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6898A -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6898A
CN109626898A CN201811516239.9A CN201811516239A CN109626898A CN 109626898 A CN109626898 A CN 109626898A CN 201811516239 A CN201811516239 A CN 201811516239A CN 109626898 A CN109626898 A CN 109626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pray
slope surface
duster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62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擎宇
王晟
郝挺宇
侯兆新
常正非
王罡
张雷
白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Co Ltd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Co Ltd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Co Ltd,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filed Critical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62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268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26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6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8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eat, moss or sphagn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8/00Porous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 ware; Preparation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84Materials 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32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soil stabi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锚喷设备湿法喷射生态混凝土的方法,生产率大于5m3/h;允许输送的骨料最大粒径为10mm;混凝土输送距离水平不小于30m,垂直不小于20m;机房粉尘小于10mg/m3。具体步骤包括:除尘的步骤;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拌混合料的步骤;喷射的步骤;改良养护的步骤。所述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打设锚杆、挂镀锌铁丝网固坡、挂二层镀锌铁丝网。本发明解决了多孔混凝土的制作技术,其中包括: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成型设备、工艺;对多孔混凝土内部孔隙碱环境的进行了技术改造,完善了植物生长土的配制和充填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产品及其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植生混凝土具有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基本保持原有防护作用等功能。植生混凝土的功能来源于其结构特点,连通的孔隙为植物生长提供空间,并可储存植物赖以生长的养分和水分,同时,植生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用于护坡、护堤时,可防止水土流失,具备原有防护功能。
随着混凝土的发展,人们不仅利用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也逐渐追求它的其它功能如生态性、智能性等,具有生态效应的植生混凝土便应运而生。由于植生混凝土的特殊功能,必将成为保护环境及解决水土流失、水质净化、退化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的理想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工程建设尤其是水利、交通等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原有区域的生态环境。鉴于目前的生态状况,国内已有不少的研究机构对植生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力图推广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以改善已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
植生混凝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大内容:①多孔混凝土构架的制作;②多孔混凝土内部碱环境的改造以及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③植生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多孔混凝土也称无砂混凝土(Non-fine concrete),其材料构成有水泥(或其它胶结料)、粗骨料、水以及外加剂(或添加少量聚合物)。粗骨料可以是普通碎石,也可以是废弃混凝土块或陶粒。
