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1690A - 治疗和预防玉米作物白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和预防玉米作物白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1690A
CN109561690A CN201780047469.2A CN201780047469A CN109561690A CN 109561690 A CN109561690 A CN 109561690A CN 201780047469 A CN201780047469 A CN 201780047469A CN 109561690 A CN109561690 A CN 109561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icide
inhibitor
dithiocarbamate
hickie
method descri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4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尔森·阿帕雷西多·埃梅内吉尔多·德·奥利韦拉
维森特·阿马德奥·贡戈拉
小弗洛林多·奥尔西
卡洛斯·爱德华多·法布里
加德夫·拉耶尼肯特·施洛夫
维克拉姆·拉耶尼肯特·施洛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PL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Phosphoru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Phosphorus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d Phosphoru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1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1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12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a —O—CO—N<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thereof, neither directly attached to a ring nor the nitrogen atom being a member of a heterocyclic ring
    • A01N47/14Di-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叶斑(PLS)或白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Qo抑制剂杀真菌剂和任选地选自接触性或内吸性杀真菌剂的第三杀真菌剂的组合治疗宿主作物。

Description

治疗和预防玉米作物白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玉米作物中的特定病害。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叶斑(PLS)或玉米白斑(WSM)的方法。
背景技术:
暗球腔菌属叶斑(PLS)或玉米白斑(WSM)是玉米中引起叶病变的主要病害,最初表现为散布在叶表面上的淡绿或萎黄斑点。随着病变成熟,这些斑点变白且变干,出现深褐色边缘。如果未治疗,该病害会广泛扩散,并且可能扩散到可能易感的其他植物。玉米白斑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和中美洲、亚洲和非洲,并且在生长季节普遍存在湿度高且夜间温度低等情况的地区,玉米白斑被认为会对玉米产量构成潜在威胁。在巴西,如果不及时控制该病害,产量损失可高达60%。
另外的宿主作物充当孢子的贮存器,这些孢子可在冬季落在宿主作物上并且然后在气候变暖时扩散。白斑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病害扩散和产量损失非常重要。通常建议用于治疗该病害的杀真菌剂包括: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DM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及其组合,或接触性杀真菌剂诸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苯并咪唑等。
据信,白斑由多种病原体引起(R.M.Gon'alves等人,“Etiology ofphaeosphaeria leaf spot disease of maize”,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13年),第95卷(第3期),第559-569页),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病原体与真菌病原体(包括玉蜀黍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mydis)和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以及其他真菌菌株)的混合物。本文进一步讨论了能够控制玉米白斑的各种杀真菌剂,包括代森锰锌和苯菌灵。有关对玉米叶面病害的化学控制(Pinto,Revista Brasileira de Milho e Sorgo,v.3,n.1,第134-138页,2004年)讨论了使用各种杀真菌剂和抗生素来控制玉米白斑。测试的活性物质包括戊唑醇、代森锰锌、链霉素、硫酸盐、氧四环素、丙硫菌唑、嘧菌酯、代森锰锌+戊唑醇等。
已尝试用各种组合来控制病害。大多数现有技术均提到了在病害发展之前或初始阶段单独施用代森锰锌对控制玉米白斑的效果(Pinto,N.F.J.A.,1999年,“Efficiency ofdoses and application intervals of fungicides on control of corn leaf spot”,Ci,nc.e Agrotec.Lavras 23,第1006-1009页)。其他现有技术提出了使用三唑、嗜球果伞素、嗜球果伞素与三唑的组合或三唑与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组合(“Effectiveness ofassociation of fungicides and antibiotics to control white spots of corn andits effect on productivity”,Fernando Cezar Juliatti,Biosci.J.,Uberl°ndia,v.30,n.6,第1622-1630页,2014年,11月/12月)。嘧菌酯+环丙唑醇和氟环唑+唑菌胺酯等组合以及单独的嘧菌酯在与抗生素混合时实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玉米白斑控制。与测试的其他组合相比,推荐剂量的嘧菌酯+环丙唑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同时实现一定量的产量改善。