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1220A - 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1220A
CN109641220A CN201780050101.1A CN201780050101A CN109641220A CN 109641220 A CN109641220 A CN 109641220A CN 201780050101 A CN201780050101 A CN 201780050101A CN 109641220 A CN109641220 A CN 109641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tation
coplanar
cell
cells
flot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01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1220B (zh
Inventor
P·G·伯尔克
A·林内
R·科勒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so Minerals Ltd
Metso Finland Oy
Original Assignee
Outotec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totec Oyj filed Critical Outotec Oyj
Publication of CN109641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1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1/00Flotation
    • B03D1/02Froth-flotation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1/00Flotation
    • B03D1/14Flotation machines
    • B03D1/1406Flotation machin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 of a plurality of flotation cells, e.g. positioning a flotation cell inside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1/00Flotation
    • B03D1/14Flotation machines
    • B03D1/1443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flotation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1/00Flotation
    • B03D1/14Flotation machines
    • B03D1/1443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flotation tanks
    • B03D1/1456Feed mechanisms for the slur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DFLOTATION;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 B03D1/00Flotation
    • B03D1/14Flotation machines
    • B03D1/1443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flotation tanks
    • B03D1/1462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the fro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 Paper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Beans For Foods Or Fodd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物矿石颗粒的浮选线,包括:布置成彼此流体连接以允许重力驱动的浆料在浮选单元之间流动的至少三个浮选单元,和用于将浆料供应至第一浮选单元中的进给入口;并且其中,每个共面的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于浆料流动方向上的前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从而在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之间形成倾斜的角度(β);并且该角度(β)相对于水平面为1.5度至10度。本公开还涉及浮选方法。

Description

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从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石颗粒分离含有贵重金属的矿石颗粒的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物矿石颗粒的浮选线。浮选线包括:至少三个浮选单元,所述浮选单元彼此流体连接以允许重力驱动的浆料在浮选单元之间流动;以及进给入口,所述进料入口用于将浆料供给至第一浮选单元中;其中至少三个浮选单元构造成是共面的。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浮选槽,使得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备有流槽缘的浮选槽、至少一个配备有混合装置的浮选槽、以及至少一个配备有分散气体进给机构的浮选槽。此外,配备有流槽缘的每个浮选槽包括浆料入口、尾矿出口和浓缩物出口。此外,每个共面的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低于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的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从而在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之间形成倾斜角度β。角度β相对于水平面为1.5度至10度,并且角度β根据所述浮选槽的流槽缘平面的相应位置来计算。
本公开的技术效果首先包括至少三个浮选单元的共面性提高了建造速度,简化了规划和建造,从而降低了成本。第二,浮选线的共面部分内的流槽缘高度的下降在共面的浮选线的整个长度上形成了关于材料流动的倾斜角度。角度β定义为水平面与穿过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在流槽缘高度处的对应位置的线之间的角度。在浮选槽以非线性的方式部署的情况下,该线被绘制为浮选线的长度L的投影以反映浮选线的长度。长度L是从第一共面浮选槽在浆料进给到浮选槽的位置处的内壁、通过每个共面浮选槽的横截面的中心、到最后共面浮选槽在尾矿通过尾矿出口从浮选线排放的位置处的内壁测得的。角度β为1.5度到10度。
浮选单元的共面性可以通过降低投资成本而提供优势,因为建立工厂仅需要更少的地面工作和更少的空间。当浮选槽尺寸增加时,这会是特别有利的。从优化处理性能同时降低投资的资本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会是合意的。
第三,第一共面浮选槽的尺寸至少为150m3。这增加了浮选线的容量,因此在建造阶段期间,规定的工作仅需更少的浮选槽。此外,利用这种浮选槽构造,缩短了建造阶段,因此降低了总的资本成本。
第四,沿着浮选线减小流槽缘高度允许调节可以通过浮选线内的附加装置来改变的、表示总体流速的角度β、材料流速。
同时,浮选槽和/或浮选单元的尺寸可以沿着共面浮选线减小,以允许更有效地在其中浆料中的含有贵重材料的颗粒的量减少的下游处捕获那些含有贵重材料的颗粒。在不将本公开限制于任何特定理论的情况下,含有贵重材料的颗粒的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在第一浮选单元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去除了最容易被捕获的颗粒,即具有大量贵重材料且具有合适颗粒尺寸的颗粒。
此外,流槽缘(launder lip)高度的减小产生了水力梯度,迫使浆料流向浮选线的最后的尾矿出口。这可以减少额外泵送的需要。此外,由于流槽缘高度下降引起的角度而使材料流在重力下被引导至下游,因此可以降低泵送功率需求。这甚至可以应用于其中浮选线中的相邻浮选槽之间的流体连接处于一个水平的实施例。
本浮选线的另一技术效果是引入倾斜角度允许控制流到流槽的泡沫溢流。另外,可以减少系统的可更换部件(入口、出口、管道、诸如泵的传送装置)的磨损。
在本申请中,关于浮选适用以下定义。浮选涉及与物体的相对浮力相关的现象。术语浮选包括所有的浮选技术。浮选可以是例如泡沫浮选、溶气浮选(DAF)或诱导气体浮选。泡沫浮选是通过向处理添加气体(例如空气)而从亲水材料分离疏水材料的处理。可以基于天然亲水/疏水差异或基于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或捕集剂化学品而产生的亲水/疏水差异来进行泡沫浮选。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将气体添加至经受浮选(浆料或浆泥)的原料中。
浮选线在本文中是指包括至少三个浮选单元的组件,所述浮选单元彼此流体连接地布置以允许重力驱动的浆料在浮选单元之间流动。浮选线用于通过浮选处理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物矿石颗粒。因此,从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石颗粒中回收含有贵重金属的矿石颗粒。浆料通过进给入口进给至浮选线的第一浮选单元以开始浮选过程。浮选线是较大组件的一部分。因此,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许多不同的预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可以与浮选线的构件操作地连接。
浮选单元在本文中是指浮选线内的处理单元。浮选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浮选槽。
