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8709B -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8709B
CN109628709B CN201811644989.4A CN201811644989A CN109628709B CN 109628709 B CN109628709 B CN 109628709B CN 201811644989 A CN201811644989 A CN 201811644989A CN 109628709 B CN109628709 B CN 109628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air cooling
cooling unit
steel strip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49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28709A (zh
Inventor
章诗军
罗勇
刘一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he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he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he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he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49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28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28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8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28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8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21D1/52Methods of heating with fla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1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4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5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more than 1.5% by weight of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6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lead, selenium, tellurium, or antimony, or more than 0.04% by weight of sulfu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heet Ste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包括:(1)将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加热段中,并对不锈钢带直接进行加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2)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空冷段冷却到180℃以下;(3)将空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水冷段冷却到70℃以下;(4)将水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挤干辊去除不锈钢带表面的水分;(5)将不锈钢带利用加热区产生的烟气和余热进行干燥处理。采用本发明,简化传统的退火工艺,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平整度好,硬度均匀,粗糙度小,外观明亮高档。

Description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带是超薄不锈钢板的延伸物,主要是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其广泛应用于高技术产业、IT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附加值高,但轧制工艺难以掌握,因为在初次轧制后不锈钢带内部会产生内应力,这样就影响了精轧出来的效果,对成品的成形也有较大影响,不同的成品对硬度的要求不同,这样又加大了轧制工艺难度,生产效率低,成材率不高。
为了去除轧制后产生的应力,多数采用退火工艺,然而,现有的退火工艺的退火温度和维持时间较长,这导致生产效率急剧降低。而且,退火过程中容易发生断带、材质不良、硬度分布不均匀、表面品质差、表面划伤等问题。此外,现有的退火工艺的退火温度高,消耗的热能较大,不利于节能环保。
公开号为CN 10624478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钢连续生产方法》,包括冷轧、退火、除锈、平整等步骤,其中,冷轧后的带钢进行连续退火处理,共四个阶段:预热阶段:带钢从自然温度升至380℃,预热时间20s;升温阶段:带钢从380℃升温至1130℃,升温时间40s;保温阶段:带钢温度维持在1130℃,保温时间8s;降温阶段:带钢进入空气冷却段,冷却时间7s,温度降至400℃,随后进入水雾冷却段,冷却时间10s,温度降至200℃,最后进入水冷冷却段,冷却时间3.5s,温度降至80℃以下。
上述退火工艺需要控制精准,生产难度较高,通过上述退火工艺可以去除不锈钢带的残余应力,但是,预热到380℃只需要20s,带钢从380℃升温至1130℃,升温时间也只需40s,而且,降温阶段也是快速冷却,这样导致不锈钢带的力学性能还不够理想,其延伸率仅为46-55%,此外,表面光洁度为Ra0.6-0.8,外观也不够光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简化传统的退火工艺,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平整度好,硬度均匀,粗糙度小,外观明亮高档。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消耗热能较小,节能效果显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包括:
(1)将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加热段中,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依次包括入口密封段、预热区、加热区和出口密封段,
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入口密封段,在预热区通过烟气的对流和辐射对不锈钢带进行预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T1,T1=250-300℃;
预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加热区,通过烧嘴喷出的火焰进行加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T1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
加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出口密封段;
(2)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空冷段冷却到180℃以下;
(3)将空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水冷段冷却到70℃以下;
(4)将水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挤干辊去除不锈钢带表面的水分;
(5)将不锈钢带利用加热区产生的烟气和余热进行干燥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退火炉的长度为200-240m,不锈钢带的传输速度为160-220m/min,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包括第一板温计、第二板温计、第三板温计、第四板温计、第五板温计、第六板温计和第七板温计;
所述第一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90-10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580-620℃;
所述第二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15-12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080℃;
所述第三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35-14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100-1160℃;
