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7918B -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7918B
CN109547918B CN201710866785.4A CN201710866785A CN109547918B CN 109547918 B CN109547918 B CN 109547918B CN 201710866785 A CN201710866785 A CN 201710866785A CN 109547918 B CN109547918 B CN 109547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con
position change
station
platform
n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67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7918A (zh
Inventor
陈德高
赵子翘
杨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Starberr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667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7918B/zh
Priority to US16/614,747 priority patent/US1136494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8561 priority patent/WO20190568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7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7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7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7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3/00Devices along the route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e.g. to release brake or to operate a warning signal
    • B61L3/02Devices along the route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e.g. to release brake or to operate a warning signal at selected places along the route, e.g. intermittent control simultaneou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trol
    • B61L3/08Devices along the route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e.g. to release brake or to operate a warning signal at selected places along the route, e.g. intermittent control simultaneou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trol controlling electrically
    • B61L3/12Devices along the route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e.g. to release brake or to operate a warning signal at selected places along the route, e.g. intermittent control simultaneou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trol controlling electrically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using radio waves
    • B61L3/125Devices along the route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e.g. to release brake or to operate a warning signal at selected places along the route, e.g. intermittent control simultaneou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trol controlling electrically using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short-range radio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 B61L15/0027Radio-based, e.g. using GSM-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45Destination indicators, identification panels or distinguishing signs on th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 B61L25/025Absolute localisation, e.g. providing geodetic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00Audible signalling systems; Audible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 G08B3/10Audible signalling systems; Audible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 G08G1/13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within the vehicle ; Indicators inside the vehicles or at st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报站系统及其方法,所述报站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月台信标,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标识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至少一个报站装置,设置于所述交工工具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借此,本发明实现了对交通工具运行的及时准确的报站。

Description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大城市内的铁路大部份当进入市内行走时,由于要让路面给与其它交通工具及现有的建筑物,铁路线要进入地下行驶,使到铁路车厢内乘客只可外望铁路隧道的墙壁,而现有技术的卫星定位系统(GPS)未能对在地底行驶的铁路车厢内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提供铁路车厢的位置,乘客亦未能依靠窗外景物确定铁路列车到站的情况、距离、倘要行走的时间。在另一种情况,卫星定位系统亦未能非常准确的计算出当前检测装置的位置,以美国政府的标淮,卫星定位系统观测值的误差为4个均方根(RMS,root mean square),只依靠卫星定位系统未必能准确计算出列车是否正在进入停靠站点或在停靠站点旁边另一条轨道上行走。乘客准备下一站下车,一般地,当乘客所在的车厢未进入停靠站点前,对于在隧道中行驶的列车的乘客外望只是漆黑的隧道墙壁,在车厢进入车站停靠站点后,亦可以说是离开铁路隧道乘客才可目视到隧道以外的景物。这时乘客可以确定已进入停靠站点而可以准备下车。现有的情况,站于车头车厢(第一车厢)的乘客首先进入停靠站点,亦即首先目视到停靠站点景物,乘客亦可准备下车,与此同时,位于车尾车厢(例如第八车厢)的乘客仍在隧道中,在列车减慢速度并整列列车停在停靠站点时,亦差不多是第八车厢刚刚离开隧道,在其中的乘客才目视到离开隧道的景物。上述的情况是第一车厢内乘客与第八车厢内乘客以目视确认进入车站停靠站点所相差的时间是很大的。
同一情况,由于卫星定位系统的误差,一种改良的方法亦对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内的乘客能更有效提供出入站资讯,即在路面上行驶的列车、轻型铁路、挂接式或较长的交通工具亦用需要较佳的系统和方法去提醒乘客。
现有技术中,有使用列车车厢内的装置向乘客发出本地资讯(local service),本地资讯包括使用声音、显示屏的文字广播到站预告及情况。也有现有技术包括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0196515.2,其名称为《基于蓝牙信标的到站提醒方法及到站提醒装置》,公开了利用设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蓝牙信标向通讯范围内的耳机发出站点的信息。所述发明是依靠所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停站点或由停靠站点的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所述公共交通工具时发送站点资讯。现有技术中使用所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检测装置时,如果在隧道中行驶未能使用卫星定位系统自行检测;如果使公共交通工具与停靠站点的装置通讯而得知到站的预测,即等于上述技术背景中所述第一车厢与第八车厢所获得的到站讯息有一个很长的时差。
综上可知,现有的报站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站系统及其方法,实现了对交通工具运行的及时准确的报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报站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月台信标,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标识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
至少一个报站装置,设置于所述交工工具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
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交通工具信标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报站装置。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交通工具包括N个车厢;从所述交通工具的头端到尾端依次连接为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分别设置于每节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的所述报站装置依次为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包括N个月台车厢区,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N个月台信标,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的长度与每节所述车厢的长度相当;N个所述月台信标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依次继续前行移动出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
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存储装置,存储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数据库;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相对于所述月台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包括: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
