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4383U -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4383U
CN209204383U CN201822031454.1U CN201822031454U CN209204383U CN 209204383 U CN209204383 U CN 209204383U CN 201822031454 U CN201822031454 U CN 201822031454U CN 209204383 U CN209204383 U CN 209204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air
gas
sourc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314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钊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314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4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4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43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包括氧气气源接口、氧气输入管、电磁阀、氧气管路、氧气减压部件、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空气管路和空气气源,所述氧气气源接口分别与气源自动切换模块和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氧气管路与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连接,所述氧气减压部件设置于所述氧气管路上。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可自动切换气源,解决了急救过程中氧气气源不能长时间供应的问题,在氧气气源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氧气气源,在没有氧气气源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空气气源。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可接入交流电或是便携电源,续航时间远远超过市场上同类设备的平均30分钟数值。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急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心肺复苏(CPR)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徒手人工CPR,另外一种是使用心肺复苏机。令人遗憾的是,研究指出,徒手CPR仅能提供相当于正常生理情况下10%~20%的血流给心脏,20%~30%的血流给脑。医学界对于高质量的CPR技术具有急切需求,加上传统徒手CPR的固有局限性,所以心肺复苏的机械设备逐步普及在急救上。
无论采用任何一种心肺复苏(CPR)方式,在多数急救的时候,都需要对患者进行通气。目前通气的方式有以下三种(传统的徒手人工CPR或不具备通气功能的心肺复苏机采用第一种和第二种):
第一种是人工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第二种是人工按压急救球囊;
第三种是使用具备通气功能的心肺复苏机,该设备采用氧气瓶作为单一气源,通过减压阀和通气控制装置进行通气。
以上三种通气方式均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种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保证一定的成功率,急救过程中容易相互感染,不卫生也不安全,这种方式是最不推荐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控制按压球囊的深度和按压的频率进行通气。无论是采用第一种或第二种通气方式,都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在我国仅有一千万人接受过培训,还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军警人员和消防人员。短时间内训练出较多的掌握复杂心肺复苏专业技术和具有较高强度活动体力的合格急救人员不太现实。在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技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的同时,用现代技术手段,用自动设备替代人工施行心肺复苏急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三种是使用具备通气功能的心肺复苏机,但目前市面上的心肺复苏机基本都是用氧气瓶作为单一气源,通过减压阀和通气控制装置进行通气。这类设备以每次释放高压氧气,以分配气控阀或程序控制电磁阀推动活塞下行,随后释放掉活塞筒中的氧气并以拉簧牵拉活塞回位,由此往复,达到心脏按压目的。所有以氧气为动力源的仪器都是“机械活塞式”仪器,称之为气动气控或气动电控。
这类气动机械活塞式心肺复苏机,每次充气放气的分钟耗氧量高达60~155L。如果以10L氧气瓶在1个大气压下释放13MPa的全部氧气为1300L,可支持气动仪器工作约9~20分钟。而满足30分钟心肺复苏的国际要求,一个10L氧气瓶很难以满足,且氧气瓶的重量无法适用院前急救和转运急救,而且,基层医院也受到充装氧气的限制。因此,国内120机构普遍放弃了气动仪器的院前使用,即便采购了气动仪器,也基本上被放置在院内使用。
正是由于目前的心肺复苏机多半以气动为主,受限于氧气的供应问题,在实际使用当中有诸多不便,尤其院外实施救助时,很难满足长时间的救助需求。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空气源及氧气气源智能自动切换装置,解决了急救过程中氧气源瓶颈的问题。在氧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使用氧气源,没有氧气源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空气源通气。若使用交流电则可以24小时运行,若接入便携电源,可以连续工作8小时,远远超过市场上同类设备的平均30分钟数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心肺复苏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旨在解决急救过程中氧气源瓶颈的问题,使心肺复苏机能够满足长时间支持急救的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氧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使用氧气源,没有氧气源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空气源通气。若使用交流电则可以24小时运行,若接入便携电源,可以连续工作8小时,远远超过市场上同类设备的平均30分钟数值(单瓶氧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心肺复苏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包括氧气气源接口、氧气输入管、电磁阀、氧气管路、氧气减压部件、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空气管路和空气气源。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包括气体共同通道和氧气压力口,所述气体共同通道开设有氧气输入口、空气输入口和气体输出口。