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9198A -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9198A
CN109639198A CN201811626220.XA CN201811626220A CN109639198A CN 109639198 A CN109639198 A CN 109639198A CN 201811626220 A CN201811626220 A CN 201811626220A CN 109639198 A CN109639198 A CN 109639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xis current
direct
current
quad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62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清风
张有林
宋泽琳
米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6262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9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9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9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damping motor oscillations, e.g. for reducing h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该方法包括: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前馈补偿法,实现振动预测,从而实现在控制上改善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等优点。目前,永磁同步电动机已经在冶金行业(炼铁厂和烧结厂等)、陶瓷行业(球磨机)、橡胶行业(密炼机)、石油行业(抽油机)、纺织行业(倍捻机、细纱机)等行业的中、低压电动机中获得业绩,并逐步积累设计和运行经验。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启动和运行是由定子绕组、转子鼠笼绕组和永磁体这三者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电动机静止时,给定子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产生定子旋转磁场,定子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旋转在笼型绕组内产生电流,形成转子旋转磁场,定子旋转磁场与转子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异步转矩使转子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在这个过程中,转子永磁磁场与定子旋转磁场转速不同,会产生交变转矩。当转子加速到速度接近同步转速的时候,转子永磁磁场与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接近相等,定子旋转磁场速度稍大于转子永磁磁场,它们相互作用产生转矩将转子牵入到同步运行状态。在同步运行状态下,转子绕组内不再产生电流。此时转子上只有永磁体产生磁场,它与定子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驱动转矩。由此可知,永磁同步电动机是靠转子绕组的异步转矩实现启动的。启动完成后,转子绕组不再起作用,由永磁体和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驱动转矩。
在永磁同步电机闭环控制中,传统的转速控制器的设计都是假设负载转矩扰动为零或固定值,由此得到转速的实际值和参考值之间的传递函数,以优化这个闭环传递函数为目的得到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转矩发生变化时,转速控制器不能同时很好地抑制由于负载转矩变化而带来的扰动,进而导致电机的控制性能将会变差,使得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负载突变时电机的转速波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
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
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
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
进一步的,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包括:
将所述三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
将所述两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电机转速与电机转速给定值的差值,得到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
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
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包括:
所述电机的电磁转矩的计算如下式所示:
Te=Pnψfiq
其中,Te为电机的电磁转矩;Pn为电机极对数;ψf为电机转子永磁体对应的转子磁链;iq为交轴电流。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包括:
通过下式所示确定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
其中,为负载转矩补偿量;为电机转速给定值;p为微分算子;β1和β2分别为可调参数;ε为转速误差信号;eso_b为常数;ωm为电机转速。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包括:
将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直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
将电机转速给定值与电机转速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给定直轴电流;
将所述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求和后与交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
将所述直轴电压和交轴电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
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模块包括:
第一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
第二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两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与电机转速给定值的差值,得到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
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直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
第二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电机转速给定值与电机转速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给定直轴电流;
第三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求和后与交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
第三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直轴电压和交轴电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
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采集电机的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的转速,将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然后根据电机的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再通过负载转矩补偿量和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最后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来控制电机。本发明通过采用前馈补偿法,实现振动预测,从而实现在控制上改善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带负载转矩前馈的矢量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
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
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
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采集电机的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的转速,将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然后根据电机的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再通过负载转矩补偿量和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最后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来控制电机。本发明通过采用前馈补偿法,实现振动预测,从而实现在控制上改善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问题。
观测转矩的前馈补偿可以非常好地补偿负载转矩的变化,大大提高了负载变化过程中的转速控制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包括:
将所述三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
将所述两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也就是,通过clarke变换将三相电流ia、ib和ic从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到两相静止坐标系,即abc-αβ,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iα和iβ;然后再通过park变换将两相电流从两相静止坐标系转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即αβ-dq,得到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id和iq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电机转速与电机转速给定值的差值,得到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
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
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
电机的电磁转矩的计算如下式所示:
Te=Pnψfiq
其中,Te为电机的电磁转矩;Pn为电机极对数;ψf为电机转子永磁体对应的转子磁链;iq为交轴电流。
通过下式所示确定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
其中,为负载转矩补偿量;为电机转速给定值;p为微分算子;β1和β2分别为可调参数;ε为转速误差信号;eso_b为常数;ωm为电机转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包括:
将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直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
将电机转速给定值与电机转速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给定直轴电流;
将所述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求和后与交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
将所述直轴电压和交轴电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
具体的,永磁同步电机在正常运行时,如果负载产生扰动或者发生突变,由典型的双闭环控制结构可以发现负载扰动会立即对电机的转速产生影响,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当负载经常发生变化或者扰动转矩持续存在而不对原来的控制系统进行任何调整时,电机的控制性能将会变差,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系统的负载转矩难以直接测量,所以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通常构建负载状态观测器对负载转矩进行在线辨识。
为了提高负载突变时的速度响应,可以对系统施加前馈补偿环节,采用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对负载转矩的观测,通过对观测到的负载转矩进行前馈补偿达到抑制由于负载波动导致的电机系统振动问题。如图2所示,带负载转矩前馈的矢量控制框图。
电机机械运动方程:
式中:J为转动惯量;TL为负载转矩;B为摩擦系数,实际控制过程中往往忽略电机摩擦系数的影响。
Te=Pnψfiq
其中,Te为电机的电磁转矩;Pn为电机极对数;ψf为电机转子永磁体对应的转子磁链;iq为交轴电流。
取TL/J作为系统扰动,Te作为系统输入,可建立如下关系式来实现对系统扰动的观测:
相比于传统的矢量控制,该控制策略能大大提高系统对负载转矩的抗扰性,提高系统对速度的控制性能。
通过对系统内部、外部扰动的实时估计和补偿,结合非线性控制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动静态性能,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
可选的,所述转换模块包括:
第一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
第二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两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可选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与电机转速给定值的差值,得到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
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直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
第二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电机转速给定值与电机转速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给定直轴电流;
第三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求和后与交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