然而,使用抗生素来控制菠萝泛菌感染可能会增加菌株的抗性风险。因此,本发明旨在缓解这种抗性发展风险。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玉米白斑的方法,使得该方法可在病害的晚期或后期施用,从而提供对病害的抗性管理和完全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当且划算的方法,用于在以实现抗性管理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同时,实现对玉米白斑的完全控制并改善产量。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玉米白斑感染的方法,其中该治疗包括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以及在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同时或之后,用至少另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剂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玉米白斑感染的组合,其中该组合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和至少另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剂。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的组合在被玉蜀黍暗球腔菌和菠萝泛菌感染的宿主植物中用于病害控制的用途。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玉米中的白斑感染和/或宿主植物中由玉蜀黍暗球腔菌和菠萝泛菌引起的感染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白斑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白斑使得用于治疗的活性物质量大大降低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玉米白斑的初始症状通常出现在第一片基生叶中,并且可非常快速地蔓延到感染的植物的上部叶中。病害症状在玉米开花后变得更严重。通常不会在苗期观察到病害,症状发作严重时症状可出现在外皮上。在严重感染期间,可观察到叶的早衰以及谷物大小和重量的降低。人们惊奇地发现,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至少一种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杀真菌剂治疗时,治疗玉蜀黍暗球腔菌和/或菠萝泛菌感染的宿主植物,会使得病害极大的改善和改善植物质量。
玉米白斑引起对作物的极大的产量损失和损害。该病害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混合物引起的,在后期变得难以控制。人们惊奇地发现,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组合可有效地控制玉米白斑,同时显示产量极大的改善。
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杀真菌剂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包括噁唑烷二酮类杀真菌剂、咪唑啉酮类杀真菌剂和嗜球果伞素类杀真菌剂。然而,通常观察到在病害后期使用嘧菌酯或嗜球果伞素提供极低产量且较少病害控制。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是多位点接触性杀真菌剂,多年来一直用于抗性管理。然而,还没有关于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Qo抑制剂的组合用于协同治疗玉米白斑的报道。人们惊奇地发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在与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组合时,增强了对由玉蜀黍暗球腔菌和菠萝泛菌感染引起的玉米白斑的病害控制。
出乎意料的是,还发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Qo抑制剂杀真菌剂的组合还通过降低应激并改善营养水平改善了植物质量,从而增加了产量。
用于玉米白斑的单一活性物质治疗方案具有许多缺点。已经单独用于治疗病害的每种活性物质例如嘧菌酯是用于治疗玉米白斑的首选Qo抑制剂之一,该活性物质表现出良好的控制。然而,根据FRAC指导原则,嘧菌酯应更多地用作预防性杀真菌剂。当连续地单独使用时,对Qo抑制剂发展出抗性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另一个缺点是,当使用单一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时,产量改善相当少。使用的其他组合治疗方案包括DMI抑制剂和Qo抑制剂的组合,已知这两种抑制剂在组合中均用作预防活性物质,从而增加了抗性发展的机会,甚至在已知对玉米白斑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中亦是如此。
已知Qo抑制剂杀真菌剂用于抗性管理。人们惊奇地发现,嗜球果伞素的跨层作用在与多位点接触性杀真菌剂具体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作用组合时,可协同地控制和预防玉米白斑。
如本文针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所用的术语“接触性杀真菌剂”表示保持在施用位点而不在植物内传输的杀真菌剂。通常,这些杀真菌剂不显示出任何感染后活性。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内吸性杀真菌剂”应表示吸收到植物组织中并且具有至少一定量的感染后活性的杀真菌剂。优选地,本发明的内吸性杀真菌剂能够在整个植物中自由移动。然而,术语“内吸性杀真菌剂”在本文旨在包括向上内吸性杀真菌剂以及局部内吸性杀真菌剂。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并且尤其是代森锰锌是用于治疗玉米白斑的首选接触性杀真菌剂之一。多年以来,对将代森锰锌单独用于治疗玉米白斑的用途已进行了许多试验。然而,现在人们惊奇地发现,组合施用或顺序施用代森锰锌与注册用于玉米白斑的现有单一活性物质Qo抑制剂,可极大地改善治疗反应、快速降低病害严重性并更大程度地改善产量。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玉米白斑感染的方法,其中该治疗包括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以及在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之前、同时或之后,用至少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可选自但不限于代森锰、代森联、代森锰锌、代森锌、福美锌、福美双、丙森锌、代森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为代森锰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可选自但不限于:
