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9332B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79332B CN109579332B CN201810841106.2A CN201810841106A CN109579332B CN 109579332 B CN109579332 B CN 109579332B CN 201810841106 A CN201810841106 A CN 201810841106A CN 109579332 B CN109579332 B CN 1095793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pressure
- bypass
- compressor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高外部空气温度时或者低外部空气温度时适当地控制输送压力,能够进行稳定的运转的制冷系统。在将压缩机(10)、气体冷却器(25)、节流机构(27)、蒸发器(41)、蓄液器(50)依次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的制冷系统(1)中,包括将蒸发器(41)的入口侧和蓄液器(50)连接的旁通配管(51),在旁通配管(51)的中途部设置有旁通用节流机构(5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尤其涉及用于进行展示柜的冷却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有设置进行从蒸发器送来的制冷剂的2级压缩的压缩机副单元和进行从节能热交换器返回的制冷剂的1级压缩的压缩机副单元,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390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由于设置有进行从蒸发器送来的制冷剂的2级压缩的压缩机副单元,所以能够与1个蒸发器适当对应。
但是,在制冷系统中,因设置店铺等而制冷剂封入量不同,所以在高外部空气温度的运转时和高外部空气温度的开始时,输送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情况下,在压缩机的驱动频率的控制下,无法直接返回稳定的运转。
另外,在进行低外部空气温度的运转的情况下,制冷系统成为低负载,所以成为低负载,即使以压缩机的最小转速运转制冷能力也会富余,起停次数增加。因起停发生多次,用于起动的电力会额外增加,另外,负载侧的库内温度会暂时上升。而且,如果为了防止压缩机的起停而保持低压压力低的状态运转,则容易发生蒸发温度与库内温度设定的偏差和结霜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外部空气温度时或者低外部空气温度时能够适当地控制输送压力,能够进行稳定的运转的制冷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其通过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蒸发器、蓄液器依次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上述制冷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蒸发器的入口侧和上述蓄液器连接的旁通配管,在上述旁通配管的中途部设置有旁通用节流机构。
由此,通过进行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闭,能够经由旁通配管将蒸发器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到蓄液器,所以能够将蓄液器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蓄液器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其结果,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高外部空气温度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低外部空气温度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制冷系统
2 制冷机
3 展示柜
10 压缩机
11 低压级压缩机构
12 高压级压缩机构
13 第1吸入口
14 第1排出口
15 第2吸入口
16 第2排出口
20 蒸发器
22 中间冷却器
23 中冷器用风扇
25 气体冷却器
26 中间冷却器
27 节流机构
28 气体冷却器用风扇
32 内部热交换器
36 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
37 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
40 展示柜用节流机构
41 蒸发器
50 蓄液器
51 旁通配管
52 旁通用节流机构
55 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56 制冷剂压力传感器
57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70 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的一种制冷系统,其通过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蒸发器、蓄液器依次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上述制冷系统包括将上述蒸发器的入口侧和上述蓄液器连接的旁通配管,在上述旁通配管的中途部设置有旁通用节流机构。
由此,通过进行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闭,能够经由旁通配管将蒸发器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到蓄液器,所以能够将蓄液器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第2发明中,包括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打开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关闭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
由此,能够根据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将蓄液器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第3发明中,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上述控制装置,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增大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度,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减小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度。
由此,能够根据制冷剂的输送压力细致地控制蓄液器的内部压力,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第4发明中,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由电磁开闭阀构成,上述控制装置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控制为打开,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将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控制为关闭。
由此,能够根据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控制蓄液器的内部压力,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第5发明中,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转速为最小、且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打开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
由此,蒸发器侧能够维持恒温器不停止的程度的运转,能够降低压缩机的起停次数。
第6发明中,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转速为最小、且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根据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的差值进行控制以增大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度。
由此,蒸发器侧能够细致地控制维持恒温器不停止的程度的运转,能够降低压缩机的起停次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的回路图。此外,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制冷系统,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各种制冷系统。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1例如包括设置在便利店、超市等设施的制冷机2和陈列冷藏、冷冻商品并对其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的展示柜3。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剂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但是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各种的制冷剂。
