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740B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740B
CN109565740B CN201680088283.7A CN201680088283A CN109565740B CN 109565740 B CN109565740 B CN 109565740B CN 201680088283 A CN201680088283 A CN 201680088283A CN 109565740 B CN109565740 B CN 109565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signal
symbol
interv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82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740A (zh
Inventor
焦淑蓉
花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5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此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使得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可以成功接收第一信号,无需终端必须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信号传输,终端采用其支持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接收信号,避免增加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的缺陷,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目前3GPP关于5G技术的讨论,5G技术将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英文: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的波形,基于OFDM的波形参数涉及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长度等。5G技术至少需要支持三种业务,增强移动宽带(英文: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称: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英文: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简称:mMTC)和高可靠低延时通信(英文: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简称:URLLC)。不同的业务对应的波形参数也不一样,比如:mMTC的用户功率较低,会希望采用较小的子载波间隔(对应较长的OFDM符号长度)来保证足够的信号能量;而URLLC业务则会更倾向于采用较大的子载波间隔(对应较短的OFDM符号长度)来实现紧急业务的短时发送。
在5G技术中,系统带宽增大,在同一个载波的带宽内,会有各种不同业务的存在,为了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及时响应各种用户的需求,具有不同波形参数的波形会同时存在。而对于一个刚进入小区的终端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利用同步信道获取时间频率同步,其次是通过广播信道来获取该小区的信息,但在多波形参数共存的网络中,要利用哪套波形参数来接收公共信号(包括同步信道和广播信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可以在标准中规定网络侧均使用固定的子载波间隔来发送公共信号,对于终端,除了该终端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必须采用这种固定的子载波间隔来接收公共信号以能够成功接入网络,但是这种方案会增加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提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于降低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节约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然后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英文:Cyclic Prefix,简称:CP)长度之和。
可选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发送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可选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上述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包括:将N作为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将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N个第一符号。
可选地,上述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N个第一符号,包括:在时域上获取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作为第一CP;第一预设符号为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第一预设长度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在时域上将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N个第二符号。
可选地,上述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包括:将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第二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其中,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二子载波中的预设子载波上,预设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零值信号承载在第二子载波中除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第三符号。
可选地,上这述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第三符号,包括:在时域上获取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作为第二CP;第二预设符号为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第二预设长度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在时域上将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在时域上的第四符号;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第四符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终端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然后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之和。
可选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上述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以及对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或者,以及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对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包括:对每个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获取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对N/M组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包括: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获取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对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发射机,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之和。
可选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可选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将N作为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以及将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N个第一符号。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在时域上获取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作为第一CP;第一预设符号为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第一预设长度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以及在时域上将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N个第二符号。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第二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其中,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二子载波中的预设子载波上,预设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零值信号承载在第二子载波中除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第三符号。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在时域上获取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作为第二CP;第二预设符号为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第二预设长度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以及在时域上将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在时域上的第四符号;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第四符号。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机,用于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之和。
可选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接收机,具体用于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处理器,还用于对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或者,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在对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时,具体用于:对每个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并获取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以及对N/M组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在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时,具体用于: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并获取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以及对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以及如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子载波上,而且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内相位连续;由于终端采用接收第一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而且该第三子载波间隔小于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而且不小于第二子载波间隔,所以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可以成功接收第一信号,无需终端必须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信号传输,终端采用其支持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接收信号,避免增加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的缺陷,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网络设备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
S102、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生成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可以为公共信号、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寻呼信号、组播业务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网络设备生成第一信号后,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小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子载波间隔越小,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越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间长度内的符号承载有第一信号,并且第一信号在第一时间长度内的相位是连续的。
S103、所述终端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确定接收第一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此处称为第三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若终端支持一种子载波间隔,则确定终端所支持的这种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若终端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则可以确定终端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或者,确定终端所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本实施例不限于这些方式。
