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3125A -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3125A
CN109583125A CN201811529045.2A CN201811529045A CN109583125A CN 109583125 A CN109583125 A CN 109583125A CN 201811529045 A CN201811529045 A CN 201811529045A CN 109583125 A CN109583125 A CN 109583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time
utilization rate
regenerative brak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90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3125B (zh
Inventor
刘娣
朱松青
许有熊
乔贵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5290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31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3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3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3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3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等效表示出再生制动能利用率;步骤2:建立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步骤3:建立对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步骤4: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本发明针对早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以列车运行牵引和制动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列车追踪运行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对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进行优化,增大相邻列车或对向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系统的总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舒适、准点、节能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大中型城市重点发展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地铁建设里程和运量增加的同时,地铁系统的能耗也迅速上升,而列车牵引能耗又是列车总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降低列车牵引能耗对减少地铁系统的能源消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优化列车速度曲线、改进列车运行控制策略等方法降低列车运行能耗,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不改变列车既定运行图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单列车速度曲线和改进列车运行控制策略的方法减少列车牵引能量的消耗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作为电气化列车的一种,具有发车间隔短、启制动频繁的特点,其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可观的再生制动能量(再生能量),再生能量的有效利用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列车运行总能耗。
目前,对再生能量的利用主要包括电阻耗能式、储能回馈式和邻车吸收式三种,前两种属于间接利用方式,其中电阻耗能式是将再生制动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该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利用再生能量,还会因散热问题增加隧道通风负担;储能回馈式需要额外增加设备,维护复杂,增加成本;第三种邻车吸收式属于直接利用方式,该方式是通过协调列车的追踪运行时刻,将制动列车产生的再生能量用于同一供电区间其余列车的牵引用电以降低牵引能耗,这一方式是目前最有效利用再生制动能的方式,因此,在对单列车运行曲线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来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以降低列车运行总能耗。
线路上列车数量和发车间隔对再生制动能的利用有重要影响,行车密度越大再生制动能有效利用率越高,行车密度越小再生制动能有效利用率越低,当列车发车间隔大于360s时,再进行前后车的协同操纵优化毫无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再生制动能的利用具有实时性,距离太长传输损耗太大,且发车间隔过大时同一供电区间同方向可能无其它车辆。地铁早晚高峰期,客流较大,列车发车间隔小,行车密度大,在同向、同供电分区内,或对向、同车站内可能出现一车制动、另一车牵引的情况。而非高峰期内,客流少,列车发车间隔大,行车密度小,在同向、同供电分区内难以有效利用再生制动能,但在对向、同车站内一车制动、另一车牵引的情况可能存在;非高峰期,还可通过不相等的发车间隔来提高再生制动能的利用率,但不等间隔发车将影响乘客的出行,已有研究表明,等间隔运行可以使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最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在不增加设备的基础上,针对早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以列车运行牵引和制动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列车同向追踪运行和对向追踪运行的整数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对列车整数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以增大相邻列车或对向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有效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系统的总能耗。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具体为;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等效表示出再生制动能利用率;
步骤2:建立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
步骤3:建立对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
步骤4: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
所述步骤1中,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可将再生制动能表示为:
Eu=Er(i,i+1)×T(i,i+1)/tb(i,i+1) (1)
其中,Eu表示被利用的再生制动能,Er表示列车i或i+1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T(i,i+1)表示列车i和i+1牵引和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tb(i,i+1)表示列车i或i+1的制动时间。
根据列车i和i+1牵引和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以及列车i或i+1的制动时间可将再生制动能的利用率λ(i,i+1)表示为:
所述步骤2中,针对早晚高峰期,同向列车追踪运行中,所有列车在所有车站的重叠时间T1(i,n)为:
其中,n=1,2,…N表示第n个车站,N表示车站数量,即总共有N个站;I表示下行方向的列车数量;i=1,2,…I表示第i辆下行方向的列车,t1表示列车i制动阶段和列车i+1牵引阶段的重叠时间,η1(n-1,n)表示列车i+1和i是否在同一供电区间,如在同一供电区间,则η1(n-1,n)=1,否则η1(n-1,n)=0,此时列车i处于制动阶段;t2表示列车i牵引阶段和列车i+1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η2(n-1,n+1)表示列车i+1和i是否在同一供电区间,如在同一供电区间,则η2(n-1,n+1)=1,否则η2(n-1,n+1)=0,此时列车i处于牵引阶段。
在早晚高峰期,以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的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为:
其中,约束条件分别是停站时间约束、发车间隔约束、站间运行时间约束、总旅行时间约束、以及时间整数约束,该模型中不考虑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列车对开时间约束,分别表示列车i到达站n和n+1的时刻;分别表示列车i和i+1离开站n的时刻;表示列车i在站n的停站时间,分别为的下限和上限;th表示列车发车间隔,分别为th的下限和上限;ti(n,n+1)表示列车i在站n和站n+1间运行时间;tT表示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分别为tT的下限和上限,Z代表变量,其中,为整数。
所述步骤3中,非高峰期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所有列车在所有车站的重叠时间T2(i,j,n)可表示为:
其中,t3(i,j,n)表示对向列车追踪时上行列车i和下行列车j在站n的重叠时间;
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以同一车站列车牵引和制动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为:
其中,约束条件中除了包括同向列车追踪运行的约束条件,还包括列车对开时间约束,其中tΔ表示列车对开时间,分别表示tΔ的下限和上限,表示列车i离开站1的时刻,表示列车j离开站N的时刻
所述步骤4中,种群规模为Np,目标向量的维数是D维,当前进化代数为g,则第g代种群中第i个个体Xi,g可表示为:
其中变量的指定搜索空间范围为[Xmin,Xmax],式中每个参数在指定值域内随机产生,j=1,2,…,D,其值域可表示为:
其中,xmin和xmax分别表示Xmin,Xmax中每一维元素的下限和上限。
所述步骤4中,在对整数变量初始化时,首先在实数空间进行随机取值,然后对其进行取整得到对应的整数变量,对整数变量进行初始化的方法为:
其中,rand()是[0,1]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分别是目标向量第j维的下界和上界,INT(a)表示四舍五入到最接近实数向量a的整数向量。
所述步骤4中,采用DE/rand/1差分进化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变异矢量进行取整操作,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Xi,g,随机生成三个整数r1,r2,r3∈{1,2,…,Np},且i≠r1≠r2≠r3∈[1,Np],则变异操作为:
其中,Vi,g代表变异个体,F是变异缩放因子,是三个从当前代种群中随机选取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所述步骤4中,将变异产生的变异个体与目标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首先生成一个随机整数randni,然后对变异个体Vi,g和目标个体Xi,g按式(11)求得试验个体为保证个体的进化,首先通过随机选择使Ui,g至少有一位由Vi,g贡献,其它位由交叉概率因子CR决定,即有:
其中,randj是位于[0,1]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randni是在{1,2,…,D}内随机产生的维数索引号,其保证了至少有一位由变异向量贡献,交叉概率因子CR∈[0,1]。
交叉概率因子CR可通过如下计算得到:
其中,CRmin,CRmax分别为交叉概率因子的最小值和最大值,g为进化代数,G为最大进化代数。
所述步骤4中,DE算法的选择操作采用的是“贪婪选择”策略,经变异以及交叉操作后生成的候选个体Ui,g与目标个体Xi,g进行竞争,选择更好的个体进入下一代,即选择操作为:
其中,Xi,g+1为第g+1代目标向量,f()为目标函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列车的不同运行情况,针对早晚高峰期,研究同向、同供电区间内相邻列车的追踪运行问题;针对非高峰期,研究上下行列车之间的再生能量匹配问题,即对向、同车站内两列列车的追踪运行问题,符合再生制动能量的实际应用情况。
(2)本发明针对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将标准DE算法变异矢量进行取整对其进行求解,通过设置时变的交叉概率因子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搜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同向列车追踪运行示意图;
图2是对向列车追踪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目的和方案优点表达更清晰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具体描述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早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问题,建立了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和对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将标准DE算法变异矢量进行取整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设置时变的交叉概率因子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搜索能力。本发明可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有效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系统的总能耗。
具体实施例如下:步骤1: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等效表示出再生制动能利用率,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可将再生制动能表示为:
Eu=Er(i,i+1)×T(i,i+1)/tb(i,i+1) (1)
