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5271A -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5271A
CN109615271A CN201811632723.8A CN201811632723A CN109615271A CN 109615271 A CN109615271 A CN 109615271A CN 201811632723 A CN201811632723 A CN 201811632723A CN 109615271 A CN109615271 A CN 109615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iciency
load
under
high pressure
double re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27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5271B (zh
Inventor
谭锐
徐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27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5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5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5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5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5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本发明通过从二次再热机组SIS系统获取当前负荷下的运行数据,根据当前机组运行状态,计算得出在当前负荷下因运行数据偏离目标值所导致的机组供电煤耗率变化值,对提高二次再热机组运行经济性、节能管理水平以及增强发电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提供的耗差分析方法得出的耗差计算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精确,有效提高汽轮发电机组节能管理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属于汽轮发电机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我国能源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发电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二次再热机组陆续投运,开发二次再热机组耗差分析系统,对提高二次再热机组运行经济性、节能管理水平及增强发电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耗差分析是提高汽轮发电机组节能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但是实践发现,目前针对二次再热机组的耗差分析方法并不多见,尤其是不同负荷下的耗差模型比较少见。同时,一般的耗差分析多为基于等效焓降等理论方法计算得出,与实际结果有一定偏差,存在模型精确度不高的缺点。目前尚未发现能够在不同负荷下精确指导二次再热机组节能管理、经济运行的耗差计算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对汽轮机运行数据逐负荷建立对应的耗差模型,并保存在耗差模型库中;其中,运行数据包括: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一次再热温度、二次再热温度、机组背压、超高压缸效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
2)从机组SIS系统中采集汽轮机当前负荷下的运行数据;
3)确定步骤2)中运行数据的目标值,并计算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代入步骤1)中对应负荷下各自的耗差模型,分别计算出当前负荷下各运行数据变化对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计在于:
步骤1)中对于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一次再热温度和二次再热温度分别采用对各自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得到对应的耗差模型。
步骤1)中,对于机组背压耗采用变背压试验获取机组背压在各负荷下对供电煤耗率的定量影响曲线,再对曲线拟合得到对应的耗差模型。
步骤1)中,对于超高压缸效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逐负荷按如下方法得到对应的耗差模型:
1.1)超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V为超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的率影响量;Gh、Gv分别为该负荷下进入高压缸、超高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H0v为该负荷下超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v为超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N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功率;Q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循环吸热量;ηg、ηm分别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效率、机械效率;
1.2)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h为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h为该负荷下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h为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
1.3)中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i为中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i为该负荷下中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i为中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Gi为该负荷下进入中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1.4)低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l为低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l为该负荷下低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l为低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Gl为该负荷下进入低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步骤1中运行数据的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对于运行数据中主汽温度、一次再热温度和二次再热温度的目标值取设计值,各负荷下设计值相同;
对于运行数据中主汽压力、机组背压和超高压缸效率的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
对于运行数据中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的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
将步骤3得到的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进行显示。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从二次再热机组SIS系统获取当前负荷下的运行数据,根据当前机组运行状态,通过计算得出在当前负荷下因运行数据偏离目标值所导致的机组供电煤耗率变化值,为耗差分析提供技术依据,对提高二次再热机组运行经济性、节能管理水平以及增强发电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耗差分析方法步骤简单易行,目前现有技术对于背压耗差影响模型主要是采用额定负荷下的设计曲线或数据,在非额定负荷时也采用额定负荷设计曲线,存在较大误差,本发明的耗差分析方法根据机组实际运行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得出不同负荷下的背压定量影响,更加准确、科学。,能有效提高汽轮发电机组节能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主汽温度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3为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主汽压力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4为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5为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6为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主汽温度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7为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主汽压力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8为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图9为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对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进行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如图1所示,其分析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对汽轮机运行数据逐负荷建立对应的耗差模型,并保存在耗差模型库中;其中,运行数据包括: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一次再热温度、二次再热温度、机组背压、超高压缸效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所述耗差模型为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对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影响模型,即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导致汽轮机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的模型;
