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7052B -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7052B
CN109617052B CN201811499160.XA CN201811499160A CN109617052B CN 109617052 B CN109617052 B CN 109617052B CN 201811499160 A CN201811499160 A CN 201811499160A CN 109617052 B CN109617052 B CN 109617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heat
power
storage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991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7052A (zh
Inventor
高凯
李家珏
刘闯
王艺博
王顺江
葛延峰
李铁
崔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14991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7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7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7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电消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具体涉及在电‑热耦合系统中,通过大规模储热装置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实现系统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本发明包括: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优化问题建模以及算例分析。本发明通过对储热单元的控制,实现了包含储热单元的就地控制与远方控制策略,并在电网调度侧将储热负荷纳入日前调度计划,通过自动发电控制实现电网直接控制,建立含大规模储热单元的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调度模型。通过利用电网的实际数据,仿真分析本发明所构建模型对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差异,并对该模型下的电量效益进行了分析,从而验证其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电消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具体涉及在电-热耦合系统中,通过大规模储热装置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进而实现系统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然而,由于风力发电的随机波动性,使得其并网运行给传统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弃风现象时有发生,风电消纳问题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
东北地区风电接纳能力的提升,主要受热电联产机组大量并网及其出力可调范围受限的制约,因此利用储热系统来解耦发电厂中的热-电耦合提升风电接纳的方法备受关注。在电-热联合系统的层面总结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匹配问题,论证了大容量储热,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调峰等问题。虽然研究均为提升风电接纳能力提供了解决思路,然而,各种储能技术最关键的问题是容量做不到规模化接纳风电,仅省级电网,弃风电量就多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几千瓦、几兆瓦的储能难以有效提升风电接纳能力。
本发明基于一种建在发电厂侧,电网调度可直接控制的大容量储热装置,提出在发电厂侧实现接受调度发电指令,合理安排发电和储热投切的策略。在电网调度侧将储热负荷纳入日前调度计划,并通过自动发电控制实现电网直接控制,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大规模接纳风力发电方法,通过利用辽宁省网实际数据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在电-热耦合系统中,通过大规模储热装置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进而实现系统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的发明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在发电厂侧实现接受调度发电指令,合理安排发电和储热投切的策略,通过自动发电控制实现电网直接控制,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大规模接纳风力发电的方法;包括:
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
优化问题建模;
算例分析。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针对建于发电厂侧的大容量储热系统,其与城市热网相连,成为热网系统与电网系统的又一耦合点,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电-热耦合系统,储热单元通常利用水作为工质进行热能存储;当储热装置运行于吸热工况时,热水流入,等量的冷水从低温区流出,实现对热能的存储;反之,当储热装置运行于放热工况时,热水流出,等量的冷水由低温区流入,实现热能释放;以储热单元本体装置、电厂储热系统和热-电耦合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单元级、电厂级与系统级的“单元-汇集-集群”分层控制策略。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包括:单元控制、汇集控制以及集群控制。
所述单元控制指的是考虑储热单元本体装置运行约束的控制方式,单元控制是分层控制策略的基础,其仅受限于储热单元自身工作状态,具体运行约束建模如下:
Ht=ηHt-1+St t=1,2,...,24
Ht为t时刻末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η为储热罐效率;St为输入或输出热功率;表征储热装置的热平衡状态;