选自但不限于以下各项的嗜球果伞素:嘧菌酯、丁香菌酯、醚菌胺、烯肟菌酯、氟菌螨酯、氟嘧菌酯、烯肟菌胺、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唑菌胺酯、唑胺菌酯、啶氧菌酯、吡菌苯威、氯啶菌酯、肟菌酯及其混合物;
选自噁唑菌酮的噁唑烷二酮杀真菌剂;以及
选自咪唑菌酮或其混合物的咪唑杀真菌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可选自嘧菌酯、唑菌胺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或其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最优选的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杀真菌剂为嘧菌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并且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可选自但不限于嘧菌酯、丁香菌酯、醚菌胺、烯肟菌酯、氟菌螨酯、氟嘧菌酯、烯肟菌胺、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唑菌胺酯、唑胺菌酯、啶氧菌酯、吡菌苯威、氯啶菌酯、肟菌酯及其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并且优选的Qo抑制剂(醌外部抑制剂)可选自嘧菌酯、唑菌胺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或其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并且优选的Qo抑制剂为嘧菌酯。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治疗玉米白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代森锰锌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并且在用代森锰锌之前、同时或之后,用嘧菌酯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并且Qo抑制剂为肟菌酯。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治疗玉米白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代森锰锌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并且在用代森锰锌之前、同时或之后,用肟菌酯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并且Qo抑制剂为唑菌胺酯或啶氧菌酯。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治疗玉米白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代森锰锌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并且在用代森锰锌之前、同时或之后,用唑菌胺酯或啶氧菌酯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治疗玉米白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代森锰锌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并且在用代森锰锌之前、同时或之后,用至少一种Qo抑制剂和任选地选自接触性或内吸性杀真菌剂的第三杀真菌剂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任选的内吸性杀真菌剂可选自但不限于DM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SDH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或另一种多位点接触性杀真菌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DMI抑制剂可选自氧环唑、联苯三唑醇、糠菌唑、环丙唑醇、氯咪巴唑、克霉唑、苄氯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烯唑醇-M、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三氟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呋菌唑、呋醚唑、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抑霉唑、叶菌唑、腈菌唑、恶咪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喹唑、硅氟唑、戊唑醇、四氟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氟菌唑、烯效唑、稻瘟酯(perfurazoate)和烯效唑-P。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选自麦锈灵、氟酰胺、灭锈胺、氟吡菌酰胺、甲呋酰胺、萎锈灵、氧化萎锈灵、噻呋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菌酰胺、呋吡菌胺、吡唑萘菌胺、戊苯吡菌胺、吡噻菌胺、氟唑环菌胺和啶酰菌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接触性杀真菌剂可选自铜杀真菌剂、硫杀真菌剂、邻苯二甲酰亚胺杀真菌剂、氯腈杀真菌剂、磺酰胺杀真菌剂、胍杀真菌剂、三嗪杀真菌剂和醌杀真菌剂。
施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可以是顺序的或同时的,使得顺序施用可在施用至少一种Qo抑制剂后的长达24小时至4周内进行。在同时施用的情况下,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可与其他活性物质在罐中混合,或可以是预先配制的混合物。如将在实施例中展示的,将代森锰锌添加Qo抑制剂杀真菌剂中极大地增加了功效,从而改善了病害控制率并改善了植物的整体健康。
待喷洒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量可在0.5kg/ha至25kg/ha的范围内,优选的在0.5kg/ha至10kg/ha的范围内。
待喷洒的Qo抑制剂杀真菌剂的量可在1kg/ha至25kg/ha的范围内,优选的在0.5kg/ha至10kg/ha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含有Qo抑制剂的可商购获得的组合物在罐中混合,则可根据推荐剂量使用这些物质的建议剂量。
