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1223A -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1223A
CN109601223A CN201811619859.5A CN201811619859A CN109601223A CN 109601223 A CN109601223 A CN 109601223A CN 201811619859 A CN201811619859 A CN 201811619859A CN 109601223 A CN109601223 A CN 109601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oil
morinda officinalis
decomposed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98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淑燕
王德州
陈佛传
张冬生
邓小霞
吕莲会
王苏金
陈新强
吴永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gyuan Agrofore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gyuan Agrofore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gyuan Agrofore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gyuan Agrofore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98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1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1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1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油茶林地选择;(2)林地整理和培肥;(3)做条形畦;(4)挖种植穴;(5)种植;(6)早期管理;(7)后期管理;(8)修剪藤蔓;(9)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冬季进行挖收。本发明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管理方便,提高了油茶林的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油茶林的经济产出,对巴戟天进行后期管理时,还可同时兼顾油茶的维护管理,大大降低了巴戟天种植和油茶种植的管理成本,巴戟天成活率高,长势好,病害少,管理方便,产量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济林业配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油茶种子可榨油食用,茶油色清味香,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营养丰富,是优质的食用油,还可以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油茶被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我国南方林区的红壤大多数由第四纪红壤黏土发育而成,水稳性较差,抗蚀性较弱,加上南方地区地形起伏,自然切割强烈,雨季相对集中,受台风影响,雨量大,容易造成水侵蚀,从而容易导致油茶林经营过程中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严重影响油茶林的产量和质量。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进行林下间作套种,既可增加经济收益,又可增加油茶林的固土和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油茶生长。近几年,在油茶林套种金银花、太子参、玉竹等中药材已获得成功,但尚未见在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报道出现。
巴戟天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广东省首批立法保护的8大岭南道地药材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巴戟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等。药理研究表明,巴戟天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甲状腺功能、抗衰老、促进骨生长及促进造血等作用。作为大宗的岭南道地药材,目前巴戟天野生资源近乎枯竭,主要靠人工种植,被列为3级保护植物。巴戟天是一种比较难管理的植物,其幼株喜湿润,而成株却喜阳,怕旱又怕涝,怕寒又怕热。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以解决目前油茶林种植和巴戟天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低于30°,海拔高度低于500m,年平均气温为20~25℃,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800mm,背风向阳,土壤pH为6~7,土层厚度在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为套种林地;
(2)林地整理和培肥
将套种林地上的杂草树木连根拔出,以油茶树的行间作为待种林地,待种林地的外侧边缘距离油茶树蔸80~100cm,每亩待种林地施培肥土800~1000kg,然后将待种林地深翻30~35cm,深翻时把培肥土翻入土中,25~35天后再翻耕一次,并将土耙细整平;第一次深翻后,将土壤搁置25~35天,可使土壤变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还可使土壤得到暴晒,从而对土壤起到杀菌和消毒作用;
(3)做条形畦