所述报站装置接收到所述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在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中查询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并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消息均包括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存储装置还存储所述列车信标的列车信标数据库;所述列车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列车信标对应的列车短距离通讯号;以及所述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列车车厢名称;
所述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报站装置;
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列车信标。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报站装置还根据预设的目的地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判断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并发出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的提示信息;或者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根据各自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设置优化的集合目的地,并发出所述优化的集合目的地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交通工具为有轨列车或者无轨列车;
所述停靠站点为设置于海底隧道中的交通工具的停靠站点。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每个所述月台信标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上;
每个所述列车信标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的通讯装置;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移动通讯终端;
所述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20~40米。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1.5~3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1.5~3米;
所述月台信标、所述报站装置以及所述列车信标均为短程通讯装置。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2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2米;
所述短程通讯装置为无线电频率的通讯装置、射频通讯装置、wifi通讯装置、蓝牙通讯装置、音频通讯装置。
根据所述的报站系统,所述月台信标、所述报站装置以及所述列车信标为蓝牙通讯装置;
所述月台信标为月台蓝牙信标;
所述列车信标车厢蓝牙信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报站系统实现报站的方法,包括:
至少一个月台信标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
至少一个报站装置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
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上;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交通工具信标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报站装置。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交通工具包括N个车厢;从所述交通工具的头端到尾端依次连接为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分别设置于每节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的所述报站装置依次为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包括N个月台车厢区,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N个月台信标,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的长度与每节所述车厢的长度相当;N个所述月台信标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报站装置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依次继续前行移动出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
所述系统还包括:
存储装置,存储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数据库;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包括: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报站装置接收到所述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在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中查询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并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消息均包括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存储装置还存储所述列车信标的列车信标数据库;所述列车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列车信标对应的列车短距离通讯号;以及所述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列车车厢名称;
所述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报站装置;
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列车信标。
根据所述的方法,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根据所述的方法,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报站装置还根据预设的目的地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判断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并发出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的提示信息;或者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根据各自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设置优化的集合目的地,并发出所述优化的集合目的地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交通工具为有轨列车或者无轨列车;
所述停靠站点为设置于海底隧道中的交通工具的停靠站点。
根据所述的方法,每个所述月台信标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上;
每个所述列车信标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的通讯装置;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移动通讯终端;
所述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20~40米。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1.5~3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1.5~3米;
所述月台信标、所述报站装置以及所述列车信标均为短程通讯装置。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2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2米;
所述短程通讯装置为无线电频率的通讯装置、射频通讯装置、wifi通讯装置、蓝牙通讯装置、音频通讯装置。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月台信标、所述报站装置以及所述列车信标为蓝牙通讯装置;
所述月台信标为月台蓝牙信标;
所述列车信标车厢蓝牙信标。
本发明通过将报站系统设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月台信标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标识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至少一个报站装置设置于所述交工工具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由此,实现了方便及时地让乘客了解交通工具的移动信息,让乘客提前做好准备下车,或者根据获得的移动信息判断还要多久才下车,提升用户体验。尤其的,对于适用于不能准确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的部份时间在地底或海底的隧道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适用于不能准确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在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如有轨列车、无轨车。以及包括地下铁路列车及通常在地面行驶的列车而部份时间要进入地底、海底、山下的隧道行驶的列车在海底隧道中停靠的报站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各装置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各装置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方法流程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报站系统100,包括:
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设置于交通工具30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标识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通工具30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
至少一个报站装置20,设置于所述交工工具30上,在所述交通工具30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