Hmin≤Ht≤Hmax t=1,2,...,24
Hmax和Hmin分别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的上、下界;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21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22
分别为输入、输出热功率的上限;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31
表示储热装置在一个周期内热容量维持不变,在一周期内均为平衡状态;
所述汇集控制,由于单体储热单元容量的限制,安装于电厂侧的储热单元通常多于一个,因此,在满足同一供热需求时,电厂侧由储热单元构成的供热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每一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不同,即为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优模式下,储热单元间存在一定的制约;为充分使用已并网运行的储热单元,现以每一发电厂侧装设的全部储热单元为一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汇集控制方式;
储热系统是由不同容量的储热单元构成,因此储热系统的每一储热单元可以满足独立投切要求,储热系统能够实现分级控制,即储热单元可以分级投切;对于由不同容量构成的储热单元群体,储热容量使用情况是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当储热剩余容量不同,其调节的灵活性也存在差异;为了充分利用该储热单元群体的容量裕度,每一储热单元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使其能够在充能与放能之间获得一个合理的平衡,进而实现在不同投切指令下可不受限制的进行快速响应;
依据储热单元的运行特性,将储热单元的运行状态划分为三个区间:正常投入区间、储热投切限制区间与最小储热区间;
(1)正常投入区间;
当储热单元运行于该区间时,对储热单元进行有效控制既能够为热网系统提供充裕的热量,同时又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可调负荷,即此时的储热单元具有最佳的调节容量裕度;对于储热单元的控制目标便是通过适当的调节方式使储热单元能够运行于正常投入区间;
(2)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及最小储热区间;
当储热单元处于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及最小储热区间时,需要通过调整储/放热功率使储热单元回到正常投入区间,保证储热单元具有充足的容量空间,更好地利用储热单元的容量配置;
每一群体中的每一储热单元均具有上述的三种工作区间,当充能与放能需求指令下达时,依据不同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配额分配,实现对储热群体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储热群体容量满足系统调度计划以及为应对电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储热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储热容量: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41
其中,Pcti表示第i个机组的储热功率,Pcfj表示第j个机组的放热功率;Pquota表示系统功率配额;n与m分别表示该电厂中储热单元工作于储热与放热状态的数量,N表示该电厂所配置的总储热单元数量;
所述集群控制是针对由不同的储热单元群体,在接收到电网调度指令时,其控制策略如下:
(1)整体储热系统功率等于调度指令: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42
式中:Pij表示第i个群体中第j个储热单元的功率值,放热为正值,储热为负值;Pdispatch表示系统调度指令下达值;n与m分别表示装设于发电厂的储热单元群体数目与每一储热群体中储热单元的数目;
(2)在满足系统调度指令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储热单元的可调容量应对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整体控制策略以使满足群体控制的储热单元数目最多为最优: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43
式中:Nij表示第i个群体中第j个储热单元的数目,满足条件时为1,否则记为0;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既要按电网要求投切也必须满足热负荷需求;为同时实现满足电网与用户的双重要求,调控策略在日前按负的出力或修正后的负荷曲线运行;
所述优化问题建模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所述目标函数表示为: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51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52
式中:R表示总收益,其中包含售电收益与供热收益;C表示总成本,包含发电成本与供热成本;Pc与Pw分别表示热电厂与风电场出力;HL为热电厂所承担热负荷;λc与λw分别表示热电厂、风电场的上网电价;λh表示热电厂供热价格;Ft为热电厂发电与储热单元的运行成本;ai、bi与ci为热电厂运行成本系数;CV为机组运行参数;St为t时刻储热装置的储/放热功率,其储热时取值为正,放热时取值为负值;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系统约束、机组约束、储热装置运行约束;
所述系统约束包括:
(1)电力平衡约束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53
其中,Pel,i(t)表示该地区火电机组出力;Pw(t)为系统中t时刻并网的风电功率;Pex(t)表示在t时刻该区域与外部系统的交换功率,值为正时表示向外输送电量,值为负时表示外界系统向该区域输送电能;PD,el(t)为系统t时刻电负荷值。
(2)系统供热约束
Ph(t)+Shk(t)-Shk(t-1)≥PDhk(t)
其中,k为供热分区的总数;PDhk(t)为t时刻第k个分区热电厂需要承担的总热负荷;Shk(t)为第k个分区储热装置t时刻的储热量;
所述机组约束包括:
(1)机组热出力上、下限约束:
0≤Ph≤Ph,max
其中,Ph,max为机组i热出力最大限制,该值主要取决于热交换器容量的大小;
