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5139A -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5139A
CN109555139A CN201811642402.6A CN201811642402A CN109555139A CN 109555139 A CN109555139 A CN 109555139A CN 201811642402 A CN201811642402 A CN 201811642402A CN 109555139 A CN109555139 A CN 109555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platform
gutter
centimetres
def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24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君芳
闫志勇
刘震
赵瑞
王进
周裕森
王瑞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engcao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Mengcao Mine Environmental Control Co Lt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ner Mongolia Mongolian Grass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Mengcao Mine Environmental Control Co Lt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ner Mongolia Mongolian Grass (grou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Mengcao Mine Environmental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24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5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5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5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陡坡治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处理陡坡划分为多个待处理单元,而后对每个待处理单元进行后续处理。对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使得边坡的坡度在30度以下。而后在边坡的顶部设置平台,并对平台进行整理,使得所述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向地面倾斜以形成倒坡平台。而后在所述倒坡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设置跌水蓄水池。其可以防止夏季降雨造成冲沟,并防止地表土因冬天地下水冻胀而被损毁,可以有效固土,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Description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陡坡治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由于其反复冻融、容易塌陷等特性导致其不易防护,而现有技术中防护方法一般为机械开挖水沟,使得雨水等任意冲刷水沟和陡坡,但是采用该防护方法流水时会形成泥石流,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巨大冲沟,并形成新的地质次生灾害。或者会形成泥石流,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巨大冲沟,并形成新的地质次生灾害,但是采用上述硬质防护容易被流水掏空地基,且采取硬质防护后,为达到绿化效果,再进行复绿处理。还有就是采取硬质防护后陡坡下陷后,硬质防护容易倒塌、断裂,继而也容易造成二次损伤,且硬质防护的材料不易降解,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可以防止地表土因冬天地下水冻胀而被损毁,防止夏季降雨造成冲沟,可以有效固土,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处理陡坡划分为多个待处理单元,而后对每个待处理单元进行后续处理;
对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使得边坡的坡度在30度以下;
而后在边坡的顶部设置平台,并对平台进行整理,使得所述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向地面倾斜以形成倒坡平台;
而后在所述倒坡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设置跌水蓄水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通过将陡坡进行划分,降低防护的难度,通过设置倒坡平台、跌水蓄水池防止地表土因冬天地下水冻胀而被损毁,可以有效固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防止流水对水沟底部及两侧进行冲刷,加速雨水下渗,沉降淤泥淤砂,继而防止夏季降雨形成冲沟。并且通过倒坡平台、跌水蓄水池等使得水池可随水流逐步沉降,不会出现硬质防护设施被掏空而损毁的现象,提升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参见图1,首先,将待处理陡坡划分为多个待处理单元,待处理单元依次相邻且连接。而后对每个待处理单元分别进行后续处理,且每个待处理单元处理的方式均一致。将陡坡划分为多个待处理单元,将陡坡划分为多个区域,便于对陡坡进行管理和防护,避免以整个陡坡为整体进行防护,增加防护难度。
而后对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使得边坡的坡度在30度以下,优选坡度在25度以下。具体地,根据土质状况、立地地形,采用钩机等机器设备将坡度削减至自然塌落度以内,继而保证边坡的安全,并有利于施工。
且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边坡防护过程中,喷播作业的坡度不能大于50度,优选为40度左右,控制喷播作业的坡度提升施工安全,并有利于提升防护效果。
削坡后对坡面进行刷坡,使得坡面平整,继而有利于后续的播种等后续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地,刷坡后在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上均开设有第二排水沟,第二排水沟深度为30-50厘米,第二排水沟的底部的宽度为30-40厘米,上部开口为50-70厘米,控制第二排水沟的几何尺寸有利于水流的流动,且提升防护效果。第二排水沟的数量可以根据导出水的水量进行合理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排水沟内铺设一层生态袋,设置生态袋可以减缓水流对水沟底部和两侧进行冲刷,有效实现固土。