浮选槽在本文中是指其中进行浮选处理步骤的槽。浮选槽的形状通常为圆筒形。浮选槽通常具有圆形横截面。浮选槽也可以具有多边形(例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或五边形)或其他径向对称的横截面。在本公开中,直径d是指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浮选槽的直径。如果浮选槽的形状偏离圆形,则d应理解为是指具有相当的内部底表面面积的浮选槽。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直径d在本文中是指浮选槽在底部和流槽缘之间的平均直径。
可以设想直棱柱的形状。因此,在许多实施例中,浮选槽的直径在竖直方向上是恒定的。换言之,浮选槽具有流槽缘高度h和直径d。浮选槽包括底部和侧壁。浮选槽包括用于实现和调节浮选过程的各种构件。这些构件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入口和出口、混合装置、流槽缘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
共面浮选单元的数量可以变化。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浮选线包括三至十个共面浮选单元、或者四至七个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单元。例如,在本浮选线的一些应用中可以使用三至十个共面浮选单元。特别地,在本浮选线的一些应用中可以使用四至七个共面浮选单元。因此,浮选线可以包括例如五个共面浮选单元。作为替代,浮选线可包括八个共面浮选单元。
类似地,浮选槽的数量可以变化。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浮选线包括三至十个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槽、或者四至七个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槽。例如,在本浮选线的一些应用中可以使用三至十个共面浮选槽。特别地,在本浮选线的一些应用中可以使用四至七个共面浮选槽。因此,浮选线可以包括例如五个共面浮选槽。作为替代,浮选线可以包括八个共面浮选槽。
浮选单元与浮选槽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每个浮选单元包括多少个浮选槽。这一点再次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每个浮选线装置的详情选择,并且受每个场地的技术经济因素影响。
共面浮选单元限定浮选线的长度L。从第一共面浮选槽在浆料被进给到浮选槽中的点处的内壁、通过每个共面浮选槽的横截面的中心、到最后共面浮选槽在尾矿通过尾矿出口从浮选线排放的点处的内壁测量该长度。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包含共面浮选槽容积的至少80%的浮选槽具有小于1.2、或小于1.0、或为0.4至0.9的流槽缘高度-槽直径(h/d)比。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包含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共面浮选槽具有小于1.2、或小于1.0或为0.4至0.9的流槽缘高度-槽直径(h/d)比。
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槽直径(h/d)比可以变化,并且对每种应用的最佳布置的选择需要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以确定作用过程。然而,h/d比小于1.2可能提供优势。直径的增加允许在保持浮选槽的容积的同时建造较低的浮选槽。这再次反映在建造的便捷性中,因为要建造的结构较低,这又将有利地影响建造速度。
从浮选槽底部的最低功能位置到流槽缘测量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h。浮选槽的底部是浮选槽内部的从下方限制浮选槽的结构。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底部在本文中是指浮选槽的内侧底部。底部通常是水平的,并且形成为平坦或凹入结构。在一些应用中,底部可以是倾斜的。底部的最低功能位置在本文中是指浮选槽内侧的其中浆料移动的最低位置。如果浮选槽包括平坦的水平底部,则浮选槽的最低功能位置将被解释为底部的中心。
浮选单元可以包括两个浮选槽。作为替代,浮选单元可以包括三个浮选槽。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备有流槽缘的浮选槽。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备有混合装置的浮选槽。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备有分散气体进给机构的浮选槽。
例如,可行的是浮选单元包括一个浮选槽。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一个浮选槽包括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给定的共面浮选槽配备有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配备有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共面浮选槽也可以存在于包括超过一个浮选槽的浮选装置中。在一个浮选槽中并入配备有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的浮选槽的技术效果是使用单一类型的浮选槽提高了制备效率和建造速度。它还可以使维护工作合理化并简化备件预测,由此减少浮选线的停机时间。
在浮选单元包括两个浮选槽的情况下,浮选槽可以称为第一浮选槽和第二浮选槽,第一浮选槽是浆料流动方向上的第一浮选槽。可行的是,两个浮选槽均包括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还可行的是,在包含两个浮选槽的浮选装置中,第一浮选槽包括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第二浮选槽包括流槽缘。浮选单元还可以包括三个浮选槽。在这种情况下,沿着浆料流动方向,第一浮选槽和第二浮选槽之后是第三浮选槽,并且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可以以各种方式在这些浮选槽之间分配。例如,所有浮选槽均可以包括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作为替代,第二浮选槽和第三浮选槽可以包括流槽缘,并且可能地包括混合装置和/或分散气体进给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浮选槽可以包括混合装置和/或进给机构。
浮选单元具有流槽缘高度H。换言之,如果浮选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包括流槽缘的浮选槽,则流槽缘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平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浮选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浮选槽,则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h不需要是相同的。换言之,浮选单元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浮选槽的底部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处于不同的高度处,但是流槽缘位于相同的竖直高度处。
流槽缘在本文中是指浮选槽在浮选槽上部处的外周边缘,含有贵重材料颗粒的泡沫溢流流过所述外周边缘而流到流槽中。然后收集的材料被排出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在大多数实施例中,流槽缘在其整个长度上是水平的。但是,在一些应用中可能需要从水平方向的变化。
配备有流槽缘的每个浮选槽包括浆料入口、尾矿出口和浓缩物出口。待经受浮选的浆料通过浆料入口流入浮选槽。通过浮选除去至少一部分含有贵重材料的颗粒的浆料通过尾矿出口离开浮选槽。浓缩物出口用于排出收集的含有贵重材料的颗粒,所述含有贵重材料的颗粒已经溢流过流槽缘并且被引导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本公开中,每个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低于浆料流动方向上的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这意味着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确定最高的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
混合装置在本文中是指用于在浮选槽内搅拌浆料的任何合适的装置。混合装置可以是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器可以包括具有马达和驱动轴的转子-定子。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机械搅拌器混合包括混合装置的共面浮选槽的容积的至少80%。这种布置的技术效果是确定足够的浆料流量、提高包括大于150m3的浮选槽的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减少操作中的中断。
分散气体进给机构是指用于将气体引入浮选槽内的浆料中以进行浮选的任何适当的装置。气体可以是例如空气或氮气。如本领域已知的,分散气体进给机构可以布置成与转子和/或定子连接,或者作为浮选槽的下部处的单独进给机构。
浮选槽与浮选单元之间的流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的,即两个浮选槽(属于相同或不同的浮选单元)可以彼此直接相邻。作为替代,两个浮选槽可以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定位,并且通过管道、通道或本领域已知的其他装置连接。浮选槽之间的流体连接可以包括各种调节机构。
根据本公开,浮选线中的至少三个浮选单元是共面的。浮选线可包括不共面的其它浮选单元或浮选槽。这种浮选单元或浮选槽可以位于所述至少三个共面浮选单元之前或之后。
