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2979B - 医用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用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2979B
CN109602979B CN201811646677.7A CN201811646677A CN109602979B CN 109602979 B CN109602979 B CN 109602979B CN 201811646677 A CN201811646677 A CN 201811646677A CN 109602979 B CN109602979 B CN 109602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liquid container
control switch
atomizer
f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66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02979A (zh
Inventor
蒋传乐
邓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u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u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u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u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66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2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2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2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02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2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5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by Joule effect, i.e. electric resist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器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雾化装置。该医用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第一使用罩和第一输雾管,雾化器包括壳体、支撑罐和第一盛液容器;壳体上开设有出雾口,出雾口的侧边设置有当第一输雾管连接于出雾口时,经第一输雾管抵压开启的第一控制开关;支撑罐上设置有当第一盛液容器安装于支撑罐内时,经第一盛液容器抵压开启的第二控制开关。在雾化器上同时设置第一和第二控制开关,且只有当两控制开关同时打开时,即第一盛液容器和第一输雾管均安装定位时,方可启动雾化器工作,如此,便不会出现雾化装置未准备就绪就被启动的情况,能够避免因雾化器提前启动或误启动而导致药液浪费,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医用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器是一种将液体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的电子产品,如空气加湿器、医用雾化器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雾化器。其中,空气加湿器主要用于将纯净水雾化,以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在干燥环境中使用较多;而医用雾化器是一种医用治疗器械,其是将药液等药材置于雾化器内,通过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药液蒸汽供患者使用,常用于治疗鼻炎、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但是现有雾化器一般通过开机键进行启动,即打开雾化器的电源开关雾化器便启动开始出雾,然而对于医用雾化器而言,其一般需要连接输气管道以及鼻罩等药雾使用面罩,因此,有时可能会出现输气管道等连接不到位雾化器便已经启动出雾的情况,导致雾化药液浪费,患者真正用于治疗的药量减少,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医用雾化器容易出现误启动而导致药液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雾化装置,包括:
包括雾化器、第一使用罩和第一输雾管,雾化器包括壳体、雾化振子、控制板、支撑罐和用于盛装第一药液的第一盛液容器,雾化振子和控制板电连接并均收容于壳体内;
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输雾管连接的出雾口,出雾口的侧边设置有当第一输雾管连接于出雾口时,经第一输雾管抵压而开启的第一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第一盛液容器具有用于释放雾气并与出雾口相连通的敞口端,支撑罐设置于壳体内并供第一盛液容器安装,雾化振子安装于支撑罐内,支撑罐上设置有当第一盛液容器安装于支撑罐内时,经第一盛液容器抵压而开启的第二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医用雾化装置,使用时,先将盛装有第一药液的第一盛液容器固定至壳体内的支撑罐内,再将第一输雾管的一端连接至雾化器壳体的出雾口上,然后再将第一使用罩连接于第一输雾管的另一端,启动雾化器,此时,雾化器产生的雾气便可经由第一输雾管被输送至第一使用罩内供使用者使用;具体地,雾化器壳体内的支撑罐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当第一盛液容器与支撑罐固定连接时,第一盛液容器抵压打开第二控制开关;接着,再将第一输雾管与雾化器的出雾口连接固定时,第一输雾管抵压打开第一控制开关,如此,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被同时打开,此时雾化器控制板上的控制电路导通,雾化器的壳体内的雾化振子将第一盛液容器内的第一药液雾化,即雾化器工作出雾。