所述第四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50-15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950-980℃;
所述第五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80-188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400-460℃;
所述第六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00-21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180℃;
所述第七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10-22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7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空冷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空冷段,不锈钢带的冷却速率>50℃/s;
所述第二板温计和第三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加热段,不锈钢带的加热速率维持在8-12℃/s。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段包括预热区和加热区,所述加热区包括第一加热分区、第二加热分区、第三加热分区、第四加热分区、第五加热分区、第六加热分区、第七加热分区、第八加热分区、第九加热分区、第十加热分区;
所述第一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6500-7000kw;
所述第二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6300-6800kw;
所述第三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5400-6000kw;
所述第四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4800-5300kw;
所述第五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4000-4300kw;
所述第六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3500-4000kw;
所述第七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2500-3200kw;
所述第八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400-2000kw;
所述第九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200-1800kw;
所述第十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200-1800kw。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加热区还设有助燃风机和排气风机,所述助燃风机的流量为60000-68000m3/h,压力为12-18KPa,进风温度为20-30℃;
所述排气风机的流量为180000-210000m3/h,压力为2-3KPa,出风温度为150-25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包括:
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一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一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二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二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三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三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四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四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五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五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六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六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七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七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八空冷单元冷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180000-22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50000-28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10-14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40000-26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80-1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30000-25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60-85℃,压力为140-160daPa。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段包括喷淋箱,所述喷淋箱通入冷却水和压缩空气,所述冷却水的流量为15-25m3/h,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量为1200-1800Nm3/h。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不锈钢带成品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C 0.01~0.05%,Ni 6.0~9.5%,Cr 16.5~20.0%,Mn 0.1~3.0%,Cu 0.01~0.2%,Si 0.15~1.0%,P 0.01~0.2%,S 0.01-0.1%,N 0.02~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不锈钢带成品的厚度为0.3-3mm,屈服强度为300-350MPa,抗拉强度为700-750MPa,拉伸率为60-70%,硬度为170-190HV,表面粗糙度为0.15-0.25μm。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使得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先经过加热段的加热处理,再经过空冷段和水冷段的冷却处理,仅需一次退火处理,即可有效修复带钢在轧制中产生的塑性变形破坏的晶相组织,细化晶格组织,大大改善了冷轧后的机械加工性能,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平整度好,硬度均匀,粗糙度小,外观明亮高档,有效避免发生断带、材质不良、硬度不均、表面品质差、表面划伤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
(2)本发明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屈服强度为300-350MPa,抗拉强度为700-750MPa,拉伸率为60-70%,硬度为170-190HV。
(3)本发明不锈钢带利用烟气的对流和辐射从30℃缓慢加热到250-300℃,再从250-300℃快速升温至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即可,合理控制升温时间,简化了退火工艺,缩短了高温退火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本发明加热段包括预热区和加热区,其中,预热区所用的热源为烧嘴喷出的火焰产生的烟气对流和辐射,实现了炉区高温废气的循环利用,通过烟气余热利用以及将预热的助燃空气运用到助燃,节能效果显著。而且,水冷后的干燥段所用热源同样为加热区产生的烟气和余热,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5)本发明通过设定板温计布置的位置,它能够精准的测量钢带的实际温度,并依据钢带实际的温度来调整炉温设定和速度设定,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执行,确保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6)本发明空冷段由8个控制单元来实现,通过平稳的冷却来保证带钢的平整度并且避免碳化物沉淀,使带钢塑性增大,延伸率可达60-70%,不锈钢成品表面粗糙度小,光亮平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包括:
(1)将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加热段中,并对不锈钢带通过烧嘴喷出的火焰直接进行加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
所述不锈钢带退火前经过冷轧处理,所述冷轧处理包括:
将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一冷轧机进行第一道次冷轧,其中,所述第一冷轧机入口处的张力为240~260KN,所述第一冷轧机出口处的张力为490~650KN,所述第一冷轧机的轧制力为9600~9800KN,所述第一冷轧机的轧制速度为60~110m/min;
将第一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二冷轧机进行第二道次冷轧,其中,所述第二冷轧机出口处的张力为440~700KN,所述第二冷轧机的轧制力为10000~11000KN,所述第二冷轧机的轧制速度为80~150m/min;
将第二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三冷轧机进行第三道次冷轧,其中,所述第三冷轧机出口处的张力为390~650KN,所述第三冷轧机的轧制力为9400~9600KN,所述第三冷轧机的轧制速度为90~220m/min;
将第三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四冷轧机进行第四道次冷轧,其中,所述第四冷轧机出口处的张力为340~600KN,所述第四冷轧机的轧制力为9100~9350KN,所述第四冷轧机的轧制速度为110~280m/min;
将第四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五冷轧机进行第五道次冷轧,其中,所述第五冷轧机出口处的张力为310~560KN,所述第五冷轧机的轧制力为8900~9100KN,所述第五冷轧机的轧制速度为120~310m/min;
将第五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六冷轧机进行第六道次冷轧,其中,所述第六冷轧机出口处的张力为230~500KN,所述第六冷轧机的轧制力为8700~9000KN,所述第六冷轧机的轧制速度为130~400m/min;
将第六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清洗。
轧制后的成品进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先通过加热段进行加热处理,再经过空冷段和水冷段的冷却处理,仅需一次退火处理,即可大大改善了冷轧后的机械加工性能。
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依次包括入口密封段、预热区、加热区和出口密封段,优选的,入口密封段的长度为1-3m、预热区的长度为25-35m、加热区的长度为55-80m、出口密封段的长度为2-5m。入口密封段为入口密封设备,入口密封段设有废气循环系统,用于将加热区的烟气排放至此处,烟气中的热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被预热段回收一部分。所述出口密封段为出口密封设备。
步骤(1)的加热处理具体包括:
将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入口密封段,在预热区通过烟气的对流和辐射对不锈钢带进行预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T1,T1=250-300℃;
对预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加热区,通过烧嘴喷出的火焰进行加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T1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
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出口密封段。
本发明不锈钢带利用烟气的对流和辐射从30℃缓慢加热到250-300℃,再从250-300℃快速升温至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即可,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升温时间,有效修复带钢在轧制中产生的塑性变形破坏的晶相组织,细化晶格组织,大大改善了冷轧后的机械加工性能,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平整度好,硬度均匀,粗糙度小,外观明亮高档,有效避免发生断带、材质不良、硬度不均、表面品质差、表面划伤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并且简化了退火工艺,缩短了高温退火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所述退火炉的长度为200-240m,不锈钢带的传输速度为160-220m/min,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包括第一板温计、第二板温计、第三板温计、第四板温计、第五板温计、第六板温计和第七板温计;
所述第一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90-10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580-620℃;
所述第二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15-12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080℃;
所述第三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35-14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100-1160℃;
所述第四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50-15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950-980℃;
所述第五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80-188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400-460℃;
所述第六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00-21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180℃;
所述第七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10-22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70℃。
本发明通过设定板温计布置的位置,它能够精准的测量钢带的实际温度,并依据钢带实际的温度来调整炉温设定和速度设定,保证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执行,确保钢带力学性能稳定。
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空冷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空冷段,不锈钢带的冷却速率>50℃/s,可以避免不锈钢带出现晶间敏化的现象。
所述第二板温计和第三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加热段,不锈钢带的加热速率维持在8-12℃/s,保证晶相组织全部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应力达到了稳定值。
具体的,所述加热区包括第一加热分区、第二加热分区、第三加热分区、第四加热分区、第五加热分区、第六加热分区、第七加热分区、第八加热分区、第九加热分区、第十加热分区,每个加热分区均安装有烧嘴,所述烧嘴喷出火焰,对不锈钢带进行加热处理。
所述第一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6500-7000kw,炉顶温度为1200-1280℃;
所述第二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6300-6800kw,炉顶温度为1200-1280℃;
所述第三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5400-6000kw,炉顶温度为1200-1280℃;
所述第四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4800-5300kw,炉顶温度为1200-1280℃;
所述第五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4000-4300kw,炉顶温度为1200-1280℃;
所述第六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3500-4000kw,炉顶温度为1200-1280℃;
所述第七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2500-3200kw,炉顶温度为1190-1260℃;
所述第八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400-2000kw,炉顶温度为1150-1220℃;
