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0488A -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0488A
CN109600488A CN201710923283.0A CN201710923283A CN109600488A CN 109600488 A CN109600488 A CN 109600488A CN 201710923283 A CN201710923283 A CN 201710923283A CN 109600488 A CN109600488 A CN 109600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control detection
detection mould
mould group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232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俊
谢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232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04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0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0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触控检测模组及超声波传感器。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顶壁与底壁相背。顶面上开设有收容腔。侧壁连接顶壁与底壁。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触控检测模组安装在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收容腔内。触控检测模组根据用户的触控产生触控电信号。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收容腔内。超声波传感器与触控检测模组间隔。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的超声波影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通过触控检测模组感应用户的触控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指纹识别。触控检测模组及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因此壳体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手机的开关机键、音量按键等仍为实体键,但实体键的存在占据了手机主面板的空间,使得显示屏的空间受限,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的一体化设计目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面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
触控检测模组,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根据用户的触控产生触控电信号;及
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间隔,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指纹的超声波影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在侧壁的内表面设置触控检测模组和超声波传感器。触控检测模组用于感测用户的操作,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指纹识别。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压电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压电组件上的电路板。
由于压电组件设置在内表面上,电路板设置在压电组件上。也即是说,压电组件置于侧壁和电路板之间。如此,压电组件较为邻近侧壁的外表面,对用户的触控的感应更加灵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压电组件。
由于电路板设置在内表面上,压电组件设置在电路板上。也即是说,电路板置于侧壁与压电组件之间。如此,电路板可与内表面紧密贴合,可对电路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微机电压力芯片及设置在所述微机电压力芯片上的电路板。
由于微机电压力芯片设置在内表面上,电路板设置在微机电压力芯片上。也即是说,微机电压力芯片置于侧壁和电路板之间。如此,微机电压力芯片较为邻近侧壁的外表面,对用户的触控的感应更加灵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微机电压力芯片。
由于电路板设置在内表面上,微机电压力芯片设置在电路板上。也即是说,电路板置于侧壁与微机电压力芯片之间。如此,电路板可与内表面紧密贴合,可对电路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电路板及电感线路,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电感线路包括两层,两层所述电感线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上。
触控检测模组可以为电感线路及电路板。电感线路是通过改变两层电感线路之间的间距即可获得电感的变化量,通过检测电感是否变化即可判定用户是否触控操作电感模组。由于电感线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因此两层电感线路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触控。电感线路与电路板结合,可以实现快速处理用户的触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沿所述内表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多个触控检测模组间隔排列在内表面上可简化壳体组件的制造工艺,并使壳体组件的外形更加美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一条直线,且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等间距排列。
等间距直线排列的触控检测模组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控,并使用户的触控(例如,直线滑动触控等)更加流畅简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形成两组,第一组的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第一直线,第二组的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平行,第二组的每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与第一组的相邻两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之间的间隙对准。
两组触控检测模组间隔排列的方式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控,并使用户的触控(例如,直线滑动触控等)更加流畅简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并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对应。
定位元件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外表面上,便于用户快速找到触控检测模组以进行精准触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封装住所述触控检测模组。
封装结构封装住触控检测模组,可以保护内部的触控检测模组,对触控检测模组进行防水、防尘及防氧化保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包括:
基材;
多个像素电极,多个所述像素电极制作在所述基材上并呈阵列分布;
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材上并覆盖多个所述像素电极,所述压电元件用于发射超声波并在接收到用户反射的超声波后产生识别电信号,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电信号;
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元件上,所述压电元件位于所述基材与所述导电电极之间;及
与多个所述像素电极连接的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用于处理所述识别电信号以形成所述超声波影像。
超声波传感器的每个像素电极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待检测物按压在超声波传感器上的位置及压电元件在该位置上产生的电信号,从而减少了处理芯片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提升了超声波传感器的识别效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