在待种林地上整理宽80~100cm、高30~40cm的条形畦,两侧开设15~20cm的排水沟,畦面盖3~5cm厚的火烧土;
(4)挖种植穴
在条形畦的中间按株距35~40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和宽均为25~30cm,种植穴的底部铺施0.25~0.5kg的基肥;
(5)种植
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选择雨后的阴天进行种植,选择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或扦插苗作为种苗,起苗前先将上部嫩苗剪去,留长18~22cm,保留3~4个茎节,起苗后立即用黄泥浆蘸根,每穴栽苗1~2株,压实泥土,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松土;本发明选择雨后的阴天进行种植,使巴戟天苗易于成活;
(6)早期管理
种植后的前2个月,穴内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70%,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栽;
(7)后期管理
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5月和10月各除草1次,结合除草进行翻蔓、浅表松土、培土和施肥,施肥时将有机肥混入泥土中,每株施1.5~2.5kg,避免有机肥与茎基部直接接触,以免产生肥害;
(8)修剪藤蔓
在冬季,将已老化的茎蔓剪去,保留幼嫩的呈红紫色的茎蔓,避免因茎叶过长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使营养集中于根部,也避免巴戟天过长的茎蔓影响油茶的生长;
(9)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冬季进行挖收。
套种过程中,若巴戟天发生病虫害,如茎基腐病、轮纹病、烟煤病和蚜虫等,可采用现有方法进行防治,如茎基腐病采用1:1:(140~200)的波尔多液或稀释800~1000倍的代森锌喷射,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病株连根带土挖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泥肥50~150份、腐殖土50~150份、草木灰30~60份、腐熟鸡粪50~80份、腐熟猪粪40~70份和腐熟蚯蚓粪20~40份。
优选地,所述培肥土的制备方法为:将泥肥、腐殖土、草木灰、腐熟鸡粪、腐熟猪粪和腐熟蚯蚓粪混合均匀,堆放2~3天,即得所述培肥土。
最优选地,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泥肥100份、腐殖土100份、草木灰45份、腐熟鸡粪65份、腐熟猪粪55份和腐熟蚯蚓粪30份。
优选地,所述泥肥为河泥、塘泥、沟泥、湖泥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培肥土能有效提高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林地土壤的微团聚体、通气性、持水性和保肥性,快速改良土壤,快速培肥,绿色环保,为巴戟天提供良好的理化环境。
优选地,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肥80~100份、火烧土20~30份、腐熟蚯蚓粪3~10份、腐熟过磷酸钙1~2份、腐熟牛粪10~20份和熟石灰1~3份。
优选地,所述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炭基肥、火烧土、腐熟蚯蚓粪、腐熟过磷酸钙、腐熟牛粪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堆制成肥堆,在表面加盖透气性覆盖物,堆放3~4天,即得所述基肥。
最优选地,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肥90份、火烧土25份、腐熟蚯蚓粪6份、腐熟过磷酸钙1.5份、腐熟牛粪15份和熟石灰2份。
优选地,所述炭基肥为炭基有机肥,其炭含量为15%~25%。炭基肥,一种以生物质炭为基质,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特点、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以及科学施肥原理,添加有机质或/和无机质配制而成的生态环保型肥料。炭基肥分为三大基本类型:炭基有机肥;炭基无机肥;炭基有机无机复合肥(复混肥)。炭基有机肥是由农作物废料秸秆经分解后产生的秸秆炭,作为有机肥的基料,生产出的有机肥,它主要起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施到土壤中可以提高肥效,保持很好的土壤肥力,实现土地的碳元素平衡。本发明采用的炭基有机肥购自平顶山市博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蚯蚓粪是一种黑色、均一、有自然泥土味的细碎类物质,具有很好的孔性、通气性、排水性和高的持水量。蚯蚓粪与土壤混合后使土壤不再板结和坚硬,从而能增进土壤与空气的接触。蚯蚓粪因有很大的表面积,使得许多有益微生物得以生存,并具有吸收和保持营养物质的能力。本发明采用的腐熟蚯蚓粪购自石家庄百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发明所述基肥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肥效,能供给巴戟天苗期所需的养分,为巴戟天种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还可改良土壤,利于巴戟天种苗的成活。
优选地,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00~300份、含磷骨粉50~80份、含钾草木灰30~60份、珍珠岩10~20份、火烧土10~20份、生物肥料发酵剂1~5份、膨润土5~10份、米糠50~70份、熟石灰10~20份和水200~300份。
优选地,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1)将植物腐熟料、含磷骨粉、含钾草木灰、珍珠岩、米糠、生物肥料发酵剂和水混合均匀在50~70℃下发酵6~8天,得到发酵基料;(2)将发酵基料、火烧土、膨润土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有机肥。
