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5687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5687A
CN109525687A CN201811297643.1A CN201811297643A CN109525687A CN 109525687 A CN109525687 A CN 109525687A CN 201811297643 A CN201811297643 A CN 201811297643A CN 109525687 A CN109525687 A CN 109525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noumenon
ontology
sliding pane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76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传宝
王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76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5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5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5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滑动连接结构,滑动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以使得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滑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的相对运动实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相对运动。上述结构中,作为滑动连接部件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为整体的板状件,其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能够通过较大的分布面积使得平面度得到更好的平衡,并且能够使两者之间滑动连接点的间隔距离更大,从而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板状件的平面度,提高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配合精度,令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平行滑动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滑动结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滑盖手机等一些电子设备上,一般都设置有滑动结构,以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能够相对滑动。目前,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滑动结构,普遍为凸块和滑槽的配合机构,即在第一本体上设置滑槽,在第二本体上设置伸入到在滑槽中的凸块,通过滑槽和凸块的相对滑动,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滑动。但是,此种滑动结构,由于通过体积较小的滑槽和凸块实现滑动,很难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平面度,所以经常会造成平面度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出现,影响了电子设备两个分体的平行滑动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滑动连接结构具有更好的平面度,显著的提升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平行滑动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滑动连接结构,所述滑动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滑动板;
第二滑动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运动。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
所述第一滑动板包括:
多个滑槽,其中,基于多个所述滑槽中每个所述滑槽所在位置构成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面积;
所述第二滑动板包括:
多个滑轨,多个所述滑轨与多个所述滑槽对应;多个所述滑轨中每一个所述滑轨为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侧壁的部分。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滑动板为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固定框架板,所述第二滑动板与所述机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动板用于装配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
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固定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多个所述滑轨在所述第二机壳的对应位置为与多个所述滑轨对应的避让空间。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
润滑结构,固定设置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用于减少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包括:
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的过程中提供力反馈。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
第一弹簧;
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以第二维度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滑动过程中,所述力反馈机构所提供的力满足所述第一维度。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滑动板具有容置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的滑动距离;所述滑动距离小于所述滑轨的长度。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上具有与所述多个滑槽对应的保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滑槽,以避免多个所述滑槽受到冲击;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开窗匹配;所述第一开窗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开窗为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一滑动板还具有容置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电子元器件的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深度相同;
或者,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具有施力方向改变的位置临界点,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相对滑动的距离随着位置临界点的改变而改变;
