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0342B -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0342B
CN109620342B CN201910115168.XA CN201910115168A CN109620342B CN 109620342 B CN109620342 B CN 109620342B CN 201910115168 A CN201910115168 A CN 201910115168A CN 109620342 B CN109620342 B CN 109620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or
charging chip
interfac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51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20342A (zh
Inventor
王强
侯小飞
王树刚
徐振锋
程文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Tuo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Tuo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Tuo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Tuo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51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20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2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20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0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5Excision instruments
    • A61B17/32056Surgical snare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818Treat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61B2017/12018Elastic band lig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7/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217/002Auxiliary appli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包括手柄、套扎机构、击发机构、吸引机构及控制机构,套扎机构包括内枪管、推动套和紧线组件,推动套套设在内枪管上,击发机构包括击发开关、导向推动块和通气管顶座,通气管顶座固定连接在手柄内,导向推动块滑动连接在通气管顶座上,击发开关转动连接在手柄上,吸引机构包括四通管及负压泵,四通管分别与通气管顶座、负压泵、泄压组件和传感器连接导管相连通,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及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传感器连接导管的出气口处,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本发明能够防止医护人员重复利用该一次性组件,并能防止异物进入配套的手柄内部,可避免感染,操作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背景技术
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套扎术,其原理是将特制胶圈套扎于痔疮的根部或基部,利用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痔疮供血,使之坏死、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目前,用于施行套扎手术的器械一般采用套扎器,该套扎器通过真空吸附母痔上粘膜,弹力线套扎后即刻阻断痔上动脉,以达到微创痔疮的目的。
市面上现有的套扎器多采用手持枪式,这种套扎器只能使用一次,而在医疗用具低成本、低消耗的要求下,以往一个病人采用一套治疗用具的情况,不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同时,现有的套扎器大部分通过外置的真空泵形成负压,在手持套扎器操作时,还需额外操作外置的真空泵,关注真空泵的运行情况,不仅操作麻烦,还分散医生注意力,手术时间长,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专利号为201610036268X,发明名称为“可重复使用型套扎器”的专利,能够对吸管和推杆部分进行拆卸和组装,一个病人对应一套可拆换的吸管和推杆,使得套扎器能够得到重复利用,方便医护人员使用,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其为了防止吸负压过程中人体组织被吸入真空泵中,在真空泵和吸管之间设置了存储罐。
以上技术方案,1、没有一套结构防止同一套吸管和推杆重复利用,如果医护人员出现忙乱等原因未更换吸管和推杆,可能出现病菌交叉感染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2、存储罐还需清洗,如果未清洗干净或者达不到医疗要求的消毒效果,反而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重复使用;3、蓄电池不能充电,续航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能够防止医护人员重复使用作为一次性耗材的套扎机构,避免交叉感染,操作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整体呈枪形,包括手柄和套扎机构,所述套扎机构与手柄可拆卸式连接,手柄内设置有用于击发套扎机构的击发机构、用于为套扎机构提供负压的吸引机构、控制机构及蓄电池;
所述套扎机构包括内枪管、推动套及用于套扎病灶组织的紧线组件,推动套套设在内枪管上且推动套能够相对内枪管发生位移,推动套与内枪管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推动套位移后复位的防复位结构,紧线组件沿推动套的外壁设置且至少设有一个,紧线组件安装在推动套上;
所述击发机构包括击发开关、导向推动块和通气管顶座,通气管顶座固定连接在手柄内,导向推动块滑动连接在通气管顶座上,击发开关转动连接在手柄上并与导向推动块传动连接,导向推动块与通气管顶座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内枪管可拆卸地连接在通气管顶座上;
