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635A -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5635A
CN105075635A CN201510558324.1A CN201510558324A CN105075635A CN 105075635 A CN105075635 A CN 105075635A CN 201510558324 A CN201510558324 A CN 201510558324A CN 105075635 A CN105075635 A CN 105075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scale
northern area
slope
abrupt slope
wa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8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鸿龄
马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583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56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5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一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每两排鱼鳞坑下修筑一个小平台;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小平台上覆盖0.5m厚人工基质;人工基质由城市污泥、河道底泥、玉米秸秆、粉煤灰、燃煤炉渣和锯木屑组成;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护岩石陡坡滑塌、改善废弃地土壤结构、快速恢复植被生态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生态修复方法,具体为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采选活动不但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而且在矿山开采和开采之后的长时间内还会通过粉尘、潜在的酸性废水排放、地表径流、滑坡、塌陷等过程再次污染及破坏周边土地资源,并使周边环境不断恶化。矿区水土一旦遭受污染破坏,不但其治理难度大、费用高、环境恢复时间长,甚至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是采矿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土地日益短缺的我国则显得更为重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土地与环境问题的重视,土地复垦工作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及矿山企业用于复垦工程的资金达50亿元以上,矿山复垦率也已达12%。但由于不同矿种采矿废弃地结构及性质的差异,恢复措施及难易程度也相差甚远,其中全国重点铁矿已复垦的土地面积只有500多hm2,不到其总占地面积的2%。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但相对比较集中。目前,国内有5个主要铁矿储量集中分布的地区,其中东北的鞍山-本溪铁矿废弃地占地面积最大。由于北方地区铁矿的围岩硬度较大,系数一般在8-10左右,铁矿采选后产生的废渣多、占地大、坡度陡、破坏性强,那些由难风化的碎岩和粉砂组成的铁矿排岩场和尾矿库立地条件又极为恶劣--无自然土壤,养分十分贫瘠,土地孔隙大、持水、保水能力差,存在重金属污染,植被根本无法自然生长。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发一种适宜于北方地区铁矿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技术,快速、科学的恢复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系统则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CN201010285841.3公开了一种尾矿库无覆盖土壤后期坝的边坡植被稳定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种植香根草,并在香根草种苗行之间播种边坡绿化草种,构成固砂的根系网络。该发明虽然构建了植被层,但主要是草本植物,植被群落稳定性较差,而且,香根草适宜于南方生长,无法在北方地区应用;中国专利CN201310320099.9公开了一种无土陡坡排岩场植被修复的方法,通过在陡坡排岩场的坡脚边缘砌筑护堤,护堤内侧边角填埋客土,而后进行先草后林的阶段性植被修复。该发明主要是对陡坡排岩场坡脚进行防护,解决边坡的滑坡和水土流失问题,对于陡坡坡体的整体防护措施却未提及;中国专利CN201210137496.8公开了一种用于北方地区冶金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方法,通过对坡面进行清理、平整,覆盖种植土,喷播由灌草植物种子与人工土壤组合的生长基质进行尾矿坝边坡生态修复,建立稳固的植被层。该发明中坡面上覆盖的种植土及喷播的草籽易被雨水冲走,成活率低,雨后易造成坡面沟蚀、表土流失问题加剧,而且后期人工养护要求极高,养护费用较大,不适合坡度陡、孔隙大、主要由废岩组成的偏远陡坡排岩场废弃地。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及铁矿排岩场特征,提供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围岩硬度大的铁矿采选后产生的大量废弃矿渣堆积而成的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在进一步检索中,尚未发现与本发明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护岩石陡坡滑塌、改善废弃地土壤结构、快速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铁矿陡坡排岩场生态恢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每两排鱼鳞坑下修筑一个小平台;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
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小平台上覆盖0.5m厚人工基质。人工基质主要由城市污泥、河道底泥、玉米秸秆、粉煤灰、燃煤炉渣和锯木屑组成;
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
所述鱼鳞坑为直径0.3-0.5m、深0.4-0.6m大小的种植坑,两个鱼鳞坑间距1.0-1.5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0m-1.5m,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
每两排鱼鳞坑下0.6-0.8m处修筑一个0.3-0.5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坡面方向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
所述小平台经过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
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宽0.8m-1.2m的石陇防护堤,主要由大型的废弃矿岩垒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网固定并锚固于地面。
所述人工基质是由城市污泥或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
所述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然后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
所述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与人工基质、粘土按1:1:1体积比进行混合,压实后进行植被种植。
所述植物为适宜北方地区且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物种,其中乔木包括但不限于刺槐、火炬、杨树;灌木包括但不限于紫穗槐、沙棘、胡枝子;草本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高羊茅;爬藤类植物包括但不限于地锦、牵牛、葛藤、花叶絡石和旱金莲。