本发明的治疗方法可以罐混合喷洒物进行,或者可被配制成包含可在喷洒之前进行混合的各种组分的部分的试剂盒。活性物质可预先配制并且可为以下形式:溶液、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基和油基悬浮剂、水基和油基悬浮剂浓缩剂、粉剂、撒粉产品、糊剂、可溶粉剂、粒剂、分散性粒剂、可溶粒剂、可播撒粒剂、悬浮剂-乳剂浓缩剂、浸渍有活性化合物的天然材料、浸渍有活性化合物的合成材料、聚合物中的肥料和超细包封物、胶囊悬浮剂等。优选地,活性物质可预先配制成水分散性粒剂。
佐剂和辅助成分可用于配制此类预先配制的组合物并可采用润湿剂、粘合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并在适当时采用溶剂或油和其他农业上可接受的添加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佐剂可选自至少一种分散剂、至少一种润湿剂、至少一种消泡剂、至少一种pH调节剂、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其组合。这些佐剂的组合物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方案来确定。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分散剂可为离子分散剂和非离子分散剂,诸如聚苯乙烯磺酸的盐,聚乙烯基磺酸的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萘磺酸、苯酚磺酸和甲醛的缩合物的盐,以及木质素磺酸的盐,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直链醇的聚乙二醇醚,脂肪酸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反应产物,此外还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以及(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此外还有烷基乙氧基化物和烷基芳基乙氧基化物或其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润湿剂可选自肥皂;硫酸脂族单酯的盐,包括但不限于月桂基硫酸钠;磺烷基酰胺及其盐,包括但不限于N-甲基-N-油酰基牛磺酸钠盐;烷基芳基磺酸盐,包括但不限于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及其盐以及木质素磺酸的盐或其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消泡剂可选自硅油和硬脂酸镁或其合适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pH调节剂选自农业化学组合物中经常用来调节pH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pH调节剂可选自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钠。然而,对pH调节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表面活性剂可选自聚苯乙烯磺酸的盐;聚乙烯基磺酸的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盐;萘磺酸、苯酚磺酸和甲醛的缩合物的盐;木质素磺酸的盐;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直链醇的聚乙二醇醚;脂肪酸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反应产物;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以及烷基乙氧基化物和烷基芳基乙氧基化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可利用与Qo抑制剂杀真菌剂同时喷洒或在其之后喷洒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农业上可接受的稀释剂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可利用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至少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剂以及油基佐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是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玉米白斑的方法,其中该治疗包括用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和至少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剂的组合物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玉米白斑的方法,其中该治疗包括用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至少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剂和任选的选自内吸性或接触性杀真菌剂的第三杀真菌剂的组合物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白斑的方法,其中该治疗包括用包含选自代森锰锌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以及选自嘧菌酯、肟菌酯、唑菌胺酯、啶氧菌酯或其混合物的至少一种Qo抑制剂杀真菌剂的组合物在感染部位治疗植物。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预防在没有害虫压力的情况下、在作物处于休眠状态的季节中或在随季节积累的作物残骸中预防宿主作物中的白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可能感染部位向此类植物施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并且在施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同时或之后,用至少一种Qo抑制剂进行施用。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没有害虫压力的情况下、在作物处于休眠状态的季节中、在随季节积累的作物残骸中预防宿主作物中的白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可能感染部位向此类植物施用Qo抑制剂杀真菌剂,并且在施用Qo抑制剂杀真菌剂同时或之后,用至少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进行施用。
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治疗方法可用于被玉蜀黍暗球腔菌和/或菠萝泛菌感染的所有宿主植物。此类示例性宿主植物可包括菠萝、苏丹草、哈密瓜、蜜瓜、洋葱、桉树、水稻、番茄、杏鲍菇、西瓜等。