其中,所述位置临界点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相对滑动距离的中点。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用滑动连接结构,实现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相对滑动,滑动方向为电子设备的第一维度。并且,令滑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的相对运动,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运动。在这其中,作为滑动连接部件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均为整体的板状件,其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能够通过较大的分布面积使得平面度得到更好的平衡,并且能够使两者之间滑动连接点的间隔距离更大,从而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板状件的平面度,提高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配合精度,令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平行滑动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对正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错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第二本体机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滑槽与滑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滑动板与螺钉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第一本体机壳与第一滑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限位机构与第二滑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开始滑动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状态示意图;
图9B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于位置临界点的状态示意图;
图9C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滑动停止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状态示意图。
在图1-图9C中:
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第一滑动板,4-第二滑动板,5-滑槽,6-滑轨,7-第二本体机壳,8-第一本体机壳,9-避让空间,10-润滑结构,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限位条形孔,14-限位销,15-保护结构,1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滑动连接结构具有更好的平面度,显著的提升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平行滑动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9C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滑盖手机,其主要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滑动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1上设置有显示屏,第二本体上设置有摄像头等电子元件,滑动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以滑动连接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从而使得第一本体1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进行滑动,滑动方向为电子设备的第一维度,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第一维度指的是手机的头尾方向,即手机的扬声器和麦克风的连线方向。当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通过滑动,由对正状态转换为错开状态后,如图2和图3所示,就能够使得设置在第二本体2上的摄像头显露出来,基于此,就可以将显示屏设置为全面屏。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还令滑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此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通过相对运动,实现了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的相对运动,如图4和图5所示。在此结构中,滑动连接部件选用了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相对于现有的体积较小的滑槽5和凸块的配合结构,板状的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具有更大的分布面积,此两个板状件在相互配合时,能够通过整个板面来控制各自以及相互配合的平面度,并且能够使两者之间多个滑动连接点的间隔距离更大,从而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板状件的平面度,避免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发生偏斜或翘脚,令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平行滑动效果得到了提升。
如图4所示,第一滑动板3包括多个滑槽5,其中,基于多个滑槽5中每个滑槽5所在位置构成的面积等于第一滑动板3的面积。即,令多个滑槽5分别位于第一滑动板3的极限边缘位置,例如边角位置等,全部滑槽5依次连线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封闭图形,即为第一滑动板3的轮廓形状,封闭图形的内侧面积为第一滑动板3的面积,例如当滑槽5为三个时,第一滑动板3即为三个滑槽5围成的三角形板,当滑槽5为四个时,第一滑动板3即为四个滑槽5围成的四边形板,本实施例优选的,当滑槽5的设置数量为更多个时,还令第一滑动板3为四边形滑动板,更优选为长方形板。此种设置在边角上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大滑槽5之间的设置间隔,令第一滑动板3的平面度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且,还进一步优选的,当滑槽5的设置数量为大于两个的偶数个时,这些滑槽5在电子设备的第一维度上对称设置,且在第二维度上也对称设置(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第二维度指的是手机的左右方向),例如当滑槽5为四个时,四个滑槽5分别位于长方形第一滑动板3的四个边角上,当滑槽5为六个时,其中的四个滑槽5分别位于长方形的第一滑动板3的四个边角上,另外两个滑槽5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动板3的两个长边的中间部位,如图 4所示。在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对称设置滑槽5,能够使第一滑动板3更加平整的与第二滑动板4配合,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滑动板3设置的平面度,有利于电子设备滑动效果的提升。
上述结构中,优选滑槽5凸出第一滑动板3的侧壁,并且还相对于第一滑动板3所在的平面凸起,滑槽5的截面形状为“凹”字形。采用此种设置方式及结构的滑槽5,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滑动板3与第二滑动板4相互配合的平面度。
同时,第二滑动板4包括:多个滑轨6,多个滑轨6与多个滑槽5一一对应;多个滑轨6中每一个滑轨6为第二滑动板4的侧壁的部分,如图2所示。即,将第二滑动板4的侧壁作为滑轨6,或者说,滑轨6为第二滑动板4侧壁的组成部分,从而无需再增设专门的滑轨6结构,具体的,滑轨6为在第二滑动板4侧壁上截取的多个侧壁段。具体的是令第二滑动板4的侧部边缘伸入到滑槽5中,由于滑槽5凸出第一滑动板3的侧壁,并且还相对于第一滑动板3所在的平面凸起,所以当全部的滑轨6与全部的滑槽5一对一配合组装后,第二滑动板4会与第一滑动板3平行且对正设置,从而可以通过平行且对正设置的、面积较大的两个板状件来控制滑轨6和滑槽5配合的平面度,控制精度更高。
第二滑动板4为第二本体2的机壳(后续将其简称为第二本体机壳7) 的固定框架板,第二滑动板4与第二本体机壳7一体成型;第二滑动板4用于装配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板4在作为滑动部件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其他作用,即作为电子设备的电子元件的固定框架板。第二滑动板4在设置到第二本体机壳7上时,其第一表面与第一滑动板3对正设置,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并未全部的与第二本体机壳7贴合,而是在第二滑动板4与第二本体机壳7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用于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电子元件能够设置在此安装空间中,并且这些电子元件中至少一者是通过与第二表面连接而固定在安装空间中的,本实施例优选第二滑动板4的第二表面上连接有多个电子元件,例如主板、电池、摄像头等等。