这样,通过在雾化器上设置同时与控制板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并且通过安装第一盛液容器和第一输雾管依次打开上述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且只有当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同时被抵压打开时(即第一盛液容器和第一输雾管均安装定位时),方可启动雾化器工作,如此,便不会出现雾化装置未准备就绪就被提前启动的情况,即雾化器仅在雾化装置的各个结构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方可启动,能够有效的避免因雾化器提前启动或是误启动而导致药液的浪费,确保使用者的用药准确性,保障该医用雾化装置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分解示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剖视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局部视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环形收集罐和支撑罐装配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第一发热件、第一导热件和外层保护套件的装配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分解示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防溅隔离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局部视图二;
图12为图11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局部视图三;
图14为图13中B局部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导雾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第一输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第二输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第二盛液容器、第二盛液容器与雾化器分离时的局部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装配视图一;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雾化装置的装配视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雾化器 2—第一输雾管 3—第二输雾管
4—第一控制开关 5—第二控制开关 6—第一使用罩
7—第二使用罩 10—壳体 11—出雾口
12—控制板 21—第一盛液容器
22—雾化振子 30—加热组件 31—第一发热件
32—第一导热件 33—外层保护套件 34—防溅隔离件
35—第二导热件 36—密封圈 40—第二盛液容器
41—支撑罐 42—环形收集罐 43—风口启闭阀
50—喷雾动力组件 51—风机 52—风道
53—导风通道 101—外壳 102—导雾柱
121—三极管 201—第一凸块 202—卡块
211—环形搭接耳 212—凹腔 331—网格式挡件
332—温度传感器 341—球顶形隔离片 342—环形固定座
343—出雾缺口 411—动力风入口 412—排水孔
413—第二排水管 414—第二凸块 421—排水口
422—第一排水管 423—导风口 424—第一台阶部
425—第二台阶部 431—弧形堵接部 432—拨动部
521—卡槽 1021—抵推部 1022—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0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0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雾化装置,其适用于治疗呼吸道及眼部疾病,具体地,该医用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第一使用罩6和第一输雾管2(参阅图19~20),雾化器1包括壳体10、雾化振子22、控制板12、支撑罐41和用于盛装第一药液的第一盛液容器21,雾化振子22和控制板12电连接并均收容于壳体10内(参阅图1~4);壳体10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输雾管2连接的出雾口11,出雾口11的侧边设置有当第一输雾管2连接于出雾口11时,经第一输雾管2抵压而开启的第一控制开关4,第一控制开关4与控制板12电连接(参阅图3和图15);第一盛液容器21具有用于释放雾气并与出雾口11相连通的敞口端(图未示),支撑罐41设置于壳体10内并供第一盛液容器21安装,雾化振子22安装于支撑罐41内,支撑罐41上设置有当第一盛液容器21安装于支撑罐41内时,经第一盛液容器21抵压而开启的第二控制开关5,第二控制开关5与控制板12电性连接(参阅图2和图18)。
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雾化装置,使用时,先将盛装有第一药液的第一盛液容器21固定至壳体10内的支撑罐41内,再将第一输雾管2的一端连接至雾化器1壳体10的出雾口11上,然后再将第一使用罩6连接于第一输雾管2的另一端,启动雾化器1,此时,雾化器1产生的雾气便可经由第一输雾管2被输送至第一使用罩6内供使用者使用;具体地,由于雾化器1的壳体10内的支撑罐4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5,当第一盛液容器21与支撑罐41固定连接时,第一盛液容器21抵压打开第二控制开关5;随后,再将第一输雾管2与雾化器1的出雾口11连接固定时,第一输雾管2抵压打开第一控制开关4,如此,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被同时打开,此时雾化器1控制板12上的控制电路导通,雾化器1的壳体10内的雾化振子22将第一盛液容器21内的第一药液雾化,即雾化器工作出雾。这样,通过在雾化器1上设置同时与控制板12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并且通过安装第一盛液容器21和第一输雾管2依次打开上述的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且只有当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同时被抵压打开时,即第一盛液容器21和第一输雾管2均安装定位时,方可启动雾化器1工作,如此,便不会出现雾化装置未准备就绪就被提前启动的情况(即雾化器1仅在雾化装置的各个结构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方可启动),能够有效的避免因雾化器1提前启动或是误启动而导致药液的浪费,确保使用者的用药准确性,保障该医用雾化装置的治疗效果。