其中,运行数据逐负荷对应的耗差模型的建立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运行数据 对应的耗差模型建立方法
1 主汽温度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2 主汽压力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3 一次再热温度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4 二次再热温度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5 机组背压 变背压试验获取
6 超高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7 高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8 中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9 低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如表1所示,主汽温度耗差模型、主汽压力耗差模型、一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和二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均采用对对应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其中:
(1)主汽温度耗差模型:
主汽温度耗差模型采用对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图2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汽温度变化对汽轮机供电煤耗率影响模型如下式所示:
fmt=-1.0882×10-4x2+2.2223×10-2x
式中,fmt为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主汽温度与目标值(取设计值)的差值,x=Tm-Tg,℃;Tm为主汽温度;Tg为主汽温度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可采用上述同一模型。
(2)主汽压力耗差模型:
主汽压力耗差模型采用对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下图3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模型如下式所示:
fmp=-4.9796×10-4x2+1.4888×10-2x
式中,fmp为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主汽压力与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的差值,x=100×(Pm/Pg-1),%;Pm为主汽压力;Pg为主汽压力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可采用上述同一模型。
(3)一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
一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采用对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图4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如下式所示:
fft=1.4466×10-5x2+1.2413×10-2x
式中,fft为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的率影响量,%;x为一次再热温度与目标值(取设计值)的差值,x=Tm1-Tg1,℃,Tm1为一次再热温度,Tg1为一次再热温度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二次再热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可采用上述同一模型。
(4)二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
二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采用对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图5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如下式所示:
fst=1.4980×10-5x2+1.4312×10-2x
式中,fst为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二次再热温度与目标值(取设计值)的差值,x=Tm2-Tg2,℃;Tm2为二次再热温度;Tg2为二次再热温度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二次再热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采用上述模型。
(5)机组背压耗差模型:
不同负荷下,机组背压变化对二次再热机组能耗影响不同。通过每一负荷下变背压试验得出6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不同负荷下机组背压对供电煤耗率的定量影响曲线,将曲线拟合成以下数学公式:
y=0.021x3-0.1105x2-0.3782x,600MW≤P≤550MW
y=0.031x3-0.4183x2-0.3159x-0.0108,550MW<P≤450MW
y=0.0409x3-0.1978x2-0.3921x-0.0093,450MW<P≤350MW
y=0.0514x3-0.1267x2-0.5826x-0.0003,350MW<P≤250MV
式中,y为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机组背压与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的差值,kPa;P为当前负荷,MW,当前负荷P从SIS系统获取;(6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常用负荷为250MW~600MW)
其中,变背压试验是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ASMEPTC6-2004),保持二次再热全周进汽汽轮机主汽调阀全开状态,在同一负荷下,改变机组背压,试验计算背压变化前后机组热耗率变化和机组出力变化,可以得出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热耗率(或经济性)的定量影响。
根据上述曲线或者拟合的数学公式,可以得出250MW~600MW负荷机组背压变化0~4kPa时对机组经济性的定量影响,即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模型。
超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中压缸效率耗差模型和低压缸效率耗差模型逐负荷按理论值计算的方法得到,具体耗差模型如下:
(6)超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V为超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Gh、Gv分别为该负荷下进入高压缸、超高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H0v为该负荷下超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v为超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的差值;N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功率;Q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循环吸热量;ηg、ηm分别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效率、机械效率;
(7)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h为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h为该负荷下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h为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的差值;