S104、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确定第三子载波间隔后,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子载波间隔小于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因此第三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大于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而且第三子载波间隔不小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因此第三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不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由于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内相位连续,因此,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三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内相位也连续,从而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可以成功接收第一信号,解决了现在技术中终端必须采用网络设备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来接收信号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S103在S104之前执行即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S103与S101以及S102的执行顺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一子载波间隔的子载波上,而且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内相位连续;由于终端采用接收第一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而且该第三子载波间隔小于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而且不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所以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可以成功接收第一信号,无需终端必须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信号传输,终端采用其支持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接收信号,避免增加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的缺陷,节约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英文:Cyclic Prefix,简称:CP)长度之和。
可选地,上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网络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大的子载波间隔,上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网络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从而可以保证终端接收第一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即第三子载波间隔)尽量落入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之间,提高了终端接收第一信号的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该子载波间隔集合包括该载波频点对应的所有子载波间隔,从而可以保证终端接收第一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即第三子载波间隔)均会落入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之间,进一步提高了终端接收第一信号的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子集合,该子集合包括该载波频点对应的所有子载波间隔中的一部分子载波间隔,或者,该子集合包括该载波频点对应的所有子载波间隔中的网络设备支持的子载波间隔。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网络设备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S2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2、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获取所述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为N。
本实施例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N为大于1的整数。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将该比值作为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N。
S203、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将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上的第一子载波上,该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从而在时域上可以获得第一符号。
S204、所述网络设备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一符号。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N个上述获得的第一符号,从而实现了第一信号传输了N次。其中,N个第一符号间的相位连续,因此传输N次的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
其中,S204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S2041-S2043:
S2041、所述网络设备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为第一CP;所述第一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
S2042、所述网络设备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
S2043、所述网络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二符号。其中,N个第二符号间的相位连续。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在时域上获取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为第一符号对应的第一CP,第一预设符号为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第一预设长度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不同子载波间隔中对应的CP长度不同。网络设备在时域上将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该第二符号的长度为第一符号的长度与第一CP的长度之和,第一符号的长度为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60KHz,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符号的发送次数为4次,第一信号承载在60KHz间隔的子载波上。
S205、所述终端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
本实施例中,S205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6、所述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
所述M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由于网络设备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了N个第一符号,若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符号的时长为第一发送时长,则网络设备发采用第一子载波发送N个第一符号的时长为N个第一发送时长;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接收符号的时长为第一接收时长,由于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以第一接收时长与第一发送时长的比值也为M,从而终端在第一接收时长相当于可以接收M个第一符号(一个接收符号),相应地,终端总共可以接收N/M个接收符号。
可选地,若每个第一符号通过第一发送符号传输,则终端每次可以接收的接收符号中相当于包括M个第一发送符号,如图3所示,第一子载波间隔为60KHz,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一共接收了两个接收符号,每个接收符号中相当于包括两个第一发送符号。
S207、所述终端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终端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终端对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再将合并处理后的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包括S2071-S2073。
S2071、所述终端对每个所述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三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
S2072、所述终端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三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
S2073、对所述N/M组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的接收符号中信号是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第三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因此,终端对每个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由于第三子载波间隔小于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因此,上述获得的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包括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而且网络设备是将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因此,终端从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中获取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由于终端一共接收了N/M个接收符号,相应地,终端可以获取N/M组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然后对N/M组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如图3所示,以第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可以获取30KHz、60KHz、90KHz、120KHz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其中,60KHz、12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有用信号(即第一信号),而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无用信号(例如零值信号),终端丢弃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只需要将两个接收符号中60KHz、12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用于解码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终端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意一个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包括S2071’-S2073’。
S2071’、所述终端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频域上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三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
S2072’、所述终端获取承载在所述第三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
S2073’、所述终端对承载在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的接收符号中信号是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第三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三子载波间隔,因此,终端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意其中一个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频域上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由于第三子载波间隔小于等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因此,上述获得的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包括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而且网络设备是将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因此,终端从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中获取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然后对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如图3所示,以第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可以获取30KHz、60KHz、90KHz、120KHz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其中,60KHz、12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有用信号(例如第一信号),而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无用信号(例如零值信号),终端丢弃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只需要将其中一个接收符号中的60KHz、12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用于解码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通过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间隔的比值为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N,然后在频域上将第一信号承载在第一子载波间隔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采用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N次第一符号,N次第一符号间相位连续,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内相位连续;相应地,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可以成功接收N/M个接收符号,对该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或者,对该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无需终端必须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信号传输,终端采用其支持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接收信号,避免增加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的缺陷,节约了成本。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网络设备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S3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2、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将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的预设子载波上,所述预设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零值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除所述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从而在时域上获得第三符号。由于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二子载波间隔小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因此第二子载波中包括上述的预设子载波,而且预设子载波上承载第一信号,而第二子载波中除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承载零值信号。
