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9209B -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9209B
CN105549209B CN201610080844.0A CN201610080844A CN105549209B CN 105549209 B CN105549209 B CN 105549209B CN 201610080844 A CN201610080844 A CN 201610080844A CN 105549209 B CN105549209 B CN 105549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active user
display device
user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08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9209A (zh
Inventor
王涛
吴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808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9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9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9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9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92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所述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也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更广大的消费者。

Description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根据固定瞳距设计裸眼3D显示装置。例如,根据固定瞳距设置为65mm设计裸眼3D显示装置。但是,不同用户的瞳距不完全相同,有些用户之间的瞳距相差较大。比如,女性的平均瞳距为59mm,男性的平均瞳距为62mm,儿童的平均瞳距为58mm。因此,用户使用固定瞳距65mm设计的裸眼3D显示装置观看3D信息展示时,用户的实际瞳距与3D显示装置的瞳距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会导致观看图像时,观看到的3D显示具有串扰现象。而且,差距越大,串扰现象越明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的实际瞳距与3D显示装置的设计瞳距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3D显示出现串扰现象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
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
光栅结构;
瞳距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
光栅周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之中,所述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也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更广大的消费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用户双眼接收显示光线的亮度分布曲线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中Q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中Q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的一种串扰图;
图6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的另一种串扰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瞳距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1001、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
图2为用户双眼接收显示光线的亮度分布曲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祼眼3D显示的接收终端在不同的位置接收来自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的亮度是不同的。图3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中Q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双眼位置与两个最高曲线的顶点重合时可以获取最低串扰,从而可以体现最佳的3D显示效果。双眼所在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设计瞳距,此时的设计瞳距为65mm。因此,当用户的实际瞳距为65mm时串扰最低,可以获得最佳的显示效果。图4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中Q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用户的实际瞳距为60mm时,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不同,此时出现串扰现象,从而降低显示效果。具体来说,用户的实际瞳距为60mm,当右眼处于最佳位置时,左眼位置将与曲线顶点产生偏移(右眼与左眼的区分以3D显示屏幕为参照)。由于偏差的存在,人眼获得的亮度值由顶点位置(实心圆点)下降幅度①至空心圆点位置。因此,用户获得的有效信息减少,减少的幅度为①。
图5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的一种串扰图,图6为图2所示亮度分布曲线的另一种串扰图。图5为偏移之前的串扰图,图6为偏移之前与偏移之后的对比图,设定右眼处于最佳位置,左眼发生偏移,偏移之前的串扰值以实心圆点表示,偏移之后的串扰值以空心圆点表示。以实心圆点为基准,偏移之后串扰增加的幅度为②+④,串扰减小的幅度为③,可以看出串扰增加幅度②+④大于串扰减小幅度③。因此,偏移之后左眼获得的串扰值增大。综上所述,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不同会产生较大的串扰值。
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时,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获取用户标识,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获取预先储存的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瞳距。
具体的,采集所述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存生物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根据预存的用户标识与瞳距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瞳距。
比如,可采集用户的人脸、虹膜、或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根据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即用户ID),根据用户ID就可以直接调用用户的瞳距信息,可有效提高光栅周期的调节效率。
上述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时,另一种实施方式为:用户可直接在3D显示装置中输入自身瞳距,具体的:3D显示装置接收用户输入的瞳距,作为当前用户的瞳距。比如,所述3D显示装置可输出瞳距输入页面,用户可根据页面的提示输入瞳距。用户输入瞳距的方式可以是语音输入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页面上的文字输入方式。
这样,如果用户知道自己的瞳距,则可以由用户直接输入自己的瞳距,再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快速方便地实现最佳的3D显示效果。
上述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时,另一种实施方式为:通过获取包括用户双眼的图像,根据图像和用户与3D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获取用户瞳距。
具体的,位于3D显示装置上的双目摄像头可获取位于3D显示装置前一定距离的当前用户的双眼图像,以获取用户双眼的成像大小;获取当前用户的双眼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摄像头的感光面之上的双眼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摄像头的焦距,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焦距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瞳距的原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对用户的瞳距AB进行计算,具体为,获取双眼AB与屏幕E之间的第一距离f、双眼在感光面上的成像大小CD以及摄像头的焦距g,根据第一距离f、第二距离CD和焦距g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所述用户的瞳距AB,再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分光单元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
步骤1002、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还包括: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瞳距时,判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的瞳距,若未存储有所述用户的瞳距时,则存储所述获取的当前用户的瞳距,以及存储所述当前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所述瞳距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下次用户使用3D显示装置可根据历史记录的瞳距直接调节光栅周期而无需再次识别瞳距。这样,同一用户再次使用同一3D显示装置时,可以直接调用所述用户的瞳距,而不用再次测量瞳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
光栅结构;
瞳距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
光栅周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光栅结构包括多个分光单元101,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101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结构的分光单元阵列通过分光作用对显示面板102的显示图像进行分光,从而形成与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当观看者的实际瞳距与光栅的设计瞳距相同时,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对应的视差图像,所述左眼视差图像与所述右眼视差图像经过观看者的大脑分析和重叠,从而使得观看者感知到图像画面的层次感,进而产生立体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单元101包括面状电极103和至少一个条状电极104,所述面状电极103与条状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条状电极的数量,以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
