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656A -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656A
CN109565656A CN201880001952.1A CN201880001952A CN109565656A CN 109565656 A CN109565656 A CN 109565656A CN 201880001952 A CN201880001952 A CN 201880001952A CN 109565656 A CN109565656 A CN 109565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omain
domain bandwidth
control information
occupied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19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656B (zh
Inventor
赵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5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2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发送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发送设备根据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n为大于1的整数;发送设备按照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接收设备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接收设备根据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从预先设定的有限数量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的,因此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对有限,从而减少了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联网)技术中,车载设备与其它设备(如其它车载设备、路侧基础设施等)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链路(sidelink)进行通信。针对V2X技术中的直连通信场景,需要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更短的通信延时、更可靠的通信质量,以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
针对V2X技术中的直连通信场景,发送设备如何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是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发送设备在向接收设备发送用户数据之前,需要通过控制信息将用户数据接收所需的必要信息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一般采用盲检测的方式检测并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再根据控制信息包含的内容正确地接收和解调用户数据。如果采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的方式传输控制信息及对应的用户数据,可以减少接收设备的处理时延和缓存消耗。
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传输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域资源,与传输用户数据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相同。也即,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域带宽,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频域带宽相同;并且,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域位置,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同。
由于用户数据所占用的频域资源是根据用户数据的大小、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等动态确定的,如果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使用相同的频域资源,接收设备需要在控制信息所有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上进行盲检测,这会导致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发送设备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和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所述发送设备占用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应用于发送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选择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和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占用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应用于接收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应用于发送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应用于接收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发送设备根据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从多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一种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然后按照该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由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从预先设定的有限数量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的,因此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对有限,从而减少了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例性示出了几种候选频域带宽的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了一种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了另一种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中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可以是一种C-V2X系统的网络架构。其中,C是指蜂窝(Cellular),C-V2X系统是基于3G、4G或5G等蜂窝网通信系统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系统。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核心网11、接入网12、终端13和车辆14。
核心网11中包括若干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例如,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核心网中可以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节点)、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P-GW(PDN Gateway,PDN网关)等设备。5G NR系统的核心网中可以包括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实体和SMF(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实体等设备。
接入网12中包括若干接入网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20与核心网设备110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LTE系统中的S1接口,5G NR系统中的NG接口。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BS),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eNodeB或者eNB;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终端13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接入网设备120与终端13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车辆14可以是自动驾驶车辆,也可以是非自动驾驶车辆。车辆14具备一车载设备,车辆14通过车载设备实现和其它车辆、终端13或者其它设备的通信,例如RSU(Road SideUnit,路侧单元)。该车载设备也可以称为车载终端、车载通信装置或其它名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车载设备可以是一集成在车载通信盒(Telematics BOX,T-BOX)里的装置,也可以是一跟车体分离的装置。此外,车载设备可以在车辆14出厂前装配在车辆14中,也可以在车辆14出厂后装配在车辆14中。
车辆14的车载设备与其它设备(如其它车载设备、终端13、RSU等)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通信接口(如PC5接口)互相通信,相应地,该基于直连通信接口建立的通信链路可以称为直连链路(sidelink)。此外,车辆14的车载设备与其它设备之间还可以通过接入网12以及核心网11进行中转,即利用原有的蜂窝网络中终端13与接入网设备120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与基于Uu接口通信相比,基于直连通信接口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适合用于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它周边设备之间的通信。
上述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V2X业务场景,上述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RSU、V2X应用服务器、V2X控制功能节点等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也可以适用于LTE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如LTE-A(LTE-Advanced)系统或者5G NR系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上述V2X业务场景中的直连通信场景,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以减少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是V2X业务场景中,进行直连通信的两端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通信接口(如PC5接口)建立直连链路,然后通过该直连链路进行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互。例如,发送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的车辆14的车载设备,接收设备可以是其它车辆的车载设备,也可以是终端13或者RSU等。又例如,发送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的终端13,接收设备可以是其它终端,也可以是车辆14的车载设备或者RSU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同一设备(如同一车载设备或同一终端)来讲,其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作为发送设备,在另一些场景下也可以作为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在向接收设备发送用户数据之前,需要通过控制信息将用户数据接收所需的必要信息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一般采用盲检测的方式检测并正确接收到控制信息,再根据控制信息包含的内容正确地接收和解调用户数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与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是指携带有用户数据接收所需的必要信息的控制信息,如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块的位置、用户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等信息。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201~205)。
在步骤201中,发送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是指需要发送给接收设备,但还未发送的用户数据。可选地,发送设备根据待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数据量和调制编码方式,确定该用户数据的需要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在步骤202中,发送设备根据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n为大于1的整数。