植生混凝土也称植被混凝土或绿化混凝土,从构造上来看,可分为孔洞型、多孔连续型、孔洞型多层结构等3种形式。现有技术中,孔洞型绿化混凝土实体部分与传统混凝土相同,只是在混凝土块体上设计一定比例的孔洞,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空间,其明显的一个缺陷是绿化面积小。孔洞型多层结构绿化混凝土为:上层为多孔洞混凝土板,底层为凹槽型,上层与底层复合,中间形成一定空间的培土层。这种绿化混凝土多数是应用于城市楼房的阳台、院墙顶部等不与土壤直接相连的部位,可增加城市的绿化空间,美化环境。严格上来讲,以上两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植生混凝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制作用于植生的多孔混凝土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2个:一是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分别要达到什么量的要求;二是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何设计和成型工艺。
混凝土的孔隙率与抗压强度是矛盾体,孔隙率大,有利植物生长,但强度降低。如何确定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强度值,以满足工程的需要,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对于承受流水严重冲刷的植生型护岸,28d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在15MPa以上,孔隙率在18%~21%之间。但连续孔隙率低于20%时,植物根系难以穿透多孔混凝土的空隙深入到土壤中。因此,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多孔混凝土的强度和孔隙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所述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原料包括以下组份的一种或多种:水泥,水,砂,石子,轻骨料,减水剂,混凝土改良剂A,混凝土改良剂B;所述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原料的各个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水泥220-320份,水80-110份,砂650-750份,石子400-550份,轻骨料240-380份,减水剂2-4份;混凝土改良剂A1-3份,混凝土改良剂B 1-3份。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改良剂A与所述混凝土改良剂B均为能迅速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基材,稳固基材,抗强暴雨冲刷的和水泥混合使用的外加剂。
优选的,所述原料中,水泥采用低碱度P.O.42.5,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05-10mm级配砂砾石;轻骨料采用05-10mm级配轻骨料。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现场搅拌方式,锚喷设备湿法喷射制备生态喷播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锚喷设备湿法喷射制备生态喷播混凝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除尘的步骤,清理现场坡面,把坡面表层松动浮石、石屑杂质清理干净,对凹陷、裂缝处坡面采用人工填塞素土至密实,使坡面基本平整;
步骤二: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先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主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在坡面上部全部打主锚杆,主锚杆与副锚杆间隔分布,主锚杆间距为100cm,副锚杆间距为50cm,主副锚杆之间分布为梅花桩型样式;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步骤三:拌混合料的步骤,采用现场搅拌方式,锚喷设备湿法喷射;生产率大于5m3/h;允许输送的骨料最大粒径为10mm;混凝土混合料输送距离水平不小于30m,垂直不小于20m;机房粉尘小于10mg/m3
步骤四:喷射的步骤:
①.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将所有待喷面吹净,吹除待喷面上的松散杂质或尘埃;
②.保证喷射速度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喷射压力0.1~0.3MPa/s;
③.使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便获得最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
④.正确地掌握喷射顺序,不使角隅处及钢筋背面出现蜂窝或砂囊;
⑤.当开始或停止喷射时,给喷射机司机以信号,当料流不能从喷嘴均匀喷出时,也应通知喷射机司机停止作业;
⑥.及时清除受喷面上的砂囊或下垂的混凝土,以便重新喷射;
⑦.喷射工作结束时,认真清洗喷嘴;
步骤五:改良养护的步骤,改良养护的步骤: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优选的,所述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中的锚钉设计符合以下要求:锚钉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1000mm×1000mm,长度300~500mm,坡顶、坡面较破碎及风化程度严重锚钉加大到Ф22,加长到800~1000mm,锚钉外露长度80~100mm,在离坡面50~70mm处与镀锌丝网绑扎。
优选的,所述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中还包括排水孔设计,并符合排水孔间距3000×3000mm,孔径不小于30mm,孔深300mm;当坡面有渗水时,需增加排水孔10%-20%,并安装PVC管。
