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4469B -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4469B
CN109534469B CN201811619921.0A CN201811619921A CN109534469B CN 109534469 B CN109534469 B CN 109534469B CN 201811619921 A CN201811619921 A CN 201811619921A CN 109534469 B CN109534469 B CN 109534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ion
clarification
corridor
communicated
gall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99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34469A (zh
Inventor
金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Jiangyu Water Affair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Jiangyu Water Affair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Jiangyu Water Affair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Jiangyu Water Affair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99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4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4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4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34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4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澄清池占用场地大、澄清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场地占用小且对水澄清效率更高的澄清池。本发明包括澄清池体,澄清池体上端以及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排泥管,澄清池体顶部设有多个隔板将澄清池体分为絮凝区以及澄清区,絮凝区设置在澄清区外侧,澄清区顶部设有斜管沉淀区,澄清区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与絮凝区连通。本发明还设置了曲折的絮凝廊道,使得絮凝高效且节省占地空间,澄清效果优秀。

Description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水在饮用或者使用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处理,水处理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过滤法和沉淀法等。过滤法是指通过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水下,进而取得较为干净的水。现有技术中在对水进行澄清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将水通过水平放置的多个澄清池中,在对应的澄清池中依次经过絮凝以及沉淀的工艺进而对水进行澄清。这种方式往往占用场地较大,对水的澄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澄清池占用场地大、澄清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场地占用小且对水澄清效率更高的澄清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包括澄清池体,澄清池体上端以及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排泥管,澄清池体顶部设有多个隔板将澄清池体分为絮凝区以及澄清区,絮凝区设置在澄清区外侧,澄清区顶部设有斜管沉淀区,澄清区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与絮凝区连通。
其中,絮凝区在澄清池体上还设有用于减缓水流流速的絮凝廊道,絮凝廊道一端与进水管连通,絮凝廊道另一端与开口连通。
其中,絮凝廊道包括在澄清池体由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的多个“回”形通道,该“回”形通道依次首尾相连,最外侧的“回”形通道首端与进水管连通,最内侧的“回”形通道尾端与开口连通。
作为优选的,“回”形通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通道首端与开口连通,第一通道的尾端与第二通道一端连通,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依次首尾相连通,第四通道在底端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流入到澄清区中。
其中,絮凝廊道为螺旋状廊道,絮凝廊道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流入到澄清区中。
其中,絮凝廊道为任意迷宫式廊道,絮凝廊道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流入到澄清区中。
其中,絮凝廊道设有包括沿澄清池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多层廊道,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连通。
其中,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的最外侧或者最内侧连通。