第三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直轴电压和交轴电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
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
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
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包括:
将所述三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
将所述两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包括:
根据所述电机转速与电机转速给定值的差值,得到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
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
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包括:
所述电机的电磁转矩的计算如下式所示:
Te=Pnψfiq
其中,Te为电机的电磁转矩;Pn为电机极对数;ψf为电机转子永磁体对应的转子磁链;iq为交轴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包括:
通过下式所示确定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
其中,为负载转矩补偿量;为电机转速给定值;p为微分算子;β1和β2分别为可调参数;ε为转速误差信号;eso_b为常数;ωm为电机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包括:
将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直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
将电机转速给定值与电机转速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给定直轴电流;
将所述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求和后与交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
将所述直轴电压和交轴电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
7.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机定子端三相电流和电机转速;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转换成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和交轴电流得到负载转矩补偿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和所述直轴电流得到两相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两相电压进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生成SVPWM调制波,控制所述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包括:
第一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流;
第二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两相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得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轴电流和交轴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机转速与电机转速给定值的差值,得到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轴电流得到电机的电磁转矩;
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和所述电磁转矩确定负载转矩补偿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直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
第二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电机转速给定值与电机转速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给定直轴电流;
第三PI控制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给定直轴电流与所述负载转矩补偿量求和后与交轴电流的差值进行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
第三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直轴电压和交轴电压进行坐标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的两相电压。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
CN201811626220.XA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Pending CN109639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6220.XA CN109639198A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6220.XA CN109639198A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9198A true CN109639198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7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6220.XA Pending CN109639198A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919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435A (zh) * 2021-11-30 2022-03-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电动机运行噪声与振动数据的后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84414A (zh) * 2020-09-04 2022-08-09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WO2022252795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电机驱动的方法及装置、控制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1028A1 (en) * 2012-04-13 2013-10-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stimation of cogging torque
US20140001991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Denso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3647490A (zh) * 2013-09-27 2014-03-19 天津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的滑模控制策略
CN103997272A (zh) * 2014-06-09 2014-08-20 浙江理工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扰动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7425769A (zh) * 2017-08-10 2017-12-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667374A (zh) * 2018-03-30 2018-10-16 青岛大学 一种高刚度、免调试的变频调速系统速度环的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1028A1 (en) * 2012-04-13 2013-10-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stimation of cogging torque
US20140001991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Denso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3647490A (zh) * 2013-09-27 2014-03-19 天津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的滑模控制策略
CN103997272A (zh) * 2014-06-09 2014-08-20 浙江理工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扰动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7425769A (zh) * 2017-08-10 2017-12-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667374A (zh) * 2018-03-30 2018-10-16 青岛大学 一种高刚度、免调试的变频调速系统速度环的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4414A (zh) * 2020-09-04 2022-08-09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WO2022252795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电机驱动的方法及装置、控制设备
CN114172435A (zh) * 2021-11-30 2022-03-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电动机运行噪声与振动数据的后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3561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tor speed estimation using hybrid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
CN109639198A (zh)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JP2004514392A (ja) エレベータの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のエンコーダレス運転方法およびエンコーダレス運転装置
CN109660168A (zh)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机
CN107769633B (zh) 确定无铁pmsm电机的转子的取向的方法和电机系统
CN106537760B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转矩常数的校正方法
CN101286725A (zh) 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机旋转速度和转子位置推测方法
CN111293939B (zh) 一种电机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
Xi et al. On-line estim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flux linkage ripple for PMSM based on a Kalman filter
Lin et al. An improved flux observer for sensor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s with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meid et al. Simulation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sensorless field oriented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at healthy state using rotor cage model and EKF
Malekipour et al. A closed-loop pmsm sensorless control based-on the machine acoustic noise
Ichikawa et al. Sensorless control of a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on the rotating coordinate using an extended electromotive force
CN107093970B (zh) 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Comparison of MRAS and SMO method for sensorless PMSM drives
Bello et al. Comparative Review Of PMSM And BLDCM Based On Direct Torque Control Method
Zhang et al. Sensorless Control of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 over Full Speed Range
Volpato Filho et al. Adaptive observer for sensor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 with online pole placement
CN107947665B (zh) 交流伺服电机的电流预测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ortajarena et al. Influence of the rotor angle precision in control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drives and improvement method using sensorless estimator with Hall sensors
CN106788069B (zh) 一种基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速度范围位置检测方法
Germishuizen et al. Stepped versus fixed rotor position FEA solutions for 2D flux linkage maps in machine design
Dybkowski et al. Speed 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 with magnetizing reactance estimation
Pecho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parameter variations on the start-up characteristics of LSPMSM
Halder et al. Position Sensorless Control for an Interior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VMDrive with ANN Based Stator Flux Estim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