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组件;及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顶壁并遮盖所述收容腔。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在侧壁的内表面设置触控检测模组和超声波传感器。触控检测模组用于感测用户的操作,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指纹识别。因此壳体组件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的防水及防尘性能。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及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或附加的方面及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及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电感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电感触控模组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16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触控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及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及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及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及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及“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及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及“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及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及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及/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及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及/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及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及/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100。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触控检测模组20、及超声波传感器30。
壳体10包括顶壁12、底壁16及侧壁14。顶壁12上开设有收容腔122,侧壁14连接顶壁12与底壁16。侧壁14包括相背的内表面142及外表面144。
触控检测模组20安装在内表面142并收容在收容腔122内。触控检测模组20根据用户的触控产生触控电信号。
超声波传感器30安装在内表面142上并收容在收容腔122内。超声波传感器30与触控检测模组20间隔。超声波传感器30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的超声波影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00在侧壁14的内表面142设置触控检测模组20和超声波传感器30。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感测用户的操作,超声波传感器30用于指纹识别。因此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100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100的防水及防尘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壳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触控检测模组20、及超声波传感器30。
壳体10包括顶壁12、底壁16及侧壁14。顶壁12上开设有收容腔122,侧壁14连接顶壁12与底壁16。侧壁14包括相背的内表面142及外表面144。
触控检测模组20包括设置在内表面142上的电路板21及设置在电路板21上的压电组件22。其中,电路板21可以是以胶合的方式贴附在内表面142上,压电组件22也可以是以胶合的方式贴附在电路板21上。压电组件22可由压电陶瓷或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制成。压电组件22具有正压电效应,当压电组件22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机械形变,机械形变后的压电组件22会出现符号为正负的束缚电荷,从而产生电信号。如此,压电组件22在感测到用户的触控后即可产生响应用户的触控电信号。电路板21可以是柔性电路板。
若压电组件22施加有高频电压(例如,电压频率大于50KHz),压电组件22会向外发射超声波;当用户触控侧壁14上具有压电组件22的位置时,用户会反射由压电组件22发射的超声波并传递到压电组件22上,压电组件22接收到用户反射的超声波后会发生形变并产生触控电信号。如此,压电组件22在感测到用户的触控后即可产生响应用户的触控的触控电信号,也即是说,在用户的触控不导致压电组件22产生机械形变时,压电组件22也可产生响应用户的触控的触控电信号。
另外,由于电路板21设置在内表面142上,压电组件22设置在电路板21上。也即是说,电路板21置于侧壁14与压电组件22之间。如此,电路板21可与内表面142紧密贴合,可对电路板2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当触控检测模组20的数量包括多个时,电路板21与压电组件2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电路板21与多个压电组件22一一对应,每个电路板21与对应的压电组件22形成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多个电路板21可相互分隔,并且多个电路板21均与电子装置1000(图15所示)的处理器300电连接,多个电路板21的信号可以最终流向处理器300。多个电路板21也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之后再与处理器300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
超声波传感器30安装在内表面142上并收容在收容腔122内。超声波传感器30与触控检测模组20间隔。超声波传感器30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的超声波影像。
具体地,请参见图3及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30包括基材32、多个像素电极34、压电元件36、导电电极38及处理芯片31。导电电极38、压电元件36、多个像素电极34、及基材32依次设置在内表面142上。
基材32的材料为玻璃、蓝宝石、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中的任意一种。基材32可以呈矩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的层状结构。
多个像素电极34制作在基材32上并呈阵列分布,也就是说,多个像素电极34包括多行间隔设置的像素电极34及多列间隔设置的像素电极34。像素电极34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纳米银线(Agnanowire)、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Graphene)中的任意一种,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像素电极34具有较好的韧性及透光性,从而由该像素电极34制成的超声波传感器30具有较好的韧性。
压电元件36设置在基材32上并覆盖多个像素电极34。压电元件36由压电材料制成。压电元件36依据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接收超声波,依据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发送超声波。压电元件36为压电材料制成的整体的层状结构(也即为片状结构)。压电元件36的形状与基材32的形状相匹配。压电元件36的材料可以为压电陶瓷或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当压电元件36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时,压电元件36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此时超声波传感器30的柔韧性也较好。
导电电极38设置在压电元件36的远离像素电极34的一侧上,也就是说,压电元件36位于像素电极34与导电电极38之间。导电电极38为导电材料制成的整体的层状结构,导电电极38的形状与压电元件36的形状相匹配。导电电极38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
处理芯片31与多个像素电极34连接,处理芯片31可以设置在基材32上也可以设置在基材32外。
