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6247A -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6247A
CN109566247A CN201910041988.9A CN201910041988A CN109566247A CN 109566247 A CN109566247 A CN 109566247A CN 201910041988 A CN201910041988 A CN 201910041988A CN 109566247 A CN109566247 A CN 109566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worm
fruit tree
ditch
fruit
isosceles trapez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19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6247B (zh
Inventor
赵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419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6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6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6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6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6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23Greenhouse bench 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332Earthwo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大棚系统为蚯蚓和果树提供适应的温度、湿度和采光条件,避免极端天气对果树、蚯蚓的影响,保证果树和蚯蚓的良好生长;果树种植系统中采用高台种植的方式,有利于水土保持,提升果树根部对水肥的吸收;蚯蚓养殖系统设置于果树行间,通过蚯蚓的活动提升果树根部附近土壤的含氧量,给果树提供生物养料,果树与蚯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生态循环。所述种植系统有利于人为控制昼夜温差,提升水果中的含糖量,通过给果树施用蚯蚓粪、蚯蚓饲料、鲜碎蚯蚓、蚯蚓浸出液的方式实现生态平衡,避免重金属元素对土地以及果树、水果的污染,得到的水果甜度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花青素,养殖的蚯蚓产量高,收获周期短。

Description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的水果的生产技术中通常采用调整果树的行间距,调整果树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水肥等提升水果的品质。这种方法水肥的用量大,土壤的负担较大,对土壤的污染也较为严重;此外通过调整果树行间距,水肥用量以及肥料的种类等方法并不必然提升水果的品质,水果的品质并没有充分的保证。并且严格的执行上述方法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此外目前有些果农为了追求颜色鲜艳、个头大、甜度高、保质期长的水果,通常会在水果生长成熟期间使用催红剂、防腐剂、甜蜜素或者大量化肥等。
为了提升水果的品质,提升种植环境,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果树与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进行培育水果,养殖蚯蚓。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18326.8,申请名称为“一种桃树套养蚯蚓的饲养方法”中公开了规划蚯蚓种植园地,在桃树种植地内套养蚯蚓,其中桃树株间30-40cm的范围内以发酵好的厩肥作为基料,铺设10-20cm高的养殖床,然后进行饲养蚯蚓。上述的方法中桃树的种植为蚯蚓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套养的蚯蚓能有效改善桃树的种植环境。但是,上述的方法不能保证桃树和蚯蚓的适宜的生长温度和湿度,在桃树株间铺设10-20cm的养殖床套养蚯蚓,不方便桃树的田间作业,并且上述的方法需要更换养殖床的基料,操作繁琐。并且并不能保证得到的桃子的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所述生态系统不需要使用化肥,果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来源于蚯蚓、蚯蚓粪便、蚯蚓饲料和蚯蚓浸出液,能够保证果树的营养吸收,提升水果的品质,果树能够为蚯蚓提供适应生长的温度、湿度和遮光度,保证蚯蚓的快速生长,从而实现生态平衡。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树与蚯蚓共生的生态种植系统。
为了得到高品质的水果,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本发明提供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所述生态系统包括大棚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分布在所述大棚系统内部;