吸引机构包括四通管、负压泵和为套扎机构泄压的泄压组件,四通管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通气管顶座连通,第二接口通过负压泵连接导管与负压泵的抽气口连通,第三接口处安装所述泄压组件,第四接口连接有传感器连接导管,传感器连接导管与控制机构相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充电电路及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传感器连接导管内,传感器连接导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四通管相连通,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手柄上的外部适配器接口,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控制器还控制连接负压泵。
优选的,所述内枪管的一端为吸嘴部,内枪管的另一端为插接部,以吸嘴部所在方位为前,以插接部所在方位为后,插接部固定连通在吸嘴部的后侧,吸嘴部与插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靠近插接部一侧,卡接部上对称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前后贯通,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动套限位块,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三卡接槽,卡接部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扣。
优选的,所述防复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为:推动套的尾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扣,推动套限位块上靠近内枪管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扣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内,推动限位块上远离内枪管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推动套相对内枪管发生位移前,第三卡扣位于第二卡接槽内,推动套相对内枪管发生位移后,第三卡扣卡接在第三卡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键、泄压盖和压缩弹簧,泄压键伸出第三接口的一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三接口内,泄压盖螺纹连接在第三接口的另一端,泄压键与泄压盖之间设置所述压缩弹簧,泄压键与第三接口之间安装有泄压键密封圈,泄压盖与第三接口之间安装有泄压盖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负压泵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导管,排气导管上安装有排气接头,排气接头内安装有单向阀;排气接头卡接在手柄的底部,排气接头与手柄之间安装有排气接头密封圈;负压泵的外周包覆有减震套。
优选的,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及半导体二极管,其中,外部适配器接口与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一阳极相连,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一阳极还依次经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充电芯片的OVPSET端相连,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二阳极连接充电装置的输出端,半导体二极管的阴极依次经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外部适配器接口还依次经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与充电芯片的ACP引脚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相连后,经第三电阻与充电芯片的CMSRC引脚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后,经第四电阻与充电芯片的ACDRV引脚相连,充电芯片的TS引脚经第五电阻接地,充电芯片的TS引脚还经第六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STAT引脚依次经第一二极管和第七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ISET引脚经第八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ISET引脚还经第九电阻接地,充电芯片的ACSET引脚经第十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ACSET引脚还经第十一电阻接地,充电芯片的VREF引脚经第三电容接地,充电芯片的VREF引脚还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BATDRV引脚经第十二电阻与第三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充电芯片的BATDRV引脚低电平有效,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经第十三电阻与充电芯片的ACP引脚相连,第十三电阻两端并联有第四电容,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还与充电芯片的ACN引脚相连,充电芯片的ACN引脚经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公共端B,充电芯片的SRN引脚连接第二公共端B,充电芯片的SW引脚依次经第一电感和第十四电阻连接第二公共端B,第十四电阻两端并联有第六电容,第一电感与第十四电阻的公共端与充电芯片的SRP引脚相连,充电芯片的BTST引脚经第九电容与充电芯片的SW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公共端B经第八电容接地,第二公共端B与半导体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公共端输出直流电压,经外部接口为储能单元供电,所述充电芯片的REGN引脚经第九电容与充电芯片的PGND引脚相连。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开关电路连接负压泵,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栅极经第十五电阻与控制器的I/O口相连,第四开关管的栅极还经第十六电阻接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经第十七电阻与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相连,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还经第十八电阻接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基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经第二二极管接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还与负压泵相连。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顶座包括枪管连接部和管道连接部,枪管连接部和管道连接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负压通道,枪管连接部与内枪管同轴向设置且内枪管的尾端插接在枪管连接部内,管道连接部与吸引机构连通;