(2)机组爬坡速率约束:
P(t)-P(t-1)≤Pup
P(t-1)-P(t)≤Pdown
其中,Pup与Pdown分别为机组i向上、向下爬坡速率约束;
所述储热装置运行约束包括:
(1)储热装置的蓄/放热能力约束: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61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62
其中,Ph,k,cmax、Ph,k,fmax分别为储热装置最大蓄、放热功率。
(2)储热装置的容量约束: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63
其中,Sh,k,max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
所述算例分析包括:
(1)就地控制分析;
直控电储热的就地控制不依懒于电网调度,仅考虑储热单元的自身区间限制,同时以风电最大消纳为目标进行仿真计算,在仿真计算中,储热单元于21:00时开始启动储热,次日07:00时储热单元退出运行,在时间区段[21:00-07:00]内,储热单元为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为300MW;
(2)远方控制分析;
基于远方控制策略,直控电储热负荷在接收到来自电网的调度指令时,可以实现满足电网调峰与用户供热需求。将在机组出力受限的低谷时段完成储热装置的投切;当储热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后,热电机组出力值将为0MW,即此时可以为系统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
在负荷低谷期,储热运行曲线为正值,此时亦为电网弃风的高峰期,因此,一方面储热系统运行使得负荷值增加;另一方面,热电机组出力降低,使得风电消纳空间增大;由于储热装置的投入运行,使得系统运行更为平稳;
为了便于调度机构编制发电计划,首先根据远方控制策略求得储热系统运行曲线,然后利用储热控制策略进行跟随,以修正后的日负荷曲线,来制定调度计划;当机组以远方控制方式运行时,减少了机组启停次数,为低谷时段接纳风电预留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使电网经济运行和深度调峰得以实现;
(3)电量效益分析;
利用储热系统进行调峰,使电厂侧深度调峰能力提高300MW,同时不影响供热能力,较好解决调峰和供热矛盾;低谷时段利用就地控制和远方控制,可有效抬高低谷负荷,为电网消纳更多风电提供更大的容量裕度;
在储热系统运行安全条件内,储热系统使得电网多消纳的风电电量为: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71
式中,t1、t2为直控储热在低谷时段投入的起止时间;fHS(t)为t时刻储热单元功率,其为阶跃函数。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建设于发电厂侧的大规模储热单元的运行特性,构建了储热单元的分级投切策略。通过对储热单元的控制,实现了包含储热单元的就地控制与远方控制策略,并将其纳入日前发电计划,从而建立了含大规模储热单元的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调度模型。基于辽宁省电网的实际数据,仿真分析了所构建模型对辽宁省风电消纳能力的提升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差异并对该模型下的电量效益进行了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电耦合系统网络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储热单元分区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就地控制方式下热电厂出力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电限值调整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远方控制方式下储热装置运行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的热电机组出力功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利用建设于发电厂侧的大规模储热单元的运行特性,构建了一种建在发电厂侧,电网调度可直接控制的大容量储热装置。具体是在发电厂侧实现接受调度发电指令,合理安排发电和储热投切的策略,通过自动发电控制实现电网直接控制,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大规模接纳风力发电的方法,包括: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优化问题建模以及算例分析。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针对建于发电厂侧的大容量储热系统,其与城市热网相连,成为热网系统与电网系统的又一耦合点,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电-热耦合系统,储热单元通常利用水作为工质进行热能存储。当储热装置运行于吸热工况时,热水流入,等量的冷水从低温区流出,实现对热能的存储;反之,当储热装置运行于放热工况时,热水流出,等量的冷水由低温区流入,实现热能释放。以储热单元本体装置、电厂储热系统和热-电耦合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单元级、电厂级与系统级的“单元-汇集-集群”分层控制策略。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单元控制、汇集控制以及集群控制。
所述单元控制指的是考虑储热单元本体装置运行约束的控制方式,单元控制是分层控制策略的基础,其仅受限于储热单元自身工作状态,具体运行约束建模如下:
Ht=ηHt-1+St t=1,2,...,24
Ht为t时刻末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η为储热罐效率;St为输入或输出热功率,表征储热装置的热平衡状态。
Hmin≤Ht≤Hmax t=1,2,...,24
Hmax和Hmin分别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的上、下界。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91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92
分别为输入、输出热功率的上限。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093
表示储热装置在一个周期内热容量维持不变,在一周期内均为平衡状态。