另外,制冷机2包括:用低压级压缩机构11和高压级压缩机构12两级进行压缩动作的压缩机10。
在压缩机10设置有低压级压缩机构11中的第1吸入口13和第1排出口14,且设置有高压级压缩机构12中的第2吸入口15和第2排出口16。
压缩机10的第1吸入口13吸入从展示柜3的蒸发器20送来的制冷剂,利用低压级压缩机构11压缩为中间压力并从第1排出口14排出。
另外,压缩机10的第1排出口14分别经由制冷剂配管60与中冷器22的入口侧连接,中冷器22的出口侧经由制冷剂配管60与压缩机10的第2吸入口15连接。在中冷器22配置有中冷器用风扇23。
然后,从压缩机10的第1排出口14排出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60流入到中冷器22,在中冷器22中,通过使中冷器用风扇23动作而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被冷却,返回到压缩机10的第2吸入口15。
压缩机10的第2排出口16分别经由制冷剂配管61与气体冷却器25连接。而且,在压缩机10中通过第2级的压缩机构,压缩为需要的压力从第2排出口16排出,被送到气体冷却器25。
另外,气体冷却器25经由制冷剂配管62与中间冷却器26连接,在该制冷剂配管62的中途部设置有用于对从气体冷却器25送来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节流机构27。
而且,气体冷却器25通过使气体冷却器用风扇28动作而使从压缩机10送来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热交换进行冷却,但是,二氧化碳制冷剂不冷凝,所以在超过临界压力的状态下以高压的气体的状态被送到节流机构27。
另外,中间冷却器26经由制冷剂配管63与内部热交换器32连接。
在内部热交换器3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64分别并列(并联)地连接有2个展示柜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设置两个展示柜3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能够设置任意的数量。
在展示柜3设置有展示柜用节流机构40和蒸发器20。
而且,使通过蒸发器20经由制冷剂配管64送来的制冷剂与库内的空气热交换,来进行展示柜3的库内的冷却。
另外,蒸发器20的出口侧利用制冷剂配管65经由蓄液器50与压缩机10的第1吸入口13连接。
另外,中间冷却器26的上部与将由中间冷却器26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取出的气体制冷剂返回配管30连接,在气体制冷剂返回配管30的中途部设置有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6。中间冷却器26的下部与将由中间冷却器26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取出的液体制冷剂返回配管31连接,在液体制冷剂返回配管31的中途部设置有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7。
上述气体制冷剂返回配管30和液体制冷剂返回配管31分别合流,该合流配管34与内部热交换器32连接。在内部热交换器32的内部,制冷剂配管63和合流配管34以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成为相对流的方式配置,在内部热交换器32中,使从中间冷却器26取出的气体制冷剂或者液体制冷剂和从中间冷却器26送出的制冷剂有效地进行热交换。
内部热交换器3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35与压缩机10的第2吸入口15连接。
而且,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6和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7使内部热交换器32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减压使之膨胀至中间压力等级,利用内部热交换器32使在制冷剂配管63流动的制冷剂和在合流配管流动的减压后的制冷剂热交换来将在制冷剂配管63流动的制冷剂冷却。热交换后的减压后的制冷剂被从第2吸入口15分别送到压缩机10,能够将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维持在适当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连接内部热交换器32的出口侧和蓄液器50的旁通配管51,在旁通配管51的中途部设置有旁通用节流机构52。本实施方式中,旁通用节流机构52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旁通配管51连接到作为焓小的点的内部热交换器的出口侧,但是不限于此。只要例如气体冷却器的出口侧等制冷剂的输送压力为中间压力的部位,可以连接到任一处。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电动阀构成旁通用节流机构52,可以由仅进行开闭的电磁阀构成。
另外,在压缩机10的第1吸入口13的附近分别设置有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5和检测制冷剂的压力的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在制冷机的外部设置有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包括控制装置70,其分别驱动控制压缩机10、中冷器用风扇23、气体冷却器用风扇28、节流机构27、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6、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7、旁通用节流机构52、展示柜用节流机构40。
控制装置70中枢地控制制冷系统的各部,包括:作为运算执行部的CPU、存储能够由该CPU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规定的数据等的ROM、RAM、其他的周边电路等。
另外,控制装置70被输入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5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信号。
而且,通过控制装置70分别驱动控制压缩机10、中冷器用风扇23、气体冷却器用风扇28、节流机构27、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6、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7、旁通用节流机构52、展示柜用节流机构40,能够以各种的运转模式进行运转。运转模式包括通常运转模式、高外部空气温度模式、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
控制装置70被输入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5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值,控制装置70基于上述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5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值,进行旁通用节流机构52的开度控制。
具体来讲,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或者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检测到的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下且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通常运转模式的控制。
在进行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关闭,根据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或者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检测到的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分别进行压缩机10、中冷器用风扇23、气体冷却器用风扇28的驱动控制和节流机构27、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6、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37、展示柜用节流机构40的开闭控制。
而且,在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或者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检测到的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高外部空气温度模式的运转。在此,是否在临界压力以上的判断例如以是否在7.38MPa的压力以上进行判断。
在进行高外部空气温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进行控制以将旁通配管51的旁通用节流机构52打开规定脉冲数。