如本文所用,术语“玉米白斑”(或简称“白斑”)旨在表示植物中至少部分地由于玉蜀黍暗球腔菌和/或菠萝泛菌引起的感染。这种感染主要出现在玉米中,但也可能影响其他易感作物。本文对由于玉蜀黍暗球腔菌和/或菠萝泛菌引起的这种感染的描述并不旨在限于其出现在玉米中,并且旨在还包括易受由单独的菠萝泛菌、单独的玉蜀黍暗球腔菌或二者的组合引起的这种感染的影响的其他作物。
如实施例将展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Qo抑制剂的组合极大地改善了对宿主植物中的玉米白斑的预防和控制,并且令人惊讶地改善了产量,并且使得植物更绿更健康,并且在白斑控制中展示出优异的协同作用。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病害的较晚期,该组合也可改善病害控制。
实施例
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接触性杀真菌剂(诸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代森锰锌)和Qo抑制剂杀真菌剂(诸如,嘧菌酯)对玉米白斑(WSM)的致病病原的真菌毒性,并且将其与嗜球果伞素和三唑杀真菌剂[醌外部抑制剂(Qol)+脱甲基化抑制剂(DMI)]的组合的标准治疗进行比较。在田间的多个地点进行实验,确定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Qo抑制剂杀真菌剂对玉米白斑的真菌毒性。制备50g嘧菌酯+700g代森锰锌的水分散性制剂,并且测试几种剂量(1.0kg/ha、1.5kg/ha、2.0kg/ha和2.5kg/ha,以不同施用编号标记)。将该治疗的效果与含有200g嘧菌酯+80g环丙唑醇/L的商业混合物进行比较。对于执行的所有治疗,每种治疗中均添加标准剂量的植物油佐剂。在玉米品种P3646H上进行测试。使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四次重复进行实验。剂量如下:
治疗 剂量P.C.(L,Kg/ha)
治疗1(A) 1.00+0.50
治疗2(B) 1.50+0.50
治疗3(C) 2.00+0.50
治疗4(D) 2.50+0.50
商业样品(嘧菌酯+环丙唑醇)+油基佐剂(S) 0.30+0.50
使用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ACPD)来计算功效,并且使用下式来计算功效%:
%E=(T-F/T)×100
其中:T=对照中的严重程度%,F=用杀真菌剂的治疗的严重程度%。
表1:不同治疗在14DAA时的玉米白斑的严重程度
表1展示了与商业样品S相比更有效的治疗A、B、C和D的功效。与商业样品12.5%的功效相比,样品D显示出100%的功效。
表2:不同治疗在28DAA时的玉米白斑的严重程度
从表2中可清楚地看出,与商业样品S展示的明显较低的控制相比,测试治疗A、B、C和D展示更佳的功效。AACPD数据清楚地显示,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的治疗相比,商业样品的病害进展更大且控制更低。
表3-不同治疗在35DAA时的玉米白斑的严重程度
表3展示了与商业样品S相比的测试治疗A、B、C和D的功效。AACPD数据清楚地显示,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的治疗相比,商业样品的病害进展更大且控制更低。
因此,表1、表2和表3展示了治疗A、B、C和D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控制白斑方面的功效。与推荐用于白斑的商业治疗相比,证明这些治疗在控制白斑方面有效得多。
由此发现,相比于常规的嗜球果伞素+康唑杀真菌剂治疗标准,掺入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Qo抑制剂增加了对白斑的控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Qo抑制剂的组合增加了病害控制并且改善了植物产量。本发明通过以上实施例更具体地解释。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以任何方式受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包括上述实施例并且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进行修改和更改。

Claims (14)

1.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白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在感染部位治疗所述植物,以及在用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之前、同时或之后,用至少一种Qo抑制剂在感染部位治疗所述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选自代森锰、代森联、代森锰锌、代森锌、福美锌、福美双、丙森锌、代森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为代森锰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Qo抑制剂杀真菌剂选自:咪唑菌酮、噁唑菌酮、嘧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mandestrobin)、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菌螨酯、唑菌酯、醚菌胺、烯菌酯(enestrobin)、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胺菌酯、氯啶菌酯、烯肟菌胺、唑菌胺酯和肟菌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Qo抑制剂杀真菌剂选自嘧菌酯、唑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或其混合物。
6.一种治疗宿主植物中的白斑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包括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至少一种Qo抑制剂和选自接触性或内吸性杀真菌剂的至少一种第三杀真菌剂在所述感染部位治疗所述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性杀真菌剂选自铜杀真菌剂、硫杀真菌剂、邻苯二甲酰亚胺杀真菌剂、氯腈杀真菌剂、磺酰胺杀真菌剂、胍杀真菌剂、三嗪杀真菌剂和醌杀真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吸性杀真菌剂选自DM抑制剂(脱甲基化抑制剂)或SDH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9.一种治疗/控制白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Qo抑制剂杀真菌剂的组合物在感染部位治疗宿主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Qo抑制剂选自嘧菌酯、啶氧菌酯、唑菌胺酯和肟菌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为代森锰锌,并且所述Qo抑制剂为嘧菌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选自溶液、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基和油基悬浮剂、水基和油基悬浮剂浓缩剂、粉剂、撒粉产品、糊剂、可溶粉剂、粒剂、分散性粒剂、可溶粒剂、可播撒粒剂、悬浮剂-乳剂浓缩剂、包封物。
