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101B -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101B
CN109644101B CN201780050611.9A CN201780050611A CN109644101B CN 109644101 B CN109644101 B CN 109644101B CN 201780050611 A CN201780050611 A CN 201780050611A CN 109644101 B CN109644101 B CN 109644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serial number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06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101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4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7Aggreg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r reservation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异构无线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基站协同组网时,由于单个基站的带宽资源和覆盖范围有限,因此,集中多个小区或者基站的无线资源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更易于满足用户的容量需求和覆盖要求,这种方式通常称之为多连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系统中,常用的多连接方式包括载波聚合、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Points,CoMP)以及双连接等。
在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传输方式下,复制数据传输方式的协议架构如图1A所示,该协议架构采用的是分离承载split bearer的协议架构;对于上下行来说,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实体位于某一个服务小区组(Cell Group,CG)基站(主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组MCG基站或者次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组SCG基站)。PDCP实体将PDCP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复制为相同的两份,比如一个是PDCP PDU,一个是Duplicated PDCP PDU,两个PDCP PDU经过不同CG基站的 RLC层实体和MAC层实体,再经过空口到达终端(下行)或者基站(上行) 相应的MAC层实体和RLC层实体,最后再汇聚到PDCP层实体,PDCP层实体监测到两个PDCP PDU为相同的版本,即丢弃其中一个,将另外一个递交到高层实体。将下面分别连接两个RLC实体和MAC实体的这一个承载称为分离承载split bearer,如果PDCP实体位于MCG基站,则为MCG Split Bearer,如果PDCP实体位于SCG基站,则为SCG Split Bearer。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一网络设备的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终端的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终端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由于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小于或大于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第一承载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靠近最低有效位,这使得第一承载的建立或释放不会影响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在知晓第二承载的承载情况但不知晓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MAC CE,实现与终端协调第二承载的调用,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模式的协议架构示例;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高有效位和最低有效位的示例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示例图;
图2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示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B示出了本申请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工作在高频频段上,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Machine,M2M)系统等。如图1B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01,一个或多个终端103,以及核心网115。其中:
网络设备101可以为基站,基站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具有部分终端功能的基站进行通信(比如宏基站与微基站,如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基站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 (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系统、新空口(NR)系统中的基站。另外,基站也可以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传输节点(Trans TRP)、中心单元 (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终端103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3可以是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等等。
具体的,网络设备101可用于在网络设备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通过无线接口105与终端103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控制器可以是核心网115的一部分,也可以集成到网络设备101中。具体的,网络设备101可用于通过回程(blackhaul)接口113(如S1接口)向核心网115传输控制信息或者用户数据。具体的,网络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1之间也可以通过回程(blackhaul)接口111(如X2接口),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
需要说明的,图1B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以及新空口(New Radio, NR)系统中,提出对于载波聚合技术支持数据复制传输(Data Duplication) 的方案利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实体的复制数据功能,使复制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PDCPProtocol Data Unit, PDCP PDU)分别传输到两个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 层实体(两个RLC层实体分别具有不同的逻辑信道),并最终保证复制的PDCP PDU能够在不同物理层聚合载波上传输数据。
但是在DC场景下,由于主节点(Master Node,MN)和辅节点(Slave Node, SN)都可以发送MAC CE,当一个数据复制承载建立/释放时,会对MAC CE 的format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主小区组承载(Master Cell Grpup bearer,MCG bearer)是数据复制模式,则MAC CE上应该出现一个对应的比特bit位,反之则没有,这就是MAC CE格式format的变化。这里的问题是对于MCG bearer,由于独立于SN,SN可能并不知道MCG bearer的存在与否,所以并不知道是否应该改变MAC CE格式。考虑到承载建立/释放的RRC信令是由MN发送给用户设备(User Equiment,UE)的,并且信令的发送需要时间,SN如何控制MAC CE的发送以避免UE的错误理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的错误理解是:
(1)MN发送给UE的承载建立/释放的RRC信令尚未被正确接收,SN已经按照新的格式进行发送MAC CE了。
(2)MN发送给UE的承载建立/释放的RRC信令已经被正确接收,SN仍然按照旧的格式进行发送MAC CE。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以下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上述示例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201部分,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其中,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属于第一序号集合,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属于第二序号集合,所述第一序号集合的范围与所述第二序号集合的范围不重合。
其中,承载序号所映射的比特位是指在MAC CE信令中的比特位,该比特位用于指示是否激活所对应的承载,且每个承载的承载序号和所映射的比特位的数量之间可以是一一对应,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在承载序号所映射的比特字段中,最高有效位是指该比特字段的最高的比特位,相应的,最低有效位是指该比特字段的位数最低的比特位,如图2B所示,以一个包含8比特的比特字段来说,最高有效位即该比特字段的第7 比特位(若从1开始计数,则对应的是第8比特位),最低有效位是指该比特字段的第0比特位(若从1开始计数,则对应的是第1比特位)。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一序号集合的范围为[20,31],第二承载对应的第二序号范围为[0,19],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第二承载包括承载X、承载Y和承载Z,其中,承载X对应的承载序号为2、承载Y对应的承载序号为5,承载Z对应的承载序号为10,若第一网络设备需要为终端配置一个第一承载即承载W,则可以配置承载W为承载序号为序号范围[20,31]中的25,此种情况下,如图2C所示,承载W和承载X、承载Y、承载Z所映射的比特位可以是第7比特位、第6比特位、第5比特位和第4比特位。