而第二滑动板4与第二本体机壳7的连接方式,则优选为一体成型,即在塑料材质的第二本体机壳7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首先将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的第二滑动板4放入到第二本体机壳7的注塑模具中的相应部位,然后向注塑模具内注入液态的原料,当原料凝固成型后,将成型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就可以得到第二本体机壳7和第二滑动板4的一体注塑成型件。如果第二滑动板4为塑料材质时,可以通过加工注塑模具,使得注塑内腔具有与第二滑动板4对应的结构,这样通过注塑成型就能够得到材质相同的第二本体机壳7和第二滑动板4的一体注塑成型件。此种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现对于现有的装配结构,能够在注塑的过程中更加精确的对平面度进行控制,并且避免了装配操作的进行,减少了导致平面度发生误差的因素(即装配误差),可以令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平面度更高,滑行效果更好。
与之对应的,第一滑动板3与第一本体1的机壳(后续将其简称为第一本体机壳8)固定连接,或者,第一滑动板3与第一本体1的显示屏固定连接,显示屏与第一本体机壳8固定连接。在具有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动板3可以与第一本体机壳8固定、连接,具体的是通过多个螺钉16 将第一滑动板3连接在第一本体机壳8上,而为了保证第一滑动板3在安装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平面度,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八个螺钉16在第一滑动板3上均匀分布的方式连接第一滑动板3,以平衡第一滑动板3的受力。优选的,八个螺钉16既在第一维度上对称分布,也在第二维度上对称分布,具体的分布方式可以是:八个螺钉16分为两列排布,每列四个螺钉16,此四个螺钉16等间距分布,如图6所示。进一步优选的,无论是在第一维度上,还是在第二维度上,每个螺钉16与其相邻的螺钉,均以最大间隔设置。当由于其他部件的干涉,导致第一滑动板3无法直接与第一本体机壳8连接时,此第一滑动板3 还可以与显示屏连接,再通过显示屏与第一本体机壳8的连接,实现第一滑动板3与第一本体机壳8的组装。
第二滑动板4的多个滑轨6在第二机壳的对应位置为与多个滑轨6对应的避让空间9,如图5所示。由于设置在第一滑动板3上的凸出的滑槽5,需要包裹到第二滑动板4的边缘(即滑轨6)上,而第二滑动板4又一体成型在第二本体2的机壳上,所以在进行滑槽5与滑轨6的装配时,就需要允许滑槽5的部分伸入到第二滑动板4的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即第二滑动板4与第二本体机壳7之间),所以为了保证上述装配操作的正常进行,避免第二本体机壳7的凸起侧壁与滑槽5干涉,在第二本体机壳7的凸起侧壁上开设了避让空间9,避让空间9为多个,并与滑轨6一一对正设置,在装配过程中,滑块的一部分穿过避让空间9后,伸入到第二滑动板4与第二本体机壳7之间,并令滑轨6进入到滑槽5的凹陷空间中。
进一步的,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润滑结构10,固定设置每个滑槽5的内部,用于减少滑槽5与滑轨6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均为铝合金材质,此两者在接触滑动时摩擦力较大,不但影响操作手感,而且有可能会产生摩擦噪音,为了避免该种情况的出现,本实施例优选在滑槽5内部设置润滑结构10。该润滑结构 10也为“凹”字形部件,从而能够使润滑结构10将滑槽5的全部内表面覆盖,这样润滑结构10就位于了滑槽5与滑轨6之间,避免了滑槽5和滑轨6 的直接接触,使得滑槽5和滑轨6之间能够顺畅、平稳的进行滑动,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具体的,该润滑结构10为POM材质,此种材质具有良好的减摩、耐摩特性,能够更好、更长时间的保证滑槽5和滑轨6的顺畅滑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力反馈机构,力反馈机构用于在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以第一维度滑动的过程中提供力反馈。力反馈机构能够始终对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处于初始的相对静止状态时,力反馈机构作用在第一本体 1和第二本体2的第一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稳定的保持在此状态,避免第一本体1和/或第二本体2受到意外的小作用力时发生状态改变,当使用者对第一本体1和/或第二本体2施加第二作用力以克服第一作用力时,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由初始的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滑动状态,在此过程中,力反馈机构施加给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作用力,可以一直不变,也可以随着相对滑动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在力反馈机构施加阻力的过程中,使用者施加的第二作用力需要始终大于该阻力,以保证相对滑动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当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停止相对滑动后,其处于终止的相对静止状态,此时力反馈机构对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施加第三作用力,此第三作用力需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能够稳定的保持在此状态,以避免第一本体1和/或第二本体2受到意外的小作用力时发生状态改变。
如图4、图9A、图9B和图9C所示,力反馈机构包括: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第一弹簧11与第二弹簧12以第二维度对称设置,以使得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的滑动过程中,力反馈机构所提供的力满足第一维度。由于设置了两个弹簧,且每个弹簧均未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中心部位,所以当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滑动时,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施加给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作用力是相对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倾斜的,将此作用力进行分解,就能够得到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的两个分力,如图 6中箭头所示,而通过将两个弹簧以第二维度对称设置,则能够将两个弹簧在第二维度上的两个分力抵消,仅剩余在第一维度上的分力,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仅在第二维度上受力。此种设置方式,由于抵消了除第一维度上其他方向的力,且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是在第一维度上进行相对滑动,所以使用者在推动仅在第一维度上受力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相对于滑动时,可以具有更好的滑动手感,避免了其他方向上的力对滑动手感的影响。并且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仅在第一维度受力,还能够避免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受其他方向上的力而产生平面度偏差,利用于平面度的保持。
上述的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整个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其先提供阻力后提供动力。
第一滑动板3具有容置第一弹簧11的第一容置空间和容置第二弹簧12 的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弹簧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动板4上;第二弹簧1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动板4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上述的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为弧形的弹片,其提供的作用力为扭力。由于弹片具有一定的宽度,所以为了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在第一滑动板3上设置了通过沉降而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使得弹片能够被容置在其中,并在其中发生形变。为了保证对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正常施力,每个弹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连接,且靠近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边缘的一端与第一容置空间或第二容置空间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二滑动板4连接。
