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8561A -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8561A
CN114108561A CN202111594932.XA CN202111594932A CN114108561A CN 114108561 A CN114108561 A CN 114108561A CN 202111594932 A CN202111594932 A CN 202111594932A CN 114108561 A CN114108561 A CN 114108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layer
plant
slope
gr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49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Xiong'an Xunj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Xiong'an Xunj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Xiong'an Xunj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Xiong'an Xunj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49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85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8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8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28Coherent linings made on the spot, e.g. cast in situ, extruded on the sp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2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flexible secur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46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tamping or vibrating, e.g. with auxiliary watering of the soi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涉及植生砼护坡技术领域,其包括坡面,所述坡面上有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通过在坡面上设置的素土夯实层,在素土夯实层上设置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组成的加固框架,可实现对河堤的坡面进行加固,同时分割加固基对混凝土生长基框架的分割,实现在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内分割成若干植护空间,通过在植护空间内依次的铺设碎石垫层、植生透水混凝土层和覆土层,可在植护空间内的碎石垫层、植生透水混凝土层和覆土层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进而实现通过在改进混凝土的浇筑工艺,预留出植物绿化所需的植护空间,实现对坡面加固的同时兼顾环境的绿化。

Description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生砼护坡,特别涉及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植生混凝土在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日本,当时称为绿化混凝土,后被引进国内,并大量应用在水利、公路、铁路、水运、环保、生态等领域。生态混凝土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已超过25个省(市),工程防护面积已达数百万平方米,在很多江河湖水岸生态修复工程中已经成为首选技术。
植生砼是多孔砼的一种,是一种全新的生物边坡防护措施,它的特点是在多孔混凝土上能为植物创造生长条件,恢复了因工程和人为而破坏的生态系统,制造与自然种植土相近的生长基础,培育出稳固边坡与周边环境和谐的植物,可有效恢复生态,并形成可粗放管理的优美植生。
植生混凝土是由一系列相连通的孔隙和实体混凝土部分骨架组成的具有透水性的多孔结构的混凝土,在施工中主要靠包裹在骨料表面的胶结材料浆体硬化后,骨料颗粒胶结在一起,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一种专用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目前的河堤坡岸等大多是直接的在斜坡上种植绿化植物,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美化的作用,但是绿化植物直接的种植在坡面上,由于没有设置支护,绿化植物根系的土壤较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会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或者直接的在坡面上铺设混凝土砖块,这样会使坡面的整体绿化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河堤坡岸等大多是直接的在斜坡上种植绿化植物,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美化的作用,但是绿化植物直接的种植在坡面上,由于没有设置支护,绿化植物根系的土壤较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会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或者直接的在坡面上铺设混凝土砖块,这样会使坡面的整体绿化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生砼护坡,包括坡面,所述坡面上有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所述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内建筑有若干分割加固基,若干所述分割加固基将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分割成若干植护空间,若干所述植护空间的底侧与素土夯实层接触位置填充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的上表面填充有植生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植生透水混凝土层的上侧铺设有覆土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坡面修整:将坡面整至符合设计的边坡比,将覆盖表土范围地表面的土块打碎,使其成为均匀的可种植土,不能打碎的土块、石块、树根及树桩、其他垃圾应清运,保持地表面的平整,便于后期铺装生态混凝土构件,如遇到坡面局部不平整情况,可于铺设模具前,在营养型无纺布表面用土找平或夯平,实现将坡面修整夯平为素土夯实层;