所述大棚系统包括柱子和棚体;
所述果树种植系统包括肥沟、等腰梯形种植台和果树;所述肥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正下方;所述肥沟的宽度为1.5-2m,所述肥沟距离土地表面的深度为0.4-0.5m;所述果树种植在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中间;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宽3.9-4.8m,顶部宽3.42-4.56m,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坡度为70-80度;
相邻的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8-1.2m;所述果树的行距为4.7-6m,所述果树的株距为1.2-1.8m;
所述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沟,所述蚯蚓沟设置于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两侧,所述蚯蚓沟的宽度为0.55-0.95m,所述蚯蚓沟的总深度为0.85-1m。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系统包括了能够控制温度、湿度,避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危害的大棚系统,能够为果树提供充足营养,并且能够与蚯蚓实现共生的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在果树种植系统中,果树栽种在等腰梯形种植台上,种植台高于土地表面,能够保水,保墒,保持土质疏松,有利于果树的生长;蚯蚓养殖系统包括了蚯蚓沟,所述蚯蚓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的两侧,这样蚯蚓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代谢物能够被果树充分的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蚯蚓沟在种植台两侧,与种植台平行,并且在开设蚯蚓沟时,能够将挖出来的土覆盖在肥沟之上,在肥沟之上堆制成种植台,增加了相当厚的疏松土壤,并且方便操作。为了更好的种植果树,需要将种植台的土一边堆制一边砸实。果树在栽种时,不需要再使用任何的化肥,只需要浇足水即可,方便种植,简化种植难度。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果树的通风透光,有利于果树开枝散叶,果树能够旺盛的生长,并且通过上述的系统,在结果期能够调控昼夜温差,增加水果的甜度,提升水果的品质。同时蚯蚓在果树根部的生长繁殖活动,也增加了果树根部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果树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为蚯蚓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遮光度,保证蚯蚓的快速、健康生长。秋冬季节果树的落叶经风吹荡至蚯蚓沟中也能成为蚯蚓的饲料,避免了整理果园落叶,减少了蚯蚓饲料的用量,降低劳动强度。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极端自然天气对果树、蚯蚓的影响,果树生长所需的营养能过通过蚯蚓提供,得到的水果营养丰富,不含重金属,花青素含量高,甜度高;蚯蚓的产出量周期短,产量高。
优选地,所述大棚为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
优选地,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单元种植棚,所述柱子包括主柱和辅柱,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共用一排主柱,每个单元种植棚中栽种两行果树,每行等腰梯形种植台上设置一排辅柱。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柱子的纵向间距为4-6m。主柱两侧的蚯蚓沟之间的距离为2m。更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中间在棚顶开设多个排水口。更进一步优选地,在主柱的柱基两侧开设排水沟。
本发明采用南北走向的棚体时,采用小单元的种植棚相连的方式进行种植,每个单元种植棚中栽种两行果树,相邻的单元种植棚中间开设多个排水口,两个相邻的单元种植棚之间可以采用圆钢管进行连接,这种种植棚保温效果良好,能够节省土地面积,比单个大棚造价低。在下雨,化雪等天气情况下,雨水顺着相邻的单元种植棚的棚顶组成的沟槽流下来,其中的一个单元种植棚的采光面和相邻的单元种植棚的背光面流下来的雨水从单元种植棚的棚顶的排水口,即设置在同一排主柱间的棚顶的排水口处流下来,保证棚内适宜的温度、湿度。进一步优选地,在主柱的两侧也开设有排水沟,遇到雨雪天气,棚顶流下的雨水从设置在主柱的柱基两侧的排水沟排出,保证棚内的温湿度。
本发明采用东西走向的棚体时,同样采用单元种植棚的方式,但是东西走向的棚体,它的采光是东西走向一面坡的,雨水顺着棚顶之间的沟槽从北到南流下,不需要在棚体之间设置排水口。东西走向的棚体的北端至南端的优选距离为12-13米,较长的南北距离增加了采光,提升了保温性能,接触冷空气的墙体面积相对减小,相应的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