又举例来说,假设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一序号集合的范围为[0,19],第二承载对应的第二序号范围为[20,31],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第二承载包括承载X、承载Y和承载Z,其中,承载X对应的承载序号为31、承载Y对应的承载序号为25,承载Z对应的承载序号为22,若第一网络设备需要为终端配置一个第一承载即承载W,则可以配置承载W为承载序号为序号范围[0,19]中的 15,此种情况下,如图2D所示,承载X、承载Y、承载Z和承载W所映射的比特位可以是第7比特位、第6比特位、第5比特位和第4比特位。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由于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小于或大于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第一承载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靠近最低有效位,这使得第一承载的建立或释放不会影响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在知晓第二承载的承载情况但不知晓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MAC CE,实现与终端协调第二承载的调用,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aster CellGroup bear,MCG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lave Cell Group bear,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SCG split bearer。
其中,由于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也就是说,对第一网络设备来说,终端的所有承载的承载序号是透明的,但该第一承载因与第二网络设备无关,故而第一网络设备未向第二网络设备通知该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因此第一承载对于第二网络设备来说是不可见的。
可见,本示例中,对于第二网络设备不可见的第一承载,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合理配置该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并使得该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更靠近最低有效位,即使得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及其比特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会因为第一承载的更新而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保证第二网络设备在未变更MAC CE的格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准确地与终端进行第二承载的调度,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网络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调度第二承载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可见,本示例中,由于连续比特位可以减少冗余比特,降低比特开销,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知所述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
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终端在获取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之后,能够根据预存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比特位。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网络设备能够通过配置信息准确通知终端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以便终端准确知晓第一承载所映射的比特位,提高承载配置效率。
与图2A所示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上述示例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301部分,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其中,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属于第一序号集合,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属于第二序号集合,所述第一序号集合的范围与所述第二序号集合的范围不重合。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由于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小于或大于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第一承载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靠近最低有效位,这使得第一承载的建立或释放不会影响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在知晓第二承载的承载情况但不知晓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MAC CE,实现与终端协调第二承载的调用,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SCG split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与图2A和图3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上述示例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401部分,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在402部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在403部分,所述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由于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小于或大于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第一承载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靠近最低有效位,这使得第一承载的建立或释放不会影响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在知晓第二承载的承载情况但不知晓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MAC CE,实现与终端协调第二承载的调用,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由于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小于或大于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第一承载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靠近最低有效位,这使得第一承载的建立或释放不会影响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在知晓第二承载的承载情况但不知晓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MAC CE,实现与终端协调第二承载的调用,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 SCG split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知所述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由于第一承载和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提供双连接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小于或大于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第一承载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始终比第二承载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靠近最低有效位,这使得第一承载的建立或释放不会影响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的映射关系,从而第二网络设备在知晓第二承载的承载情况但不知晓第一承载的承载情况时,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承载序号与比特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MAC CE,实现与终端协调第二承载的调用,有利于提高支持数据复制功能的双连接传输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调度承载的一致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 SCG split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和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网络设备 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通信单元703。处理单元702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网络设备执行图2A中的步骤 201至202、图4中的402、403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与图6中示出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7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7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射频芯片等,存储单元701可以是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702用于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 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 SCG split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703通知所述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
