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0717A -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0717A
CN109560717A CN201811517934.7A CN201811517934A CN109560717A CN 109560717 A CN109560717 A CN 109560717A CN 201811517934 A CN201811517934 A CN 201811517934A CN 109560717 A CN109560717 A CN 109560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output voltage
power sources
frequency pow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79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准
翁翔羿
刘永钦
吴田进
张源
刘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79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07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0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0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 H02M7/539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by pulse-width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采集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压指令,根据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将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使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生成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信号。本发明通过主控单元可实现在线热投切;通过均流控制,输出电压幅值和输出电压频率控制精度高,各单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快,均流效果好;通过冗余设计保证了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变频电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化的变频电源系统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多用途且噪音低等优点,在试验站电源、型式试验系统、港口电源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设备电压等级、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显然,单电源供电不能够满足大功率设备应用,高压、大功率对输配电设备及动力电缆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变频器具有技术成熟、电网侧谐波低、功率因数高、且价格比较便宜等特点,在高压传动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高压变压变频电源并联控制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大功率输出,还具有配置灵活,冗余设计等优点,可以满足不同场合对不同功率的要求。
多电源并联控制系统由于多台变频电源输出电压不一致产生的环流,造成变频电源并联系统输出不稳定,动态均流不好将造成并联系统中某单台电源故障,甚至系统崩溃,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现有技术文献中,中国专利号CN102983754B,公告日2015.04.08,记载了一种“并联的大功率高压试验用变频电源”,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的并联的大功率高压试验用变频电源,采用一主多从电源并联输出结构,主从机之间采用光纤通讯传输,各从机的PWM控制信号通过主机的光纤严格同步输出,提高了多个变频电源之间的同步性,同时,也解决了多个变频电源之间的因为不同步造成的环流问题,并且对各从机实现了在线监测、保护等。但是,上述技术由于是一主多从模式,过度依赖主机的可靠性,各从机的控制系统均由主机来发送,主机传输的信息量随着并联数量的增加成倍数增加,主机损坏后,整个并联电源系统会造成无法正常运行。同时,针对各从机的在线热投切,只能主机先运行起来,从机执行热投切,从机不可以先运行,主机进行热投切。
中国专利号CN108336763A,公开日2018.07.27,记载了一种“基于有功无功解耦控制的H桥级联型岸电电源的并联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有功无功解耦控制的H桥级联型岸电电源的并联方法,可以实现若干个高-高岸电电源之间的并联,以扩大岸电电源的容量。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能实现电流快速跟踪,功率有效均分,避免了环流现象的产生,有效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但是,上述技术双机并联不易于扩展,而且从机需要实时检测并联系统输出总电流,从而根据有功无功的均分实现从机的跟随,动态过程中,由于是闭环调节,可能存在短时的电流不均流的问题。严重时,可能存在故障停机,系统可靠性降低。
中国专利号CN108321850A,公告日2018.07.24,记载了一种“基于独立下垂控制的H桥级联型高压岸电电源的并联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独立下垂控制的高压岸电电源的并联方法,通过基于下垂控制的并联方法实现扩容,做到设备的即插即用,可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降低岸电电源系统的体积、重量,采用独立下垂控制的方法避免相间环流引起的模块直流电压不均衡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但是,上述技术由于是采用下垂控制,多台并联变频电源之间输出频率是不一致的,输出频率控制精度较差,对于有高精度频率要求的场合不适用。失去了数字化变频电源的控制精度高的优势。
综上,现有的并联变压变频电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存在有过度依赖主机,主机损坏后无法正常运行、不易于扩展或者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的并联变压变频电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存在有过度依赖主机,主机损坏后无法正常运行、不易于扩展或者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变频电源并联系统包括主控单元、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及输出电压采样单元,所述至少两组变频单元并联后通过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单元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采用所述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
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压指令,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所述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将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使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生成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采样出现异常时,采集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中任意一台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任意一台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电压指令包括三相输出电压频率,所述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所述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包括:
对所述三相输出电压频率进行积分,获得相应的三相输出电压相位;
对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进行闭环控制,得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
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按照以下公式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其中,U为三相输出电压幅值,ω为三相输出电压的频率,t为时间,ua、ub、uc分别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所述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之后还包括:
采集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流反馈信号;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流反馈信号,获取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和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有功电流分量以及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所述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调整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调整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按照以下公式调整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其中,ua1、ub1、uc1分别为调整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Δu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Δω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各个变频电源单元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有变频电源单元是否发生故障;
