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0073A -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0073A
CN109640073A CN201811517664.XA CN201811517664A CN109640073A CN 109640073 A CN109640073 A CN 109640073A CN 201811517664 A CN201811517664 A CN 201811517664A CN 109640073 A CN109640073 A CN 109640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talk
sighting distance
distance
degre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76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0073B (zh
Inventor
黄红林
朱婷婷
王月明
吴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76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0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0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0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0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0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根据3D效果参数和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通过获取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利用3D效果参数和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可以为具有不同体征参数的观察者都得到较好的3D观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当中,祼眼3D显示由于具有无需观看者佩戴眼镜等优点,在三维立体显示领域中备受青睐。作为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3D显示正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前沿科技领域,在电视广播、视频游戏、医疗以及教育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为了适应大多数用户的需要,裸眼3D产品的标准瞳距通常设置为65mm,这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得到大多数人的瞳距数值进行设计的。在理想情况下,按照65mm瞳距来进行光学结构设计的3D显示装置,其最佳视距为65mm瞳距对应的视距。
但实际上,由于生产过程中3D膜片的工艺及保存环境,导致最佳视距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当最佳视距不在65mm的标准瞳距对应的视距处时,如果用户仍在65mm瞳距对应的视距处观看3D图像,则观看效果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多数人的瞳距为65mm左右,但是,对于人眼瞳距偏大或偏小的用户,其最佳的3D视觉效果对应的视距,往往不是65mm瞳距对应的视距。
图1是现有的人眼眼瞳距大于3D显示装置的设计瞳距的串扰示意图。可选地,请参考图1,如果第一名观察者的人眼瞳距等于3D显示装置的瞳距,则曲线1对应第一名观察者在不同视距观看3D画面时对应的串扰度,可以看出,第一名观察者在第一视距S1处进行观看时,观看到的3D画面的串扰度最小,为C1。如果第二观察者的人眼瞳距大于第一观察者的人眼瞳距,则曲线2可以对应第二观察者在不同视距观看3D画面时对应的串扰度。一般来说,观察者的瞳距越大,对应的最佳视距越大,因此,第二名观察者在第二视距S2时,可以观看到串扰度最小的3D画面。但是,如果第二名观察者也在第一视距S1处进行观看,则第二名观察者实际所观看到的画面的串扰度为C2。由于C2大于C1,因此,第二名观察者观看到的画面的3D效果差于第一观察者观看到的画面的3D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以使不同人眼瞳距的观察者的都可以观看到较好的3D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所述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
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
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包括:
在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选取检测平面,所述检测平面平行于所述3D显示装置中的视差光栅的排布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出光面;
在所述检测平面上选择多个检测点,将每个所述检测点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距离作为视距;
获取每个所述检测点的串扰度;
根据每个所述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所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为3D效果参数图;所述3D效果参数图包括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视差光栅的排列方向垂直;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所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每个所述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绘制成图,以形成所述3D效果参数图。
进一步地,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所述当前观察者的人眼瞳距。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包括:
从所述3D效果参数图上按照预设间隔选取多个所述视距作为检测视距;
在每个所述检测视距下,在所述检测平面内,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做关于所述中心轴线轴对称,且长度等于所述人眼瞳距的检测线段;
将所述检测线段的端点对应的串扰度作为当前所述检测视距下的检测串扰度;
对多组所述检测视距与所述检测串扰度进行拟合处理,以得到所述检测视距与所述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
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确定预设串扰规格;
将所述拟合曲线上串扰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串扰规格的曲线所对应的视距的取值,作为所述当前观察者的3D观看视距范围。
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点对应的检测视距作为当前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点对应的检测视距作为当前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之后,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还包括:
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确定所述中心轴线的第一侧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确定所述中心轴线的第二侧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选择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中取值较小的作为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装置,包括:
3D效果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所述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
体征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
观看视距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利用3D效果参数和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可以得到更加适合为当前的观察者的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进而使每个具有不同体征参数的观察者都得到较好的3D观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人眼眼瞳距大于3D显示装置的设计瞳距的串扰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差光栅和检测平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3D观看视距范围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人眼自由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请参考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10、获取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