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是指预先设定的,以供发送设备在发送控制信息之前选择的有限数量的频域带宽。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上述候选频域带宽的数量,以及每一种候选频域带宽的具体取值大小不作限定,其可以通过协议预先定义,也可以通过发送设备自行进行预配置,或者由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信令配置给发送设备。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假设控制信息存在4种候选频域带宽,分别为BW1、BW2、BW3和BW4,且BW1<BW2<BW3<BW4。发送设备可以根据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从上述4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一种候选频域带宽,作为该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
可选地,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该n种候选频域带宽可以呈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例如,假设控制信息存在4种候选频域带宽,最小的候选频域带宽为a,当该4种候选频域带宽呈等比数列时,则该4种候选频域带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以依次为a、2a、4a和8a;或者,当该4种候选频域带宽呈等差数列时,该4种候选频域带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以依次为a、2a、3a和4a。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也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候选频域带宽的排列方式进行限定。
发送设备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频域带宽是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也即,发送设备从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最接近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
例如,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为BW0,假设上述4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BW0的候选频域带宽是BW2,则发送设备选择BW2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上述“最接近”是指与第一频域带宽之间的差值最小。
可选地,如果最接近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存在两个,则发送设备可以从这两个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任意一个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也可以从这两个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较小的一个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例如,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为BW0,假设上述4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BW0的候选频域带宽是BW2和BW3,即BW0与BW2之间的差值和BW3与BW0之间的差值相等,则发送设备可以从BW2和BW3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也可以选择较小的一个候选频域带宽(也即BW2)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
通过选择与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最接近的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如果发送设备需要保持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功率不变,则可以尽可能地减轻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在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密度不一致的问题;如果发送设备需要保持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在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密度一致,则可以减少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功率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频域带宽是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也即,发送设备从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不大于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
例如,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为BW0,假设BW1<BW2<BW0<BW3<BW4,则发送设备可以选择BW1或者BW2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
可选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也即,如果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为多种,则发送设备从该多种不大于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最大的那一个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仍然以上述例子说明,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为BW0,假设BW1<BW2<BW0<BW3<BW4,则发送设备选择BW2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
通过选择不大于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在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控制信息在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密度不会小于用户数据在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密度,从而保证控制信息的传输距离不会低于用户数据的传输距离,尽可能地保证接收设备成功接收到控制信息。
另外,如果发送设备与控制设备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控制信息,每一种控制信息所对应设定的多种候选频域带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根据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划分出多种不同的控制信息,同一种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相同,每一种控制信息对应设定有多种候选频域带宽,且任意两种控制信息所对应设定的多种候选频域带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203中,发送设备按照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发送设备在选择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之后,按照该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例如,发送设备根据该第二频域带宽,确定第二频域带宽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然后占用该频域资源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假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直连通信时的系统带宽为48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且存在4种候选频域带宽,分别为BW1=2PRB、BW2=4PRB、BW3=8PRB和BW4=16PRB。当候选频域带宽为BW1时,每2个相邻的PRB为一组,整个系统带宽共分为24组PRB;当候选频域带宽为BW2时,每4个相邻的PRB为一组,整个系统带宽共分为12组PRB;当候选频域带宽为BW3时,每8个相邻的PRB为一组,整个系统带宽共分为6组PRB;当候选频域带宽为BW4时,每16个相邻的PRB为一组,整个系统带宽共分为3组PRB。如果发送设备确定选择候选频域带宽BW2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则发送设备可以从上述12组PRB中选择一组PRB用于传输控制信息。
可选地,上述步骤203包括如下几个子步骤(2031~2032):
2031、发送设备根据第二频域带宽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第二频域位置和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发送设备可以采用TDM的方式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占用不同的时域资源,且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占用相同或相近的频域资源。也即,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例如,当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相同时,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可以占用相同的频域资源进行发送,即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相同(也即完全重叠)。结合参考图4,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以标号41表示,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以标号42表示。
又例如,当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不同时,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可以占用相近的频域资源进行发送,即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和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部分重叠。结合参考图5,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以标号51表示,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以标号52表示。
2032、发送设备占用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发送设备在确定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之后,占用该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假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直连通信时的系统带宽为48个PRB,用户数据所占用的频域带宽是16个PRB,如用户数据占用第1个至第16个PRB发送。如果发送设备确定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也是16个PRB,则发送设备可以占用上述第1个至第16个PRB发送控制信息。如果发送设备确定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8个PRB,则发送设备可以占用上述第1个至第8个PRB发送控制信息。
另外,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用户数据接收所需的必要信息,如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块的位置、用户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等信息。可选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当采用上述步骤202中提供的方式选择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时,可以使用较少的信息比特来表示该指示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假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直连通信时的系统带宽为48个PRB,如果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无关,则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可能是1PRB、2PRB、3PRB、……、48PRB,也即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存在48种可能性,这就至少需要6个bit来表示上述指示信息。如果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相关,也即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根据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确定的,例如,当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选择BW2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时,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应该小于BW3且大于或等于BW2,这样就只需要指示用户数据在BW2和BW3之间可能使用的频域带宽即可,假设BW2=8PRB且BW3=16PRB,则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可能是8PRB、9PRB、……、15PRB,也即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存在8种可能性,这就仅需要3个bit来表示上述指示信息,因此上述指示信息所使用的比特数较少。