共面性在本文中是指所述至少三个共面浮选单元中的浮选槽的底部处于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浮选槽的底部的高度起测量的竖直范围U内。U由等式确定:U=±tan1°×(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最低功能位置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的最低功能位置之间的距离)。
换言之,沿着浮选线的长度绘制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底部的最低功能位置开始的两条线。第一线相对于水平面成1°的角度,第二线相对于水平面成-1°的角度。考虑下面的浮选单元,其流槽缘高度H减小、其尺寸大于40m3、并且其底部至少部分地位于由这两条线形成的扇区内。其中这些线与穿过最后浮选槽横截面的最低功能位置的竖直线交叉的高度确定范围U的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如果浮选槽包括平坦的水平底部,则浮选槽的最低功能位置被解释为是底部的中心。
例如,共面浮选单元的底部可以全部位于相同的竖直高度上,即沿着相同的水平线。应当理解,由于与浮选线的建造精度有关的技术原因,沿着相同的水平线可以容许一些变化。使浮选槽的底部水平地对齐允许充分利用本公开提供的优点。然而,通过其中根据上述定义将浮选槽构造成共面的系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这些优点。
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以及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确定了倾斜角度β。角度β相对于水平面为1.5至10度。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角度β为2至6度。例如,角度可以是3度。调节倾斜角度β的技术效果是所讨论的特定应用的特性可以受益于适度的斜率。这可以允许更容易地设计下游浮选槽,因为当减小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时,必须考虑对浮选槽的体积和直径的影响,同时浆料流动力学以及因此贵重材料回收的效率也受到影响。
角度β根据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的相应位置以及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的相应位置来计算。例如,可以使用浮选槽在流槽缘的高度上的横截面的中心点。作为替代,可以使用每个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上的圆周在浮选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点。还可以使用相应的最后点。用于计算的两个浮选槽不必具有相同的直径,或者甚至不必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角度β根据所述浮选槽的流槽缘平面的中心来计算。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比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至少400mm,优选600mm。例如,每个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比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至少400mm。作为另一示例,每个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比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至少600mm。例如,每个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比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500mm或600mm。流槽缘高度差越大,则更窄的连接就足以实现两个浮选槽之间的流体连接。因此,使用足够大的流槽缘高度差允许使用较小的部件,从而简化并加快了安装过程。此外,流槽缘高度差的大小影响用于额外地调节浮选槽之间的流动的浆料液位控制机构的笨重度。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备有流槽缘的共面浮选槽的尾矿出口连接到配备有混合装置的后一共面浮选槽的浆料入口。这种布置导致在泡沫形成(即分离一部分贵重材料)后浆料迅速再混合。这又可以减少浮选槽的磨蚀并提高浮选效率。混合装置可以连接至分散气体进给机构以启动新一轮的浮选。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连接是沿着浆料流动方向在前一共面浮选单元的出口与后一共面浮选单元的入口之间的直接连接。直接接触减少了两个相邻浮选槽之间对管道的需要。因此,它减少了在浮选线的建造期间对构件的需求,从而加速了该过程。此外,它可以减少浮选线的磨蚀并简化浮选线的维护。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单元之间的流体连接是共面的。例如,每个浮选槽的入口和出口可以布置在浮选槽壁的竖直方向上的相同高度处。通常,流体连接是水平的。然而,在保持流体连接的功能的同时,可以设想偏离水平的一些偏差。相邻的共面浮选单元之间的共面连接简化了安装过程,原因是与浮选槽的所有连接都具有相似的尺寸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允许建造大型浮选槽。浮选线可以包括处于400m3、700m3、1,000m3或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浮选槽。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备有流槽缘的至少一个共面浮选槽的尺寸为至少400m3。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备有流槽缘的一个共面浮选槽的尺寸为至少400m3。建造单个或仅几个大型浮选槽可以提高效率。建造大型浮选槽的基部需要更多的规划和专业知识,因此比建造较小浮选槽的基部要慢。
建造大型第一共面浮选槽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安装速度增大,因为仅在一个地方需要庞大的材料,并且整个浮选线上的浮选槽的建造可需要较少的协调。
特别是配备有流槽缘的第一共面浮选槽可以很大,例如具有至少200m3的尺寸。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备有流槽缘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尺寸为至少400m3。配备有流槽缘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尺寸也可以是至少500m3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备有流槽缘的第一浮选槽的流槽缘高h至少为6m。
较大的浮选槽可更为有效并且由于规模经济允许节省成本,因为当浮选线中需要较少数量的浮选槽来达到给定的产量时,资本支出较低。
建造在浆料流动方向上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浮选槽小的第二共面浮选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浮选槽可以提供效率益处,因为较小浮选槽的基部比较大浮选槽的基部更易于建造。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第二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于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至少10%。在浮选线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第三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至少30%。
因此,这种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效果是浮选线将包括更少数量的具有基部的浮选槽。作为替代或另外,可以建造更大数量的不具有基部的浮选槽。因此,这种浮选线的建造更快并且可以降低其材料成本。如果第二共面浮选单元中的一个浮选槽或多个浮选槽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中的小至少10%,则效果可能特别明显。例如,第二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可以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至少20%或30%。
浮选槽的直径影响浮选槽内的浆料流动力学,这再次反映在所选择的混合装置的细节中。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至少3.5m的直径d,或者其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至少6m的直径d。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3.5m至25m的直径d,或者其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6m至20m的直径d。
随着浮选槽尺寸的增加,直径也增加。这对于共面浮选槽(其中流槽缘高度沿着浮选线长度在浆料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尤为明显。此外,相对于其高度更宽的浮选槽的建造更快且更简单。