枪管连接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轨,导向轨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内枪管卡接部上的第一卡扣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手柄上安装有左解扣键和右解扣键,左解扣键和右解扣键分别与内枪管卡接部上的第一卡扣相配合,手柄内设有L型挡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套扎机构通过第一卡扣可拆卸连接在配套的手柄上,同时配以左、右解扣键,拆卸方便。
(2)本发明的防复位结构可通过第三卡扣卡接在第三卡接槽内来防止重复使用内枪管和推动套,当完成一次推动动作,推动套限位块被内枪管卡接部上的第三卡接槽限位,无法回位,即可实现防止重复使用耗材的功能,达到耗材的一次性使用要求。
(3)本发明中的负压泵外周包覆有减震套(如硅胶套),能够减少振动,降低噪音;排气接头处安装有单向阀,可保证顺利排气。
(4)本发明的防尘护盖和充电接头过盈配合,各密封圈和左手柄壳、右手柄壳上对应位置的孔过盈配合,它们同时与手柄内部的L型挡墙形成密闭空间,将电控装置、蓄电池和负压泵有效保护起来,免受外界细菌和灭菌影响。一个病例完成,将防尘护盖按到位,可进行消毒灭菌,准备下次重复使用手柄。
(5)本发明中的负压泵设置在蓄电池的下方,使手柄结构更为紧凑,缩小手柄体积,同时,将负压泵和蓄电池集成在手柄内部,无需另外关注外置的真空泵运行情况,避免了分散医护人员的注意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6)本发明将蓄电池固定于套扎器内部,通过外部适配器接口接入电源,并通过充电芯片将电源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供储存在蓄电池中,在锂蓄电池过度放电时,充电芯片在预充电阶段以较小的电流充电,从而保护锂蓄电池,预充电阶段结束后进入恒流阶段,即以较大的电流为锂蓄电池充电,达到设定电压值后进入恒压阶段,并在充电完成后自动断开电源,无需在每次充电后对蓄电池进行消毒,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方便操作。
本发明能够防止医护人员重复利用该一次性组件,避免交叉感染,且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柄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手柄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的零部件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套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零部件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套扎机构和击发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俯视方向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推动套移动前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推动套移动后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11.左手柄壳,12.右手柄壳,13.左解扣键,14.右解扣键,15.L型挡墙,16.蓄电池仓,17.防尘护盖,18.透光件;
21.内枪管,22.推动套,23.紧线组件,24.过滤组件;
211.吸嘴部,212.插接部,213.卡接部,214.导向槽,215.推动套限位块,216.第三卡接槽,217.第一卡扣,218.内枪管密封圈;
221.第二卡扣,222.第二卡接槽,223.第三卡扣,224.限位环;
232.紧线管,233.紧线帽,234.紧线卡接头,235.环套,236.线结;237.固定环,238.卡接位,239.第一防滑棱;
31.击发开关,32.导向推动块,33.通气管顶座,34.拉伸弹簧;
321.导向腔,322.推杆,323.传动块,324.限位台阶;
331.枪管连接部,332.管道连接部,334.导向轨,335.第一卡接槽,336.通气座密封垫,337.通气座密封圈;
41.四通管,42.负压泵,43.泄压组件,44.负压泵连接导管,45.传感器连接导管;
421.排气导管,422.排气接头,423.单向阀,424.排气接头密封圈,425.减震套;
431.泄压键,432.泄压盖,433.压缩弹簧,434.泄压键密封圈,435.泄压盖密封圈;
51.蓄电池,52.电源键, 54.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整体呈枪形,包括手柄和套扎机构,所述套扎机构与手柄可拆卸式连接,手柄包括左手柄壳11和右手柄壳12,左手柄壳11和右手柄壳12相互扣合装配形成枪壳,手柄内设置有控制机构、用于击发套扎机构的击发机构、用于为套扎机构提供负压的吸引机构及用于为套扎器供电的蓄电池51。
套扎机构包括内枪管21、推动套22和用于套扎病灶组织的紧线组件23,推动套22套设在内枪管21上且推动套22能够相对内枪管21发生位移,推动套22与内枪管2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推动套22位移后复位的防复位结构,紧线组件23沿推动套22的外壁设置且至少设有一个,紧线组件23安装在推动套22上。
内枪管21的一端为吸嘴部211,内枪管21的另一端为插接部212,以吸嘴部211所在方位为前,以插接部212所在方位为后,插接部212固定连通在吸嘴部211的后侧,吸嘴部211与插接部212之间设置有卡接部213,卡接部213靠近插接部212一侧,卡接部213上对称开设有导向槽214,导向槽214前后贯通,导向槽214内滑动连接有推动套限位块215,导向槽214的槽底开设有第三卡接槽216,卡接部213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扣217,卡接部213通过第一卡扣217与击发机构可拆卸连接。
防复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为:推动套22的尾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扣221,推动套限位块215上靠近内枪管21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222,第二卡扣221卡接在第二卡接槽222内,推动限位块上远离内枪管21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扣223,推动套22相对内枪管21发生位移前,第三卡扣223位于第二卡接槽222内,推动套22相对内枪管21发生位移后,第三卡扣223卡接在第三卡接槽216内,当完成一次推动动作,推动套限位块215被内枪管21卡接部213上的第三卡接槽216限位,无法回位,可防止重复使用本发明的套扎机构,达到耗材的一次性使用要求。
内枪管21的插接部212上设置有内枪管密封圈218,在插接部212可拆卸连接在配套的手柄上时起到密封作用,保持工作状态的密封性。
