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8800B -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8800B
CN109618800B CN201910061439.8A CN201910061439A CN109618800B CN 109618800 B CN109618800 B CN 109618800B CN 201910061439 A CN201910061439 A CN 201910061439A CN 109618800 B CN109618800 B CN 109618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s
camellia oleifera
seedling
year
fert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14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8800A (zh
Inventor
张龙成
冉茂友
杨雄
谢永胜
石世兵
彭昌洲
刘华
薛兰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ouzhou Camellia Oleifer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614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8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8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8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8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8Immuni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包括选种及预处理‑沙藏‑催芽‑整地‑采穗及嫁接‑栽植‑苗期管理‑补植‑密度调整步骤,在补植时把有两株成活的移一株到空袋中,提高了营养袋的利用率,同时在进行密度调整时,进行分类管理,且在沙藏的新鲜河沙中加入了复合杀菌颗粒。本发明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增加了补植和密度调整的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嫁接成功后合格苗比例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育苗出苗率、油茶造林成活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育苗造林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山茶科,属常绿小乔木。油茶种子榨出的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的食用油,与油橄榄、油棕榈、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优质的种苗,油茶造林成率和产业效益得不到保障,增加了油茶产业投资成本和加大了产业风险。目前我国油茶造林种苗都是以两年生裸根或容器苗为主,其中轻基质(轻基质即轻型育苗基质,是经过发酵或炭化处理过的农林废弃物与泥炭、珍珠岩、蛭石等轻体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苗造林成活率相对较高、运输方便、栽植技术简单而成为造林业主的青睐。
市场上轻基质苗生产中为了方便都是嫁接或扦插后直接定植或用一年生的裸根移栽到营养袋或营养杯中生产两年轻基质苗,但受到密度、霸王苗、成活率等因素的影响,能出圃的合格苗比例较低,一般出圃苗合格率小于嫁接或扦插成活率的80%;且培育的茶苗主根发达而须根欠发达的现象也很普遍,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苗木出圃后空营养袋在苗圃随处可见,既污染了环境也增加了育苗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增加了补植和密度调整的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嫁接成功后合格苗比例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育苗出苗率、油茶造林成活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育苗造林成本。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种及预处理:选籽,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后,用清水洗至无色,晾干备用;
沙藏:取用新鲜的河沙,经过消毒、预处理后,按一层沙一层种的方式,将茶籽均匀分布在河沙内;
催芽:次年,当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进行催芽;
整地:于3月中旬开始整地,经过杀虫消毒后起床,苗床床宽1~1.2cm、高10~15cm、沟宽35cm,将准备好的营养袋均匀放置在苗床上,空隙用土填实,浇透水,并于苗圃地架设荫棚;
采穗及嫁接:采取母树冠外中、上部粗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新梢作为穗条,分品种存放,用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嫁接,将接好的油茶苗用湿布盖住保湿,分品种放置;
栽植:用竹竿在营养袋的轻基质中开一小口,把嫁接好的砧木苗放入其中,接口露外,然后用手轻捏使其紧密结合,栽好后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其中20%的营养袋中栽两株,其余的栽一株;
苗期管理:栽植后立即小拱棚覆膜,栽植后立即小拱棚覆膜,嫁接苗在膜内的时间以抽稍10%以上为准,揭膜后进行叶面喷洒追肥,每半月一次,同时每月喷洒含有效成分2%多菌灵水溶液,及时除草除萌,9月后逐步增加光照,10月中旬可全光照;
补植:从九月初开始可对未成活的袋进行补植,把有两株成活的移一株到空袋中,剩余苗在大田或新袋中进行移栽培育两年生苗;
