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0830A -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0830A
CN109600830A CN201910100917.1A CN201910100917A CN109600830A CN 109600830 A CN109600830 A CN 109600830A CN 201910100917 A CN201910100917 A CN 201910100917A CN 109600830 A CN109600830 A CN 109600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ignal
mobile terminal
motion state
interval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09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思平
聂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an Ic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1009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0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0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0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9Locating 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objects in boreholes or wells, e.g. the position of an extending arm; Identifying the free or blocked portions of p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定位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基于所述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基于上述判断结果,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通过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定位信号的覆盖情况,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通过本发明,能有选择地降低定位信号发送频率,从而节省移动终端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环境下,对移动终端电池性能的要求较高,例如,在矿井或类似环境下。以矿井为例,矿井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对使用其中的移动终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矿井下空间狭小,而在这狭小的空间内还要架设电缆、照明线,铺设水管、铁轨等其他设施,因此,移动终端的体积和天线尺寸受到制约,移动终端需要具备较小的体积。
二、要求移动终端抗干扰能力强。井下的机电设备对移动终端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因此,移动终端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三、矿井下自然环境恶劣,因此,移动终端需要具备较好的防尘、防水、防潮、防冲击等性能。
由于上述种种条件的限制,矿井下使用的移动终端的外壳通常都采用超声波焊接或者其他能达到防水效果的外壳固定方式;同时,由于移动终端尺寸的限制,导致移动终端所使用的电池容量有限。当电池一旦安装在移动终端上,无论移动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它都一直处于正常工作下的耗电状态。因此,以上因素最终会导致移动终端耗电严重。而这对于矿井下移动终端不便于更换电池、电力资源又极其有限的现状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的方法,以在具有同等尺寸和结构的移动终端的条件下,达到节省电池电量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
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
基于所述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
基于上述判断结果,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所述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怠速状态、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运动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当所述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怠速状态时,设置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当所述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状态时,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其中,
如果所述动终端未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非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其中,所述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可以设置为不发送定位信号。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定位信号为为RFID定位信号、ZigBee定位信号或UWB定位信号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传感器,用于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
定位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对移动终端定位的信号;
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所述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以及基于上述判断结果,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中,所述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怠速状态、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运动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中,当所述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怠速状态时,设置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当所述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状态时,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中,其中,
如果所述动终端未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非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中,其中,所述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可以设置为不发送定位信号。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定位信号为为RFID定位信号、ZigBee定位信号或UWB定位信号中的一种。
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的休眠电流为nA级别,工作电流为10uA级别。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定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出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流程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以下所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在此基础上,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所限制。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名称来指称特定组件。应当理解,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称来指称同一个组件。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实质性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准则。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其应解释为“包含但不限定于”或“包括但不限定于”。本申请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100。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传感器101、定位信号发送单元102和中央处理单元103。其中,所述传感器101用于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所述定位信号发送单元102用于发送对移动终端定位的信号。