所述汇集控制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由于单体储热单元容量的限制,安装于电厂侧的储热单元通常多于一个,因此,在满足同一供热需求时,电厂侧由储热单元构成的供热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每一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不同,即为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优模式下,储热单元间存在一定的制约。为充分使用已并网运行的储热单元,现以每一发电厂侧装设的全部储热单元为一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汇集控制方式。
储热系统是由不同容量的储热单元构成,因此储热系统的每一储热单元可以满足独立投切要求,储热系统能够实现分级控制,即储热单元可以分级投切。对于由不同容量构成的储热单元群体,储热容量使用情况是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当储热剩余容量不同,其调节的灵活性也存在差异。为了充分利用该储热单元群体的容量裕度,每一储热单元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使其能够在充能与放能之间获得一个合理的平衡,进而实现在不同投切指令下可不受限制的进行快速响应。
依据储热单元的运行特性,可以将储热单元的运行状态划分为三个区间:正常投入区间、储热投切限制区间与最小储热区间。
(1)正常投入区间。
当储热单元运行于该区间时,对储热单元进行有效控制既可以为热网系统提供充裕的热量,同时又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可调负荷,即此时的储热单元具有最佳的调节容量裕度。对于储热单元的控制目标便是通过适当的调节方式使储热单元能够运行于正常投入区间。
(2)储热投切限制区间与最小储热区间。
当储热单元处于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及最小储热区间时,需要通过调整储/放热功率使储热单元回到正常投入区间,保证储热单元具有充足的容量空间,更好地利用储热单元的容量配置。
每一群体中的每一储热单元均具有上述的三种工作区间,当充能与放能需求指令下达时,依据不同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配额分配,实现对储热群体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储热群体容量满足系统调度计划以及为应对电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储热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储热容量: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01
其中,Pcti表示第i个机组的储热功率,Pcfj表示第j个机组的放热功率;Pquota表示系统功率配额;n与m分别表示该电厂中储热单元工作于储热与放热状态的数量,N表示该电厂所配置的总储热单元数量。
所述集群控制是针对由不同的储热单元群体,在接收到电网调度指令时,其控制策略如下:
(1)整体储热系统功率等于调度指令: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02
式中:Pij表示第i个群体中第j个储热单元的功率值,放热为正值,储热为负值;Pdispatch表示系统调度指令下达值;n与m分别表示装设于发电厂的储热单元群体数目与每一储热群体中储热单元的数目。
(2)在满足系统调度指令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储热单元的可调容量应对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整体控制策略以使满足群体控制的储热单元数目最多为最优: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03
式中:Nij表示第i个群体中第j个储热单元的数目,满足条件时为1,否则记为0。
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既要按电网要求投切也必须满足热负荷需求。为同时实现满足电网与用户的双重要求,调控策略在日前可按负的出力或修正后的负荷曲线运行。
所述优化问题建模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所述目标函数表示为: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11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12
式中:R表示总收益,其中包含售电收益与供热收益;C表示总成本,包含发电成本与供热成本;Pc与Pw分别表示热电厂与风电场出力;HL为热电厂所承担热负荷;λc与λw分别表示热电厂、风电场的上网电价;λh表示热电厂供热价格;Ft为热电厂发电与储热单元的运行成本。ai、bi与ci为热电厂运行成本系数;CV为机组运行参数;St为t时刻储热装置的储/放热功率,其储热时取值为正,放热时取值为负值。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系统约束、机组约束、储热装置运行约束。
所述系统约束包括:
(1)电力平衡约束: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13
其中,Pel,i(t)表示该地区火电机组出力;Pw(t)为系统中t时刻并网的风电功率;Pex(t)表示在t时刻该区域与外部系统的交换功率,值为正时表示向外输送电量,值为负时表示外界系统向该区域输送电能;PD,el(t)为系统t时刻电负荷值。
(2)系统供热约束:
Ph(t)+Shk(t)-Shk(t-1)≥PDhk(t)
其中,k为供热分区的总数;PDhk(t)为t时刻第k个分区热电厂需要承担的总热负荷;Shk(t)为第k个分区储热装置t时刻的储热量。
所述机组约束包括:
(1)机组热出力上、下限约束:
0≤Ph≤Ph,max
其中,Ph,max为机组i热出力最大限制,该值主要取决于热交换器容量的大小。
(2)机组爬坡速率约束:
P(t)-P(t-1)≤Pup
P(t-1)-P(t)≤Pdown
其中,Pup与Pdown分别为机组i向上、向下爬坡速率约束。
所述储热装置运行约束包括:
(1)储热装置的蓄/放热能力约束: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21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22
其中,Ph,k,cmax、Ph,k,fmax分别为储热装置最大蓄、放热功率。
(2)储热装置的容量约束: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23