密度调整:于8~9月在原有苗圃地附近准备1/3面积的苗地,每亩施用1.5~2吨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在新苗床上按宽窄行进行提小沟,待所有苗木成活后,选取质量相对一致的弱苗或壮苗移栽到新苗床,对原苗床按新苗床进行开沟整理,标准相同,然后重新摆放苗木,摆放过程中对过长的主根进行人工修剪,苗木放好后把空隙用营养土进行填满,然后在轻基质上均匀撒上2cm厚的营养土,并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在育苗第二年,对苗木进行适时施肥,且育苗期间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本发明的育苗方法,增加了补植和密度调整的步骤,通过在部分营养带中栽植两株嫁接苗,在补植时对嫁接苗没有成活导致空袋的营养袋进行二次栽苗,使得每个营养袋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另外,在密度调整的过程中,采用宽窄行的排栽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苗木之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有效地减弱了霸王苗在育苗中导致苗木采光不均,生长不整齐,弱苗过多,苗木纤细问题;另外通过将苗木根据长势、质量分类移栽,并进行有区别的施肥管理,提高了合格苗的比例,同时对在移栽后的苗床上加盖了营养土和埋袋的措施,避免了常规育苗中轻基质内水分分布不均、保水性能差而导致袋下根系发达,周围须根欠发达的根袋分离现象;另外在移栽的过程中对茶苗的主根进行人工修剪,从而促进了侧根及须根的生长。
进一步,在育苗第二年,对苗木进行适时施肥具体操作为:在春季茶苗芽苞萌动前7~10天撒施以氮肥为主的尿素一次,每亩每次施8~10公斤,在生长季对苗木施肥应少量多次,肥料以均衡复合肥为主,每亩每次施6~8公斤,夏梢停止生长后不再施肥,以免秋梢生长过旺影响苗木木质化,对长势较差的苗木可在春夏生长季节增施少量的叶面肥,肥料以磷酸二氢钾为主,10天一次。
进一步,所述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绢病,防治时及时清除病株,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或稀释1500倍的70%的甲基托布冿液喷施,且在苗圃周围撒施防虫防鼠的药进行预防。
进一步,所述密度调整步骤中的营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取用干净无污染的土壤进行整细,把较粗的土块和石头清除,再配5%腐熟且整细的农家肥或有机肥按比例与准备好的土壤进行搅拌均匀得到营养土,备用。
进一步,所述沙藏步骤中每层沙的厚度为4~6cm。
进一步,所述沙藏步骤中的消毒具体为:将新鲜河沙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搅拌,同时将甲基托布津稀释至1000~2000倍,然后喷洒到新鲜河沙上。
通过紫外灯和甲基托布津对新鲜河沙进行综合消毒,预先将新鲜河沙中的病菌或霉菌进行杀灭,防止其影响油茶种子的生长,降低发芽率和存活率。
进一步,所述沙藏步骤中的预处理具体为:向消毒后的新鲜河沙中加入复合杀菌颗粒,搅拌混匀后备用,所述复合杀菌颗粒和新鲜河沙之间的质量比为1:5。
进一步,所述复合杀菌颗粒是以改性香樟木球为骨架,内部填充了杀菌微粒。
进一步,所述改性香樟木球是以香樟木球为原料,经过半碳化、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后所得。
进一步,所述杀菌微粒是以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为核心,核心外复合有改性壳聚糖层的核壳结构。
由于油茶种子在沙藏期间必须保持河沙的湿润度,因此,在潮湿的环境下是极易滋生细菌的,而通过添加的复合杀菌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河沙的洁净、无菌性,防止油茶种子受到细菌或霉菌的污染,影响发芽率或存活率。
另外复合杀菌颗粒是以改性香樟木球为骨架,一方面香樟木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和内部填充的杀菌微粒能够进行协同作用,且改性香樟木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部的杀菌微粒,避免其直接被破坏;另一方面,香樟木材本身为多孔性材料,将香樟木球经过半碳化处理之后,使得香樟木球部分被碳化,出现大量的微孔,增加了香樟木球的吸附性能,而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在香樟木球的表面引入了羟基等含氧基团,增加了香樟木球的亲水性能,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放湿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河沙的含湿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增加了补植和密度调整的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嫁接成功后合格苗比例达到95%以上,两年生轻基质苗穗径和高度分别平均达到了0.35cm、38cm以上,同时,有效地减弱了霸王苗在育苗中导致苗木采光不均,生长不整齐,弱苗过多,苗木纤细的问题,且培育的过程中对茶苗的主根进行人工修剪,从而促进了侧根及须根的生长,使得茶苗须根量和分枝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育苗出苗率、油茶造林成活率,节约了育苗造林成本。
(2)本发明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在沙藏的新鲜河沙中加入了复合杀菌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河沙的洁净、无菌性,防止油茶种子受到细菌或霉菌的污染,影响发芽率或存活率。