因此,浮选线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可以具有至少3.5m的直径。作为替代,浮选线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可以具有至少6m的直径。换言之,例如80%或90%的共面浮选槽可以具有至少3.5m或6m的直径。在这种浮选线中,大多数浮选槽的直径超过阈值。其余的共面浮选槽可以更大或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共面浮选槽的直径在3.5m和25m之间变化。直径可例如在6m和20m之间变化。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的直径处于该范围内。其余的共面浮选槽可以更大或更小。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共面浮选单元和更靠后的共面浮选单元的容积的至少80%由这样的浮选槽形成,所述浮选槽的直径d是第二共面浮选单元中的共面浮选槽的平均直径的至少0.4倍、或0.8倍至1.2倍。随着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沿着浮选线逐渐减小,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优点以将相对于第二浮选单元沿着浮选线更靠后的浮选槽的直径保持在给定水平。这实际上会导致浮选槽尺寸的适度降低。例如,第三共面浮选单元和更靠后的共面浮选单元的容积的至少80%由这样的浮选槽形成,所述浮选槽的直径是第二共面浮选单元中的共面浮选槽的平均直径的至少0.4倍。特别地,上述关系可以是0.8至1.2。当浮选线内的浮选槽的直径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建造工作得以简化,因为每个浮选槽的地面工作可以是流线型的。换言之,可以使用类似的建造技术和材料。此外,还可能可行的是使建造所需的尺寸近似化,从而允许对于超过一个浮选槽重复类似工作阶段。所有这些都加快了建造工作,原因是需要更少的规划和调整。
除了大型共面浮选槽,也可以使用减小至40m3的较小浮选槽,以优化贵重材料回收过程。浮选线可包括可以更小的附加浮选槽。
在浮选线的一个实施例中,共面浮选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浮选槽是泡沫浮选槽。
在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中处理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物矿石颗粒的浮选方法。所述浮选方法包括:将浆料引入浮选线中;在浮选单元的浮选槽中处理浆料,以从浆料至少部分地回收含有贵重金属的颗粒;引导浆料通过流体连接从前面的浮选单元流到后面的浮选单元;以及通过浮选线的最后浮选单元的尾矿出口从浮选线去除尾矿。
根据本公开的浮选方法的技术效果是允许各种颗粒尺寸的灵活回收。浮选线的结构提供的优点允许根据每个装置处的目标贵重材料精确地调整浮选线结构参数。
在浮选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浮选线还包括布置在第一共面浮选槽上游的调节器,并且其中在引入浮选线中之前在调节器中处理浆料。
在浮选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待处理的浆料的密度为1.1t/m3至1.7t/m3。具有这种密度的浆料难以处理,因为悬浮在其中的颗粒通常很重并且具有研磨形状。一方面,沉重导致快速的颗粒沉降,使得有效混合变得重要。另一方面,磨蚀性可导致机器在过高的浆料流速下快速磨损。
在浮选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浆料包含P80为10μm至2,000μm的矿物矿石颗粒。在本领域中使用10μm至2,000μm的符号P80,并且意味着浆料中80%的颗粒具有10μm至2,000μm的尺寸。已建立的方法用于确定此值。
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彼此任意组合使用。可以将几个实施例组合在一起以形成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与本发明相关的装置、方法或用途可以包括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
附图说明
附图包括在内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帮助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的图a至d是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的示例性水平布置的示意图。
图6的图a至e是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的示例性竖直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尽管在以下实施例中浮选是参考泡沫浮选公开的,但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浮选的具体类型如何,都可以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即浮选技术可以是任何本身已知的浮选技术,例如泡沫浮选、溶气浮选或诱导气体浮选。
图1-4以示意性的方式示出了浮选线1。附图未按比例绘制,并且为清楚起见省略了浮选线1的许多构件。浆料流动方向在图1至4的每一幅中用箭头和文字“流动”描绘。
在图1的实施例中,浮选线1包括四个共面浮选单元2,其限定了共面浮选线的长度L。在图1中示出了调节器罐10,并且可以存在与早期处理阶段(例如减少、研磨、分类)有关的其他预处理装置。还可以存在另外的非共面浮选单元。附加的装置可以定位在共面浮选单元2之前、之后或之间。
调节器罐10通过进给入口11和槽入口31连接至第一共面浮选槽20。共面浮选槽20、21、22、23通过流体连接3彼此相连。在图1中,浮选槽20和21之间的流体连接形成为管道,原因是两个浮选槽彼此相距距离D地定位。浆料通过浮选槽20的槽出口32流到浮选槽21的槽入口31。相应的系统设置在浮选槽22和23之间,原因是它们也彼此分开距离D。浮选槽21和22通过直接连接33相连,原因是浮选槽21、22彼此紧挨着。尾矿通过尾矿出口7离开浮选线1。省略了浮选槽20、21、22、23之间的流体连接的所有细节和构件。
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有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底部4均处于相同的竖直高度。因此,所有共面浮选槽20、21、22、23都是共面的。
每个共面浮选槽20、21、22、23包括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包括轴9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91。轴沿着浮选槽20、21、22、23直径的竖直中心线定位。在浮选槽20中,分散气体进给机构91位于轴的一侧,而在浮选槽21、22、23中,分散气体进给机构91与轴9同心。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施例的细节选择合适的分散气体进给机构。分散气体供给机构的尺寸可以变化。
每个共面浮选槽20、21、22、23包括溢流槽5,溢流槽5还包括从底部4起高度为h20、h21、h22、h23的流槽缘51。流槽缘51确定流槽缘高度H20、H21、H22、H23,对于第一共面浮选单元2流槽缘高度是最高的,并且沿着浆料流动方向对于每个后面的共面浮选单元2流槽缘高度降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可以从浮选线中的最低共面浮选槽计算,或者从任何其它合适的高度计算,只要在整个浮选线中一致地进行即可。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允许确定角度β。
每个浮选槽20、21、22、23具有直径d20、d21、d22、d23。直径d20、d21、d22、d23在本文中是指共面浮选槽20、21、22、23在底部4的最低功能位置与流槽缘51之间的平均内部直径。该直径d可以用于确定浮选槽20、21、22、23的有效容积。共面浮选槽20、21、22、23在流槽缘高度上的中心8可以用于计算角度β(如图1的实施例中那样),以及用于确定给定浮选槽20、21、22、23的共面性。角度β的确定通过穿过第一共面浮选槽20在流槽缘51的高度处的中心和最后共面浮选槽23在流槽缘51的高度处的中心的线A绘出。
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直径d沿着浆料流动方向减小。
表1描述了图1中所示的浮选线的尺寸。如表1中所示,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容积为630m3,第二共面浮选槽21的容积为200m3。第三共面浮选槽22的容积为130m3,第四共面浮选槽23的容积为70m3
表1中以及所有下面的表中的高度栏中给出的值是指从浮选槽的底部4到流槽缘51测得的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流槽缘高度h20、h21、h22、h23。在直径栏中给出的值是指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直径d20、d21、d22、d23。“下降”是两个相继的共面浮选单元2之间的流槽缘高度H的变化。
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流槽缘高度沿着浮选线1在浆料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流槽缘高度51为7m,而第二共面浮选槽21的流槽缘高度为5.4m,因此下降为1.6m。第三共面浮选槽22的流槽缘高度51为4.7m,导致0.7m的下降。第四共面浮选槽23的流槽缘高度51为3.5m,即比前一浮选槽小1.2m。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直径对于第一浮选槽是11m,对于第二浮选槽是7.2m,对于第三浮选槽是6.4m,对于第四浮选槽是5.3m。
在共面浮选线1的整个长度L上的流槽缘高度下降的角度定义为在整个共面浮选线长度(即浆料流从进给入口11至尾矿出口7在浮选线上行进的长度)上计算的角度β。在本示例中,角度β是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流槽缘高度H20与穿过第一共面浮选槽20横截面在流槽缘51高度处的中心并穿过第四共面浮选槽23处的相应位置(即浮选槽横截面在流槽缘高度处的中心)的线A之间的角度。在本示例中,共面浮选线1的角度β约为6°。
表1:图1中的共面浮选线1的尺寸
浮选槽 容积,m<sup>3</sup> H,mm d,mm D,mm 下降,mm
1(20) 630 7,000 11,000 - -
2(21) 200 5,400 7,200 5,900 1,600
3(22) 130 4,700 6,400 500 700
4(23) 70 3,500 5,300 4,000 1,200
总和 29,900 10,400 3,500
在图1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线的长度因此是所有浮选槽直径(29,900mm)和浮选槽之间的距离(10,400mm)的总和,即40,300mm(40.3m)。在本示例中以及在所有下面的示例中,计算500mm的距离,用于调节彼此直接相邻的浮选槽之间的浆料流所需的机器。由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的减小(下降)为3,500mm(3.5m),因此角度β为5°。