紧线组件23包括弹力线、紧线管232、紧线帽233和紧线卡接头234,弹力线的前端设有一个孔径可调的环套235,弹力线的前端绕一个套圈后与弹力线自身打个活结,弹力线的后端设有一个线结236,弹力线的中部穿设在紧线管232内,紧线管232的前端设有所述紧线帽233,紧线管232的后端设有所述紧线卡接头234,环套235由紧线帽233限位,线结236由紧线卡接头234限位;操作前,环套235套设在内枪管21上并限位设置在推动套22的前端面处,向后抽拉弹力线的后端时,弹力线前端的环套235孔径逐渐缩小。
推动套22的内径与内枪管21的外径相匹配,推动套22相对内枪管21发生位移时,推动套22的前端面将弹力线前端的环套235推出,从而使环套235套扎在痔核根部。
紧线组件23还包括安装在推动套22上的固定环237,推动套22的尾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环224,固定环237安装在限位环224与内枪管21的卡接部213之间,固定环237上设置有卡接位238,紧线管232的尾部安装在卡接位238内。
固定环237的内壁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防滑棱239,防止固定环237在推动套22上转动。
击发机构包括击发开关31、导向推动块32和通气管顶座33,通气管顶座33固定连接在手柄内,导向推动块32滑动连接在通气管顶座33上,击发开关31(扳机)转动连接在手柄上并与导向推动块32的下端传动连接,导向推动块32与通气管顶座33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34,用于推动套22发生位移后击发开关31的复位,内枪管21可拆卸地连接在通气管顶座33上。
通气管顶座33包括枪管连接部331和管道连接部332,枪管连接部331和管道连接部332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负压通道,枪管连接部331与内枪管21同轴向设置且内枪管21的尾端插接在枪管连接部331内,管道连接部332与吸引机构连通。
枪管连接部3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轨334,导向轨334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335,内枪管21的卡接部213上的第一卡扣217卡接在第一卡接槽335内,设置导向轨334可对导向推动块32进行限位,防止其错位导致无法推动推动套22。
手柄上安装有左解扣键13和右解扣键14,左解扣键13和右解扣键14分别与内枪管21的卡接部213上的第一卡扣217相配合;左解扣键13和右解扣键14的结构相同,左解扣键13包括按压部,按压部露出手柄并悬空设置,按压部的一端连接回弹部,回弹部固定在手柄内壁上。手柄内设有L型挡墙15,将负压泵42和控制机构有效隔离,免受外界细菌和灭菌影响。
内枪管21的尾端与枪管连接部331之间安装有通气座密封垫336,管道连接部332上安装有通气座密封圈337。
导向推动块32内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向腔321,导向推动块32通过导向腔321滑动连接在通气管顶座33上,导向推动块32的前端对称设置有与推动套限位块215相配合的推杆322,导向推动块32的下部设置有与击发开关31相接触的传动块323。
推杆322上设有限位台阶324,限位台阶324的长度小于推动套限位块215的长度,推动套限位块215的长度大于推动套22发生位移的行程,防止推动动作失效。
吸引机构包括四通管41、负压泵42和为套扎机构泄压的泄压组件43,四通管41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通气管顶座33连通,第二接口通过负压泵连接导管44与负压泵42的抽气口连通,第三接口处安装所述泄压组件43,第四接口连接有传感器连接导管45;内枪管21、通气管顶座33、四通管41、负压泵连接导管44和负压泵42依次连通,形成抽负压通道。
第三接口与四通管41的主管道呈十字形设置,泄压组件43包括泄压键431、泄压盖432和压缩弹簧433,泄压键431伸出第三接口的一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三接口内,泄压盖432螺纹连接在第三接口的另一端,泄压键431与泄压盖432之间设置所述压缩弹簧433,通过泄压键431按压压缩弹簧433,可打开第三接口的一端进行泄压,泄压键431与第三接口之间安装有泄压键密封圈434,泄压盖432与第三接口之间安装有泄压盖密封圈435。
负压泵42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导管421,排气导管421上安装有排气接头422,排气接头422内安装有单向阀423,该单向阀423可采用鸭嘴阀;排气接头422卡接在手柄的底部,排气接头422与手柄之间安装有排气接头密封圈424;负压泵的外周包覆有减震套425,可采用硅胶套包覆负压泵42,能够减少振动,降低噪音。
手柄内设有蓄电池仓16,蓄电池51安装在蓄电池仓16内,蓄电池51分别与控制机构和负压泵42电连接,负压泵42设置于蓄电池1的下方,负压泵42的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键52,电源键52安装在手柄上。
控制机构5包括控制器、充电电路、开关电路、压力传感器及显示器54,压力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传感器连接导管45内,传感器连接导管45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四通管41相连通,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四通管41内的压力,当四通管41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断开负压泵42,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手柄上的外部适配器接口,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51相连,控制器经开关电路连接负压泵42,显示器与控制器相连,显示器用于显示四通管41内的负压值。
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及半导体二极管,其中,外部适配器接口P1处设有堵头,外部适配器接口P1与半导体二极管U2的第一阳极相连,半导体二极管U2的第一阳极还依次经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与充电芯片U1的OVPSET引脚相连,半导体二极管U2的第二阳极连接充电装置的输出端,半导体二极管U2的阴极依次经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接地,外部适配器接口P1还依次经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与充电芯片U1的ACP引脚相连,第一开关管Q1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相连后,经第三电阻R3与充电芯片U1的CMSRC引脚相连,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相连后,经第四电阻R4与充电芯片U1的ACDRV引脚相连,充电芯片U1的TS引脚经第五电阻R5接地,充电芯片U1的TS引脚还经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U1的STAT引脚依次经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