其中,絮凝廊道设有五层,包括第一廊道、第二廊道、第三廊道、第四廊道、第五廊道,第一廊道的出水口与第二廊道最内侧连通,第二廊道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三廊道最外侧连通,第三廊道最内侧出水口与第四廊道最内侧出水口连通,第四廊道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五廊道最外侧连通,第五廊道最内侧与开口连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在同一澄清池体中设置依次包围的絮凝区以及澄清区,使得澄清池体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场地占用更小,且在同一池体中,当水流依次通过絮凝区时,絮凝剂与水流混合实现其絮凝作用,而当水流逐渐累积且水位高于澄清区的开口的高度时,水进入到澄清区中,此时絮凝之后的絮体浮渣逐渐累积在澄清区中并形成泥渣悬浮层。上升水流的先通过泥渣悬浮层之后再经过斜管沉淀区,而斜管沉淀区将水中通过泥渣悬浮层未被拦截的颗粒进行沉降,进而得到澄清净化的水。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絮凝廊道,该絮凝廊道使得进水管的水在絮凝区中速度逐渐降低,由于水的混合絮凝并非是层流状态,而是紊流状态,增加水流的速度梯度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而为使得水流速度梯度增加,则需增加能耗。通过设置絮凝廊道使得水流能耗增加,在絮凝廊道中,水流速度逐渐降低,水流梯度速度增加,进而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以及效果。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回”形通道,使得水流在经过絮凝区中流动的距离增大,从而降低了水的流速,得以更好的提供絮体成长的水力学环境,进而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以及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回”形通道的数目,能够使得水流速度梯度进一步得到控制,从而更好的改善絮凝的效果。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螺旋状或者是任意迷宫式的絮凝廊道,其目的均为延长絮凝区的水流通道,逐渐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速度梯度,从而提供更好的供絮体成长的水力学环境,以提高整体的絮凝效率。
5、本发明中,通过在澄清池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多层絮凝廊道,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水流通道的长度,对水流能力消耗加剧,更利于提高整体的絮凝效果。另外通过将絮凝廊道的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的最外侧或者最内侧连通,这样使得各层廊道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5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絮凝区、2-澄清区、3-进水管、4-沉淀区、5-絮凝廊道、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53-第三通道、54-第四通道、511-第一廊道、512-第二廊道、513-第三廊道、514-第四廊道、514-第五廊道、6-排泥管、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包括澄清池体,澄清池体的上端一侧开设有进水管3,澄清池体的底端设有排泥管6,澄清池体顶部还连接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均在竖直方向上由澄清池体外向内倾斜设置,在任意截面上,隔板形成类似“V”型状,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接触封闭设置,该隔板将澄清池体分为絮凝区1以及澄清区2,絮凝区1设置在澄清区2外侧,澄清区2的底部设有开口7,澄清区2通过开口7与絮凝区1连通。
其中,絮凝区1在澄清池体上还设有用于减缓水流流速的絮凝廊道5,絮凝廊道5一端与进水管3连通,絮凝廊道5另一端与开口7连通。
作为优选的,絮凝廊道5包括在澄清池体由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的多个“回”形通道,该“回”形通道依次首尾相连,最外侧的“回”形通道首端与进水管3连通,最内侧的“回”形通道尾端与开口7连通。
其中,“回”形通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第三通道53、第四通道54,第一通道51首端与开口7连通,第一通道51的尾端与第二通道52一端连通,第二通道52、第三通道53以及第四通道54依次首尾相连通,第四通道54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7流入到澄清区2中。
作为优选的,絮凝廊道5为螺旋状廊道,絮凝廊道5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7流入到澄清区2中。
作为优选的,絮凝廊道5为任意迷宫式廊道,絮凝廊道5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7流入到澄清区2中。
其中,絮凝廊道5设有包括沿澄清池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多层廊道,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连通。
作为优选的,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的最外侧或者最内侧连通。
作为优选的,絮凝廊道5设有五层,包括第一廊道511、第二廊道512、第三廊道513、第四廊道514、第五廊道515,第一廊道511的出水口与第二廊道512最内侧连通,第二廊道512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三廊道513最外侧连通,第三廊道513最内侧出水口与第四廊道514最内侧出水口连通,第四廊道514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五廊道515最外侧连通,第五廊道515最内侧与开口7连通。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污水通过进水管3流入絮凝区1中,絮凝区1的絮凝廊道5将水流方向进行引导,而水流在该絮凝廊道5流动时,其流动距离增大,这样对水流能耗增加,水流速度梯度增加,这样使得整体的絮凝效率进一步提升;另外,水流在经过絮凝区1之后通过开口7进入到澄清区2中,此时絮凝之后的絮体浮渣逐渐累积在澄清区2中并形成泥渣悬浮层;上升水流的先通过泥渣悬浮层之后再经过澄清区2中的斜管沉淀区4,而斜管沉淀区4将水中通过泥渣悬浮层未被拦截的颗粒进行沉降,进而得到澄清净化的水。
