一线圈组件和第二线圈组件中的每个包括十一匝螺旋布线,并且在第一线圈组件中,设置在十一匝中的最内部处的两匝形成在布线的线宽小的第二部分中。此外,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是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的50%。
参照表1,可观察到,当布线的线宽小的第二部分1312设置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螺旋布线131的中央区域处时,无线传输效率提高。
如上所述,线圈组件110可包括布线的线宽小的第二部分1312,以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更高的无线传输效率。
此外,线圈组件110可包括第二部分1312,以显著地减小在线圈布线130中产生的涡流。
由于线圈布线130以导体板的形式设置在磁场中,因此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在线圈布线130的表面上会产生涡流。
在螺旋布线131中,磁通量集中在螺旋布线131的中央区域,因此涡流会集中在靠近中央区域的布线(例如,第二部分的布线)上。此外,通常,涡流随着布线的尺寸(例如,宽度)变大而增大。
然而,在线圈组件110中,靠近中央区域的第二部分1312的布线的线宽P2可小于第一部分1311的布线的线宽P1。因此,第二部分1312中的导体的面积(例如,布线的宽度)显著地减小,并且可因此抑制涡流的产生。因此,也可显著地减小由于涡流引起的损耗。
在此的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210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是线圈组件210的后视图。
参照图6和图7,在线圈组件210的线圈布线230中,形成在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a上的第一螺旋布线231a的第二部分2312和形成在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0b上的螺旋布线231b的第二部分2312可彼此串联连接。第一螺旋布线231a和第二螺旋布线231b统称为螺旋布线231。
因此,形成在第一表面120a上的第二部分2312可从第一部分2311延伸,形成在第二表面120b上的第二部分2312可通过层间连接导体139连接到引线布线137。
在这种情况下,与图2至图5的实施例相比,第二部分2312的匝数可减少。此外,由于第二部分2312的整体宽度减小,因此第一部分2311的布线的线宽可进一步增大,以进一步减小线损耗。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310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8,在线圈组件310的线圈布线330中,引线布线137和利用薄膜金属层形成的连接垫138设置在基板120上。此外,通过压制金属板形成的压制线圈可用作螺旋布线331。螺旋布线331不限于这种结构,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例如,涂覆有绝缘涂层的平坦型线圈(或者扁立线圈(edge wise coil))可用作螺旋布线331或者普通的绝缘线圈可用作螺旋布线331。
如在图6和图7的实施例中那样,螺旋布线331可包括具有不同的线宽的第一部分3311和第二部分3312。此外,第一部分3311和第二部分3312可连续形成而不断开。另外,螺旋布线331可包括将第一部分3311和第二部分3312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匝连接布线3313。
在图8中,虽然描述了仅在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设置螺旋布线331的示例,但如果必要,螺旋布线331也可包括设置在基板120的相对的表面上的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可彼此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并且使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彼此连接的层间连接导体可包括在基板120中。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410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照图9,在线圈组件410的线圈布线430中,利用薄膜金属层形成的螺旋布线431设置在基板120上。
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螺旋布线431可包括具有不同的线宽的第一部分4311和第二部分4312。此外,第一部分4311和第二部分4312可连续地形成而不断开。
此外,线圈组件410可包括连接基板190。
可设置连接基板190,以使螺旋布线431电连接到外部。为此,连接基板190可包括多个布线和连接垫138。这里,多个布线可包括引线布线137。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可用作连接基板190。然而,连接基板190不限于FPCB。
在图9的实施例中,虽然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仅在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螺旋布线431的示例,但如果必要,螺旋布线431也可包括形成在基板120的相对的表面上的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可彼此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并且使第一螺旋布线和第二螺旋布线彼此连接的层间连接导体可包括在基板120中。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510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照图10,线圈组件510包括多个线圈布线130、132和133。
线圈组件510包括设置在第一线圈布线130的外侧的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第一线圈布线130可具有与上面参照图3描述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然而,也可使用根据上述其他实施例的线圈布线230、330和430。
虽然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中的每个被示出为使得其整个部分分别具有相同的线宽,但如果必要,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中的每个也可如在第一线圈布线130中那样包括具有不同的线宽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此外,第二线圈布线132的两端和第三线圈布线133的两端也需要连接到连接垫138。
第一线圈布线130可用于发送和接收用于无线充电的电力。此外,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可用作天线。例如,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中的每个可执行射频识别(RFID)功能、近场通信(NFC)功能和磁安全传输(MST)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虽然图10通过示例示出了第一线圈布线130设置在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的中央区域的示例,但线圈布线130、132和133不限于这样的构造。也就是说,第二线圈布线132或第三线圈布线133也可设置在第一线圈布线130的中央处。此外,线圈组件510也可被构造为仅包括第二线圈布线132和第三线圈布线133中的任意一个。
如以上所阐述的,通过在螺旋布线的中央处设置具有小的线宽的布线,根据本公开的线圈组件可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更高的发送效率。
另外,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连接垫设置在线圈布线的外部的示例,但如果必要或期望,连接垫也可设置在线圈布线的内部。
虽然本公开包括特定的示例,但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中做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在此所描述的示例将仅被认为为是描述性含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在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相似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者电路中的组件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者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者增添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者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8)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基板;以及
线圈布线,结合到所述基板并包括螺旋布线和引线布线,
其中,所述螺旋布线包括形成所述螺旋布线的外部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线宽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螺旋布线满足0.2×P1≤P2<P1,其中,P1是形成所述第一部分的螺旋布线部的线宽,P2是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的螺旋布线部的线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螺旋布线的匝数是所述螺旋布线的总匝数的75%或更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构成所述第一部分的螺旋布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螺旋布线部的端部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螺旋布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螺旋布线部的端部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构成所述第二部分的螺旋布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的表面上并彼此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引线布线在所述螺旋布线的直径方向上穿过所述螺旋布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引线布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通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层间连接导体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布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螺旋布线包括通过压制金属板形成的呈线圈形状的压制线圈、平坦型线圈和绝缘线圈中的任意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引线布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结合到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并且所述引线布线形成在所述连接基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
所述螺旋布线包括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匝连接布线,并且
所述连接布线的线宽朝向所述第二部分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布线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用于无线充电的电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布线附近的第二线圈布线和第三线圈布线,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布线和所述第三线圈布线中的每个被配置为执行射频识别功能、近场通信功能和磁安全传输功能中的任意一者。
15.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连接基板,包括引线布线,所述引线布线的第一端连接到连接垫;以及
线圈布线,包括从所述引线布线的第二端延伸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一部分螺旋地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线宽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线宽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布线部的线宽是形成所述第一部分的布线部的线宽的20%或更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线圈布线的匝数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线圈布线的总匝数的75%或更少。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布线的外部的另一线圈布线,
其中,所述线圈布线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用于无线充电的电力,并且所述另一线圈布线被配置为操作为天线。
CN201811166791.XA 2017-10-11 2018-10-08 线圈组件 Pending CN1096591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29978A KR102433115B1 (ko) 2017-10-11 2017-10-11 코일 조립체
KR10-2017-0129978 2017-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9119A true CN109659119A (zh) 2019-04-19