其中,所述传感器101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优选地,可以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式加速度传感器等。所述传感器的休眠电流为nA级别,工作电流为10μA级别。
所述定位信号发送单元102,优选地,采用短距离无线定位。
矿井是一个受自然条件所限制的环境,矿井的巷道空间狭小,无线信号在巷道内传输存在着大量的反射、散射、衍射以及透射等现象,而矿井中的通信设备的功率还需要满足井下防爆的要求。对矿井下移动终端的定位既是为了满足生产运输中的通信需求,同时,一旦矿井内发生生产事故,移动终端的定位也为被困人员的救援提供了位置和状态信息。目前,常见的井下定位方式有:
1.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个卫星的数据按照定位运算方法计算出用户所在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但由于巷道相对密闭,尚无法将现有成熟的地面GPS卫星定位的方法直接应用于井下,采用GPS定位成本较高。
2.短距离定位技术
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双方传输距离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即可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短距离定位技术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相对于全球定位系统而言的,其工作原理和GPS定位原理都是基于电磁波定位技术。短距离定位系统主要由分布在定位区域边缘的基站和定位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组成。移动终端通过测量到基站的距离,然后根据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出移动站在定位区域中的位置。
当本发明的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应用于矿井下时,为了避免矿井下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定位产生的不利影响,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采用短距离定位技术进行定位这一更佳方式。所述的短距离定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定位、基于ZigBee的定位、基于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的定位。其中,超宽带无线电发射的是持续时间极短的单周期脉冲且占空比极低,多径信号在时间上是可分离的,抗干扰能力强;相对红外、超声波、蓝牙等定位方法,不需要产生正弦载波,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超宽带系统使用脉冲的持续时间一般在0.20ns~2ns之间,有很低的占空比,在高速通信时系统的耗电量仅为几百μW至几十mW,功耗极低。而且井下封闭环境不受频率使用的限制。有鉴于此,利用超宽带的定位技术的上述特点,本发明提出将其应用在矿井下使用,很好地解决了空间狭小的矿井下对移动终端的抗干扰能力的要求。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03,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所述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以及基于上述判断结果,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03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CPU与NP的组合。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0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所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ASIC与PLD的组合。所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定位信号覆盖区域的判断,而进一步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既实现了矿井下的精确定位,又对移动终端处于不同运动状态下区别对待,最大化减少定位信号的发送间隔,从而节约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增加了矿井下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能显著节约矿井下作业的总能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
所述移动终端采用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包括:传感器101、定位信号发送单元102和中央处理单元103。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在步骤201中,感测由传感器来实现,优选地,所述传感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例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式加速度传感器等。所述传感器的休眠电流为nA级别,工作电流为10μA级别。
步骤202:根据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当感测到步骤201的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时,根据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一般来讲,根据加速度值的大小判断出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状态有:
静止状态,即,加速度值为0,速度值也为0。
怠速状态,即,相对应移动终端在矿井中的常规运动速度而言具有极低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加速度值,可以等同于静止状态的判断。
匀速运动状态,此时移动终端在矿井中具有常规的运动速度,并且加速度值为一恒定值。
非匀速运动状态,此时移动终端在矿井中具有常规的运动速度,并且加速度值为一变量。
步骤203:根据步骤202判断出移动终端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如果判断出移动终端是静止状态或者怠速状态,此种情况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为0或忽略不计,因此均可以将其标示为停止,此时,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对于上一时刻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乃至忽略不计,这个时候,对移动终端连续定位的意义不大,因此,无需进行连续定位,以节约移动终端的耗电。
步骤204:由于移动终端处于静止或怠速状态,因此,无需再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而可直接设置较长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或者不发送定位信号,即,可以看作将定位信号发送间隔设置为无限长。所述定位信号发送间隔为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
所述移动终端采用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包括:传感器101、定位信号发送单元102和中央处理单元103。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在步骤301中,感测由传感器来实现,优选地,所述传感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例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式加速度传感器等。所述传感器的休眠电流为nA级别,工作电流为10μA级别。
步骤302:根据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当感测到步骤301的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时,根据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一般来讲,根据加速度值的大小判断出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状态有:
静止状态,即,加速度值为0,速度值也为0。
怠速状态,即,相对应移动终端在矿井中的常规运动速度而言具有极低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加速度值,可以等同于静止状态的判断。
匀速运动状态,此时移动终端在矿井中具有常规的运动速度,并且加速度值为一恒定值。
非匀速运动状态,此时移动终端在矿井中具有常规的运动速度,并且加速度值为一变量。
步骤303:根据步骤302判断出移动终端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如果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匀速运动或非匀速运动,则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如果移动终端是匀速运动或非匀速运动,说明移动终端的位置持续变化,而非静止不动,此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持续定位以进一步获得移动终端下一时刻的具体位置,由于移动终端处于强度不同的定位信号覆盖区域,对其定位信号发送的间隔要求也相应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
