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0630B -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0630B
CN109560630B CN201710889390.6A CN201710889390A CN109560630B CN 109560630 B CN109560630 B CN 109560630B CN 201710889390 A CN201710889390 A CN 201710889390A CN 109560630 B CN109560630 B CN 109560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ermanent magnet
axis
main body
ro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93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0630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93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0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0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0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0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0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of the air-gap between rotor and st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永磁体沿着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转子铁芯包括外周部,外周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二子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部之间,永磁体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二分部与第一子部接触设置,以与转子组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对转子铁芯和永磁体做截面得到转子铁芯和永磁体对应的截面,第一子部主体与第二子部主体不同轴,定义述第一分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一轴线,第二子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重合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转子组件的电机的电磁转矩,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部件。
【背景技术】
电机以其使用方便和运行可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通常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通常被称为气隙,气隙的大小将会直接影响电机的主磁通量,从而影响电机的电磁转矩和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有利于减小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从而提高电机的主磁通量,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电磁转矩和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沿着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外周部,所述外周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部之间,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接触设置;以与所述转子组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对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做截面得到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对应的截面,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在所述永磁体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在所述永磁体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一子部的主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二子部的主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一子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子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定义所述第一分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二子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设置。一种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为以上所述的转子组件。
一种电动泵,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以及定子组件,所述泵壳体形成泵内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泵内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通过一隔离套隔离设置,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为以上所述的转子组件。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转子铁芯包括外周部,外周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永磁体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永磁体的第二分部和转子铁芯的第一子部接触设置,永磁体的第一分部和转子铁芯的第二子部同轴设置;这样设置使得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各处的气隙相等,即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的气隙为均匀气隙,相较于气隙不均匀的电机,此均匀气隙有利于减小磁阻,增大电机的主磁通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转子组件的电机的电磁转矩,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转子组件的电机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机中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中电机中转子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转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转子组件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B-B处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永磁体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永磁体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转子铁芯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转子铁芯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转子铁芯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或图2中转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B-B处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永磁体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永磁体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或图2中转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B-B处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转子铁芯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转子铁芯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或图2中转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或图2中转子组件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转子组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1为电机中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件20 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组合件20包括转子组件100和定子组件101,转子组件包括永磁体,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101设置于转子组件100的外周,转子组件100包括永磁体,永磁体能够产生磁场,定子组件包括线圈,通过外部接线使线圈通有电流,同时通过外部譬如电控板等控制通过定子组件101的电流从而产生激励磁场,永磁体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