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设置在交通工具30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该月台信标10标识该停靠站点40的位置信息。若有多个停靠站点,每个停靠站点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以个以上的月台信标10,每个月台信标10标识的具体的位置信息是不同的。在交通工具30运行靠近预设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时,根据所述交通工具30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该位置变化的信息根据交通工具30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变化而改变。例如,在交通工具30靠近停靠站点40时,表示交通工具30正在进站;而在交通工具30停靠在停靠站点40时,表示交通工具30在站;在交通工具30离开停靠站点40时,表示交通工具30出站。因此,在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上的报站装置20获得上述这些位置变化的信息后,将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如交通工具30正在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交通工具30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交通工具30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等。由此可以精准的向乘坐交通工具30提示到站、在站以及离站的信息,提示用户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例如,在到站前准备好离开乘坐的交通工具30。另外,交通工具30优选的为长型的交通工具30,具体地,交通工具30包括但不限于载客列车。而停靠站点40为如海底隧道中的一个站点,由于在海底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将不会准确及及时,而且交通工具30较长时,在交通工具30后部的乘客也能以及时的获得报站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站系统100适用于不能准确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的部份时间在地底或海底的隧道行驶的交通工具30,包括有轨或无轨列车,以及适用于不能准确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在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30,包括有轨列车,有轨的短列车例如轻型铁路列车(light rail)、电车(tram)或街车(street car),亦包括无轨车。在其中一种使用实例,包括地下铁路列车及通常在地面行驶的列车而部份时间要进入地底、海底、山下的隧道行驶的列车。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个车站如一个地铁站,一个地铁站有几个停靠站点,也可以称为月台。例如一个最简单的车站有两个停靠站点(如两个相反车行方向的停靠站点),一个停靠站点的长度是一个地铁列车的长度,相对每一个车厢称为月台车厢区,由N个月台车厢区连成停靠站点。一般情况下,两个相反车行方向的停靠站点会错落设置于同车行道的左右两边,但是不会完成垂直设置在车道的两侧,因此两个停靠站点具有一定的距离,使设置于月台信标10可以控制的不发生信号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交通工具为有轨列车,有多个车站,每个车站由数个停靠站点组成,例如深圳地下铁路的福民站为其中一个车站,而福民站有4个停靠站点,其中两个停靠站点供深圳4号线使用,另两个停靠站点供深圳7号线使用,而每个停靠站点有多个月台车厢区而其长度可以停放一列地铁列车。
参见图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报站系统100还包括:
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50,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30上;在所述交通工具30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交通工具信标50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报站装置20。
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交通工具30上还设置有交通工具信标50,在交通工具30移动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通过交通工具信标50将接收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然后再转发到交通工具30上的一个或者多个报站装置30。其中,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30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30的位置变化;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的告知乘坐交通工具30的乘客,交通工具30停靠的具体停靠站点,以及交通工具30与停靠站点40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30包括N个车厢;从所述交通工具30的头端到尾端依次连接为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所述报站系统100包括: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20,分别设置于每节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的所述报站装置20依次为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交通工具30具有多个车厢,例如N个车厢。从交通工具30的前进方向到车尾,依次连接了第一车厢、第二车厢、第三车厢、第四车厢……第N个车厢。并且在每个所述车厢内设置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报站装置20。而在第一车厢、第二车厢、第三车厢、第四车厢……第N个车厢内的报站装置20分别称为第一报站装置20、第二报站装置20、第三报站装置20、第四报站装置20……第N个报站装置20。在交通工具30前行时,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将依次移动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在每个车厢到达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属于交通工具30正在进站,第一报站装置20、第二报站装置20、第三报站装置20、第四报站装置20……第N个报站装置20将会接收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该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提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信息。而在交通工具30停止移动并在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表示交通工具30靠站,第一报站装置20、第二报站装置20、第三报站装置20、第四报站装置20……第N个报站装置20将会接收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该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停靠提示停靠站点40的信息。而交通工具30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时,第一车厢、第二车厢、第三车厢、第四车厢……第N个车厢将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第一报站装置20、第二报站装置20、第三报站装置20、第四报站装置20……第N个报站装置20将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该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提示交通工具30离开停靠站点40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包括N个月台车厢区,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所述报站系统100包括:
N个月台信标10,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的长度与每节所述车厢的长度相当;N个所述月台信标10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所述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10至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10至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依次继续前行移动出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停靠站点40包括多个月台车厢区,例如N个,从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其中交通工具30的前行方向为停靠站点40的头端。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的报站系统100将更为精准的进行报站。其不但会准确的告知乘客到达的是停靠站点40,还会准确的告知乘客到达的是停靠站点40的哪个月台车厢区。在每个月台车厢区上都设置有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其中,第一月台信标10、第二月台信标10、第三月台信标10……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第二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第三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以及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在交通工具30向前移动时,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将会从最后一个月台车厢区(即第N个月台车厢区)开始,依次通过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每个月台信标10预设的通讯范围,为其所在的月台车厢区的范围。如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其对应的第一月台车厢区的范围,其他第二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的通讯范围依次类推。例如,在交通工具30前行,第一车厢移动在第N-1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而第二车厢将移动道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此刻,第一车厢中的第一报站装置20将接收到第N-1个月台信标10发送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车厢的第二报站装置20将接收到第N个月台信标10发送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每个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将包含当前进站的是哪个停靠站点40及是该停靠站点40的第几个月台车厢区。在交通工具30继续前行时,在第一车厢移动到如第N-3个月台车厢区时,第一车厢中的第一报站装置20将接收到第N-3个月台信标10发送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以此类推。而在交通工具30停靠停靠站点40时,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停靠的将会是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将分别接收对应的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上的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如第一报站装置20将接收第一月台车厢区上的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每个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将分别提示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当前停靠的是停靠站点40的第几个月台车厢区等。在交通工具继续前行离开停靠站点40时,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第一车厢移动离开第一月台车厢区,开始移动时,第一报站装置20将接收到第一月台车厢区的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第N-1个报站装置20将接收到第N-1个月台车厢区的第N-1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在交通工具30继续前行时,整个第一车厢离开停靠站点,第二车厢进入第一月台车厢区的区域范围内,第二车厢将接收到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以此类推在每个车厢经过不同的月台车厢区时,车厢中的报站装置20将接收所到达的月台车厢区的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50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50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