其中,上述的第一药液可以是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或者咽喉炎等的呼吸道疾病的药液,其也可以是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或是治疗眼部炎症等的眼部用药药液;具体地,当第一药液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或者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时,第一使用罩6为口鼻罩,当第一药液用于治疗眼睛时,第一使用罩6为眼罩,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配对使用,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18所示,第一输雾管2与出雾口11相连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一控制开关4以使第一控制开关4开启的第一凸块201,如此,当第一输雾管2安装到位时,第一控制开关4便被同时打开,第一控制开关4的开启操作简单。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6~18所示,第一输雾管2和出雾口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图未示),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等间距间隔设置于出雾口11外周缘的若干卡接槽1022和等间距间隔设置于第一输雾管2内周缘的若干卡块202,各卡块202分别与各卡接槽1022一一对应卡接。安装第一输雾管2时,先将第一输雾管2上的各卡块202置于出雾口11未设置卡接槽1022的位置,随后转动第一输雾管2,将各个卡块202卡接至与之对应的各个卡接槽1022内,如此,即可实现第一输雾管2的定位安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16~18所示,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朝第一盛液容器21的外部翻折延伸形成有环形搭接耳211,环形搭接耳211与支撑罐41的敞口端的内周缘搭接固定,支撑罐41的敞口端的外周缘与壳体10密封连接;支撑罐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块414,第一盛液容器21与第二凸块414相对应的位置朝背离第二凸块414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腔212,第二控制开关5固定于第二凸块414上,第二凸块414嵌设于凹腔212内以使凹腔212的侧壁抵压第二控制开关5。这样,固定第一盛液容器21时,将第一盛液容器21的凹腔212对准支撑罐41上的第二凸块414,再将第一盛液容器21放下使环形搭接耳211搭接固定于支撑罐41的敞口端即可,并且,当第一盛液容器21安装到位时,凹腔212的侧壁同时抵压第二凸块414上的第二控制开关5,从而打开第二控制开关5,确保了第二控制开关5开启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雾化振子22安装于支撑罐41的下底面,且雾化振子22正对第一盛液容器21设置,如此,雾化振子22振动产生的能量能够笔直的传递至第一盛液容器21内,从而更加高效的雾化第一盛液容器21内的待雾化液体;并且支撑罐41内还盛装有用于传导振动能量的导能介质如水等,以加速雾化振子22的能量传递;并且,壳体10内还设置有用于排放支撑罐41内的导能介质的第二排水管413,支撑罐4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412,第二排水管413的一端与排水孔412密封连接,另一端则延伸至壳体10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5及图8、9所示,雾化器1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0内的加热组件30,加热组件30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第一发热件31、用于传导热量的第一导热件32以及用于保护第一发热件31和第一导热件32的外层保护套件33;第一发热件31固定于第一导热件32的内部,外层保护套件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以及连通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安装空腔,第一导热件32安装固定于安装空腔内;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一开口端与支撑罐41敞口端固定连接,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二开口端与出雾口11相连通。
具体地,如图2~5及图8、9所示,在壳体10的内部集成设置加热组件30,雾化器1启动工作时,雾气从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释放,雾气向上运动流经第一导热件32后再从设置于壳体10上的出雾口11排出,雾气在流经第一导热件32时,第一导热件32将第一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雾气,使雾气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给雾气加热的目的。如此,雾化器1产生的雾气被加热升温后再从雾化器1出雾口11排出,能够保证雾化器1排出的雾气具有一定的温度,由于具有热量的雾气比没有热量的雾气分子上更细腻,更有利于人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在使用雾化器1时的舒服度,改善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并且,第一发热件31均与壳体10内的控制板12电连接,当雾化器1启动工作时,并需要对雾气进行加热时,控制板12控制雾化器1开始雾化液体的同时,控制第一发热件31通电发热,并对雾气进行加热升温;而当不需要对雾气进行加热时,通过控制板12又能控制关闭第一发热件31发热,这样,通过设置控制板12来控制加热组件30的启停工作,控制过程简单,且能确保雾化及加热有条不紊的进行。