(3)本发明的复合杀菌颗粒是改性香樟木球为骨架,一方面香樟木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和内部填充的杀菌微粒能够进行协同作用,另一方面,改性之后的香樟木球具有较好的吸附、亲水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放湿的作用,对河沙的含湿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从而保证油茶种子沙藏环境处于较适宜的湿度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通过在种植过程中添加补植以及密度调整等步骤,能够增加苗木出圃时的合格率,增加造林存活率。
实施例一
改性香樟木球的制备:将直径为3~4cm的香樟木球,在率密度为105~106W/cm2,激光脉宽为60ns~80ms,激光频率为100~150Hz的条件下进行激光微处理,在香樟木球的表面产生若干微孔,然后将处理后的香樟木球置于50~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10~15%后,将香樟木球置于管式炉中,在低氧环境下,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煅烧30~40min后得到半碳化香樟木球;将半碳化香樟木球利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技术进行处理,得到改性香樟木球,其中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的电源采用纳秒脉冲源SPG200N,输出电压上升沿为15ns,脉宽为30~40ns,电源频率为250Hz,采用平板型双介质电极结构,电极材料为铝,电极直径为70mm,电极边缘半径为10mm。
在香樟木球的表面进行低密度激光微处理,在激光照射到香樟木球的表面时,对香樟木球的表面进行灼烧,同时在表面产生蒸汽和等离子体,等离子在香樟木球表面生成了若干微孔,在进行半碳化处理的过程中,香樟木球靠近外表面的部分被碳化,其中的木质素受到破坏,在香樟木球上生成了大量的微孔,而之前受到激光处理产生微孔的地方由于表面被破坏,内部外露,其孔径会扩大,且孔内表面也会被碳化产生若干微孔,由此进一步的增加了香樟木球的比表面积,增大了其吸附性能,香樟木球进行半碳化处理后,香樟木球中外表面的营养物质被清理,更有利于防腐、防霉,而内部未被碳化的部分依然会散发出抗菌的成分,并不会遭到破坏;最后经过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处理后,增加了多孔香樟木球的表面能,且在改性香樟木球的表面引入了羟基等含氧基团以及自由基,增加了其亲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放湿的作用。
杀菌微粒制备:称取0.02g赤霉素,溶解于95%乙醇溶液中,然后加入水配置成20mg/L的赤霉素溶液,然后加入赤霉素溶液质量2%的海藻酸钠,持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利用滴注法,以1.0ml/min的速度滴入正在搅拌中的5%的氯化钙溶液中,以100rpm的速度搅拌30min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物,得到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的内部微球;称取2Kg水溶性壳聚糖配制形成2%的壳聚糖溶液,再先后加入0.1Kg聚六亚甲基双胍和内部微球,于300rpm的速度下进行搅拌混匀后,加入光引发剂0.1%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盐,用10mW/cm2的紫外光照射15min后,捞出,用蒸馏水洗涤,并干燥,得到杀菌微粒。
首先通过滴注法,制得含有赤霉素的海藻酸钙凝胶内部微球,再在紫外光和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六亚甲基双胍接枝到壳聚糖上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且形成凝胶包覆到内部微球的外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杀菌微粒,一方面聚六亚甲基双胍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用其接枝改性壳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壳聚糖的抗菌作用,使得抗菌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内部微球所包含的赤霉素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且壳聚糖凝胶和海藻酸钙凝胶均具有可降解的特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杀菌微粒外部的壳聚糖凝胶层开始降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油茶种子不受到霉菌、病菌的污染,当外部壳聚糖凝胶降解完成后,内部的海藻酸钙凝胶开始发挥作用,释放出赤霉素,促进油茶种子发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油茶种子的发芽率。
复合杀菌颗粒的制备:分别称取改性香樟木球和杀菌微粒,其中改性香樟木球和杀菌微粒的质量比为2:1,将改性香樟木球和杀菌微粒混合后,在150W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填充2~3h,使得杀菌微粒填充到改性香樟木球的微孔中,得到复合杀菌颗粒。
选种及预处理:选择成熟度高、颗粒大、饱满、无霉变的茶籽,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洗至无色,晾干备用。
沙藏:取用新鲜的河沙,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搅拌,同时将甲基托布津稀释至1000-2000倍,然后喷洒到新鲜河沙上,持续搅拌30min后,加入1/5新鲜河沙质量的复合杀菌颗粒,混合均匀后,控制河沙的湿度为10~15%,即用手握住能成团,松开即裂开,手不会湿,然后按一层沙一层种的方式,将茶籽均匀分布在河沙内,其中每层沙厚度为4~6cm,优选为5cm。
催芽:次年,当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进行催芽,萌发过早可通过加沙推迟出土,萌发过迟可3天左右洒一次温水促进种芽生长。