当处理芯片31控制导电电极38与像素电极34通电以使导电电极38与像素电极34上施加有高频电压(例如:频率大于20KHz的电压)时,其中导电电极38施加高频电压而像素电极34接地,压电元件36在高频电压的作用下产生超声波并向外发射超声波;若用户的手指触摸到超声波传感器30所在的侧壁14的外表面144,则手指会反射压电元件36发射的超声波并传递回压电元件36,由于手指上存在指纹,因而压电元件36上各个位置接收到的手指反射超声波不完全相同,从而压电元件36各个位置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的识别电信号(或逆压识别电信号)也不完全相同,压电元件36上各个位置产生的识别电信号能够共同形成手指的指纹图案;处理芯片31控制多个像素电极34接收压电元件36的各个位置上产生的该识别电信号,多个像素电极34将该识别电信号传递到处理芯片31上,处理芯片31处理该识别电信号以形成待检测物的超声波影像(包括用户手指的指纹图案),从而识别出用户的指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到的“多个像素电极34制作在基材32上”中的制作包括通过镀膜、光阻涂布/显影/曝光、蚀刻、去除光阻、退火等工艺将像素电极34直接制作在基材32上。本发明中提到的“层状结构”即为一整片结构,也可称为“片状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00在侧壁14的内表面142设置触控检测模组20和超声波传感器30。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感测用户的操作,超声波传感器30用于指纹识别。因此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实现了壳体组件100的一体化设计,提升了壳体组件100的防水及防尘性能。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00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电路板21设置在内表面142上,压电组件22设置在电路板21上。也即是说,电路板21置于侧壁14与压电组件22之间。如此,电路板21可与内表面142紧密贴合,可对电路板2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0的每个像素电极34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手指按压在超声波传感器30上的位置及压电元件36在该位置上产生的电信号,从而减少了处理芯片31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提升了超声波传感器30的识别效率。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压电组件22和电路板21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可以是:压电组件22设置在内表面142上,电路板21设置在压电组件22上。此时,压电组件22可以是以胶合的方式贴附在内表面142上,电路板21也可以是以胶合的方式贴附在压电组件22上。也即是说,压电组件22置于侧壁14和电路板21之间。如此,压电组件22较为邻近侧壁14的外表面144,对用户的触控的感应更加灵敏。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的压电组件22可替换为微机电压力芯片23。也即是说,触控检测模组20包括设置在内表面142上的电路板21及设置在电路板21上的微机电压力芯片23。微机电压力芯片23包括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及微机电电容式压力芯片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是采用高精密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组成惠斯通电桥作为力电变换测量电路的,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较低的功耗及较低的成本。具体地,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的结构如图6所示。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由两层玻璃体及一层硅片组成,硅片置于两层玻璃体之间,硅片中部做成一应力杯,应力杯形成有应力硅薄膜,应力硅薄膜与上层玻璃体之间形成有一真空腔。应力硅薄膜与真空间接触的一面经光刻形成电阻应变片电桥电路,当外面的压力进入应力杯中,应力硅薄膜因受外力作用而微微向上鼓起,发生弹性形变,四个电阻应变片因应力硅薄膜的形变而发生电阻变化,破坏原先的惠斯通电桥电路平衡,输出与压力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如此,当用户触控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时,微机电压阻式压力芯片即可输出与用户的触控相应的电压信号。
微机电电容式压力芯片是利用微机电技术在硅片上制造出横格栅状,上下两根横格栅成为一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上横格栅受压力作用向下移动,改变了上下两根横格栅的间距,也就改变了电容量的大小,从而输出对应电容量大小的触控电信号。如此,当用户触控微机电电容式压力芯片时,微机电电容式压力芯片即可输出与用户的触控对应的触控电信号。由于微机电压力芯片23的灵敏度及触控检测的精度较高,并且微机电压力芯片23的成本较低,因此,触控检测模组20检测用户触控的灵敏度及触控检测的精度较高,并且触控检测模组20的成本较低。另外,由于电路板21设置在内表面142上,微机电压力芯片23设置在电路板21上。也即是说,电路板21置于侧壁14与微机电压力芯片23之间。如此,电路板21可与内表面142紧密贴合,可对电路板2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当触控检测模组20的数量包括多个时,电路板21与微机电压力芯片23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电路板21与多个微机电压力芯片23一一对应,每个电路板21与对应的微机电压力芯片23形成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多个电路板21可相互分隔,并且多个电路板21均与处理器300电连接,多个电路板21的信号可以最终流向处理器300。多个电路板21也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之后再与处理器300电性连接。
请再参阅图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微机电压力芯片23和电路板21之间的相对的位置还可以是:微机电压力芯片23设置在内表面142上,电路板21设置在微机电压力芯片23上。此时,微机电压力芯片23可以是以胶合的方式贴附在内表面142上,电路板21也可以是以胶合的方式贴附在微机电压力芯片23上。也即是说,微机电压力芯片23置于侧壁14和电路板21之间。如此,微机电压力芯片23较为邻近侧壁14的外表面144,对用户的触控的感应更加灵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检测模组20可为电感触控模组。具体地,触控检测模组20包括电路板21及电感线路24。电路板2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21a及第二表面21b。电感线路24包括两层,两层电感线路24分别设置在第一表面21a及第二表面21b上。
可以理解,电路板2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21a及第二表面21b。电感线路24包括两层,第一层电感线路24a设置在第一表面21a上,第二层电感线路24b设置在第二表面21b上。用户触控操作侧壁14的外表面144时,第一层电感线路24a与第二层电感线路24b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改变电感线路24的电感,并输出触控电信号。其中,电感线路24为导电线路,可使用任何可以导电的金属制成。
具体地,请参阅图8在第一层电感线路24a通过电流时,第一层电感线路24a的周围将产生圆形磁场,且第一层电感线路24a中流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而当第二层电感线路24b靠近第一层电感线路24a时,第二层电感线路24b置于第一层电感线路24a产生的磁场中,被磁场激励产生电感。第一层电感线路24a与第二层电感线路24b之间的距离是决定电感大小的关键因素,也即是说,若第一层电感线路24a与第二层电感线路24b之间的距离改变,则电感会产生变化,电感的变化量表现为触控电信号输出。该触控电信号可以是电流信号,也可以是电压信号等。因此,通过检测电感线路24的电感是否变化即可判定用户是否触控操作电感模组20。为使触控检测模组20能够更加灵敏地检测到用户的触控,在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电路板21为可弯折的柔性电路板21。
由于电感线路24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因此两层电感线路24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触控。电感线路24与电路板21结合,可以实现快速处理用户的触控。
当触控检测模组20的数量包括多个时,电路板21与电感线路24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电路板21与多个电感线路24一一对应,每个电路板21与对应的电感线路24形成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多个电路板21可相互分隔,并且多个电路板21均与处理器300电连接,多个电路板21的信号可以最终流向处理器300。多个电路板21也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之后再与处理器300电性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定位元件40。定位元件40设置在外表面144上并与触控检测模组20及超声波传感器30对应。