如图8所示,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限制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以第一维度滑动的滑动距离小于滑轨6的长度。设置限位机构,对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相对滑动距离进行限位,能够更好的保证滑动连接结构的正常工作,避免因滑动距离过量而对滑动连接结构造成损伤。具体的,该限位机构可以为:设置在第一滑动板3和第二滑动板4中的一者上的限位条形孔13,以及设置在另一者上的限位销14,限位销14伸入到限位条形孔13中,并随同第一本体1或第二本体2滑动,当限位销14被限位条形孔13的边缘阻挡时,即实现对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 的限位。其中,限位条形孔13的长度小于滑轨6的长度。此外,也可以不设置此限位机构,而是通过避让空间9两端的侧壁对滑槽5进行阻挡而实现限位,在此种限位方式中,需要令避让空间9的长度小于滑槽5的最大行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在第一本体1的机壳上设置有与多个滑槽5对应的保护结构15,用于保护滑槽5,以避免多个滑槽5受到冲击。该保护结构15 为板状件,其位于滑槽5的外侧,并与滑槽5对正设置,当电子设备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例如掉落时),位于滑槽5外侧的保护结构15能够分担大部分的冲击力,以避免滑槽5因受到过大冲击力而损坏。同时,该保护结构15也与滑槽5一同伸入到避让空间9中,其能够起到填充滑槽5和避让空间9壁面之间间隙的作用,从而避免滑槽5在避让空间9中的晃动,以进一步提高滑槽5 在避让空间9中的滑动可靠性。
具体的,第一本体1包括显示屏,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第一本体1 的第一开窗匹配;第一开窗位于第一本体1的第一表面,或者第一开窗为第一本体1的第一表面。第一本体1的机壳与显示屏的配合方式具有多种选择,即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第一本体1的第一开窗匹配,并且第一开窗位于第一本体1的第一表面,此时的电子设备为非全面屏的电子设备,当第一开窗为第一本体1的第一表面时,即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完全占据第一表面时,电子设备为全面屏电子设备。
同时,第一滑动板3还具有容置位于显示屏下方的电子元器件的第三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与第一容置空间的深度相同。由于显示屏的背面、显示屏与第一滑动板3之间的部位,也需要设置一些电子元件,例如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或者屏下光传感器等,所以为了满足该要求,在第一滑动板3上设置了沉降的第三容置空间,且第三容置空间与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设置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沉降方向相反,且沉降深度相同。上述电子元件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需的空间高度,不大于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需的空间高度,所以为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预留的空间高度,能够满足上述电子元件所需的空间高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具有施力方向改变的位置临界点,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相对滑动的距离随着位置临界点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为具有弧度的弹片,其在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滑动的过程中,在滑动的前期,弹片两端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的压缩程度逐渐增大,其提供的阻力也逐渐增大,如图9A 所示;当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两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时,如图9B所示,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提供的作用力由阻力改变为动力,即在此之后,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改变了施力方向,此距离最小的位置即为位置临界点;在滑动的后期,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的两端的距离逐渐增大,其提供的动力逐渐减小,直至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滑动到限位位置,如图 9C所示。
本实施例中,优选位置临界点为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与第一滑动板 3连接的第一端的整个行程的中点,此时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的两端的连线为水平线,如图9B所示。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滑动前期和滑动后期受到的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即受力大小随距离长短变化形成的变化曲线为对称曲线)。
在上述过程中,当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处于图2所示的对正状态时,即两者在发生相对滑动前,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两端的连线如图9A中的虚线所示,当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滑动至位置临界点时,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两端的连线如图9B中的虚线所示,当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滑动至限位位置时,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两端的连线如图9C中的虚线所示。如果将图9A中的虚线、图9C中的虚线(将这两条虚线在图9C中用点画线表示)以及第一弹簧11第一端的轨迹线集合在一起,可以看出,能够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图9B中的虚线(将这条虚线在图9C中用点画线表示)则为该等腰三角形的高。也就是说,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提供的作用力的变化曲线,是对称曲线,类似于抛物线,使用者在滑动手机时,能够感受到的作用力的变化较为规律,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手感,并且也更有利于平面度的保持。
此外,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的位置临界点也可以不为第一端行程的中点,通过改变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与第二滑动板4连接的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以使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滑动开始前的距离缩小或增大,就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相对滑动的距离减小或增大。