所述第九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200-1800kw,炉顶温度为1150-1220℃;
所述第十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200-1800kw,炉顶温度为1150-1220℃。
本发明经过10个加热分区来实现对不锈钢带的加热控制,加热控制精准。而且,10个加热分区的烧嘴功率都是根据不锈钢带的性能设定的,烧嘴功率逐渐减少,平稳的加热可以保证不锈钢带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为了保证加热效果,所述加热区还设有助燃风机和排气风机,所述助燃风机的流量为60000-68000m3/h,压力为12-18KPa,进风温度为20-30℃;所述排气风机的流量为180000-210000m3/h,压力为2-3KPa,出风温度为150-250℃。
所述加热区的炉顶设有陶瓷纤维模块,其多孔率为93-98%,厚度为200-500mm。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本发明将炉顶加设陶瓷纤维模块,可以改善加热区的保温效果和耐热效果,且其绝热性佳,有利于保证生产的安全,改善生产车间的环境。
(2)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空冷段冷却到180℃以下;
所述空冷段设有变频风机,通过风管把空气吹向不锈钢带,使得不锈钢带从退火温度冷却到180℃以下。
优选的,步骤(2)包括:
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一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一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二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二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三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三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四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四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五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五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六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六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七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七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八空冷单元冷却。
本发明空冷段由8个控制单元来实现,长度为8*(6m-9m)=48m-72m,优选为8*7m=56m,通过平稳的冷却来保证带钢的平整度并且避免碳化物沉淀,保证了不锈钢成品的质量。
其中,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180000-22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40-160daPa;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冷却条件相同。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50000-28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10-140℃,压力为140-160daPa;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冷却条件相同。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40000-26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80-100℃,压力为140-160daPa;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的冷却条件相同。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30000-25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60-85℃,压力为140-160daPa。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的冷却条件相同。
更佳的,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本发明空冷段由8个控制单元来实现,且创新性地将邻近的两个空冷单元的冷却条件设为相同,通过平稳的冷却来保证带钢的平整度并且避免碳化物沉淀,使带钢塑性增大,延伸率可达60-70%,不锈钢成品表面粗糙度小,光亮平直。而且,本发明可以根据热需求来调整不锈钢带的冷却,从而调节风机输入端的压力,防止不锈钢带变形。而压力的设定值可以根据红外高温计测量的不锈钢带温度来自动修正,红外高温计设在空冷段的出口。
(3)将空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水冷段冷却到70℃以下;
所述水冷段的长度为6-7m,其包括喷淋箱,喷淋箱的长度为2-3m,所述喷淋箱通入冷却水和压缩空气,所述冷却水的流量为15-25m3/h,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量为1200-1800Nm3/h。所述喷淋箱把不锈钢带冷却到80℃,实现第二次的冷却处理。
(4)将水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挤干辊去除不锈钢带表面的水分;
所述挤干辊用来去除不锈钢带表面从水淬带来的水分。挤干辊一般包括上辊和下辊,上辊和下辊分别被气缸驱动,并可以手动或电动调节。
(5)将不锈钢带利用加热区产生的烟气和余热进行干燥处理。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带可以通过热风机进行干燥处理,所述热风机的流量为20000-60000m3/h,压力为800-1200daPa。热风干燥段的长度为6-10m,但不限于此。
综上,通过本发明退火处理,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C 0.01~0.05%,Ni 6.0~9.5%,Cr 16.5~20.0%,Mn 0.1~3.0%,Cu 0.01~0.2%,Si 0.15~1.0%,P 0.01~0.2%,S 0.01-0.1%,N 0.02~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具体的,C 0.01~0.05%和Si 0.15~1.0%,可以促进奥氏体形成,并稳定奥氏体组织,同时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并获得良好的成形性能,适合冷轧工艺进行。再搭配Mn0.1~3.0%和Ni 6.0~9.5%,可以稳定奥氏体,提高不锈钢带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提高不锈钢带的成形性能,适合冷轧工艺进行,为后续获得良好的版型奠定基础。含有Cr 16.5~20.0%,使该不锈钢带获得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含有N 0.02~0.15%,可以稳定奥氏体,同时有利于提高不锈钢带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Cu 0.01~0.2%,能够降低奥氏体相层错能,提高不锈钢带的塑性和成形性能。
优选的,由上述冷轧方法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C 0.03~0.04%,Ni 7.0~9.0%,Cr 17.5~19.0%,Mn 0.5~2.0%,Cu 0.02~0.08%,Si 0.40~0.80%,P 0.02~0.05%,S 0.01-0.05%,N 0.02~0.0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不锈钢带成品的力学性能如下:
项目 数值
厚度 0.3-3mm
屈服强度 300-350MPa
抗拉强度 700-750MPa
拉伸率 60-70%
硬度 170-190HV
表面粗糙度 0.15-0.25μm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1、选用厚度不锈钢带坯料;
2、对不锈钢带坯料进行上卷;
3、将上卷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入口活套传输至激光焊接机上,对不同卷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激光焊接;
4、将激光焊接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一冷轧机进行第一道次冷轧;
5、将第一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二冷轧机进行第二道次冷轧;
6、将第二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三冷轧机进行第三道次冷轧;