优选的,所述喷射的步骤还包括:在喷敷平整的受喷面时,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在喷射内部角隅时,应在两个受喷面夹角处,喷嘴沿角平分线方向进行喷敷,随着角隅已被填满成一个曲面后,再向两侧壁面逐渐延伸,然后,按与壁面成90°角度进行喷敷,对外部角隅,可将喷嘴垂直地先对准一个受喷面喷敷,然后再喷敷角隅的另一侧;喷嘴与受喷面间的距离: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为0.8~1m;喷射时,喷嘴有节奏地做一系列环形移动,用于形成均匀的产品和最少回弹;喷射手所画的环形圈应为横向40~60cm,高15~20cm;喷射方法为分层喷射,前后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一次喷射厚度以喷射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喷层厚度如下表所示:
喷射方向 一次喷射厚(mm)
加速凝剂 不加速凝剂
向上50~70 30~50
水平70~100 60~70
向下100~150 100~150
喷射混凝土终凝1.5-3小时后,加入砼改良剂,喷水养护并改良砼性能,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黄土边坡上的应用,包括生物质基层喷播植草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基层喷播植草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过筛足量种植土、草炭土、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长高效复合肥,混合成客土材料;
步骤二:用水力喷播机把混合好的客土喷播于边坡混凝土上;待稳定后反复喷播至设定厚度;
步骤三:待客土沉降后,再喷一遍客土找平坡面;
步骤四:将喷细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长效肥和草籽混合浆均匀喷播于坡面;
步骤五:盖无纺布用U型钉、竹条、10mm的锚杆固定;
步骤六:补水施肥,直至出苗;
步骤七:待苗长到3-5cm后分期揭开无纺布进行抗性训练直至全部揭开;
步骤八:进行后期养护。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①解决了多孔混凝土的制作技术,其中包括: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成型设备、工艺;
②提出多孔混凝土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率和等效孔径的范围,在连续孔隙率高于20%的情况下,满足了抗压强度要求在15~16MPa;
③对多孔混凝土内部孔隙碱环境的进行了技术改造,完善了植物生长土的配制和充填工艺;
④根据植生混凝土的应用对象,提出多孔混凝土的最小厚度或构件形式;
⑤进一步解决了植生混凝土后期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和多孔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本发明多孔混凝土断面结构的优点:
用坚固的混凝土直接覆盖坡面能完成防止雨水或流水对坡面的侵蚀和冲刷;
良好的保肥性和保水性,能长时间维持植物的生长环境,因此养护简单;
提前将种子和肥料进行处理,形成了一体化的构造,能对坡面进行保护和绿化;
解决了透水性差的土壤或岩石边坡的防护与美化,具有稳定、规整、快速、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植生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喷播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喷播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厚层基质喷附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护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锚钉设计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植生混凝土结构示意图。其中,各个图标为:1、植物,2、泥土,3、多孔砼,4、肥料及保水材料。本发明植生混凝土是多孔连续型混凝土,它是以多孔混凝土为基本构架,内部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连通孔隙,为混凝土表面的绿色植物提供根部生长、吸取养分的空间。其基本构造主要由多孔混凝土骨架、保水填充材料、表面土等组成,见图1所示,它适合于大面积、现场施工的绿化工程,大型工程的景观修复等。
本发明生态喷播混凝土,是指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它只有粗骨料,没有细骨料或者只有少量细骨料,直接用水泥或水泥砂浆作为粘结剂连接粗骨料,从而获得连续的孔隙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透水和透气性,能为动植物提供栖息空间,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吸音和隔音以及降低环境负荷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
本发明多孔混凝土断面结构的优点:
用坚固的混凝土直接覆盖坡面能完成防止雨水或流水对坡面的侵蚀和冲刷;
良好的保肥性和保水性,能长时间维持植物的生长环境,因此养护简单;
提前将种子和肥料进行处理,形成了一体化的构造,能对坡面进行保护和绿化;
解决了透水性差的土壤或岩石边坡的防护与美化,具有稳定、规整、快速、美观的优点。
表1本发明多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比较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喷播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一。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喷播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二。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厚层基质喷附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1:
豫西地区湿陷性黄土边坡,遇水后边坡崩塌、剥落,内部易形成土洞或暗河;
边坡坡率1:0.3~1:0.75,高度12m~30m
施工工艺:
施工现场清理、打设锚杆和挂铁丝网、安装水管等工序。
开始喷射生物基层,形成约8cm~12cm厚的生物基层,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控制在1Mpa以上,渗透系数大于1×10-5cm/s。
生物基层形成后约1~4小时,用水冲掉生物基层表面约1mm~3mm。三维植被网固定在生物基层表面上,以提高植被层与生物基层的整体稳定性。
三维植被网上喷射约2cm~4cm厚的植被层。植被层中不含种子,种子随纸浆层人工涂抹在植被层上面。
纸浆层施工完成之后,上面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适当的养护。
具体实施例2:
本边坡现场施工采用生态混凝土喷播绿化复合方案:清理坡面→打设锚杆→挂镀锌铁丝网固坡→喷射生态混凝土→混凝土改良→挂二层镀锌铁丝网→喷播有机客土→喷播复合草籽→盖无纺布→后期养护。
混凝土采用配合比(以下材料用量均为kg/m3):
水泥:320;水:90;砂:700;石子:450;轻骨料:300;减水剂:3;混凝土改良剂A:2;混凝土改良剂B:2。
本试验段现场施工工艺如下:
1、施工准备:
根据坡面面积,核算拌制喷射混凝土所用材料,施工所需水泥、碎石、砂,聚羧酸减水剂、速凝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及其他辅助材料,制定供料及人员机械使用计划。
2、混凝土拌制与喷射
本工程拟采用现场搅拌方式,锚喷设备湿法喷射。湿法喷射混凝土特点:密封性能良好,辅料连续均匀;生产率大于5m3/h;允许输送的骨料最大粒径为10mm;混凝土输送距离(混合料)水平不小于30m,垂直不小于20m;机房粉尘小于10mg/m3
3、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除尘--加固面喷水湿润--拌混合料--喷射--改良养护
喷射混凝土所用材料按工艺要求进行采购,并保证正质量:水泥选用低碱度P.O.42.5,砂子选用中砂,石子采用05-10mm级配砂砾石;05-10mm级配轻骨料;
喷射机的操作可影响回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料流的均匀性。要正确地控制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和保证喷嘴料流的均匀性。喷射机处的工作风压应根据适宜的喷射速度而进行调整,若工作风压过高,即喷射速度过大,动能过大,使回弹增加,若工作风压过低,压实力小,影响混凝土强度,喷射机的料流要均匀一致,以保证速凝剂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
4、施工缝的留置要使喷射混凝土使用成功,合理地设置施工缝是重要的,对于厚度为70mm的喷层,宜在200~300的宽度范围内喷筑成斜面,当喷层厚度增大时,斜面宽度应相应增加,在倾斜的喷射面上,清除浮沫和回弹物后,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即可接受后续的喷射混凝土。
5、表面整修喷射面自然整平,不论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方面来讲,都是可取的,进一步追加整修往往是有害的,它能损害喷射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或喷射混凝土与底部材料之间的粘结,且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改良
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应加砼改良剂喷水养护并改良砼性能,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冬季施工时,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拌合料进入喷射机时的温度不能低于+5℃。
四、挂二层铁丝网
先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五、生物质基层喷播植草
1、过筛足量种植土、草炭土、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长高效复合肥等混合成客土材料;
2、用水力喷播机把混合好的客土喷播于边坡混凝土上;待稳定后反复喷播至要求厚度;
3、待客土沉降后,再喷一遍客土找平坡面;
4、将喷细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长效肥和草籽混合浆均匀喷播于坡面;
5、盖无纺布用U型钉、竹条、10mm的锚杆固定
6、酌情补水施肥,直至出苗;
7、待苗长到3-5cm后分期揭开无纺布进行抗性训练直至全部揭开;
8、进行后期养护。
本试验段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配备充足,材料供求稳定,满足施工需求。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经过当地雨季,未见坡体移动现象,与同地段相同地质情况边坡对比,效果显著,达到固坡护坡目的。
具体实施例3:本工程位于郑州至卢氏高速公路洛宁段第七合同段罗岭乡境内,地处山区,山体为土石混合坡面,土质为表层沉积黄土地形,夹杂泥岩,弱膨胀土。本试验段边坡坡度为1:0.75,少部分为1:0.3,坡高为25~70m。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护网示意图。其中,各个图标为:5、排水孔,6、锚钉,7、14#镀锌钢丝网。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锚钉设计复合图。其中,各个图标为:8、坡顶锚钉,9、挂网喷砼生植基质,10、节点锚钉。
从保护生态环境、美观,护坡安全角度考虑,本边坡采用生态混凝土喷播绿化复合方案:清理坡面→打设锚杆→挂镀锌铁丝网固坡→喷射生态混凝土→混凝土改良→挂二层镀锌铁丝网→喷播有机客土→喷播复合草籽→盖无纺布→后期养护。
表2:原料规格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1 低碱水泥 P.O42.5
2 中砂
3 小碎石 05-10mm
4 聚羧酸减水剂
5 Ⅱ级钢筋 Φ18