(8)中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i为中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i为该负荷下中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i为中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的差值;Gi为该负荷下进入中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9)低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l为低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l为该负荷下低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l为低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的差值;Gl为该负荷下进入低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上述各耗差模型中,“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通过汽轮机优化运行试验获取,如滑压运行优化试验和冷端优化运行试验。“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取汽轮机厂家提供的设计参数或通过设计参数计算得到。
2)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从机组SIS系统中采集当前负荷下的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传输至耗差分析模块;其中,运行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变量符号
1 主汽温度 t<sub>zq</sub>
2 主汽压力 MPa P<sub>zq</sub>
3 一次再热温度 t<sub>f</sub>
4 二次再热温度 t<sub>s</sub>
5 机组背压 kPa
6 超高压缸效率
7 高压缸效率
8 中压缸效率
9 低压缸效率
3)确定步骤2)中运行数据的目标值,并计算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代入各自的耗差模型,分别计算出当前负荷下各运行数据变化对应的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即当前负荷下各运行数据变化对应的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
4)结果输出模块将所述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对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进行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如图1所示,其分析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对汽轮机运行数据逐负荷建立对应的耗差模型,并保存在耗差模型库中;其中,运行数据包括: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一次再热温度、二次再热温度、机组背压、超高压缸效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所述耗差模型为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对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影响模型,即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导致汽轮机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的模型;
其中,运行数据逐负荷对应的耗差模型的建立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运行数据 对应的耗差模型建立方法
1 主汽温度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2 主汽压力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3 一次再热温度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4 二次再热温度 能耗影响曲线,制造商提供
5 机组背压 变背压试验获取
6 超高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7 高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8 中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9 低压缸效率 理论计算值
如表1所示,主汽温度耗差模型、主汽压力耗差模型、一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和二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均采用对对应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其中:
(1)主汽温度耗差模型:
主汽温度耗差模型采用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二次再热机组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下图6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如下式所示:
fmt=-1.583×10-5x2+2.4666×10-2x
式中,fmt为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主汽温度与目标值(取设计值)的差值,x=Tm-Tg,℃;Tm为主汽温度;Tg为主汽温度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主汽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可采用上述同一模型。
(2)主汽压力耗差模型:
主汽压力耗差模型采用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二次再热机组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下图7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如下式所示:
fmp=-7.6445×10-4x2+5.0572×10-2x
式中,fmp为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主汽压力与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的差值,x=100×(Pm/Pg-1),%;Pm为主汽压力;Pg为主汽压力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主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可采用上述同一模型。
(3)一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
一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采用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二次再热机组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图8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如下式所示:
fft=2.991×10-7x2+1.4799×10-2x
式中,fft为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一次再热温度与目标值(取设计值)的差值,x=Tm1-Tg1,℃,Tm1为一次再热温度,Tg1为一次再热温度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二次再热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一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可采用上述同一模型。
(4)二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
二次再热温度耗差模型采用制造商提供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建立,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曲线如图9所示。
通过对能耗影响曲线拟合,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如式所示:
fst=4.5268×10-6x2+7.8263×10-3x
式中,fst为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二次再热温度与目标值(取设计值)的差值,x=Tm2-Tg2,℃;Tm2为二次再热温度;Tg2为二次再热温度的目标值。
由于不同负荷下二次再热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能耗影响差别不大(各负荷下视为相同),因此,每一负荷下的二次再热机组二次再热温度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仍采用上述模型。
(5)机组背压耗差模型:
不同负荷下,机组背压变化对二次再热机组能耗影响不同。通过每一负荷下变背压试验,得出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不同负荷下机组背压对供电煤耗率的定量影响曲线,将曲线拟合成以下数学公式:
y=0.029x3-0.2005x2-0.4239x,1040MV≤P≤950MV
y=0.0319x3-0.2333x2-0.4485x-0.0024,950MW<P≤850MW
y=0.0327x3-0.2478x2-0.5129x-0.0013,850MW<P≤750MW
y=0.0374x3-0.2859x2-0.5730x-0.0005,750MW<P≤650MW
式中,y为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x为机组背压与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的差值,kPa;P为当前负荷,MW,当前负荷P从SIS系统获取;(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常用负荷为650MW~1040MW)
其中,变背压试验是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ASMEPTC6-2004),保持二次再热全周进汽汽轮机主汽调阀全开状态,在同一负荷下,改变机组背压,试验计算背压变化前后机组热耗率变化和机组出力变化,可以得出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热耗率(或经济性)的定量影响。