在该实施例中,与上两个实施例不同的,交通工具30包括的多个车厢每个车厢均设置有列车信标。上述的多个位置变化的信息由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对应的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再由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对应的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如在交通工具30进站时,第一车厢到达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的通讯范围内时,第一月台信标10将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第一列车信标,第一列车信标再将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第一报站装置20。由于先由列车信标接收月台信标10发送的位置变化的信息,再由每个列车信标转发到其所属的车厢中的各个报站装置20,列车信标可以是发射信号中继站等,由此可以提高信息发送的信号强度。优选的,每个所述月台信标10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上;每个所述列车信标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为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的通讯装置;或者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为移动通讯终端;所述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20~40米。由于该实施例中是由列车信标转发位置变化的信息,因此利于各个报站装置20接收位置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在各车厢中乘客比较多的情况下,若报站装置20为多个移动通讯终端,如乘客手持的手机,将便于报站装置20向多个乘客发送报站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30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30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月台信标10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
所述报站系统100还包括:
存储装置60,存储所述月台信标10的月台信标10数据库;所述月台信标10数据库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通过该存储装置60存储月台信标10的月台信标10数据库;在该月台信标10数据库中有各个月台信标10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对应的月台车厢区及所属停靠站点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可以是一些经纬度信息等。例如,香港金钟站的第三停靠站点的第八月台车厢区。由此,报站装置20发出的提示消息均包括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所述交通工具30的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包括: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包括至少一速度传感器,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交通工具30的相对于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该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可以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每个车厢中,通过每个车厢中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该车厢相对于月台车厢区的位置变化。例如设置在第一车厢中的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到该车厢正减速进入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或者,整个交通工具30只设置一个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该交通工具30通过月台信标的状态,例如停止在金钟站的其中一个停靠站点第三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等。
所述报站装置20接收到所述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在所述月台信标10数据库中查询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并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上述三类提示信息可以让乘客清楚的了解其所处的交通工具30或者是所处的交通工具30的车厢相对于停靠站点40的具体位置,以便其做好下落的准备。并在,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其中的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装置60还存储所述列车信标的列车信标数据库;所述列车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列车信标对应的列车短距离通讯号;以及所述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列车车厢名称;因此,在另一方面,报站装置20发出的提示消息还可以包括该报站装置20所处的列车车厢名称;
所述存储装置60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10或者设置于所述报站装置20;存储装置60设置于报站装置20时,报站装置20根据接收到的如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或者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查询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或者列车信标数据库,获得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或者车厢名称。当然,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10或者设置于所述列车信标。以检测交通工具30或者具体到每个车厢相对于停靠站点40或者其月台车厢区的位置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由于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由此可以在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依次通过网络通信连接的N个所述列车信标进行传递。例如,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其将该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给第一报站装置20的同时,还将该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给第二列车信标;第二列车信标接收该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后,将该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给第二报站装置20的同时,还将该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给第三列车信标;依次类推,由此在交通工具30中的各个车厢中的乘客将会更为快速的获得相关的报站信息。只是各个车厢中的报站装置20发出的提示信息会略有不同,如第一车厢刚进入第二月台信标10范围内时,第一车厢内的报站装置20发出的提示信息为:第一车厢进入第二月台车厢区;第二车厢内的报站装置20发出的提示信息则为:第一车厢进入第二月台车厢区,本车厢进入第一月台车厢区,类似这样的区别描述。
另外,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由于车厢中设置的多个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可能会发生重叠,因此在报站装置20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将选择其中信号比较强的信号进行接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月台信标10距离地面1.5~3米;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1.5~3米;所述月台信标10、所述报站装置20以及所述列车信标80均为短程通讯装置。优选的月台信标10距离地面2米;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2米;所述短程通讯装置为无线电频率的通讯装置、射频通讯装置、wifi通讯装置、蓝牙通讯装置、音频通讯装置,音频通讯装置如声波通讯装置或者超声波通讯装置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该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操作类同,只是传输的信息为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站装置20还根据预设的目的地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判断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30的车厢的出口,并发出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30的车厢的出口的提示信息;或者多个所述报站装置20根据各自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设置优化的集合目的地,并发出所述优化的集合目的地的提示信息。通过该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方式,乘客可以方便的移动到离其目的地较近的车厢门口下车。或者是在多位处于不同车厢位置的乘客约定一车厢位置碰面,使乘客移动的距离较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月台信标10、所述报站装置20以及所述列车信标80为蓝牙通讯装置;所述月台信标10为月台蓝牙信标;所述列车信标80车厢蓝牙信标。为了提供本地资料服务,本发明利用短程的无线通讯装置发出广播及交通信息,可以提供短程通讯的装置亦包括低能量短程无线通讯(low power short range)装置,包括无线电频率的通讯装置,可以包括射频通讯、wifi通讯、蓝牙通讯等,还可以是音频通讯,包括声波通讯及超声波通讯。选用这些通讯方法主要是利用其特点,包括有效通讯距离较短,因为障碍物而限定了通讯范围,这些特点都有利了确定本地站点信息的准确性,即不会因为过大的有效通讯范围而引起误报,令旁边的交通工具收到不应该收的入站资讯。为了简化以下的讨论,所述短程无线通讯装置优选为蓝牙装置,但不局限使用蓝牙装置作为短程通讯装置。
而蓝牙3.0或蓝牙4.0装置的有效通讯距离大致可以到100米,为了方便以下说明,以每一车厢长度为22至24米为例,将蓝牙信标(Bluetooth beacon)将调整到有效通讯距离约多于一个车厢的长度,即有效通讯范围的半径约为20到40米,而由于墙壁及其它障碍物所限制,有效通讯范围可能是半圆形、长方形等。其它短程通讯装置亦可调校其有效通讯距离定在20到40米。
蓝牙装置的蓝牙标号(UUID,Major ID,Minor),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论述中蓝牙装置包括月台信标10、列车信标80及报站装置20,如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上的蓝牙部件。当短距离通讯装置为非蓝牙装置时,包括wifi装置,近场通讯装置NFC,每个装置亦有其唯一的通讯标号,包括NFC的UID。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报站系统100包括月台信标10、报站装置20和/或列车信标80。三者均为蓝牙装置;每两个蓝牙装置由未通讯连接到通讯连接,称为启动连接程序,根据其中一个发现连接讯息协定(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protocol),在以下的讨论中,因应不同的方法,是应用于设置在月台车厢区上的月台信标10与由远至近的列车信标80建立通讯连接、设置在月台车厢区上的月台信标10与由远至近的列车内乘客的报站装置20,如为移动智能装置,移动智能装置的蓝牙部件建立通讯连接、或设置在列车上的列车信标与由远至近的准备上车的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的蓝牙部件建立通讯连接:
a.两个蓝牙装置,具体地包括一个在行驶中列车上设置的蓝牙装置及一个在停靠站点上设置的蓝牙装置,由于列车尚未驶近停靠站点,特别是由于隧道墙壁的阻隔,所述两个蓝牙装置未进入对方有效通讯范围而未有通讯连接;