整地:选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轻沙壤土,于3月中旬开始整地,用敌克松和多菌灵进行杀虫消毒后起床,苗床床宽1~1.2cm、高10~15cm、沟宽35cm,将准备好的口径为5cm的营养袋均匀放置在苗床上,空隙用土填实,浇透水,并于苗圃地架设荫棚,棚高1.8~2.0m,覆盖遮阳网,透光率为23~27%,优选为25%。
采穗及嫁接:采取母树冠外中、上部粗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新梢作为穗条,分品种存放,用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嫁接,将接好的油茶苗用湿布盖住保湿,分品种放置。
栽植:用竹竿在轻基质中开一小口,把嫁接好的砧木苗放入其中,接口露外,然后用手轻捏使其紧密结合,栽好后用70%的甲基托布津和1000倍敌虫混合液洒透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其中20%的营养袋中栽两株,其余的栽一株。
苗期管理:栽植后立即小拱棚覆膜,嫁接苗在膜内的时间以抽稍10%以上为准,揭膜后进行叶面喷洒追肥,每半月一次,同时每月喷洒含有效成分2%多菌灵水溶液,及时除草除萌,9月后逐步增加光照,10月中旬可全光照。
补植:从九月初开始可对未成活的袋进行补植,把有两株成活的移一株到空袋中,剩余苗在大田或新袋中进行移栽培育两年生苗。
密度调整:于8~9月在原有苗圃地附近准备1/3面积的苗地,每亩施用1.5~2吨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在新苗床上按宽窄行进行提小沟,待所有苗木成活后,选取质量相对一致的弱苗或壮苗移栽到新苗床,对原苗床按新苗床进行开沟整理,标准相同,然后重新摆放苗木,摆放过程中对过长的主根进行人工修剪,苗木放好后把空隙用营养土进行填满,然后在轻基质上均匀撒上2cm左右的营养土,并进行消毒、杀虫处理,移栽后的苗木遇高温和强日照时可进行适当的遮荫,透光率在70%左右,湿度根据土壤含水量而定,做到苗床不积水苗木不缺水。
其中营养土按照以下方式制备:取用干净无污染的土壤进行整细,把较粗的土块和石头清除,再配5%腐熟且整细的农家肥或有机肥按比例与准备好的土壤进行搅拌均匀得到营养土。
第二年施肥:在春季茶苗芽苞萌动前7~10天撒施以氮肥为主的尿素一次,每亩每次施8~10公斤,在生长季对苗木施肥应少量多次,肥料以均衡复合肥为主,每亩每次施6~8公斤,夏梢停止生长后不再施肥,以免秋梢生长过旺影响苗木木质化,对长势较差的苗木可在春夏生长季节增施少量的叶面肥,肥料以磷酸二氢钾为主,10天一次。
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绢病,防治时及时清除病株,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或稀释1500倍的70%的甲基托布冿液喷施,且在苗圃周围撒施防虫防鼠的药进行预防。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育苗方法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沙藏的步骤中不加入复合杀菌颗粒。
实施例三
改性樟木球的制备和实施例一相同。
杀菌微粒的制备和实施例一相同。
复合杀菌颗粒的制备和实施例一相同。
选种及预处理:选择成熟度高、颗粒大、饱满、无霉变的茶籽,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洗至无色,晾干备用。
沙藏:取用新鲜的河沙,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搅拌,同时将甲基托布津稀释至1000~2000倍,然后喷洒到新鲜河沙上,持续搅拌30min后,加入1/5新鲜河沙质量的复合杀菌颗粒,混合均匀后,控制河沙的湿度为10~15%,即用手握住能成团,松开即裂开,手不会湿,然后按一层沙一层种的方式,将茶籽均匀分布在河沙内,其中每层沙厚度为4~6cm,优选为5cm。
催芽:次年,当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进行催芽,萌发过早可通过加沙推迟出土,萌发过迟可3天左右洒一次温水促进种芽生长。
整地:选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轻沙壤土,于3月中旬开始整地,用敌克松和多菌灵进行杀虫消毒后起床,苗床床宽1~1.2cm、高10~15cm、沟宽35cm,将准备好的口径为5cm的营养袋均匀放置在苗床上,空隙用土填实,浇透水,并于苗圃地架设荫棚,棚高1.8~2.0m,覆盖遮阳网,透光率为23~27%,优选为25%。
采穗及嫁接:采取母树冠外中、上部粗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新梢作为穗条,分品种存放,用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嫁接,将接好的油茶苗用湿布盖住保湿,分品种放置。
栽植:用竹竿在轻基质中开一小口,把嫁接好的砧木苗放入其中,接口露外,然后用手轻捏使其紧密结合,栽好后用70%的甲基托布津和1000倍敌虫混合液洒透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其中20%的营养袋中栽两株,其余的栽一株。
苗期管理:栽植后立即小拱棚覆膜,嫁接苗在膜内的时间以抽稍10%以上为准,揭膜后进行叶面喷洒追肥,每半月一次,同时每月喷洒含有效成分2%多菌灵水溶液,及时除草除萌,9月后逐步增加光照,10月中旬可全光照。
第二年施肥:在春季茶苗芽苞萌动前7~10天撒施以氮肥为主的尿素一次,每亩每次施8~10公斤,在生长季对苗木施肥应少量多次,肥料以均衡复合肥为主,每亩每次施6~8公斤,夏梢停止生长后不再施肥,以免秋梢生长过旺影响苗木木质化,对长势较差的苗木可在春夏生长季节增施少量的叶面肥,肥料以磷酸二氢钾为主,10天一次。
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绢病,防治时及时清除病株,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或稀释1500倍的70%的甲基托布冿液喷施,且在苗圃周围撒施防虫防鼠的药进行预防。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相比,缺少了补植和密度调整步骤。
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三的种子霉变率、出苗率、烂苗率、出圃苗合格率进行记录,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霉变率 种子出苗率 出圃苗合格率