七电阻R7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U1的ISET引脚经第八电阻R8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U1的ISET引脚还经第九电阻R9接地,充电芯片U1的ACSET引脚经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U1的ACSET引脚还经第十一电阻R11接地,充电芯片U1的VREF引脚经第三电容C3接地,充电芯片U1的VREF引脚还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U1的BATDRV引脚经第十二电阻R12与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相连,充电芯片U1的BATDRV引脚低电平有效,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经第十三电阻R13与充电芯片U1的ACP引脚相连,第十三电阻R13两端并联有第四电容C4,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还与充电芯片U1的ACN引脚相连,充电芯片U1的ACN引脚经第五电容C5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第二公共端B,充电芯片U1的SRN引脚连接第二公共端B,充电芯片U1的SW引脚依次经第一电感L1和第十四电阻R14连接第二公共端B,第十四电阻R14两端并联有第六电容C6,第一电感L1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公共端与充电芯片U1的SRP引脚相连,充电芯片U1的BTST引脚经第九电容C9与充电芯片U1的SW引脚相连,第二公共端B经第八电容C8接地,第二公共端B与半导体二极管U2的阳极相连,第二公共端B输出直流电压VBAT,通过外部接口P2为锂电池供电,充电芯片U1的REGN引脚经第九电容C9与充电芯片U1的PGND引脚相连。
第一二极管D1采用发光二极管,充电过程中发光二极管常亮,充电完成后发光二极管熄灭,当充电装置故障时,发光二极管闪烁,该过程由充电芯片控制,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开关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Q4和第五开关管Q5,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经第十五电阻R15与控制器的I/O口P2.4相连,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还经第十六电阻R16接地,第四开关管Q4的源极接地,第四开关管Q4的漏极经第十七电阻R17与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相连,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还经第十八电阻R18接地,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基地,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经第二二极管D2接地,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还与负压泵4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和第四开关管Q4均采用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三开关管Q3和第五开关管Q5均采用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半导体二极管U2采用BAT54C肖特基二极管,充电芯片U3采用BQ24133锂离子-锂聚合物独立蓄电池充电器,控制器采用MSP430G2332型单片机。
外部适配器接口P1接入电源时,由外部适配器为整机提供电源,同时为内置的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充电时,会存在一个预充电阶段,即以较小的电流为蓄电池充电,该电流为恒流阶段的十分之一,从而保护蓄电池,预充电阶段结束后进入恒流阶段,即以较大的电流为蓄电池充电,达到设定电压值后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并在充电完成后自动断开电源;当外部适配器缺失时,由蓄电池提供整机电源,实现无缝切换。
此外,外部适配器接口处设有防尘护盖17,防尘护盖17为掀扣盖,掀开防尘护盖17可露出外部适配器接口,防尘护盖17扣合在手柄上后,可遮挡外部适配器接口,防尘护盖17和外部适配器接口过盈配合,各个密封圈和左手柄壳11、右手柄壳12上对应位置的孔过盈配合,它们同时与手柄内部的L型挡墙15形成密闭空间,将控制机构、蓄电池51和负压泵42有效保护起来,免受外界细菌和灭菌影响。一个病例完成,将防尘护盖17按到位,可进行消毒灭菌,准备下次重复使用手柄。
手术操作时,将套扎机构通过手柄前端装到手柄内部通气管顶座33的第一卡接槽335内,按一下电源键52,负压泵42开始工作,找到需要套扎的部位,当显示器54显示的负压值在-0.08~-0.10MPa区间时,抠动击发开关31,导向推动块32在击发开关31作用下推动推动套限位块215和推动套22,将弹力线的环套235推到需要套扎的位置,通过紧线管232一端的紧线管卡接头234和线结236收紧弹力线,之后剪断弹力线,取出紧线装置,按下泄压键431进行泄压,退出手柄,按压一下电源键52关闭电源,到此完成一个部位的套扎。
当完成一次推动动作,推动套限位块215被内枪管21一端的两个第三卡扣223限制住位置,不能回位,就不能再重复使用该套扎机构,达到耗材的一次性使用要求。按压左、右手柄上的左解扣键13和右解扣键14,将套扎机构取出,准备下一个套扎动作。
本发明不仅能够防止医护人员重复利用作为一次性耗材的套扎机构,还能够防止异物进入配套的手柄内部,可避免感染,操作安全。在蓄电池电力不足时,通过外部适配器接口接入电源,通过充电芯片将电源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供储存在蓄电池中,无需在每次充电后对蓄电池进行消毒,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方便操作。
所述负压泵42、弹力线、压力传感器、显示器54和外部适配器接口为现有常规装置,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本发明能够防止医护人员重复利用该一次性组件,避免交叉感染,且操作安全。

Claims (6)

1.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整体呈枪形,包括手柄和套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扎机构与手柄可拆卸式连接,手柄内设置有用于击发套扎机构的击发机构、用于为套扎机构提供负压的吸引机构、控制机构及蓄电池;
所述套扎机构包括内枪管、推动套及用于套扎病灶组织的紧线组件,推动套套设在内枪管上且推动套能够相对内枪管发生位移,推动套与内枪管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推动套位移后复位的防复位结构,紧线组件沿推动套的外壁设置且至少设有一个,紧线组件安装在推动套上;