进一步地,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3-4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更优选,所述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0-20厘米,立向生态袋就是将平铺的生态袋竖立起来,水与生态袋作用的表面积更大,而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0-20厘米,指的是其以平铺的生态袋为基准,高了10-20厘米。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生态袋能够更好地降低水速,降低水流对土壤的冲击,并促进促进植被的修复。
进一步地,在第二排水沟内设置生态袋时,先在生态袋下方铺设一层3-5厘米厚的有机肥,并播撒抗盐碱植物,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0-20Kg/亩。意思也就是在第二排水沟内先铺设一层3-5厘米厚的有机肥,并播撒抗盐碱植物而后再铺设生态袋,先设置有机肥和抗盐碱植物,起到植物防护的同时形成生态修复景观。
进一步地,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0-20Kg/亩;种植的抗盐碱植物包括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
优选,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1.40~4.00:1.05~3.00:0.70~2.00:1.40~4.00:0.70~2.00:0.35~1.00:0.14~0.40:0.28~0.80:0.70~2.00:0.35~1.00。
采用上述植物种子进行种植以及种植密度,能够尽可能地保证上述种子能够发芽生长,起到植物防护的功效,提升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在边坡的顶部设置平台,意思也就是在边坡相对远离地面的端部设置平台,并对平台进行整理,使得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向地面倾斜以形成倒坡平台。将平台设置成具有一定倒角的平台便于水流的流动,减缓水流的流速,并可以存储少量降水,满足平台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具体地,平台的台面用铲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平整作业,用水平测量仪器进行水平测量,接保证平台表面平整,更有利后续的防护措施的实施。
进一步地,倒坡平台的倾斜角度为0.8-1.2度或者倒坡平台的垂直高度差为20-30厘米。控制倒坡平台的倾斜角度或者高度差有利于水的流动,有利于平台存储少量降水以备周边植物生长所需,防止水分过多堆积在平台,提升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倒坡平台上开设第一排水沟,第一排水沟的一端与该待处理单元的边坡的第二排水沟连接,在倒坡平台上开设排水沟,在水量较大时,快速处理水流,在水量较小时,存储在倒角平台上,以备周边植物生长所需,同时第一排水沟可以随着水流逐步沉降,不会出现硬质防护设施被掏空而损毁的现象,提升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沟深度为30-50厘米,第一排水沟的底部的宽度为30-40厘米,上部开口为50-70厘米,控制第一排水沟的几何尺寸有利于水流的流动,且提升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沟的数量可以根据导出水的水量进行合理设置。
进一步地,在第一排水沟内铺设一层生态袋。设置生态袋可以减缓水流对水沟底部和两侧进行冲刷,有效实现固土。
进一步地,在所述倒坡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设置跌水蓄水池。倒坡平台第一排水沟的一端与跌水蓄水池连通,设置跌水蓄水池能够有效减缓边坡流水冲击,加速雨水下渗,沉降淤泥淤砂。
进一步地,跌水蓄水池底部设置基质土,所述基质土上种植植物,而后铺设碎石。采用上述方式设置跌水蓄水池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对边坡的冲击,且能够快速沉降淤泥,并能够固土并实现绿色修复。碎石的粒径较大,碎石和碎石之间有较大的缝隙。且跌水蓄水池可以减缓因降雨形成的径流对坡体表面形成剧烈冲刷,而造成坡体出现冲沟。
进一步地,基质土的厚度为5-15厘米,所述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0-20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0-20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5-20厘米,基质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碎石可以控制流水并截流淤泥等,继而使得跌水蓄水池不仅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实现固土,还可以蓄水,并有利于淤泥沉降。
进一步地,跌水蓄水池内种植的植物为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芦苇生命力强,可以有效地护土固堤,可以有效改良土壤。
进一步地,在跌水蓄水池的四周的池壁堆放填充生态袋。进一步减少雨水等土壤的冲击,且生态袋可以随着时间被降解,降低其对土壤的污染。
进一步地,在跌水蓄水池、边坡和倒坡平台内的生态袋内均含有基质土,填充基质土降低外部土壤对待处理边坡的土壤造成损害。
进一步地,基质土包括边坡的原土和含有菌肥的有机肥,优选,所述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4:1。基质土中含有边坡的原土,能够提升植物的适应性。
而后在跌水蓄水池、边坡和倒坡平台内的生态袋表面上种植植物,在生态袋上种植植物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对边坡的防护,生态袋表面上种植的植物包括芦苇、沙棘、河柳和水葱等,采用上述植物进行种植可以更快形成植物群落,有利于边坡的防护和修复。
进一步地,具体地,芦苇(根茎):沙棘(苗子):河柳(苗子):水葱(苗子)等植物,其数量比为10~20株/平方米:3~10株/平方米:3~10株/平方米:3~10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19~40株。采用上述种植密度有利于上述植物的存活,并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构建。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处理陡坡划分为3个依次相邻的待处理单元,而后对每个待处理单元进行后续处理。
首先,对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削坡后坡度为25度,而后进行刷坡。
接着在边坡上开设6条第二排水沟,第二排水沟的一端与该待处理单元的倒坡平台连接,第二排水沟的另一端与相邻待处理单元的跌水蓄水池连通。每个第二排水沟的深度为50厘米,底部的宽度为40厘米,上部开口为70厘米。
