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737A -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737A
CN109644737A CN201910130287.2A CN201910130287A CN109644737A CN 109644737 A CN109644737 A CN 109644737A CN 201910130287 A CN201910130287 A CN 201910130287A CN 109644737 A CN109644737 A CN 10964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apparatus
soil
earth pillar
earth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02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延臣
林治安
赵秉强
袁亮
李伟
徐久凯
李燕婷
李娟�
戚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CAAS
Priority to CN2019101302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4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柱和工作腔,工作腔设置在所述栽培柱内,并在栽培柱呈竖直状态下由下往上依次形成连通的接触区、填充区以及种植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土柱栽培装置,包括开沟、布线、埋柱、填土以及栽培,将土柱栽培装置埋入预开的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露出地表,并向土柱栽培装置内依次填充普通土壤和混有肥料的土壤,使土壤区内形成中低土壤层,土肥混合区内形成土肥混合层。本发明将用于栽培作物的土壤集中在栽培柱内,有利于土壤的养分不容易流失,适宜于土壤与肥料试验;并利用栽培柱下底通透,有利于作物生长,使土柱栽培装置更接近于大田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养分是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在自然土壤中,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而种子、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又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要素,但在土壤中,化肥等效果不理想,既与这些物质性能优劣有关,也与农民的的习惯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农民均是将化肥等养分直接均匀的撒施在土壤表面,经翻耕埋入耕层土壤中,但通常化肥在土壤中会因为分解、挥发、随水淋失等原因流失不能被作物吸收,其效果不理想,导致作物对养分吸收率低,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作物栽培时土壤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柱,用于竖直埋设在大田预挖的种植槽内;
工作腔,设置在所述栽培柱内,并在栽培柱呈竖直状态下由下往上依次形成接触区、填充区以及种植区,所述接触区贯穿栽培柱的下端面供种植槽底部的土壤填充接触区的内部,所述填充区的上端与种植区连通,且填充区的下端与接触区连通,使填充区的内部用于填充混有肥料的田间土壤,所述种植区贯穿栽培柱的上端面使种植区的内部供作物种植。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填充区包括设置在种植区下方的土肥混合区和设置在土肥混合区下方的土壤区,所述土肥混合区与种植区连通使土肥混合区的内部用于填充混有肥料土壤,所述土壤区分别与土肥混合区和接触区连通使土壤区的内部用于填充未混有肥料的土壤。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土肥混合区的长度范围为25-35cm。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土壤区的长度范围为55-65cm。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接触区和种植区的长度范围为4-6cm。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栽培柱和工作腔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栽培柱为PVC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所述土柱栽培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土柱栽培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沟,将栽培田地以行间距70-90cm的间隔开沟,形成多行种植槽;
S2、布线,在栽培田地的地表上布线,使每个种植槽的槽口上均搭设有方形线框;
S3、埋柱,沿方形线框将多个所述土柱栽培装置放置入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下端的接触区楔入种植槽的槽底,并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置于方形线框的上方,待方形线框抵在所述栽培柱的外壁上稳固土柱栽培装置后,将土壤回填至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埋在种植槽内,并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露出地表;