优选地,在堆制等腰梯形种植台之前,在所述肥沟中填入饼肥混合物,所述饼肥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发酵过的饼肥6-8份和湿度为30-50%的潮湿土2-3份。进一步地,所述饼肥包括花生饼、豆饼、棉子饼、菜籽饼中的一种或多种。饼肥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以及一部分的脂肪,营养价值较高,且不含重金属污染物;经过发酵处理饼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易于果树吸收的无机物,提升吸收的效率,提高水果的品质,并且经过发酵处理的饼肥避免了直接施用造成的果树烧根现象。
优选地,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上覆盖有水泥瓦。本发明在种植台的斜边上覆盖水泥瓦,为了节省成本,本发明的种植台的斜边从底部到顶部的距离与水泥瓦的宽度相同,方便施工,且节省成本,本发明提供的覆盖水泥瓦的方法,能够提高果园白天的整体气温,有益于人为的增加昼夜温差,提升水果的甜度,提升水果的品质;另一方面,能够防治杂草,抑制杂草的生长,防止土坡水土流失,提高地温。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蚯蚓沟底部采用水泥硬化,四周设置有墙,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所述蚯蚓沟两端为实墙,所述蚯蚓沟的两侧的墙的顶部卡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卡设有用于作业的小车,所述蚯蚓沟与种植台相邻的一侧为混合墙,所述混合墙的下部为镂空墙,上部为实墙,所述实墙的高度为0.25-0.35m,所述实墙高出土地表面0.15-0.2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蚯蚓沟中每隔1.8-2.2m设置一道横向实墙。为了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蚯蚓沟四周砌墙,墙的高度要高出土地表面,一方面便于在长边进行卡设轨道,在轨道上卡设用于作业的小车,方便实际操作,另一方面高出地面的实墙与放置在种植台斜坡上的水泥瓦之间形成排水渠道,能够排出种植台上及两侧坡上的雨水,避免雨水对果树以及蚯蚓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方便收集蚯蚓粪和蚯蚓,在底部进行硬化,同时也能够防止蚯蚓的天敌;本发明在蚯蚓沟的两端设置实墙,在两侧设置混合墙,与种植台相邻的一侧的墙,下部为镂空墙,方便蚯蚓进行活动,蚯蚓能够与果树根之间进行相互影响,优势互补,生态循环;混合墙的上部为实墙,这样能够提高墙的强度,能够进行承重,保证上面作业小车的安全稳定。如果蚯蚓沟的两侧都临近种植台,那么两侧都为混合墙,如果只有一侧临近种植台,那么一侧为混合墙,另一侧为实墙。为了防止蚯蚓的天敌,本发明在蚯蚓沟的顶部设置可拆卸的筛网,筛网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设置于蚯蚓沟的顶部。在下雨天时,能够通过在筛网上遮盖防雨布防止雨水进入蚯蚓沟。
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系统中,每平米养殖蚯蚓1200-1600条。为了使得果树的种植与蚯蚓养殖的生态平衡,使得蚯蚓的产出粪便、蚯蚓的活动给果树根部以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本申请蚯蚓的养殖量为1200-1600条每平米,进一步优选的每平方米养殖1400条。采用本发明的共生的生态系统,能够保证蚯蚓生活的温度、湿度,因此蚯蚓的产出量高,第一次产出时间为80天左右,平均每亩产出13-20万条,从第二次开始平均每亩地每两个月产出一次蚯蚓,每次产出量为117-180万条。本发明饲养蚯蚓采用的饲料为牛粪、秸秆混发酵物,其中牛粪与秸秆的重量比为7:3,蚯蚓的饲养同时解决了秸秆、牛粪等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优选地,所述果树在生长过程中采用蚯蚓浸出液作为叶面肥。本发明提供果树种植系统,在果树的种植过程中,采用蚯蚓粪、碎蚯蚓和蚯蚓饲料为肥料,以蚯蚓的浸出液为叶面肥。所述蚯蚓浸出液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鲜蚯蚓,放入清水中,排尽蚯蚓消化道中的粪土,并洗去蚯蚓体表的污物,放入容器中,加入蚯蚓重量1/4重量份的白糖,搅拌均匀,静置1-2h,收集液体,过滤,杀菌,得到蚯蚓浸出液。本发明提供的蚯蚓浸出液中含有多糖,具有一定的粘度,能够较好的停留在叶面上,从而促进叶面肥的吸收效率。同时采用蚯蚓浸出液作为叶面肥营养丰富、易吸收。
优选地,果树栽种过程中使用基肥为鲜碎蚯蚓、蚯蚓粪和蚯蚓饲料,所述蚯蚓饲料为鲜牛粪,所述鲜碎蚯蚓、蚯蚓粪和蚯蚓饲料的重量比为10:3:2。
果树在种植过程中,栽种当年,从5月初开始每10天开始浇水一次,浇水的同时施经过发酵处理的饼肥,每棵果树每次施肥0.5斤,采用在果树周围均匀刨坑的方式施肥,直至7月初;从10月底开始使用基肥,每棵树15斤基肥,每年施基肥同时浇一次透水。栽种第二年浇水方式同第一年,施肥为在6月初施基肥,每棵树15斤基肥。10月底施基肥,每棵树30斤。第三年与第二年管理相同。本发明采用施肥方式以及采用的基肥、饼肥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能够被果树充分的吸收,从而为水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水果的品质。