参见图2,电动泵10包括转子组件100、定子组件101、壳体102、电控板103以及叶轮104,壳体102形成泵内腔,电机20、电控板103以及叶轮104设置于泵内腔内,通过电控板103控制通过定子组件101的电流从而产生激励磁场,转子组件100包括永磁体,永磁体能够产生磁场,永磁体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永磁体直接或间接带动叶轮104转动,泵内腔中的流体由于叶轮转动时的离心力作用而离开泵内腔,从而产生流动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电动泵10还包括一隔离套105,定子组件101和转子组件100通过隔离套105隔离设置,定子组件101设置于转子组件100的外周,即转子组件100设置于隔离套105的内周,定子组件20设置于隔离套 105的外周,为了保证转子组件100的转动不卡顿,转子组件100的外周距离隔离套105的内周具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通常也被称为气隙,定子组件101靠近隔离套105的外周设置,为了保证电机的电磁转矩,定子组件101内周与转子组件100外周的距离相对越小越好;本实施例中,只例举了本发明转子组件应用在电动泵中的情况,当然本发明转子组件也同样适用于阀或其它应用场合,下面将对本发明转子组件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3至图6,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永磁体4,永磁体4 沿着转子铁芯1的外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永磁体4沿转子铁芯1的外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电机各磁对极的磁场分布均匀,从而有利于转子组件的转动;永磁体4与转子铁芯 1接触设置,永磁体4与转子铁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永磁体4与转子铁芯1通过粘接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固定,这样可以保证转子组件在工作过程中,永磁体4不会发生脱落,进而保证转子组件的工作的可靠性;转子组件100还包括一罩壳2,罩壳2能够形成壳内腔,转子铁芯1和永磁体4设置于壳内腔,罩壳2包括罩体22和罩盖 21,罩体21套设于永磁体4的外周,本实施例中,罩壳2包括两个罩盖 21,具体地,罩盖21设置于罩体22的两端,罩体22与罩盖2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然罩体22也可以与罩盖21一体成型,此时罩壳2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该两部分的罩体22与罩盖22均一体成形,也可以为罩体2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罩盖21一体成型,罩体22的另一端与罩盖2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电机转子100完全被包覆在罩壳内,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永磁体4脱落的磁粉混入工作介质中,从而有利于避免磁粉对工作介质的清洁度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外界的杂质或工作介质对永磁体或转子铁芯的工作性能产生干扰或影响,譬如使转子铁芯生锈等;本实施例中转子组件100还包括一转轴3,转轴3与转子铁芯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当然转子组件100也可以不包括转轴3,本发明是针对带有转轴的转子组件所进行地详细说明,当然,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不带转轴的转子组件。
参见图6至图10,其中图6为转子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8为图6中的永磁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至图10为图6中的转子铁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参见图6至图10,转子组件100a包括永磁体4a和转子铁芯1a,参见图7和图8,永磁体4a包括第一分部41和第二分部42,以与转子组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对永磁体4a做截面得到永磁体4a对应的截面J,第一分部41的主体在永磁体4a的截面J上为圆弧,第二分部42的主体在永磁体4a的截面J上为圆弧,,第二分部42主体的弧长小于等于第一分部 41主体的弧长,第二分部42与第一分部41不同轴设置,即定义第一分部 41主体的圆心所在的轴线为第一轴线Z1,第二分部42主体的圆心所在的轴线为第三轴线Z3,第一轴线Z1与第三轴线Z3不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Z1和第三轴线Z3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分部42主体的半径R2与第一分部41主体的半径R1相同,这里的“半径相同”是指第二分部42主体的半径和第一分部41主体的半径误差在0.3mm内;以上所述“第一分部41的主体”是指在位于截面J上的第一分部41的表面积中,占了其90%以上(包括90%)表面积的部分称为第一分部41的主体,第一分部41的主体位于截面J上,以上所述“第二分部42的主体”是指在位于截面J上的第二分部42的表面积中,占了其90%(包括90%)以上表面积的部分称为第二分部42的主体,第二分部42的主体位于截面J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部41的主体的表面积与第一分部41在截面J上的表面积相等,第二分部42的主体的表面积与第二分部42在截面J上的表面积相等,当然第一分部41和第二分部42也可以增加倒角,第一分部41 和第二分部42各自主体的表面积也会随着倒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当然第一分部41主体的表面积和第二分部42主体的表面积也会随着第一分部41 表面的加工精度和第二分部42表面的加工精度而变化;定义一中分面S,中分面S能够将第二分部42和第一分部41平均分成两半,且中分面S与第一轴线Z1平行设置,第一轴线Z1和第三轴线Z3均位于中分面S内,定义第一轴线Z1与第三轴线Z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与永磁体4a的厚度t相等,这里“永磁体的厚度t”是指第二分部 41和第一分部42均为光面时的厚度,即第二分部41和第一分部42未设置其他结构时的厚度,这里“第一距离L1与永磁体4a的厚度t相等”是指第一距离L1与永磁体4a的厚度误差在0.3mm以内,这样设置使得永磁体在加工时能够节省原材料,从而降低加工成本;永磁体4a还包括第一侧部43和第二侧部44,第一侧部43和第二侧部44设置于第一分部41和第二分部42之间,第一侧部43与第二侧部44关于中分面S对称分布,第一侧部43与第二侧部44相互平行设置或成一定的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43和第二侧部44相互平行设置,这里的“平行”是指以第一侧部43为基准,第二侧部的平行度为0.2mm,当然也可以以第二侧部44为基准,第一侧部的平行度为0.2mm。
