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7595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7595A
CN109547595A CN201811400189.8A CN201811400189A CN109547595A CN 109547595 A CN109547595 A CN 109547595A CN 201811400189 A CN201811400189 A CN 201811400189A CN 109547595 A CN109547595 A CN 109547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weight
line
electronic device
perpendicular bis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01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7595B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001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7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7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平衡块,第一平衡块设在壳体内,第一平衡块与第一端间隔开,且第一平衡块沿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可移动;第二平衡块,第二平衡块设在壳体内,第二平衡块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可移动;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在壳体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在壳体内,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连接以驱动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移动;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设在壳体内,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装置,不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架便可以实现电子装置的直立平衡,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观看视频时,通常需要将电子装置直立放置,但电子装置因为厚度较薄,很难依靠自身的结构保持直立平衡。相关技术中,设计了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电子装置的支架,但支架因为携带不便,且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具有可自动直立平衡功能,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平衡块,所述第一平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平衡块与所述第一端间隔开,且所述第一平衡块沿所述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可移动;第二平衡块,所述第二平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平衡块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可移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移动;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所述陀螺仪和所述重力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陀螺仪和所述重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平衡块和第二平衡块,当电子装置沿着其厚度方向向其中一侧倾倒时,第一平衡块可以沿着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朝向与电子装置倾倒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平衡块的平衡作用下,可以平衡电子装置倾倒的惯性力,使得电子装置保持直立的平衡。同时第二平衡块可以朝向电子装置的第一端移动,使得电子装置的重心降低,从而可以加速电子装置的平衡。由此,不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架便可以实现电子装置的直立平衡,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装置100,
壳体1,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三端13,第四端14,
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中垂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装置100可以为游戏装置、音乐播放装置、存储装置、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或者应用于汽车的设备等。此外,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电子装置100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电子装置100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装置”、“无线装置”以及/或“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装置;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控制模块、驱动装置、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具有第一端11和与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12。其中第一端11可以为电子装置100直立时,位于电子装置100上侧的一端,第二端12可以为电子装置100直立时,位于电子装置100下侧的一端;或者第一端11可以为电子装置100直立时,位于电子装置100下侧的一端,第二端12可以为电子装置100直立时,位于电子装置100上侧的一端。
下面以第一端11为电子装置100直立时,位于电子装置100下侧的一端,第二端12为电子装置100直立时,位于电子装置100上侧的一端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平衡块2设在壳体1内,第一平衡块2与第一端11间隔开,且第一平衡块2沿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可移动。由此,当电子装置100发生沿着其厚度方向向其中一侧倾倒时,第一平衡块2可以沿着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朝向电子装置100的与电子装置100倾倒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平衡块2施加给电子装置100的朝向相反方向的惯性力,可以与电子装置100倾倒的惯性力产生平衡,使得电子装置100保持直立平衡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平衡块3设在壳体1内,第二平衡块3在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之间可移动。可以了理解的是,当电子装置100直立放置,若电子装置100沿着其厚度方向向其中一侧倾倒时,第二平衡块3可以朝向电子装置100的第一端11移动,使得电子装置100的重心降低,由此可以加速电子装置100的平衡,减少电子装置100的波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模块设在壳体1内,驱动装置设在壳体1内,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连接以驱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移动。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设在壳体1内,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连接。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电子装置100的状态(例如,检测电子装置100的倾斜角度,电子装置100倾倒的加速度),并将电子装置100的状态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模块驱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移动,以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平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当电子装置100沿着其厚度方向向其中一侧倾倒时,第一平衡块2可以沿着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朝向与电子装置100倾倒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平衡块2的平衡作用下,可以平衡电子装置100倾倒的惯性力,使得电子装置100保持直立的平衡。同时第二平衡块3可以朝向电子装置100的第一端移动,使得电子装置100的重心降低,从而可以加速电子装置100的平衡。由此,不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架便可以实现电子装置100的直立平衡,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方便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还包括第三端13和与第三端13相对的第四端14,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第一平衡块2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装置100发生倾倒时,电子装置100倾倒的惯性力是作用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通过将第一平衡块2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设置,第一平衡块2的惯性平衡力也是作用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由此,第一平衡块2的惯性平衡力可以更好的与倾倒的惯性力达到平衡,避免在第一平衡块2移动的过程中,电子装置100发生偏转。由此,可以提升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的稳定效果。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平衡块2为多个。单个第一平衡块2可以实现的惯性平衡力是相对有限的,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平衡块2,可以增大第一平衡块2整体的惯性平衡力的大小,当电子装置100倾倒的惯性力较大时,多个第一平横块的总的惯性平衡力也可以克服电子装置100倾倒的惯性力,使得电子装置100保持直立平衡。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还包括第三端13和与第三端13相对的第四端14,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第一平衡块2为多个,且第一平衡块2为偶数个,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且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平衡块2;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平衡块2;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对称设置。