实施例一 3.20% 96.60% 97.60%
实施例二 10.70% 75.60% 95.20%
实施例三 3.50% 92.80% 69.80%
其中,出圃苗合格率是出圃合格苗占嫁接成功茶苗的比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沙藏步骤中没有使用复合杀菌颗粒时,油茶种子的霉变率大大提高,发芽率大大降低,由此看出复合杀菌颗粒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油茶种子被霉菌或病菌感染的效果,且能够促进油茶种子发芽;另外,通过本发明添加的补植和密度调整步骤使得出圃苗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培育出的茶苗分别进行抽样检测,对茶苗的穗径和高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平均数值,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穗径(cm) 高度(cm)
实施例一 0.36 38.54
实施例二 0.35 38.13
实施例三 0.31 32.54
可以看出,通过补植和密度调整步骤之后,培育的茶苗生长较好,其穗径和高度分别平均达到了0.35cm、38cm以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种及预处理:选籽,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后,用清水洗至无色,晾干备用;
沙藏:取用新鲜的河沙,经过消毒、预处理后,按一层沙一层种的方式,将茶籽均匀分布在河沙内;
催芽:次年,当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进行催芽;
整地:于3月中旬开始整地,经过杀虫消毒后起床,苗床床宽1~1.2cm、高10~15cm、沟宽35cm,将准备好的营养袋均匀放置在苗床上,空隙用土填实,浇透水,并于苗圃地架设荫棚;
采穗及嫁接:采取母树冠外中、上部粗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新梢作为穗条,分品种存放,用芽苗砧嫁接技术进行嫁接,将接好的油茶苗用湿布盖住保湿,分品种放置;
栽植:用竹竿在营养袋的轻基质中开一小口,把嫁接好的砧木苗放入其中,接口露外,然后用手轻捏使其紧密结合,栽好后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其中20%的营养袋中栽两株,其余的栽一株;
苗期管理:栽植后立即小拱棚覆膜,嫁接苗在膜内的时间以抽稍10%以上为准,揭膜后进行叶面喷洒追肥,每半月一次,同时每月喷洒含有效成分2%多菌灵水溶液,及时除草除萌,9月后逐步增加光照,10月中旬可全光照;
补植:从九月初开始可对未成活的袋进行补植,把有两株成活的移一株到空袋中,剩余苗在大田或新袋中进行移栽培育两年生苗;
密度调整:于8~9月在原有苗圃地附近准备1/3面积的苗地,每亩施用1.5~2吨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在新苗床上按宽窄行进行提小沟,待所有苗木成活后,选取质量相对一致的弱苗或壮苗移栽到新苗床,对原苗床按新苗床进行开沟整理,标准相同,然后重新摆放苗木,摆放过程中对过长的主根进行人工修剪,苗木放好后把空隙用营养土进行填满,然后在轻基质上均匀撒上2cm厚的营养土,并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在育苗第二年,对苗木进行适时施肥,且育苗期间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所述沙藏步骤中的预处理具体为:向消毒后的新鲜河沙中加入复合杀菌颗粒,搅拌混匀后备用,所述复合杀菌颗粒是以改性香樟木球为骨架,内部填充了杀菌微粒,所述改性香樟木球是以香樟木为原料,经过半碳化、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后所得;
所述改性香樟木球的制备方法为:将直径为3~4cm的香樟木球,在率密度为105~106W/cm 2,激光脉宽为60ns~80ms,激光频率为100~150Hz的条件下进行激光微处理,在香樟木球的表面产生若干微孔,然后将处理后的香樟木球置于50~60℃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10~15%后,将香樟木球置于管式炉中,在低氧环境下,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煅烧30~40min后得到半碳化香樟木球;将半碳化香樟木球利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技术进行处理,得到改性香樟木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育苗第二年,对苗木进行适时施肥具体操作为:在春季茶苗芽苞萌动前7~10天撒施以氮肥为主的尿素一次,每亩每次施8~10公斤,在生长季对苗木施肥应少量多次,肥料以均衡复合肥为主,每亩每次施6~8公斤,夏梢停止生长后不再施肥,以免秋梢生长过旺影响苗木木质化,对长势较差的苗木可在春夏生长季节增施少量的叶面肥,肥料以磷酸二氢钾为主,10天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绢病,防治时及时清除病株,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或稀释1500倍的70%的甲基托布冿液喷施,且在苗圃周围撒施防虫防鼠的药进行预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调整步骤中的营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取用干净无污染的土壤进行整细,把较粗的土块和石头清除,再配5%腐熟且整细的农家肥或有机肥按比例与准备好的土壤进行搅拌均匀得到营养土,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藏步骤中每层沙的厚度为4~6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藏步骤中的消毒具体为:将新鲜河沙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搅拌,同时将甲基托布津稀释至1000~2000倍,然后喷洒到新鲜河沙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杀菌颗粒和新鲜河沙之间的质量比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微粒是以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为核心,核心外复合有改性壳聚糖层的核壳结构。