定位元件40设置在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144上,便于用户快速找到触控检测模组20及超声波传感器30以进行触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元件40包括凹槽、凸起、文字、图形、符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在形成壳体10时,在触控检测模组20及超声波传感器30对应位置的外表面144挖凹槽或者增加凸起,或者蚀刻文字(比如“ON”及“OFF”)、图形、符号(比如“+”及“-”)等。定位元件40的大小可以根据定位元件40的类型而定,不宜过大以影响壳体10的美观。定位元件40具有可识别度,以便让用户快速找到定位元件40的位置。
请参阅9和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封装结构50。封装结构50封装住触控检测模组20。
可以理解,封装结构50封装住触控检测模组20。封装结构50可通过绝缘料喷涂在触控检测模组20表面形成。封装材料40包括环氧树脂。本实施方式的封装结构50封装住触摸检测模组20能够隔绝触摸检测模组20与空气接触,避免氧气氧化触控检测模组20而导致触控检测模组20失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50还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屏蔽层,屏蔽层用于屏蔽其他电子元件(例如,主板30、电容等元件)对触控检测模组20产生电性干扰,从而提升触控检测模组20的检测精度。
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检测模组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沿侧壁14的内表面14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间隔排列在内表面142上可简化壳体组件100的制造工艺,并使壳体组件100的外形更加美观。
超声波传感器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与触控检测模组20间隔设置。即超声波传感器30沿侧壁14的内表面14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超声波传感器30与触控检测模组20间隔排列在内表面142上可简化壳体组件100的制造工艺,并使壳体组件100的外形更加美观。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00应用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1000(图15所示)时,触控检测模组20响应于用户的触控操作产生的触控电信号与电子装置1000的不同的功能服务相对应。其中,功能服务可以是开/关机、音量调节、滑动翻页、返回、应用程序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超声波传感器30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的超声波影像。获取超声波影像后,可以用于与电子装置1000的不同的功能服务相对应。其中,功能服务可以是开/关机、文件加密、支付验证、身份验证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排列成一条直线。且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等间距排列。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可分别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使电子装置1000响应于不同的功能服务。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可协同感应用户的操作以使电子装置1000响应于一个功能服务。其中,在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分别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使电子装置1000响应不同的功能服务时,间隔排列的方式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到与目标触控检测模组20相邻近的其他触控检测模组20;在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协同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使电子装置1000响应相同的功能服务时,直线排列的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使得用户的触控操作(例如,直线滑动触控等)更加流畅简便,流畅的触控操作也可使触控检测模组20更加及时地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响应。
请再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形成两组。第一组的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排列成第一直线,第二组的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排列成第二直线。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平行。第二组的每个触控检测模组20与第一组的相邻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之间的间隙146对准。如此,在相邻的触控检测模组20之间的间隙146上方设置触控检测模组20,一方面当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分别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使电子装置1000响应不同的功能服务时,由于各个触控检测模组20之间仍旧存在间隙146,因此,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到与目标触控检测模组20邻近的其他触控检测模组20;另一方面当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协同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使电子装置1000响应相同的功能服务时,两组间隔排列的触控检测模组20可以更加充分地感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灵敏度更高,触控检测模组20可更加及时地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
当电子装置1000为手机时,超声波传感器30可以设置在侧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中点处偏下位置并与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间隔。当手机竖立时,手机的重心落在整个机体的中心偏下方位置。用户平常使用手机时有时需要轻握住手机的侧壁14以防止手机掉落。将超声波传感器30可以设置在侧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中点偏下方位置,用户可以在握住侧壁14时,方便通过指纹识别以进行不同的功能操作。比如开/关机、文件加密、支付验证、身份验证等。
请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材32上形成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路322及与多个像素电路322对应的多条导线324,多个像素电路322与多个像素电极34对应,每个像素电路322与对应的像素电极34连接,每条导线324用于连接对应的像素电路322及处理芯片31。像素电路322设置在基材32与像素电极34之间,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路322可以形成在基材32上,导线324可以设置在基材32的与像素电路322的同一侧上(如图12所示)。如此,便于像素电路322及导线324的制作,并便于像素电极34与处理芯片31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线324也可以设置在基材32的与像素电路322的相背一侧上。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30还包括连接电极33及引线35。连接电极33设置在基材32的远离多个像素电极34的一侧并与处理芯片31连接。像素电极34通过引线35连接至连接电极33,导电电极38通过引线35连接至连接电极33。引线35包括与像素电极34连接的多条像素电极引线352,每条像素电极引线352分别与一个像素电极34连接。引线35还包括与导电电极38对应连接的导电电极引线354,当导电电极38为整体的层状结构时,导电电极引线354为一条;当导电电极38为多条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的导电电极38时,导电电极引线354的数量与条状结构的导电电极38的数量一致。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引线35及连接电极33,便于像素电极34与导电电极38分别与处理芯片31电连接。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的导电电极38包括层状结构382及自层状结构382的两端分别延伸的延伸结构384,层状结构382与延伸结构384共同包裹住压电元件36。