若有变频电源单元发生故障,则停止向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发送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并将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从并联系统中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主控单元,包括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主控单元,还包括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及输出电压采样单元;所述至少两组变频单元并联后通过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单元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主控单元解决了现有的并联变压变频电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存在有过度依赖主机,主机损坏后无法正常运行、不易于扩展或者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通过主控单元可实现任何时候在线热投切,单台电源异常后,可停止输出并断开输出断路器,故障单机维修正常后,可实现带电热切换并机模式运行;并联电源台数易于扩展;通过均流控制,输出电压幅值和输出电压频率控制精度高,各单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快,均流效果好;通过冗余设计保证了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对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进行微调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RLC滤波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单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变压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示意图,该高压变压变频电源并联系统适用于高压变频器并联大功率变频电源,包括主控单元1、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及输出电压采样单元3,至少两组变频单元2并联后通过输出电压采样单元3连接至主控单元1的输入端,主控单元1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单元1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2的控制端连接。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包括采用主控单元1执行以下步骤:
S1:采集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S2:根据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
特别地,在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采样出现异常时,采集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中任意一台变频电源单元2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根据任意一台变频电源单元2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
S3: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压指令,根据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在该步骤中,电压指令包括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如图3所示,根据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具体包括:
S31:对用户输入的三相输出电压频率进行积分,获得相应的三相输出电压相位。
S32:对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进行闭环控制,得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
S33: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具体可按照以下公式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其中,U为三相输出电压幅值,ω为三相输出电压的频率,t为时间,ua、ub、uc分别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如图4所示,上述根据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之后还可包括对该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进行微调,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34:采集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三相输出电流反馈信号。
S35: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三相输出电流反馈信号,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和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
S36: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有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
S37: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调整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具体可按照以下公式调整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其中,ua1、ub1、uc1分别为调整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Δu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Δω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
为防止控制系统异常发生,对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和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均进行了限幅处理。一般地,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不超过3%,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不超过3%。
S4:将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使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2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和同步信号生成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驱动信号。
上述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有变频电源单元2发生故障;
若有变频电源单元2发生故障,则停止向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2发送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并将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2从并联系统中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主控系统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并联变压变频电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存在有过度依赖主机,主机损坏后无法正常运行、不易于扩展或者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通过主控系统可实现任何时候在线热投切;通过均流控制,输出电压幅值和输出电压频率控制精度高,各单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快,均流效果好。
在实现上述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时,主控单元1可通过光纤通讯单元与每组变频电源2实现通讯连接,通讯延迟时间在1us以内。其中,光纤通讯单元的数量为变频电源单元2数量的两倍,采用双备份冗余,在输出电压采样单元3异常时切换至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继续运行,主控系统报警不停机。且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没有主机、从机之分。
上述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包括移相变压器21、功率单元22、滤波单元23以及断路器24。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示意图,其中,多组功率单元22串联连接,如是10kV输入电压,各相单元个数是8个,本发明实施例不仅仅针对10kV电压等级,还包括1140V、3kV、6kV等电压等级,仅功率单元个数不同而已。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单元22级联型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的主回路拓扑结构替换。
滤波单元23包括RLC滤波电路,RLC滤波电路如图6所示,包括滤波电抗器L,电阻R和电容C,RLC滤波电路中的RC支路是星型连接,串联后与滤波电感L形成滤波回路。RLC滤波电路对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并且在多台变频电源之间起到环流抑制作用。断路器24可以实现在线投切各个并联电源,可实现热备份冗余运行模式,同时,可实现单机故障检修再投运。
上述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还包括输出采样单元,输出采样单元包括两相输出电流采样单元251、第一三相输出电压采样单元252以及第二三相输出电压采样单元253;其中:
两相输出电流采样251单元用于采样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两相输出电流,主控单元1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两相输出电流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和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
第一三相输出电压采样单元252用于采样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功率单元22和滤波单元23之间的三相输出电压获得第一三相输出电压,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根据两相输出电流和第一三相输出电压获得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实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第二三相输出电压采样单元253用于采样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断路器24输出端的三相输出电压获得第二三相输出电压,并将第二三相输出电压反馈给主控单元1,在隔离变压器4的输入端的电压异常时,作为并联系统的输出电压。
如图7所示,上述主控单元1包括输出电压相位产生单元12、输出电压有效值计算单元13、输出电压闭环控制单元14以及输出电压指令值生成单元18;其中:
输出电压相位产生单元12,用于对三相输出电压频率进行积分,获得相应的三相输出电压相位。
输出电压有效值计算单元13,用于根据并联系统的输出电压计算获得三相输出电压有效值。
输出电压闭环控制单元14,用于对三相输出电压有效值进行闭环控制,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幅值。
