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3315B -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3315B
CN109633315B CN201811549396.XA CN201811549396A CN109633315B CN 109633315 B CN109633315 B CN 109633315B CN 201811549396 A CN201811549396 A CN 201811549396A CN 109633315 B CN109633315 B CN 109633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side wall
filling
isol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93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3315A (zh
Inventor
曾强
陆享雨
张宁强
陆享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ixi Fujia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ixi Fujia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ixi Fujia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ixi Fujia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493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3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3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3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3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3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baking
    • B05D3/0254After-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93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using vacuum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检测器件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将电容、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对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对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经过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上述灌注方法,确保制得的探测棒本体内的绝缘胶无气泡,避免电子元器件受绝缘胶中气泡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进而提升探测棒本体的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检测器件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高压检测器件多为专用件,成本较高,普遍达到上万元。虽然也有一些成本较低的高压检测器件,但是其测试精度无法达到高要求。
因此,急需一种用于高压检测器件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以制得成本低且测量精度高的高压检测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压检测器件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以制得成本低且测量精度高的高压检测器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一探测棒本体,所述探测棒本体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与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具有开口;
S2、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厚度为20mm的底层;
S3、从所述开口处将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的一端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穿出且与设置在探测棒本体的外部的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检测端子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探测棒本体的外表面包覆有铜层,所述铜层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检测端子的壳体电连接,作为地线;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地线电连接;
S4、判断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是否具有间隙;
若是,则判断所述间隙是否大于0.5mm;
若所述间隙大于0.5mm,则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执行步骤S5;
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不具有间隙或所述间隙不大于0.5mm,则执行步骤S5;
S5、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6、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7、将步骤S6所得的第一部分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通过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底层;再将电容、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大于0.5mm,则先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再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接着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并经过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上述灌注方法,确保制得的探测棒本体内的绝缘胶无气泡,避免电子元器件受绝缘胶中气泡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进而提升探测棒本体的测量精度,所使用的材料较为普通且成本低,因此探测棒本体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一探测棒本体,所述探测棒本体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与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具有开口;
S2、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厚度为20mm的底层;
S3、从所述开口处将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的一端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穿出且与设置在探测棒本体的外部的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检测端子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探测棒本体的外表面包覆有铜层,所述铜层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检测端子的壳体电连接,作为地线;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地线电连接;
S4、判断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是否具有间隙;
若是,则判断所述间隙是否大于0.5mm;
若所述间隙大于0.5mm,则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执行步骤S5;
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不具有间隙或所述间隙不大于0.5mm,则执行步骤S5;
S5、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6、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7、将步骤S6所得的第一部分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通过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底层;再将电容、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电容和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大于0.5mm,则先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再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接着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并经过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上述灌注方法,确保制得的探测棒本体内的绝缘胶无气泡,避免电子元器件受绝缘胶中气泡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进而提升探测棒本体的测量精度,所使用的材料较为普通且成本低,因此探测棒本体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的侧壁外表面和第一电阻的侧壁外表面分别与隔离板的两侧壁贴合,所述隔离板的厚度为2.5-3mm,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如果隔离板太厚会导致无感高压电阻触碰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使得绝缘性能减弱。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可使灌注绝缘胶时绝缘胶进入间隔,提升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为纯四氟板,所述隔离板为长方形,所述隔离板的长为110-120mm,所述隔离板的宽为3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隔离板为高压体RC板,隔离效果较优。
进一步的,所述探测棒本体的材质为POM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厚度至少为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部分的侧壁厚度至少为5mm,确保绝缘,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胶采用HZ-703粘合剂。