CN201910061439.8A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Active CN109618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1439.8A CN109618800B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1439.8A CN109618800B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800A CN109618800A (zh) 2019-04-16
CN109618800B true CN109618800B (zh) 2021-07-02

Family

ID=66063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1439.8A Active CN109618800B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8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5512B (zh) * 2019-10-28 2021-07-27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丝栗栲高效抑菌控根的育苗方法
EP4023214A1 (en) * 2021-01-05 2022-07-06 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 Slow-release device for wound disinfection and its usage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883A (zh) * 2009-12-22 2010-06-2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一种油桐的种植方法
CN102369840A (zh) * 2010-08-20 2012-03-14 贵州省植物园 油茶优质芽砧苗培育方法
CN102726217A (zh) * 2012-06-06 2012-10-17 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方法
CN104221725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
CN104542000A (zh) * 2013-10-29 2015-04-29 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油茶树苗的培育方法
CN105175174A (zh) * 2015-06-29 2015-12-23 安徽新天地生物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炭缓释小麦专用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3878A (zh) * 2016-01-22 2016-04-20 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良种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
CN106069488A (zh) * 2016-06-17 2016-11-09 枞阳县金社乡云岭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油茶芽接育苗造林方法
CN205773556U (zh) * 2016-05-26 2016-12-07 杭州雪贝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磁性杀菌微粒
CN108450218A (zh) * 2018-02-10 2018-08-28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油茶的种苗繁育方法
CN108575598A (zh) * 2018-03-29 2018-09-28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黄瓜育苗方法
CN108901524A (zh) * 2017-03-31 2018-11-30 汪树斌 一种油茶树的培育方法
CN108926574A (zh) * 2018-09-20 2018-12-0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杂化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1986A (zh) * 2018-07-04 2018-12-21 麻仕栋 一种油松育苗的育苗容器袋及其育苗方法
CN109168414A (zh) * 2018-10-29 2019-01-11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促使金钱松种子萌发方法
CN109220434A (zh) * 2017-05-18 2019-01-18 刘全丰 一种油茶的育苗方法
CN109220456A (zh) * 2018-09-11 2019-01-18 耒阳市龙林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883A (zh) * 2009-12-22 2010-06-2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一种油桐的种植方法
CN102369840A (zh) * 2010-08-20 2012-03-14 贵州省植物园 油茶优质芽砧苗培育方法
CN102726217A (zh) * 2012-06-06 2012-10-17 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的方法