实施例1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包括澄清池体,澄清池体上端以及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排泥管,澄清池体顶部设有多个隔板将澄清池体分为絮凝区以及澄清区,絮凝区设置在澄清区外侧,澄清区顶部设有斜管沉淀区,澄清区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与絮凝区连通。通过在同一澄清池体中设置依次包围的絮凝区以及澄清区,使得澄清池体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场地占用更小,且在同一池体中,当水流依次通过絮凝区时,絮凝剂与水流混合实现其絮凝作用,而当水流逐渐累积且水位高于澄清区的开口的高度时,水进入到澄清区中,此时絮凝之后的絮体浮渣逐渐累积在澄清区中并形成泥渣悬浮层。上升水流的先通过泥渣悬浮层之后再经过斜管沉淀区,而斜管沉淀区将水中通过泥渣悬浮层未被拦截的颗粒进行沉降,进而得到澄清净化的水。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絮凝区在澄清池体上还设有用于减缓水流流速的絮凝廊道,絮凝廊道一端与进水管连通,絮凝廊道另一端与开口连通。通过设置絮凝廊道,该絮凝廊道使得进水管的水在絮凝区中速度逐渐降低,由于水的混合絮凝并非是层流状态,而是紊流状态,增加水流的速度梯度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而为使得水流速度梯度增加,则需增加能耗。通过设置絮凝廊道使得水流能耗增加,在絮凝廊道中,水流速度逐渐降低,水流梯度速度增加,进而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以及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絮凝廊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多个“回”形通道,该“回”形通道依次首尾相连,最外侧的“回”形通道首端与进水管连通,最内侧的“回”形通道尾端与开口连通。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回”形通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通道首端与开口连通,第一通道的尾端与第二通道一端连通,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依次首尾相连通,第四通道在底端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流入到澄清区中。通过设置“回”形通道,使得水流在经过絮凝区中流动的距离增大,从而降低了水的流速,得以更好的提供絮体成长的水力学环境,进而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以及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回”形通道的数目,能够使得水流速度梯度进一步得到控制,从而更好的改善絮凝的效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絮凝廊道为螺旋状廊道,絮凝廊道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流入到澄清区中。通过设置螺旋状的絮凝廊道,其目的均为延长絮凝区的水流通道,逐渐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速度梯度,从而提供更好的供絮体成长的水力学环境,以提高整体的絮凝效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絮凝廊道为任意迷宫式廊道,絮凝廊道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流入到澄清区中。通过设置任意迷宫式的絮凝廊道,其目的均为延长絮凝区的水流通道,逐渐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流速度梯度,从而提供更好的供絮体成长的水力学环境,以提高整体的絮凝效率。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絮凝廊道设有包括沿澄清池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多层廊道,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连通。通过在澄清池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多层絮凝廊道,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水流通道的长度,对水流能力消耗加剧,更利于提高整体的絮凝效果。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的最外侧或者最内侧连通。通过将絮凝廊道的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的最外侧或者最内侧连通,这样使得各层廊道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絮凝效果。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絮凝廊道设有五层,包括第一廊道、第二廊道、第三廊道、第四廊道、第五廊道,第一廊道的出水口与第二廊道最内侧连通,第二廊道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三廊道最外侧连通,第三廊道最内侧出水口与第四廊道最内侧出水口连通,第四廊道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五廊道最外侧连通,第五廊道最内侧与开口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包括澄清池体,澄清池体上端以及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3)以及排泥管(6),其特征在于:澄清池体内设有多个隔板将澄清池体分为絮凝区(1)以及澄清区(2),絮凝区(1)设置在澄清区(2)外侧,澄清区(2)顶部设有斜管沉淀区(4),澄清区(2)的底部设有开口(7),开口(7)与絮凝区(1)连通;絮凝区(1)在澄清池体上还设有用于减缓水流流速的絮凝廊道(5),絮凝廊道(5)一端与进水管(3)连通,絮凝廊道(5)另一端与开口(7)连通;
絮凝廊道(5)包括在澄清池体由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的多个“回”形通道,该“回”形通道依次首尾相连,最外侧的“回”形通道首端与进水管(3)连通,最内侧的“回”形通道尾端与开口(7)连通;“回”形通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第三通道(53)、第四通道(54),第一通道(51)首端与开口(7)连通,第一通道(51)的尾端与第二通道(52)一端连通,第二通道(52)、第三通道(53)以及第四通道(54)依次首尾相连通,第四通道(54)在底端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7)流入到澄清区(2)中;