S303、所述网络设备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符号。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上述获得的第二符号。
其中,S303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S3031-S3033:
S3031、所述网络设备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作为第二CP;所述第二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二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
S3032、所述网络设备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在时域上的第四符号。
S3033、所述网络设备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四符号。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在时域上获取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为第三符号对应的第二CP,所述第二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第二预设长度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长度,不同子载波间隔中对应的CP长度不同。网络设备在时域上将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四符号,该第四符号的长度为第三符号的长度与第二CP的长度之和,第三符号的长度为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以第一子载波间隔为60KHz,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为例,第一信号承载在60KHz、120KHz等的子载波上,零值信号(“0”)承载在15KHz、30KHz、45KHz、75KHz、90KHz、105KHz等的子载波上。
S304、所述终端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
本实施例中,S304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5、所述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
所述M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所述N为第一子载波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由于网络设备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了第二符号,若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符号的时长为第二发送时长,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接收符号的时长为第二接收时长,由于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以第二接收时长与第二发送时长的比值也为M/N,从而终端在第二接收时长相当于可以接收M/N个第二符号(一个接收符号),相应地,终端在第二发送时长内总共可以接收N/M个接收符号。
可选地,若第二符号通过第二发送符号传输,则终端每次可以接收的接收符号中相当于包括M/N个第二发送符号,如图5所示,第一子载波间隔为60KHz,第二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一共接收了两个接收符号,每个接收符号中相当于包括1/2个第二发送符号。
S306、所述终端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终端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终端对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再将合并处理后的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包括S3061-S3063。
S3061、所述终端对每个所述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三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
S3062、所述终端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三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
S3063、对所述N/M组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如图5所示,以第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可以获取30KHz、60KHz、90KHz、120KHz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其中,60KHz、120KHz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第一信号,而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零值信号,终端丢弃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只需要将两个接收符号中60KHz、12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用于解码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终端对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意一个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包括S3061’-S3063’。
S3061’、所述终端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频域上承载在第三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三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
S3062’、所述终端获取承载在所述第三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
S3063’、所述终端对承载在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如图5所示,以第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终端可以获取30KHz、60KHz、90KHz、120KHz等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其中,60KHz、120KHz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第一信号,而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零值信号,终端丢弃30KHz、9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只需要将其中一个接收符号中的60KHz、120KHz的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用于解码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通过网络设备将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且将零值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二子载波中除第一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二符号,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内相位连续;相应地,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可以成功接收N/M个接收符号,对该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或者,对该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无需终端必须采用与网络设备相同的子载波间隔进行信号传输,终端采用其支持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接收信号,避免增加终端的接收机复杂度的缺陷,节约了成本。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和发射机12;其中,
处理器11,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
发射机12,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CP长度之和。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以及将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
所述发射机12,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一符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作为第一CP;所述第一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以及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
所述发射机12,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二符号。
可选地,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所述第二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的预设子载波上,所述预设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零值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除所述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
所述发射机12,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符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1,还用于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作为第二CP;所述第二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二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以及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在时域上的第四符号;
所述发射机12,具体用于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四符号。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21和接收机22;其中,
处理器21,用于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
接收机22,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CP长度之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收机22,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
所述处理器21,还用于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或者,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21在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时,具体用于:对每个所述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并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以及对所述N/M组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可选地,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21在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时,具体用于: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并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以及对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网络设备或者终端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0,以及终端20;其中,网络设备10可以采用图6所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终端20可以采用图7所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终端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内存(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9)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CP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
将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
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一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一符号,包括:
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作为第一CP;所述第一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
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
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二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所述第二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的预设子载波上,所述预设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零值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除所述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