优选地,所述含磷骨粉的磷含量为5%~10%,所述含钾草木灰的钾含量为4%~7%。
最优选地,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50份、含磷骨粉65份、含钾草木灰45份、珍珠岩15份、火烧土15份、生物肥料发酵剂3份、膨润土8份、米糠60份、熟石灰15份和水250份。
本发明所述有机肥为绿色有机肥,无公害、无污染,并能有效改良土壤,激发巴戟天的发育生长,其中的营养成分经过发酵之后,易于被巴戟天直接吸收。熟石灰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能有效防止巴戟天感染轮纹病、烟煤病等,促进巴戟天的健康生长,还可调节土壤的pH,防止土壤过酸。珍珠岩的加入能增加发酵基料的透气性,利于物料全面发酵。火烧土和膨润土的加入能增加有机肥的松散性,施入土壤后,还能增加土壤透气,利于巴戟天生长。
本发明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根据巴戟天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多种配制的绿色肥料,先是采用培肥土对油茶林地进行培肥改良,使林地土壤更适合巴戟天生长,然后采用利于巴戟天种苗成活的基肥,最后采用利于巴戟天发育生长的有机肥,该有机肥可有效防治巴戟天发生病害。本发明采用的肥料绿色环保,无污染,对土壤的酸碱度影响不大。
本发明采用的生物肥料发酵剂购自北京神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型号003。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以重量百分含量计,黄泥浆中含有0.1%~0.5%的生根壮苗剂。本发明采用的生根壮苗剂购自英国兰博田佰利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管理方便,提高了油茶林的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油茶林的经济产出。巴戟天的套种使油茶林地的土壤得到了很好的改良,肥力大大提升,为油茶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更利于其后期的健康生长和高产出。同时,巴戟天庞大的根系还可大大增强油茶林地的固土、保水和保肥能力。巴戟天处于幼苗期时,油茶可为其提供遮阴,无需人工插放遮阴物。加上,油茶每年采果后都需进行整形修枝,这也保障了巴戟天成株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此外,对巴戟天进行后期管理时,还可同时兼顾油茶的维护管理,大大降低了巴戟天种植和油茶种植的管理成本。
2、本发明套种巴戟天过程中,施用的配制肥料环保无污染,且实现了废物利用,不仅供给巴戟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还能有效防止巴戟天发生病害,增加巴戟天的产量。
3、采用本发明方法套种的巴戟天成活率高,长势好,病害少,管理方便,产量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低于30°,海拔高度低于500m,年平均气温为20~25℃,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800mm,背风向阳,土壤pH为6~7,土层厚度在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为套种林地;
(2)林地整理和培肥
将套种林地上的杂草树木连根拔出,以油茶树的行间作为待种林地,待种林地的外侧边缘距离油茶树蔸80cm,每亩待种林地施培肥土800kg,然后将待种林地深翻30cm,深翻时把培肥土翻入土中25天后再翻耕一次,并将土耙细整平;
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塘泥100份、腐殖土100份、草木灰45份、腐熟鸡粪65份、腐熟猪粪55份和腐熟蚯蚓粪30份;
所述培肥土的制备方法为:将塘泥、腐殖土、草木灰、腐熟鸡粪、腐熟猪粪和腐熟蚯蚓粪混合均匀,堆放3天,即得所述培肥土;
(3)做条形畦
在待种林地上整理宽80cm、高30cm的条形畦,两侧开设15cm的排水沟,畦面盖3cm厚的火烧土;
(4)挖种植穴
在条形畦的中间按株距35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和宽均为25cm,种植穴的底部铺施0.25kg的基肥;
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有机肥90份、火烧土25份、腐熟蚯蚓粪6份、腐熟过磷酸钙1.5份、腐熟牛粪15份和熟石灰2份;
所述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炭基有机肥、火烧土、腐熟蚯蚓粪、腐熟过磷酸钙、腐熟牛粪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堆制成肥堆,在表面加盖透气性覆盖物,堆放4天,即得所述基肥;
(5)种植
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选择雨后的阴天进行种植,选择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或扦插苗作为种苗,起苗前先将上部嫩苗剪去,留长18~22cm,保留3~4个茎节,起苗后立即用黄泥浆蘸根,黄泥浆中含有0.3%的生根壮苗剂,每穴栽苗1~2株,压实泥土,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松土;
(6)早期管理
种植后的前2个月,穴内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70%,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栽;
(7)后期管理
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5月和10月各除草1次,结合除草进行翻蔓、浅表松土、培土和施肥,施肥时将有机肥混入泥土中,每株施1.5kg,避免有机肥与茎基部直接接触,以免产生肥害;