Family

ID=6599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9782.5U Active CN208796795U (zh) 2017-10-11 2018-10-08 线圈组件
CN201811166791.XA Pending CN109659119A (zh) 2017-10-11 2018-10-08 线圈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9782.5U Active CN208796795U (zh) 2017-10-11 2018-10-08 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3131B2 (zh)
KR (1) KR102433115B1 (zh)
CN (2) CN2087967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165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斯沃奇集团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
US11508516B2 (en) 2019-10-25 2022-11-22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5465B2 (en) 2015-08-19 2021-04-20 Nucurrent, Inc. Multi-mode wireless antenna configurations
KR102335846B1 (ko) * 2017-04-17 2021-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코일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069836B2 (ja) * 2018-03-02 2022-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US11871113B2 (en) 2019-10-16 2024-01-09 Lg Innotek Co., Ltd. Coil member for correcting hand-shake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KR20210075550A (ko) * 2019-12-13 2021-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일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1215754A1 (ko) * 2020-04-20 2021-10-28 Shin Hyejoong 와이어 병렬 매립형 무선 충전 안테나
KR102564795B1 (ko) * 2020-06-10 2023-08-08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콤보 안테나 모듈
KR20220105466A (ko) * 2021-01-20 2022-07-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코일 기판
WO2023096449A1 (ko) * 2021-11-29 2023-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04620B1 (ko) 2008-02-11 2011-01-03 인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Rfid 태그 및 그를 가지는 물품
US20110215984A1 (en) * 2010-03-03 2011-09-08 Coburn William O'keefe Coaxial helical antenna
KR101635135B1 (ko) 2013-12-04 2016-06-30 이병정 무선 충전 수신 모듈
JP2015144160A (ja) * 2014-01-31 2015-08-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用アンテナユニット、電子機器
KR20180050279A (ko) * 2015-08-07 2018-05-14 누커런트, 인코포레이티드 자기장 결합을 이용한 무선 전원 전송을 위한 단일 계층 다중 모드 안테나
KR101926594B1 (ko) 2015-08-20 2018-12-10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무선충전형 안테나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 충전모듈
KR101862450B1 (ko) * 2016-01-07 2018-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기판
KR102527794B1 (ko) * 2016-02-04 2023-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165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斯沃奇集团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
US11508516B2 (en) 2019-10-25 2022-11-22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73131B2 (en) 2020-06-02
CN208796795U (zh) 2019-04-26
KR20190040642A (ko) 2019-04-19
KR102433115B1 (ko) 2022-08-17
US20190109373A1 (en)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96795U (zh) 线圈组件
KR102017621B1 (ko) 무선 충전용 코일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CN108140950B (zh) 天线单元及包括其的无线电力传送模块
KR101890326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보조배터리
EP2750145B1 (en) Coil for cordless charging and cordless char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6952715B (zh) 线圈基板
US9812256B2 (en) Coil assembly
JP630833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472340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108184333A (zh) 组合式天线模块
US10186875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KR101901715B1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JP6696573B2 (ja) 無線モジュール、rfid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
US8941352B2 (en) Apparatus for contactless charging of mobile terminal
US20060109071A1 (en) Circuit board inductor
CN208352514U (zh) 天线模块和具有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12010589U (zh) 线圈模块
US1177002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coated with magnetic material on surface of coil
JP5884538B2 (ja)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
US9761371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KR101983195B1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CN109727755A (zh)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13451A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209015851U (zh) 线圈组件
CN207834575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16

Address after: Han Guo Jingjidao

Applicant after: Company WITS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