具体地,由于生产过程中3D膜片的工艺及保存环境,可能会导致裸眼3D显示装置的最佳视距的位置发生变化。示例性地,对于最佳视距对应的瞳距为65mm的裸眼3D显示装置,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裸眼3D显示装置的65mm的瞳距对应的视距不再是最佳视距。因此,在观察者使用裸眼3D显示装置前,重新获取裸眼3D显示装置当前的3D效果参数,可以更准确确定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3D效果参数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视距,以及每个视距下,不同位置处的串扰度。
步骤20、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
具体地,仍以最佳视距对应的瞳距为65mm的3D显示装置为例,由于不同的用户的人眼瞳距可能会不等于65mm,而人眼瞳距等体征参数影响观察者观看到的画面的3D效果,因此,在确定当前的观察者的观看视距时,需要采集并参考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
步骤30、根据3D效果参数和体征参数,确定与体征参数相对应的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通过获取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可以根据针对每个观察者的体征参数,获得在该体征参数下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根据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具有不同体征参数的观察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观看视距,使具有不同体征参数的观察者都可以观看到比较好的3D效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的流程图。可选地,请参考图3,上述步骤10,获取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包括:
步骤11、在裸眼3D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选取检测平面,检测平面平行于3D显示装置中的视差光栅的排布方向,且垂直于出光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差光栅和检测平面的示意图。具体地,请参考图4,裸眼3D显示装置的出光面沿视差光栅104的排布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检测平面。通常,观察者位于3D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的检测平面进行观看3D画面时,可以观看到较好3D效果的画面。
步骤12、在检测平面上选择多个检测点,将每个检测点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作为视距。
具体地,请参考图4,为了全面反映整个检测平面的的3D效果参数,可以在检测平面不同位置处的设置检测点105。多个检测点105可以分布于多个不同的视距上,每个视距上也可以包括多个检测点105,视距相同的多个检测点105可以沿视差光栅的排布方向分布。
步骤13、获取每个检测点的串扰度。
具体地,获取检测点105的测量数据以后,可以根据检测数据计算每个检测点105的串扰度。
步骤14、根据每个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在检测平面上,视距坐标和横向坐标可以确定出每个检测点105的位置,通过检测每个检测点105的串扰度,进而形成检测点105的位置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即,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为3D效果参数图;3D效果参数图包括中心轴线,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与视差光栅的排列方向垂直。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中心轴101的两侧包括多个串扰度相对较低、比较适合观察者观看3D画面的可观察区域,多个可观察区域的排布方向与视差光栅104的排布方向相同;其中,第一可观察区域102和第二可观察区域103分别是位于中心轴线101两侧,且均是距离中心轴线101最近的可观察区域。以供单人观看的3D显示装置为例,当观察者的左眼位于第一可观察区域102内,且右眼位于第二可观察区域103内时,观察者可以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3D观看效果。
可选地,根据每个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包括:将每个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绘制成图,以形成3D效果参数图。具体地,为确定出图4中的第一可观察区域102和第二可观察区域103,可以首先获取检测平面上多个检测点105的视距和串扰度,根据多个检测点105的视距坐标和横向坐标绘制成图,以得到3D效果参数图,从3D效果参数图中可以获取第一可观察区域102和第二可观察区域103。
可选地,体征参数包括当前观察者的人眼瞳距。具体地,在利用3D显示装置观看3D画面时,人眼瞳距的差异通常是影响当前观看者观看到的3D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获取体征参数时,可以优先获取人眼瞳距。但是应该理解,体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人眼瞳距。
可选地,根据每个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包括:根据每个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图谱,形成3D效果参数图。具体地,将视距坐标、横向坐标和串扰度绘制成图,即可得到3D效果参数图;应该理解,图4中的串扰度图谱示意图是整个3D效果参数图的一部分。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的流程图。可选地,请参考图5,根据3D效果参数和体征参数,确定与体征参数相对应的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包括:
步骤31、从3D效果参数图上按照预设间隔选取多个视距作为检测视距。
具体地,选择检测视距时,为了获得不同的视距下适合当前观察者的观看曲线,可以按照预设间隔选择读个视距,通过后续的步骤对多个视距下的串扰度进行拟合,以得到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步骤32、在每个检测视距下,在检测平面内,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做关于中心轴线轴对称,且长度等于人眼瞳距的检测线段。
具体地,检测线段的长度等同于人眼瞳距,当检测线段关于中心轴线对称时,检测线段的两个分别相当于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
步骤33、将检测线段的端点对应的串扰度作为当前检测视距下的检测串扰度。
具体地,检测线段的两个端点处对应的串扰度,分别相当于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在观看3D画面时的串扰度。
步骤34、对多组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进行拟合处理,以得到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
具体地,可以以检测视距为横坐标,以检测串扰度为纵坐标,通过对多组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进行拟合处理,可以得到任意视距下,视距等于检测线段长度的观察者的观看3D画面时的串扰度。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3D观看视距范围的流程图。可选地,请参考图6,根据3D效果参数和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41、确定预设串扰规格。
具体地,一般来说,观察者在裸眼3D显示装置的不同区域观看时,可以观看到串扰度不同的画面,当串扰度超过一定的取值时,观察者观看到的3D画面的质量会非常差,从而影响观察者的正常观看。预设串扰规格可以是判定观察者是否可以观看到比较清晰的画面的临界值。当串扰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串扰规格时,可以认为观察者可以观看到比较清晰的画面,可以实现正常的3D观看,当串扰度大于预设串扰规格时,可以认为观察者将不能观看到比较清晰的画面,从而影响观察者的正常观看。可选地,预设串扰规格的取值可以根据具体的3D显示装置进行设定,示例性地,预设串扰规格可以是5%或10%。
步骤42、将拟合曲线上串扰度小于或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曲线所对应的视距的取值,作为当前观察者的3D观看视距范围。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的示意图。可选地,请参考图7,通过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在视距大于或等于S3,且小于或等于S4的范围内,均可以满足当前观察者的观看需要。通过为观察者提供3D观看视距范围,在3D观看视距范围内,可以保证观测者获得清晰的3D画面。