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50份、含磷骨粉65份、含钾草木灰45份、珍珠岩15份、火烧土15份、生物肥料发酵剂3份、膨润土8份、米糠60份、熟石灰15份和水250份;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1)将植物腐熟料、含磷骨粉、含钾草木灰、珍珠岩、米糠、生物肥料发酵剂和水混合均匀在60℃下自然发酵7天,得到发酵基料;(2)将发酵基料、火烧土、膨润土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有机肥;所述含磷骨粉的磷含量为8%,所述含钾草木灰的钾含量为6%;
(8)修剪藤蔓
在冬季,将已老化的茎蔓剪去,保留幼嫩的呈红紫色的茎蔓,避免因茎叶过长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使营养集中于根部,也避免巴戟天过长的茎蔓影响油茶的生长;
(9)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冬季进行挖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低于30°,海拔高度低于500m,年平均气温为20~25℃,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800mm,背风向阳,土壤pH为6~7,土层厚度在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为套种林地;
(2)林地整理和培肥
将套种林地上的杂草树木连根拔出,以油茶树的行间作为待种林地,待种林地的外侧边缘距离油茶树蔸90cm,每亩待种林地施培肥土900kg,然后将待种林地深翻30cm,深翻时把培肥土翻入土中,30天后再翻耕一次,并将土耙细整平;
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塘泥50份、腐殖土150份、草木灰30份、腐熟鸡粪50份、腐熟猪粪70份和腐熟蚯蚓粪20份;
所述培肥土的制备方法为:将塘泥、腐殖土、草木灰、腐熟鸡粪、腐熟猪粪和腐熟蚯蚓粪混合均匀,堆放2天,即得所述培肥土;
(3)做条形畦
在待种林地上整理宽90cm、高35cm的条形畦,两侧开设15cm的排水沟,畦面盖4cm厚的火烧土;
(4)挖种植穴
在条形畦的中间按株距38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和宽均为28cm,种植穴的底部铺施0.35kg的基肥;
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有机肥80份、火烧土30份、腐熟蚯蚓粪10份、腐熟过磷酸钙1份、腐熟牛粪20份和熟石灰3份;
所述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炭基有机肥、火烧土、腐熟蚯蚓粪、腐熟过磷酸钙、腐熟牛粪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堆制成肥堆,在表面加盖透气性覆盖物,堆放4天,即得所述基肥;
(5)种植
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选择雨后的阴天进行种植,选择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或扦插苗作为种苗,起苗前先将上部嫩苗剪去,留长18~22cm,保留3~4个茎节,起苗后立即用黄泥浆蘸根,黄泥浆中含有0.1%的生根壮苗剂,每穴栽苗1~2株,压实泥土,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松土;
(6)早期管理
种植后的前2个月,穴内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70%,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栽;
(7)后期管理
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5月和10月各除草1次,结合除草进行翻蔓、浅表松土、培土和施肥,将有机肥混入泥土中,每株施2kg,避免有机肥与茎基部直接接触,以免产生肥害;
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00份、含磷骨粉50份、含钾草木灰30份、珍珠岩10份、火烧土20份、生物肥料发酵剂1份、膨润土10份、米糠50份、熟石灰10份和水200份;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1)将植物腐熟料、含磷骨粉、含钾草木灰、珍珠岩、米糠、生物肥料发酵剂和水混合均匀在50℃下自然发酵6天,得到发酵基料;(2)将发酵基料、火烧土、膨润土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有机肥;所述含磷骨粉的磷含量为5%,所述含钾草木灰的钾含量为4%;
(8)修剪藤蔓
在冬季,将已老化的茎蔓剪去,保留幼嫩的呈红紫色的茎蔓,使营养集中于根部;
(9)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冬季进行挖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低于30°,海拔高度低于500m,年平均气温为20~25℃,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800mm,背风向阳,土壤pH为6~7,土层厚度在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为套种林地;
(2)林地整理和培肥
将套种林地上的杂草树木连根拔出,以油茶树的行间作为待种林地,待种林地的外侧边缘距离油茶树蔸100cm,每亩待种林地施培肥土1000kg,然后将待种林地深翻35cm,深翻时把培肥土翻入土中,35天后再翻耕一次,并将土耙细整平;
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塘泥150份、腐殖土50份、草木灰60份、腐熟鸡粪80份、腐熟猪粪40份和腐熟蚯蚓粪40份;
所述培肥土的制备方法为:将塘泥、腐殖土、草木灰、腐熟鸡粪、腐熟猪粪和腐熟蚯蚓粪混合均匀,堆放3天,即得所述培肥土;
(3)做条形畦
在待种林地上整理宽100cm、高40cm的条形畦,两侧开设20cm的排水沟,畦面盖5cm厚的火烧土;
(4)挖种植穴
在条形畦的中间按株距40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和宽均为30cm,种植穴的底部铺施0.5kg的基肥;