b.探索程序:所述两个蓝牙装置进入探索程序(inquiry),在进行探索程序时,发出探索信息,所述探索信息包括发出正在进行探索的蓝牙装置的蓝牙标号及/或蓝牙装置的其它资讯;
c.传讯程序:当一个蓝牙装置收到探索信息,并确认为可连线的蓝牙装置时,进入传讯程序(paging),收到探索信息的蓝牙装置,在确定为通讯对像后,发出传讯信息,传讯信息包括原发出探索信息的蓝牙装置的蓝牙标号(即收讯息装置地址)、回复信息的蓝牙装置的蓝牙标号、及/或回复蓝牙装置的其它资讯;
d.连接程序:两个蓝牙装置,特别是其中一个是月台信标10,另一个是列车信标80,完成传讯程序,即已交换蓝牙标号并确定对方为通讯对像,即建立连接。
由于所述两个蓝牙装置的电子部件、通讯部件的功能及效率不同,所需时间完成上述发现连接讯息协定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由两个蓝牙装置进入对方的有效通讯范围开始,约需2秒完成整个协定的程序。当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使用非蓝牙的短距通讯装置,其启动短距通讯连接程序或有不同,而步骤大致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利用上述的报站系统100实现报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501中,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根据所述交通工具30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
步骤S502中,至少一个报站装置20,在所述交通工具30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
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设置在交通工具30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该月台信标10标识该停靠站点40的位置信息。若有多个停靠站点,每个停靠站点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以个以上的月台信标10,每个月台信标10标识的具体的位置信息是不同的。在交通工具30运行靠近预设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时,根据所述交通工具30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该位置变化的信息根据交通工具30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40的位置变化而改变。在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30上的报站装置20获得上述这些位置变化的信息后,将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如交通工具30正在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交通工具30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交通工具30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等。由此可以精准的向乘坐交通工具30提示到站、在站以及离站的信息,提示用户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特别适用于有轨或无轨列车,以及停靠站点40设置于海底隧道中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站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30上;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交通工具30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交通工具信标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报站装置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通工具30包括N个车厢;从所述交通工具30的头端到尾端依次连接为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20,分别设置于每节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的所述报站装置20依次为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
在所述方法中: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包括N个月台车厢区,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40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N个月台信标10,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的长度与每节所述车厢的长度相当;N个所述月台信标10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所述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10至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10至第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依次继续前行移动出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参见图6A~图6C,在该实施例中,交通工具30为一列车,其方法为:
1.列车未进入停靠站点前开始减速,这是列车操作一部份,列车内多个乘客的多个移动智能装置(即报站装置20)设置有短距通讯装置及操作程序,而乘客移动讯息为(上一停靠站点代号,离站)并维持探索程序;2.当列车进入停靠站点时,列车前端刚刚进入停靠站点,时间为t=0秒;
3.列车持续前进并继续减速,第一乘客的第一移动智能装置(即第一报站装置20)进入月台信标8的通讯范围,完成短距通讯发现连接讯息协定、接收月台信标8的短距通讯标号,得悉列车已进入停靠站点,其时间为t=短距通讯启动连接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短距通讯启动连接时间为2秒,即时间为t=2秒;第一移动智能装置以接收到月台信标8的短距通讯标号,从数据库中检索得知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代码;
4.更新所述乘客移动信息为(步骤3所取得的停靠站点代号,进站);5.列车继续减慢速度前进,直至第一车厢到达停靠站点另一端而完全停止,在最后列车前进时,在第八车厢的多个第八乘客的多个第八移动智能装置进入月台信标8的有效通讯范围内,重复上述第一移动智能装置(即第一报站装置20)的程序而知悉已进入停靠站点;
6.由于第八乘客进入月台信标8的有效通讯范围较第一乘客进入月台信标8的有效通讯范围迟了约等如列车进入月台时间,即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约为28秒。
较佳地,本方法亦可提供更新乘客移动讯息,其方法还包括:
7.车厢内乘客持续与月台信标连线,其中第一车厢内乘客首次与月台信标1连线后,由于列车尚未停定,继续慢驶到月台未端,即图6A的右端,第一乘客的第一移动智能装置会依次与月台信标8、月台信标7、月台信标6、月台信标5等连线,直到列车停定而第一移动智能装置与月台信标1通讯连线为止,当列车完成上落乘客程序时,列车继续向图6A的右边前进,而第一移动智能装置的短距通讯部件亦会远离开月台信标1而超出其有效通讯范围,第一移动智能装置在失去与月台信标1的讯号断线而确定开始离月台,更新乘客移动讯息为(步骤3所取得的停靠站点代号,离站);
8.在其它车厢内的乘客,其移动智能装置最先与月台信标连线,如步骤1-4,当列车慢驶并停定时,所述移动智能装置与月台信标1至月台信标8之间其中一个保持连线,直至如步骤7所述,列车继续向右方前驶,所述移动智能装置继续向前,到最后与月台信标1通讯连线及离开而失去与月台信标1的讯号断线而确定开始离月台,更新乘客移动讯息为(步骤3所取得的停靠站点代号,离站);
9.由于第一乘客、第二乘客以至第八乘客离开月台信标1的时间不同,确定离站的时间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30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即由各个列车信标转发从各个月台信标10接收到的所述多个位置变化的信息到报站装置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交通工具30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第一月台信标10至第N个月台信标10发送的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20至第N个报站装置20。即由各个列车信标转发从各个月台信标10接收到的位置变化的信息到报站装置20。列车信标可以各自独立安装在列车车厢内顶部,并包括供电装置,包括电池或连接到外置供电系统,列车信标设有网络连接装置。较佳地,所述列车信标包括连接多个短距通讯讯号天线、中继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30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30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月台信标10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述报站系统100还包括:
存储装置60,存储所述月台信标10的月台信标10数据库;所述月台信标10数据库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检测所述交通工具30的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包括: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报站装置20接收到所述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在所述月台信标10数据库中查询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并在所述交通工具30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30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30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10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40的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消息均包括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的方法,所述存储装置60还存储所述列车信标的列车信标数据库;所述列车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列车信标对应的列车短距离通讯号;以及所述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列车车厢名称;所述存储装置60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10或者设置于所述报站装置20;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70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10或者设置于所述列车信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佳地提供交通工具30,如列车车厢内列车信标与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通讯(报站装置20),每一车厢内可以设置多个列车信标,虽然其短距通讯标号不同,也可以在列车信标数据库中代表同一列车的同一车厢;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也可以用单一列车信标而使用多个天线、短距通讯讯号中继器(repeater)等设置更有效地覆盖整个车厢。更进一步,列车信标设置有一种或两种短距通讯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其中一种列车的短距通讯与月台信标相匹配,而列车信标有第二种短距通讯装置与列车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相匹配。即月台与列车的通讯及列车与乘客的通讯,可以独立选用合适的通讯方式。列车信标除了一个或两个短距通讯装置外,设有控制部件,包括微控制器或微电脑,用作执行测试、检索月台信标数据库及更新发送乘客移动讯息等逻辑。
根据所述的方法,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