在步骤204中,接收设备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
与上述发送设备建立直连通信的接收设备在对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之前,首先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该n种候选频域带宽可以由发送设备预先告知给接收设备,也可以由协议预先定义,或者由接入网设备预先配置并告知给直连通信的两端设备。
在步骤205中,接收设备根据上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接收设备根据每一种候选频域带宽,确定出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若干个频域位置,然后在各个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上,对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如果在某一频域位置上检测到控制信息,则对该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接收。
仍然以上述示例为例,假设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直连通信时的系统带宽为48个PRB,且存在4种候选频域带宽,分别为BW1=2PRB、BW2=4PRB、BW3=8PRB和BW4=16PRB。当候选频域带宽为BW1时,每2个相邻的PRB为一组,整个系统带宽共分为24组PRB,则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是上述24组PRB中的任意一组。以此类推,接收设备根据每一种候选频域带宽,确定出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若干个频域位置,然后在各个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上,对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从预先设定的有限数量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的,因此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对有限,从而减少了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可选地,接收设备在上述步骤205之后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接收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息,确定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然后在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用户数据。在上文已经介绍,控制信息中可以携带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块的位置,因此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上述位置,在相应的时频资源块上接收用户数据。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送设备根据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从多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一种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然后按照该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由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从预先设定的有限数量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的,因此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对有限,从而减少了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另外,通过选择与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尽可能接近的候选频域带宽,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可以尽可能地确保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发送功率相同或接近,且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在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密度相同或接近,一方面可以降低对发送设备的处理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接收设备接收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仅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说明。上述有关发送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发送设备一侧的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上述有关接收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单独实现成为接收设备一侧的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发送设备一侧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6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610、选择模块620和发送模块630。
确定模块610,被配置为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选择模块62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发送模块630,被配置为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送设备根据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从多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一种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然后按照该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由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从预先设定的有限数量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的,因此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对有限,从而减少了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在基于图6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在基于图6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在基于图6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发送模块630,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和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占用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在基于图6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接收设备一侧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700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10和检测模块720。
第一确定模块710,被配置为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检测模块72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送设备根据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从多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一种作为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然后按照该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由于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从预先设定的有限数量的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的,因此控制信息可能占用的频域位置也相对有限,从而减少了接收设备对于控制信息的盲检复杂度。
在基于图7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装置700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和接收模块(图中未示出)。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提供的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发送设备,也可以设置在发送设备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和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占用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能够实现本公开提供的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该装置可以是上文介绍的接收设备,也可以设置在接收设备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上述主要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设备(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中的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800可以是V2X业务场景中与其它设备进行直连通信的设备,如车载设备、终端等电子设备。该设备800可以是上文介绍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
所述设备800包括发射器801,接收器802和处理器803。其中,处理器803也可以为控制器,图8中表示为“控制器/处理器803”。可选的,所述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805,其中,调制解调处理器805可以包括编码器806、调制器807、解码器808和解调器809。
在一个示例中,发射器8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接入网设备。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接入网设备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80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805中,编码器806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80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80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80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设备800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806、调制器807、解调器809和解码器80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80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800不包括调制解调处理器805时,调制解调处理器805的上述功能也可以由处理器803完成。
处理器803对设备8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由设备800进行的处理过程。例如,处理器803还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各个步骤,和/或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它步骤。