表3:施工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水力喷播机 PJZ8078 2
2 冲击钻 GBH-2-26E 10
3 水车 10m<sup>3</sup> 2
4 湿喷机 AJK-100 2
5 13m<sup>3</sup>空压机 开山-13 2
6 滚筒搅拌机 350L 2
7 电焊机 315A 2
8 切割机 400型 2
9 角磨机 100 3
施工工艺
(一)坡面打锚杆挂镀锌铁丝网
1、施工准备:
针对每坡面特点,核算施工所需扎丝、镀锌铁丝网、锚杆及其他辅助材料,制定供料及人员机械使用计划
2、清固坡面:
2.1清理现场坡面,把坡面表层松动浮石、石屑等杂质清理干净,对凹陷、裂缝处坡面采用人工填塞素土至密实,使坡面大体平整;
2.2先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主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
2.3在坡面上部全部打主锚杆,主锚杆与副锚杆间隔分布,主锚杆间距为100cm,副锚杆间距为50cm,主副锚杆之间分布为梅花桩型样式。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2.4如坡面较陡峭光滑且有纵向小沟地段,施工时应在挂网之前在坡面建个平行用装饰小木条固定以利于后续施工。
(1)网采用14#镀锌钢丝网,菱形,网孔50mm×50mm,尺寸2000mm×10000mm,锚钉规格为Ф12~25,长度300mm~1000mm,按GB1499中的HRB335执行。
(2)铺设14#镀锌钢丝网按从上到下顺序铺设并张紧,包上坡顶长度不小于500mm,网片搭接长度为横向100mm,网与坡面间距在50~70mm之间。
2.锚钉设计复合下图要求:
(1)锚钉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1000mm×1000mm,长度300~500mm,坡顶、坡面较破碎及风化程度严重锚钉应加大到Ф22,加长到800~1000mm,锚钉外露长度80~100mm,在离坡面50~70mm处与镀锌丝网绑扎
(2)排水孔间距3000×3000mm,孔径不小于30mm,孔深300mm,如坡面有渗水,需增加排水孔,并安装PVC管。
(二)喷射生态混凝土
1、施工准备:
根据坡面面积,核算拌制喷射混凝土所用材料,施工所需水泥、碎石、砂,聚羧酸减水剂、速凝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及其他辅助材料,制定供料及人员机械使用计划。
2、混凝土拌制与喷射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现场搅拌方式,锚喷设备湿法喷射。湿法喷射混凝土特点:密封性能良好,辅料连续均匀;生产率大于5m3/h;允许输送的骨料最大粒径为10mm;混凝土输送距离(混合料)水平不小于30m,垂直不小于20m;机房粉尘小于10mg/m3
3、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从巷道支护技术中演变到地上构筑物加固的一种快捷有效的加固手段,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做动力,将一定比例的拌合料,通过高压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而成。
混凝土喷嘴喷出速度达到60m~80m/s,依靠高速喷射时水泥与集料的反复连续撞击压密混凝土,由于采用较小的水灰比(0.4-0.5),与混凝土、砖石、钢材等有很高的粘结强度,与镀锌铁丝网联合使用可很好的在结合面上传递拉应力和剪应力,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能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承载力,加强整体性。同时,在混凝土高速喷射状态下能使砂浆进入带加固的孔隙和裂缝中,使原结构得到一定恢复。
工艺流程:除尘--加固面喷水湿润--拌混合料--喷射--养护
水泥选用低碱度P.O.42.5,砂子选用中砂,细度模数2.2,石子采用5~10mm级配砂砾石;05-10mm级配轻骨料,各种外加剂按设计配合比进行用量控制;
3.1无碱速凝剂:使用速凝剂的主要目的是使喷射混凝土速凝快硬,减少回弹损失,防止喷射混凝土因重力作用所引起的脱落,提高它在潮湿环境中的适应性能,适当加大一层喷射厚度和缩短喷射层间的间隔时间。通常采用高效液体速凝剂,掺加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5%~8%,满足初凝时间在1分钟以内,终凝时间在5分钟以内,8小时后的强度不小于0.3MPa,28天强度不应低于不加速凝剂试件强度的80%;
3.2聚羧酸减水剂:喷射混凝土中加入少量的减水剂,可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的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回弹,并明显地增强其不透水性和抗冻性;
3.3搅拌和运输将满足要求的水泥、砂、石子、水、减水剂等按配合比加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好的成品混凝土用专用运输设备运至喷射地点并加入湿喷机料斗,然后根据湿喷机操作规程进行喷射。湿喷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14~18cm)和混凝土强度条件进行试验确定,
3.4设备湿喷机、搅拌机、运输工具等;
3.5喷射手的职责为将拌好的混凝土料装入喷射机料斗进行喷射,喷射手的操作技艺是喷射混凝土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喷射手的主要职责是:
1).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将所有待喷面吹净,吹除待喷面上的松散杂质或尘埃;
2).保证喷射速度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喷射压力0.1~0.3MPa/s;
3).使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便获得最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
4).正确地掌握喷射顺序,不使角隅处及钢筋背面出现蜂窝或砂囊;
5).当开始或停止喷射时,给喷射机司机以信号,当料流不能从喷嘴均匀喷出时,也应通知喷射机司机停止作业;