其中,Sh,k,max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
本发明所述算例分析包括:就地控制分析、远方控制分析以及电量效益分析。
(1)就地控制分析。
直控电储热的就地控制不依懒于电网调度,仅考虑储热单元的自身区间限制,同时以风电最大消纳为目标进行仿真计算,在仿真计算中,储热单元于21:00时开始启动储热,次日07:00时储热单元退出运行,在时间区段[21:00-07:00]内,储热单元为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为300MW。
由辽宁省电力系统的历史运行情况了解到,在实际中,系统真正的低谷与接纳困难时段为[00:00-04:00]。为更好的响应电网需求,将储热单元进行分组投切,由21:00时开始逐步投入运行,次日04:00同样进行逐步退出运行操作,直至07:00时储热单元全部退出系统运行,该系统热负荷由其他方式承担。因此,在保证本地储热单元运行不越限的前提下,在弃风高峰时段,采用本地控制策略来调节储热单元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系统提供消纳风电的空间,进而提升系统整体的风电消纳能力。
(2)远方控制分析。
基于远方控制策略,直控电储热负荷在接收到来自电网的调度指令时,可以实现满足电网调峰与用户供热需求。将在机组出力受限的低谷时段完成储热装置的投切。当储热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后,热电机组出力值将为0MW,即此时可以为系统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
在负荷低谷期,储热运行曲线为正值,此时亦为电网弃风的高峰期,因此,一方面储热系统运行使得负荷值增加;另一方面,热电机组出力降低,使得风电消纳空间增大。由于储热装置的投入运行,使得系统运行更为平稳。
为了便于调度机构编制发电计划,首先根据远方控制策略求得储热系统运行曲线,然后利用储热控制策略进行跟随,以修正后的日负荷曲线,来制定调度计划。当机组以远方控制方式运行时,减少了机组启停次数,为低谷时段接纳风电预留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使电网经济运行和深度调峰得以实现。
(3)电量效益分析。
利用储热系统进行调峰,使电厂侧深度调峰能力提高300MW,同时不影响供热能力,较好解决调峰和供热矛盾。低谷时段利用就地控制和远方控制,可有效抬高低谷负荷,为电网消纳更多风电提供更大的容量裕度。
在储热系统运行安全条件内,储热系统使得电网多消纳的风电电量为: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41
式中,t1、t2为直控储热在低谷时段投入的起止时间;fHS(t)为t时刻储热单元功率,其为阶跃函数。
根据所选择的辽宁区域电网,该控制策略可以为电网侧提高可调负荷容量300MW。风电接纳能力提高300MW,以每天7小时,每年5个月运行计算,可接纳3.15亿风电电量。
如图1所示,图1为热电偶合系统网络结构图,以储热单元本体装置、电厂储热系统和热-电耦合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单元级、电厂级与系统级的“单元-汇集-集群”分层控制策略:
单元控制约束建模:
Ht=ηHt-1+St t=1,2,...,24
Ht为t时刻末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η为储热罐效率。表征储热装置的热平衡状态。
Hmin≤Ht≤Hmax t=1,2,...,24
Hmax和Hmin分别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的上、下界。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42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43
分别为输入、输出热功率的上限。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44
表示储热装置在一个周期内热容量维持不变,在一周期内均为平衡状态。
如图2所示,图2为储热单元分区控制示意图,可以将储热单元的运行状态划分为三个区间:正常投入区间、储热投切限制区间与最小储热区间:
正常投入区间:
当储热单元中的热储量值S处于区间[Sa_min<S<Sa_max]时,其所处的运行状态即为储热单元的正常投入区间。当储热单元运行于该区间时,对储热单元进行有效控制既可以为热网系统提供充裕的热量,同时又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可调负荷,即此时的储热单元具有最佳的调节容量裕度。对于储热单元的控制目标便是通过适当的调节方式使储热单元能够运行于正常投入区间。
当储热单元处于正常投入区间,其控制逻辑为: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51
其中:Pft表示储热单元放热功率;Pct为储热单元储热功率;Pce为储热单元额定储热功率。在此种状态下,储热单元保持运行在50%容量附近。
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及最小储热区间:
当储热单元处于储热投切限制区间Sa_max≤S≤Smax及最小储热区间Smin≤S≤Sa_min时,需要通过调整储/放热功率使储热单元回到正常投入区间,保证储热单元具有充足的容量空间,更好地利用储热单元的容量配置。
当储热单元在此两个区间内,其控制逻辑为: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52
其中,Pf-max为储热单元最大放热功率。此时,处于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内的储热单元不具备实现进一步储热的能力,储热单元仅可进行放热控制。同理,处于最小储热区间的储热单元的放热能力受限,仅可进行储热操作控制。
每一群体中的每一储热单元均具有上述的三种工作区间,当充能与放能需求指令下达时,依据不同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配额分配,实现对储热群体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储热群体容量满足系统调度计划以及为应对电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储热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储热容量:
Figure BDA0001897724980000153
其中,Pcti表示第i个机组的储热功率,Pcfj表示第j个机组的放热功率;Pquota表示系统功率配额;n与m分别表示该电厂中储热单元工作于储热与放热状态的数量,N表示该电厂所配置的总储热单元数量。