步骤304:当在步骤303判断出移动终端处于匀速运动或非匀速运动后,在步骤304,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的覆盖区域。如果移动终端未处于定位信号的覆盖区域,则不需要且也不能进行定位,此时的发送定位信号是无意义的,故而此时,可以设置较长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或者不发送定位信号,即,定位信号发送间隔设置为无限长。所述定位信号发送间隔为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
所述移动终端采用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包括:传感器101、定位信号发送单元102和中央处理单元103。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在步骤401中,感测由传感器来实现,优选地,所述传感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例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式加速度传感器等。所述传感器的休眠电流为nA级别,工作电流为10μA级别。
步骤402:根据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当感测到步骤401的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时,根据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一般来讲,根据加速度值的大小判断出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状态有:
静止状态,即,加速度值为0,速度值也为0。
怠速状态,即,相对应移动终端在矿井中的常规运动速度而言具有极低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加速度值,可以等同于静止状态的判断。
匀速运动状态,此时移动终端在矿井中具有常规的运动速度,并且加速度值为一恒定值。
非匀速运动状态,此时移动终端在矿井中具有常规的运动速度,并且加速度值为一变量。
步骤403:根据步骤402判断出移动终端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如果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匀速运动或非匀速运动,则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如果移动终端是匀速运动或非匀速运动,说明移动终端的位置持续变化,而非静止不动,此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持续定位以进一步获得移动终端下一时刻的具体位置,由于移动终端处于强度不同的定位信号覆盖区域,对其定位信号发送的间隔要求也相应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
步骤404:如果移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并且移动终端是匀速运动,此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估出连续的定位点,也不需要频繁发送定位信号来进行定位,故而此时,可设置较长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所述定位信号发送间隔为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步骤404的另一种情况是:
如果移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域,并且移动终端是非匀速运动,此时不便于根据历史数据预估出连续的定位点,故而需要较频繁地发送定位信号,因此,设置较短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所述定位信号发送间隔为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优选地,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移动终端静止或怠速时、移动终端未处均能降低移动终端发送定位信号频率从而节约移动终端耗电量。
优选地,在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技术可采用短距离定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定位、基于ZigBee的定位、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的定位。其中,超宽带无线电发射的是持续时间极短的单周期脉冲且占空比极低,多径信号在时间上是可分离的,抗干扰能力强;相对红外、超声波、蓝牙等定位方法,不需要产生正弦载波,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超宽带系统使用脉冲的持续时间一般在0.20ns~2ns之间,有很低的占空比,在高速通信时系统的耗电量仅为几百μW至几十mW,功耗极低。而且井下封闭环境不受频率使用的限制。有鉴于此,利用超宽带的定位技术的上述特点,本发明提出将其应用在矿井下使用,很好地解决了空间狭小的矿井下对移动终端的抗干扰能力的要求。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定位信号覆盖区域的判断,而进一步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既实现了矿井下的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又对移动终端处于不同运动状态下区别对待,最大化减少定位信号的发送间隔,从而节约了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增加了矿井下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能显著节约矿井下作业的总能耗。
实施例五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定位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CPU与NP的组合。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所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ASIC与PLD的组合。所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以包括上述种类存储器的任意组合。
可以理解,本发明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光盘、CD-ROM,或本领域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之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作的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
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
基于所述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
基于上述判断结果,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中,
所述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怠速状态、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运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其中,
当所述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怠速状态时,设置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当所述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状态时,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动终端未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非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其中,
所述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可以设置为不发送定位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其中,所述定位信号为RFID定位信号、ZigBee定位信号或UWB定位信号中的一种。
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传感器,用于感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
定位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对移动终端定位的信号;
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所述感测到的加速度值,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以及基于上述判断结果,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运动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怠速状态、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运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其中,