更具体地,如图2~5及图8、9所示,加热组件30还包括有用于保护第一发热件31和第一导热件32的外层保护套件33,外层保护套件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以及连通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安装空腔,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一开口端与支撑罐41的敞口端固定连接,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二开口端与出雾口11相连通,第一导热件32安装固定于安装空腔内。在第一导热件32的外部套设外层保护套件33,不仅能起到保护第一导热件32和第一发热件31的作用,同时,由于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一开口端与支撑罐41的敞口端连接,这样,从第一盛液容器21敞口端释放出来的雾气直接进入外层保护套件33内,即第一盛液容器21内待雾化液体雾化产生的雾气和第一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同时被限制在外层保护套件33的安装空腔内,外层保护套件33引导雾气流经第一导热件32后再经由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二开口端流出,如此,将雾气和热量同时限制在外层保护套件33的安装空腔内,能够更好的对雾气进行加热,减少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提高雾气的加热效率。
优选地,外层保护套件33为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塑胶套件,塑胶套件质量较轻,能够减小雾化器1的整体重量;并且,由于塑胶材料不是热的良导体,当其套设在第一导热件32的外部时,能够更好的将热量隔绝在外层保护套件33的内部,减少热损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壳体10包括外壳101和导雾柱102,导雾柱102与外壳101可拆卸连接,控制板12、第一盛液容器21和支撑罐41等均收容于外壳101内,导雾柱102具有贯通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导雾柱102的第一开口端与外壳101可拆卸连接,导雾柱102的第二开口端背离外壳101设置,此时,导雾柱102的第二开口端即为出雾口11,第一控制开关4设置于导雾柱102的第二开口端,第一输雾管2的第一端与导雾柱102的第二开口端固定连接。如此,在雾化器1的外壳101上可拆卸的连接导雾柱102,通过改变导雾柱102第二开口端的位置即改变雾化器1出雾口11的位置,即可调整雾化器1的出雾方向;并且,当外壳101上连接设置有导雾柱102时,上述的外层保护套件33、第一导热件32连同第一发热件31一起被固定设置于导雾柱102内,此时,外层保护套件33及其内部的第一导热件32和第一发热件31相当于设置在外壳101的外部,外层保护套件33、第一导热件32以及第一发热件31拆装更换方便,便于对外层保护套件33、第一导热件32以及第一发热件31等进行维护清理。
具体地,如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当外层保护套件33、第一导热件32以及第一发热件31固定设置于导雾柱102内时,外层保护套件33以及第一导热件32的形状与导雾柱102的形状相同或者类似,如此,使外层保护套件33和第一导热件32尽可能的利用导雾柱102的内部空间,尽可能的保证第一导热件32的导热面积,缩短雾气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9所示,当外层保护套件33、第一导热件32以及第一发热件3131固定设置于导雾柱102内时,第一导热件32被第一发热件31分隔成左右对称两部分,如图9所示,如此,第一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被均匀的分配至第一导热件32的两侧,避免第一导热件32两侧温度失衡损坏第一导热件32;并且,第一导热件32的左右两部分均被设计成网格状,以此来增加第一导热件32的热传导面积,进一步缩短雾气加热升温所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31优选为PTC陶瓷发热片,第一导热件32优选为铝合金导热件,并且,当第一发热件31固定于第一导热件32的内部时,第一发热件31紧贴第一导热件32设置,以提高第一发热件31与第一导热件3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缩短第一导热件32传导热量的时间。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3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发热件,如大功率发热电阻、石墨烯制发热件等,第一导热件32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件,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与第一导热件32之间的防溅隔离件34;防溅隔离件34包括球顶形隔离片341和用于固定球顶形隔离片341的环形固定座342,球顶形隔离片341的外周缘与环形固定座342的内周缘固定连接,环形固定座342的外周缘与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一开口端固定连接;球顶形隔离片341的中间部位朝向第一导热件32所在的一侧凸起,球顶形隔离片341的外周缘与环形固定座342的内周缘之间开设有与出雾口11相连通的出雾缺口343。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与第一导热件32之间设置防溅隔离件34,防溅隔离件34罩设于第一盛液容器21的上方,能够避免雾化过程中带雾化液体飞溅至第一导热件32上,腐蚀第一导热件32。并且,球顶形隔离片341的中间部位朝向第一导热件32所在的一侧凸起,即隔离片呈类半球状,且球顶形隔离片341的外周缘与环形固定座342的内周缘之间开设有与出雾口11相连通的出雾缺口343;当防溅隔离件34设置于第一盛液容器21与第一导热件32之间时,雾气通过出雾缺口343进入外层保护套件33内,而在外层保护套件33内凝结的凝结水则滴落至球顶形隔离片341上,并顺着球顶形隔离片341从出雾缺口343流入第一盛液容器21内,且球顶形隔离片341的尺寸小于第一盛液容器21敞口端的尺寸,当球顶形隔离片341设置于第一盛液容器21的上方时,球顶形隔离片341位于第一盛液容器21敞口端的正上方,以确保凝结水能够回落至第一盛液容器21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二开口端上封盖有网格式挡件331,以用于阻挡外界杂物进行第一导热件32的内部,加热组件30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雾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32,温度传感器332固定于网格式挡件331上,且温度传感器332与控制板12电连接;在第一导热件32的第二开口端设置温度传感器332,用于实时监测加热后的雾气的温度,以确保雾化器1排出温度合适的雾气,更好的保证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332与控制板12电性连接,当温度传感器332检测到雾气的温度高于或者低于使用者能够接受或是雾化器1预先设定的最佳温度值时,控制板12能够实时控制第一发热件31停止加热或者进一步地提高加热温度,从而实现对排出雾气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雾化器1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0内并与控制板12电性连接的喷雾动力组件50,具体地,喷雾动力组件50收容于外壳101内,喷雾动力组件50包括风机51和用于导风的风道52,外层保护套件33的第一开口端与支撑罐41的敞口端相连接的位置处开设有动力风入口411,风机51的出风口与风道52的进风口相连通,风道52的出风口与动力风入口411相连通。