而后在第二排水沟内铺设一层3厘米厚的有机肥,并播撒抗盐碱植物,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0Kg/亩。种植的植物以及密度为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4.00:3.00:2.00:4.00:2.00:1.00:0.40:0.80:2.00:1.00。
而后铺设一层生态袋,且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3米铺设一个立向生态袋,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20厘米。
进一步地,在边坡的顶部设置平台,并对平台进行整理,使得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向地面倾斜以形成倒坡平台。倒坡平台的倾斜角度为1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倒坡平台上开设6条第一排水沟,1条第一排水沟的一端与该待处理单元的边坡的对应的1条第二排水沟连接,6条第一排水沟的另一端与跌水蓄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排水沟的深度为50厘米,底部的宽度为40厘米,上部开口为70厘米。并且在第一排水沟内铺设一层生态袋。
所述倒坡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设置跌水蓄水池。跌水蓄水池底部设置一层10厘米厚的基质土。基质土上种植芦苇,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0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20厘米。而后铺设一层后20厘米碎石。且在跌水蓄水池的四周的池壁堆放填充生态袋。
在跌水蓄水池、边坡和倒坡平台内的生态袋内均含有基质土,而基质土内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4:1。
且跌水蓄水池、边坡和倒坡平台内的生态袋表面上种植植物,具体种植方案为;芦苇:沙棘:河柳:水葱的数量比为10株/平方米:3株/平方米:3株/平方米:3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19株。
实施例2-实施例6
实施例2-实施例6提供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基本操作一致,区别在于具体的操作条件不同。
实施例2
待处理单元为4个,削坡后坡度为30度,第二排水沟为7条,每个第二排水沟的深度为30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0厘米,上部开口为50厘米。第二排水沟内有机肥的厚度为5厘米,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20Kg/亩,具体地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1.40:1.05:0.70:1.40:0.70:0.35:0.14:0.28:0.70:0.35。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4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0厘米。
倒坡平台的倾斜角度为0.8度,7条第一排水沟,每个第一排水沟的深度为30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0厘米,上部开口为50厘米。
跌水蓄水池内基质土厚度为5厘米,植物的种植密度为20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0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5厘米。
生态袋内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1,生态袋种植的植物方案为:芦苇(根茎):沙棘(苗子):河柳(苗子):水葱(苗子)等植物,其数量比为20株/平方米:10株/平方米:10株/平方米:10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40株。
实施例3
待处理单元为6个,削坡后坡度为20度,第二排水沟为4条,每个第二排水沟的深度为40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5厘米,上部开口为60厘米。第二排水沟内有机肥的厚度为4厘米,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5Kg/亩,具体地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2:2:1.5::3:1.5:0.5:0.2:0.5:1:0.5。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4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5厘米。
倒坡平台的倾斜角度为1.2度,4条第一排水沟,每个第一排水沟的深度为32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7厘米,上部开口为65厘米。
跌水蓄水池内基质土厚度为15厘米,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5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7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7厘米。
生态袋内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5:1,生态袋种植的植物方案为:芦苇(根茎):沙棘(苗子):河柳(苗子):水葱(苗子)等植物,其数量比为15株/平方米:5株/平方米:7株/平方米:5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32株。
实施例4
待处理单元为5个,削坡后坡度为23度,第二排水沟为9条,每个第二排水沟的深度为37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2厘米,上部开口为68厘米。第二排水沟内有机肥的厚度为3厘米,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2Kg/亩,具体地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3:1.5:1:2:1:0.7:0.25:0.6:1.5:0.7。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3.5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7厘米。
倒坡平台的垂直高度差为20厘米,9条第一排水沟,每个第一排水沟的深度为35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3厘米,上部开口为62厘米。
跌水蓄水池内基质土厚度为12厘米,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7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3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8厘米。