由此,能够将经旁通配管51从内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到蓄液器50,能够将蓄液器50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50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另外,在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或者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检测到的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在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将旁通电路的旁通用节流机构52关闭规定脉冲数。该控制进行至制冷剂的输送压力达到临界压力以下、且规定压力以上为止。在此,是否在规定压力以下的判断例如以是否在6.5MPa的压力以下进行判断。该规定压力的设定值考虑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的检测值的偏差,设定成对于临界压力来说可靠地低的值。
而且,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下且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从高外部空气温度模式的控制切换为通常运转模式的控制。
另外,控制装置70,在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为最小转速的情况下,基于制冷剂的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进行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的控制。
在进行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基于制冷剂的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控制旁通用节流机构52的开度。即,控制装置70进行控制以使得制冷剂的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越大越打开旁通用节流机构52,进行控制以使得制冷剂的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越变小越关闭旁通用节流机构52。
在低外部空气温度时,展示柜3的负载变小,在压缩机10的转速变低,但是通过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进行控制以打开旁通用节流机构52,由此使在旁通配管51流动的制冷剂量增大,限制向展示柜3输送的制冷剂量,降低制冷能力。由此,展示柜3能够维持恒温器不停止的程度的运转,能够降低压缩机10的起停次数。
而且,在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为最小转速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进行控制以关闭旁通用节流机构52,切换为通常运转模式的控制。
此外,为了防止向蓄液器50的过量返回导致的液体回流,优选利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5检测制冷剂温度,在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与低压压力饱和温度之差为0、或者规定值以下时,停止压缩机10。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压缩机10动作,从压缩机10的第1吸入口13吸入从蒸发器送来的制冷剂,该制冷剂由低压级压缩机构11压缩为中间压力而从第1排出口14排出。
从压缩机10的第1排出口14排出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60流入到中冷器22,在该中冷器22中通过中冷器用风扇23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返回压缩机10的第2吸入口15。
从中冷器22返回的制冷剂由压缩机10,通过第2级的压缩机构压缩为需要的压力而从第2排出口16排出,被送到气体冷却器25。从压缩机10送来的制冷剂,在气体冷却器25中通过气体冷却器用风扇28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作为高压制冷剂经由节流机构27被送到中间冷却器26。
从中间冷却器26的下部送来的液体制冷剂,被送到内部热交换器32,在内部热交换器32中与从中间冷却器26送来的制冷剂和从中间冷却器26送来的由气体用节流机构或者液体用节流机构减压至中间压力等级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另外,由内部热交换器32与从中间冷却器26送来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被从第2吸入口15分别送到压缩机10,能够将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维持在适当的范围。
另外,由内部热交换器32冷却后的制冷剂被送到展示柜3,被展示柜用节流机构40减压,被送到蒸发器20。由此,进行展示柜3的冷却。
由蒸发器20进行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被送到蓄液器50,通过蓄液器50使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和液体后,仅气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0的第1吸入口13。
接着,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以高外部空气温度模式进行控制的情况的动作。
控制装置70取得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5和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值,判断输送压力是否在临界压力以上(ST1)。而且,在判断为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或者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56检测到的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ST1:是),控制装置70进行高外部空气温度模式的运转(ST2)。
在进行高外部空气温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将旁通电路的旁通用节流机构52打开规定脉冲数(ST3)。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制冷剂的输送压力不在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ST1:否),以通常运转模式进行控制(ST6),基于各传感器的检测值来驱动控制压缩机10等各设备(ST7)。
控制装置70判断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是否在规定压力以下(ST4),在判断为输送压力在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ST4:是),关闭旁通用节流机构52(ST5)。
接着,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以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进行控制的情况的动作。
控制装置70判断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是否为最小(ST11)。在判断为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为最小的情况下(ST11:是),控制装置70判断是否具有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ST12)。
控制装置70在判断为具有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的情况下(ST12:是),通过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进行控制(ST13)。
而且,控制装置70判断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是否较大(ST14),在判断为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较大的情况下(ST14:是),进行控制以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打开得较大(ST15)。
另外,控制装置70判断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是否较小(ST16),在判断为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较小的情况下(ST16:是),控制装置70进行控制以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打开得较小(ST17)。
在进行上述的控制、判断为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消失的情况下(ST18),控制装置70进行控制以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关闭(ST19)。
此外,在判断为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不是最小的情况下(ST11:否)和判断为没有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之差的情况下(ST12:否),进行通常运转模式的控制(ST20),基于各传感器的检测值来驱动控制压缩机10等各设备(ST2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压缩机10、气体冷却器25(冷凝器)、节流机构27、蒸发器41、蓄液器50依次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的制冷系统1中,包括将蒸发器41的入口侧和蓄液器50连接的旁通配管51,在旁通配管51的中途部设置有旁通用节流机构52。