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在陡坡排岩场坡体上采用鱼鳞坑与小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边坡防护,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与坡面方向垂直的径流沟,该方法不但可以有效防止降雨时边坡形成沟蚀、滑坡,而且,小平台还可以有效拦蓄水土及养分,加快矿砂风化;根据陡坡排岩场特征从坡上至坡下依次采用不同植被种植模式,物种均为适宜北方气候特征且耐寒、耐旱、耐瘠薄的植被,有助于快速在坡体上形成植被防护带。而且小平台上种植的爬藤类植物可以在岩石坡面向上攀爬,或向下垂藤,形成植被联结网络结构,有效防护边坡,还可遮盖废弃地裸露岩石,具有较好的景观美学功能;同时,植被腐叶、落叶及分泌物还可改善岩石坡体土壤结构,有助于其他植被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1)排岩场坡度为40-50°,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鱼鳞坑大小为直径0.4m、深0.5m,两个鱼鳞坑间距1.5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0m;每两排鱼鳞坑下0.7m处修筑一个0.4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于坡体方向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宽度为1.0m,主要由周围大型的废弃矿岩垒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联结缠绕,并采用铆钉将铁丝网锚固于地面。
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每个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由于排岩场主要是矿砂组成,孔隙大、持水、保水能力差,因此,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聚丙烯酰胺)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鱼鳞坑中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小平台经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在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然后与搅拌好的人工基质以及粘土按1:1:1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压实,挖置直径0.3m、深0.5m的种植坑。
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两排鱼鳞坑中一排种植沙棘、一排种植胡枝子,每个鱼鳞坑中栽植1-2棵灌木苗,同时在鱼鳞坑中播撒紫花苜蓿、沙打旺草籽,二者按1:1比例混合;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0.4m宽的小平台中间位置处以0.4m株距种植一排灌木,其它位置播撒草籽,草籽以爬藤类植物与牧草植物以4:1比例进行混合;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种植坑中种植乔木刺槐,乔木间距为1.5m,行距为2.5m,两行刺槐中间种植一排灌木紫穗槐,乔灌木下播撒高羊茅草籽。
由于排岩场持水保水能力差,为保证植被的成活率,覆土后,在植物未种植之前,进行第一次浇水,浇透后,进行植被种植。如果期间没有降雨,则于10天后再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浇透为止,第一年人工浇水3-5次,特别在干旱期要保证植被的水分及成活。
实施例2:
1)排岩场坡度为50-70°,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鱼鳞坑大小为直径0.3m、深0.6m,两个鱼鳞坑间距1.5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2m;每两排鱼鳞坑下0.8m处修筑一个0.3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于坡体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宽度为1.2m,主要由周围大型的废弃矿岩垒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联结缠绕,并采用铆钉将铁丝网锚固于地面。
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每个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由于排岩场主要是矿砂组成,孔隙大、持水、保水能力差,因此,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聚丙烯酰胺)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鱼鳞坑中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小平台经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然后与搅拌好的人工基质以及粘土按1:1:1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所用人工基质为城市污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压实,挖置直径0.3m、深0.5m的种植坑。
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两排鱼鳞坑中一排种植沙棘、一排种植胡枝子,每个鱼鳞坑中栽植1-2棵灌木苗,同时在鱼鳞坑中播撒紫花苜蓿、草木犀、高羊茅草籽,三者按1:1:1比例混合;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0.3m宽的小平台中间位置处以0.4m间距种植一排灌木,其它位置播撒草籽,草籽以爬藤类植物与牧草植物以5:1比例进行混合;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种植坑中种植乔木杨树,乔木间距为1.5m,行距为2.5m,两行杨树中间种植一排灌木紫穗槐,乔灌木下播撒紫花苜蓿、草木犀草籽。
由于排岩场持水保水能力差,为保证植被的成活率,覆土后,在植物未种植之前,进行第一次浇水,浇透后,进行植被种植。如果期间没有降雨,则于10天后再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浇透为止,第一年人工浇水3-5次,特别在干旱期要保证植被的水分及成活。
实施例3:
1)排岩场坡度为20-40°,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鱼鳞坑大小为直径0.5m、深0.4m,两个鱼鳞坑间距1.0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5m;每两排鱼鳞坑下0.6m处修筑一个0.5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于坡体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宽度为0.8m,主要由周围大型的废弃矿岩垒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联结缠绕,并采用铆钉将铁丝网锚固于地面。
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每个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由于排岩场主要是矿砂组成,孔隙大、持水、保水能力差,因此,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聚丙烯酰胺)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鱼鳞坑中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小平台经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然后与搅拌好的人工基质以及粘土按1:1:1的体积比进行充分混合,所用人工基质为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物,然后压实,挖置直径0.3m、深0.5m的种植坑。
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鱼鳞坑中采用灌-草种植模式,两排鱼鳞坑中一排种植沙棘、一排种植胡枝子,每个鱼鳞坑中栽植1-2棵灌木苗,同时在鱼鳞坑中播撒紫花苜蓿、草木犀、沙打旺草籽,三者按1:1:1比例混合;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0.5m宽的小平台中间位置处以0.4m间距种植一排灌木,其它位置播撒草籽,草籽以爬藤类植物与牧草植物以3:1比例进行混合;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种植坑中种植乔木火炬,乔木间距为1.5m,行距为2.5m,两行火炬树中间种植一排灌木紫穗槐,乔灌木下播撒高羊茅草籽。