通过将浆料引导通过连接到浮选线1的第一共面浮选单元2的槽入口31的进给入口11,将浆料导入共面浮选线1。允许浆料经由流动连接3、33流过浮选线1。来自浮选线1的最后共面浮选单元2的尾矿通过尾矿出口7引出浮选线1,并且可以以常规方式进一步处理。
图2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因此并未重复图1具有的所有特征。本实施例包括三个共面浮选单元2,其中第一共面浮选单元包括一个浮选槽20。第二和第三共面浮选单元2各包括两个浮选槽21a、21b、22a、22b。在图2中,所有共面浮选槽20、21a、21b、22a、22b的底部4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
每个共面浮选单元2具有其流槽缘高度H20、H21、H22。每个共面浮选单元2中的两个浮选槽21a、21b和22a、22b的浮选槽流槽缘高度h是相等的。然而,如果一个共面浮选单元中的两个浮选槽21a、21b、22a、22b的底部4处于不同的高度,则这些浮选槽21a和21b、22a和22b的流槽缘高度h将是不同的,从而共面浮选单元2的流槽缘高度H保持明确。
所有共面浮选槽20、21a、21b、22a、22b通过直接连接33相连。因此,浮选槽20、21a、21b、22a、22b由于直接连接33布置所占用的空间而彼此分开最小距离。
表2中给出了图2中所描绘的浮选线1的尺寸。形成第一共面浮选单元2的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容积为380m3。第二共面浮选单元2中的每个浮选槽21a、21b的容积为340m3,而第三共面浮选单元中的浮选槽22a、22b的容积为300m3。第一共面浮选单元2的流槽缘高度H20为8.61m。第二共面浮选单元2的流槽缘高度H21要低0.8m,即为7.81m。在第二共面浮选单元2和第三共面浮选单元2之间发生0.71m的流槽缘高度减少,减至7.1m。
在图2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槽的直径保持恒定为8m。
表2:图2中的浮选线1的尺寸
在图2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线的长度因此是所有浮选槽直径(40,000mm)和浮选槽之间的距离(2,000mm)的总和,即42,000mm(42.0m)。由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的减少(下降)为1,510mm(1.51m),因此角度β为2°。
在共面浮选线1的整个长度L上的流槽缘高度减小的角度被定义为在整个共面浮选线长度L(即浆料流在浮选线上从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进给入口11到最后共面浮选槽22b的尾矿出口7行进的长度)上计算的角度β。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β是第一浮选槽20的流槽缘高度H20与穿过第一共面浮选槽20在流槽缘51高度处的中心8并穿过最后共面浮选槽22b的对应位置的线A之间的角度。
图3的实施例类似于前面附图中的实施例。调节器罐10已包括在附图中。本实施例包括四个共面浮选单元2,所有浮选单元均包括一个浮选槽20、21、22、23。前两个共面浮选槽20、21之间的流体连接以及后两个共面浮选槽22、23之间的流体连接布置为直接连接33。第二共面浮选槽21和第三共面浮选槽22之间的连接包括管道,并且两个共面浮选槽间隔开距离D。
在表3中,对于图3的浮选线1给出了共面浮选单元2的尺寸。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容积为630m3,后面的共面浮选槽21、22、23的容积减小至200m3、130m3和70m3。同时,流槽缘高度51从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6.6m分别减小到第二共面浮选槽21的5.4m、第三共面浮选槽22的4.7m、以及第四共面浮选槽23的3.7m。因此,流槽缘高度51的第一次减小为1.2m,第二次减小为0.7m,第三次减小为1.0m。共面浮选槽的直径也从第一共面浮选槽的11.0m经过第二共面浮选槽的7.2m和第三共面浮选槽的6.4m减小到第四共面浮选槽23的5.3m。
表3:图3中的浮选线1的尺寸
浮选槽 容积,m<sup>3</sup> H,mm d,mm D,mm 下降,mm
1(20) 630 6,600 11,000 - -
2(21) 200 5,400 7,200 500 1,200
3(22) 130 4,700 6,400 8,000 700
4(23) 70 3,700 5,300 500 1,000
总和 29,900 9,000 2,900
在图3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线的长度因此是所有浮选槽直径(29,900mm)和浮选槽之间的距离(9,000mm)的总和,即38,900mm(38.9m)。由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的减小(下降)为2,900mm(2.9m),因此角度β为4.3°。
在图4的实施例中,浮选线包括四个共面浮选单元2,每个浮选单元包括一个浮选槽20、21、22、23。所有浮选单元2通过管道3连接,在每个浮选单元2之间管道3具有不同的长度,反映了浮选单元2之间的距离D中的差异。
在表4中,给出了关于图4中的实施例的共面浮选单元2的尺寸。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容积为775m3,第二共面浮选槽21的容积为630m3。第三共面浮选槽22的容积为200m3,第四共面浮选槽23的容积为70m3。前两个共面浮选槽20、12的直径为11m,第三共面浮选槽22的直径为7.2m,第四共面浮选槽的直径为5.3m。
第一共面浮选槽20的流槽缘51高度h20为8.91m,第二共面浮选槽21的流槽缘高度h21为7.0m,高度减少为1.91m。第三共面浮选槽22的流槽缘51高度h22为5.4m,高度减小1.6m。第四共面浮选槽23的流槽缘51高度h23为3.5m,与前一浮选槽相比减少1.9m。
表4:图4中的浮选线1的尺寸
浮选槽 容积,m<sup>3</sup> H,mm d,mm D,mm 下降,mm
1(20) 775 8,910 11,000 - -
2(21) 630 7,000 11,000 3,900 1,910
3(22) 200 5,400 7,200 6,800 1,600
4(23) 70 3,500 5,300 10,700 1,900
总和 34,500 21,400 5,410
在图4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线的长度因此是所有浮选槽直径(34,500mm)和浮选槽之间的距离(21,400mm)的总和,即55,900mm(55.9m)。由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的减少(下降)为5,410mm(5.41m),因此角度β为5.5°。
图5的图a至d示出了浮选线1的各种示例性水平布置。仅描绘了浮选槽20、21、22、23的横截面轮廓。虽然在图5中不能直接看见,但是图中的所有浮选槽都是共面的,因为它们用于计算长度L。此外,在图5中,所有浮选槽20、21、22、23均被认为包括流槽缘51,使得其与浮选槽20、21、22、23如何布置成浮选单元2的长度L的计算无关。
在图5a中,浮选槽20、21、22、23以直线布置,并且每个流体连接形成为直接连接33。
在图5b中,浮选槽20、21、22、23以直线布置,并且每个流体连接形成为包括管道的流体连接3。浮选槽20、21、22、23间隔开距离D,在浮选槽20和21之间距离D最长。但是,可行的是所有浮选槽20、21、22、23之间的距离D将是相等的。
在图5b的实施例中,浮选槽20、21、22、23的直径变化,使得第三共面浮选槽22具有最大直径。
在图5c和5d的实施例中,浮选槽20、21、22、23以弯曲的方式布置。例如,由于安装场所处的地形轮廓,这种布置可能是有利的。长度L通过从进给入口11开始到尾矿出口7结束、经过浮选槽20、21、22、23的中心在槽入口31和槽出口32之间画线来计算。
在图5c中,浮选槽20、21、22、23通过直接连接33相连,而在图5d中,流体连接3包括管道。浮选槽之间的距离D在图5d中变化。同样在图5c和5d的实施例中,浮选槽20、21、22、23的直径d将可以变化,但为简单起见它们以均匀的尺寸描绘。
图6的图a至e示出了浮选线1的各种示例性竖直布置。仅描绘了共面浮选槽20、21、22、23的竖直轮廓。在图6中未详绘浮选槽20、21、22a、22b之间的流体连接3。
在图6中示出了竖直共面范围U的确定。相对于水平方向为+/-1°角度用于从大于150m3且配备有流槽缘51的第一浮选槽20的底部4的最低功能位置开始绘制两条线B、B'。第一线B绘制为上升的,第二线B'绘制为下降的。在穿过大于40m3且配备有流槽缘51的最后浮选槽22b的底部4的最低功能位置的竖直线处线B、B'彼此之间的距离给出了竖直共面范围U。用于确定共面范围的浮选槽之间的所有浮选槽21、22a其底部4在U范围内、被认为是共面的,进一步的条件是在浆料流动方向上浮选单元2的流槽缘高度H对于每个后面的浮选单元2减小。
在图6中也示出了角度β的确定。在图6a、6b、6d和6f中,大于150m3且配备有流槽缘51的第一浮选槽20在流槽缘51高度h20处的中心、以及配备有流槽缘51且大于40m3的最后浮选槽22b或22的中心用于绘制穿过这些中心点的线A。A与水平面(由第一浮选单元2的流槽缘高度H20表示)之间的角度确定角度β。
在图6c和6e中,使用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上的圆周在浮选线长度方向上的其他对应点。在图6c中,使用每个浮选槽20和22的圆周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的第一个点。在图6e中,使用每个浮选槽20和22b的圆周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的最后一个点。
在图6a中,浮选线1包括布置在三个浮选单元2中的四个共面浮选槽20、21、22a、22b。前两个浮选单元2各包括一个共面浮选槽20、21,即浮选槽20、21包括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未示出)。第三共面浮选单元2包括两个共面浮选槽22a、22b。浮选线1还包括例如可以是调节器罐或浮选槽的预处理装置10。在图6a的实施例中,所有浮选槽20、21、22、23都是水平的。