参见图9至图10,转子铁芯1a包括外周部11,外周部11包括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第二子部112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子部111之间,以与转子组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对转子铁芯1a做截面得到转子铁芯 1a对应的截面K,第一子部111的主体在转子铁芯的截面K上为圆弧,第二子部112的主体在转子铁芯的截面K上为圆弧,第一子部111主体的弧长大于等于第二子部112主体的弧长,第一子部111与第二子部112不同轴设置,即定义第二子部112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Z2,第一子部111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Z4,第二轴线Z2与第四轴线Z4不重合,以上所述“第一子部111的主体”是指在位于截面K 上的第一子部111的表面积中,占了其90%以上(包括90%)的表面积的部分称为第一子部111的主体,第一子部111的主体位于截面K内,以上所述“第二子部112的主体”是指在位于截面K上的第二子部112的表面积中,占了其90%(包括90%)以上的表面积的部分称为第二子部112的主体,第二子部112的主体位于截面K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11的主体的表面积与第一子部111在截面K上的表面积相等,第二子部112的主体的表面积与第二子部112在截面K上的表面积相等,当然第一子部111 和第二子部112也可以增加倒角,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各自主体的表面积也会随着倒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当然第一子部111主体的表面积和第二子部112主体的表面积也会随着第一子部111表面的加工精度和第二子部112表面的加工精度而变化;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1a包括4 个第一子部111和4个第二子部112,当然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 的数量也可以大于或小于4个;第一子部111和与第一子部111相邻的第二子部112之间具有一侧壁113,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子部111两端的两个相邻的侧壁113相互平行,当然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设置。
具体地,再结合参见图6至图10,永磁体4a的第二分部42与转子铁芯1a的第一子部111接触设置,永磁体4a的第一分部41主体的第一轴线 Z1与转子铁芯1a的第二子部112主体的第二轴线Z2重合设置,即永磁体 4a的第一分部41的主体与转子铁芯1a的第二子部112的主体同轴设置,这里的“重合”是指以第二轴线Z2为基准,第一轴线Z1的同轴度在0.5mm以内,当然也可以第一轴线Z1为基准,第二轴线Z2的同轴度在0.5mm 以内,这样设置使得电机中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各处的间隙相等,这里的“相等”是指相差值在0.2mm以内,通常,此间隙被称之为气隙,即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的气隙为均匀气隙,相较于气隙不等的电机,此均匀气隙有利于减小磁阻,从而增大电机的主磁通量,这样有利于提高转子组件100a的电磁转矩,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转子组件100a的电机的工作性能,而因为均匀气隙而引起齿槽转矩和反电势谐波的增加则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极弧系数来降低齿槽转矩和反电势谐波。
结合参见图6至图10,永磁体4a设置于位于转子铁芯1a的第一子部 111两端的两个侧壁113之间,永磁体4a的第二分部42与转子铁芯1a的第一子部111形状配合设置;定义转子铁芯1a的第一子部111与转子铁芯 1a的第二子部112的总面积为第一面积,永磁体4a的第一分部41的面积为第二面积,第二面积与第一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这样设置有利于使永磁体4a的第一分部41的面积尽量大,有利于增大电机的主磁通,从而有利于增大电机的电磁转矩,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该转子组件的电机的工作性能;永磁体4a的第二分部42主体的第三轴线Z3与第一分部41主体的第一轴线Z1呈平行设置,第三轴线Z3与第一轴线Z1位于中分面S,这样设置使永磁体4a的厚度均匀,其有利于减少转子组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从而有利于减小噪音;再参见图10,转子铁芯 1a包括顶部12和底部13,顶部12和底部13呈平行设置,这里的“平行”是指以顶部12为基准,底部13的平行度在0.3mm以内,当然也可以以底部13为基准,顶部12的平行度在0.3mm以内,本实施例中,永磁体4a 的轴向长度H1与转子铁芯1a的轴向长度H2大致相等,这里的“大致相等”是指永磁体4a的轴向长度H1与转子铁芯1a的轴向长度H2误差在 0.3mm以内,这里“永磁体4a的轴向长度H1”是指沿着永磁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该中心轴线与中分面S重合,这里“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H2”是指顶部12和底部13均为光面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顶部12 和底部13均为光面是指顶部12和底部13均未设置其他结构,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永磁体4a的第二分部42与转子铁芯1a的第一子部111的表面完全贴合,有利于提高永磁体安装的可靠性,进而减少转子组件在工作过程中脱落的风险。
结合图5和图6,罩体22的内周面与永磁体1的第一分部41过渡配合,即罩体22的内周面与永磁体1的第一分部41直接接触设置或罩体22 的内周面与永磁体1的第一分部41之间设置有间隙,为了保证间隙不会对磁瓦的性能造成影响,此间隙越小越好;本实施例中,罩体22的内周面与永磁体1的第一分部41直接接触设置,即罩体22的内周面与永磁体1的第一分部41成面接触,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少罩壳2的变形,从而有利于转子组件的工作性能。
参见图12至图14,其中图12为转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至图14为永磁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转子组件以及永磁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永磁体4b的第一侧部43与第二侧部44成一定的角度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特征与转子组件和永磁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永磁体用料少,更加节约成本。
参见图15,其中图15为转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参见图15至图17,转子铁芯1c的外周部11c还包括一凸起部115,凸起部115设置于转子铁芯1c的第一子部111c和与第一子部111c相邻的第二子部112c之间,凸起部115自转子铁芯1c的外周面向远离转子铁芯 1c的中心凸起设置,结合图12,永磁体4b设置于位于第一子部112c两端的两个凸起部115之间,永磁体4b的第二分部与转子铁芯1c的第一子部 111c形状配合设置;凸起部115沿着转子铁芯1c的轴向自顶部12c至底部 13c轴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15的轴向长度与转子铁芯1c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这里“凸起部115的轴向长度”是指沿着转子铁芯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这里“转子铁芯1c的轴向长度”指顶部12c和底部 13c均为光面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顶部12c和底部13c均为光面是指顶部12c和底部13c均未设置其他结构,这样设置更加有利于永磁体安装时的限位,从而有利于提高永磁体安装的可靠性,当然,凸起部115也可以沿着转子铁芯1c的轴向设置成多个凸起部,此时单个凸起部的轴向程度小于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子部111c与第二子部112c之间设置有凸起部115,这样也可以实现永磁体在安装过程中的限位,从而提高永磁体安装的可靠性,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永磁体4b两端的两个凸起部115呈一定的角度设置,当然也可以平行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特征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18,8图18为转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转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永磁体4a两端的两个凸起部115d大致呈平行设置,这和永磁体4a的形状有关,这样设置可以使永磁体4a与转子铁芯1d的第二子部形状配合设置,这样有利于使永磁体4a与转子铁芯1d的第二子部完全接触,从而有利于使永磁体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脱落的现象,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该转子组件的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参见图19和图20,图19和图20为转子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转子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组件100e 