延伸结构384可以为层状结构382的边缘整体向外延伸形成,延伸结构384可以为层状结构382的边缘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形成。处理芯片31通过延伸结构384与导电电极38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延伸结构384便于处理芯片31与导电电极38电连接。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30还包括超声波电路板37,多个像素电极34、导电电极38、及处理芯片31均与超声波电路板37电性连接。处理芯片31可以设置在超声波电路板37上。具体地,超声波电路板37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超声波电路板37可以设置在基材32的远离像素电极34的一侧上。超声波电路板37设置有连接器以便于超声波传感器30通过超声波电路板37上的连接器与其他电子元件(例如处理器300)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同一侧壁14上的触控检测模组20的电路板21可以与超声波电路板37为同一块电路板。如此,将触控检测模组20和超声波传感器30一起设置在壳体10上,组装更加方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30的每个像素电极34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识别电信号确定手指按压在超声波传感器30上的位置及压电元件36在该位置上产生的识别电信号,从而减少了处理芯片31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提升了超声波传感器30的识别效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超声波传感器30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多个像素电极34制作在基材32上,便于制作精度较高的像素电极34,从而提升超声波传感器30识别指纹的精度。
第二,导电电极38呈整体的层状结构,便于处理芯片31控制导电电极38的通电,同时使导电电极38容易制造并且制作成本较低。
第三,导电电极38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导电电极38具有较好的韧性,从而由该导电电极38制成的超声波传感器30具有较好的韧性。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0。电子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00及显示屏200。显示屏200安装在顶壁12并遮盖收容腔12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
当电子装置为手机时,壳体组件100可应用于但不限于解锁、文件加密、支付验证、身份验证等应用场景。
目前多数电子装置1000均设置有实体按键。以手机为例,手机的侧壁14通常设置有音量调节键以及开/关机键,手机的顶壁12下方通常设置有应用程序切换键等。实体按键的设置不仅影响电子装置1000的一体化设计,使得电子装置1000的防水性能减弱,还限制了电子装置1000的显示屏200的设置空间。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使用设置在壳体组件100的侧壁14内部的触控检测模组20感测用户的触控操作。如此,电子装置1000无需设置实体按键即可实现对电子装置1000的操作,避免实体按键与侧壁14形成缝隙,实现了电子装置1000的一体化设计,提高电子装置1000的防水性能,并且增大了显示屏200的设置空间。
另外,壳体组件100还包括了超声波传感器30,超声波传感器30能识别指纹。如此,电子装置1000可以在进行侧边触控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指纹识别。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超声波传感器30的每个像素电极34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手指按压在超声波传感器30上的位置及压电元件36在该位置上产生的电信号,从而减少了处理芯片31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提升了超声波传感器30的识别效率。
请再参阅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还可包括处理器300。处理器300用于根据触控检测模组20产生的触控电信号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与用户的触控操作对应的功能服务。功能服务包括开/关机、音量调节、滑动翻页、返回、应用程序切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音量调节包括增大音量及减小音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超声波传感器30的处理芯片31即为处理器300,换言之,处理器300不仅能够根据触控检测模组20产生的触控电信号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与用户的触控操作对应的功能服务,还能用于处理多个像素电极34的识别电信号以形成超声波影像。
也即是说,功能服务可以仅包括开/关机、音量调节、滑动翻页、返回、应用程序切换中的一种;或者,功能服务可以同时包括开/关机及音量调节二者、音量调节及滑动翻页二者、返回及应用程序切换二者、滑动翻页及返回二者等;或者,功能服务可以同时包括开/关机、音量调节及滑动翻页三者、开/关机、滑动翻页及应用程序切换三者、音量调节、返回及应用程序切换三者等;或者,功能服务可以同时包括开/关机、音量调节、滑动翻页、返回及应用程序切换五者。
如此,将实体按键对应的多种功能服务通过触控触控检测模组20来进行触发,使得电子装置1000能够一体化设计,提升防水性能,增大显示屏200的设置空间。
处理器300还用于根据超声波传感器30的识别电信号触发与用户的触控操作对应的功能服务。功能服务包括开/关机、支付验证、启动应用程序、解锁加密文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支付验证包括用户之间转账及向商家付款消费。加密文件照片、视频等重要资料。
可以理解,电子装置1000预先对开/关机、支付方式、启动应用程序、私密空间均启用指纹加密。因此需要用户的指纹才能进行开/关机、支付验证、启动应用程序、解锁加密文件的操作。超声波传感器30可以识别用户的指纹以进行开/关机、支付验证、启动应用程序、解锁加密文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也即是说,功能服务可以仅包括开/关机、支付验证、启动应用程序、解锁加密文件的一种;或者,功能服务可以同时包括开/关机及支付验证二者、开/关机及启动应用程序二者、支付验证及启动应用程序二者、开/关机及解锁加密文件二者、启动应用程序及解锁加密文件二者、支付验证及解锁加密文件二者;或者,功能服务可以同时包括开/关机、支付验证及启动应用程序三者、开/关机、支付验证及解锁加密文件三者、开/关机、启动应用程序及解锁加密文件三者、支付验证、启动应用程序及解锁加密文件三者;或者,功能服务可以同时包括开/关机、支付验证启动应用程序及解锁加密文件三者。
超声波传感器30不受指纹上的尘/水/油脂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因此对用户的指纹识别精度高。而且,超声波传感器30是根据识别电信号形成超声波影像。因此超声波传感器30只对活体进行指纹识别,对伪造的指纹图纸、模型等不进行识别。如此,能提高电子装置1000的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与用户的触控操作对应的功能服务的触发条件包括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及/或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
也即是说,触控检测模组20感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后需要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才能触发电子装置1000对应的功能服务。触发条件可以是在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才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或者是在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才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或者是在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且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才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又或者电子装置1000中的一部分触控检测模组20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的触发条件是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另一部分触控检测模组20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的触发条件是用户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