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8,用于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上述主控单元1还包括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计算单元15、均流控制单元16以及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调整单元19,均流控制单元16包括有功均流控制单元和无功均流控制单元;其中:
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计算单元15,用于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反馈的输出电流采样信号,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和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
有功均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有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
无功均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
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调整单元19,用于根据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调整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变压变频电源并联系统通过均流控制单元16,输出电压幅值和输出电压频率控制精度高,各单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快,均流效果好。
上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调整单元19包括输出电压幅值控制子单元、输出电压频率控制子单元、输出电压相位控制子单元;输出电压幅值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中的电压幅值以及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生成调整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压幅值;输出电压频率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中的电压频率以及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生成调整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压频率;输出电压相位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三相输出电压指令信号中的电压相位生成调整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的输出电压相位。
上述主控单元1还包括投切控制单元,投切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各个变频电源单元2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有变频电源单元2发生故障;若有变频电源单元2发生故障,则停止向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2发送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并将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从并联系统中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中,每组变频电源单元可并联连接到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该隔离变压器的用于将每组变频电源单元与外部用电设备进行隔离。如图8所示,隔离变压器也可以为多台隔离变压器并联形式,即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带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副边进行并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主控单元,包括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单元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处理单元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本实施例中的主控单元与上述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细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本设备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主控单元,还包括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及输出电压采样单元;该至少两组变频单元并联后通过输出电压采样单元连接至主控单元的输入端,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电源并联系统包括主控单元、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及输出电压采样单元,所述至少两组变频单元并联后通过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单元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采用所述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
接收用户输入的电压指令,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所述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将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使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生成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并联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采样出现异常时,采集所述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中任意一台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任意一台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计算得到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指令包括三相输出电压频率,所述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所述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包括:
对所述三相输出电压频率进行积分,获得相应的三相输出电压相位;
对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进行闭环控制,得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
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获得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幅值、三相输出电压频率和三相输出电压相位,按照以下公式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其中,U为三相输出电压幅值,ω为三相输出电压的频率,t为时间,ua、ub、uc分别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输出相电压有效值和所述电压指令生成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之后还包括:
采集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流反馈信号;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三相输出电流反馈信号,获取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和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有功电流分量以及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无功电流分量以及所述无功电流分量平均值获取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调整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调整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各个所述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按照以下公式调整所述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
其中,ua1、ub1、uc1分别为调整后的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Δu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幅值微调量,Δω为各个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频率微调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主控单元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各个变频电源单元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有变频电源单元是否发生故障;
若有变频电源单元发生故障,则停止向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发送三相输出电压反馈控制信号,并将发生故障的变频电源单元从并联系统中断开。