生态袋内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2:1,生态袋种植的植物方案为:芦苇(根茎):沙棘(苗子):河柳(苗子):水葱(苗子)等植物,其数量比为13株/平方米:8株/平方米:5株/平方米:7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33株。
实施例5
待处理单元为5个,削坡后坡度为17度,第二排水沟为8条,每个第二排水沟的深度为32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4厘米,上部开口为62厘米。第二排水沟内有机肥的厚度为5厘米,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6Kg/亩,具体地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2.5:2.5:1.5:1.5:1:0.75:0.35:0.7:1.3:0.6。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3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3厘米。
倒坡平台的垂直高度差为30厘米,8条第一排水沟,每个第一排水沟的深度为37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7厘米,上部开口为68厘米。
跌水蓄水池内基质土厚度为8厘米,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3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6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7厘米。
生态袋内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7:1,生态袋种植的植物方案为:芦苇(根茎):沙棘(苗子):河柳(苗子):水葱(苗子)等植物,其数量比为18株/平方米:6株/平方米:6株/平方米:9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39株。
实施例6
待处理单元为6个,削坡后坡度为15度,第二排水沟为8条,每个第二排水沟的深度为38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8厘米,上部开口为54厘米。第二排水沟内有机肥的厚度为3厘米,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8Kg/亩,具体地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3.7:2.2:1.1:3.2:1.36:0.6:0.22:0.7:1.57:0.9。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4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8厘米。
倒坡平台的垂直高度差为25厘米,8条第一排水沟,每个第一排水沟的深度为31厘米,底部的宽度为39厘米,上部开口为56厘米。
跌水蓄水池内基质土厚度为13厘米,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7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2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9厘米。
生态袋内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1:1,生态袋种植的植物方案为:芦苇(根茎):沙棘(苗子):河柳(苗子):水葱(苗子)等植物,其数量比为14株/平方米:9株/平方米:8株/平方米:7株/平方米,混合种植每平米总株数控制在38株。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通过将陡坡进行划分,降低防护的难度,通过设置倒坡平台、跌水蓄水池防止地表土因冬天地下水冻胀而被损毁,可以有效固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防止流水对水沟底部及两侧进行冲刷,加速雨水下渗,沉降淤泥淤砂,继而防止夏季降雨造成冲沟。并且通过倒坡平台、跌水蓄水池等使得水池可随水流逐步沉降,不会出现硬质防护设施被掏空而损毁的现象,提升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处理陡坡划分为多个待处理单元,而后对每个待处理单元进行后续处理;
对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使得边坡的坡度在30度以下;
而后在边坡的顶部设置平台,并对平台进行整理,使得所述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向地面倾斜以形成倒坡平台;
而后在所述倒坡平台相对远离所述边坡的一侧设置跌水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蓄水池的底部设置基质土,所述基质土上种植植物,而后铺设碎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土的厚度为5-15厘米,所述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0-20株/平方,所述植物的种植根长为10-20厘米,碎石的厚度为15-2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蓄水池的四周的池壁堆放生态袋。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土包括边坡的原土和含有菌肥的有机肥,优选,所述边坡的原土和所述含有菌肥的有机肥的体积比为3-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坡平台的倾斜角度为0.8-1.2度或者所述倒坡平台的垂直高度差为20-3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倒坡平台上开设第一排水沟,第一排水沟的一端与跌水蓄水池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待处理单元的边坡连接;
优选,第一排水沟深度为30-50厘米,第一排水沟的底部的宽度为30-40厘米,上部开口为50-70厘米;
优选,所述第一排水沟内铺设一层生态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待处理单元的边坡上均开设有第二排水沟,所述第二排水沟的一端与该待处理单元的倒坡平台的第一排水沟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另一端与相邻处理单元的跌水蓄水池连通;
优选,所述第二排水沟内铺设一层生态袋,且所述第二排水沟底部每隔3-4米铺设一个用于降低水速的立向生态袋,更优选,所述立向生态袋的高度为10-2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排水沟内设置生态袋时,先在生态袋下方铺设一层3-5厘米厚的有机肥,并播撒抗盐碱植物,抗盐碱植物的播种量为10-20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的抗盐碱植物包括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