本发明所述的果树包括了桃树、苹果树、梨树等在内的北方的果树,并且不限于以上果树,也包括南方果树。本发明采用的果树的管理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果树管理方式,包括了科学的浇水、施肥、除草等。本发明果树管理的过程中,浇水采用滴灌的方式,并且采用适度的水温;除草采用在温差小的时期采用覆盖物的方法,在温差较大的时期采用耪地的方式除草;采用生态治菌,生态治虫害的技术进行防治病虫害。总之,本发明的果树管理过程中避免采用化学除草剂、化肥等化工试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中包括了大棚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其中大棚系统能够为蚯蚓和果树提供适应的温度、湿度和采光条件,避免风霜雨雪、天敌等自然灾害对果树、蚯蚓的影响,保证果树和蚯蚓的良好生长;果树种植系统中采用高台种植的方式,将果树种植在高出土地表面的等腰梯形种植台上,有利于水土保持,提升果树根部对水肥的吸收,并且果树种植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株距、行距,有利于果树旺盛的生长;蚯蚓养殖系统设置于果树行间,通过蚯蚓的活动提升果树根部附近土壤的含氧量,并且能够给果树提供生物养料,果树与蚯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生态循环。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人为控制昼夜温差,提升水果中的含糖量,并且通过给果树施用蚯蚓粪、蚯蚓饲料和鲜碎蚯蚓的方式实现生态平衡,避免化肥的使用,提升水果中各类微量元素的含量,避免重金属元素对土地以及果树、水果的污染。本发明提供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得到的水果甜度高、营养丰富、花青素含量高,养殖的蚯蚓产量高,收获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桃树蚯蚓共生的种植系统,包括大棚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分布在所述大棚系统内部;
所述大棚系统包括柱子和棚体;棚体为南北走向;
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单元种植棚,所述柱子包括主柱和辅柱,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共用一排主柱,每个单元种植棚中栽种两行果树,每行等腰梯形种植台上设置一排辅柱,相邻两个柱子的纵向间距为6m,相邻的主柱与辅助之间的横向距离为3.75m;
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中间的棚顶上开设多个排水口,在主柱的柱基两侧也设置有排水沟;
所述果树种植系统包括肥沟、等腰梯形种植台和桃树;所述肥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正下方;所述肥沟的宽度为1.5m,所述肥沟距离土地表面的深度为0.4m;所述果树种植在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中间;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宽3.9m,顶部宽3.42m,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坡度为70度;在堆制等腰梯形种植台之前,在所述肥沟中填入饼肥混合物,所述饼肥混合物包括发酵过的棉子饼和菜籽饼共6份和湿度为30-50%的潮湿土2份,总量将肥沟填满;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上覆盖有水泥瓦;
相邻的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8m;所述果树的行距为4.7m,所述果树的株距为1.2m;
所述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沟,所述蚯蚓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的两侧,所述蚯蚓沟的宽度为0.55m,所述蚯蚓沟的深度为0.85m;
所述蚯蚓沟底部采用水泥硬化,四周设置有墙,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所述蚯蚓沟两端为实墙,所述蚯蚓沟的两侧的墙的顶部卡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卡设有用于作业的小车,所述蚯蚓沟与种植台相邻的一侧为混合墙,所述混合墙的下部为镂空墙,上部为实墙,所述实墙的高度为0.25m,所述实墙高出土地表面0.2m,即蚯蚓沟在地面以下的深度为0.65m,所述蚯蚓沟中每隔1.8m设置一道横向实墙。
采用上述的种植系统,蚯蚓的养殖量为每平方米平均1200-1600条,桃树在生长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化学除草剂、化肥的使用,叶面肥也采用蚯蚓浸出液作为叶面肥。
实施例2
梨树蚯蚓共生的种植系统,包括大棚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分布在所述大棚系统内部;
所述大棚系统包括柱子和棚体;棚体为东西走向;
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单元种植棚,所述柱子包括主柱和辅柱,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共用一排主柱,每个单元种植棚中栽种两行果树,每行等腰梯形种植台上设置一排辅柱,相邻两个柱子的纵向间距为4m,相邻的主柱与辅助之间的横向距离为4.6m;
所述果树种植系统包括肥沟、等腰梯形种植台和梨树;所述肥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正下方;所述肥沟的宽度为2m,所述肥沟距离土地表面的深度为0.5m;所述果树种植在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中间;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宽4.8m,顶部宽4.56m,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坡度为80度;在堆制等腰梯形种植台之前,在所述肥沟中填入饼肥混合物,所述饼肥混合物包括发酵过的豆饼和菜籽饼共8份和湿度为30-50%的潮湿土3份,总量将肥沟填满;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上覆盖有水泥瓦;