S4、填土,待土柱栽培装置埋设完后,先取栽培田地距地表20-90cm深的土壤,并将其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内填充直至填满土壤区,形成中低土壤层;再取栽培田地距地表0-20cm深的土壤,并将其与肥料呈比例混合后,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内填充直至填满土肥混合区,形成土肥混合层;
S5、栽培,待土肥混合层填充完后,向土柱栽培装置露出地表的种植区内种植或移植作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步骤S3中,每个种植槽内均设置两排土柱栽培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种植槽内的多个所述土柱栽培装置呈等距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土柱栽培装置间距范围为30-50cm。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带有工作腔的栽培柱,利用工作腔使用于栽培作物的土壤能够集中在栽培柱内,有利于土壤的养分不容易流失;
2、通过工作腔将栽培柱的内部分为不同的区间,使工作腔由下往上依次形成连通的接触区、土壤区、土肥混合区以及种植区,由接触区使栽培柱的下底与种植槽底部土壤通透,使土柱栽培装置更接近于大田环境,方便大田实验,并保证作物的根部正常往地底延伸,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而通过向土壤区和土肥混合区内填充不同类型的土壤,从而可以模拟自然的土壤层,适宜于土壤与肥料试验;
3、基于土肥混合层位于种植区的下方,避免了栽培时土壤中的化肥距离作物较远的情况,方便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的土柱栽培装置分布示意图。
图中:1、栽培柱;2、工作腔;21、接触区;22、填充区;221、土肥混合区;222、土壤区;23、种植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柱1,为PVC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结构,用于竖直埋设在大田预挖的种植槽内;
工作腔2,设置在栽培柱1内的圆柱体空腔,并在栽培柱1呈竖直状态下由下往上依次形成接触区21、填充区22以及种植区23。其中接触区21贯穿栽培柱1的下端面,用于施工时楔入种植槽槽底内,供种植槽底部的土壤填充至接触区21的内部,使栽培柱1的内部与与种植槽底部的土壤通透,从而使栽培柱1内的栽培环境更接近于大田环境,并保证作物的根部正常往地底延伸,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其优选的长度范围为4-6cm。而填充区22的上端与种植区21连通,且填充区22的下端与接触区23连通,使填充区22的内部用于填充混有肥料的田间土壤,具体的填充区22包括设置在种植区23下方的土肥混合区221和设置在土肥混合区221下方的土壤区222,其中土肥混合区221的上端与种植区23连通使土肥混合区221的内部用于填充混有肥料土壤,土壤区222分别与土肥混合区221和接触区21连通使土壤区222的内部用于填充未混有肥料的土壤,通过向土壤区222和土肥混合区221内填充不同类型的土壤,从而可以模拟自然的土壤层,适宜于土壤与肥料试验,例如先取栽培田地距地表20-90cm深的土壤,并将其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2内填充直至填满土壤区222,形成中低土壤层,再取栽培田地距地表0-20cm深的土壤,并将其与肥料呈比例混合后,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2内填充直至填满土肥混合区221,形成土肥混合层。
如上所述,工作腔2上端的种植区23用于在栽培柱1埋入种植槽内时置于地表上方,其贯穿栽培柱1的上端面使种植区23的内部供作物种植,由于种植区23的下方为土肥混合区221,将种植区23的长度范围优选设置为4-6cm,便于将作物直接栽培在土肥混合区221内的土肥混合层上,并为了避免肥料等养分离作物过远,土肥混合区221优选的长度范围为25-35cm,且土壤区222优选的长度范围为55-65cm,从而确保土肥混合层内的肥料不会离作物过远,方便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通过设置带有工作腔2的栽培柱1,利用工作腔2使用于栽培作物的土壤能够集中在栽培柱1内,有利于土壤的养分不容易流失,适宜于土壤与肥料试验;并通过工作腔2将栽培柱1的内部分为不同的区间,使工作腔2由下往上依次形成连通的接触区21、土壤区222、土肥混合区221以及种植区23,利用栽培柱1下端底通透,有利于作物生长,使土柱栽培装置更接近于大田环境。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所述土柱栽培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土柱栽培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沟,将栽培田地以行间距70-90cm的间隔开沟,形成多行种植槽;
S2、布线,在栽培田地的地表上布线,使每个种植槽的槽口上均搭设有方形线框;
S3、埋柱,沿方形线框将多个所述土柱栽培装置放置入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下端的接触区21楔入种植槽的槽底,并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23置于方形线框的上方,待方形线框抵在所述栽培柱1的外壁上稳固土柱栽培装置后,将土壤回填至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埋在种植槽内,并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23露出地表;
其中每个种植槽内均设置两排土柱栽培装置(参考图2),且种植槽内的多个土柱栽培装置呈等距分布,而相邻的两个土柱栽培装置间距优选范围为30-50cm,避免相邻作物之间相互影响。