使用雾化器1时,启动风机51,风机51产生的用于引导雾气流动的动力风经风道52传递至动力风入口411,并从动力风入口411进入第一盛液容器21与外层保护套件33围成的空间内,从而带动雾气流经第一导热件32并从出雾口11排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板12还电连接有三极管121,以用于放大控制板12输出的电流,即控制板12上的电流流经三极管121后被输送至风机51等电动部件处。由于三极管121在使用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风道52的外表面设置卡槽521,三极管121卡装于卡槽521内,风机51产生的风通过风道52时,能够对三极管121进行散热,避免三极管121过热损坏,同时还能作为热源对风机51产生的风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对三极管121余热的合理化利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发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设置于风道52内的第二发热件(图未示)和第二导热件35以用于对动力风进行加热,第二发热件固定于第二导热件35的内部,且第二发热件与控制板12电连接。如此,在雾化器1内部同时设置两组发热件和导热件,两者既可以同时使用,互为热量补充,更好的保证对雾气的加热效果;两者也可以一用一备,当其中一组出现故障时,另一组能作为备用热源使用,提高了雾化器1加热功能的可靠性。具体地,风道52内设置第二导热件35时,卡槽521的开设位置与第二导热件35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三极管121卡装于卡槽内并与设置于风道52内的第二导热件35贴合,以利用第二导热件35对三级管121进行传导散热,如此,以提高三极管121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件为PTC陶瓷发热片,第二导热件35为铝合金导热件,并且,当第二发热件固定于第二导热件35的内部时,第二发热件紧贴第二导热件35设置,以提高第二发热件与第二导热件35之间的热传导效率,缩短第二导热件35传导热量的时间。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发热件,如大功率发热电阻、石墨烯制发热件等,第二导热件35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件,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4以及图6、图7所示,雾化器1的外壳101内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液体进入外壳101的空腔内的环形收集罐42,环形收集罐42的顶端敞开设置,支撑罐41连同第一盛液容器21一起收容于环形收集罐42内,且第一盛液容器21的环形搭接耳211与环形收集罐42敞口端的内周缘搭接贴合固定,环形收集罐42敞口端的外周缘与壳体10密封连接,支撑罐41敞口端的外周缘与环形收集罐42的内周缘固定,支撑罐41通过环形收集罐42与外壳101固定连接;喷雾动力组件50和控制板12均设置于环形收集罐42的外部。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盛液容器21通过其敞口端外周缘的环形搭接耳211与环形收集罐42敞口端的内周缘搭接贴合固定,当雾化器1出现晃动或是倾倒时,第一盛液容器21内的待雾化液体会顺着环形搭接耳211流入环形收集罐42内,而不会直接流入壳体10的空腔内而打湿控制板12以及风机51等电子元器件,导致电子元器件短路或烧毁;并且,当第一盛液容器21的环形搭接耳211与环形收集罐42敞口端的内周缘搭接固定时,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连接间隙,以确保液体在流入环形收集罐42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渗漏;此外,环形收集罐42敞口端的外周缘还与外壳101密封连接,雾气上行过程中预冷凝结形成的冷凝水同样会顺着外壳101内壁流入环形收集罐42内,且环形收集罐42的外周缘与外壳101连接固定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隔水的密封圈36,如此,以提高环形收集罐42与壳体10连接的隔水密封特性,确保冷凝水不会从连接接口处渗漏,从而更有效的避免外壳10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被冷凝水打湿。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环形收集罐42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421,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排水管422,第一排水管422的第一端与排水口421密封连接,第一排水管422的第二端延伸至壳体10外;设置排水口421和第一排水管422以用于排除进入环形收集罐42内的液体,避免积液影响雾化器1的正常使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7所示,环形收集罐42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出雾口11相连通的导风口423,风道52的出风口与导风口423相连通,喷雾动力组件50还包括用于连通风道52的出风口和导风口423的导风通道53,导风通道53的第一端与导风口423密封连接,导风通道53的第二端与风道52的出风口密封连接,导风通道53第一端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位置低于导风通道53第二端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位置。即在环形收集罐42的外侧壁上设置连通风道52的出风口和导风口423的导风通道53,以用于将风道52输送过来的动力风引导至环形收集罐42内,进入环形收集罐42内的动力风再经由动力风入口411传递至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