7、将第三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四冷轧机进行第四道次冷轧;
8、将第四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五冷轧机进行第五道次冷轧;
9、将第五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第六冷轧机进行第六道次冷轧;
10、将第六道次冷轧后的不锈钢带坯料进行清洗;
11、将清洗后的不锈钢带坯料通过出口活套传输至下一工序,进行烘干、清洗,得到不锈钢带半成品;
12、将烘干后的不锈钢带半成品进行退火处理,其中,退火处理包括:
(1)将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入口密封段,在预热区通过烟气的对流和辐射对不锈钢带进行预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T1,预热时间为t1;
(2)对预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加热区,通过烧嘴喷出的火焰进行加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T1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的停留时间为t2;所述加热区包括第一加热分区、第二加热分区、第三加热分区、第四加热分区、第五加热分区、第六加热分区、第七加热分区、第八加热分区、第九加热分区、第十加热分区;10个加热分区设有烧嘴、助燃风机和排气风机,其中,烧嘴数量为12个,烧嘴功率见下表所示,助燃风机的流量为60000-68000m3/h,压力为12-18KPa,进风温度为20-30℃;排气风机的流量为180000-210000m3/h,压力为2-3KPa,出风温度为150-250℃;
(3)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出口密封段;
(4)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空冷段冷却到T2,空冷段包括第一空冷单元、第二空冷单元、第三空冷单元、第四空冷单元、第五空冷单元、第六空冷单元、第七空冷单元、第八空冷单元;
(5)将空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水冷段冷却到T3
(6)将水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挤干辊去除不锈钢带表面的水分;
(7)将不锈钢带利用加热区产生的烟气和余热进行干燥处理。
13、将退火处理后的不锈钢带半成品进行电解、酸洗、拉矫平整后,得到不锈钢带成品。
(二)退火工艺参数如下:
Figure BDA0001931883140000131
Figure BDA0001931883140000141
Figure BDA0001931883140000151
(三)制得不锈钢带成品的性能如下: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厚度范围 0.2~4mm 0.2~4mm 0.2~4mm
屈服强度 345MPa 338MPa 341MPa
抗拉强度 731MPa 725MPa 740MPa
拉伸率 62% 70% 65%
硬度 175HV 173HV 171HV
表面粗糙度 0.22μm 0.19μm 0.2μm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加热段中,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依次包括入口密封段、预热区、加热区和出口密封段,
经过冷轧的不锈钢带传输至退火炉的入口密封段,在预热区通过烟气的对流和辐射对不锈钢带进行预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T1,T1=250-300℃;
预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加热区,通过烧嘴喷出的火焰进行加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T1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
加热后的不锈钢带传输至出口密封段;
(2)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空冷段冷却到180℃以下;
(3)将空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水冷段冷却到70℃以下;
(4)将水冷后的不锈钢带通过挤干辊去除不锈钢带表面的水分;
(5)将不锈钢带利用加热区产生的烟气和余热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退火炉的长度为200-240m,不锈钢带的传输速度为160-220m/min,所述退火炉设有至少7套板温计,包括第一板温计、第二板温计、第三板温计、第四板温计、第五板温计、第六板温计和第七板温计;
所述第一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90-10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580-620℃;
所述第二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15-12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080℃;
所述第三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35-14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1100-1160℃;
所述第四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50-155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950-980℃;
所述第五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180-188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400-460℃;
所述第六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00-21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180℃;
所述第七板温计设于距离退火炉入口的210-220m处,用于将温度控制在室温-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空冷段,所述第四板温计与第五板温计之间的空冷段,不锈钢带的冷却速率>50℃/s;
所述第二板温计和第三板温计均设在所述退火炉的加热段,所述第二板温计与第三板温计之间的加热段,不锈钢带的加热速率维持在8-12℃/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包括第一加热分区、第二加热分区、第三加热分区、第四加热分区、第五加热分区、第六加热分区、第七加热分区、第八加热分区、第九加热分区、第十加热分区;
所述第一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6500-7000kw;
所述第二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6300-6800kw;
所述第三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5400-6000kw;
所述第四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4800-5300kw;
所述第五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4000-4300kw;
所述第六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3500-4000kw;
所述第七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2500-3200kw;
所述第八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400-2000kw;
所述第九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200-1800kw;
所述第十加热分区的烧嘴数量为10-16个,烧嘴功率为1200-1800kw。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还设有助燃风机和排气风机,所述助燃风机的流量为60000-68000m3/h,压力为12-18KPa,进风温度为20-30℃;
所述排气风机的流量为180000-210000m3/h,压力为2-3KPa,出风温度为150-2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一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一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二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二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三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三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四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四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五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五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六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六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七空冷单元冷却;