进一步的,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4,存储器804用于存储用于设备8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图8仅仅示出了设备8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设备800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备800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介绍的直连通信场景中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或者实现如上文介绍的直连通信场景中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和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所述发送设备占用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7.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9.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选择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带宽是不大于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中,最接近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候选频域带宽。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和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位置,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存在重叠;
占用所述第二频域位置处的频域资源,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15.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所述第一频域带宽的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域带宽内接收所述用户数据。
17.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待发送的用户数据所占用的第一频域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带宽,从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选择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按照所述第二频域带宽,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18.一种直连通信场景下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发送设备发送控制信息的n种候选频域带宽;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发送时所占用的第二频域带宽是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中的一种,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n种候选频域带宽,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检测。
19.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80001952.1A 2018-11-08 2018-11-08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565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14624 WO2020093324A1 (zh) 2018-11-08 2018-11-08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656A true CN109565656A (zh) 2019-04-02
CN109565656B CN109565656B (zh) 2021-11-16

Family

ID=65872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1952.1A Active CN109565656B (zh) 2018-11-08 2018-11-08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1698B2 (zh)
EP (1) EP3879734A4 (zh)
CN (1) CN109565656B (zh)
WO (1) WO20200933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081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59637A1 (en) * 2020-11-18 2022-05-19 Nvidia Corporation Control data 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communications
EP4305786A1 (en) * 2021-03-12 2024-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minal and subband preamble usage for extended ran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7315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CN107612666A (zh) * 2016-07-11 2018-01-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v2x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48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2x通信的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028740A (zh) * 2015-09-14 2018-05-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v2x终端收发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71261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63303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358B (zh) * 2013-05-01 2022-06-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EP3120468B1 (en) * 2014-03-18 2020-08-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heduling wireles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20180131468A1 (en) * 2015-05-07 2018-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ormat for self-schedul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10757550B2 (en) * 2016-04-07 2020-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ensing during terminal-specific sensing peri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EP3484216A4 (en) * 2016-07-29 2019-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MATCH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3962229A1 (en) * 2017-02-06 2022-03-02 Apple Inc. Partial sensing an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WO2021159538A1 (zh) * 2020-02-14 2021-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27315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CN108028740A (zh) * 2015-09-14 2018-05-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v2x终端收发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12666A (zh) * 2016-07-11 2018-01-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v2x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48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2x通信的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271261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63303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081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98002A1 (en) 2021-09-23
EP3879734A4 (en) 2022-06-29
CN109565656B (zh) 2021-11-16
EP3879734A1 (en) 2021-09-15
US11991698B2 (en) 2024-05-21
WO2020093324A1 (zh)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1146A (zh) 资源碰撞解决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44455A (zh) Csi测量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92594A (zh)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6465391B (zh) 资源调度方法、调度器、基站、终端及系统
CN110601809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KR20190116888A (ko) 5g 시스템에서 차량 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201702578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63236A (zh) 用于进一步增强的窄带物联网(feNB-IoT)的调度请求的设计
CN110268778A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3525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21265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91814A (zh) Bwp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2346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of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23897A (zh) 用于在下一代无线电中提供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7316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架构
CN10646518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00367B (zh) 直连通信操作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54524A (zh) 一种群组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系统
CN109565656A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15095A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164053A1 (zh) Sr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501508A (zh) 基于lte一体化基站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10677912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565360A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20240328A1 (en) Unicast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018, 8th floor, building 6, yard 33, Xierqi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Huarun Qingcai Street 68,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wo stage, 9 floor, 01 rooms.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9

Address after: 200072 Lingshi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No. 718 A1

Patentee after: Philips (China)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18, 8th floor, building 6, yard 33, Xierqi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The city of Eindhoven in Holland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200072 Lingshi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No. 718 A1

Patentee before: Philips (China) Invest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