并且,导风通道53第一端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位置低于导风通道53第二端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位置,即导风通道53朝向环形收集罐42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增加环形收集罐42收集和存储的液体的量,避免进入环形收集罐42内的液体通过导风通道53倒灌进入风道52,影响风机51的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3、5以及图11~14所示,环形收集罐42内还卡装有能够在环形收集罐42内移动的风口启闭阀43,该风口启闭阀43设置于导风口423和动力风入口411之间,当风口启闭阀43移动至导风口423的正上方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风口启闭阀43阻断了动力风从导风口423流入动力风入口411的流动路径,从而阻挡动力风穿过动力风入口411进入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处,此时,雾化器1由于缺少喷雾动力而停止出雾;而当风口启闭阀43移动至错开导风口423的正上方时,导风口423与动力风入口411之间的流动通道畅通,如图13和图14所示,此时,动力风便能够顺利的经由动力风入口411到达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从而携带雾气从出雾口11排出,雾化器1正常工作。
如此,通过设置风口启闭阀43开启和关闭导风口423与动力风口之间的通道,当雾化器1处于闲置状态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风口启闭阀43位于导风口423的正上方,以阻断导风口423与动力风入口411之间的流行通道,避免第一盛液容器21内的待雾化液体通过动力风入口411倒灌进入环形收集罐42继而进入风道52,影响风机51的正常工作,如此,风口启闭阀43与环形收集罐42以及倾斜的导风通道53一起,即相当于在风道52与第一盛液容器21之间设置了三道防倒流的屏障,能够更为有效的防止待雾化液体倒流进入风道52。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环形收集罐42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部424和第二台阶部425,风口启闭阀43包括用于堵接于导风口423和动力风入口411之间的弧形堵接部431和用于驱动弧形堵接部431在环形收集罐42内移动的拨动部432,弧形堵接部431相对的两侧部分别与第一台阶部424和第二台阶部425抵接,以使风口启闭阀43封堵于环形收集罐42内,达到阻挡液体的目的,拨动部432设置于弧形堵接部431背离导风口423的侧部并继续上延伸至外壳101与导雾柱102固定连接的位置处。
更具体地,如图2、图5以及图11~14所示,导雾柱102的第一开口端的侧壁上凸设有抵推部1021,当导雾柱102的第一开口端与外壳101固定连接时,导雾柱102第一开口端上的抵推部1021抵接于拨动部432的侧部,当导雾柱102相对外壳101转动时,抵接于拨动部432侧部的抵推部1021抵推拨动部432,使拨动部432随导雾柱102一起转动,拨动部432转动进而带动弧形堵接部431移动,当弧形堵接部431移动至导风口423的正上方时,导风口423与动力风入口411之间的流行通道被弧形堵接部431封堵,雾化器1停止出雾;而当抵推部1021抵推拨动部432并带动弧形堵接部431移动至错开导风口423的正上方时,导风口423与动力风入口411之间的流行通道畅通,雾化器1正常出雾。如此,通过转动导雾柱102即可控制风口启闭阀43开启和关闭导风口423与动力风入口411之间的流行通道,操作简单,并且只有当导雾柱102转动至某一固定位置时,雾化器1方能正常出雾,避免雾化器1在导雾柱102连接失常的情况下出雾。
如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正常工作时,风机51产生的风依次通过风道52、导风通道53、导风口423、动力风入口411进入第一盛液容器21的敞口端处,动力风携带雾气上行并通过出雾缺口343进入外层保护套件33内进行加热,最后再从导雾柱102的第二开口端及出雾口11喷出并进入第一输雾管2内,雾气沿着第一输雾管2流行最后进入第一使用罩6内供使用者使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医用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二使用罩7和第二输雾管3,雾化器1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0内并用于盛装第二药液的第二盛液容器40;第二输雾管3与出雾口11相连时,第二输雾管3避让开第一控制开关4;第二盛液容器40具有用于释放雾气并与出雾口11相连通的敞口端,第二盛液容器40安装于支撑罐41内时,第二盛液容器40避让开第二控制开关5。具体地,支撑罐41套设于第二盛液容器40之外,且第二盛液容器40的敞口端与支撑罐41的敞口端连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及平板等电子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会引发诸多用眼不适的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若能将传统的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医用雾化器用于眼部治疗,则同样也能起到缓解或治疗眼部问题的作用。但是,当一台雾化器同时用作眼部和呼吸道治疗时,必然会涉及药液以及使用罩的更换问题,稍有大意便可能会出现使用罩与药液不对应的情况,比如,雾化器雾化的是用于治疗鼻炎的药液,而使用罩则配备的是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眼罩,此时,治疗鼻炎的药便被当做治疗眼睛的药使用,如此,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还可能引发其他的不适症状,存在较大的使用风险,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雾化装置,其包括配对使用的第一盛液容器21、第一输雾管2、第一使用罩6以及配对使用的第二盛液容器40、第二输雾管3、第二使用罩7,并且,当使用者使用第一盛液容器21、第一输雾管2和第一使用罩6时,雾化器1上的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同时被打开,此时雾化器1方可启动出雾;而当使用者使用第二盛液容器40、第二输雾管3和第二使用罩7时,第二输雾管3避让开第一控制开关4,第二盛液容器40避让开第二控制开关5,即使用第二盛液容器40、第二输雾管3和第二使用罩7时,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均不会被打开,此时,需要通过雾化器1上设置的另一启动开关来启动雾化器1工作。如此,当第一输雾管2、第二盛液容器40出现混用,或是当第二输雾管3、第一盛液容器21出现混用时,第一控制开关4和第二控制开关5中的一个必然被开启,但是又无法同时开启,此时,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启动雾化器1,雾化器1均不能开启出雾,从而能够起到防呆的作用,避免同一医用雾化装置用作多种治疗手段时容易出现药液误用的情况。