在图6b中,浮选线1包括布置在三个浮选单元2中的五个共面浮选槽20a、20b、21、22a、22b。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三浮选单元2的浮选槽20a、20b、22a、22b是水平的。然而,形成第二浮选单元2的浮选槽21的底部4高于其他浮选槽20a、20b、22a、22b中的底部4,但是处于竖直共面范围U内。由于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减小,并且浮选槽的尺寸落在确定的范围内,浮选槽20a、20b、21、22a、22b是共面的。
在图6c的实施例中,浮选线1包括四个浮选槽20、21、22、10。在三个共面浮选槽20、21、22中,每个浮选槽都形成浮选单元2,第一浮选槽20和第三浮选槽22的底部4是水平的。第二共面浮选槽21的底部4低于相邻浮选槽的底部4,但是处于共面范围U内,并且浮选槽20、21、22的流槽缘51高度减小。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的最后浮选槽10的底部4也处于范围U内,但其容积小于40m3,因此它不包括在共面浮选线中。
在图6c的实施例中,在浮选线1的末端处存在不包括在角度β的确定之中的一个浮选槽10。然而,浮选线1的一端或两端将可以具有超过一个的附加浮选槽10。此外,在这些位置处可能将存在用于各种附加的浮选相关处理的其他槽10。
在图6d中,浮选线1包括三个共面浮选槽20、21、22,并且它们中的每一个均形成共面浮选单元2。共面浮选单元2的底部4处于相同的竖直高度(即是水平的)。浮选线1还包括另外的小槽10,该槽可以是浮选槽或其他类型的槽。由于该槽小于150m3,因此不被视为是共面的,并且不包括在角度β的计算中。浮选线1还包括位于共面浮选单元20、21、22下游的两个浮选槽10。虽然这两个浮选槽大于40m3,但它们不在共面范围内,因此不考虑用于角度β的计算。
在图6e中,浮选线1包括六个浮选槽10、20、21a、21b、22a、22b,它们的底部4都是水平的。第一浮选槽10的尺寸小于150m3,因此不认为是共面浮选槽。第一共面浮选槽20是浮选线1中的第二个浮选槽,并且它形成浮选单元2。第三和第四浮选槽21a、21b分别形成一个浮选单元2,第五和第六浮选槽22a、22b也是如此。最后两个浮选单元与前面的浮选单元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浮选单元中的第一个浮选槽21a、22a包括混合装置和/或分散气体进给机构,但不具有流槽缘(未示出)。因此,计算浮选单元2的流槽缘高度所根据的浮选槽是每个浮选单元2中的第二个浮选槽21b、22b。
其他示例
在浮选线1的一个实施例中,浮选线1包括四个在表5中给出其尺寸的浮选单元2。第一和第三浮选单元分别包括一个浮选槽20、22,第二和第四浮选单元分别都包括两个浮选槽21a、21b和23a、23b。浮选槽布置成彼此直接流体连接33。因此,每两个相邻的浮选单元2之间的距离D近似为500mm。
表5: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1的另一实施例的尺寸
浮选槽 体积,m<sup>3</sup> H,mm d,mm 下降,mm
1(20) 630 7,000 11,000 -
2(21a) 200 5,400 7,200 1,600
2(21b) 200 5,400 7,200 0
3(22) 130 4,700 6,400 800
4(23a) 70 3,700 5,300 1,100
4(23b) 70 3,700 5,300 0
总和 42,400 3,500
在表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线的长度因此是所有浮选槽直径(42,400mm)和浮选槽之间的距离(5×500mm=2,500mm)的总和,总计为44,900mm(44.9m)。由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的减小(下降)为3,500mm(3.5m),因此角度β为4.5°。
在另一实施例中,浮选线1包括三个在表6中给出其尺寸的浮选单元2。所有浮选单元2分别均包括两个浮选槽20a、20b;21a、21b;和22a、22b。浮选槽2布置成彼此直接流体连接33。因此,所有相邻浮选槽之间的距离D均近似为500mm。
表6:根据本公开的浮选线1的另一实施例的尺寸
浮选槽 体积,m<sup>3</sup> H,mm d,mm 下降,mm
1(20a) 380 8,610 8,000 -
1(20b) 380 8,610 8,000 0
2(21b) 340 7,810 8,000 800
2(21b) 340 7,810 8,000 0
3(22a) 300 7,010 8,000 800
3(22b) 300 7,010 8,000 0
总和 48,000 1,600
在表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共面浮选线的长度因此是所有浮选槽20a、20b、21a、21b、22a、22b直径(48,000mm)和浮选槽之间的距离(5×500mm=2,500mm)的总和,总计为50,500mm(50.5m)。由于浮选单元流槽缘高度H的减小(下降)为1,600mm(1.6m),因此角度β为1.8°。
如果出于实际目的浮选单元20a、20b、21a、21b、22a、22b构造成使得它们彼此直接相邻,以使得不存在距离D(这里近似为20mm),则角度β将增大至2°(L=48,000mm+5×20mm=48,100mm)。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推进,本发明的基本理念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因而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它们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改变。

Claims (27)

1.一种用于处理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物矿石颗粒的浮选线,包括:
-至少三个浮选单元,所述至少三个浮选单元布置成彼此流体连接,以允许重力驱动的浆料在浮选单元之间流动,和
-进给入口,所述进给入口用于将浆料供应至第一浮选单元中;其中,
至少三个浮选单元构造成是共面的,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浮选槽,使得每个浮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配备有流槽缘的浮选槽、至少一个配备有混合装置的浮选槽、和至少一个配备有分散气体进给机构的浮选槽;其中,
配备有流槽缘的每个浮选槽包括浆料入口、尾矿出口和浓缩物出口;并且其中,
每个共面的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于浆料流动方向上的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从而在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第一共面浮选槽与配备有流槽缘且大于40m3的最后共面浮选槽之间形成倾斜的角度(β);并且所述角度(β)相对于水平面为1.5度至10度,并且所述角度(β)根据所述浮选槽的流槽缘平面的相应位置来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选线,其中,所述角度(β)为2度至6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选线,其中,所述角度(β)根据所述浮选槽的流槽缘平面的中心来计算。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通过机械搅拌器混合包括混合装置的共面浮选槽的容积的至少80%。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给定的共面浮选槽配备有流槽缘、混合装置和分散气体进给机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配备有流槽缘的共面浮选槽的尾矿出口连接到配备有混合装置的后一共面浮选槽的浆料入口。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每个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比前面的共面浮选单元的流槽缘高度(h)低至少400mm,优选600mm。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包括共面浮选槽容积的至少80%的浮选槽具有小于1.2、或小于1.0、或为0.4到0.9的流槽缘高度-槽直径(h/d)比。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包括流槽缘且大于150m3的共面浮选槽具有小于1.2、或小于1.0、或为0.4到0.9的流槽缘高度-槽直径(h/d)比。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配备有流槽缘的至少一个共面浮选槽的尺寸为至少400m3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配备有流槽缘的第一共面浮选槽的尺寸为至少400m3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第二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于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第二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至少10%。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在浆料流动方向上第三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比第一共面浮选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小至少30%。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配备有流槽缘的第一浮选槽的流槽缘高度(h)为至少6m。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所述流体连接是沿着浆料流动方向在前一共面浮选单元的出口与后一共面浮选单元的入口之间的直接连接。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单元之间的流体连接是共面的。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共面浮选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浮选槽是泡沫浮选槽。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浮选线包括三至十个共面浮选单元,或四至七个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单元。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浮选线包括三至十个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槽,或四至七个大于40m3的共面浮选槽。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至少3.5m的直径(d),或者其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至少6m的直径(d)。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3.5m至25m的直径(d),或者其中至少80%的共面浮选槽具有6m至20m的直径(d)。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其中,第三共面浮选单元和进一步共面浮选单元的容积的至少80%由其直径(d)为第二共面浮选单元中的共面浮选槽的平均直径的至少0.4倍、或0.8至1.2倍的浮选槽形成。