可选地,在根据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体征参数相对应的视距与串扰度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将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点对应的检测视距作为当前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
具体地,仍以图7为例,图7中S5是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位置,S5对应的视距,就是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
在将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点对应的检测视距作为当前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之后,还包括:获取在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
具体地,预设串扰规格是衡量观察者是否可以观看到较好的3D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常,对于大多数的观察者,如果眼睛接收到的光线的串扰度高于或等于预设串扰规格时,串扰会严重干扰观察者正常观看3D效果。因此,在某一视距下,当观察者的眼睛沿图4中的视差光栅104的排布方向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时,观察者的双眼的仍都可以接收到串扰度小于预设串扰规格的光线,仍然可以观看到3D效果相对较好的画面。在同一视距下,在观测者的双眼接收到的光线的串扰度低于预设串扰规格时,观察者的双眼可以移动的范围为人眼自由度。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人眼自由度的方法流程图。可选地,请参考图8,获取在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包括:
步骤51、在最佳观看视距下,确定中心轴线的第一侧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确定中心轴线的第二侧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具体地,仍以图4为例,在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区域内的串扰度,一般都小于预设串扰规格。在保证3D观看效果的前提下,第一距离可以是在当前视距下,左眼或右眼可以移动的范围,第二距离可以在当前视距下,右眼或左眼可以移动的范围。
步骤52、选择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中取值较小的作为在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
具体地,由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能并不会严格相等,为了保证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的光线的串扰度均小于预设串扰规格,可以选择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取值较小的作为当前视距下的人眼自由度。
由于裸眼3D显示装置最终可能被不同人眼瞳距的观察者所使用,因此,在获取在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之后,还可以改变观察者的人眼瞳距,再次利用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获取其他人眼瞳距对应的最佳观看视距,以及与最佳观看视距对应的串扰度和人眼自由度。
可选地,在获取多组人眼瞳距、最佳观看视距以及与最佳观看视距对应的串扰度和人眼自由度以后,还可以将这些参数绘制成表格,将常用的3D效果参数列于表中,可以方便用户查询。示例性地,表一中给出了一款3D显示装置的部分3D效果参数,请参考表一:
表一
可选地,由于个人习惯等原因,并非所有的观察者都适合在最佳观看视距下观看3D画面,因此,为观察者提供一个可以观看3D画面的视距范围,在提供最佳观看视距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为每个观察者提供一个可观看3D画面的视距范围。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方法还包括:根据最佳瞳距和人眼自由度,确定满足串扰规格的瞳距范围。
具体地,仍以图4为例,在同一视距下,第一可观察区域102内的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关于串扰度最低的点对称分布,设满足串扰规格的瞳距范围用A表示,最佳瞳距用B表示,人眼自由度用C表示,则满足串扰规格的瞳距范围A的取值可以表示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装置,未在本实施例详细描述的部分,请参考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地,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包括:3D效果参数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体征参数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观看视距获取模块403,用于根据3D效果参数和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观看视距获取模块403可以分别与3D效果参数获取模块401和体征参数获取模块402连接,通过获取每个不同的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并结合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可以为当前的观察者选择更合适的观看视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观看视距的确定装置,通过获取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利用3D效果参数和观察者的体征参数,可以得到更加适合当前的观察者的检测视距与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进而使每个具有不同体征参数的观察者都得到较好的3D观看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所述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
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
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包括:
在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一侧选取检测平面,所述检测平面平行于所述3D显示装置中的视差光栅的排布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出光面;
在所述检测平面上选择多个检测点,将每个所述检测点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距离作为视距;
获取每个所述检测点的串扰度;
根据每个所述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所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为3D效果参数图;所述3D效果参数图包括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视差光栅的排列方向垂直;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形成所述3D效果参数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每个所述检测点的视距和串扰度绘制成图,以形成所述3D效果参数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参数包括所述当前观察者的人眼瞳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包括:
从所述3D效果参数图上按照预设间隔选取多个所述视距作为检测视距;
在每个所述检测视距下,在所述检测平面内,沿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做关于所述中心轴线轴对称,且长度等于所述人眼瞳距的检测线段;
将所述检测线段的端点对应的串扰度作为当前所述检测视距下的检测串扰度;
对多组所述检测视距与所述检测串扰度进行拟合处理,以得到所述检测视距与所述检测串扰度的拟合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确定预设串扰规格;
将所述拟合曲线上串扰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串扰规格的曲线所对应的视距的取值,作为所述当前观察者的3D观看视距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点对应的检测视距作为当前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拟合曲线上串扰度最小的点对应的检测视距作为当前观察者的最佳观看视距之后,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包括:
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确定所述中心轴线的第一侧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确定所述中心轴线的第二侧串扰度等于预设串扰规格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选择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中取值较小的作为在所述最佳观看视距下,与预设串扰规格对应的人眼自由度。