采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符号,包括:
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作为第二CP;所述第二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二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
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在时域上的第四符号;
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四符号。
9.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
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CP长度之和。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包括:
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
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或者,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对每个所述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
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
对所述N/M组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
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
对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待发送的第一信号;
发射机,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终端采用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CP长度之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中的最小子载波间隔;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集合为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载波频点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N作为所述第一信号的传输次数;以及将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一符号;
所述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一符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一符号中的第一预设符号作为第一CP;所述第一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一符号中尾部的第一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以及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一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一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时域上的第二符号;
所述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N个所述第二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和零值信号承载在频域的第二子载波上,获得时域上的第三符号;所述第二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的预设子载波上,所述预设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零值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中除所述预设子载波之外的子载波上;
所述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符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时域上获取所述第三符号中的第二预设符号作为第二CP;所述第二预设符号为所述第三符号中尾部的第二预设长度的符号,所述第二预设长度为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CP长度;以及在时域上将所述第二CP的尾部符号与所述第三符号的头部符号进行级连,获得在时域上的第四符号;
所述发射机,具体用于采用第二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四符号。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用于接收信号的第三子载波间隔;
接收机,用于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承载在第一子载波上,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信号在时域上第一时间长度内相位连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的比值为M,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所述N的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符号长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循环前缀CP长度之和。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非零值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接收N/M个接收符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或者,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时,具体用于:对每个所述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并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二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以及对所述N/M组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合并处理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时,具体用于:对所述N/M个接收符号中的任一接收符号进行时频转换,获得承载在频域的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并获取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中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以及对承载在频域的所述第一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29.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22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23-28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
CN201680088283.7A 2016-08-10 2016-08-10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9565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4458 WO2018027705A1 (zh) 2016-08-10 2016-08-10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740A CN109565740A (zh) 2019-04-02
CN109565740B true CN109565740B (zh) 2020-09-11

Family

ID=6116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8283.7A Active CN109565740B (zh) 2016-08-10 2016-08-10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5740B (zh)
WO (1) WO2018027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9641A1 (en) * 2018-10-02 2020-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using power sav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10932780B (zh) * 2019-10-14 2021-05-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并行化kk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041522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433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ms传输的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908949A (zh) * 2010-08-20 2010-12-08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基站、中继站、用户终端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
CN102572942A (zh) * 2006-10-04 2012-07-11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控制信道中的无线电资源指配
CN102740375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参数配置和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84978A (zh) * 2011-02-04 2013-11-0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在通信系统中将虚拟载波插入传统ofdm主载波
WO2015042940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
WO2016068672A2 (ko) * 2014-10-31 2016-05-06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583B (zh) * 2007-10-11 2013-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发送装置
CN101686434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ms传输的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942A (zh) * 2006-10-04 2012-07-11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控制信道中的无线电资源指配
CN101686433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ms传输的反馈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908949A (zh) * 2010-08-20 2010-12-08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基站、中继站、用户终端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
CN103384978A (zh) * 2011-02-04 2013-11-0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在通信系统中将虚拟载波插入传统ofdm主载波
CN102740375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参数配置和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42940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
WO2016068672A2 (ko) * 2014-10-31 2016-05-06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other parameters for numerology";NE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486》;20160513;正文第1-2节以及表1-2 *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caling for new RAT";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179》;20160514;正文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740A (zh) 2019-04-02
WO2018027705A1 (zh)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59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KR20190095932A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7969029B (zh) 一种唤醒前导码生成方法、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2187427B (zh)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872308B (zh)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US112066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N109565740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965349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10114589A (ko) 효율적인 향상 멀티캐스트 방송 시스템(e-mbs) map 디코딩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358297B (zh) 基于可配置结构帧的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网元设备、终端
KR20110086091A (ko) 케이블 전송시스템에서의 사용을 위한 프리앰블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AU201537817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transmission frame structures
CN107888351B (zh)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AU201539503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52935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CN109792737B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038305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raining and data ton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0662295B (zh) 上行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4143723B (zh) Nr小区中集群寻呼消息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