24.一种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线中处理悬浮在浆料中的矿物矿石颗粒的浮选方法,所述浮选方法包括:
将浆料引入浮选线中;
在浮选单元的浮选槽中处理浆料,以从浆料至少部分地回收含有贵重金属的颗粒;
引导浆料经由流体连接从前面的浮选单元流到后面的浮选单元;和
通过浮选线的最后浮选单元的尾矿出口从浮选线除去尾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浮选方法,其中,浮选线还包括布置在第一共面浮选槽的上游的调节器,并且其中,在引入浮选线中之前在调节器中处理浆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浮选方法,其中,待处理的浆料的密度为1.1t/m3至1.7t/m3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选方法,其中,浆料包含P80为10μm至2,000μm的矿物矿石颗粒。
CN201780050101.1A 2016-08-05 2017-07-28 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Active CN109641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FI2016/050552 WO2018024938A1 (en) 2016-08-05 2016-08-05 Flotation line and a method
FIPCT/FI2016/050552 2016-08-05
PCT/FI2017/050559 WO2018024945A1 (en) 2016-08-05 2017-07-28 Flotation line and a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1220A true CN109641220A (zh) 2019-04-16
CN109641220B CN109641220B (zh) 2021-11-23

Family

ID=595642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0101.1A Active CN109641220B (zh) 2016-08-05 2017-07-28 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CN201720973479.6U Active CN207546764U (zh) 2016-08-05 2017-08-04 一种用于处理悬浮于浆体中的矿石颗粒的浮选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3479.6U Active CN207546764U (zh) 2016-08-05 2017-08-04 一种用于处理悬浮于浆体中的矿石颗粒的浮选线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4379B2 (zh)
EP (1) EP3493912A1 (zh)
CN (2) CN109641220B (zh)
AR (1) AR109289A1 (zh)
AU (1) AU2017305865B2 (zh)
BR (2) BR112019001772A8 (zh)
CA (1) CA3032353C (zh)
CL (2) CL2017001986U1 (zh)
EA (1) EA037001B1 (zh)
FI (1) FI11851U1 (zh)
MX (1) MX2019001278A (zh)
PE (2) PE20190311A1 (zh)
RU (1) RU2681140C2 (zh)
TR (1) TR201711403U5 (zh)
WO (2) WO20180249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4938A1 (en) 2016-08-05 2018-02-08 Outotec (Finland) Oy Flotation line and a method
BR112019016218B1 (pt) 2017-02-15 2022-10-18 Outotec (Finland) Oy Disposição de flotação; uso de disposição de flotação; planta de flotação e método de flotação
PT3829777T (pt) * 2018-08-01 2023-11-27 Metso Finland Oy Célula de flotação
CN109821663A (zh) * 2019-03-21 2019-05-31 陈刚刚 一种无动力阶梯状瀑布浮选技术
RU196600U1 (ru) * 2019-08-28 2020-03-06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рно-обогатитель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ЗАО "ТИГОМ") Соединение секций прямоточной флотацион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49108A (en) * 1929-06-03 1931-05-20 Arthur Chester Daman Improvements i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centrating mineral
CN85109079A (zh) * 1983-11-03 1987-03-11 污水处理系统公司 空气浮选分离器上升气气体排放装置
US6132619A (en) * 1996-12-05 2000-10-17 Bj Services Company Resolution of sludge/emulsion formed by acidizing wells
CN201143456Y (zh) * 2007-11-15 2008-11-05 邹宝安 浮游选矿法新装置
CN201659030U (zh) * 2010-01-28 2010-12-01 孙小宇 一种高效浮选集成系统
CN102755934A (zh) * 2012-07-24 2012-10-31 福建省龙岩龙能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槽式粉煤灰多级浮选分离设备
CN203425922U (zh) * 2013-08-20 2014-02-12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铅矿浮选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49784B (de) 1967-09-14 Tokio Koichi Nakamura Flotationszelle
US1415105A (en) 1918-02-02 1922-05-09 David D Moffat Ore concentration
US2494602A (en) 1945-08-07 1950-01-17 Harold M Wright Froth flotation apparatus
US3037626A (en) 1959-10-05 1962-06-05 Nippon Mining Co Froth flotation machine
US3474902A (en) 1968-09-26 1969-10-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Froth height and liquid slurry level determination for a floatation cell
CH548135A (de) 1972-11-17 1974-04-11 Standard Telephon & Radio Ag Oszillato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CA1023881A (en) 1973-05-17 1978-01-03 Fletcher O. Holt Flotation system
SU961787A1 (ru) 1980-09-08 1982-09-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413 Флотационна машина
SU1159644A1 (ru) 1983-10-26 1985-06-0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Обогатительному Оборудованию "Гипромашобогащение" Флотационна машина
SU1353508A1 (ru) 1985-11-04 1987-11-23 Магнитогорский горно-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Г.И.Носова Флотационна машина дл обогащени руд цветных металлов
FI914128A0 (fi) * 1991-09-02 1991-09-02 Outokumpu Oy Foerfarande foer reglering av skum- nivaon i flotationsmaskiner.