不包括罩壳,永磁体4a直接与转子铁芯1a接触设置,本实施例中,永磁体4a与转子铁芯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当然,永磁体与转子铁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连接,这种不包括罩壳的设置有利于使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的气隙变得更小,有利于减小磁阻,增大电机的主磁通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转子组件的电机的电磁转矩,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转子组件的电机的工作性能;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组件的其他特征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沿着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外周部,所述外周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部之间,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接触设置;以与所述转子组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对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做截面得到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对应的截面,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在所述永磁体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在所述永磁体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一子部的主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二子部的主体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截面上为圆弧,所述第一子部的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子部的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定义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二子部主体的圆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和与所述第一子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子部之间具有一侧壁,所述永磁体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子部两端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部还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部和与所述第一子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子部之间,所述凸起部自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向远离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凸起设置,所述永磁体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子部两端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所述永磁体的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平行设置,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自所述顶部至所述底部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的总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一分部的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与第一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的主体的弧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子部的主体的弧长,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弧长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弧长,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分部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中分面,所述中分面能够将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第一分部平均分成两半,所述中分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平行,定义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圆心所在的轴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中分面;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半径相同,定义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永磁体的厚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中分面,所述中分面能够将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第一分部平均分成两半,所述中分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永磁体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关于所述中分面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互平行设置或成一定的角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一罩壳,所述罩壳有一壳内腔,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壳内腔;所述罩壳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套设于所述永磁体的外周,所述罩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一分部过渡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和与所述第一子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子部之间具有一侧壁,所述永磁体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子部两端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定义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的总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一分部的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与第一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所述第一子部的主体的弧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子部的主体的弧长,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弧长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弧长,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分部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定义一中分面,所述中分面能够将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第一分部平均分成两半,所述中分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平行,定义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圆心所在的轴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中分面;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半径相同,定义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永磁体的厚度相等;所述永磁体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关于所述中分面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互平行设置或成一定的角度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和与所述第一子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子部之间具有一侧壁,所述永磁体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子部两端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