当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滑动开始前的距离缩小或增大时,三条虚线围成的三角形则不再是等腰三角形,例如,当第二端的设置位置相对于图示位置上移时,滑动开始前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距离减小,位置临界点之前的行程减小,滑动完成后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距离增大,位置临界点之后的行程增大,且第一端的移动轨迹相比于之前的轨迹更长,此时形成的三角形则以下方的角为最小锐角的锐角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通过弹簧来调节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相对滑动时的作用力,相对于使用磁铁调节,能够更加灵活,手感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滑盖手机,该滑盖手机的第一本体为金属机壳能够充分的保护位于第一本体内的显示屏,该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就是该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实现全面屏,而第一本体的金属机壳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屏且保护所述显示屏;且能够提升该滑盖手机的外观;由于第一本体机壳都是金属制成;在该第一本体上尽量少的放置器件,其中,本方面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子可以第一本体上有且只有显示屏一个器件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本体更轻薄同时又是金属壳体也增强了第一本体的强度;在本方面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子可以第一本体上有显示屏以及位于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器件这两个器件。另外;为了使得第一本体更加轻薄且腾出更多空间给显示屏做显示输出区域以争取最大的屏占比(即,实现全面屏)该滑盖手机的天线不设置与所述第一本体或者第二本体的机壳上;而是将天线嵌入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但是由于第一本体的机壳为金属制成,所述该天线所需要的净空接近于零,为了保证该天线能够正常工作,将该天线嵌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内且接近所述第二本体机壳的外表面以增大该天线与第一本体的距离。当然在该实施例公开的滑盖手机其还具备一个天线性能的增强模式,即,通过滑动第一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由于将原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遮挡所述天线第一本体(金属壳体)移开,天线不再收到第一本体的金属机壳的影响,从而使得天线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提升。所以,当用户使用该电子设备时如果信号不好时,通过滑动该第一本体(即,滑开)就能从客观上提升所述天线的性能。
滑盖手机的滑动结构,主要是通过两个片状的结构来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滑动;第一滑动板上具有多个滑槽,该多个滑动槽以该第一滑动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第一滑动板一侧的多个滑动槽中每相邻的两个滑槽之间的间距相同且间距最大。该滑动槽为第一滑动板的侧壁或者第一滑动板的上表面向第二维度(即X轴)的第一方向延伸再向第三维度(即Z轴)方向延伸之后再向第二维度的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滑槽。该滑槽具有在第一维度 (即,Y轴)方向上宽度,所以该滑槽在与第二滑动板配合的时候能够实现平行且稳定滑动,也正是由于该滑槽布局的位置,该滑槽的结构以及第二滑动板从而保证实现的滑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三个维度都是稳定且平行的。同时,该第二滑动板的侧壁与所述滑槽对应为多个滑轨。以及通过限位机构来限制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的滑动距离,在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滑动距离为短距离只要能够显露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上的开窗即可,该开窗对应于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构成的容置空间中安装的第一电子元器件在第一表面对应的窗口,例如,前置摄像头在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对应窗口就是一块透明区域,该透明区域与前置摄像头的镜头对应,又例如,听筒在第二本体的第一表面对应窗口就是一块通孔,该通孔与听筒的声音输出区域对应等等)。
该实施例所公开的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力反馈机构,能够在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滑动过程中提供力反馈。该力反馈结果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第一相对位置(即,起始位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闭合状态)滑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即,终止位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滑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力反馈,即,该力反馈机构向提供与滑动方向相反的力(阻力),在达到临界点之后提供与滑动方向一致的力(推力);另外,该力反馈机构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力反馈机构提供向上的阻尼力,以使得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在不具有外力的情况下稳定地维持在第一相对位置(即,相对锁定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位于第一相对位置);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力反馈机构提供向下的阻尼力,以使得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在不具有外力的情况下稳定地维持在第二相对位置(即,相对锁定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位于第二相对位置)。该力反馈机构是通过相对于第一滑动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一对弹簧来实现的。所述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动板而该弹簧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滑动板上;通过控制弹簧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距离,以及弹簧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距离来实现与滑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以及与滑动方向一致的推力的大小,从而实现滑动过程中良好的手感。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电子设备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滑动连接结构,所述滑动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滑动板;
第二滑动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相对运动实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滑动板包括:
多个滑槽,其中,基于多个所述滑槽中每个所述滑槽所在位置构成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面积;
所述第二滑动板包括:
多个滑轨,多个所述滑轨与多个所述滑槽对应;多个所述滑轨中每一个所述滑轨为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侧壁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滑动板为所述第二本体的机壳的固定框架板,所述第二滑动板与所述机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滑动板用于装配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
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固定连接,
或者,
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多个所述滑轨在所述第二机壳的对应位置为与多个所述滑轨对应的避让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
润滑结构,固定设置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用于减少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滑动连接结构,包括:
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的过程中提供力反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
第一弹簧;