由此,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施加的总惯性平衡力仍然是作用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从而可以保证多个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的平衡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个第一平衡块2集中布局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使得第一平衡块2可以与电子装置100内部的元器件避让开。
优选地,至少N1个第一平衡块2设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且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其中N1为偶数。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装置100发生倾倒时,电子装置100倾倒的惯性力是作用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通过将多个第一平衡块2均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设置,使得多个第一平衡块2的惯性平衡力也是作用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由此,多个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第一平衡块2的惯性平衡力可以更好的平衡倾倒的惯性力,避免在第一平衡块2移动的过程中,电子装置100发生偏转,由此,可以提升多个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的稳定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还包括第三端13和与第三端13相对的第四端14,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第一平衡块2为多个,且第一平衡块2为奇数个,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且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平衡块2对称,至少N2个第一平衡块2设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且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其中N2为奇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平衡块2;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平衡块2;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对称设置。
由此,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施加的总的惯性平衡力仍然是作用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从而可以保证多个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的平衡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个第一平衡块2集中布局在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使得第一平衡块2可以与电子装置100内部的元器件避让开。
此外,多个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第一平衡块2的惯性平衡力可以更好的平衡倾倒的惯性力,避免在第一平衡块2移动的过程中,电子装置100发生偏转。由此,可以提升多个第一平衡块2对电子装置100的稳定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还包括第三端13和与第三端13相对的第四端14,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第二平衡块3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由此,可以实现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的重量平衡,避免在平衡的过程中,发生电子装置100的偏转。此外,当电子装置100收到通知、短消息或者来电时,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的第二平衡块3,可以给电子装置100带来较为均匀的振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还包括第三端13和与第三端13相对的第四端14,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第二平衡块3为多个,且第二平衡块3为偶数个,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且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二平衡块3;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二平衡块3。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二平衡块3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二平衡块3对称。
由此,可以实现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的重量平衡,避免在平衡的过程中,发生电子装置100的偏转。此外,当电子装置100收到通知、短消息或者来电时,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的第二平衡块3,可以给电子装置100带来较为均匀的振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壳体1还包括第三端13和与第三端13相对的第四端14,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第二平衡块3为多个,且第二平衡块3为奇数个,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且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平衡块3对称,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上设有一个第二平衡块3且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二平衡块3;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二平衡块3。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二平衡块3与位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的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二平衡块3对称。
由此,可以实现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的重量平衡,避免在平衡的过程中,发生电子装置100的偏转。此外,当电子装置100收到通知、短消息或者来电时,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的第二平衡块3,可以给电子装置100带来较为均匀的振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优选地,如图1和图4第一平衡块2与第二端1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平衡块2与第一端11之间的距离。用户在将电子装置100直立放置时,可以调整电子装置100的位置,使得电子装置100的第一端11位于上侧,电子装置100的第二端12位于下侧。由此,可以增大第一平衡块2的惯性平衡力的力矩,从而提升第一平衡块2的平衡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平衡块2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平衡块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可以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平衡块2移动,第二驱动电机可以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平衡块3移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过程的稳定性较强,可以保证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移动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来电模块,来电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当来电模块检测到来电时,控制模块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来电模块检测到来电时,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装置仅驱动第一平衡块2移动;或者,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装置仅驱动第二平衡块3移动;或者,控制模块可以控制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均移动。由此,可以提升电子装置100的振感,避免用户漏掉重要的信息。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2所示,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平衡块2、第二平衡块3、控制模块、驱动装置、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
如图2所示,壳体1具有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其中第二端12与第一端11相对,第四端14与第三端13相对,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的连线垂直。
如图2所示,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均设在壳体1内,第一平衡块2靠近第二端12设置,且第一平衡块2关于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之间连线的中垂线4对称。第二平衡块3为两个,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设有一个第二平衡块3,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设有一个第二平衡块3,且靠近第三端13的一侧的第二平衡块3与靠近第四端14的一侧的第二平衡块3对称。第一平衡块2沿电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可移动,第二平衡块3在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之间可移动。
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驱动装置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均设在壳体1内,驱动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驱动装置与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连接以驱动第一平衡块2和第二平衡块3移动,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第一平衡块,所述第一平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平衡块与所述第一端间隔开,且所述第一平衡块沿所述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可移动;