所述氧气气源接口通过所述氧气输入管分别与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的所述氧气压力口和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空气气源通过所述空气管路与气源自动切换模的所述空气输入口块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氧气管路与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的所述氧气输入口连接,所述电磁阀可接收来自压力检测部件发出的信号从而打开或是关闭,所述氧气减压部件设置于所述氧气管路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氧气减压部件为直径0.2-3毫米的圆孔或非孔状部件,其可将氧气压力降至安全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还包括压力检测部件、空气单向阀、气体共同通道和氧气压力通道。所述氧气压力通道和所述气体共同通道是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内部的两个核心通道,其互不连通,均为独立的通道。所述氧气压力口一端与氧气输入管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氧气压力通道与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接口相连。所述气体共同通道开设有三个接口,分别为氧气输入口、气体输出口和空气输入口。所述空气输入口一端通过所述空气管路与空气气源相连,另一端与空气单向阀相连。所述气体输出口位于所述氧气输入口和所述空气输入口之间,所述气体输出口与用户管路及面罩相连接。在任何情况下,所述氧气输入口和所述气体输出口均连通,所述空气输入口通过空气单向阀与所述气体共同通道隔离或连通,从而与气体输出口隔离或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部件为机械检弹性部件或压力传感器。氧气压力可推动压力检测部件的弹簧,触发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可发送信号到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输出口为标准的医用22mm锥形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压力口和所述氧气输入口为标准的气体快速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单向阀可防止空气逆向流动,其核心部件为鸭嘴阀,空气单向阀上的小孔使得有足够的空间给气体产生压力。在无压力的情况下,鸭嘴阀在本身弹性作用下合拢;随压力逐渐增加,鸭嘴阀开口逐渐增大,即空气单向阀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气源由压缩机或风机产生,压力范围在0-60厘米水柱。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氧气作为主气源接入时,氧气气源接口连接氧气气瓶,氧气气瓶打开后,氧气通过氧气气源接口,经过氧气输入管,分成两路,一路流入电磁阀入口,一路流入氧气压力口。氧气压力口与压力检测部件相连接,氧气压力推动压力检测部件的弹簧,触发压力检测部件的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发送信号到电磁阀,电磁阀开关打开,氧气流入电磁阀,进入氧气管路。通过氧气减压部件,氧气压力降低到安全范围后,进入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的内部的气体共同通道。由于氧气压力的存在,空气单向阀上的孔使得有足够的空间给气体产生压力,迫使空气单向阀关闭,隔离了氧气气源和空气气源,氧气通过气体输出口排出,气体输出口与用户管路及面罩相连接。
当氧气压力不足或氧气用完时,氧气压力检测部件输出信号,电磁阀关闭,启动空气气源作为主气源。
当没有氧气接入时,氧气压力口内部压力不足,无法推动压力检测部件的弹簧,压力检测部件无信号输出,电磁阀关闭,通过电磁阀关闭从而隔离了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此时空气气源作为主气源输入到空气管路,通过空气管路进入空气输入口,空气气源产生的压力,迫使空气单向阀开启,空气通过空气单向阀流入气体共同通道,并从气体输出口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的部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空气单向阀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空气单向阀的核心部件鸭嘴阀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内部的氧气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内部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氧气气源接口2、氧气输入管3、电磁阀4、氧气管路5、氧气减压部件6、空气管路7、空气气源8、氧气压力口11、压力检测部件12、氧气输入口13、空气输入口14、气体输出口15、空气单向阀16、小孔161、气体共同通道17、氧气压力通道1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氧气气源接口2、氧气输入管3、电磁阀4、氧气管路5、氧气减压部件6、空气管路7和空气气源8。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包括气体共同通道和氧气压力口11,所述气体共同通道开设有氧气输入口13、空气输入口14和气体输出口15。氧气气源接口2通过氧气输入管3分别与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的氧气压力口11和电磁阀4连接,空气气源8通过空气管路7与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的空气输入口14连接,电磁阀4通过氧气管路5与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的氧气输入口13连接,氧气减压部件6设置于氧气管路5上。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氧气减压部件6为直径0.2-3毫米的圆孔或非孔状部件,其可将氧气压力降至安全范围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包括氧气压力口11、压力检测部件12、氧气输入口13、空气输入口14、气体输出口15、空气单向阀16、气体共同通道17和氧气压力通道18。氧气压力口11一端与氧气输入管3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氧气压力通道18与压力检测部件12相连接。气体共同通道17开设有三个接口,分别为氧气输入口13、空气输入口14和气体输出口15。空气输入口14一端通过空气管路7与空气气源8相连,另一端与空气单向阀16相连。气体输出口15位于氧气输入口13和空气输入口14之间,气体输出口15与用户管路及面罩相连接。在任何情况下,氧气输入口13和气体输出口15均连通,空气输入口14通过空气单向阀16与气体共同通道17隔离或连通,从而与气体输出口15隔离或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压力检测部件12为机械检弹性部件或压力传感器。氧气压力可推动压力检测部件12的弹簧,触发压力检测部件12的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可发送信号到电磁阀4,电磁阀4接收信号后打开或是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气体输出口15为标准的医用22mm锥形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氧气压力口11和氧气输入口13为标准的气体快速接口。