所述击发机构包括击发开关、导向推动块和通气管顶座,通气管顶座固定连接在手柄内,导向推动块滑动连接在通气管顶座上,击发开关转动连接在手柄上并与导向推动块传动连接,导向推动块与通气管顶座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内枪管可拆卸地连接在通气管顶座上;
吸引机构包括四通管、负压泵和为套扎机构泄压的泄压组件,四通管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通气管顶座连通,第二接口通过负压泵连接导管与负压泵的抽气口连通,第三接口处安装所述泄压组件,第四接口连接有传感器连接导管,传感器连接导管与控制机构相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充电电路及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传感器连接导管内,传感器连接导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四通管相连通,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手柄上的外部适配器接口,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控制器还控制连接负压泵;
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及半导体二极管,其中,外部适配器接口与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一阳极相连,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一阳极还依次经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充电芯片的OVPSET端相连,半导体二极管的第二阳极连接充电装置的输出端,半导体二极管的阴极依次经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外部适配器接口还依次经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与充电芯片的ACP引脚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相连后,经第三电阻与充电芯片的CMSRC引脚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后,经第四电阻与充电芯片的ACDRV引脚相连,充电芯片的TS引脚经第五电阻接地,充电芯片的TS引脚还经第六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STAT引脚依次经第一二极管和第七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ISET引脚经第八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ISET引脚还经第九电阻接地,充电芯片的ACSET引脚经第十电阻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ACSET引脚还经第十一电阻接地,充电芯片的VREF引脚经第三电容接地,充电芯片的VREF引脚还连接第一公共端A,充电芯片的BATDRV引脚经第十二电阻与第三开关管的栅极相连,充电芯片的BATDRV引脚低电平有效,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经第十三电阻与充电芯片的ACP引脚相连,第十三电阻两端并联有第四电容,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还与充电芯片的ACN引脚相连,充电芯片的ACN引脚经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二公共端B,充电芯片的SRN引脚连接第二公共端B,充电芯片的SW引脚依次经第一电感和第十四电阻连接第二公共端B,第十四电阻两端并联有第六电容,第一电感与第十四电阻的公共端与充电芯片的SRP引脚相连,充电芯片的BTST引脚经第九电容与充电芯片的SW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公共端B经第八电容接地,第二公共端B与半导体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公共端输出直流电压,经外部接口为储能单元供电,所述充电芯片的REGN引脚经第九电容与充电芯片的PGND引脚相连;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开关电路连接负压泵,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栅极经第十五电阻与控制器的I/O口相连,第四开关管的栅极还经第十六电阻接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经第十七电阻与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相连,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还经第十八电阻接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基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经第二二极管接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还与负压泵相连;
所述手柄上安装有左解扣键和右解扣键,左解扣键和右解扣键分别与内枪管卡接部上的第一卡扣相配合,手柄内设有L型挡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枪管的一端为吸嘴部,内枪管的另一端为插接部,以吸嘴部所在方位为前,以插接部所在方位为后,插接部固定连通在吸嘴部的后侧,吸嘴部与插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靠近插接部一侧,卡接部上对称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前后贯通,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动套限位块,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三卡接槽,卡接部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复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为:推动套的尾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扣,推动套限位块上靠近内枪管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扣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内,推动限位块上远离内枪管轴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推动套相对内枪管发生位移前,第三卡扣位于第二卡接槽内,推动套相对内枪管发生位移后,第三卡扣卡接在第三卡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键、泄压盖和压缩弹簧,泄压键伸出第三接口的一端并滑动连接在第三接口内,泄压盖螺纹连接在第三接口的另一端,泄压键与泄压盖之间设置所述压缩弹簧,泄压键与第三接口之间安装有泄压键密封圈,泄压盖与第三接口之间安装有泄压盖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导管,排气导管上安装有排气接头,排气接头内安装有单向阀;排气接头卡接在手柄的底部,排气接头与手柄之间安装有排气接头密封圈;负压泵的外周包覆有减震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顶座包括枪管连接部和管道连接部,枪管连接部和管道连接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负压通道,枪管连接部与内枪管同轴向设置且内枪管的尾端插接在枪管连接部内,管道连接部与吸引机构连通;