参见图7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30为一列车,在列车内每一个车厢内设置一个车厢短距通讯信标(即列车信标)于第一车厢内安装的短距通讯信标为列车信标11,于第二车厢内安装的短距通讯信标为列车信标12,余此类推,于第八车厢内安装的短距通讯信标为列车信标18,而所述同一列车内的8个列车信标形成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可以为网状网络(mesh network),即其中一个实施方案列车信标11与列车信标12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2与列车信标11及13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3与列车信标12及14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4与列车信标13及15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5与列车信标14及16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6与列车信标15及17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7与列车信标16及18网络连线,列车信标18与列车信标17网络连线,因而形成一个相通的共8个列车信标网络。在另一个实施方案,网络拓扑结构可以为总线网络(bus network),在列车中设有连线连接所有列车信标。所述网络连线包括有线连线、蓝牙通讯及其它无线通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20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上述方法,由于两个列车信标的有效通讯范围可能重迭,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可能同时能够接收到两个相邻的列车信标的讯息,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选取短距通讯讯号较强的一个列车信标进行连接程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站装置20还根据预设的目的地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判断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30的车厢的出口,并发出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30的车厢的出口的提示信息;或者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20根据各自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设置优化的集合目的地,并发出所述优化的集合目的地的提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的利用所取得的列车车厢位置,除了在移动智能装置显示之外,亦可以协助提醒乘客需要到预定落车站的出口,而预先移到的车厢位置:例如乘客准备在某一站下车而准备前往C出口,到站最近C出口是停靠站点的第四月台车厢区,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可以跟据当前的车厢位置而提示乘客向前、向后或留在原有车厢准备下车。有另一个情景,当两位乘客想在车厢中相遇,亦可以跟据两个乘客的两个移动智能装置所显示的车厢位置而协定相遇地点。此外,本发明能提供另一个方法,接供较佳的信息给与不同车厢内乘客的数据,所提供的数据包括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正在通讯的车厢位置,即能通知乘客正在列车内那一车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7B中显示的实施方案,在列车上设置有8个列车信标,而月台上仍有8个月台信标(在图7B只显示了月台信标8)。在该实施例中,所进行方法是:
1.列车未进入停靠站点前开始减速,这是列车操作一部份;列车内多个列车信标与列车内多个乘客的移动装置(报站装置20)保持通讯,而乘客移动讯息为(上一停靠站点代号,离站),列车信标同时维持探索程序;
2.当列车进入停靠站点时,列车前端刚刚进入停靠站点,时间为t=0秒;
3.列车持续前进并继续减速,列车信标11进入月台信标8的通讯范围,完成短距通讯发现连接讯息协定、接收月台信标8的短距通讯标号,得悉列车已进入停靠站点,其时间为t=短距通讯启动连接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短距通讯启动连接时间为2秒,即时间为t=2秒;列车信标11以接收到月台信标8的短距通讯标号,从数据库中检索得知停靠站点及月台代码;
4.列车信标的控制装置更新乘客移动讯息为(步骤3所取得的停靠站点代码,进站);
5.列车信标11向车厢1内一个或多个第一乘客的第一移动装置发出乘客移动讯息;列车信标11同时通过列车信标网络将所述乘客移动讯息到其它列车信标(列车信标12、列车信标13、列车信标14、列车信标15、列车信标16、列车信标17及列车信标18);
6.余下的列车信标在收到所述乘客移动讯息后,所述多个列车信标向所述多个车厢内的多个移动装置发出乘客移动讯息;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当列车信标网络为网状网络时,列车信标18为最迟收到所述乘客移动讯息,所述时间为t=最长列车信标讯息延误。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最长列车信标讯息延误为7秒,即列车信标18收到所述进入月台讯息时为t=7+2秒;一般地,所述最长列车信标讯息延误较列车进入月台时间为短,即当列车信标18收到所述进入月台讯息时,列车仍未停定及列车第八车厢尚未离开隧道;
8.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当列车信标网络为总线网络时,列车信标18及余下列车信标大致同一时间收到所述进入月台讯息,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列车信标11与余下列车信标得知进入月台的时差低于1秒。
在这个方法之中,利用列车信标传输乘客移动讯息,而讯息传输比列车行动为快的特性,第八车厢内的乘客仍有较多时间得到预早下车通知。
进一步,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列车在站及离站资讯。当列车完全停定时,列车信标18与月台信标8互相在通讯范围内,其余列车信标11与月台信标1互相在通讯范围内、列车信标12与月台信标2互相在通讯范围内等等。月台信标中每一个短距通讯标号不同,所有月台信标的短距通讯标号及在月台设置的位置都记录在月台信标数据库中,即从所述数据库可检索到月台信标的位置。
参见图7A和图7B,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方法,其方法进一步包括:
9.列车继续前进,第八车厢慢慢进入月台,并与首个月台信标建立通讯,亦即与月台信标8建立通讯,收到月台信标8的短距通讯标号,并从月台信标数据库中确定所通讯连线的月台信标为月台信标8;列车信标18维持探索程序;
10.列车信标确定联机到月台信标8后,更新乘客移动讯息为(步骤3所取得的月台代码,在站);
11.列车信标18向车厢18内一个或多个第八乘客的第八移动装置发出更新的乘客移动讯息;列车信标18同时通过列车信标网络将所述乘客移动讯息到其它列车信标(列车信标11、列车信标12、列车信标13、列车信标14、列车信标15、列车信标16及列车信标17);
12.余下的列车信标在收到所述乘客移动讯息后,所述多个列车信标向所述多个车厢内的多个移动装置发出乘客移动讯息;
13.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收到所述乘客移动讯息为在站并显示在所述移动智能装置;
14.当列车完成乘客上落程序后,列车开始离开月台,以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所示,列车继续向右边前进驶出停靠站点;
15.列车信标18将离开月台信标8的通讯范围并进入月台信标7的通讯范围。在月台信标7及月台信标8的通讯范围有可能重迭的情况下,当列车信标18在维持探索程序而测试到有新的月台信标讯号,并检索月台信标数据库得悉已接收到下一月台信标的讯号,表示列车已移动约一个车厢(或较长、或较短)的距离,代表列车已启动离开月台程序;列车信标更新乘客移动讯息为(步骤3所取得的停靠站点代码,离站);
16.列车信标18向车厢18内一个或多个第八乘客的第八移动装置发出更新的乘客移动讯息;列车信标18同时通过列车信标网络将所述讯息传输到其它列车信标(列车信标11、列车信标12、列车信标13、列车信标14、列车信标15、列车信标16及列车信标17);
17.余下的列车信标在收到所述乘客移动讯息,所述多个列车信标向所述多个车厢内的多个移动装置发出列车乘客移动讯息;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其它列车信标,包括列车信标11、列车信标12等因应列车信标网络的结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延误时间,如上述步骤6或7所详述。
列车上的列车信标蓝牙标号进一步储存在列车信标数据库,而列车内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的程序设置有或可连线到列车信标数据库,当乘客进入列车并与列车内的列车信标通讯连线,连线过程中得悉列车信标的蓝牙标号,使用所述蓝牙标号从列车信标数据库中检索到现在所通讯连线的车厢位置。乘客可以跟据其移动智能装置所得出的车厢位置,进行其它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所述报站系统100,可以进一步提供以下方法:
1.乘客及其移动智能装置(即报站装置20)进入车厢,其移动智能装置的蓝牙部件与列车信标启动连接程序,并取得列车信标的蓝牙标号;
2.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的程序以所取得的列车信标的蓝牙标号检索列车信标数据库,并取得所述列车信标所设置于列车内车厢位置;
3.乘客的移动智能装置的程序显示所述列车信标的车厢位置或进一步作其它用途。
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乘客及其移动装置在列车中移动,从其中一个车厢移往另一车厢时,其移动智能装置继续进行连接程序及讯息连接到另一列车信标,并更改移动智能装置上显示的车厢位置资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报站系统设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月台信标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标识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至少一个报站装置设置于所述交工工具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由此,实现了方便及时地让乘客了解交通工具的移动信息,让乘客提前做好准备下车,或者根据获得的移动信息判断还要多久才下车,提升用户体验。尤其的,对于适用于不能准确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的部份时间在地底或海底的隧道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适用于不能准确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移动通讯网络定位在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如有轨列车、无轨车。以及包括地下铁路列车及通常在地面行驶的列车而部份时间要进入地底、海底、山下的隧道行驶的列车在海底隧道中停靠的报站的情况。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月台信标,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个停靠站点,标识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
至少一个报站装置,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上,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
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所述交通工具包括N个车厢;从所述交通工具的头端到尾端依次连接为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分别设置于每节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的所述报站装置依次为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月台信标、所述报站装置以及所述列车信标为短程通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交通工具信标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报站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包括N个月台车厢区,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N个月台信标,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的长度与每节所述车厢的长度相当;N个所述月台信标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报站装置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依次继续前行移动出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