由于排岩场持水保水能力差,为保证植被的成活率,覆土后,在植物未种植之前,进行第一次浇水,浇透后,进行植被种植。如果期间没有降雨,则于10天后再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浇透为止,第一年人工浇水3-5次,特别在干旱期要保证植被的水分及成活。
综上,本发明易于操作,所用人工基质原材料均为产量较大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可以在当地就近选择,取材廉价、便捷、配制方法简单,易于掌控,石笼可以就地取材,植物为适宜北方地区的耐性植物,易于成活、景观效果好,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Claims (7)

1.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排岩场陡坡自上而下挖置鱼鳞坑,每两排鱼鳞坑下修筑一个小平台;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石陇防护堤;
2)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小平台上覆盖0.5m厚人工基质;人工基质由城市污泥、河道底泥、玉米秸秆、粉煤灰、燃煤炉渣和锯木屑组成;
3)植被种植模式依次设置为坡上鱼鳞坑为灌-草种植模式,小平台采用灌-草-藤种植模式,坡脚下石笼防护堤外为乔-灌-草种植模式;
每两排鱼鳞坑下0.6-0.8m处修筑一个0.3-0.5m宽小平台,小平台上每隔5m间距挖置一条垂直坡面方向的宽0.2m、深0.1m的径流沟;
陡坡排岩场坡脚处修筑一条宽0.8m-1.2m的石陇防护堤,主要由大型的废弃矿岩垒积而成,中间采用铁丝网固定并锚固于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坑为直径0.3-0.5m、深0.4-0.6m大小的种植坑,两个鱼鳞坑间距1.0-1.5m,两排鱼鳞坑间行距1.0m-1.5m,鱼鳞坑中填埋人工基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平台经过简单的平整、压实后覆盖0.5m厚人工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基质是由城市污泥或河道底泥与粉煤灰、玉米秸秆碎渣、燃煤炉渣和锯木屑按照3:1:0.3:0.3:0.1重量比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坑底部先铺设一层可降解塑料薄膜,然后将配制好的人工基质与大颗粒保水剂按150:1比例进行混合,填埋入鱼鳞坑中,并踩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陇防护堤外侧5-10m宽度范围内将尾矿砂翻起0.2m深,与人工基质、粘土按1:1:1体积比进行混合,压实后进行植被种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适宜北方地区且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物种,其中乔木包括但不限于刺槐、火炬、杨树;灌木包括但不限于紫穗槐、沙棘、胡枝子;草本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高羊茅;爬藤类植物包括但不限于地锦、牵牛、葛藤、花叶絡石和旱金莲。
CN201510558324.1A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Pending CN1050756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8324.1A CN105075635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8324.1A CN105075635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5635A true CN105075635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5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8324.1A Pending CN105075635A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5635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4006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大连地拓重工有限公司 矿山废弃地的植被生态恢复方法
CN109105212A (zh) * 2018-08-31 2019-01-01 兰州大学 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的植被种植方法
CN109169014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东北地区菱镁矿排岩场临时植生修复方法
CN109555139A (zh) * 2018-12-29 2019-04-02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CN109874441A (zh) * 2019-03-13 2019-06-14 杭州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CN110089382A (zh) * 2019-04-11 2019-08-06 唐山明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10169308A (zh) * 2019-07-04 2019-08-27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山丘陵区风电场砂质土壤绿化恢复施工方法
CN112012229A (zh) * 2020-06-18 2020-12-0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2385485A (zh) * 2020-11-06 2021-02-23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西北地区的土质边坡永久性生态恢复方法
CN112690061A (zh) * 2021-01-18 2021-04-2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露天煤矿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2840787A (zh) * 2021-02-24 2021-05-28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矿山废弃地的修复方法
CN112868304A (zh) * 2021-01-04 2021-06-01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区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CN113179697A (zh) * 2021-04-20 2021-07-30 常州大学 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
CN113860945A (zh) * 2021-09-10 2021-12-31 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河道淤泥制备矿山修复材料的方法及设备
CN115299279A (zh) * 2021-05-06 2022-11-08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无土创面边坡植被快速修复的方法
CN116267079A (zh) * 2023-03-22 2023-06-23 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淀粉基生物降解植生袋用于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066A (zh) * 2011-06-21 2012-01-18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站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CN102392455A (zh) * 2011-10-13 2012-03-28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山排土场安全整治及生态修复、重建技术