S2、模板支设:在素土夯实层的上表面进行支模,支模前要对模板内残留的混凝土渣、淤泥等杂物清除,且要浇水润湿模板,堵塞模板上的缝和孔洞,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的模板支设图纸标示边框高度、宽度及边框间距进行放线、支模;
S3、混凝土搅拌:按设计的施工配合比配制植生混凝土原料,先投入骨料、50%的水,预拌30秒左右,使骨料表面完全湿润,然后加入水泥搅拌一分钟,再将剩余部分的水逐渐加入,通过观察混凝土状态是否达到要求,酌情确定是否补充适量的水,搅拌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水量及搅拌时间适当时,骨料表面发亮、浆体均匀,不出现流态浆体;
S4、混凝土浇筑:在预制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框格内,预先铺设一层小粒径碎石,用来承接滴落的水泥浆,防止淤堵无纺布,将搅拌好的植生混凝土用工程车或传送带运输到预先浇筑好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框格内,且按设计厚度进行浇筑;
S5、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植生混凝土成型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全覆盖保护,并在覆盖好的薄膜上洒水湿润,使薄膜均匀的覆盖在层面上,做到密闭完好,不留缝隙,且薄膜不能有损害现象,局部损坏直接导致养护漏缺,会产生掉子现象,植生混凝土的养护周期为两周,每天浇水养护必须保证两次以上,不可缺少,养护的最佳效果是薄膜内有大量露珠为最好,薄膜覆盖养护必须压牢,防止风吹造成薄膜飘起,不能有漏空现象,会造成局部植生混凝土损坏;
S6、填充: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成型后,首先往植护空间内填充一层碎石垫层,将碎石垫层的上表面抹平,然后在碎石垫层的上表面填充植生透水混凝土层,将植生透水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抹平,然后在植生透水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填充覆土层,然后在覆土层上种植绿化植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植生透水混凝土层的有效孔隙率在18%到2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素土夯实层上表面铺设有营养性无纺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碎石垫层的石子粒径控制在12mm左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4步骤中混凝土浇筑时的浇筑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为避免骨料表面风干,且浇筑时不可采用大功率振捣器进行振捣,应采用微型振捣器压平或人工拍实植生混凝土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5步骤中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中,植生混凝土面层周边的塑料薄膜要大于面层50cm以上,塑料薄膜的搭接宽度满足20cm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步骤中混凝土的选材其强度要求在C10,且C10强度的混凝土可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坡面上设置的素土夯实层,在素土夯实层上设置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组成的加固框架,可实现对河堤的坡面进行加固,同时分割加固基对混凝土生长基框架的分割,实现在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内分割成若干植护空间,通过在植护空间内依次的铺设碎石垫层、植生透水混凝土层和覆土层,可在植护空间内的碎石垫层、植生透水混凝土层和覆土层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进而实现通过在改进混凝土的浇筑工艺,预留出植物绿化所需的植护空间,然后通过放置碎石垫层、植生透水混凝土层和覆土层组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实现对坡面加固的同时兼顾环境的绿化。
2、本发明通过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和分割加固基组成的加固框架,可有效阻止坡面的水土流失,且与植护空间内种植的植物结合可进一步的提高对坡面的土壤的保护,进而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坡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坡面、2素土夯实层、3混凝土生长基框架、4分割加固基、5植护空间、6碎石垫层、7植生透水混凝土层、8覆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生砼护坡,包括坡面1,坡面1上有素土夯实层2,素土夯实层2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内建筑有若干分割加固基4,若干分割加固基4将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分割成若干植护空间5,通过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5组成的加固框架,可有效阻止坡面1的水土流失,且与植护空间5内种植的植物结合可进一步的提高对坡面的土壤的保护,进而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若干植护空间5的底侧与素土夯实层2接触位置填充有碎石垫层6,碎石垫层6的上表面填充有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侧铺设有覆土层8,通过在坡面1上设置的素土夯实层2,在素土夯实层2上设置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组成的加固框架,可实现对河堤1的坡面进行加固,同时分割加固基4对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的分割,实现在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内分割成若干植护空间5,通过在植护空间5内依次的铺设碎石垫层6、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和覆土层8,实现在在植护空间5内的碎石垫层6、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和覆土层8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进而实现通过改进混凝土的浇筑工艺,预留出植物绿化所需的植护空间5,然后通过放置碎石垫层6、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和覆土层8组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实现对坡面1加固的同时兼顾环境的绿化。