优选,黑麦草、披碱草、羊草、新麦草、达乌里胡枝子、沙棘、波斯菊、山韭、紫穗槐和沙蒿的质量比为1.40~4.00:1.05~3.00:0.70~2.00:1.40~4.00:0.70~2.00:0.35~1.00:0.14~0.40:0.28~0.80:0.70~2.00:0.35~1.00。
CN201811642402.6A 2018-12-29 2018-12-29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Pending CN109555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2402.6A CN109555139A (zh) 2018-12-29 2018-12-29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2402.6A CN109555139A (zh) 2018-12-29 2018-12-29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5139A true CN109555139A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2402.6A Pending CN109555139A (zh) 2018-12-29 2018-12-29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513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264A (zh) * 2009-02-18 2009-07-22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覆盖层堆积体边坡生态防护施工方法
CN102733401A (zh) * 2012-06-25 2012-10-17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治理方法
CN104452781A (zh) * 2014-10-21 2015-03-25 深圳市东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CN105075635A (zh) * 2015-09-06 2015-11-25 沈阳大学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264A (zh) * 2009-02-18 2009-07-22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覆盖层堆积体边坡生态防护施工方法
CN102733401A (zh) * 2012-06-25 2012-10-17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治理方法
CN104452781A (zh) * 2014-10-21 2015-03-25 深圳市东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方法
CN105075635A (zh) * 2015-09-06 2015-11-25 沈阳大学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3316A (zh) 薄膜水平带沟和桶式袋防渗保水、节水肥营养液灌溉种植法
CN106688357A (zh) 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方法
KR20180055121A (ko) 식생녹화용 기반재 및 그를 이용한 경사면 녹화방법
Betancourt The dams an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of Minoan Pseira
CN210134436U (zh)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
CN107371432A (zh) 一种利用生物炭土和建筑废弃土综合改良滩涂沙土的方法
CN104770270B (zh) 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及其护苗罩
CN109673316A (zh) 一种裸露岩面综合绿化系统和方法
CN109555139A (zh)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CN111742834A (zh) 一种硬质水底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
CN108130897B (zh) 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
CN206245320U (zh) 一种稀土迹地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JPH08308376A (ja) 岩盤法面の植生生育基盤の造成工法
CN211647015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1690642U (zh) 一种基于土壤入渗的植被排水系统
CN114606961A (zh) 一种山坡地水土保持方法
CN104343125A (zh) 一种无土陡坡排岩场植被修复的方法
CN211713983U (zh) 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
CN108668787B (zh) 一种硬质护坡的生态改造结构
Ouessar et al. Report on water harvesting inventory history and success stories
CN218353484U (zh) 一种高陡边坡复合式护岸的建植施工结构
KR100509643B1 (ko) 폐타이어를 이용한 해안제방의 법면 녹화방법
CN111492875B (zh) 道路边坡植物恢复方法
Wilcox Irrigation Farming
Adamala et 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9

Address after: 010020 705, floor 7, building a, Yutai building, Saihan District, Hohhot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mengcao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Inner Mongolia Mengca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000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ohhot city Shengle Economic Zone Shengle five Street South

Applicant before: Inner Mongolia Mengca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Inner Mongolia Mengcao Mine Environmental Control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