由此,通过进行旁通用节流机构52的开闭,能够经由旁通配管51将蒸发器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送到蓄液器50,所以能够将蓄液器50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50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包括控制装置70,控制装置70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打开,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关闭。
由此,能够根据制冷剂的输送压力,将蓄液器50的内部压力维持得比临界压力低,能够在蓄液器50的内部存积液体制冷剂,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旁通用节流机构52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控制装置70,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增大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52的开度,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减小上述旁通用节流机构52的开度。
由此,能够根据制冷剂的输送压力细致地控制蓄液器50的内部压力,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旁通用节流机构52由电磁开闭阀构成,控制装置70,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控制为打开,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将旁通用节流机构52控制为关闭。
由此,能够根据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控制蓄液器50的内部压力,能够适当地维持制冷剂的输送压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70,在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为最小、且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有差异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打开旁通用节流机构52。
由此,蒸发器侧能够维持恒温器不停止的程度的运转,能够降低压缩机10的起停次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旁通用节流机构52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控制装置70,在压缩机10的驱动转速为最小、且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有差异的情况下,根据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的差异进行控制以增大旁通用节流机构52的开度。
由此,蒸发器侧能够细致地控制维持恒温器不停止的程度的运转,能够降低压缩机10的起停次数。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能够在高外部空气温度时或者低外部空气温度时适当地控制输送压力,能够适合用作能够进行稳定的运转的制冷系统。
Claims (6)
1.一种制冷系统,其通过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中间冷却器、内部热交换器、蒸发器、蓄液器依次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所述制冷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用低压级压缩机构和高压级压缩机构两级进行压缩动作,所述压缩机具有作为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中的制冷剂的吸入口的第1吸入口和作为所述高压级压缩机构中的制冷剂的吸入口的第2吸入口,
包括将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侧与所述蓄液器连接的旁通配管,
在所述旁通配管的中途部设置有旁通用节流机构,
在所述中间冷却器连接有将由所述中间冷却器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取出的气体制冷剂返回配管和将由所述中间冷却器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取出的液体制冷剂返回配管,
设置于所述气体制冷剂返回配管的中途部的气体返回用节流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液体制冷剂返回配管的中途部的液体返回用节流机构,使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减压使之膨胀至中间压力等级,
所述气体制冷剂返回配管和所述液体制冷剂返回配管合流而成的合流配管与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连接,
所述合流配管,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内部,与将所述中间冷却器和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以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成为相对流的方式配置,
从所述合流配管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被所述压缩机的第2吸入口吸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打开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关闭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
3. 如权利要求2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
所述控制装置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增大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度,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减小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由电磁开闭阀构成,
所述控制装置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控制为打开,并且在制冷剂的输送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控制为关闭。
5. 如权利要求2 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转速为最小、且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打开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由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电动阀构成,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转速为最小、且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根据低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设定值的差值进行控制以增大所述旁通用节流机构的开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89979 | 2017-09-29 | ||
JP2017189979A JP6945141B2 (ja) | 2017-09-29 | 2017-09-29 | 冷凍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79332A CN109579332A (zh) | 2019-04-05 |
CN109579332B true CN109579332B (zh) | 2021-03-23 |
Family
ID=6591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41106.2A Active CN109579332B (zh) | 2017-09-29 | 2018-07-27 | 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45141B2 (zh) |
CN (1) | CN1095793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73775B2 (ja) * | 2019-09-27 | 2024-04-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JP6866910B2 (ja) * | 2019-09-30 | 2021-04-2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WO2023170848A1 (ja) * | 2022-03-10 | 2023-09-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装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28282A (ja) * | 2001-01-29 | 2002-08-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凍装置 |