其中,Eu表示被利用的再生制动能,Er表示列车i或i+1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T(i,i+1)表示列车i和i+1牵引和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tb(i,i+1)表示列车i或i+1的制动时间。
根据列车i和i+1牵引和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以及列车i或i+1的制动时间可将再生制动能的利用率λ(i,i+1)表示为:
由公式(2)可见,当列车制动时间一定时,相邻列车的重叠时间越长,再生制动能的利用率越高。
步骤2:建立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早晚高峰期,同向列车追踪运行中,所有列车在所有车站的重叠时间T1(i,n)为:
其中,n=1,2,…N表示第n个车站,N表示车站数量,即总共有N个站;I表示下行方向的列车数量;i=1,2,…I表示第i辆下行方向的列车,t1表示图1(a)中列车i制动阶段和列车i+1牵引阶段的重叠时间,η1(n-1,n)表示图1(a)中列车i+1和i是否在同一供电区间,如在同一供电区间,则η1(n-1,n)=1,否则η1(n-1,n)=0,此时列车i处于制动阶段;t2表示图1(b)中表示列车i牵引阶段和列车i+1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η2(n-1,n+1)表示图1(b)中列车i+1和i是否在同一供电区间,如在同一供电区间,则η2(n-1,n+1)=1,否则η2(n-1,n+1)=0,,此时列车i处于牵引阶段。
在早晚高峰期,以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的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为:
其中,约束条件分别是停站时间约束、发车间隔约束、站间运行时间约束、总旅行时间约束、以及时间整数约束,该模型中不考虑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列车对开时间约束,分别表示列车i到达站n和n+1的时刻;分别表示列车i和i+1离开站n的时刻;表示列车i在站n的停站时间,分别为的下限和上限;th表示列车发车间隔,分别为th的下限和上限;ti(n,n+1)表示列车i在站n和站n+1间运行时间;tT表示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分别为tT的下限和上限,Z代表表示变量。
步骤3:建立对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根据图2,非高峰期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非高峰期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所有列车在所有车站的重叠时间T2(i,j,n)可表示为:
其中,t3(i,j,n)表示图2中对向列车追踪时上行列车i和下行列车j在站n的重叠时间;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以同一车站列车牵引和制动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为:
其中,约束条件中除了包括同向列车追踪运行的约束条件,还包括列车对开时间约束,其中tΔ表示列车对开时间,分别表示tΔ的下限和上限,表示列车i离开站1的时刻,表示列车j离开站N的时刻。
步骤4: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种群规模为Np,目标向量的维数是D维,当前进化代数为g,则第g代种群中第i个个体Xi,g可表示为:
其中变量的指定搜索空间范围为[Xmin,Xmax],式中每个参数在指定值域内随机产生,j=1,2,…,D,其值域可表示为:
其中,xmin和xmax分别表示Xmin,Xmax中每一维元素的下限和上限。
在对整数变量初始化时,首先在实数空间进行随机取值,然后对其进行取整得到对应的整数变量,对整数变量进行初始化的方法为:
其中,rand()是[0,1]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分别是目标向量第j维的下界和上界,INT(a)表示四舍五入到最接近实数向量a的整数向量。
步骤4中,采用DE/rand/1差分进化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变异矢量进行取整操作,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Xi,g,随机生成三个整数r1,r2,r3∈{1,2,…,Np},且i≠r1≠r2≠r3∈[1,Np],则变异操作为:
其中,Vi,g代表变异个体,F是变异缩放因子,是三个从当前代种群中随机选取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步骤4中,将变异产生的变异个体与目标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首先生成一个随机整数randni,然后对变异个体Vi,g和目标个体Xi,g按式(11)求得试验个体为保证个体的进化,首先通过随机选择使Ui,g至少有一位由Vi,g贡献,其它位由交叉概率因子CR决定,即有:
其中,randj是位于[0,1]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randni是在{1,2,…,D}内随机产生的维数索引号,其保证了至少有一位由变异向量贡献,交叉概率因子CR∈[0,1]。
由式(14)可看出,CR越大Vi,g贡献越大,越有利于加快搜索速率;CR越小Xi,g贡献越大,越有利于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可见CR取值大小在保持种群多样性和收敛速度之间是矛盾的。本发明采用时变的交叉概率因子CR来提高算法的性能,在初始阶段为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CR取较小的值,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在后期为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CR取较大的值,以提高算法的精度,CR的取值随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变大。
交叉概率因子CR可通过如下计算得到:
其中,CRmin,CRmax分别为交叉概率因子的最小值和最大值,g为进化代数,G为最大进化代数。
步骤4中,DE算法的选择操作采用的是“贪婪选择”策略,经变异以及交叉操作后生成的候选个体Ui,g与目标个体Xi,g进行竞争,选择更好的个体进入下一代,即选择操作为:
其中,Xi,g+1为第g+1代目标向量,f()为目标函数。
本实施例以提高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为研究对象,对早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分别选取不同的决策变量进行优化计算,即针对高峰期通过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的优化来提高再生能量的利用率,针对非高峰期对停站时间和列车对开时间的优化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模拟线路全线共设置27座车站,牵引变电所14座,仿真中给定的列车运行时间、站间距离、停站时间如表1所示,为方便问题分析,假设单列车在站间的运行方式已知,即列车在每个站间的牵引、惰行和制动时间已知,表1中,单列车在上行方向所有站间运行时间为3576s,总制动时间为437s。
表1模拟线路列车运行时间、站间距离、停站时间
1、本实施例通过优化列车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来增大早晚高峰期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以提高列车对再生能量的利用率。为表明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对列车追踪运行重叠时间的影响,本实施例将分两种情况进行仿真,第一种是停站时间不变、优化发车间隔,第二种是发车间隔不变、优化停站时间。