8.一种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变频电源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单元,还包括至少两组变频电源单元及输出电压采样单元;所述至少两组变频单元并联后通过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单元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每组变频电源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CN201811517934.7A 2018-12-12 2018-12-12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Pending CN1095607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934.7A CN109560717A (zh) 2018-12-12 2018-12-12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934.7A CN109560717A (zh) 2018-12-12 2018-12-12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0717A true CN109560717A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6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7934.7A Pending CN109560717A (zh) 2018-12-12 2018-12-12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07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4280A (zh) * 2020-05-26 2020-09-01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变换器并机系统三相输出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510967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功率组合式正弦波隔离变频电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022A (zh) * 2010-08-06 2010-1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以无互联线并联工作的三相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53232U (zh) * 2011-11-11 2012-07-25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级联变频器功率单元并网回馈装置
CN102801346A (zh) * 2012-08-21 2012-11-28 深圳市通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信号互联线并联的三相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23345A (zh) * 2012-10-24 2013-04-03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压等级输出变频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84021A (zh) * 2012-09-17 2014-03-26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
US20160134201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verter system
CN105978040A (zh) * 2016-06-15 2016-09-28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变压电源智能逆功率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130061A (zh) * 2016-06-12 2016-11-16 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储能逆变器的软启动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06628096A (zh) * 2016-11-10 2017-05-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岸电系统及其并网控制方法
CN209692644U (zh) * 2018-12-12 2019-11-2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022A (zh) * 2010-08-06 2010-1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以无互联线并联工作的三相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53232U (zh) * 2011-11-11 2012-07-25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级联变频器功率单元并网回馈装置
CN102801346A (zh) * 2012-08-21 2012-11-28 深圳市通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信号互联线并联的三相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84021A (zh) * 2012-09-17 2014-03-26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
CN103023345A (zh) * 2012-10-24 2013-04-03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压等级输出变频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134201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verter system
CN105634309A (zh) * 2014-11-06 2016-06-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逆变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130061A (zh) * 2016-06-12 2016-11-16 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储能逆变器的软启动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05978040A (zh) * 2016-06-15 2016-09-28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变压电源智能逆功率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628096A (zh) * 2016-11-10 2017-05-1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岸电系统及其并网控制方法
CN209692644U (zh) * 2018-12-12 2019-11-2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4280A (zh) * 2020-05-26 2020-09-01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变换器并机系统三相输出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14280B (zh) * 2020-05-26 2021-08-10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变换器并机系统三相输出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510967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功率组合式正弦波隔离变频电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2510967B (zh) * 2020-11-30 2022-03-15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功率组合式正弦波隔离变频电源系统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3606B (zh) 一种孤岛微网公共耦合点电压不平衡网络化分层补偿方法
CN103904676B (zh) 一种vsc-hvdc的下垂控制方法
CN109560717A (zh)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控单元、存储介质及系统
CN209692644U (zh) 变频电源并联系统
CN114243783A (zh) 孤岛交流微电网对于不平衡电压补偿的分布式控制方法
CN104037778A (zh) 一种具有故障自动重启功能的链式svg装置
CN110380433B (zh) 基于多机并联分序控制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
Rajasekhar et al. Harmonics reduction and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by using DPFC
CN103048502B (zh) 一种可关断器件阀稳态运行试验装置的控制保护系统
Mukassir et al. The new trend in power conditioning using multi-converter unified power-quality conditioning (MC-UPQC) for multi feeder system
CN116388537A (zh) 一种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供电系统
Anand et al. Power flow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distributed FACTS devices in power system
Ding et al. Coordinate control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power electronics loads in microgrid
CN107147138B (zh) 三相四线配电网补偿设备直流电容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674227U (zh) 柔性无功潮流控制装置
CN110880766A (zh) 一种基于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的电压跌落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10850202A (zh) 一种应用于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负载装置
Chao et al. Research on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and Its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 for LCC-HVDC
Bao et al. Research on symmetrical fault tolerant control of independent microgrid based on adaptive virtual impedance
CN209282846U (zh) 一种配电网电能质量智能治理装置
CN110299704A (zh) 一种并网型的配电网智能故障处理装置及方法
Hamza et al. Improvement of dynamic voltage restorer (DVR) using proportional integral (PI) controller for mitigation of voltage Sag
CN109936143A (zh) 一种智能可控动态电压调节柔性配电设备
Pang et al. Research on topology, control and simulation of DVR
Kushwaha et al. Application of 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 for Power Flow Improvement in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9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 Youxi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INOVAN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