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坡面修整:将坡面1整至符合设计的边坡比,将覆盖表土范围地表面的土块打碎,使其成为均匀的可种植土,不能打碎的土块、石块、树根及树桩、其他垃圾应清运,保持地表面的平整,便于后期铺装生态混凝土构件,如遇到坡面1局部不平整情况,可于铺设模具前,在营养型无纺布表面用土找平或夯平,实现将坡面1修整夯平为素土夯实层2,通过在坡面1上修整夯实的素土夯实层2,可在素土夯实层2上设置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组成加固框架,进而可实现对河堤1的坡面进行加固;
S2、模板支设:在素土夯实层2的上表面进行支模,支模前要对模板内残留的混凝土渣、淤泥等杂物清除,且要浇水润湿模板,堵塞模板上的缝和孔洞,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的模板支设图纸标示边框高度、宽度及边框间距进行放线、支模;
S3、混凝土搅拌:按设计的施工配合比配制植生混凝土原料,先投入骨料、50%的水,预拌30秒左右,使骨料表面完全湿润,然后加入水泥搅拌一分钟,再将剩余部分的水逐渐加入,通过观察混凝土状态是否达到要求,酌情确定是否补充适量的水,搅拌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水量及搅拌时间适当时,骨料表面发亮、浆体均匀,不出现流态浆体;
S4、混凝土浇筑:在预制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框格内,预先铺设一层小粒径碎石,用来承接滴落的水泥浆,防止淤堵无纺布,将搅拌好的植生混凝土用工程车或传送带运输到预先浇筑好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框格内,且按设计厚度进行浇筑;
S5、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植生混凝土成型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全覆盖保护,并在覆盖好的薄膜上洒水湿润,使薄膜均匀的覆盖在层面上,做到密闭完好,不留缝隙,且薄膜不能有损害现象,局部损坏直接导致养护漏缺,会产生掉子现象,植生混凝土的养护周期为两周,每天浇水养护必须保证两次以上,不可缺少,养护的最佳效果是薄膜内有大量露珠为最好,薄膜覆盖养护必须压牢,防止风吹造成薄膜飘起,不能有漏空现象,会造成局部植生混凝土损坏;
S6、填充: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成型后,首先往植护空间5内填充一层碎石垫层6,将碎石垫层6的上表面抹平,然后在碎石垫层6的上表面填充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将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抹平,然后在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填充覆土层8,然后在覆土层8上种植绿化植物。
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有效孔隙率在18%到25%。
素土夯实层2上表面铺设有营养性无纺布。
碎石垫层6的石子粒径控制在12mm左右。
S4步骤中混凝土浇筑时的浇筑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为避免骨料表面风干,且浇筑时不可采用大功率振捣器进行振捣,应采用微型振捣器压平或人工拍实植生混凝土表面。
S5步骤中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中,植生混凝土面层周边的塑料薄膜要大于面层50cm以上,塑料薄膜的搭接宽度满足20cm以上。
S3步骤中混凝土的选材其强度要求在C10,且C10强度的混凝土可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植生砼护坡,包括坡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1)上有素土夯实层(2),所述素土夯实层(2)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所述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内建筑有若干分割加固基(4),若干所述分割加固基(4)将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分割成若干植护空间(5),若干所述植护空间(5)的底侧与素土夯实层(2)接触位置填充有碎石垫层(6),所述碎石垫层(6)的上表面填充有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所述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侧铺设有覆土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坡面修整:将坡面(1)整至符合设计的边坡比,将覆盖表土范围地表面的土块打碎,使其成为均匀的可种植土,不能打碎的土块、石块、树根及树桩、其他垃圾应清运,保持地表面的平整,便于后期铺装生态混凝土构件,如遇到坡面(1)局部不平整情况,可于铺设模具前,在营养型无纺布表面用土找平或夯平,实现将坡面(1)修整夯平为素土夯实层(2);
S2、模板支设:在素土夯实层(2)的上表面进行支模,支模前要对模板内残留的混凝土渣、淤泥等杂物清除,且要浇水润湿模板,堵塞模板上的缝和孔洞,按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的模板支设图纸标示边框高度、宽度及边框间距进行放线、支模;
S3、混凝土搅拌:按设计的施工配合比配制植生混凝土原料,先投入骨料、50%的水,预拌30秒左右,使骨料表面完全湿润,然后加入水泥搅拌一分钟,再将剩余部分的水逐渐加入,通过观察混凝土状态是否达到要求,酌情确定是否补充适量的水,搅拌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水量及搅拌时间适当时,骨料表面发亮、浆体均匀,不出现流态浆体;
S4、混凝土浇筑:在预制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框格内,预先铺设一层小粒径碎石,用来承接滴落的水泥浆,防止淤堵无纺布,将搅拌好的植生混凝土用工程车或传送带运输到预先浇筑好的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框格内,且按设计厚度进行浇筑;
S5、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植生混凝土成型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全覆盖保护,并在覆盖好的薄膜上洒水湿润,使薄膜均匀的覆盖在层面上,做到密闭完好,不留缝隙,且薄膜不能有损害现象,局部损坏直接导致养护漏缺,会产生掉子现象,植生混凝土的养护周期为两周,每天浇水养护必须保证两次以上,不可缺少,养护的最佳效果是薄膜内有大量露珠为最好,薄膜覆盖养护必须压牢,防止风吹造成薄膜飘起,不能有漏空现象,会造成局部植生混凝土损坏;