枪管连接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轨,导向轨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内枪管卡接部上的第一卡扣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
CN201910115168.XA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Active CN109620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5168.XA CN109620342B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5168.XA CN109620342B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0342A CN109620342A (zh) 2019-04-16
CN109620342B true CN109620342B (zh) 2024-01-26

Family

ID=6606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5168.XA Active CN109620342B (zh) 2019-02-14 2019-02-14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203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4409A1 (zh) * 2019-02-14 2020-08-20 河南省驼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54076A (ko) * 1999-12-03 2001-07-02 이종균 내치핵 치료 장치
WO2006136053A1 (fr) * 2005-06-21 2006-12-28 Guangzhou Huodi Medical Appliances Co., Ltd. Dispositif de ligature automatique d’hémorroïdes
CN104068906A (zh) * 2014-07-22 2014-10-01 李洪湘 一次性注射套扎治疗器
CN106618665A (zh) * 2016-12-08 2017-05-10 河南省驼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肛肠套扎器
WO2017089982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Hemorrhoid treat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54076A (ko) * 1999-12-03 2001-07-02 이종균 내치핵 치료 장치
WO2006136053A1 (fr) * 2005-06-21 2006-12-28 Guangzhou Huodi Medical Appliances Co., Ltd. Dispositif de ligature automatique d’hémorroïdes
CN104068906A (zh) * 2014-07-22 2014-10-01 李洪湘 一次性注射套扎治疗器
WO2017089982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Hemorrhoid treatment device
CN106618665A (zh) * 2016-12-08 2017-05-10 河南省驼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肛肠套扎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0342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0338B (zh) 一种具有自动紧线功能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109620340B (zh)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电动肛肠套扎器
CN209789931U (zh) 一种带过滤组件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204744295U (zh) 肛肠套扎吻合器
CN109620342B (zh)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CN109620341B (zh) 一种带过滤组件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105232107A (zh) 弹力线套扎器及弹力线的设置方法
CN209770459U (zh)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充电式肛肠套扎器
CN209789930U (zh)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电动肛肠套扎器
CN109646070B (zh)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209789927U (zh) 一种具有自动紧线功能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EP3797718B1 (en) Reusable anorectal ligation device
CN205286436U (zh) 一种弹力线套扎器
CN109620339B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209789934U (zh) 一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209789929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CN203075425U (zh) 腹腔镜用吸引器套管
CN205094531U (zh) 弹力线套扎器
CN209204383U (zh)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CN204912980U (zh) 医疗设备维修用吸锡枪
CN111166905A (zh) 一种便携式口罩用紫外线消毒装置
CN113558705B (zh) 一种双环套扎器
CN209770458U (zh) 一种用于肛肠套扎器的自动击发装置
CN210813006U (zh) 一种灌肠袋
CN203220456U (zh) 弹出式眼球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