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以第二维度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滑动过程中,所述力反馈机构所提供的力满足所述第一维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滑动板具有容置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滑动连接结构,还包括: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以第一维度滑动的滑动距离;所述滑动距离小于所述滑轨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的机壳上具有与所述多个滑槽对应的保护结构,用于保护所述滑槽,以避免多个所述滑槽受到冲击;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输出区域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开窗匹配;所述第一开窗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开窗为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一滑动板还具有容置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电子元器件的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深度相同;
或者,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具有施力方向改变的位置临界点,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相对滑动的距离随着位置临界点的改变而改变;
其中,所述位置临界点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相对滑动距离的中点。
CN201811297643.1A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525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7643.1A CN109525687A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7643.1A CN109525687A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5687A true CN109525687A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7643.1A Pending CN109525687A (zh) 2018-11-01 2018-11-0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56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600A (zh) * 2019-05-27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68158A (zh) * 2019-11-29 2020-04-07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滑移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621A (zh) * 2008-11-28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盖式电子装置
CN201690483U (zh) * 2010-03-22 2010-12-29 深圳市欣茂鑫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手机滑轨
CN201733344U (zh) * 2010-07-23 2011-02-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滑轨装置和手机
CN201830318U (zh) * 2010-10-28 2011-05-11 深圳市欣茂鑫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侧面包胶的注塑滑块模组
CN201994980U (zh) * 2011-01-28 2011-09-28 深圳市欣茂鑫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滑盖手机用滑块模组及其安装结构
EP3139241A1 (en) * 2015-09-04 2017-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621A (zh) * 2008-11-28 2010-06-2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盖式电子装置
CN201690483U (zh) * 2010-03-22 2010-12-29 深圳市欣茂鑫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手机滑轨
CN201733344U (zh) * 2010-07-23 2011-02-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滑轨装置和手机
CN201830318U (zh) * 2010-10-28 2011-05-11 深圳市欣茂鑫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侧面包胶的注塑滑块模组
CN201994980U (zh) * 2011-01-28 2011-09-28 深圳市欣茂鑫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滑盖手机用滑块模组及其安装结构
EP3139241A1 (en) * 2015-09-04 2017-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600A (zh) * 2019-05-27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68158A (zh) * 2019-11-29 2020-04-07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滑移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75227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55156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77716B2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EP3355158A1 (en) Coupling membe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355157A1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52568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602184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56763A (ko) 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US10481400B2 (en) Lens shielding mechanism, method,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US9134758B2 (en)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8414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ployable and retractable camera assembly
KR20120069167A (ko)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슬라이딩 모듈
KR100741014B1 (ko) 휴대전화기용 슬라이딩 장치
WO2023207199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18741B (zh) 电子设备
TW201408159A (zh) 機櫃
TWI528881B (zh) 可攜式電腦
CN210157271U (zh) 用于遮挡摄像头的挡门结构和电子设备
US908906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0797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8782847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529564B2 (ja) 電子機器
CN206961448U (zh) 框架组件及显示设备
KR101966833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의 미들 프레임 및 모바일 단말기
CN109286697A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