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存储装置,存储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数据库;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包括: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
所述报站装置接收到所述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在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中查询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并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信息均包括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还存储所述列车信标的列车信标数据库;所述列车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列车信标对应的列车短距离通讯号;以及所述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列车车厢名称;
所述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报站装置;
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列车信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站装置还根据预设的目的地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判断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并发出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的提示信息;或者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根据各自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设置优化的集合目的地,并发出所述优化的集合目的地的提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为有轨列车或者无轨列车;
所述停靠站点为设置于海底隧道中的交通工具的停靠站点。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的通讯装置;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移动通讯终端;
所述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20~40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1.5~3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1.5~3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报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2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2米;
所述短程通讯装置为无线电频率的通讯装置、射频通讯装置、wifi通讯装置、蓝牙通讯装置、音频通讯装置。
1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站系统实现报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月台信标根据所述交通工具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发送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
至少一个报站装置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接收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对应的报站信息;
所述报站信息至少包括: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和/或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所述交通工具包括N个车厢;从所述交通工具的头端到尾端依次连接为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报站系统包括: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分别设置于每节所述车厢;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的所述报站装置依次为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在所述方法中: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依次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继续前行依次移动出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接收由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至少一个交通工具信标包括N个列车信标,N个所述列车信标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分别为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每个所述列车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所述列车信标所处的车厢大小的范围;
所述月台信标、所述报站装置以及所述列车信标为短程通讯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交通工具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所述交通工具信标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报站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包括N个月台车厢区,从所述至少一个停靠站点的头端到尾端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所述报站系统还包括:
N个月台信标,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每个所述月台车厢区的长度与每节所述车厢的长度相当;N个所述月台信标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分别为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前行依次通过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至所述第一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并且停止移动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依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N个月台信标至第一月台信标发送的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N个月台车厢区至第一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在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报站装置从停止移动的状态到依次继续前行移动出所述第一月台至第N个月台时,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对应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所述第一月台车厢区至第N个月台车厢区的提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分别接收第一月台信标至第N个月台信标发送的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以及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所处的所述第一车厢至第N个车厢中对应的所述第一报站装置至第N个报站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包括: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所述交通工具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
所述系统还包括:
存储装置,存储所述月台信标的月台信标数据库;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相对于所述停靠站点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包括: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报站装置接收到所述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月台信标短距离通讯号在所述月台信标数据库中查询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并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减速进入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进入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停止在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停靠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置变化为加速离开所述月台信标的预设通讯距离范围内时,发出离开所述停靠站点的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信息均包括查询到的所述对应的停靠站点及月台车厢区名称和/或地理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还存储所述列车信标的列车信标数据库;所述列车信标数据库包括所述列车信标对应的列车短距离通讯号;以及所述列车短距离通讯号所对应的列车车厢名称;
所述存储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报站装置;
所述交通工具位置变化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月台信标或者设置于所述列车信标。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一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二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三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列车信标之间网络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一列车信标接收到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时,将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从第二个列车信标至第N个列车信标依次传递发送;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同时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第四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五位置变化的信息或第六位置变化的信息的信号时,每个所述报站装置选择其中信号最强的所述位置信息读取。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站装置还根据预设的目的地以及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判断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并发出离所述目的地最近的所述交通工具的车厢的出口的提示信息;或者