根据上述曲线或者拟合的数学公式,可以得出650MW~1040MW负荷机组背压变化0~4kPa时对机组经济性的定量影响,即机组背压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影响关系。
超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中压缸效率耗差模型和低压缸效率耗差模型逐负荷按理论值计算的方法得到,具体耗差模型如下:
(6)超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V为超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Gh、Gv分别为该负荷下进入高压缸、超高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H0v为该负荷下超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v为超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的差值;N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功率;Q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循环吸热量;ηg、ηm分别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效率、机械效率;
(7)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h为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h为该负荷下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h为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的差值;
(8)中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i为中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i为该负荷下中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i为中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的差值;Gi为该负荷下进入中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9)低压缸效率耗差模型为:
式中,ΔHRl为低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l为该负荷下低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l为低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的差值;Gl为该负荷下进入低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上述各耗差模型中,“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通过汽轮机优化运行试验获取,如滑压运行优化试验和冷端优化运行试验。“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取汽轮机厂家提供的设计参数或通过设计参数计算得到。
2)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从机组SIS系统中采集当前负荷下的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传输至耗差分析模块;其中,运行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变量符号
1 主汽温度 t<sub>zq</sub>
2 主汽压力 MPa P<sub>zq</sub>
3 一次再热温度 t<sub>f</sub>
4 二次再热温度 t<sub>s</sub>
5 机组背压 kPa
6 超高压缸效率
7 高压缸效率
8 中压缸效率
9 低压缸效率
3)确定步骤2)中运行数据的目标值,并计算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代入各自的耗差模型,分别计算出当前负荷下各运行数据变化对应的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即当前负荷下各运行数据变化对应的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
4)结果输出模块将所述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

Claims (6)

1.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对汽轮机运行数据逐负荷建立对应的耗差模型,并保存在耗差模型库中;其中,运行数据包括: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一次再热温度、二次再热温度、机组背压、超高压缸效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
2)从机组SIS系统中采集汽轮机当前负荷下的运行数据;
3)确定步骤2)中运行数据的目标值,并计算运行数据与其目标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代入步骤1)中对应负荷下各自的耗差模型,分别计算出当前负荷下各运行数据变化对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于主汽温度、主汽压力、一次再热温度和二次再热温度分别采用对各自的能耗影响曲线拟合得到对应的耗差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于机组背压耗采用变背压试验获取机组背压在各负荷下对供电煤耗率的定量影响曲线,再对曲线拟合得到对应的耗差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于超高压缸效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逐负荷按如下方法得到对应的耗差模型:
1.1)超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V为超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Gh、Gv分别为该负荷下进入高压缸、超高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H0v为该负荷下超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v为超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N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功率;Q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循环吸热量;ηg、ηm分别为该负荷下的设计发电机效率、机械效率;
1.2)高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h为高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h为该负荷下高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h为高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
1.3)中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i为中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i为该负荷下中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i为中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Gi为该负荷下进入中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1.4)低压缸效率耗差模型:
式中,ΔHRl为低压缸效率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影响量;H0l为该负荷下低压缸设计进汽焓;Δηl为低压缸效率与其目标值的差值;Gl为该负荷下进入低压缸的设计折算蒸汽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运行数据的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对于运行数据中主汽温度、一次再热温度和二次再热温度的目标值取设计值,各负荷下设计值相同;
对于运行数据中主汽压力、机组背压和超高压缸效率的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试验优化值;
对于运行数据中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和低压缸效率的目标值取当前负荷下的设计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3得到的汽轮机供电煤耗率的偏离值进行显示。
CN201811632723.8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Active CN109615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2723.8A CN109615271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2723.8A CN109615271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5271A true CN109615271A (zh) 2019-04-12
CN109615271B CN109615271B (zh) 2021-11-12

Family