如图3所示,图3为就地控制方式下热电厂出力曲线图,在仿真计算中,储热单元于21:00时开始启动储热,次日07:00时储热单元退出运行,在时间区段[21:00-07:00]内,储热单元为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为300MW。
由辽宁省电力系统的历史运行情况了解到,在实际中,系统真正的低谷与接纳困难时段为[00:00-04:00]。为更好的响应电网需求,将储热单元进行分组投切,由21:00时开始逐步投入运行,次日04:00同样进行逐步退出运行操作,直至07:00时储热单元全部退出系统运行,该系统热负荷由其他方式承担。储热单元具体投切策略如图3中虚线所示。因此,在保证本地储热单元运行不越限的前提下,在弃风高峰时段,采用本地控制策略来调节储热单元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系统提供消纳风电的空间,进而提升系统整体的风电消纳能力。
如图4所示,图4为发电限值调整原理图,基于远方控制策略,直控电储热负荷在接收到来自电网的调度指令时,可以实现满足电网调峰与用户供热需求。发电厂的发电限制可调量为[0,600MW],当出力低于300MW时,调整原理如图4所示。图中PGmin表示热电机组在低谷负荷时段所能压缩的最低出力值,由于受热负荷的制约,风电的消纳能力被制约,使得弃风现象发生。
依据本文所提出的直控储热装置运行策略,将在机组出力受限的低谷时段完成储热装置的投切,投切过程为:0MW,70MW,2*70MW,2*70+80,2*70+2*80。当储热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后,热电机组出力值将为0MW,即此时可以为系统接纳风电提供300MW的容量空间。
如图5所示,图5为远方控制方式下储热装置运行曲线图,在负荷低谷期,储热运行曲线为正值,此时亦为电网弃风的高峰期,因此,一方面储热系统运行使得负荷值增加;另一方面,热电机组出力降低,使得风电消纳空间增大。由于储热装置的投入运行,系统日负荷曲线由y1修正为y2,使得系统峰谷差降低至1679.1MW,使得系统运行更为平稳。
为了便于调度机构编制发电计划,首先根据远方控制策略求得储热系统运行曲线,然后利用储热控制策略进行跟随,以修正后的日负荷曲线y2,来制定调度计划。
如图6所示,图6为热电机组出力功率曲线图,当机组以本文所提出的远方控制方式运行时,最大出力600MW,最小出力0MW,减少了机组启停次数,为低谷时段接纳风电预留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使电网经济运行和深度调峰得以实现。

Claims (2)

1.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在发电厂侧实现接受调度发电指令,合理安排发电和储热投切的策略,通过自动发电控制实现电网直接控制,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大规模接纳风力发电的方法;包括:
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
优化问题建模;
算例分析;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针对建于发电厂侧的大容量储热系统,其与城市热网相连,成为热网系统与电网系统的又一耦合点,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电-热耦合系统,储热单元利用水作为工质进行热能存储;当储热装置运行于吸热工况时,热水流入,等量的冷水从低温区流出,实现对热能的存储;反之,当储热装置运行于放热工况时,热水流出,等量的冷水由低温区流入,实现热能释放;以储热单元本体装置、电厂储热系统和热-电耦合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单元级、电厂级与系统级的“单元-汇集-集群”分层控制策略;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包括:单元控制、汇集控制以及集群控制;
所述单元控制指的是考虑储热单元本体装置运行约束的控制方式,单元控制是分层控制策略的基础,其仅受限于储热单元自身工作状态,具体运行约束建模如下:Ht=ηHt-1+St t=1,2,...,24
Ht为t时刻末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η为储热罐效率;St为输入或输出热功率;表征储热装置的热平衡状态;
Hmin≤Ht≤Hmax t=1,2,...,24
Hmax和Hmin分别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的上、下界;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11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12
分别为输入、输出热功率的上限;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13
表示储热装置在一个周期内热容量维持不变,在一周期内均为平衡状态;
所述汇集控制,由于单体储热单元容量的限制,安装于电厂侧的储热单元多于一个,因此,在满足同一供热需求时,电厂侧由储热单元构成的供热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每一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不同,即为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优模式下,储热单元间存在一定的制约;为充分使用已并网运行的储热单元,现以每一发电厂侧装设的全部储热单元为一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汇集控制方式;
储热系统是由不同容量的储热单元构成,因此储热系统的每一储热单元可以满足独立投切要求,储热系统能够实现分级控制,即储热单元可以分级投切;对于由不同容量构成的储热单元群体,储热容量使用情况是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当储热剩余容量不同,其调节的灵活性也存在差异;为了充分利用该储热单元群体的容量裕度,每一储热单元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使其能够在充能与放能之间获得一个合理的平衡,进而实现在不同投切指令下可不受限制的进行快速响应;
依据储热单元的运行特性,将储热单元的运行状态划分为三个区间:正常投入区间、储热投切限制区间与最小储热区间;
(1)正常投入区间;
当储热单元运行于该区间时,对储热单元进行有效控制既能够为热网系统提供充裕的热量,同时又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可调负荷,即此时的储热单元具有最佳的调节容量裕度;对于储热单元的控制目标便是通过适当的调节方式使储热单元能够运行于正常投入区间;
(2)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及最小储热区间;