以手机为例,用户平常使用手机时有时需要轻握住手机的侧壁14以防止手机掉落,此时,触控检测模组20仍旧能感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但实际上用户并未想触发手机的功能服务。因此,为防止用户误触发的情况,设定预设压力值或与预设时间的触发条件可以避免因用户的误操作导致手机的功能服务被触发的问题,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操作包括:用户一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及/或用户以第一预设间隔时间多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
也即是说,用户触控操作触控检测模组20时,可以是一次按压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力度或按压时间满足触发条件以触发电子装置1000对应的功能服务;或者,用户触控操作触控检测模组20时,可以是多次按压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或按压时间满足触发条件以触发电子装置1000对应的功能服务,其中,相邻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取值不宜过大,例如,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的取值可为0.5s、1s等值,如此,以避免触发电子装置1000某项功能服务所需的时间过长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以手机为例说明触控操作与功能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一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即可触发手机开机;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一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即可触发手机关机。或例如,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一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即可触发手机开机;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一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即可触发手机关机。或例如,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连续多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即可触发手机开机;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连续多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即可触发手机关机。或例如,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连续多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即可触发手机开机;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连续多次按压与开/关机相关的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即可触发手机关机。
类似地,音量调节、滑动翻页、返回、应用程序也可通过一次按压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或多次按压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来实现。
如此,用户通过对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按压一次或连续按压多次的触控操作即可实现功能服务的触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检测模组20的数量包括多个,触控操作包括:用户同时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及/或用户以第二预设间隔时间分时一次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
也即是说,用户触控操作触控检测模组20时,可一次同时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每个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或按压时间同时满足触发条件以触发电子装置1000对应的功能服务;或者,用户触控操作触控检测模组20时,可分时多次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或按压时间均满足触发条件以触发电子装置1000对应的功能服务,其中,相邻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的取值不宜过大,例如,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的取值可为0.01s、0.05s、0.1s等值。
具体地,以手机为例说明触控操作与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以用户面向手机的显示屏200为例,手机右侧的侧壁14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实现开/关机的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手机左侧的侧壁14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实现音量调节的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例如,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可同时按压右侧侧壁14的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这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同时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即可触发手机开机;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可同时按压右侧侧壁14的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这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同时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即可触发手机关机。或例如,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用户可同时按压右侧侧壁14的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同时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即可触发手机开机;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可同时按压右侧侧壁14的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按压这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时间同时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即可触发手机关机。或例如;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在手机左侧的侧壁14上执行由上至下的滑动操作,滑动操作过程中用户手指会分时依次按压到左侧侧壁14上的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且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此时即可触发减小音量的功能服务;用户在手机左侧的侧壁14上执行由下至上的滑动操作,滑动操作过程中用户手指会依次按压到左侧侧壁14上的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且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此时即可触发增大音量的功能服务。或例如,当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在手机左侧的侧壁14上由上至下依次快速点击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此时即可触发减小音量的功能服务;用户在手机左侧的侧壁14上由下至上依次快速点击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并使每次按压触控检测模组20的按压力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此时即可触发增大音量的功能服务。
类似地,音量调节、滑动翻页、返回、应用程序切换的功能服务可以通过同时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实现。此外,滑动翻页的功能服务还可通过分时依次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实现。
如此,用户通过触控操作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以实现对电子装置1000的功能服务的触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用户的触控操作方向(例如,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等)可以由处理器300进行感知。也即是说,处理器300可用于通过触控电信号获取用户触控操作触控检测模组20的位置,根据触控检测模组20的位置的改变判断触控操作的方向,以及根据触控操作的方向确定与触控操作的方向对应的功能服务。