ID=6601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2723.8A Active CN109615271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527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8122A (zh) * 2012-12-20 2013-03-27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汽轮机组最佳初压全局寻优方法
US20130262064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operations
CN103440528A (zh) * 2013-08-12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耗差分析的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679549A (zh) * 2013-12-02 2014-03-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火电机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CN103699786A (zh) * 2013-12-12 2014-04-0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热电厂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变负荷耗差分析方法
CN103806966A (zh) * 2014-03-14 2014-05-2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二次再热增压汽机热力系统
CN104035331A (zh) * 2014-01-10 2014-09-10 上海白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机组运行优化指导系统及其设备
CN104571022A (zh) * 2014-12-16 2015-04-29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基于煤耗与可控因子关系的耗差分析模型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5205737A (zh) * 2015-10-21 2015-12-3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电站机组的经济性评价系统
CN105844400A (zh) * 2016-03-22 2016-08-10 大唐贵州野马寨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耗差分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7503805A (zh) * 2017-07-25 2017-12-22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 F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系统及发电机组经济指标体系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62064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operations
CN102998122A (zh) * 2012-12-20 2013-03-27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汽轮机组最佳初压全局寻优方法
CN103440528A (zh) * 2013-08-12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耗差分析的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679549A (zh) * 2013-12-02 2014-03-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火电机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CN103699786A (zh) * 2013-12-12 2014-04-0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热电厂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变负荷耗差分析方法
CN104035331A (zh) * 2014-01-10 2014-09-10 上海白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机组运行优化指导系统及其设备
CN103806966A (zh) * 2014-03-14 2014-05-2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二次再热增压汽机热力系统
CN104571022A (zh) * 2014-12-16 2015-04-29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基于煤耗与可控因子关系的耗差分析模型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5205737A (zh) * 2015-10-21 2015-12-3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电站机组的经济性评价系统
CN105844400A (zh) * 2016-03-22 2016-08-10 大唐贵州野马寨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耗差分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7503805A (zh) * 2017-07-25 2017-12-22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 F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系统及发电机组经济指标体系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永生: "1000MW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滑压运行优化", 《电力科技与环保》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5271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1176B (zh) 一种以主蒸汽流量作为调度变量获取汽轮机滑压曲线方法
CN105201564A (zh) 一种基于主蒸汽流量的汽轮机滑压优化的控制方法
CN107503805B (zh) 基于f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经济指标分析方法
CN109372594A (zh)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滑压运行优化方法
CN109538317A (zh) 一种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回热系统及回热系统储热罐蒸汽温度的动态计算方法
CN101696795B (zh)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凝汽负荷热耗率分析处理方法
CN113719325B (zh) 一种汽轮机变背压特性试验的改进方法
CN109299582B (zh) 基于机组运行大数据多维排序的汽轮机滑压曲线优化方法
CN108119200A (zh) 一种新型底置式背压供热汽轮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06321219A (zh) 电厂冷却水泵机组变频调速全系统组合优化运行方案确定方法
CN106991515A (zh) 一种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耗差分析方法
CN112762427A (zh) 一种基于耗煤成本最低的多源工业供汽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06096310B (zh) 一种抽汽供热机组供热工况热力性能计算方法
CN102998122A (zh)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汽轮机组最佳初压全局寻优方法
CN103235512B (zh) 一种发电机组运行的方法
CN106339788B (zh) 基于dcs系统的火电机组性能指标计算装置及方法
CN112231908B (zh) 一种抽凝式机组抽汽流量对应负荷上下限的确定方法
CN109086551B (zh) 一种适用于空冷供热机组变工况的汽轮机最优滑压曲线获取方法
CN214405999U (zh) 一种基于耗煤成本最低的多源工业供汽切换系统
CN111898064B (zh) 一种适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供热比的计算方法
Pashapour et al. Exergy analysis of a novel combined system consisting of a gas turbine,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and an absorption chiller to produce power, heat and cold
CN103277153B (zh) 一种基于多个膨胀机的有机朗肯循环热机装置
CN109615271A (zh) 一种二次再热汽轮机多负荷精确耗差分析方法
CN110273715A (zh) 一种基于0号高压加热器疏水方式的汽轮发电机组改造方法
CN112818610A (zh) 超临界水流动换热实验系统压力与流量的调控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0046 fairyland Road,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No. 10

Applicant after: Guoneng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46 fairyland Road,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No. 10

Applicant before: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