第二平衡块,所述第二平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平衡块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可移动;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移动;
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所述陀螺仪和所述重力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陀螺仪和所述重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一平衡块关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块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一平衡块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平衡块为偶数个,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且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与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N1个所述第一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上且关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对称,其中N1为偶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一平衡块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平衡块为奇数个,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且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与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块对称,至少N2个所述第一平衡块设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上且关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对称,其中N2为奇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二平衡块关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二平衡块为多个,且所述第二平衡块为偶数个,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且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与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二平衡块为多个,且所述第二平衡块为奇数个,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且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与位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的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对称,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上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平衡块且关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连线的中垂线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块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平衡块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平衡块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平衡块通过第二传动机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来电模块,所述来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当所述来电模块检测到来电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平衡块和所述第二平衡块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CN201811400189.8A 2018-11-22 2018-11-22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9547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0189.8A CN109547595B (zh) 2018-11-22 2018-11-22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0189.8A CN109547595B (zh) 2018-11-22 2018-11-22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7595A true CN109547595A (zh) 2019-03-29
CN109547595B CN109547595B (zh) 2021-03-23

Family

ID=6584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0189.8A Active CN109547595B (zh) 2018-11-22 2018-11-22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75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355A (zh) * 2012-05-11 2013-11-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可于任何使用角度下进行立体影像撷取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50069249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esture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Gesture Detection System
CN105100320A (zh) * 2015-09-26 2015-11-25 陈花娇 直立式防水不倒翁手机配件
CN106371434A (zh) * 2015-07-23 2017-02-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移动装置保持平衡的方法及移动装置
EP3339714A1 (en) * 2016-12-20 2018-06-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virtual reality image cap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355A (zh) * 2012-05-11 2013-11-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可于任何使用角度下进行立体影像撷取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50069249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esture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Gesture Detection System
CN106371434A (zh) * 2015-07-23 2017-02-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移动装置保持平衡的方法及移动装置
CN105100320A (zh) * 2015-09-26 2015-11-25 陈花娇 直立式防水不倒翁手机配件
EP3339714A1 (en) * 2016-12-20 2018-06-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virtual reality image cap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7595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4165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display control in mobile terminal
US872402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254044A (ja) 端末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US20140306919A1 (en) Tablet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EP2190171A1 (en) Cellular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apparatus
US20030117497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ovided with a camera
KR102163894B1 (ko) 이동 단말기 거치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의 방향 변환 방법
CN109547595A (zh) 电子装置
US10623695B1 (en) Video messaging device having a levitating camera
JP5507120B2 (ja)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携帯電子機器制御方法
CN1930866A (zh) 配置为提供图像数据的手持电子装置
JP2009182680A (ja)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1528727A1 (e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it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ng with an outside device
US20120024648A1 (en) Portable device
CN213028238U (zh) 云台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2411112U (zh) 电子设备及主机
WO2001057632A1 (en) Virtual user interface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CN201266295Y (zh) 像抖动补正单元、像抖动补正装置、摄像装置及携带设备
CN219493666U (zh) 悬挂摄像装置
CN101796738A (zh) 用于无线连接到移动电话的装置以及该装置的可能应用
WO2022037313A1 (zh) 电子设备及主机
CN109642699A (zh) 云台结构
WO2021258985A1 (zh) 摄像模组防抖装置及方法、终端
CN216599689U (zh) 闪光灯模组和终端设备
KR20050014095A (ko) 수평 회전이 가능한 표시 장치를 갖춘 폴더형 휴대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