US5205926A (en) * 1992-03-09 1993-04-27 Dorr-Oliver Incorporated Froth flotation machine
AUPN876296A0 (en) * 1996-03-14 1996-04-1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Flotation cell row
AU2003901208A0 (en) 2003-03-17 2003-04-03 Outokumpu Oyj A flotation device
DE10329883B4 (de) * 2003-07-02 2005-05-25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Flotation von Störstoffen aus einer wässrigen Papierfasersuspension
FI117619B (fi) 2005-03-07 2006-12-29 Outokumpu Technology Oyj Vaahdotusmenetelmä ja vaahdotuspiiri
BRPI0707461A2 (pt) * 2006-01-15 2011-05-03 Mintek aparelho de teste de flutuação
SG176623A1 (en) * 2009-06-02 2012-01-30 Ian Geoffrey Cummins Fluid treatment apparatus
WO2018024938A1 (en) 2016-08-05 2018-02-08 Outotec (Finland) Oy Flotation line and a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49108A (en) * 1929-06-03 1931-05-20 Arthur Chester Daman Improvements i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centrating mineral
CN85109079A (zh) * 1983-11-03 1987-03-11 污水处理系统公司 空气浮选分离器上升气气体排放装置
US6132619A (en) * 1996-12-05 2000-10-17 Bj Services Company Resolution of sludge/emulsion formed by acidizing wells
CN201143456Y (zh) * 2007-11-15 2008-11-05 邹宝安 浮游选矿法新装置
CN201659030U (zh) * 2010-01-28 2010-12-01 孙小宇 一种高效浮选集成系统
CN102755934A (zh) * 2012-07-24 2012-10-31 福建省龙岩龙能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槽式粉煤灰多级浮选分离设备
CN203425922U (zh) * 2013-08-20 2014-02-12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铅矿浮选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8113543A3 (zh) 2019-02-05
CL2017001986U1 (es) 2018-04-06
EA037001B1 (ru) 2021-01-26
PE20180404Z (es) 2018-02-28
AU2017305865A1 (en) 2019-03-07
US11554379B2 (en) 2023-01-17
US20190160476A1 (en) 2019-05-30
EP3493912A1 (en) 2019-06-12
TR201711403U5 (tr) 2018-02-21
CL2019000250A1 (es) 2019-04-26
CN109641220B (zh) 2021-11-23
BR112019001772A8 (pt) 2023-03-21
FI11851U1 (fi) 2017-11-08
MX2019001278A (es) 2019-05-15
WO2018024938A1 (en) 2018-02-08
PE20190311A1 (es) 2019-03-01
AU2017305865B2 (en) 2019-11-07
BR202017016855Y1 (pt) 2022-03-22
WO2018024945A1 (en) 2018-02-08
EA201990281A1 (ru) 2019-07-31
RU2681140C2 (ru) 2019-03-04
CA3032353C (en) 2024-05-07
CN207546764U (zh) 2018-06-29
BR112019001772A2 (pt) 2019-05-07
CA3032353A1 (en) 2018-02-08
RU2018113543A (ru) 2019-02-05
AR109289A1 (es) 2018-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1220A (zh) 浮选线和浮选方法
CN100448548C (zh) 按尺寸分开浮选的装置和方法
FI122471B (fi)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vaahdotusta varten leijupetissä
CN105381872A (zh) 一种扇形布料器
RU259230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епарации частиц
US8276761B2 (en) Froth flo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 froth flo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bitumen from a slurry of water and oil sand, and use of the apparatus
CN210646840U (zh) 浮选池和浮选线
CN110787914B (zh) 浮选池
US20200129992A1 (en) A froth flotation arrangement and a froth flotation method
US214844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age flotation
CN1630560A (zh) 浮选机构和浮选槽
RU2498859C1 (ru) Трехпродуктовый гидро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тяжелосред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RU2693791C2 (ru)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ый флотационный разделитель с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в псевдоожиженном слое
CA3108231A1 (en) Flotation line
US4231860A (en) Flotation machine
SU1738366A1 (ru) Флотационна машина
RU2457037C2 (ru) Флотационная машина
CN110891689B (zh) 泡沫收集流槽
US20240091674A1 (en) Feedwell for an inclined plate separator
JPH06154643A (ja) 水力分級機
WO2019008216A1 (en) FOAM FLOTATION METHOD AND FOAM FLOTATION ARRANGEMENT
Murphy et al. Selection of Mechanical Flotation Equipment
BR202017016855U2 (pt) Linha de flotação
RU2213625C2 (ru) Флотационная машина
WO2004041437A1 (en) Spiral separator and 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ampere

Patentee after: Medtronics Finland Ltd.

Address before: Tampere

Patentee before: Metso Mineral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5

Address after: Tampere

Patentee after: Metso Minerals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OUTOTEC (FINLAND)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