由上述描述可知,HZ-703粘合剂,表面固化时间:5~30(分钟),抗涨强度:>12kg/cm2,耐温:-60~1500℃,伸长率:250%,剪切强度:11kg/cm2,体积电阻:2.5×1013Ω/cm,介电常数:3.4(1MHX),击穿电压:16kv/mm。适用于高压绝缘,确保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为锥形体,所述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锥形体的顶尖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顶尖部为测量端,将第一部分设计为锥形体,利于绝缘胶的灌注的同时便于实际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通孔的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的厚度为3-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部分为手持端,通过分隔片进一步分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提升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质量大于第二部分的质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提升测量稳定性。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一探测棒本体,所述探测棒本体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与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具有开口;
S2、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厚度为20mm的底层;所述预定量为半袋703粘合剂。
S3、从所述开口处将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的一端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穿出且与设置在探测棒本体的外部的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检测端子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探测棒本体的外表面包覆有铜层,所述铜层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检测端子的壳体电连接,作为地线;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规格为100MΩ/10W,所述第一电容由四个子电容依次串联组成,所述子电容的规格为10pF/30KV,所述第二电阻的规格为10.6KΩ/10W,所述第二电容的规格为22nF/100VP-P
S4、判断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是否具有间隙;
若是,则判断所述间隙是否大于0.5mm;
若所述间隙大于0.5mm,则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执行步骤S5;
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不具有间隙或所述间隙不大于0.5mm,则执行步骤S5;
S5、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6、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7、将步骤S6所得的第一部分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
受环境因素对灌注绝缘胶工艺的影响,通常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空气湿度为80%的真空环境下进行绝缘胶的灌注工艺。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侧壁外表面和第一电阻的侧壁外表面分别与隔离板的两侧壁贴合,所述隔离板的厚度为2.5-3mm,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如果隔离板太厚会导致无感高压电阻触碰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使得绝缘性能减弱。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可使灌注绝缘胶时绝缘胶进入间隔,提升绝缘效果。
其中,所述隔离板为纯四氟板,所述隔离板为长方形,所述隔离板的长为110-120mm,所述隔离板的宽为35mm。所述隔离板为高压体RC板,隔离效果较优。所述探测棒本体的材质为POM材料。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厚度至少为5mm,确保绝缘,提升安全性。
其中,所述绝缘胶采用HZ-703粘合剂。其表面固化时间:5~30(分钟),抗涨强度:>12kg/cm2,耐温:-60~1500℃,伸长率:250%,剪切强度:11kg/cm2,体积电阻:2.5×1013Ω/cm,介电常数:3.4(1MHX),击穿电压:16kv/mm,适用于高压绝缘,确保绝缘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锥形体,所述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锥形体的顶尖部。顶尖部为测量端,将第一部分设计为锥形体,利于绝缘胶的灌注的同时便于实际使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通孔的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的厚度为3-5mm。第二部分为手持端,通过分隔片进一步分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提升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质量大于第二部分的质量,提升测量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通过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底层;再将电容、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大于0.5mm,则先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再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接着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并经过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通过上述灌注方法,确保制得的探测棒本体内的绝缘胶无气泡,避免电子元器件受绝缘胶中气泡存在而影响测量精度,进而提升探测棒本体的测量精度,所使用的材料较为普通且成本低,因此探测棒本体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一探测棒本体,所述探测棒本体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与第二部分连接的一端具有开口;
S2、从所述开口处将预定量的绝缘胶填充至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形成一厚度为20mm的底层;
S3、从所述开口处将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二电阻和隔离板分别置于所述底层上表面,所述隔离板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且分别位于隔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连接的一端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穿出且与设置在探测棒本体的外部的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检测端子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检测端子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探测棒本体的外表面包覆有铜层,所述铜层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检测端子的壳体电连接,作为地线;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地线电连接;
S4、判断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是否具有间隙;
若是,则判断所述间隙是否大于0.5mm;
若所述间隙大于0.5mm,则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执行步骤S5;
若所述隔离板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不具有间隙或所述间隙不大于0.5mm,则执行步骤S5;
S5、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容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将电容完全覆盖后在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6、从所述开口处沿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对所述隔离板具有电阻的一侧进行填充,直至覆盖60-65%的电阻后20-25℃的真空环境下静置7-10天;
S7、将步骤S6所得的第一部分置于烤箱中,10-30min后取出,使用绝缘探伤仪对第一部分进行检测;若绝缘探伤仪的检测结果为合格,则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侧壁外表面和第一电阻的侧壁外表面分别与隔离板的两侧壁贴合,所述隔离板的厚度为2.5-3mm,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部分的侧壁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至少为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为纯四氟板,所述隔离板为长方形,所述隔离板的长为110-120mm,所述隔离板的宽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棒本体的材质为POM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厚度至少为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采用HZ-703粘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锥形体,所述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一端对应锥形体的顶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带通孔的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的厚度为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质量大于第二部分的质量。
CN201811549396.XA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Active CN109633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9396.XA CN109633315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9396.XA CN109633315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3315A CN109633315A (zh) 2019-04-16
CN109633315B true CN109633315B (zh) 2020-11-17