CN1189712C (zh) * | 2002-07-08 | 2005-02-16 | 株式会社电装 | 喷射器循环装置 |
JP2005180884A (ja) * | 2003-12-24 | 2005-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1460789A (zh) * | 2006-06-01 | 2009-06-17 | 开利公司 | 适于制冷系统的多级压缩机单元 |
CN102229340A (zh) * | 2011-04-25 | 2011-11-02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可调的旁通卸载列车空调系统 |
CN103906983A (zh) * | 2011-10-21 | 2014-07-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和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
JP2015098973A (ja) * | 2013-11-19 | 2015-05-28 |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 冷凍機 |
CN105588376A (zh) * | 2016-02-23 | 2016-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运输车 |
CN106051984A (zh) * | 2016-07-15 | 2016-10-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液旁通装置的空调系统 |
WO2017064755A1 (ja) * | 2015-10-13 | 2017-04-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7472B2 (ja) * | 1985-07-10 | 1995-11-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 |
JPS62196555A (ja) * | 1986-02-24 | 1987-08-2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4522641B2 (ja) * | 2002-05-13 | 2010-08-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蒸気圧縮式冷凍機 |
CN200940968Y (zh) * | 2006-08-07 | 2007-08-29 |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机组结构 |
JP2008249209A (ja) * | 2007-03-29 | 2008-10-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 |
JP5765990B2 (ja) * | 2011-03-29 | 2015-08-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CN102654324A (zh) * | 2012-05-24 | 2012-09-05 | 东华大学 | 一种带有热气旁通除霜装置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CN103574852B (zh) * | 2012-08-02 | 2016-07-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 |
CN202928179U (zh) * | 2012-11-30 | 2013-05-08 | 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换热制冷系统 |
-
2017
- 2017-09-29 JP JP2017189979A patent/JP69451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27 CN CN201810841106.2A patent/CN1095793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28282A (ja) * | 2001-01-29 | 2002-08-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凍装置 |
CN1189712C (zh) * | 2002-07-08 | 2005-02-16 | 株式会社电装 | 喷射器循环装置 |
JP2005180884A (ja) * | 2003-12-24 | 2005-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1460789A (zh) * | 2006-06-01 | 2009-06-17 | 开利公司 | 适于制冷系统的多级压缩机单元 |
CN102229340A (zh) * | 2011-04-25 | 2011-11-02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可调的旁通卸载列车空调系统 |
CN103906983A (zh) * | 2011-10-21 | 2014-07-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和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
JP2015098973A (ja) * | 2013-11-19 | 2015-05-28 |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 冷凍機 |
WO2017064755A1 (ja) * | 2015-10-13 | 2017-04-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CN105588376A (zh) * | 2016-02-23 | 2016-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运输车 |
CN106051984A (zh) * | 2016-07-15 | 2016-10-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液旁通装置的空调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79332A (zh) | 2019-04-05 |
JP6945141B2 (ja) | 2021-10-06 |
JP2019066068A (ja) | 2019-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15852B2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EP2245387B1 (en) | Capacity modulation of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 |
US8584487B2 (en) |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expander speed control | |
US9389005B2 (en) | Two-stage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US8117859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having a cooling mode and a free-cooling mode | |
US20220003463A1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use unit,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CN109579332B (zh) | 制冷系统 | |
US20220146172A1 (en) |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 |
KR102122499B1 (ko) | 냉각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US11598559B2 (en) | Heat source-sid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US11959667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US12031752B2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EP4030116A1 (en) |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EP3614071B1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CN108603697B (zh) | 冷冻装置 | |
EP3499147A1 (en) | Refrigeration device, refrigeration system | |
US20220186988A1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US11573039B2 (en) |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US20170276416A1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JP5538061B2 (ja) | 冷凍装置 | |
CN108603696B (zh) | 冷冻装置 | |
JP6617862B2 (ja) | 冷凍機 | |
JP2022083749A (ja) | 冷凍装置 | |
JP2003232571A (ja) | 冷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