当所述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或怠速状态时,设置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当所述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或非匀速状态时,根据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相应的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如果所述动终端未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设置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如果所述动终端处于定位信号覆盖区,并且运动状态为非匀速运动状态,设置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第四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三定位信号发送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和第二定位信号发送间隔可以设置为不发送定位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定位信号为RFID定位信号、ZigBee定位信号或UWB定位信号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传感器的休眠电流为nA级别,工作电流为10uA级别。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
CN201910100917.1A 2019-01-31 2019-01-31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Pending CN109600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0917.1A CN109600830A (zh) 2019-01-31 2019-01-31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0917.1A CN109600830A (zh) 2019-01-31 2019-01-31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0830A true CN109600830A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0917.1A Pending CN109600830A (zh) 2019-01-31 2019-01-31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08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1478A (zh) * 2020-08-20 2021-04-30 浙江利尔达物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终端低功耗运行方法
WO2021164548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3424A (zh) * 2020-03-30 2021-10-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862A (zh) * 2005-12-29 2006-06-28 重庆邮电学院 Lbs中动态改变用户定位频率的方法
CN101938831A (zh) * 2010-08-31 2011-01-05 海尔集团公司 定位频率的动态调整方法
WO2015195373A1 (en) * 2014-06-20 2015-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system enhancement with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CN105223593A (zh) * 2015-09-17 2016-01-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系统和定位间隔调节方法、系统
CN105866810A (zh) * 2016-03-23 2016-08-17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gps低功耗定位方法与装置
CN106031261A (zh) * 2014-08-05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7052978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with reporting
CN108900976A (zh) * 2018-07-10 2018-11-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上报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862A (zh) * 2005-12-29 2006-06-28 重庆邮电学院 Lbs中动态改变用户定位频率的方法
CN101938831A (zh) * 2010-08-31 2011-01-05 海尔集团公司 定位频率的动态调整方法
WO2015195373A1 (en) * 2014-06-20 2015-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system enhancement with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CN106031261A (zh) * 2014-08-05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223593A (zh) * 2015-09-17 2016-01-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系统和定位间隔调节方法、系统
WO2017052978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with reporting
CN105866810A (zh) * 2016-03-23 2016-08-17 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gps低功耗定位方法与装置
CN108900976A (zh) * 2018-07-10 2018-11-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上报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548A1 (zh) * 2020-02-17 2021-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74200B2 (en) 2020-02-17 2024-04-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door position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73424A (zh) * 2020-03-30 2021-10-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2731478A (zh) * 2020-08-20 2021-04-30 浙江利尔达物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终端低功耗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0830A (zh) 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及其定位方法
CN101452629B (zh) 山体滑坡灾害远程监测系统
CN201000645Y (zh) 一种基于gps和rfid的智能巡检仪
CN101135725A (zh) 一种追踪导航系统及其追踪导航的方法
CN206451365U (zh) 一种基于北斗的船舶定位监控系统
CN205280924U (zh) 基于uwb的高精度定位跟踪装置及系统
CN205880607U (zh)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跟踪器
CN101872018A (zh) 无线探地雷达系统
CN103926613A (zh) 一种三合一多功能智能卡片
CN109254262A (zh) 一种智能矿灯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1881818B (zh) 对微弱信号进行快速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CN103648186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煤尘浓度检测方法
CN203054933U (zh) 一种全程测速收费卡
CN106066178A (zh) 一种冰川运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1479233A (zh) 一种基于uwb技术的矿井无人车探测及位置反馈系统
CN103018711B (zh) 一种基于场强和计步测距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
CN202583451U (zh) 井下电磁波超声联合定位系统
CN201935687U (zh) 小型化的工程作业数字地图勘测系统
CN204374425U (zh) 一种低功耗的北斗定位终端装置
CN111811505A (zh) 基于智能设备和mimu的行人无缝导航定位方法和系统
Xie et al. Underground Operator Monitoring Platform Based on Ultra-Wide Band WSN.
CN116600382A (zh) 适用于井下巷道的车载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6573886U (zh) 一种基于雷达的船舶监控系统
CN201757788U (zh) 无线探地雷达系统
CN104442700A (zh) 多模式寻车方法、装置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0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Wangjing Lizi Zhongyuan two district 203, level 110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room 901, Fuhai international port 17, Da Liu Shu Lu,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Y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