Family

ID=6607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9396.XA Active CN109633315B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331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5259A1 (de) * 1993-03-12 1994-09-14 GEC Alsthom T&D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itt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Isolator und einer Armatur und Isolatoranordnung
CN101770960A (zh) * 2009-12-25 2010-07-07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芯片绝缘的保护胶灌注方法及装置
CN102800523A (zh) * 2012-08-08 2012-11-28 成都凯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带真空度在线监测的固封极柱
CN108063329A (zh) * 2017-12-08 2018-05-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抗恶劣环境的大电流接线排及其灌封方法
CN207923991U (zh) * 2017-12-06 2018-09-28 青岛艾诺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高压分压器
CN108918945A (zh) * 2018-05-22 2018-11-30 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二次深度融合电压传感器及其设计工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8948B2 (en) * 2009-08-10 2012-10-02 Apple Inc. Mechanisms for detecting tamper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5259A1 (de) * 1993-03-12 1994-09-14 GEC Alsthom T&D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itt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Isolator und einer Armatur und Isolatoranordnung
CN101770960A (zh) * 2009-12-25 2010-07-07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芯片绝缘的保护胶灌注方法及装置
CN102800523A (zh) * 2012-08-08 2012-11-28 成都凯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带真空度在线监测的固封极柱
CN207923991U (zh) * 2017-12-06 2018-09-28 青岛艾诺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高压分压器
CN108063329A (zh) * 2017-12-08 2018-05-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抗恶劣环境的大电流接线排及其灌封方法
CN108918945A (zh) * 2018-05-22 2018-11-30 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二次深度融合电压传感器及其设计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3315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1820A (zh) 一种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6124151B (zh) 特高压直流单柱复合支柱绝缘子抗震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9633315B (zh) 一种实现无气泡的绝缘胶灌注方法
Vuković et al. Experimental discharge initiation study for paper and pressboard insulated electrodes in mineral oil and synthetic ester fluid
CN104635118B (zh) 一种评定变压器油沿面击穿电压的试验方法
CN109581118B (zh) 一种圆柱形探测棒内的绝缘胶填充方法
CN103529299A (zh) 用于研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压阻特性的四线测量法
CN103913207B (zh) 采用矩阵电容高精变扫描油位测量传感器
CN107340041A (zh) 电阻应变式车辆称重传感器
CN208443964U (zh) 一种固体绝缘材料耐电晕测试装置及耐电晕测试仪
CN207923991U (zh) 一种复合型高压分压器
CN206638312U (zh) 电容式液面探测装置
CN106199207A (zh) 一种能适应不同引线长度的高压瓷介电容器电容测试仪
CN109633314B (zh) 一种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圆柱形探测棒
CN115166439A (zh) 一种无机粉体介电特性测试的三电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648982A (en) Liquid level indicating apparatus
CN101726646A (zh) 等势腔精密高电压传感器
CN112415353A (zh) 一种适用于光纤耐压性能测试的电极装置及方法
CN207268981U (zh) 一种新型结构气体绝缘变压器套管
CN202119744U (zh) 一种变压器油介质损耗率简易测试装置
CN109655686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新型探测棒
CN105572434B (zh) 空间电荷测量用高耐压电极装置
CN211718348U (zh) 一种测试液体耐电压强度夹具
CN215219027U (zh) 一种陶瓷纤维绝缘隔板用击穿测试装置
CN104372349A (zh) 一种新型管道检测数码探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eng Qiang

Inventor after: Lu Xiangyu

Inventor after: Zhang Ningqiang

Inventor after: Lu Xiangshui

Inventor before: Ze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Lu Heng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Ningqiang

Inventor before: Lu Xiangshu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