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有机肥100份、火烧土20份、腐熟蚯蚓粪3份、腐熟过磷酸钙2份、腐熟牛粪10份和熟石灰1份;
所述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炭基有机肥、火烧土、腐熟蚯蚓粪、腐熟过磷酸钙、腐熟牛粪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堆制成肥堆,在表面加盖透气性覆盖物,堆放3天,即得所述基肥;
(5)种植
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选择雨后的阴天进行种植,选择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或扦插苗作为种苗,起苗前先将上部嫩苗剪去,留长18~22cm,保留3~4个茎节,起苗后立即用黄泥浆蘸根,黄泥浆中含有0.5%的生根壮苗剂,每穴栽苗1~2株,压实泥土,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松土;
(6)早期管理
种植后的前2个月,穴内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70%,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栽;
(7)后期管理
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5月和10月各除草1次,结合除草进行翻蔓、浅表松土、培土和施肥,将有机肥混入泥土中,每株施2.5kg,避免有机肥与茎基部直接接触,以免产生肥害;
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300份、含磷骨粉80份、含钾草木灰60份、珍珠岩20份、火烧土10份、生物肥料发酵剂5份、膨润土5份、米糠70份、熟石灰20份和水300份;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1)将植物腐熟料、含磷骨粉、含钾草木灰、珍珠岩、米糠、生物肥料发酵剂和水混合均匀在70℃下发酵8天,得到发酵基料;(2)将发酵基料、火烧土、膨润土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有机肥;所述含磷骨粉的磷含量为10%,所述含钾草木灰的钾含量为7%;
(8)修剪藤蔓
在冬季,将已老化的茎蔓剪去,保留幼嫩的呈红紫色的茎蔓,使营养集中于根部;
(9)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冬季进行挖收。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一种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所使用的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有机肥30份、火烧土20份、腐熟蚯蚓粪30份、腐熟过磷酸钙0.5份、腐熟牛粪5份和熟石灰5份。该基肥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2的基肥的制备方法。除此之外,对比例1的其它种植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一种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所使用的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有机肥80份、火烧土30份、腐熟过磷酸钙1份和腐熟牛粪20份。该基肥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2的基肥的制备方法。除此之外,对比例2的其它种植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一种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所使用的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100份、含磷骨粉30份、含钾草木灰80份、珍珠岩30份、火烧土80份、生物肥料发酵剂0.5份、膨润土20份、米糠40份、熟石灰5份和水180份。该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2的有机肥的制备方法。除此之外,对比例3的其它种植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4
对比例4提供一种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4所使用的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00份、珍珠岩10份、火烧土20份、生物肥料发酵剂1份、膨润土10份、米糠50份、熟石灰10份和水200份。该基肥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2的基肥的制备方法。除此之外,对比例4的其它种植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
套种试验案例
本发明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曾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4年生的油茶林下进行了套种对比试验(油茶林的种植密度为100株/亩)。试验时间为2014年3月下旬,该油茶林的地理环境为:坡度为26°,海拔高度为418m,背风向阳,土壤pH为6.4,土层厚度为62cm。该油茶林于2014年的气候特征为:年平均气温为21.3℃,年平均降雨量为1512mm。
具体试验方法:在试验林地划分7块试验地,每块试验地的面积均为1亩,将每块试验地均分为2个区域,记为A区和B区。各试验地的A区用作对照,油茶林下不套种巴戟天;B区用于试验,油茶林下套种巴戟天,4年采收。其中,试验地1的B区按实施例1的方法套种,试验地2的B区按实施例2的方法套种,试验地3的B区按实施例3的方法套种,试验地4的B区按对比例1的方法套种,试验地5的B区按对比例2的方法套种,试验地6的B区按对比例3的方法套种,试验地7的B区按对比例4的方法套种。各试验地的巴戟天采收和油茶果采收分别于同一天进行。