具体地,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协同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实现电子装置1000对应功能服务的触发时,由于各个触控检测模组20设置的位置不同,因此当触控检测模组20感应到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产生的触控电信号经由电路板21传送至处理器300时,处理器300根据接收到的多个触控电信号的先后顺序即可判断按压过程中用户依次操作的触控检测模组20的位置,从而确定处触控操作的方向。如此,用户即可通过滑动或分时多次按压多个触控检测模组20的方式实现音量调节、滑动翻页等功能服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00还用于通过触控电信号获取用户触控操作触控检测模组20的压力,以及在压力落入不同的预设压力范围时,触发与不同的预设压力范围对应的功能服务。
也即是说,同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或多个可协同触发电子装置1000相同功能服务的触控检测模组20可通过用户触控操作的压力的不同来触发不同的功能服务。具体地,例如,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可实现开/关机及应用程序切换的功能服务,则在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下,当用户以落在第一个预设压力范围内的第一压力按压上述触控检测模组20时即可触发应用程序切换的功能服务,此时显示屏200上会显示应用程序切换窗口;当用户以落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的第二压力按压上述触控检测模组20时即可触发关机的功能服务。其中,第一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且第一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第一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压力值且第一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再例如,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可在同时被按压的状态下实现返回及应用程序切换的功能服务,则在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且手机未处于主界面下时,当用户以落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的第一压力同时按压上述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时即可触发应用程序切换的功能服务,此时显示屏200上会显示引用程序切换的窗口;当用户以落在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内的第二压力同时按压上述的两个触控检测模组20时,即可触发返回的功能服务。
如此,触控检测模组20可根据按压力度的不同触发电子装置1000不同的功能服务,触控检测模组20的复用减少了壳体组件100及电子装置1000的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侧壁14划分为多个触控区域。每个触控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每个触控区域对应电子装置1000不同的功能服务。
具体地,例如,侧壁14划分为第一触控区域、第二触控区域、第三触控区域、第四触控区域及第五触控区域。其中,第一触控区域设置有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实现音量调节的功能。第二触控区域设置有四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实现滑动翻页的功能。第三触控区域设置有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实现开/关机功能。第四触控区域设置有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实现返回功能。第五触控区域设置有一个触控检测模组20,用于实现应用程序切换功能。
如此,实现触发电子装置1000的不同功能服务的触控检测模组20分别设置在侧壁14的不同触控区域中,可以方便用户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背,所述顶面上开设有收容腔,所述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包括相背的内表面与外表面;
触控检测模组,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根据用户的触控产生触控电信号;及
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内表面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间隔,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指纹的超声波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压电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压电组件上的电路板;或
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压电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微机电压力芯片及设置在所述微机电压力芯片上的电路板;或
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表面上的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微机电压力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包括电路板及电感线路,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电感线路包括两层,两层所述电感线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沿所述内表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一条直线,且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等间距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形成两组,第一组的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第一直线,第二组的多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排列成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平行,第二组的每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与第一组的相邻两个所述触控检测模组之间的间隙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并与所述触控检测模组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封装住所述触控检测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包括:
基材;
多个像素电极,多个所述像素电极制作在所述基材上并呈阵列分布;
压电元件,所述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材上并覆盖多个所述像素电极,所述压电元件用于发射超声波并在接收到用户反射的超声波后产生识别电信号,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电信号;
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元件上,所述压电元件位于所述基材与所述导电电极之间;及
与多个所述像素电极连接的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用于处理所述识别电信号以形成所述超声波影像。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及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顶壁并遮盖所述收容腔。
CN201710923283.0A 2017-09-30 2017-09-30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96004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3283.0A CN109600488A (zh) 2017-09-30 2017-09-30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3283.0A CN109600488A (zh) 2017-09-30 2017-09-30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0488A true CN109600488A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56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23283.0A Pending CN109600488A (zh) 2017-09-30 2017-09-30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04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8304A (zh) * 2019-06-28 2019-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709A (zh) * 2010-12-16 2011-04-27 张国华 一种用于手机触摸屏的蜂窝状软键盘布局