絮凝廊道(5)设有包括沿澄清池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多层廊道,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连通;上一层廊道的出水口与相邻下一层廊道的最外侧或者最内侧连通;絮凝廊道(5)设有五层,包括第一廊道(511)、第二廊道(512)、第三廊道(513)、第四廊道(514)、第五廊道(515),第一廊道(511)的出水口与第二廊道(512)最内侧连通,第二廊道(512)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三廊道(513)最外侧连通,第三廊道(513)最内侧出水口与第四廊道(514)最内侧出水口连通,第四廊道(514)最外侧出水口与第五廊道(515)最外侧连通,第五廊道(515)最内侧与开口(7)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廊道(5)为螺旋状廊道,絮凝廊道(5)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7)流入到澄清区(2)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廊道(5)为任意迷宫式廊道,絮凝廊道(5)的尾端在底部与澄清池体之间留有孔隙,水流通过孔隙经开口(7)流入到澄清区(2)中。
CN201811619921.0A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Active CN109534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9921.0A CN109534469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9921.0A CN109534469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4469A CN109534469A (zh) 2019-03-29
CN109534469B true CN109534469B (zh) 2021-12-07

Family

ID=6585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9921.0A Active CN109534469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446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3388A1 (en) * 1979-06-28 1981-02-04 Antonio Ruggeri A sedimentation tank
CN2168861Y (zh) * 1993-04-10 1994-06-15 宋志云 固液分离器
CN101786706A (zh) * 2010-02-09 2010-07-28 北京交通大学 絮凝反应器
CN102153179A (zh) * 2011-05-20 2011-08-17 重庆大学 一种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幅流式絮凝设备
CN203668087U (zh) * 2013-12-24 2014-06-25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
CN10388013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北京清大国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3388A1 (en) * 1979-06-28 1981-02-04 Antonio Ruggeri A sedimentation tank
CN2168861Y (zh) * 1993-04-10 1994-06-15 宋志云 固液分离器
CN101786706A (zh) * 2010-02-09 2010-07-28 北京交通大学 絮凝反应器
CN102153179A (zh) * 2011-05-20 2011-08-17 重庆大学 一种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幅流式絮凝设备
CN10388013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北京清大国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203668087U (zh) * 2013-12-24 2014-06-25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4469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4071A (zh) 废水沉淀池及废水沉淀方法
CN107381858B (zh) 一种船用油污水清洁装置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208250006U (zh) 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装置
CN106865672A (zh) 一种机械搅拌型共聚气浮耦合双层平流沉淀池净水系统及方法
CN212504366U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9534469B (zh) 一种v型高效澄清器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19072151U (zh)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CN106422435A (zh) 一种折流式沉淀池及折流式沉淀工艺
CN212924513U (zh) 一种斜管沉淀池
CN210710975U (zh) 一种斜板-气浮泥水分离池
CN101423288B (zh) 侧向沉淀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设备及操作方法
CN205398188U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
CN208104083U (zh) 一种絮凝沉淀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8429920U (zh) 一种高效混凝斜管沉淀器
CN110194503B (zh) 一种高效多相分离半开放水平流直管装置及应用
CN206173070U (zh) 一种重力式全自动净水装置
CN217148845U (zh) 一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装置
CN105585090B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
CN110743212A (zh) 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
CN201370981Y (zh)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CN213171617U (zh) 高效双层沉淀池
CN206244612U (zh) 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20047168U (zh) 一种泥渣悬浮高效组合式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