对各试验地的巴戟天平均每株的鲜藤产量(x)进行统计,并对套种期间各试验地的油茶平均每株每次的鲜果产量(y)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的结果可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法套种巴戟天的试验地1~3的B区中,巴戟天和油茶的长势均较好,且B区的油茶果产量明显优于A区,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和高产出,且巴戟天的收成可观。从试验地4~7的B区的收成结果可看出,基肥和有机肥的配方对巴戟天的生长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其产量,也对油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以本发明配方的基肥和有机肥配套本发明的方法对巴戟天进行油茶林下套种,可使巴戟天和油茶都获得较好的生长,产量可观。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油茶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低于30°,海拔高度低于500m,年平均气温为20~25℃,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1800mm,背风向阳,土壤pH为6~7,土层厚度在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为套种林地;
(2)林地整理和培肥
将套种林地上的杂草树木连根拔出,以油茶树的行间作为待种林地,待种林地的外侧边缘距离油茶树蔸80~100cm,每亩待种林地施培肥土800~1000kg,然后将待种林地深翻30~35cm,把培肥土翻入土中,25~35天后再翻耕一次,并将土耙细整平;
(3)做条形畦
在待种林地上整理宽80~100cm、高30~40cm的条形畦,两侧开设15~20cm的排水沟,畦面盖3~5cm厚的火烧土;
(4)挖种植穴
在条形畦的中间按株距35~40cm挖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和宽均为25~30cm,种植穴的底部铺施0.25~0.5kg的基肥;
(5)种植
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选择雨后的阴天进行种植,选择长势良好的巴戟天驯化苗或扦插苗作为种苗,起苗前先将上部嫩苗剪去,留长18~22cm,保留3~4个茎节,起苗后立即用黄泥浆蘸根,每穴栽苗1~2株,压实泥土,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松土;
(6)早期管理
种植后的前2个月,穴内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70%,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发现死苗缺株及时补栽;
(7)后期管理
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5月和10月各除草1次,结合除草进行翻蔓、浅表松土、培土和施肥,施肥时将有机肥混入泥土中,每株施1.5~2.5kg,避免有机肥与茎基部直接接触;
(8)修剪藤蔓
在冬季,将已老化的茎蔓剪去,保留幼嫩的呈红紫色的茎蔓;
(9)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冬季进行挖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泥肥50~150份、腐殖土50~150份、草木灰30~60份、腐熟鸡粪50~80份、腐熟猪粪40~70份和腐熟蚯蚓粪20~40份;
所述培肥土的制备方法为:将泥肥、腐殖土、草木灰、腐熟鸡粪、腐熟猪粪和腐熟蚯蚓粪混合均匀,堆放2~3天,即得所述培肥土;
优选地,所述泥肥为河泥、塘泥、沟泥、湖泥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肥土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泥肥100份、腐殖土100份、草木灰45份、腐熟鸡粪65份、腐熟猪粪55份和腐熟蚯蚓粪3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肥80~100份、火烧土20~30份、腐熟蚯蚓粪3~10份、腐熟过磷酸钙1~2份、腐熟牛粪10~20份和熟石灰1~3份;
所述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炭基肥、火烧土、腐熟蚯蚓粪、腐熟过磷酸钙、腐熟牛粪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堆制成肥堆,在表面加盖透气性覆盖物,堆放3~4天,即得所述基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炭基肥90份、火烧土25份、腐熟蚯蚓粪6份、腐熟过磷酸钙1.5份、腐熟牛粪15份和熟石灰2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00~300份、含磷骨粉50~80份、含钾草木灰30~60份、珍珠岩10~20份、火烧土10~20份、生物肥料发酵剂1~5份、膨润土5~10份、米糠50~70份、熟石灰10~20份和水200~300份;
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1)将植物腐熟料、含磷骨粉、含钾草木灰、珍珠岩、米糠、生物肥料发酵剂和水混合均匀在50~70℃下发酵6~8天,得到发酵基料;(2)将发酵基料、火烧土、膨润土和熟石灰混合均匀,即得所述有机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骨粉的磷含量为5%~10%,所述含钾草木灰的钾含量为4%~7%。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配而成:植物腐熟料250份、含磷骨粉65份、含钾草木灰45份、珍珠岩15份、火烧土15份、生物肥料发酵剂3份、膨润土8份、米糠60份、熟石灰15份和水250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以重量百分含量计,黄泥浆中含有0.1%~0.5%的生根壮苗剂。