相邻的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2m;所述果树的行距为6m,所述果树的株距为1.8m;
所述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沟,所述蚯蚓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的两侧,所述蚯蚓沟的宽度为0.95m,所述蚯蚓沟的深度为0.85m;
所述蚯蚓沟底部采用水泥硬化,四周设置有墙,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所述蚯蚓沟两端为实墙,所述蚯蚓沟的两侧的墙的顶部卡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卡设有用于作业的小车,所述蚯蚓沟与种植台相邻的一侧为混合墙,所述混合墙的下部为镂空墙,上部为实墙,所述实墙的高度为0.35m,所述实墙高出土地表面0.15m,即蚯蚓沟在地面以下的深度为0.8m,所述蚯蚓沟中每隔2.2m设置一道横向实墙。
采用上述的种植系统,蚯蚓的养殖量为每平方米平均1200-1600条,梨树在生长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化学除草剂、化肥的使用,叶面肥也采用蚯蚓浸出液作为叶面肥。
实施例3
桃树蚯蚓共生的种植系统,包括大棚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分布在所述大棚系统内部;
所述大棚系统包括柱子和棚体;棚体为南北走向;
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单元种植棚,所述柱子包括主柱和辅柱,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共用一排主柱,每个单元种植棚中栽种两行果树,每行等腰梯形种植台上设置一排辅柱,相邻两个柱子的纵向间距为5m,相邻的主柱与辅助之间的横向距离为4m;
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中间的棚顶上开设多个排水口,在主柱的柱基两侧也设置有排水沟;
所述果树种植系统包括肥沟、等腰梯形种植台和桃树;所述肥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正下方;所述肥沟的宽度为2m,所述肥沟距离土地表面的深度为0.5m;所述果树种植在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中间;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宽4m,顶部宽3.52m,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坡度为70度;在堆制等腰梯形种植台之前,在所述肥沟中填入饼肥混合物,所述饼肥混合物包括发酵过的花生饼6份和湿度为30-50%的潮湿土2份,总量将肥沟填满;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上覆盖有水泥瓦;
相邻的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果树的行距为5m,所述果树的株距为1.5m;
所述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沟,所述蚯蚓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的两侧,所述蚯蚓沟的宽度为0.75m,所述蚯蚓沟的深度为1m;
所述蚯蚓沟底部采用水泥硬化,四周设置有墙,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所述蚯蚓沟两端为实墙,所述蚯蚓沟的两侧的墙的顶部卡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卡设有用于作业的小车,所述蚯蚓沟与种植台相邻的一侧为混合墙,所述混合墙的下部为镂空墙,上部为实墙,所述实墙的高度为0.25m,所述实墙高出土地表面0.15m,即蚯蚓沟在地面以下的深度为0.85m,所述蚯蚓沟中每隔2m设置一道横向实墙。
采用上述的种植系统,蚯蚓的养殖量为每平方米平均1200-1600条,桃树在生长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避免化学除草剂、化肥的使用,叶面肥也采用蚯蚓浸出液作为叶面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果树种植系统和蚯蚓养殖系统分布在所述大棚系统内部;
所述大棚系统包括柱子和棚体;
所述果树种植系统包括肥沟、等腰梯形种植台和果树;所述肥沟设置于等腰梯形种植台正下方;所述肥沟的宽度为1.5-2m,所述肥沟距离土地表面的深度为0.4-0.5m;所述果树种植在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中间;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宽3.9-4.8m,顶部宽3.42-4.56m,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坡度为70-80度;
相邻的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8-1.2m;所述果树的行距为4.7-6m,所述果树的株距为1.2-1.8m;