6).及时清除受喷面上的砂囊或下垂的混凝土,以便重新喷射;
7).喷射工作结束时,认真清洗喷嘴。
4.待喷面的准备工作在修理损坏的结构时,首先要清除掉松散物质,用压力水彻底冲洗,再将积水吹走。
5.喷射机的操作可影响回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料流的均匀性。要正确地控制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和保证喷嘴料流的均匀性。喷射机处的工作风压应根据适宜的喷射速度而进行调整,若工作风压过高,即喷射速度过大,动能过大,使回弹增加,若工作风压过低,压实力小,影响混凝土强度,喷射机的料流要均匀一致,以保证速凝剂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
6.喷嘴的操作
1).喷嘴与受喷面间的角度:在喷敷平整的受喷面时,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在喷射内部角隅时,应在两个受喷面夹角处,喷嘴沿角平分线方向进行喷敷,随着角隅已被填满成一个曲面后,再向两侧壁面逐渐延伸,然后,按与壁面成90°角度进行喷敷,对外部角隅,可将喷嘴垂直地先对准一个受喷面喷敷,然后再喷敷角隅的另一侧。
2).喷嘴与受喷面间的距离:喷嘴与受喷面的最佳距离一般为0.8~1m。
3).喷嘴移动:喷嘴指向一个地点的时间不应过久,因为这样会增加回弹并难于取得均匀的厚度,好的喷敷方法是横过混凝土面将喷嘴稳定而系统地做圆形或椭圆形移动,喷嘴有节奏地做一系列环形移动可形成均匀的产品和最少回弹,喷射手所画的环形圈应为横向40~60cm,高15~20cm。
7.分层喷射对于新鲜喷射混凝土,其抗拉强度和粘接强度都很低,一旦喷射混凝土的自重大于其与受喷面的粘接强度时,即出现下垂及脱落,因此需要分层喷射,前后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一次喷射厚度以喷射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适宜的一次喷层厚度见下表:
喷射方向 一次喷射厚度(mm)
加速凝剂 不加速凝剂
向上50~70 30~50
水平70~100 60~70
向下100~150 100~150
8.施工缝的留置要使喷射混凝土使用成功,合理地设置施工缝是重要的,对于厚度为75mm的喷层,宜在200~300的宽度范围内喷筑成斜面,当喷层厚度增大时,斜面宽度应相应增加,在倾斜的喷射面上,清除浮沫和回弹物后,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即可接受后续的喷射混凝土。
9.表面整修喷射面自然整平,不论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方面来讲,都是可取的,进一步追加整修往往是有害的,它能损害喷射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或喷射混凝土与底部材料之间的粘结,且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改良
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应加砼改良剂喷水养护并改良砼性能,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冬季施工时,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拌合料进入喷射机时的温度不能低于+5℃。
(四)挂二层铁丝网
先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五)生物质基层喷播植草
1、过筛足量种植土、草炭土、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长高效复合肥等混合成客土材料;
2、用水力喷播机把混合好的客土喷播于边坡混凝土上;待稳定后反复喷播至要求厚度;
3、待客土沉降后,再喷一遍客土找平坡面;
4、将喷细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长效肥和草籽混合浆均匀喷播于坡面;
5、盖无纺布用U型钉、竹条、10mm的锚杆固定
6、酌情补水施肥,直至出苗;
7、待苗长到3-5cm后分期揭开无纺布进行抗性训练直至全部揭开;
8、进行后期养护。
所有上述为这一知识产权的首要实施方法,并没有设定限制以其他形式实施这种新方法和/或新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对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基于本发明的修改或改造新方法,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原料包括以下组份的一种或多种:水泥,水,砂,石子,轻骨料,减水剂,混凝土改良剂A,混凝土改良剂B;所述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原料的各个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水泥220-320份,水80-110份,砂650-750份,石子400-550份,轻骨料240-380份,减水剂2-4份;混凝土改良剂A 1-3份,混凝土改良剂B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改良剂A与所述混凝土改良剂B均为能迅速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基材,稳固基材,抗强暴雨冲刷的和水泥混合使用的外加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水泥采用低碱度P.O.42.5,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05-10mm级配砂砾石;轻骨料采用05-10mm级配轻骨料。
4.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现场搅拌方式,锚喷设备湿法喷射制备生态喷播混凝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喷设备湿法喷射制备生态喷播混凝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除尘的步骤,清理现场坡面,把坡面表层松动浮石、石屑杂质清理干净,对凹陷、裂缝处坡面采用人工填塞素土至密实,使坡面基本平整;