(1)停站时间不变、优化发车间隔
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参数设置为Np=100,F=0.5,CRmin=0.4,CRmax=0.9,G=80。独立运行次数为30次。在约束条件范围内,通过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可得不同发车间隔下列车追踪运行重叠时间,如表2所示,仿真结果中,重叠时间是指所有上线列车中,位于同供电区间的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列车运行周期取上行方向上线第一辆列车运行完全程的时间tT=3576s,即第1辆列车从站点1出发运行至站点27的总时间。由表2可看出,重叠时间最大值并非出现在发车间隔最小的情况下,这是因为,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追踪运行,本实施例中只考虑一个站间只有一辆列车的情况,即过短的发车间隔难以实现相邻列车的牵引和启动时间的重叠,因此,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当发车间隔大于某一值时,重叠时间才会随发车间隔的增大而减小。优化前列车发车间隔th=150s,重叠时间为1739s,由表2可见当发车间隔为156s时,重叠时间为1903s,重叠时间由优化前的1739s增加到了1903s,增加了9.43%,因此,通过改变发车间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
表2不同发车间隔下的重叠时间
发车间隔(s) 重叠时间(s)
150 1739
152 1804
154 1865
156 1903
158 1847
160 1792
162 1741
164 1685
(2)发车间隔不变、优化停站时间
为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列车发车间隔在早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一般设置为确定的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列车追踪运行的重叠时间,通过优化列车在每个站的停站时间可以对列车的牵引和制动时刻进行调整,进而增大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参数设置为Np=100,F=0.5,CRmin=0.4,CRmax=0.9,G=80。仿真中给定的列车发车间隔为(1)中得出的最优发车间隔156s。可得每个站点优化的停站时间如表3所示。根据表3中的停站时间,可以计算出同一供电区间内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总的重叠时间为2148s,即在给定发车间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停站时间可进一步将重叠时间提高12.87%。
表3优化的停站时间
2、在非高峰期,列车发车间隔大,同向列车追踪运行再生能量利用率低,因此本实施例不考虑非高峰期同向列车追踪运行的重叠时间。将对开时间限定在首站运行时间内,即tΔ∈[0,102]s,给定列车发车间隔th=350s,列车运行周期tT=3576s。通过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可得优化后的列车对开时间为45s,此时对向列车在同一站点牵引和制动总的重叠时间为316s。优化前,对开时间tΔ=0s,计算可得重叠时间为238s,通过设置合理的上下行方向列车的对开时间,使得对向列车在同一站点的重叠时间增加了32.77%,可见对列车对开时间进行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对向列车在同一站点的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增加再生能量的利用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和替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等效表示出再生制动能利用率;
步骤2:建立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
步骤3:建立对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
步骤4: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优化的列车发车间隔、停站时间和对开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同供电区间相邻列车牵引和制动的重叠时间,可将再生制动能表示为:
Eu=Er(i,i+1)×T(i,i+1)/tb(i,i+1) (1)
其中,Eu表示被利用的再生制动能,Er表示列车i或i+1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T(i,i+1)表示列车i和i+1牵引和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tb(i,i+1)表示列车i或i+1的制动时间。
根据列车i和i+1牵引和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以及列车i或i+1的制动时间可将再生制动能的利用率λ(i,i+1)表示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针对早晚高峰期,同向列车追踪运行中,所有列车在所有车站的重叠时间T1(i,n)为:
其中,n=1,2,…N表示第n个车站,N表示车站数量,即总共有N个站;I表示下行方向的列车数量;i=1,2,…I表示第i辆下行方向的列车,t1表示列车i制动阶段和列车i+1牵引阶段的重叠时间,η1(n-1,n)表示列车i+1和i是否在同一供电区间,如在同一供电区间,则η1(n-1,n)=1,否则η1(n-1,n)=0,此时列车i处于制动阶段;t2表示列车i牵引阶段和列车i+1制动阶段的重叠时间,η2(n-1,n+1)表示列车i+1和i是否在同一供电区间,如在同一供电区间,则η2(n-1,n+1)=1,否则η2(n-1,n+1)=0,此时列车i处于牵引阶段。
在早晚高峰期,以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的同向列车追踪运行整数规划模型为:
其中,约束条件分别是停站时间约束、发车间隔约束、站间运行时间约束、总旅行时间约束、以及时间整数约束,该模型中不考虑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列车对开时间约束,分别表示列车i到达站n和n+1的时刻;分别表示列车i和i+1离开站n的时刻;表示列车i在站n的停站时间,分别为的下限和上限;th表示列车发车间隔,分别为th的下限和上限;ti(n,n+1)表示列车i在站n和站n+1间运行时间;tT表示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分别为tT的下限和上限,Z代表变量,其中,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非高峰期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所有列车在所有车站的重叠时间T2(i,j,n)可表示为:
其中,t3(i,j,n)表示对向列车追踪时上行列车i和下行列车j在站n的重叠时间;
对向追踪运行情况下,以同一车站列车牵引和制动重叠时间最大化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为:
其中,约束条件中除了包括同向列车追踪运行的约束条件,还包括列车对开时间约束,其中tΔ表示列车对开时间,分别表示tΔ的下限和上限,表示列车i离开站1的时刻,表示列车j离开站N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种群规模为Np,目标向量的维数是D维,当前进化代数为g,则第g代种群中第i个个体Xi,g可表示为:
其中变量的指定搜索空间范围为[Xmin,Xmax],式中每个参数在指定值域内随机产生,j=1,2,…,D,其值域可表示为:
其中,xmin和xmax分别表示Xmin,Xmax中每一维元素的下限和上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对整数变量初始化时,首先在实数空间进行随机取值,然后对其进行取整得到对应的整数变量,对整数变量进行初始化的方法为:
其中,rand()是[0,1]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分别是目标向量第j维的下界和上界,INT(a)表示四舍五入到最接近实数向量a的整数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DE/rand/1差分进化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变异矢量进行取整操作,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Xi,g,随机生成三个整数r1,r2,r3∈{1,2,…,Np},且i≠r1≠r2≠r3∈[1,Np],则变异操作为:
其中,Vi,g代表变异个体,F是变异缩放因子,是三个从当前代种群中随机选取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变异产生的变异个体与目标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首先生成一个随机整数randni,然后对变异个体Vi,g和目标个体Xi,g按式(11)求得试验个体为保证个体的进化,首先通过随机选择使Ui,g至少有一位由Vi,g贡献,其它位由交叉概率因子CR决定,即有:
其中,randj是位于[0,1]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randni是在{1,2,…,D}内随机产生的维数索引号,其保证了至少有一位由变异向量贡献,交叉概率因子CR∈[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交叉概率因子CR可通过如下计算得到:
其中,CRmin,CRmax分别为交叉概率因子的最小值和最大值,g为进化代数,G为最大进化代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DE算法的选择操作采用的是“贪婪选择”策略,经变异以及交叉操作后生成的候选个体Ui,g与目标个体Xi,g进行竞争,选择更好的个体进入下一代,即选择操作为:
其中,Xi,g+1为第g+1代目标向量,f()为目标函数。
CN201811529045.2A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Active CN109583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9045.2A CN109583125B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9045.2A CN109583125B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3125A true CN109583125A (zh) 2019-04-05
CN109583125B CN109583125B (zh) 2023-05-09

Family

ID=65928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9045.2A Active CN109583125B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312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1752A (zh) * 2019-01-16 2019-05-0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不同车型的地铁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CN110239600A (zh) * 2019-06-04 2019-09-17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95299A (zh) * 2019-07-29 2019-11-01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制动能量利用方法
CN110910296A (zh) * 2019-11-09 2020-03-24 同济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能效提升指标的分解方法
CN112231796A (zh) * 2020-09-15 2021-01-15 北京交通大学 考虑旅客时空出行分布的周期列车停站方案优化建模方法
CN112590867A (zh) * 2020-12-21 2021-04-02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车通信的城轨列车群速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065239A (zh) * 2021-03-19 2021-07-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基于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的城轨列车时刻表节能优化方法
CN114298398A (zh) * 2021-12-24 2022-04-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弹性调整策略的高速列车动态追踪运行优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282A (zh) * 2017-07-01 2017-09-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峰时段多列车节能优化方法
CN107239874A (zh) * 2017-04-26 2017-10-1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电能质量及节能分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9874A (zh) * 2017-04-26 2017-10-1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电能质量及节能分析系统
CN107180282A (zh) * 2017-07-01 2017-09-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峰时段多列车节能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 YANG等: "An energy-efficient scheduling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regenerative energy for metro system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1752A (zh) * 2019-01-16 2019-05-0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不同车型的地铁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CN109711752B (zh) * 2019-01-16 2020-08-1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不同车型的地铁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CN110239600A (zh) * 2019-06-04 2019-09-17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239600B (zh) * 2019-06-04 2020-08-21 北京交通大学 面向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的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95299B (zh) * 2019-07-29 2021-08-0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制动能量利用方法