参见图7,所述光栅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102的出光侧,所述光栅结构在电场作用之下形成多个分光单元101。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单元101为液晶透镜单元。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包括面状电极103和至少一个条状电极104。可选的,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具有8个条状电极。本实施例通过调节分光单元101的条状电极的数量就可以调节分光单元101的宽度,从而实现对3D显示的设计瞳距的调节。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分光单元101具有4个条状电极104。下面对光栅周期的具体调节过程进行说明:假设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栅结构具有16条条状电极104,图7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为:每8条条状电极104形成一个分光单元101,因此图7所示光栅结构总共形成两个分光单元101。当用户的实际瞳距小于光栅结构的设计瞳距时,本实施例将图7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变小,从而形成图8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每4条条状电极104形成一个分光单元101,因此图8所示光栅结构总共形成四个分光单元101(图中只示出了两个分光单元101,另外两个分光单元101未示出)。当用户的实际瞳距大于光栅结构的设计瞳距时,本实施例将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变大,也就是说,将图8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调节为图7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
下面对分光单元101的宽度调节进行说明:将图7所示的分光单元101与图8所示的分光单元101进行比较可知,本实施例将分光单元101的条状电极104的数量由图7所示的8条调节至图8所示的4条,从而将光栅周期变小,分光单元101的宽度减少一半,最终实现对3D显示的设计瞳距的调节。当然,也可以将分光单元101的条状电极104的数量由图8所示的4条调节至图7所示的8条,从而将光栅周期变大,分光单元101的宽度增加一倍,最终实现对3D显示的设计瞳距的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之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双眼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摄像头的感光面之上的双眼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摄像头的焦距,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焦距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瞳距的原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对用户的瞳距AB进行计算,具体为,获取双眼AB与屏幕E之间的第一距离f、双眼在感光面上的成像大小CD以及摄像头的焦距g,根据第一距离f、第二距离CD和焦距g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所述用户的瞳距AB,再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分光单元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也使得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更广大的消费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光栅结构、瞳距获取单元以及光栅周期调节单元。所述瞳距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所述光栅周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也使得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更广大的消费者。
参见图7,所述光栅结构包括多个分光单元101,所述光栅周期调节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101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结构的分光单元阵列通过分光作用对显示面板102的显示图像进行分光,从而形成与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当观看者的实际瞳距与光栅的设计瞳距相同时,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对应的视差图像,所述左眼视差图像与所述右眼视差图像经过观看者的大脑分析和重叠,从而使得观看者感知到图像画面的层次感,进而产生立体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单元101包括面状电极103和至少一个条状电极104,所述面状电极103与条状电极104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条状电极的数量,以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
参见图7,所述光栅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102的出光侧,所述光栅结构在电场作用之下形成多个分光单元101。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单元101为液晶透镜单元。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包括面状电极103和至少一个条状电极104。可选的,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具有8个条状电极。本实施例通过调节分光单元101的条状电极的数量就可以调节分光单元101的宽度,从而实现对3D显示的设计瞳距的调节。
参见图8,所述分光单元101具有4个条状电极104。下面对光栅周期的具体调节过程进行说明:假设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栅结构具有16条条状电极104,图7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为:每8条条状电极104形成一个分光单元101,因此图7所示光栅结构总共形成两个分光单元101。本实施例根据当前用户的瞳距对图7所示光栅结构的周期进行调节,从而形成图8所示光栅结构的光栅周期:每4条条状电极104形成一个分光单元101,因此图8所示光栅结构总共形成四个分光单元101(图中只示出了两个分光单元101,另外两个分光单元101未示出)。将图7所示的分光单元101与图8所示的分光单元101进行比较可知,本实施例将分光单元101的条状电极104的数量由图7所示的8条调节至图8所示的4条,从而将光栅周期变小,分光单元101的宽度减少一半,最终实现对3D显示的设计瞳距的调节。当然,也可以将分光单元101的条状电极104的数量由图8所示的4条调节至图7所示的8条,从而将光栅周期变大,分光单元101的宽度增加一倍,最终实现对3D显示的设计瞳距的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获取的当前用户的瞳距,以及存储所述当前用户和所述瞳距的对应关系。这样,同一用户再次使用同一3D显示装置时,可以直接调用所述用户的瞳距,而不用再次测量瞳距。可选的,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标识,根据所述用户标识获取预先储存的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瞳距。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可以记录特定用户的瞳距,通过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或者指纹识别等方式识别出消费者的身份时,就可以直接调用用户的瞳距信息,再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快速方便地实现最佳的3D显示效果。
可选的,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当前用户输入的瞳距。这样,如果用户知道自己的瞳距,则可以由用户直接输入自己的瞳距,再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分光单元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快速方便地实现最佳的3D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双眼图像,所述双眼图像包括瞳距的尺寸信息;根据所述双眼图像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这样,通过相机拍照形成带有参考尺寸的图片,然后对所述图片进行处理就可以获得瞳距。
本实施例中,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之后。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双眼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摄像头的感光面之上的双眼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摄像头的焦距,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焦距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参见图9,本实施例根据双目视觉原理对用户的瞳距AB进行计算,具体为,获取双眼AB与屏幕E之间的第一距离f、双眼在感光面上的成像大小CD以及摄像头的焦距g,根据第一距离f、第二距离CD和焦距g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所述用户的瞳距AB,再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分光单元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装置包括光栅结构、瞳距获取单元和光栅周期调节单元,所述瞳距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所述光栅周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实际瞳距对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瞳距,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实际瞳距与设计瞳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3D显示效果,也使得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更广大的消费者。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
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与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结构包括多个分光单元,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单元包括面状电极和至少一个条状电极,所述面状电极与条状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
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条状电极的数量,以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具体包括:
若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变小,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变小;
若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变大,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之前,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瞳距;
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瞳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双眼图像,所述双眼图像包括瞳距的尺寸信息;