10.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3D效果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的3D效果参数;其中,所述3D效果参数包括视距和串扰度;
体征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观察者的体征参数;
观看视距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3D效果参数和所述体征参数,确定与所述体征参数相对应的所述视距与所述串扰度的对应关系。
CN201811517664.XA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640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664.XA CN109640073B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664.XA CN109640073B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0073A true CN109640073A (zh) 2019-04-16
CN109640073B CN109640073B (zh) 2021-02-19

Family

ID=6607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7664.XA Active CN109640073B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00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8596A (zh) * 2021-07-30 2021-09-17 广州边在晓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游戏ar处理系统
CN117490986A (zh) * 2024-01-02 2024-02-02 深圳市立体通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效果的评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912A (zh) * 2013-07-31 2013-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裸眼立体显示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25289A (zh) * 2015-08-10 2015-11-04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948641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效果测评设备
CN108156448A (zh) * 2017-11-23 2018-06-1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串扰值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CN108683906A (zh) * 2018-05-29 2018-10-1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器参数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912A (zh) * 2013-07-31 2013-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裸眼立体显示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25289A (zh) * 2015-08-10 2015-11-04 重庆卓美华视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156448A (zh) * 2017-11-23 2018-06-12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串扰值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CN107948641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显示效果测评设备
CN108683906A (zh) * 2018-05-29 2018-10-1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器参数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8596A (zh) * 2021-07-30 2021-09-17 广州边在晓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游戏ar处理系统
CN117490986A (zh) * 2024-01-02 2024-02-02 深圳市立体通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效果的评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90986B (zh) * 2024-01-02 2024-03-12 深圳市立体通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效果的评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0073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1382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695975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595987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4888579B2 (ja) 視機能検査装置
McKee et al. The precision of binocular and monocular depth judgments in natural settings
US10321820B1 (en) Measuring optical properties of an eyewear device
US11006101B2 (en) Viewing device adjustment based on eye accommodation in relation to a display
US11550151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eye parameter of a user of a display device
US20120154376A1 (en) Tracing-type stereo display apparatus and tracing-type stereo display method
US20140168607A1 (en) Eyeglasses-wearing simulation method, program, device, eyeglass lens-ordering system and eyeglass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5549209B (zh)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JP5417417B2 (ja) 視機能検査装置
CN109640073A (zh)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493981A (zh) 一种基于裸眼3d的动态立体视觉检测系统和方法
Ballestin et al. Perception and action in peripersonal space: A comparison between video and optical see-through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s
US20150070349A1 (en) Information provis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ovision system, server, information provis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291233B (zh) 头戴3d显示设备的视觉优化系统、智能终端及头戴设备
CN108616736A (zh) 用于立体显示的跟踪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9298793B (zh) 一种屏幕位置调节方法及装置
Svarverud et al. Cue combination for 3D location judgements
CN109557677A (zh) 显示设备和方法
Sadakuni et al. Perceived depth change produced by visual acu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yes
Sun et al. Visual discomfort factor analysis and modeling for worldwide stereoscopic 3D maps
CN113081719A (zh) 在随机元素分布背景模式下的立体视诱导方法和系统
CN109031667B (zh)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图像显示区域横向边界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