S4、填土,待土柱栽培装置埋设完后,先取栽培田地距地表20-90cm深的土壤,并将其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2内填充直至填满土壤区222,形成中低土壤层;再取栽培田地距地表0-20cm深的土壤,并将其与肥料呈比例混合后,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2内填充直至填满土肥混合区221,形成土肥混合层;
通过向土壤区222和土肥混合区221内填充取自原有大田不同土壤层的土壤,从而使土柱栽培装置内能够模拟大田的土壤层,适宜于土壤与肥料试验。
S5、栽培,待土肥混合层填充完后,向土柱栽培装置露出地表的种植区23内种植或移植作物。
由于种植区23的下方为土肥混合区221,通过将作物直接栽培在土肥混合区221内的土肥混合层上,确保土肥混合层内的肥料不会离作物过远,从而方便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柱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柱(1),用于竖直埋设在大田预挖的种植槽内;
工作腔(2),设置在所述栽培柱(1)内,并在栽培柱(1)呈竖直状态下由下往上依次形成接触区(21)、填充区(22)以及种植区(23),所述接触区(21)贯穿栽培柱(1)的下端面供种植槽底部的土壤填充接触区(21)的内部,所述填充区(22)的上端与种植区(21)连通,且填充区(22)的下端与接触区(23)连通,使填充区(22)的内部用于填充混有肥料的田间土壤,所述种植区(23)贯穿栽培柱(1)的上端面使种植区(23)的内部供作物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区(22)包括设置在种植区(23)下方的土肥混合区(221)和设置在土肥混合区(221)下方的土壤区(222),所述土肥混合区(221)与种植区(23)连通使土肥混合区(221)的内部用于填充混有肥料土壤,所述土壤区(222)分别与土肥混合区(221)和接触区(21)连通使土壤区(222)的内部用于填充未混有肥料的土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肥混合区(221)的长度范围为25-3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区(222)的长度范围为55-6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21)和种植区(23)的长度范围为4-6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柱(1)和工作腔(2)均为圆柱体结构,且栽培柱(1)为PVC材料制成。
7.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柱栽培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沟,将栽培田地以行间距70-90cm的间隔开沟,形成多行种植槽;
S2、布线,在栽培田地的地表上布线,使每个种植槽的槽口上均搭设有方形线框;
S3、埋柱,沿方形线框将多个所述土柱栽培装置放置入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下端的接触区(21)楔入种植槽的槽底,并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23)置于方形线框的上方,待方形线框抵在所述栽培柱(1)的外壁上稳固土柱栽培装置后,将土壤回填至种植槽内使土柱栽培装置埋在种植槽内,并使土柱栽培装置上端的种植区(23)露出地表;
S4、填土,待土柱栽培装置埋设完后,先取栽培田地距地表20-90cm深的土壤,并将其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2)内填充直至填满土壤区(222),形成中低土壤层;再取栽培田地距地表0-20cm深的土壤,并将其与肥料呈比例混合后,向土柱栽培装置的工作腔(2)内填充直至填满土肥混合区(221),形成土肥混合层;
S5、栽培,待土肥混合层填充完后,向土柱栽培装置露出地表的种植区(23)内种植或移植作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每个种植槽内均设置两排土柱栽培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土柱栽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内的多个所述土柱栽培装置呈等距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土柱栽培装置间距范围为30-50cm。
CN201910130287.2A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96447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0287.2A CN109644737A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0287.2A CN109644737A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737A true CN109644737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2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0287.2A Pending CN109644737A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47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8588A (zh) * 2019-05-27 2019-08-30 张洪岩 用于农作物栽培种肥一体化营养体土壤预埋辅助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6984A (ja) * 1999-07-05 2001-01-23 Taiyo Kogyo Co Ltd 果菜類の栽培方法