CN201811619859.5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Pending CN109601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9859.5A CN109601223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9859.5A CN109601223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1223A true CN109601223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1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9859.5A Pending CN109601223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方便管理的油茶林套种巴戟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12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515A (zh) * 2019-07-19 2019-10-15 中山大学 一种种植巴戟天的复配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54725A (ja) * 2014-09-12 2016-04-21 遠赤青汁株式会社 植物の育成方法
CN105815081A (zh) * 2016-04-01 2016-08-03 漳州市柘参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山丘坡地巴戟天栽培方法
CN106068734A (zh) * 2016-06-07 2016-11-09 湖南科技学院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湘玉竹的方法
CN107278764A (zh) * 2017-06-26 2017-10-24 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种油茶套种太子参的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54725A (ja) * 2014-09-12 2016-04-21 遠赤青汁株式会社 植物の育成方法
CN105815081A (zh) * 2016-04-01 2016-08-03 漳州市柘参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山丘坡地巴戟天栽培方法
CN106068734A (zh) * 2016-06-07 2016-11-09 湖南科技学院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湘玉竹的方法
CN107278764A (zh) * 2017-06-26 2017-10-24 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种油茶套种太子参的种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515A (zh) * 2019-07-19 2019-10-15 中山大学 一种种植巴戟天的复配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8734B (zh)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湘玉竹的方法
CN105660285B (zh) 一种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
CN103798030B (zh) 安吉白茶生态高效栽培方法
CN101361446B (zh) 大花红景天种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3907472B (zh) 喀斯特地区苏木栽培的方法
CN106613705B (zh) 一种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
CN105075652B (zh) 红壤丘岗区新垦油茶幼林林地快速培肥的方法
CN105052530B (zh) 一种油茶与金槐的间种方法
CN101438659A (zh) 川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CN105660239B (zh)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CN104106354A (zh) 猴樟苗木繁育技术
CN105917903B (zh) 一种土壤薄层石质山地侵蚀陡坡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法
CN107624518A (zh) 增加生物碳储量和碳封存量的方法
CN106576868A (zh)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白术的方法
CN104956981A (zh) 涵养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CN107439308A (zh) 一种红阳猕猴桃的栽培方法
CN106577148A (zh)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射干的方法
CN104303753A (zh) 一种悬空式长山药栽培方法
CN106305275A (zh) 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
CN106069016A (zh) 一种春植蔗套种甘薯的栽培方法
CN109511482B (zh) 一种在叶用辣木林下种植香茅草的复合经营方法
CN103430743B (zh) 一种植人参的土壤优化栽培方法
CN102640651A (zh) 一种姜黄种姜优选及种植方法
CN106688797A (zh)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沙参的方法
CN113039989A (zh) 丘陵山区富硒果园改土控草的智能生态化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