CN102541287A (zh) * 2010-12-27 2012-07-04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键盘
CN103078991A (zh) * 2012-12-11 2013-05-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触摸屏关闭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30136321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ingerprint detection senso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fingerprint
CN104767846A (zh) * 2015-03-18 2015-07-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式移动终端
CN204695286U (zh) * 2015-06-02 2015-10-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205181327U (zh) * 2015-12-14 2016-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终端
CN105786283A (zh) * 2016-02-26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壳体及终端设备
CN205427797U (zh) * 2015-12-11 2016-08-03 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电感应触摸装置
CN106415459A (zh) * 2016-09-17 2017-02-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压力检测模组和装置
CN106406588A (zh) * 2015-07-27 2017-02-15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46897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触摸显示模组
CN106886704A (zh) * 2017-03-17 2017-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指纹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709A (zh) * 2010-12-16 2011-04-27 张国华 一种用于手机触摸屏的蜂窝状软键盘布局
CN102541287A (zh) * 2010-12-27 2012-07-04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键盘
US20130136321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ingerprint detection senso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fingerprint
CN103078991A (zh) * 2012-12-11 2013-05-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触摸屏关闭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767846A (zh) * 2015-03-18 2015-07-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式移动终端
CN204695286U (zh) * 2015-06-02 2015-10-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单元
CN106406588A (zh) * 2015-07-27 2017-02-15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468979A (zh) * 2015-08-20 2017-03-0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触摸显示模组
CN205427797U (zh) * 2015-12-11 2016-08-03 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电感应触摸装置
CN205181327U (zh) * 2015-12-14 2016-04-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终端
CN105786283A (zh) * 2016-02-26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壳体及终端设备
CN106415459A (zh) * 2016-09-17 2017-02-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压力检测模组和装置
CN106886704A (zh) * 2017-03-17 2017-06-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指纹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8304A (zh) * 2019-06-28 2019-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54414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3984452B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CN104408434B (zh) 指纹感测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36297B (zh) 指纹识别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CN207354395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4951766B (zh) 指纹识别装置、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US10338756B2 (en) Touch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9753110A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600488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180025209A1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CN109600486A (zh) 壳体组件、电子装置和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07754725U (zh) 保护套组件
CN207354406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7354412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6407774B (zh) 终端
CN109710099A (zh) 电子装置
CN207354413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600495A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7354411U (zh) 保护套组件
CN109598178A (zh)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600491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7354397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7354402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7354401U (zh) 压电元件、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600485A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698 Tianxia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13 No.698 Tianxia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698 Tianxia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