具体地,上述的第二药液可以是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或者咽喉炎等的呼吸道疾病的药液,其也可以是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或是治疗眼部炎症等的眼部用药药液;具体地,当第二药液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或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时,第二使用罩7为口鼻罩,当第二药液用于治疗眼睛时,第二使用罩7为眼罩,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配对使用,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更具体地,当上述的第一药液为用于治疗鼻子的药液时,第二药液为治疗眼睛或者口腔的药液,此时,第一使用罩6为口鼻罩,第二使用罩7为眼罩;反之,当以药液为治疗眼睛或者口腔的药液时,第二药液为用于治疗鼻子的药液,此时,第一使用罩6为眼罩,第二使用罩7为口鼻罩。如图19和图20所示,其中,图19所示即为治疗眼睛时本实施例的医用雾化装置的组装情况,图20所示出的则是治疗鼻子或口腔时本实施例的医用雾化装置的组装情况。
更具体地,如图18所示,第二盛液容器40与支撑罐41上的第二凸块414相对应的位置未设置凹腔212,或者该位置开设有缺口,以确保第二盛液容器40套设于支撑罐41内时,第二盛液容器40不会抵压打开第二控制开关5,除此之外,上述第二盛液容器40在雾化器1内的设置方式与第一盛液容器21相同,此处不再做具体的赘述;同样地,如图17所示,上述的第二输雾管3除与出雾口11连接的端部未设置有第一凸块201外(保证第二输雾管3与出雾口11相连时不会抵压打开第一控制开关4),其结构以及其与出雾口11的连接方式均与第一输雾管2相同,此处亦不再做具体的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器、第一使用罩和第一输雾管,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雾化振子、控制板、支撑罐和用于盛装第一药液的第一盛液容器,所述雾化振子和所述控制板电连接并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输雾管连接的出雾口,所述出雾口的侧边设置有当所述第一输雾管连接于所述出雾口时,经所述第一输雾管抵压而开启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盛液容器具有用于释放雾气并与所述出雾口相连通的敞口端,所述支撑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供所述第一盛液容器安装,所述雾化振子安装于所述支撑罐内,所述支撑罐上设置有当所述第一盛液容器安装于所述支撑罐内时,经所述第一盛液容器抵压而开启的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输雾管与所述出雾口相连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开启的第一凸块;
所述第一盛液容器的敞口端朝所述第一盛液容器的外部翻折延伸形成有环形搭接耳,所述环形搭接耳与所述支撑罐的敞口端的内周缘搭接固定,所述支撑罐的敞口端的外周缘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支撑罐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盛液容器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对应的位置朝背离所述第二凸块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腔,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固定于所述第二凸块上,所述第二凸块嵌设于所述凹腔内以使所述凹腔的侧壁抵压所述第二控制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雾管和所述出雾口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等间距间隔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外周缘的若干卡接槽和等间距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雾管内周缘的若干卡块,各所述卡块分别与各所述卡接槽一一对应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振子安装于所述支撑罐的下底面,且所述雾化振子正对所述第一盛液容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罐罐内盛装有用于传导所述雾化振子产生的振动能量的导能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产生热量的第一发热件、用于传导热量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一导热件的外层保护套件;
所述第一发热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热件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外层保护套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安装空腔,所述第一导热件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空腔内;
所述外层保护套件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支撑罐敞口端连接,所述外层保护套件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出雾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盛液容器的敞口端与所述第一导热件之间的防溅隔离件;
所述防溅隔离件包括球顶形隔离片和用于固定所述球顶形隔离片的环形固定座,所述球顶形隔离片的外周缘与所述环形固定座的内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固定座的外周缘与所述外层保护套件的第一开口端固定连接;