多个所述报站装置根据各自当前接收到的所述位置变化的信息,设置优化的集合目的地,并发出所述优化的集合目的地的提示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为有轨列车或者无轨列车;
所述停靠站点为设置于海底隧道中的交通工具的停靠站点。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每个所述车厢内的通讯装置;或者
每个所述报站装置为移动通讯终端;
所述预设通讯距离范围为20~40米。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1.5~3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1.5~3米。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月台信标距离地面2米;
所述列车信标距离车厢地面2米;
所述短程通讯装置为无线电频率的通讯装置、射频通讯装置、wifi通讯装置、蓝牙通讯装置、音频通讯装置。
CN201710866785.4A 2017-09-22 2017-09-22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9547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6785.4A CN109547918B (zh) 2017-09-22 2017-09-22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US16/614,747 US11364942B2 (en) 2017-09-22 2018-08-03 Stop announc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8/098561 WO2019056873A1 (zh) 2017-09-22 2018-08-03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6785.4A CN109547918B (zh) 2017-09-22 2017-09-22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7918A CN109547918A (zh) 2019-03-29
CN109547918B true CN109547918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81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6785.4A Active CN109547918B (zh) 2017-09-22 2017-09-22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4942B2 (zh)
CN (1) CN109547918B (zh)
WO (1) WO20190568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2286B1 (en) 2018-12-20 2022-04-2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sset tracking within 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RU2747750C1 (ru) * 2020-09-07 2021-05-1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САУТ" (ООО "НПО САУТ")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очного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7859A (en) * 1978-03-03 1981-12-29 Japanese National Railways Automatic message announcement system
CN101079188A (zh) * 2007-07-05 2007-11-28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终端及包含该车载终端的公交系统
CN101201977A (zh) * 2007-12-27 2008-06-18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报站装置及其报站方法
CN201325370Y (zh) * 2008-12-23 2009-10-14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公交车自动报站电子控制装置
CN201556307U (zh) * 2009-12-15 2010-08-18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通讯技术的公交自动报站装置
CN201910135U (zh) * 2011-01-25 2011-07-27 福州唯隆科技有限公司 公共交通巴士报站系统
EP2752352A4 (en) * 2011-09-30 2016-01-27 Nippon Signal Co Ltd TRAIN GUIDING BROADCAST SYSTEM
CN105722034A (zh) * 2016-03-31 2016-06-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信标的到站提醒方法及到站提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050A (zh) 2014-09-18 2016-04-1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公交车站台信息获取系统、电子装置及方法
US9585079B2 (en) * 2014-11-17 2017-02-28 Paypal, Inc. Wireless beacon devices for use in managing transportation service terminals
CN105451186A (zh) 2015-12-31 2016-03-30 天津市北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is系统的基于无线信标技术的移动报站平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7859A (en) * 1978-03-03 1981-12-29 Japanese National Railways Automatic message announcement system
CN101079188A (zh) * 2007-07-05 2007-11-28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终端及包含该车载终端的公交系统
CN101201977A (zh) * 2007-12-27 2008-06-18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报站装置及其报站方法
CN201325370Y (zh) * 2008-12-23 2009-10-14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公交车自动报站电子控制装置
CN201556307U (zh) * 2009-12-15 2010-08-18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通讯技术的公交自动报站装置
CN201910135U (zh) * 2011-01-25 2011-07-27 福州唯隆科技有限公司 公共交通巴士报站系统
EP2752352A4 (en) * 2011-09-30 2016-01-27 Nippon Signal Co Ltd TRAIN GUIDING BROADCAST SYSTEM
CN105722034A (zh) * 2016-03-31 2016-06-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信标的到站提醒方法及到站提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7386A1 (en) 2020-07-02
CN109547918A (zh) 2019-03-29
WO2019056873A1 (zh) 2019-03-28
US11364942B2 (en)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1677C1 (ru)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карт высокого разрешения
CN106355928B (zh) 一种基于无线定位的车路协同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方法
KR101615970B1 (ko) 도로교통 전용통신-기반 노변장치 및 차량단말기를 이용한 도로공사구간 교통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05428240U (zh) 信号收发装置、移动定位装置及室内定位导航系统
CN102176289A (zh) 车队领航方法、车队领航装置及车队导航系统
CN102930738A (zh) 一种车辆定位及交通流量检测系统与方法
KR20200036071A (ko) 자율주행통합제어기를 이용한 지능형 자동주차 및 호출 시스템 과 플랫폼
Marilisa et al. C-ITS communication: an insight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CN112441087A (zh) 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控制方法
CN109547918B (zh) 报站系统及其方法
CN104986189A (zh)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的列车乘车报站系统
KR20170091308A (ko) 실시간 대중교통 길안내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시간 길안내 방법
Hejazi et al. A survey on the use-cases and deployment efforts toward converge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environments
CN105336165A (zh) 一种获取车辆行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Nakamura et al. Road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control using leaky coaxial cable
US783569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t least one information data record between a mobile trigger apparatus and at least one fixed station
CN111771224A (zh) 使用移动设备的紧急交通控制系统
JP6129486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A3098651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railbound vehicles on a railway system
CN107730960B (zh) 一种公交车报站方法及系统
KR20170089117A (ko) 차량 간 통신과 연속적인 측위를 이용한 안전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998107A (zh) 用于控制无人驾驶飞行器的路线的十字路口的系统和方法
JP7076651B1 (ja) 列車接近予報装置、列車接近予報システム、制御回路、記憶媒体および列車接近予報方法
JP2000113393A (ja) 自動車の駐車場情報提供方法
US12005943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railbound vehicles on a railwa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8

Address after: Chinese Hongkong Kowloon, Knutsford terrace No. 10 building C-D room 16

Applicant after: STARBERRY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C-D, room 16, No. 10, Kowloon, Tsim Sha Tsui, Tsim Sha Tsui, Kowloon

Applicant before: SMART ALIGHTING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