CN110395299A (zh) * 2019-07-29 2019-11-01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制动能量利用方法
CN110910296A (zh) * 2019-11-09 2020-03-24 同济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能效提升指标的分解方法
CN112231796A (zh) * 2020-09-15 2021-01-15 北京交通大学 考虑旅客时空出行分布的周期列车停站方案优化建模方法
CN112231796B (zh) * 2020-09-15 2024-06-07 北京交通大学 考虑旅客时空出行分布的周期列车停站方案优化建模方法
CN112590867A (zh) * 2020-12-21 2021-04-02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车通信的城轨列车群速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590867B (zh) * 2020-12-21 2022-05-2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车通信的城轨列车群速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065239A (zh) * 2021-03-19 2021-07-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基于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的城轨列车时刻表节能优化方法
CN113065239B (zh) * 2021-03-19 2023-10-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基于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的城轨列车时刻表节能优化方法
CN114298398A (zh) * 2021-12-24 2022-04-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弹性调整策略的高速列车动态追踪运行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3125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3125A (zh) 一种提高地铁列车再生制动能利用率的优化方法
Zhao et al. An integrated metro operation optimization to minimize energy consumption
CN110580404B (zh) 一种基于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的网络运能确定方法
Zhou et al.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n train control and timetable to minimize net energy consumption of metro lines
Ning et al. A synergistic energy-efficient planning approach for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s
CN104260759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节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930937B (zh) 一种考虑地铁快慢线的列车运行调度一体化优化方法
CN106651009B (zh) 城市轨道交通任意多车协作的节能优化控制方法
CN107368920A (zh) 一种非高峰时段多列车运行节能优化方法
CN102360401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运行图设计方法
Li et al. Dynamic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railway driver advisory system
CN107704975A (zh) 基于生物地理算法的地铁列车节能运行优化方法与系统
CN104401370A (zh) 多列车协同控制的节能优化方法
CN108510127B (zh) 基于再生能利用的城轨列车运行过程优化方法
CN102495934A (zh)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轨道交通牵引功率平衡运行图设计方法
CN114298510A (zh) 基于nspso算法的时刻表和速度曲线优化方法
CN111882156A (zh) 面向随机动态客流和节能运行的列车时刻表鲁棒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multi‐train energy sav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cooperative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eng et al. Evaluating target speeds of passenger trains in China for energy saving i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ation scales and traction capacities
Yang et al. Multi-objective operation optimization for electric multiple unit-based on speed restriction mutation
Yildiz et al. Traction energy optimization considering comfort parameter: A case study in Istanbul metro line
Calderaro et al. Deterministic vs heuristic algorithms for eco-driving application in metro network
Allen et al. Application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with optimized speed profiles for sustainable train operation
Sengor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otential Regenerative Braking Energy in Railway Systems: A Case Study for Istanbul M1A Light Metro Line
Liu et al. Traffic management and energy optimization for high-speed trains: An overview of methods for saving ener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