当储热单元处于储热投切限制区间及最小储热区间时,需要通过调整储/放热功率使储热单元回到正常投入区间,保证储热单元具有充足的容量空间,更好地利用储热单元的容量配置;
每一群体中的每一储热单元均具有上述的三种工作区间,当充能与放能需求指令下达时,依据不同储热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配额分配,实现对储热群体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储热群体容量满足系统调度计划以及为应对电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储热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储热容量: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31
其中,Pcti表示第i个机组的储热功率,Pcfj表示第j个机组的放热功率;Pquota表示系统功率配额;n与m分别表示该电厂中储热单元工作于储热与放热状态的数量,N表示该电厂所配置的总储热单元数量;
所述集群控制是针对由不同的储热单元群体,在接收到电网调度指令时,其控制策略如下:
(1)整体储热系统功率等于调度指令: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32
式中:Pij表示第i个群体中第j个储热单元的功率值,放热为正值,储热为负值;Pdispatch表示系统调度指令下达值;n与m分别表示装设于发电厂的储热单元群体数目与每一储热群体中储热单元的数目;
(2)在满足系统调度指令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储热单元的可调容量应对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整体控制策略以使满足群体控制的储热单元数目最多为最优: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33
式中:Nij表示第i个群体中第j个储热单元的数目,满足条件时为1,否则记为0;
所述电储热单元分层控制策略既要按电网要求投切也必须满足热负荷需求;为同时实现满足电网与用户的双重要求,调控策略在日前按负的出力或修正后的负荷曲线运行;
所述优化问题建模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所述目标函数表示为: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41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42
式中:R表示总收益,其中包含售电收益与供热收益;C表示总成本,包含发电成本与供热成本;Pc与Pw分别表示热电厂与风电场出力;HL为热电厂所承担热负荷;λc与λw分别表示热电厂、风电场的上网电价;λh表示热电厂供热价格;Ft为热电厂发电与储热单元的运行成本;ai、bi与ci为热电厂运行成本系数;CV为机组运行参数;St为t时刻储热装置的储/放热功率,其储热时取值为正,放热时取值为负值;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系统约束、机组约束、储热装置运行约束;
所述系统约束包括:
(1)电力平衡约束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43
其中,Pel,i(t)表示该地区火电机组出力;Pw(t)为系统中t时刻并网的风电功率;Pex(t)表示在t时刻该区域与外部系统的交换功率,值为正时表示向外输送电量,值为负时表示外界系统向该区域输送电能;PD,el(t)为系统t时刻电负荷值;
(2)系统供热约束
Ph(t)+Shk(t)-Shk(t-1)≥PDhk(t)
其中,k为供热分区的总数;PDhk(t)为t时刻第k个分区热电厂需要承担的总热负荷;Shk(t)为第k个分区储热装置t时刻的储热量;
所述机组约束包括:
(1)机组热出力上、下限约束:
0≤Ph≤Ph,max
其中,Ph,max为机组i热出力最大限制,该值主要取决于热交换器容量的大小;
(2)机组爬坡速率约束:
P(t)-P(t-1)≤Pup
P(t-1)-P(t)≤Pdown
其中,Pup与Pdown分别为机组i向上、向下爬坡速率约束;
所述储热装置运行约束包括:
(1)储热装置的蓄/放热能力约束: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51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52
其中,Ph,k,cmax、Ph,k,fmax分别为储热装置最大蓄、放热功率;
(2)储热装置的容量约束: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53
其中,Sh,k,max为储热装置的储热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算例分析包括:
(1)就地控制分析;
直控电储热的就地控制不依懒于电网调度,仅考虑储热单元的自身区间限制,同时以风电最大消纳为目标进行仿真计算,在仿真计算中,储热单元于21:00时开始启动储热,次日07:00时储热单元退出运行,在时间区段[21:00-07:00]内,储热单元为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为300MW;
(2)远方控制分析;
基于远方控制策略,直控电储热负荷在接收到来自电网的调度指令时,可以实现满足电网调峰与用户供热需求;将在机组出力受限的低谷时段完成储热装置的投切;当储热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后,热电机组出力值将为0MW,即此时可以为系统接纳风电提供容量空间;
在负荷低谷期,储热运行曲线为正值,此时亦为电网弃风的高峰期,因此,一方面储热系统运行使得负荷值增加;另一方面,热电机组出力降低,使得风电消纳空间增大;由于储热装置的投入运行,使得系统运行更为平稳;
为了便于调度机构编制发电计划,首先根据远方控制策略求得储热系统运行曲线,然后利用储热控制策略进行跟随,以修正后的日负荷曲线,来制定调度计划;当机组以远方控制方式运行时,减少了机组启停次数,为低谷时段接纳风电预留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使电网经济运行和深度调峰得以实现;
(3)电量效益分析;
利用储热系统进行调峰,使电厂侧深度调峰能力提高300MW,同时不影响供热能力,解决调峰和供热矛盾;低谷时段利用就地控制和远方控制,可有效抬高低谷负荷,为电网消纳更多风电提供更大的容量裕度;
在储热系统运行安全条件内,储热系统使得电网多消纳的风电电量为:
Figure FDA0003680304680000061
式中,t1、t2为直控储热在低谷时段投入的起止时间;fHS(t)为t时刻储热单元功率,其为阶跃函数。