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空气单向阀16的结构图,空气单向阀16可防止空气逆向流动,空气单向阀上的小孔161使得有足够的空间给气体产生压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空气单向阀16的核心部件鸭嘴阀的结构图。在无压力的情况下,鸭嘴阀在本身弹性作用下合拢;随压力逐渐增加,鸭嘴阀开口逐渐增大,即空气单向阀开启。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空气气源由压缩机或风机产生,压力范围在0-60厘米水柱。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时,如图6所示,当氧气作为主气源接入,氧气气源接口2连接氧气气瓶,氧气气瓶打开后,氧气通过氧气气源接口2,经过氧气输入管3,分成两路,一路流入电磁阀4入口,一路流入氧气压力口11。氧气压力口11与压力检测部件12相连接,氧气压力推动压力检测部件12的弹簧,触发压力检测部件12的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发送信号到电磁阀4,电磁阀4开关打开,氧气流入电磁阀4,进入氧气管路5。通过氧气减压部件6,氧气压力降低到安全范围后,进入气源自动切换模块1的内部的气体共同通道。由于氧气压力的存在,空气单向阀上的小孔161使得有足够的空间给气体产生压力,迫使空气单向阀16关闭,隔离了氧气气源和空气气源,氧气通过气体输出口15排出,气体输出口15与用户管路及面罩相连接。当氧气压力不足或氧气用完时,氧气压力检测部件输出信号,电磁阀关闭,启动空气气源作为主气源。
如图7所示,当没有氧气接入时,氧气压力口11内部压力不足,无法推动压力检测部件12的弹簧,压力检测部件12无信号输出,电磁阀4关闭,通过电磁阀4关闭从而隔离了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此时空气气源作为主气源输入到空气管路7,通过空气管路7进入空气输入口14,空气气源产生的压力,迫使空气单向阀16开启,空气通过空气单向阀16流入气体共同通道,并从气体输出口15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氧气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使用氧气源,没有氧气源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空气源通气。若使用交流电则可以24小时运行,若接入便携电源,可以连续工作8小时,远远超过市场上同类设备的平均30分钟数值(单瓶氧气)。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气源接口、氧气输入管、电磁阀、氧气管路、氧气减压部件、气源自动切换模块、空气管路和空气气源,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包括气体共同通道和氧气压力口,所述气体共同通道开设有氧气输入口、空气输入口和气体输出口,所述氧气气源接口通过所述氧气输入管分别与所述氧气压力口和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空气气源通过所述空气管路与所述空气输入口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氧气管路与所述氧气输入口连接,所述氧气减压部件设置于所述氧气管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减压部件为直径0.2-3毫米的圆孔或非孔状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自动切换模块还包括压力检测部件、空气单向阀和氧气压力通道,所述氧气压力口通过所述氧气压力通道与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相连,所述空气输入口与所述空气单向阀相连,所述气体输出口位于所述氧气输入口和所述空气输入口之间,所述气体输出口与用户管路及面罩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部件为机械检弹性部件或压力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出口为标准的医用22mm锥形接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压力口和所述氧气输入口为标准的气体快速接口。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单向阀的核心部件为鸭嘴阀。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气源由压缩机或风机产生,压力范围在0-60厘米水柱。
CN201822031454.1U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4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1454.1U CN209204383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1454.1U CN209204383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4383U true CN209204383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3145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4383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4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0813A (zh) * 2018-12-04 2019-02-19 中屾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0813A (zh) * 2018-12-04 2019-02-19 中屾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94050U (zh) 一种简易心肺复苏装置
CN109350813A (zh)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CN209204383U (zh) 一种具有智能切换通气方式的装置
CN209347850U (zh) 一种医用外科环甲膜穿刺辅助呼吸装置
CN203029684U (zh) 一种新型内科用引流装置
CN204815227U (zh) 双球双通道有生还显视的人工呼吸器
CN110975029A (zh) 一种能够防止气管插管漏液的自动吸痰系统及吸痰方法
CN106139342A (zh) 有自主呼吸动态监视功能的人工呼吸器
CN201356780Y (zh) 一种小型化便携式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CN214343680U (zh) 一种icu重症监护室用护理吸痰装置
CN209575453U (zh) 简易急救呼吸器
CN204274777U (zh) 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预防装置
CN208058028U (zh) 一种双向压力控制阀
CN100448497C (zh) 频率指示式人工急救呼吸器
CN112618815A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护理吸痰装置
CN202822523U (zh) 带气囊的多通道多功能面罩
CN204798534U (zh) 高效人工呼吸器
CN205549172U (zh) 一种抢救用自动呼吸器
CN215995533U (zh) 一种改良瓦氏吹气装置
CN214970621U (zh) 一种用于麻醉机的转换接口装置
CN2169435Y (zh) 节氧式高浓度氧治疗装置
CN210200122U (zh) 一种医疗急救训练教具
CN215024331U (zh) 一种呼吸器
CN218961537U (zh) 一种呼吸器
CN200963414Y (zh) 心血管内科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