14.一种预防宿主作物中的玉米白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可能感染部位施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并且在施用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真菌剂同时或之后,用至少一种Qo抑制剂进行施用,使得此类施用在没有害虫压力的情况下、在作物处于休眠状态的季节中或在随季节积累的作物残骸中进行。
CN201780047469.2A 2016-08-04 2017-08-02 治疗和预防玉米作物白斑的方法 Pending CN109561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631026703 2016-08-04
IN201631026703 2016-08-04
PCT/IB2017/054715 WO2018025192A1 (en) 2016-08-04 2017-08-02 Methods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white spot in maize crop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1690A true CN109561690A (zh) 2019-04-02

Family

ID=6107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469.2A Pending CN109561690A (zh) 2016-08-04 2017-08-02 治疗和预防玉米作物白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66845A1 (zh)
EP (1) EP3493678A4 (zh)
CN (1) CN109561690A (zh)
AR (1) AR109288A1 (zh)
BR (1) BR112019001839B1 (zh)
CA (1) CA3030529A1 (zh)
CO (1) CO2019001046A2 (zh)
EA (1) EA201990209A1 (zh)
EC (1) ECSP19008003A (zh)
MX (1) MX2019001424A (zh)
UA (1) UA125392C2 (zh)
WO (1) WO2018025192A1 (zh)
ZA (1) ZA201900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22343A1 (en) * 2018-03-26 2021-01-28 Upl Ltd Fungicidal combinations
US11628807B2 (en) * 2019-09-17 2023-04-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ack-guided wiper system and method
CN115074253A (zh) * 2022-06-23 2022-09-20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玉米白斑病的接种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864A (zh) * 2008-03-28 2008-09-03 中国农业大学 含代森锰锌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00028A (zh) * 2009-11-30 2010-05-05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嘧菌酯与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2835407A (zh) * 2012-09-17 2012-12-26 常华 嘧菌酯与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450A (zh) * 2012-09-16 2014-03-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US20140163020A1 (en) * 2004-10-12 2014-06-12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US20150051231A1 (en) * 2010-09-29 2015-02-19 Fmc Quimica Do Brasil Ltd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s of triazoles, strobilurins and benzimidazoles, uses, formulations,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the same
CN104430420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孙素一 一种含啶氧菌酯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6090447A1 (pt) * 2014-12-12 2016-06-16 Upl Do Brasil,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Insumos Agropecuários S.A. Método antirresistência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3020A1 (en) * 2004-10-12 2014-06-12 Bayer Cropscience Ag Fungicidal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CN101253864A (zh) * 2008-03-28 2008-09-03 中国农业大学 含代森锰锌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00028A (zh) * 2009-11-30 2010-05-05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嘧菌酯与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US20150051231A1 (en) * 2010-09-29 2015-02-19 Fmc Quimica Do Brasil Ltd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s of triazoles, strobilurins and benzimidazoles, uses, formulations,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the same