KR101351930B1 (ko) * 2012-08-07 2014-01-15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고품질 감초생산을 위한 용기재배법
WO2014126336A1 (ko) * 2013-02-12 2014-08-21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식물 재배 용기 형성용 판상 부재, 식물 재배 용기 및 식물 재배 방법
CN104012361A (zh) * 2014-06-18 2014-09-03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防止在砂砾土地上栽培葡萄时土壤水肥流失的方法
CN104062417A (zh) * 2014-06-17 2014-09-2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田间微域试验模型的构建和样品采集方法
CN107211697A (zh) * 2017-06-22 2017-09-29 贵州省安顺市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山药种植方法及肥料
CN107567928A (zh) * 2017-09-30 2018-01-12 广西田阳县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芒果的石漠化种植方法
CN210352292U (zh) * 2019-02-21 2020-04-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6984A (ja) * 1999-07-05 2001-01-23 Taiyo Kogyo Co Ltd 果菜類の栽培方法
KR101351930B1 (ko) * 2012-08-07 2014-01-15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고품질 감초생산을 위한 용기재배법
WO2014126336A1 (ko) * 2013-02-12 2014-08-21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식물 재배 용기 형성용 판상 부재, 식물 재배 용기 및 식물 재배 방법
CN104883873A (zh) * 2013-02-12 2015-09-02 全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植物栽培容器形成用板状构件、植物栽培容器及植物栽培方法
CN104062417A (zh) * 2014-06-17 2014-09-2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田间微域试验模型的构建和样品采集方法
CN104012361A (zh) * 2014-06-18 2014-09-03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防止在砂砾土地上栽培葡萄时土壤水肥流失的方法
CN107211697A (zh) * 2017-06-22 2017-09-29 贵州省安顺市黔艺贝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山药种植方法及肥料
CN107567928A (zh) * 2017-09-30 2018-01-12 广西田阳县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芒果的石漠化种植方法
CN210352292U (zh) * 2019-02-21 2020-04-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8588A (zh) * 2019-05-27 2019-08-30 张洪岩 用于农作物栽培种肥一体化营养体土壤预埋辅助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2623C (zh) 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方法
CN102422769B (zh) 用于改良盐碱地的杨树的育植方法
CN104082031A (zh) 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
CN104221665A (zh) 盐渍土滴灌控盐栽培方法
CN104996052B (zh) 一种提高旱地果园肥、水利用率的方法
AU2011356300A1 (en) Bio super vegetable gardens (BSVG)
CN106900313A (zh)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于垄台下的方法
CN106922242A (zh) 一种柑橘园园地的改土方法
CN202310694U (zh) 自动灌溉的立体种植架
CN106358893A (zh) 一种干旱沙地红枣根域限制栽培方法
CN107852881A (zh) 一种改良土壤盐碱化的方法
CN104541898B (zh) 一种在边坡上栽植灌木护坡的方法
CN106717802B (zh) 山药的种植装置以及栽培方法
CN109644737A (zh)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9566229A (zh) 一种适用于西北沙漠干旱区黑果腺肋花楸栽培方法
CN109618829A (zh) 一种适于江南地区油用牡丹限根栽培的方法
CN210352292U (zh) 一种土柱栽培装置
CN102498758A (zh) 一种节水栽培方法及栽培结构
CN105103698B (zh) 一种提升沙土基质温室大棚土壤生产性能的整地方法
CN2404328Y (zh) 作物立体种植装置
CN110169228A (zh) 一种葡萄定值沟开挖与施肥方法
CN108157020A (zh) 一种农业分穴育苗装置及方法
CN105900556B (zh) 一种蔓越莓泥炭土硫磺粉亚表层网格调酸方法
CN108207512A (zh) 一种蔬菜附沟种植方法
CN105284355B (zh) 一种用于非可耕地设施堵漏限蒸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