所述蚯蚓养殖系统包括蚯蚓沟,所述蚯蚓沟设置于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两侧,所述蚯蚓沟的宽度为0.55-0.95m,所述蚯蚓沟的总深度为0.85-1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单元种植棚,所述柱子包括主柱和辅柱,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共用一排主柱,每个单元种植棚中栽种两行果树,每行等腰梯形种植台上设置一排辅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柱子的纵向间距为4-6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元种植棚中间在棚顶开设多个排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堆制等腰梯形种植台之前,在所述肥沟中填入饼肥混合物,所述饼肥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发酵过的饼肥6-8份和湿度为30-50%的潮湿土2-3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种植台的斜边上覆盖有水泥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沟底部采用水泥硬化,四周设置有墙,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筛网;所述蚯蚓沟两端为实墙,所述蚯蚓沟的两侧的墙的顶部卡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卡设有用于作业的小车,所述蚯蚓沟与种植台相邻的一侧为混合墙,所述混合墙的下部为镂空墙,上部为实墙,所述实墙的高度为0.25-0.35m,所述实墙高出土地表面0.15-0.2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沟中每隔1.8-2.2m设置一道横向实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系统中,每平米养殖蚯蚓1200-1600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树在生长过程中采用蚯蚓浸出液作为叶面肥。
CN201910041988.9A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Active CN109566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988.9A CN109566247B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988.9A CN109566247B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6247A true CN109566247A (zh) 2019-04-05
CN109566247B CN109566247B (zh) 2021-05-04

Family

ID=6591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1988.9A Active CN109566247B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624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865A (zh) * 2019-07-09 2019-09-17 南安市南泉家庭农场 园艺作物栽培和蚯蚓养殖相结合的设施和方法
CN110432059A (zh) * 2019-08-16 2019-11-1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果园固废原位处理、养殖蚯蚓与果树生物培肥系统及其用途
CN111642466A (zh) * 2020-06-08 2020-09-11 黑龙江农研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花卉种植用蚯蚓土规模化自动生产设施
CN111990342A (zh) * 2020-09-07 2020-11-27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梨园树下蚯蚓养殖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2407A (zh) * 2013-05-02 2013-07-31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果树起垄覆盖有机物料的栽培方法
CN103864202A (zh) * 2014-03-19 2014-06-18 上海青鹏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土壤生物与可渗透反应墙协同处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CN105532364A (zh) * 2016-02-24 2016-05-04 吕强 一种桃树栽培方法
CN205431284U (zh) * 2016-01-04 2016-08-10 傅卫军 一种温室种植棚
CN205727694U (zh) * 2016-03-31 2016-11-30 贵州吉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蚯蚓养殖装置
CN107410220A (zh) * 2017-06-09 2017-12-01 海南星农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