当处理单元7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7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7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图5所示的网络设备。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终端800包括:处理单元802和通信单元803。处理单元802用于对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2A中的步骤202-205,图4中的步骤402-40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803用于支持终端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与图5中示出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1,用于存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8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 (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8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801可以是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8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803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 SCG splitbearer。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当处理单元8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8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8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可以为图6所示的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 (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目标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 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SCG split bearer。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知所述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
7.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关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离承载MCG split bearer、辅小区组分离承载SCG split bearer。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一比特位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所映射的至少一个第二比特位为连续比特位。
1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为终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一承载配置的承载序号,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承载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提供双连接DC传输,每个第一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一比特位与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二承载的承载序号所映射的第二比特位与所述最高有效位之间的差值。
1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50611.9A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644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0555 WO2019090728A1 (zh)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101A CN109644101A (zh) 2019-04-16
CN109644101B true CN109644101B (zh) 2021-01-08

Family

ID=6606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0611.9A Active CN109644101B (zh)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4625B2 (zh)
EP (1) EP3534662B1 (zh)
CN (1) CN109644101B (zh)
WO (1) WO2019090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6178B2 (en) * 2018-07-06 2022-02-08 Apple Inc. Balanc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10677925B (zh) * 2019-08-30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1162A1 (en) * 2013-04-02 2014-10-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14181152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CN104581681A (zh) * 2013-10-04 2015-04-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双连接的寄存器状态回报方法
WO2016005002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rer type signal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77548A (ja) * 2014-03-14 2015-10-05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に適用しうる接続変更方法
US20180324644A1 (en) * 2015-11-06 2018-11-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Flow Control Feedback from User Equipment Receiving a Split Bearer
KR102038500B1 (ko) * 2016-03-24 2019-10-3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업링크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ES2962322T3 (es) * 2017-03-24 2024-03-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Gestión de duplicación de pdcp y recuperación de datos en una nueva tecnología de acceso por radi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1162A1 (en) * 2013-04-02 2014-10-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14181152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CN104581681A (zh) * 2013-10-04 2015-04-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双连接的寄存器状态回报方法
WO2016005002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rer type signall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S Charging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5G New Radio via Dual Connectivity;TD SP-170487;SA WG5;《3GPP TSG SA Meeting #76》;201706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4662A1 (en) 2019-09-04
WO2019090728A1 (zh) 2019-05-16
CN109644101A (zh) 2019-04-16
US10944625B2 (en) 2021-03-09
EP3534662A4 (en) 2019-12-25
US20190386872A1 (en) 2019-12-19
EP3534662B1 (en)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2419B2 (ja) 重複伝送の設定及び/又はアクティベーション方法、重複伝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1278167B (zh) 无线链路失败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EP3267721B1 (en) Air-interface protocol stac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999388B (zh) 通信装置、方法
KR102480610B1 (ko) 주소 송신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매체
WO2020063441A1 (zh) 重复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644100B (zh) 数据复制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6229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09908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44101B (zh)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9716855B (zh) 信令控制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91066B (zh) 数据复制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18229B (zh) 数据复制传输功能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US11140735B2 (en) Data replic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971358B (zh)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EP41544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suspension and resumption of network coding operation
WO2021114115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30059A1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1076437B1 (en) User data usage marking and tracking for a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5GNR) access node and a non-5GNR access node
WO2020164614A1 (zh) 一种辅助信息及其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7958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32467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152764B (zh) 一种重复传输激活状态上报方法、确认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4270943A (zh) 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9051775A1 (zh) 一种改变承载类型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