所述球顶形隔离片的中间部位朝向所述第一导热件所在的一侧凸起,所述球顶形隔离片的外周缘与所述环形固定座的内周缘之间开设有与所述出雾口相连通的出雾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保护套件的第二开口端上封盖有网格式挡件,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雾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网格式挡件上,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医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二使用罩和第二输雾管,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盛装第二药液的第二盛液容器;所述第二输雾管与所述出雾口连接,且所述第二输雾管避让开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盛液容器具有用于释放雾气并与所述出雾口相连通的敞口端,所述第二盛液容器安装于所述支撑罐内,且所述第二盛液容器避让开所述第二控制开关。
CN201811646677.7A 2018-12-29 2018-12-29 医用雾化装置 Active CN109602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6677.7A CN109602979B (zh) 2018-12-29 2018-12-29 医用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6677.7A CN109602979B (zh) 2018-12-29 2018-12-29 医用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2979A CN109602979A (zh) 2019-04-12
CN109602979B true CN109602979B (zh) 2024-04-19

Family

ID=6601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6677.7A Active CN109602979B (zh) 2018-12-29 2018-12-29 医用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2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5162A (zh) * 2021-11-03 2022-03-25 深圳摩尔雾化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双霍尔防错雾化结构、线性霍尔自适应算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898A (zh) * 2005-05-05 2008-08-20 普马特里克斯公司 超音波气雾产生器
CN103432660A (zh) * 2013-08-01 2013-12-11 张学军 便携式医用雾化器
WO2014139665A1 (de) * 2013-03-15 2014-09-18 Al-Ko Therm Gmbh Ultraschall-vernebelungsvorrichtung
CN209951968U (zh) * 2018-12-29 2020-01-17 广州润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08661U (zh) * 2016-06-22 2017-12-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雾化器的储油杯及雾化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898A (zh) * 2005-05-05 2008-08-20 普马特里克斯公司 超音波气雾产生器
WO2014139665A1 (de) * 2013-03-15 2014-09-18 Al-Ko Therm Gmbh Ultraschall-vernebelungsvorrichtung
CN103432660A (zh) * 2013-08-01 2013-12-11 张学军 便携式医用雾化器
CN209951968U (zh) * 2018-12-29 2020-01-17 广州润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2979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2979B (zh) 医用雾化装置
CN109595727B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12535782A (zh) 医用雾化器
CN114558207A (zh) 一种雾化结构
CN209951968U (zh) 医用雾化装置
CN106668994B (zh) 医用超声波雾化器
WO2023138046A1 (zh) 一种可通体储液的主机及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0754704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09951969U (zh) 加热型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09512214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11134367A (zh) 一种可加热的手持压缩雾化器
CN109602978B (zh) 加热型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09595728B (zh) 防倒流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09512213U (zh) 防倒流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JP2005278742A (ja) 霧放出器
CN212327042U (zh)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香薰机
CN210750707U (zh) 一种计量吸入给药器
CN208193354U (zh) 一种骨科超声雾化吸入器
CN112156291A (zh) 口吸式雾化器
CN212306802U (zh) 一种可加热的手持压缩雾化器
CN216644332U (zh) 一种可杀菌的取暖器
CN220607348U (zh)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115944816A (zh) 一种医用综合气溶胶发生器及使用方法
CN2259232Y (zh) 多功能手持式超声雾化器
JP2575560Y2 (ja) 超音波式霧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