步骤二: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先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主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在坡面上部全部打主锚杆,主锚杆与副锚杆间隔分布,主锚杆间距为100cm,副锚杆间距为50cm,主副锚杆之间分布为梅花桩型样式;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步骤三:拌混合料的步骤,采用现场搅拌方式,锚喷设备湿法喷射;生产率大于5m3/h;允许输送的骨料最大粒径为10mm;混凝土混合料输送距离水平不小于30m,垂直不小于20m;机房粉尘小于10mg/m3
步骤四:喷射的步骤:
①.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将所有待喷面吹净,吹除待喷面上的松散杂质或尘埃;
②.保证喷射速度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喷射压力0.1~0.3MPa/s;
③.使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便获得最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
④.正确地掌握喷射顺序,不使角隅处及钢筋背面出现蜂窝或砂囊;
⑤.当开始或停止喷射时,给喷射机司机以信号,当料流不能从喷嘴均匀喷出时,也应通知喷射机司机停止作业;
⑥.及时清除受喷面上的砂囊或下垂的混凝土,以便重新喷射;
⑦.喷射工作结束时,认真清洗喷嘴;
步骤五:改良养护的步骤,改良养护的步骤:将镀锌铁丝网按坡长量接合适,用锚杆固定,每两片铁丝网之间搭接不小于25cm;在陡、光滑边坡面和镀锌铁丝网不能紧贴坡面的地方进行补设锚杆,使镀锌铁丝网紧贴坡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中的锚钉设计符合以下要求:锚钉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1000mm×1000mm,长度300~500mm,坡顶、坡面较破碎及风化程度严重锚钉加大到Ф22,加长到800~1000mm,锚钉外露长度80~100mm,在离坡面50~70mm处与镀锌丝网绑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面喷水湿润的步骤中还包括排水孔设计,并符合排水孔间距3000×3000mm,孔径不小于30mm,孔深300mm;当坡面有渗水时,需增加排水孔10%-20%,并安装PVC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的步骤还包括:在喷敷平整的受喷面时,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在喷射内部角隅时,应在两个受喷面夹角处,喷嘴沿角平分线方向进行喷敷,随着角隅已被填满成一个曲面后,再向两侧壁面逐渐延伸,然后,按与壁面成90°角度进行喷敷,对外部角隅,可将喷嘴垂直地先对准一个受喷面喷敷,然后再喷敷角隅的另一侧;喷嘴与受喷面间的距离: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为0.8~1m;喷射时,喷嘴有节奏地做一系列环形移动,用于形成均匀的产品和最少回弹;喷射手所画的环形圈应为横向40~60cm,高15~20cm;喷射方法为分层喷射,前后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一次喷射厚度以喷射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喷层厚度如下表所示:
喷射方向 一次喷射厚(mm) 加速凝剂 不加速凝剂 向上50~70 30~50 水平70~100 60~70 向下100~150 100~150
喷射混凝土终凝1.5-3小时后,加入砼改良剂,喷水养护并改良砼性能,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9.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黄土边坡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基层喷播植草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黄土边坡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基层喷播植草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过筛足量种植土、草炭土、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长高效复合肥,混合成客土材料;
步骤二:用水力喷播机把混合好的客土喷播于边坡混凝土上;待稳定后反复喷播至设定厚度;
步骤三:待客土沉降后,再喷一遍客土找平坡面;
步骤四:将喷细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长效肥和草籽混合浆均匀喷播于坡面;
步骤五:盖无纺布用U型钉、竹条、10mm的锚杆固定;
步骤六:补水施肥,直至出苗;
步骤七:待苗长到3-5cm后分期揭开无纺布进行抗性训练直至全部揭开;
步骤八:进行后期养护。
CN201811516239.9A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96268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6239.9A CN109626898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6239.9A CN109626898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6898A true CN109626898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7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6239.9A Pending CN109626898A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268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4194A (zh) * 2019-12-25 2020-04-1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矿山生态修复配套喷洒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095A (zh) * 2012-02-13 2012-07-18 江苏大学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用的外加剂及其复配方法