CN104343125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无土陡坡排岩场植被修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066A (zh) * 2011-06-21 2012-01-18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站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CN102392455A (zh) * 2011-10-13 2012-03-28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山排土场安全整治及生态修复、重建技术
CN104343125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无土陡坡排岩场植被修复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尚国亮等: "矿山废弃地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
康志勇等: "鞍山地区铁矿山排岩场斜坡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现代矿业》 *
张丹丹等: "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典型模式评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张鸿龄等: "陡坡无土排岩场植被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学杂志》 *
李猛等: "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探讨", 《绿色科技》 *
陈铁力: "辽宁省鞍山市牌楼镁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浅析", 《科技信息》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4006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大连地拓重工有限公司 矿山废弃地的植被生态恢复方法
CN109105212A (zh) * 2018-08-31 2019-01-01 兰州大学 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的植被种植方法
CN109169014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东北地区菱镁矿排岩场临时植生修复方法
CN109555139A (zh) * 2018-12-29 2019-04-02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寒地区湿陷性排土场陡坡防护方法
CN109874441A (zh) * 2019-03-13 2019-06-14 杭州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CN110089382A (zh) * 2019-04-11 2019-08-06 唐山明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10169308A (zh) * 2019-07-04 2019-08-27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山丘陵区风电场砂质土壤绿化恢复施工方法
CN112012229A (zh) * 2020-06-18 2020-12-0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2385485A (zh) * 2020-11-06 2021-02-23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西北地区的土质边坡永久性生态恢复方法
CN112868304A (zh) * 2021-01-04 2021-06-01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区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CN112690061A (zh) * 2021-01-18 2021-04-2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露天煤矿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2840787A (zh) * 2021-02-24 2021-05-28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矿山废弃地的修复方法
CN113179697A (zh) * 2021-04-20 2021-07-30 常州大学 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
CN115299279A (zh) * 2021-05-06 2022-11-08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无土创面边坡植被快速修复的方法
CN113860945A (zh) * 2021-09-10 2021-12-31 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河道淤泥制备矿山修复材料的方法及设备
CN116267079A (zh) * 2023-03-22 2023-06-23 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淀粉基生物降解植生袋用于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16267079B (zh) * 2023-03-22 2024-01-02 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淀粉基生物降解植生袋用于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5635A (zh) 一种北方地区铁矿陡坡排岩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CN103806454B (zh) 一种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02668835A (zh) 用于北方地区冶金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8605460A (zh)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5103843A (zh)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03866750B (zh) 荒坡蓄水保土螺旋深沟
CN1943316A (zh) 薄膜水平带沟和桶式袋防渗保水、节水肥营养液灌溉种植法
CN209941695U (zh) 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
CN102747757A (zh) 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CN104604479B (zh) 一种臌囊薹草移栽快速恢复泥炭沼泽植被的方法
CN113875344A (zh) 一种煤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110915348A (zh) 一种石漠化山地生态修复方法
CN205591232U (zh)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复绿防护结构及养护装置
CN104594445A (zh) 利用等高线水平蓄水槽保水浸润灌溉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10580198U (zh) 一种坡地集水保土结构
CN112012229A (zh)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4762946A (zh) 一种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填料及方法
CN106385846A (zh) 一种黄河灌区盐碱地减缓盐分表聚的方法
CN206245320U (zh) 一种稀土迹地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104343125A (zh) 一种无土陡坡排岩场植被修复的方法
CN113243258B (zh)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CN113170704B (zh) 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
CN212184505U (zh) 一种矿区排土场灌木栽植的装置
KR101336170B1 (ko) 사막화 방지 조림용 식재구 조성방법
CN111316852A (zh) 一种矿渣山植被及其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