S6、填充:混凝土生长基框架(3)和分割加固基(4)成型后,首先往植护空间(5)内填充一层碎石垫层(6),将碎石垫层(6)的上表面抹平,然后在碎石垫层(6)的上表面填充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将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抹平,然后在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填充覆土层(8),然后在覆土层(8)上种植绿化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透水混凝土层(7)的有效孔隙率在18%到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2)上表面铺设有营养性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6)的石子粒径控制在12mm左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混凝土浇筑时的浇筑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为避免骨料表面风干,且浇筑时不可采用大功率振捣器进行振捣,应采用微型振捣器压平或人工拍实植生混凝土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中,植生混凝土面层周边的塑料薄膜要大于面层50cm以上,塑料薄膜的搭接宽度满足20c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生砼护坡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混凝土的选材其强度要求在C10,且C10强度的混凝土可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CN202111594932.X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Pending CN1141085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4932.XA CN114108561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4932.XA CN114108561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8561A true CN114108561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2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4932.XA Pending CN114108561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85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304A (zh) * 2022-08-09 2022-10-14 潍坊市坊子区水利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护坡铺设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5454A (ja) * 1999-10-15 2001-04-24 Nisshoku Corp 自然植生導入法面保護壁および自然植生導入法面保護工法
CN103362132A (zh) * 2013-07-26 2013-10-23 六蜂王(石狮)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的施工方法
CN110144790A (zh) * 2019-05-05 2019-08-20 武汉开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砼的施工方法
CN212670473U (zh) * 2020-02-28 2021-03-09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植生混凝土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5454A (ja) * 1999-10-15 2001-04-24 Nisshoku Corp 自然植生導入法面保護壁および自然植生導入法面保護工法
CN103362132A (zh) * 2013-07-26 2013-10-23 六蜂王(石狮)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的施工方法
CN110144790A (zh) * 2019-05-05 2019-08-20 武汉开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砼的施工方法
CN212670473U (zh) * 2020-02-28 2021-03-09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植生混凝土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304A (zh) * 2022-08-09 2022-10-14 潍坊市坊子区水利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护坡铺设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9637A (zh) 一种消落带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8708350B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66715U (zh) 一种欠固结吹淤地基上生物水泥加固路基
CN109235365A (zh) 一种自锁式生态护坡砖施工方法
CN108396771A (zh) 自嵌式加筋植生挡土墙施工方法
CN107986714B (zh) 一种海工挡浪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08561A (zh) 一种植生砼护坡及其施工工艺
CN202627166U (zh) 一种新型城镇道路排水生态带
CN207700203U (zh) 一种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桩板墙支护结构
CN114032927A (zh) 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
CN210315594U (zh) 一种混凝土现浇生态护坡
CN107129208A (zh) 一种生物活性多孔隙粗骨料生态护岸基质工程材料
CN105239532A (zh) 类海绵体生态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206143713U (zh) 一种不加筋的现浇生态混凝土挡墙/护坡结构
CN109577130A (zh) 一种四位一体的透水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CN213115347U (zh) 一种防潮地面
CN112391891B (zh) 一种公路细粒土浸水路堤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395577U (zh) 一种生态联锁植草砖护坡结构
CN211037008U (zh) 一种高原区道路下边坡挂渣综合治理系统
CN112593564A (zh) 一种预制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207659813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结构
CN113089693A (zh) 一种用于陡坡狗牙根生态护坡的措施及抗陡型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
CN212865796U (zh) 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
CN218779424U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护坡
CN211210816U (zh) 一种园林景观区植树栽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