CN201811499160.XA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617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9160.XA CN109617052B (zh)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9160.XA CN109617052B (zh)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052A CN109617052A (zh) 2019-04-12
CN109617052B true CN109617052B (zh) 2022-07-22

Family

ID=6600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9160.XA Active CN109617052B (zh)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70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26684A1 (de) * 2019-04-17 2020-10-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leistungsaufnahme und/oder einer leistungsabgabe eines energiesystems sowie niederspannungsnetz
CN110220405B (zh) * 2019-05-22 2021-07-2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基于傅里叶数一致性的固体蓄热传热控制方法
CN112327614B (zh) * 2020-09-24 2023-09-26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 一种单模拟量指令多目标加权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0894A (zh) * 2017-11-24 2018-04-13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风电设备和热电设备联合运行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0894A (zh) * 2017-11-24 2018-04-13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风电设备和热电设备联合运行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考虑储热装置的风电-热电机组联合优化运行策略;于婧等;《电力自动化系统》;20170630;第37卷(第6期);139-1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052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0641B (zh) 一种含蓄热式电采暖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CN102710013B (zh) 基于微电网的园区能源网能量优化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523092B (zh)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CN104734168B (zh) 一种基于电热联合调度的微电网运行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04135025B (zh) 基于模糊粒子群算法的微网并网经济优化方法
CN108631343A (zh) 一种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方法
CN108832656A (zh) 基于电转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微能源网多目标规划方法
CN108491992A (zh) 一种含光伏和蓄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调峰调蓄优化调度模型
CN109617052B (zh) 一种大规模电储热单元智能化分层控制方法
CN106058942A (zh)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含电转气和cchp的能量枢纽优化模型
CN111737884B (zh) 一种含多种清洁能源微能源网多目标随机规划方法
CN105225022A (zh) 一种热电联产型微电网的经济性优化运行方法
CN112508391B (zh) 一种产业园区群与地区电网相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CN112488363B (zh) 基于广义储能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09993345A (zh) 一种面向园区的孤岛运行多能互补系统动态经济调度方法
CN108736507A (zh) 一种提升风电就地消纳的蓄热式电锅炉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2413702B (zh) 一种蓄热式电采暖负荷与配电网台区的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7749645A (zh) 一种控制高压大容量储热供暖装置的方法
CN113256045A (zh) 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日前经济调度方法
CN113159407A (zh) 基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储存模块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17081143A (zh) 促进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运行方法
CN116308881A (zh) 利用供热管网储热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调度方法
Hu et al. Optimal dispatch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unit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genetic algorithm
CN105186583A (zh) 基于多智能体建模的能量路由器及其能量调度方法
CN115173470A (zh) 一种基于电网调峰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