将第七空冷单元冷却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八空冷单元冷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180000-22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50000-28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110-14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40000-26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80-100℃,压力为140-160daPa;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为230000-250000m3/h,排烟的排放温度为60-85℃,压力为140-160daPa。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冷单元和第二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三空冷单元和第四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五空冷单元和第六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所述第七空冷单元和第八空冷单元的排烟流量、排烟的排放温度、压力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段包括喷淋箱,所述喷淋箱通入冷却水和压缩空气,所述冷却水的流量为15-25m3/h,所述压缩空气的流量为1200-1800Nm3/h。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带成品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C 0.01~0.05%,Ni 6.0~9.5%,Cr 16.5~20.0%,Mn 0.1~3.0%,Cu 0.01~0.2%,Si 0.15~1.0%,P 0.01~0.2%,S0.01-0.1%,N 0.02~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不锈钢带成品的厚度为0.3-3mm,屈服强度为300-350MPa,抗拉强度为700-750MPa,拉伸率为60-70%,硬度为170-190HV,表面粗糙度为0.15-0.25μm。
CN201811644989.4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Active CN109628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4989.4A CN109628709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4989.4A CN109628709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8709A CN109628709A (zh) 2019-04-16
CN109628709B true CN109628709B (zh) 2021-05-14

Family

ID=6605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4989.4A Active CN109628709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28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7599A (zh) * 2019-06-19 2019-09-20 江苏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盖专用精密不锈钢带退火方法
CN111363910B (zh) * 2020-03-03 2021-11-19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脉冲式烧嘴加热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470B2 (ja) * 1991-04-16 1996-02-28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冷延鋼帯の連続焼鈍方法
JP3396439B2 (ja) * 1999-02-03 2003-04-14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ステンレス鋼帯の連続焼鈍脱スケール方法
CN101481778B (zh) * 2008-01-07 2010-12-0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85465U (zh) * 2010-08-12 2011-04-06 浙江浩大工业炉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退火炉
CN102029290B (zh) * 2010-12-13 2012-09-05 无锡嘉联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硬态不锈钢带冷轧方法
CN106244783B (zh) * 2016-08-11 2018-10-30 武汉乾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带钢连续生产方法
CN107130090A (zh) * 2017-04-28 2017-09-05 武汉市杰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电池外壳的氮气退火设备及退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8709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2639B (zh)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
CN210261916U (zh)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
JP3365469B2 (ja) 鋼帯の連続焼鈍における一次冷却方法
CN109628709B (zh) 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方法
JP5262949B2 (ja) 継目無鋼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設備
CN102127709A (zh) 一种低温板坯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制造方法
CN103103328B (zh) 一种生产低碳钢板的方法和一种低碳钢板
CN109628708B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不锈钢带退火酸洗方法
JP2008196015A (ja) 連続焼鈍設備
CN100577825C (zh) 直燃式金属管材光亮热处理炉
CN114433638B (zh) 一种控制厚度规格≤50mm热轧钢板横向不平度的方法
CN113652622A (zh) 一种适合于镀锌机组风机冷却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1792847A (zh) 一种钢板轧制后直接热处理工艺技术
CN108441606B (zh) 一种连续式燃气热处理炉中的调质工艺方法
CN100577826C (zh) 直燃式金属管材光亮热处理方法
CN103276172B (zh) 基于临界温度的低合金钢节能型轧制方法
CN110616299A (zh) 一种高强钢的生产方法
CN1232675C (zh) 电解电容器铝箔连续退火工艺
CN103555926B (zh) 一种连续退火炉的气氛置换方法
CN209081933U (zh) 一种钢带退火炉
CN202007263U (zh) 硅钢退火炉
CN115074520B (zh) 一种控制极薄宽冷轧外板板形的方法
CN201186941Y (zh) 直燃式金属管材光亮热处理炉
CN2471440Y (zh) 新型硅钢热轧板常化退火炉
CN219342229U (zh) 一种用于退火炉出口板带材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Annealing Method for Stainless Steel Stri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Foshan Gaoming sub branch

Pledgor: FOSHAN CHENGDE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527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