CN108094335A (zh) * 2017-12-27 2018-06-01 李晓明 林下立体养殖蚯蚓的方法
CN108738446A (zh) * 2018-04-24 2018-11-06 晴隆县沙子镇果苗园艺基地 一种提高脐橙果实质量的土壤改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2407A (zh) * 2013-05-02 2013-07-31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果树起垄覆盖有机物料的栽培方法
CN103864202A (zh) * 2014-03-19 2014-06-18 上海青鹏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土壤生物与可渗透反应墙协同处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CN205431284U (zh) * 2016-01-04 2016-08-10 傅卫军 一种温室种植棚
CN105532364A (zh) * 2016-02-24 2016-05-04 吕强 一种桃树栽培方法
CN205727694U (zh) * 2016-03-31 2016-11-30 贵州吉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蚯蚓养殖装置
CN107410220A (zh) * 2017-06-09 2017-12-01 海南星农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的林下条带式养殖方法
CN108094335A (zh) * 2017-12-27 2018-06-01 李晓明 林下立体养殖蚯蚓的方法
CN108738446A (zh) * 2018-04-24 2018-11-06 晴隆县沙子镇果苗园艺基地 一种提高脐橙果实质量的土壤改良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5865A (zh) * 2019-07-09 2019-09-17 南安市南泉家庭农场 园艺作物栽培和蚯蚓养殖相结合的设施和方法
CN110235865B (zh) * 2019-07-09 2022-01-04 南安市南泉家庭农场 园艺作物栽培和蚯蚓养殖相结合的设施和方法
CN110432059A (zh) * 2019-08-16 2019-11-1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果园固废原位处理、养殖蚯蚓与果树生物培肥系统及其用途
CN111642466A (zh) * 2020-06-08 2020-09-11 黑龙江农研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花卉种植用蚯蚓土规模化自动生产设施
CN111990342A (zh) * 2020-09-07 2020-11-27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梨园树下蚯蚓养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6247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6247A (zh) 一种果树蚯蚓共生的生态系统
CN104860729A (zh) 一种促进火龙果生长的有机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3783A (zh) 一种冬枣种植方法
CN104885611A (zh) 改良土壤盐碱性的方法
CN104628445A (zh) 金钗石斛专用肥、叶面肥以及种植方法
CN104541917B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高产套种油茶树的方法
CN105746323A (zh) 一种有机西葫芦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6576789A (zh) 人工种植重楼的方法
CN107439307A (zh) 猕猴桃与三叶青立体复合栽培方法
CN106550849A (zh) 一种鲜食枣日光温室直播建园方法
CN106386370A (zh) 南方地区中国樱桃避雨栽培方法
CN109526522A (zh) 一种油桃智能化设施高效栽培方法
CN109452094A (zh) 红壤山区的雷竹种植方法
CN105981540A (zh) Kf156中南128杂交人参的速成栽培方法
CN109105167A (zh) 一种大棚有机蔬菜的种植方法
CN107258441A (zh) 一种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9511508A (zh) 一种仿野生黄精栽培方法
CN104705147A (zh) 一种蓝莓的栽植方法
CN105494061B (zh) 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金钗石斛立体附生壁柱架的栽培方法
CN104686173B (zh) 一种在农田中联合种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方法
CN104686162B (zh) 一种用于富硒果蔬高产套种的技术
CN104686171B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栽培高产油茶树的方法
CN106818305A (zh) 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系统及铁皮石斛种植方法
CN105900654A (zh) 适合湖南地区种植紫玉淮山的方法
CN105144896A (zh) 一种土壤的改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