根据所述双眼图像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双目摄像头;
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具体包括:
双目摄像头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双眼与屏幕之间的第一距离,获取所述双目摄像头的感光面之上的双眼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双目摄像头的焦距;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焦距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的光栅周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具体包括:
采集所述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存生物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
获取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瞳距。
9.一种3D显示装置,光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瞳距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用户的瞳距;
光栅周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光栅结构的周期,以使3D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栅结构之后形成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左眼对应的左眼视差图像以及右眼对应的右眼视差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结构包括多个分光单元,所述光栅周期调节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与双目摄像头;
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所述双目摄像头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双眼与屏幕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摄像头的感光面之上的双眼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摄像头的焦距;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焦距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瞳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单元包括面状电极和至少一个条状电极,所述面状电极与条状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瞳距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瞳距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条状电极的数量,以调节所述分光单元的宽度。
CN201610080844.0A 2016-02-04 2016-02-04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49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0844.0A CN105549209B (zh) 2016-02-04 2016-02-04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0844.0A CN105549209B (zh) 2016-02-04 2016-02-04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9209A CN105549209A (zh) 2016-05-04
CN105549209B true CN105549209B (zh) 2018-09-04

Family

ID=5582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084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49209B (zh) 2016-02-04 2016-02-04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9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656A (zh) * 2016-11-28 2017-04-26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NL2019319B1 (en) * 2017-07-21 2019-02-06 Easee Health B V A method of performing an eye examination test.
CN109725418B (zh) 2017-10-30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用于调整显示设备的图像呈现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51936B (zh) * 2018-01-03 2021-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135115B (zh) * 2020-08-21 2023-10-13 深圳市立体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13438464A (zh) * 2021-06-22 2021-09-24 纵深视觉科技(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模式的切换控制方法、介质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647A (zh) * 2014-10-13 2015-01-28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生成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541504A (zh) * 2012-08-10 2015-04-22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将多于两个不同图像同时再现的自动立体屏幕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7688A (ja) * 1992-11-30 1994-06-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220874A (ja) * 2011-04-13 2012-11-12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97474A (zh) * 2013-03-29 2013-07-1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及其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35415B (zh) * 2013-04-01 2015-12-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基于光栅的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器
CN104822061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小鸟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3d显示器的瞳距调节方法、系统、以及模块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504A (zh) * 2012-08-10 2015-04-22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将多于两个不同图像同时再现的自动立体屏幕及方法
CN104320647A (zh) * 2014-10-13 2015-01-28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生成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9209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9209B (zh) 3d显示装置及其光栅周期调节方法
Held et al. Blur and disparity are complementary cues to depth
CN107396087B (zh) 裸眼三维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71382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KR100770019B1 (ko) 스테레오 카메라의 영상왜곡 보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612795B2 (en) Enhancement of visual perception III
Stern et al. Perceivable light fields: Matching the requirements between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and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s
CN103986925B (zh) 基于亮度补偿的立体视频视觉舒适度评价方法
CN105376558B (zh) 多视图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60040B (zh)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3d显示自适应调节方法
CN101562754A (zh) 一种改善平面图像转3d图像视觉效果的方法
Wang et al. Quantifying how the combination of blur and disparity affects the perceived depth
JP2015154101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Zhang et al. Depth of field affects perceived depth in stereographs
CN107172409A (zh) 曲面显示屏裸眼3d显示方法及装置
Boev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for mobile devices
Barkowsky et al. Is visual fatigue changing the perceived depth accuracy on 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JP2000278710A (ja) 両眼立体視画像評価装置
Tsirlin et al. Effect of crosstalk on depth magnitude in thin structures
CN110007475A (zh) 利用虚拟深度补偿视力的方法与装置
CN109743564A (zh) 一种裸眼3d动态调节显示屏排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83577A (zh) 一种基于视差变化连续性调节的立体视频舒适度增强方法
Wang et al. Clarifying how defocus blur and disparity affect the perceived depth
Hwang et al. User-friendly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calibration method using a single camera for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s
EP2865183A1 (en) Method of adapting 3d content to an observer wearing prescription gla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