CN103651450A (zh) * 2012-09-16 2014-03-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菌胺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35407A (zh) * 2012-09-17 2012-12-26 常华 嘧菌酯与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20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孙素一 一种含啶氧菌酯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6090447A1 (pt) * 2014-12-12 2016-06-16 Upl Do Brasil,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Insumos Agropecuários S.A. Método antirresistência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ITH J BRENT ET AL.: "《Fungicide resistance in crop pathogens,how can it be managed?》", 31 December 2007, 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 *
MANERBA ET AL.: ""Antibiotics in the control of white spot in maize"", 《COMUNICATA SCIENTIAE》 *
PINTO ET AL.: ""Chemical control of foliar diseases in corn"", 《REVISTA BRASILEIRA DE MILHO E SORGO》 *
PINTO ET AL.: ""Efficiency of doses and application intervals of fungicides on control of corn leaf spot (Phaeosphaeria maydis Rane, Payak & Renfro)"", 《CIÊNC. E AGROTEC., LAVRAS》 *
台莲梅等: "《马铃薯早疫病和黑痣病研究》", 30 May 20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30529A1 (en) 2018-02-08
BR112019001839A2 (pt) 2019-05-07
AR109288A1 (es) 2018-11-14
WO2018025192A1 (en) 2018-02-08
EA201990209A1 (ru) 2019-06-28
ZA201900981B (en) 2019-12-18
CO2019001046A2 (es) 2019-03-08
UA125392C2 (uk) 2022-03-02
EP3493678A1 (en) 2019-06-12
MX2019001424A (es) 2019-11-07
EP3493678A4 (en) 2020-02-12
US20190166845A1 (en) 2019-06-06
BR112019001839B1 (pt) 2023-12-05
ECSP19008003A (es)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7805C2 (ru) Набор частей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фунгицидном контроле
CN101406191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
TWI651048B (zh) 藉由使用殺真菌組成物增加產量之方法
EA030030B1 (ru) Си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фунгицидные смеси и си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фунгицид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для борьбы с грибами
UA120853C2 (uk) Синергетичні фунгіцидні суміші для боротьби з грибами на злакових рослинах
CN113142219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6535636A (zh) 杀真菌组合物
EA011692B1 (ru) Способ ингибирования выработки микотоксина
CN102379292A (zh) 含肟菌酯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9561690A (zh) 治疗和预防玉米作物白斑的方法
CN105010357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57511A (zh) 一种包含大黄素衍生物与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922115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2578130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
CN102422837B (zh) 杀真菌组合物
CN106070223A (zh) 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578100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
CN108112593A (zh) 一种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
WO2024046311A1 (zh) 一种用于杀真菌的组合物及应用组合物的方法
CN102511490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
CN103891724A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肟菌酯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578125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
CN114176087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8995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221157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