CN104221725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
CN104542000A (zh) * 2013-10-29 2015-04-29 广西中科群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油茶树苗的培育方法
CN105175174A (zh) * 2015-06-29 2015-12-23 安徽新天地生物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炭缓释小麦专用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3878A (zh) * 2016-01-22 2016-04-20 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良种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
CN205773556U (zh) * 2016-05-26 2016-12-07 杭州雪贝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磁性杀菌微粒
CN106069488A (zh) * 2016-06-17 2016-11-09 枞阳县金社乡云岭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油茶芽接育苗造林方法
CN108901524A (zh) * 2017-03-31 2018-11-30 汪树斌 一种油茶树的培育方法
CN109220434A (zh) * 2017-05-18 2019-01-18 刘全丰 一种油茶的育苗方法
CN108450218A (zh) * 2018-02-10 2018-08-28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油茶的种苗繁育方法
CN108575598A (zh) * 2018-03-29 2018-09-28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黄瓜育苗方法
CN109041986A (zh) * 2018-07-04 2018-12-21 麻仕栋 一种油松育苗的育苗容器袋及其育苗方法
CN109220456A (zh) * 2018-09-11 2019-01-18 耒阳市龙林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
CN108926574A (zh) * 2018-09-20 2018-12-0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杂化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8414A (zh) * 2018-10-29 2019-01-11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促使金钱松种子萌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8800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0635B (zh) 一种高成活率的苹果组培苗两步移栽法
CN108353750B (zh) 一种白芨直播高效育苗方法
CN107371528B (zh) 一种大花红景天的种子育苗方法
CN104126386A (zh)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方法
CN105638025A (zh) 一种团花育苗的方法
CN110036907B (zh) 一种化学诱变法与负压法相结合在流苏树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
CN112889672B (zh) 一种白芨种苗优质高产的培育方法
CN105409518B (zh) 滇藏木兰的引种栽培方法
CN111109081B (zh) 一种石蒜无根组培方法和石蒜栽培方法
CN109618800B (zh) 一种两年生油茶轻基质育苗方法
CN101779554A (zh) 亚热带哈密瓜的嫁接方法
CN106717829A (zh) 珠子参的种植方法
CN106359087A (zh) 一种天门冬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CN113951140B (zh) 一种促进华重楼幼嫩植株快速繁殖种苗的方法
CN114402938A (zh) 一种板栗规模化繁育造林方法
CN112425388A (zh) 一种苹婆属植物的嫁接育苗方法
CN111788947A (zh) 一种花卉苗木的扦插繁殖方法
CN107409896B (zh) 一种金黄熊猫树的播种育苗方法
CN107047217B (zh) 木本植物白蜡的组培苗移栽方法
CN111201932A (zh) 山茱萸丰产栽培方法
CN110558130B (zh) 七子花扦插方法
CN114586624A (zh) 一种红大戟种子高效育苗方法
CN113367043A (zh) 一种中山杉扦插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Lambardi et al. Olive Propagation and Nursery
CN111108844A (zh) 紫薇的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4

Address after: 409800 building 3, phase II standard plant of Banxi Industrial Park, group 1, Hongxi village, Banxi Town, Youyang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Youzhou Camellia oleifer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9899 No.8, middle Taohua Avenue, Taohuayuan street, Youyang County,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Zhang Longc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