CN104196038A (zh) * 2014-08-15 2014-12-10 申新山 高陡岩石边坡主动防护方法与设施
CN107572952A (zh) * 2017-08-30 2018-01-12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755717A (zh) * 2018-08-14 2018-11-06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一种硬质刚性支护边坡生境构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095A (zh) * 2012-02-13 2012-07-18 江苏大学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用的外加剂及其复配方法
CN104196038A (zh) * 2014-08-15 2014-12-10 申新山 高陡岩石边坡主动防护方法与设施
CN107572952A (zh) * 2017-08-30 2018-01-12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755717A (zh) * 2018-08-14 2018-11-06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一种硬质刚性支护边坡生境构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2010修订版》", 31 March 2014,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孟江涛: ""喷射混凝土作业的防尘和降低回弹的措施"", 《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4194A (zh) * 2019-12-25 2020-04-1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矿山生态修复配套喷洒设备
CN110984194B (zh) * 2019-12-25 2021-11-2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矿山生态修复配套喷洒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3052A (zh) 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5134340U (zh) 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护坡的结构系统
CN101575850B (zh) 一种利用土壤固化剂加固土修建集雨工程集流面的施工及其养护方法
CN106638634A (zh) 公路岩质边坡藤本植物生态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1446082B (zh) 一种利用土壤固化剂修建防渗渠道的施工方法
CN103866776B (zh) 一种建筑垃圾石笼墙生态护坡方法
CN107963838A (zh) 一种生态喷锚护坡结构及方法
CN102926391B (zh) 黄土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106192907B (zh) 增设胶凝砂砾石结构层的150m~3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方法
CN109566248B (zh) 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
CN102776897B (zh) 一种散水防沉防裂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06736931U (zh) 公路岩质边坡藤本植物生态防护结构
CN109853592A (zh) 破碎岩石边坡干喷施工框格梁和基材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CN103603316A (zh) 一种生态水泥与土工格室组合护坡技术
CN108396771A (zh) 自嵌式加筋植生挡土墙施工方法
CN108283080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CN108049423A (zh) 一种生态景观挡墙
CN207295704U (zh) 一种生态喷锚护坡结构
CN103953053B (zh) 斜面浇筑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防溢出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9626898A (zh) 一种生态喷播混凝土及其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13216221A (zh) 一种岩质边坡保水节水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4790751B (zh) 一种“果、泥”复合型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97502B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坡积层绿色防护格室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08561A (zh)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CN106638632A (zh) 一种景观挡土护坡构件的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