定义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的总面积为第一面积,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一分部的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与第一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9;所述第一子部的主体的弧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子部的主体的弧长,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弧长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弧长,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分部不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形状配合设置;定义一中分面,所述中分面能够将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第一分部平均分成两半,所述中分面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平行,定义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圆心所在的轴线为第三轴线,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中分面;所述第一分部的主体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分部的主体的半径相同,定义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永磁体的厚度相等;所述永磁体还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关于所述中分面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互平行设置或成一定的角度设置;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一罩壳,所述罩壳有一壳内腔,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壳内腔;所述罩壳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套设于所述永磁体的外周,所述罩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永磁体的所述第一分部过渡配合。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
13.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以及定子组件,所述泵壳体形成泵内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泵内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通过一隔离套隔离设置,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外周,所述转子组件为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
CN201710889390.6A 2017-09-27 2017-09-27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Active CN109560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9390.6A CN109560630B (zh) 2017-09-27 2017-09-27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9390.6A CN109560630B (zh) 2017-09-27 2017-09-27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0630A CN109560630A (zh) 2019-04-02
CN109560630B true CN109560630B (zh) 2021-01-12

Family

ID=6586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9390.6A Active CN109560630B (zh) 2017-09-27 2017-09-27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06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2427B2 (ja) * 1994-04-13 2002-05-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モータ
JP3854998B2 (ja) * 2003-05-12 2006-12-06 財団法人理工学振興会 ベアリングレスモータならびにその回転子位置制御回路および回転子位置制御方法
CN1697288A (zh) * 2005-05-27 2005-11-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轴承交替极薄片电机
CN201134707Y (zh) * 2007-12-24 2008-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的永磁转子
DE102009029065A1 (de) * 2009-09-01 2011-03-03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reduziertem Rastmoment, insbesondere permanentmagneterregte Synchronmaschine
DE102013004816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Asmo Co., Ltd. Bürstenloser Motor
CN203104153U (zh) * 2012-12-03 2013-07-31 北京北超伺服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贴式永磁电机及其电机转子冲片
CN204068475U (zh) * 2014-09-22 2014-12-3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磁性转子
CN104852495A (zh) * 2015-05-21 2015-08-19 浙江大学 一种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的永磁体固定结构
CN105141099B (zh) * 2015-09-21 2017-10-13 华中科技大学 交替极无刷永磁电机及基于该电机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0630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0936B2 (en)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88141B (zh) 风扇电动机及具备该风扇电动机的送风机
CN107482811B (zh) 用于内置式电机的转子铁芯和具有其的内置式电机
CN108138649B (zh) 电动增压器
EP2157677B1 (en) Small motor of quadrangular external shape
KR20160137434A (ko) 단상 모터, 기류 생성 장치, 및 전기 장치
CN105814777A (zh) 轴向磁通电动机和风扇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WO2014174721A1 (ja) 誘導機
US11852167B2 (en)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CN109560630B (zh) 转子组件以及电机和电动泵
IT201700018552A1 (it) Convogliatore radiale per cappe aspiranti
WO2013047027A1 (ja) ポンプ
CN114982105A (zh) 电子换向直流马达
KR20230024410A (ko) 모터
US11303168B2 (en) Ro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3557654A (zh) 电动机
TWI536713B (zh) Axial clearance type rotary motor
KR102456563B1 (ko) 팬 장치
CN212935646U (zh) 一种具有防爆功能的伺服电机
EP1592113A1 (en) A two-pole electric motor with 100mm shaft height
KR20140020584A (ko) 모터 아우터 로터 및 임펠러 일체형 팬
KR102327896B1 (ko) 모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헤어드라이어
KR20230112007A (ko) 고속 모터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KR20230001499U (ko) 고속 모터
KR20220102250A (ko) 모터 및 이를 갖는 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